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西方古典傢俱對現代傢俱設計的啟發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5.78K

摘要:文章以古羅馬時期和洛可可風格兩種性別傾向明顯的傢俱風格為例,對比分析了西方古典傢俱性別化的歷史背景,並從造型要素、形式美法則和裝飾方法等方面探究了其性別化的具體表現形式及意涵。結合目前我國傢俱設計的現狀和趨勢,提出可以通過借鑑西方古典傢俱性別化特徵來實現現代傢俱造型設計的個性化,為現代傢俱設計的創新提供思路。

西方古典傢俱對現代傢俱設計的啟發論文

關鍵詞:西方;古典;傢俱;性別化;設計

縱觀西方傢俱發展史,一些特定時期如古羅馬、哥特式風格、仿羅馬式、洛可可風格和新古典風格時期等的西方古典傢俱,在造型上能夠顯著體現出男性化和女性化的特徵。為了更深入地理解西方古典傢俱性別化造型特徵的意涵,本文以古羅馬和洛可可時期為例對其歷史背景、造型要素和裝飾方法等方面進行對比探析,從而為借鑑西方古典傢俱性別化特徵來實現我國傢俱的個性化設計提供新思路。

1造型性別化形成的歷史背景

1.1古羅馬時期

羅馬是意大利半島中部西岸的一個小鎮,經過長期的發展,從一個閉塞之地逐漸崛起成為地區間的強大國家。古羅馬(公元前6世紀-5世紀)時期重視軍事力量,崇尚暴力和殺戮,具有英勇無畏、崇尚榮耀的特質[1]。在這種精神力量下其建築和傢俱造型也具有明顯的男性化特徵。尤其是銅質傢俱和石材傢俱具有堅厚凝重的特點,顯示了一種男性化的風格,表現了羅馬帝國尚武好戰精神。

1.2洛可可風格

洛可可風格傢俱盛行於法國路易十五時期(公元17-18世紀),路易十五皇帝當政,受宮中女寵影響,這時期的傢俱在造型上呈現明顯的女性化特徵,放映了他們的愛好與情趣。傢俱整體尺寸較小,容易搬動,適合在較小的閨房中使用,造型纖細、彎曲尖腿是腿部造型的唯一形式,整體輕巧,豐滿柔潤,宛如婦女體態(圖2)[2]。

2造型性別化的表現形式

2.1造型要素

2.1.1點線面

在點線面方面造型性別化特徵表現是由方、圓或曲、直來產生的。如方形的點相對於圓形的點,曲線相對於直線,平面相對於曲面,皆是前者具有男性化傾向,而後者更具女性化特徵。古羅馬時期傢俱的挺拔、強健,單純、簡樸,厚重的特徵,體現了男性的統治地位。對比代表極端享樂主義時期洛可可風格傢俱的造型是反對直線的,大量的非對稱的S型C型曲線大行其道。不規則曲線婉轉曲折,優美、輕快、流暢,富有柔和優雅之感,體現了女性風格的主導地位。

2.1.2質感

不同性別對質感的偏好有着較大差異,堅硬和柔軟等同於陽剛和陰柔的對比。都在傳遞給人某種視覺和觸覺的感官判斷,或陽剛或陰柔,或陰陽相濟。古羅馬時期的傢俱,除了木質傢俱外,銅質和石質傢俱的成就較大,主要材質是黃銅、大理石和石灰石等,能充分表現出厚重的男性化藝術特徵。相對於堅硬、冰冷的材料,洛可可時期的傢俱傾向於更加温和的質感,木材多用温潤的胡桃木,加之硝基漆透明的漆膜給人有温度的膚視感。

2.1.3色彩

從色彩心理的角度,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性格與表現力。古羅馬時期,銅質和石質傢俱呈現的是材質本身的色彩,表層貼面的珍貴木材多為暗色,體現堅厚凝重的藝術特徵。洛可可傢俱的裝飾上以青白色為基調,模仿西歐上流社會婦女的蒼白膚色,以示高貴[3]。此外,在胡桃木本色基礎上鏤刻優美的曲線,通過金粉塗飾或彩繪貼金,最後再以漆膜罩光,使整體產生富麗豪華之感。體現了新王朝女權高漲形勢下,上層社會女性的愛好。

2.2形式美法則

2.2.1比例與尺度

在傢俱造型中,合理的比例能夠使傢俱外觀造型更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從而產生和諧之美的視覺感受,因此優秀的傢俱設計大都具備良好的比例關係[4]。西方古典時期的羅馬傢俱和洛可可式傢俱各自獨特的比例關係是展現其風格特徵和內在意涵的重要方面。男性權利為主的古羅馬時期傢俱尺度偏大,通過誇大來表現雄偉的氣勢。與此相反,洛可可時期的傢俱採用親切的尺度,傢俱的尺寸變小了,滿足了當時上層社會女性沙龍生活中方便交際的需要,同時也反映了女性生理和心理的特點。

2.2.2對稱與均衡

對稱與均衡決定着傢俱的功能特點、結構特點以及形式佈局。幾乎所有的西方古典傢俱都是對稱的結構,尤其是具有男性化傾向的傢俱,是一種等量均衡。而女性化傾向的傢俱,在構圖上也常採用動態均衡,即在求得不失重心的原則下,雖然中心線兩邊的形態和色彩不相同,但通過各組成單體傢俱或部件之間疏密、大小、明暗以及色彩對比來實現均衡。如洛可可式傢俱,打破形式美中的對稱和均衡的藝術規律,彎曲造型採用非對稱的S型和C型和渦卷形曲線,追求運動中的纖巧與華麗,更加多變,具有變化、活潑、優美的特徵,形成了具有濃厚浪漫主義色彩的風格。

2.2.3節奏與韻律

在傢俱造型設計中,將傢俱的形體結構和零部件的體、形、線等要素,進行連續的排列組合與分割,產生曲直、起伏和大小等有規律的重複和交替,便形成節奏感的藝術效果,若再進一步深化表現出抑揚婉轉和運動方向的連續變化,便給人以韻味無窮的律動感。如具有男性化傾向的仿羅馬時期傢俱反覆使用建築上的連環拱廊和成排的車制的杆件,都使得其外部形式產節奏感。韻律之於節奏,更適於表現女性的柔婉。如洛可可傢俱風格採用多變的曲面和複雜的波浪曲線,創造了富有流動感的柔美的女性風格。

2.3裝飾方法與圖案

2.3.1裝飾方法

古羅馬時期傢俱的裝飾手法有雕刻、鑲嵌、繪畫、鍍金、貼薄木片和油漆等。木質傢俱往往以名貴的木材或金屬作貼面和鑲嵌裝飾,在石材上雕刻主要採取立體感的、浮誇的`做法,各個細部的雕刻深度較大,來強化男性的力量感。女性化傾向明顯的洛可可式傢俱,主要手法是在木材上雕刻和髹漆,但是雕刻的手法是精細纖巧的雕刻裝飾,配以色彩淡雅秀麗的織錦或刺繡包襯,高貴瑰麗的視覺效果。

2.3.2圖案與紋樣

傢俱的圖案和紋樣是圍繞着特定的風格而設定的,是傢俱精神特徵的強化。具有性別傾向的傢俱風格其裝飾紋樣反映了其內在意涵的需要。古羅馬時期傢俱裝飾圖案和紋樣的題材主要有:王冠、葉飾、獅頭、飛禽等,還有戰利品雕飾武器、盔甲、花環和貝殼等[5]。這些裝飾內容無不與權威、力量、王權有關,對男性的英雄主義的表現淋漓盡致。而洛可可式風格傢俱,雕刻裝飾的圖案主要有:獅、羊、貓爪腳、“C”形、“S”形、渦卷形的曲線、花葉邊飾、齒形飾、葉蔓與矛形圖案、玫瑰花、海豚、漩渦紋等。包括東方裝飾圖案,如中國園林中的假山和巖石、噴泉等,這些題材給人帶來的是女性的輕鬆、浪漫和隨意之感。

3現代傢俱個性化設計的啟發

在人們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不斷提升的背景下,傢俱產品的創新設計顯得尤為迫切[6]。今天的人們都在追求自我存在的價值,最大限度的展現自我,必然產生個性化需求。個性化追求已經形成了傢俱市場消費的主流導向,滿足個性化的消費者已成為傢俱企業的一個發展趨勢[7]。個性化追求是獨特性、非大眾性,從而表現與眾不同。在造型創新方面,要把握古典傢俱的神韻和風格,綜合思考傳統文化精神和當代審美意識的融合方式[8]。以西方古典傢俱的性別化特徵為鑑,可以將傢俱造型性別化作為個性化的一個切入點,尊重人在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性別差異,根據不同的性別特點來對傢俱的造型、材料、色彩、地域等進行定位和設計,是一個富有人情味並充滿人文關懷的創新設計思路,並能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圖3)所示連衣裙造型的現代傢俱,體現了女性化特徵。為了適應個性化的消費需求必然導致了傢俱定製化運營模式。而如何既滿足用户的個性化定製需求,又能批量化生產,有效的利用資源,儘可能的減少成本,是定製傢俱模式發展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9]。可以根據性別對同類產品的不同細分市場的第一層次,進而面向個性化細分市場。這需要對不同性別傾向的傢俱在功能、外觀、結構、尺寸、材料、工藝等方面進行分析總結,歸納出產品或其零部件在設計、製造的過程中的相似性質,以儘可能的減少產品內部多樣化,擴大產品外部多樣化,同時又能體現個性化,解決個性化定製與大規模生產之間的矛盾[10]。從而達到主流消費者所追求的平價化和個性化的平衡。

4結語

任何創新都可來自於對傳統的繼承和發展,正如西方千百年來的傢俱設計,始終都沒有超出古埃及傢俱創造者的想象。除了古羅馬傢俱的男性化和洛可可式傢俱的女性化,典雅的新古典傢俱和古希臘優雅的克里斯莫斯椅等,無不反映出造型設計性別化特徵的脈絡。隨着我國社會的發展和物質的極大豐富以及標準化生產帶來的日益凸顯的大眾化問題,內在的精神需要越來越顯得重要,成為現代傢俱設計的主要訴求之一,並形成一種明顯的發展趨勢。因此,西方古典傢俱造型設計性別化特徵可以是現代傢俱設計的創新源泉之一,當加以借鑑為現代個性化傢俱設計提供思路。

參考文獻:

[1][英]彼得弗蘭科潘.絲綢之路[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6.

[2]陳於書.傢俱史[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9.

[3]許美琪.西方古典傢俱的歷史脈絡(下)[J].傢俱與室內裝飾,2016,(2):11-13.

[4]田霖霞,應潔茜,呂九芳.中國古典傢俱造型比例研究[J].傢俱與室內裝飾,2016,(03):60-61.

[5]許美琪.西方古典傢俱史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165.

[6]李明.跨界與融合——現代傢俱產品的創新設計研究[J].傢俱與室內裝飾,2016,(01):80-81.

[7]鄭哲.談個性化傢俱設計的切入點[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1,(08):129.

[8]李世葵.論當代中國傢俱的創新設計思路[J].傢俱與室內裝飾,2016,(09):12-13.

[9]劉佳.為滿足個性化需求傢俱企業營運模式的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08.

[10]葉芳.大規模定製傢俱設計方法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學,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