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高職生信息素養能力培養探討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62W

摘要:

高職生信息素養能力培養探討論文

高職生處於現代信息化環境中,學習方法與手段發生了根本轉變,要求其具備獨立學習能力及信息處理能力。加強信息素養能力培養已成為高職院校素質教育進程中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高職教育有其自身特點,在信息素養培養方面也應該尋求適宜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信息素養;網絡教育技術;高職生

現代網絡教育技術的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教育觀念和模式,極大地豐富了教育內涵,充分拓展了教育空間。高職生受現代信息化氛圍的薰陶,學習方法與手段發生了根本轉變,要求其具備獨立學習能力及信息處理能力。為了獲取信息、處理信息,探索研究、解決問題,信息素養伴隨着信息社會的發展而成為人們的重要素養之一[1]。信息素養是現代社會人的基本生存能力之一,也是學習型社會學會學習和終身學習的必備素質之一[2]。加強信息素養能力培養已成為高職院校素質教育進程中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因為這不是一種純粹的技能教育,而是培養學生具有適應信息社會發展需要的知識結構,開發高職生可持續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的系統化教育工程[3]。據調查顯示,高職生網絡資源利用多侷限於信息瞭解和人際溝通,而專業知識積累非常欠缺,整合信息資源的能力欠佳,創新意識薄弱,不會充分利用有效的網絡信息資源幫助自己提高學習效率。出現這一系列問題的原因,客觀上有信息化資源建設方面的缺陷與不足,大多是政策與行政層面才能解決的問題,我們在此不作論述;與客觀條件的不足相比,人的主動性顯得更為重要,起主導作用[1]。

1高職院校信息素養教育缺失因素探究

我國高校信息素養教育是由早期的文獻檢索課程和計算機教育發展而來,教學內容和形式交叉重複、盲點並存;而高職院校也並未尋求適合自身教育教學特色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形式,存在盲目複製本科院校信息化教育模式的問題。而且,高職院校與重點大學相比,信息化硬件條件落後,信息化教育資源嚴重匱乏,從根本上制約了其信息化教育的發展。

1.1生源特點和辦學特色決定了信息素養能力培養的多樣化

從高職院校生源特點來看,多數學生來自本地農村。迫於現實條件限制和考試製度的壓力,這些地方往往在信息技術和學生信息素養能力培養方面有所缺失,而且大部分學校師資力量薄弱;同時由於近年來高校擴招,導致職業院校招生門檻不斷降低。各高職院校均有鮮明的行業特色,如交通類、化工類、建築類等,高職院校生源鮮明的地方特色和院校自身行業特點,決定了在信息素養能力培養方面沒有統一的標準和模式,高職院校應在依賴本地區、本行業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上,着力發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學生信息素養能力培養體系。

1.2學制給信息素養能力培養帶來困難

職業院校以就業為導向,具有鮮明的行業定位和發展方向。為突出職業教育靈活、快捷和適應性強的特點,各院校轉變辦學思想,增加專業實訓時間,加強了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和校外實習基地建設,以提高學生操作能力和技術水平,這導致高職生在校集中學習時間只有兩年。高職院校學制短,教學任務重,不可能面面俱到地開設各種信息素養課程,傳授信息素養方面的理論知識。目前,高職院校均開設了計算機基礎課程,極少部分學校開設了文獻檢索課程。高職院校對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幾乎終止於此,沒有相關延續課程、講座或選修課,在其他課程中也很少有這方面知識的滲透和延伸。

1.3學生智力類型及職業能力結構決定了信息素養能力培養的針對性

社會上普遍存在這樣一種看法,職業院校學生的學習質量低於普通高等院校。加德納認為,人類智能是多元的,人的智力類型不同,其成才的方式和途徑也不同。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認為,個體身上獨立存在着與特定認知領域或知識範疇相聯繫的7種智能,大致分為兩大類:一是抽象思維,二是形象思維[4]。一般來説,職業教育的培養對象主要具有形象思維特點[5]。社會各界應清醒認識到職業院校的學生與普通高等院校的學生是同一層次、不同類型的人才,沒有智力高低之分。職業教育的目的是為工農業生產培養大批高素質專業人才,培養面向行業一線的高級技術應用型專業人才,這種技術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是在生產一線從事為社會謀取直接利益的工作,使工程型人才的規劃、決策、設計等轉化為物質形態。職業院校的學生只是不善於學習理論性強、抽象程度高的知識,而是更喜歡鑽研應用性、操作性強的知識,這也是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最為不同的特徵。因此,在開展信息素養教育方面,應該以學生未來的生存和發展為目標,圍繞其智力類型和職業能力結構更有針對性地開展。

2網絡環境下學生信息素養能力培養的建議

2.1創造良好的環境

良好的校園信息技術運用氛圍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能力的有利條件,必須要強調學生責任心、社會責任感、自我管理、誠實品質等方面的教育。信息軟環境主要是指全校教師的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以及學生在信息處理方面的作為,還包括與學科課程相適應的各項活動。數字化校園教學管理是學校的無形資產,為學生創造了一個信息技術的環境,有助於逐步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

2.2合理利用課程資源,將信息技術整合到各門課程中

進行信息素養教育不能只靠計算機學科教學,應採用整合方式,將信息技術作為工具和手段滲透到其他學科教學中,融入課程有機整體,實現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及教學組織結構的全面改革和信息化。信息技術整合到學科課程教學中,能及時反饋信息,實現教師和學生的.雙向交流;能構建個別化學習環境,營造協作式學習氛圍,提供給學生充分的信息實踐機會,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逐步形成對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能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這裏所指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並不是將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課程整合,而是將利用信息的意識、蒐集資源的方法等信息素養與專業學習相結合,這種潛移默化的薰陶,更有利於學生信息素養能力的培養。這種整合的優勢在於教師可以通過一些研究性、探究性課題,向學生提供相關行業的專業資源、論壇,身體力行地向學生展示信息蒐集、遴選、整合,甚至創新的過程,讓學生循序漸進地形成獨立學習能力及信息處理能力,學會獲取信息、處理信息,探索研究、解決問題。

2.3開設信息素養引導課程,拓寬培養渠道

首先,開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非常必要,應加大實踐操作力度,不要只是理論傳授。其次,有些學校開設了信息素養導論和網絡信息檢索兩門課程,一些教育研究者也提出應該增設相應的信息素養課程,讓學生了解信息素養的內涵、信息素養能力培養的方法和途徑,掌握信息檢索的基本知識,學會利用網絡信息檢索獲取信息,但現實中高職院校根本沒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用在開設信息素養課程上。因此,為了調節培養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高校應拓寬信息素養能力培養渠道,普及信息技術知識,如通過講座和選修課,甚至可以聘請相關業內人士,介紹各具體行業要完成相應工作都有哪些專業的信息化資源可供使用,這種有針對性地將信息技術滲透到具體專業領域,更有利於學生直觀理解信息資源的重要性,也培養了學生利用資源解決問題的能力。

2.4通過校企合作,建立校企資源共享長效機制

高職院校可與企業協商,以建立產品、設備、技術等形式參與實訓基地建設,最終達到共享專業技師和信息化資源的目的,推動學校信息化建設。通過與企業的合作,讓學生參與真實的項目訓練,在實際項目應用中,提升自身在信息化環境下的資源利用能力。通過校企合作,使雙方在人才培養、人力資源開發、教學資源利用上實現共享。信息素養不是一定階段的培養目標,更不是憑藉某些獨立的課程就能完成的,而是每個信息社會成員追求的長期目標和基本生存能力。高職生信息素養能力的培養,應以信息技術教育為基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信息素養教育融入各學科、各專業中,根據行業特點制定針對性培養方案。

參考文獻:

[1]李東君.網絡環境下高職生信息素養的培養[J].職業時空,2011(8):71-73.

[2]吳柳燕,劉靜春.高職院校圖書館與大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8(4):101-102.

[3]阮瓊娥.信息技術環境下高職生信息素養的培養[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7(7):127-128.

[4]王卿.在高職院校開展信息素養教育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學院,2007.

[5]姜大源.職業教育學基本問題的思考(一)[J].職業技術教育,2006(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