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鄉愁

鄉愁朗誦技巧教案

欄目: 鄉愁 / 發佈於: / 人氣:8.68K

鄉愁朗誦技巧教案分享,一起來看看吧。

鄉愁朗誦技巧教案

1、學習本詩嚴謹的結構、精巧的構思。

2、掌握通過分析意象感知詩歌內涵的方法。

3、品味詩歌凝練含蓄的語言,體會詩中藴涵的濃烈的思鄉情懷。

4、初步掌握讀詩的基本方法。

本課教學的指導方針是“以讀代講”,即通過誦讀體會詩意。共分為四個步驟:

1、深情地誦讀;

2、細膩地品讀;

3、優美地解讀;

4、豐富的聯讀。

2課時。

佈置預習,請同學們深入探究,自主完成。

(一)大聲地朗讀這首詩,注意朗讀時的節奏、重音和感情,並試着做標記。

(二)這首《鄉愁》詩,“藉助時空的變化來層層推進詩情的抒發”,結合詩的內容,寫出“時”、“空”在文中的體現。

(三)這首詩中,作者用了哪些形象來表現鄉愁?在筆記本中抄下這些比喻句

(四)這首詩除了在整體上具有“結構美”和“音樂美”,在細節上也有許多細緻精妙的地方。請你任選一個角度,用這樣的句式寫話:“余光中的《鄉愁》詩美在……例如……”。能寫幾句寫幾句。

[示例]余光中的《鄉愁》詩美在整齊劃一的結構上。例如:全詩的四節詩的每一節都分四行,相對應的每一行,句式相同,字數相同。

(五)詩歌的語言簡潔凝鍊,但卻能傳達出豐富動人的意境。這首詩的每一節都構成了一幅獨特的畫面,下面是老師對第一節詩所表現出來的畫面的解讀。讀一讀,然後模仿着寫寫看(一組的同學寫第二節,二組的同學寫第三節,三組的同學寫第四節;寫有餘力的同學可全寫)。

 [示例]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解讀]

“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端坐在木桌前。如豆的燈火映照着他那雙濕潤的眼。窗外,清冷的月光如瀉。

他正在小心翼翼地粘貼着一枚小小的郵票。信封上,是他母親的名字。——他給母親寫些什麼呢?

是敍説離家求學的艱辛,還是追憶兒時盤恆母親膝頭的親密?是傾述‘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情懷,還是應答母親日日村頭槐樹下的翹盼?……

他還在恭敬地粘貼着。他粘貼的哪裏僅是郵票,他粘貼的是母子身處兩地遙相思念的親情!他郵寄的又哪裏僅僅是信,他郵寄的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拳拳赤子之心!

誰説‘少年不識愁滋味’,這正是一個少年——如煙如夢的鄉愁啊!”

(六)請你從古詩詞中查找幾句抒寫鄉愁的詩句,並註明作者及題目。讀一讀,背下來。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出生於江蘇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學外語系(後轉入廈門大學),1949年隨父母遷香港,次年赴台,就讀於台灣大學外文系。1953年,與覃子豪、鐘鼎文等共創“藍星”詩社。後赴美進修,獲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學位。返台後任詩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現任台灣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

余光中是個複雜而多變的詩人,早期的詩論和作品都相當強烈地顯示了主張西化、無視讀者和脱離現實的傾向。80年代後,他開始認識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對創作的重要性,把詩筆“伸回那塊大陸”,寫了許多動情的鄉愁詩,對鄉土文學的態度也由反對變為親切,顯示了由西方迴歸東方的明顯軌跡。

一般來説,他的詩風是因題材而異的。表達意志和理想的詩,一般都顯得壯闊鏗鏘,而描寫鄉愁和愛情的作品,一般都顯得細膩而柔綿。

60年代起余光中創作了不少懷鄉詩,其中便有人們爭誦一時的“當我死時,葬我在長江與黃河之間,枕我的頭顱,白髮蓋着黑土,在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土。”70年代初創作《鄉愁》時,余光中時而低首沉思,時而抬頭遠眺。他説:“隨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懷鄉之情便日重,在離開大陸整整20年的時候,我在台北廈門街的舊居內一揮而就,僅用了20分鐘便寫出了《鄉愁》。”

著有詩集《舟子的悲歌》、《藍色的羽毛》、《鐘乳石》,《萬聖節》、《白玉苦瓜》等十餘種。

(一)導入:今天我們用“四讀法”來學習一首詩——余光中的《鄉愁》(板書)。所謂“四讀法”,是閲讀詩歌的一種方法。我把它寫出來,也請同學們記下:

“一詩四讀:1、深情地誦讀;2、細膩地品讀;3、優美地解讀;4、豐富地聯讀。”(板書)

下面,請同學們將課前預習拿出來,我們一起來交流,探究。

 (二)誦讀:

1、試讀、範讀。先點學生試讀課文教師評價,順勢指出誦讀這首詩的三點要求(囑學生筆記):①要讀出節奏;②要讀出重音;③要讀出感情。然後教師示範朗讀。

2、教讀、學讀。教師從以上三個方面教讀第一節,指導學生在詩中標記節奏、重音。然後學生學讀。

3、練讀、點讀。學生自行練讀,然後點學生讀。

4、賞讀。欣賞著名主持人陳鐸的配樂朗誦:余光中的《鄉愁》。請學生談談聽後的感受。

(三)品讀。

1、簡析課文,教師示例。

課前提示説,“余光中的《鄉愁》,藉助時空的變化來層層推進詩情的抒發”,又問“作者用了哪此形象來比喻鄉愁”,還問其“結構美”和“音樂美”表現在哪裏……等等這些都點示出這首詩具有多方面的“美”。(提示:可從整體結構、構思立意、詞句運用、思想感情等角度)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從詩文中“尋美”,並把尋出的美用這樣的句式表達出來:“余光中的《鄉愁》詩美在 ,例如 。”

教師先示範一例:余光中的《鄉愁》詩美在整齊劃一的結構上。例如:全詩的四節詩的每一節都分四行,相對應的每一行,句式相同,字數相同。

2、學生髮言,教師評點。(從賞析的角度,語言的表達等方面)

3、教師小結,歸納整理。(學生聽記,形成一個“板塊式積累”)

(1)從整體結構上,A美在整齊劃一的結構上。

B美在一唱三歎的音樂節奏上。

(2)從構思立意上,C美在從小到老的時間順序上。

D美在身處各地的空間變化上。

E美在託物寄情的比喻形象上。

(3)從詞句運用上,F美在數量詞的運用上。

G美在疊詞的運用上。

H美在每節詩中長句和短句的運用上。

(4)從思想感情上,I美在表情達意時人稱的不斷變化上。

J美在每一節詩都是一幅悽美的圖畫上。

?K美在主題的逐步深化、最後昇華上。

(四)解讀。

詩歌的語言言簡而意豐,這首《鄉愁》詩的每一節都構成了一幅簡明而生動的畫面。下面,就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幅畫面描摹出來。

1、分組交流,互評互薦。

2、各組誦讀,教師評價。

3、師生合作,詩文共賞。

(集體讀一節詩,教師讀第一節詩的解讀文字,其餘三節解讀文字由學生朗讀。配樂:二胡演奏曲《江河水》)

生(讀詩):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師(讀文):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端坐在木桌前。如豆的燈火映照着他那雙濕潤的眼。窗外,清冷的月光如瀉。

他正在小心翼翼地粘貼着一枚小小的郵票。信封上,是他母親的名字。——他給母親寫些什麼呢?

是敍説離家求學的艱辛,還是追憶兒時盤恆母親膝頭的親密?是傾述“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情懷,還是應答母親日日村頭槐樹下的翹盼?……

他還在恭敬地粘貼着。他粘貼的哪裏僅是郵票,他粘貼的是母子身處兩地遙相思念的親情!他郵寄的又哪裏僅僅是信,他郵寄的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拳拳赤子之心!

誰説“少年不識愁滋味”,這正是一個少年——如煙如夢的鄉愁啊!”

集體(讀詩):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生(讀文):少年的嘴角長出了短黑的鬍鬚。此時,他正背手佇立在船舷邊,遙看着遠方。手心裏,握着那張窄小的船票。

他在遙望着什麼呢?是回憶起大紅燈籠中迎娶新娘的喜慶,還是想起離家奔波外出謀生的辛酸?是回憶起夫妻聚首恩愛團圓的甜蜜,還是想到一次次獨自登船時,妻子朝霧中的揮手別離?……

故鄉漸漸地近了,近了。可,一想到短暫的聚首後,仍是長久的分離……他不由得又握緊了手心中那張窄窄的船票。

集體(讀詩):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裏頭

生(讀文):他,又一次地回到了故鄉。他在一座新墳前跪伏着,哭拜着——這次,他面對的是和親生母親的生死別離!

忘不了啊,幼兒時靠在母親温暖的懷裏貪婪地吮吸她的乳汁;忘不了啊,孩童時玩樂得忘了回家,母親在村頭暮色中聲聲焦急的呼喚;也忘不了,成人後離家闖蕩時,母親那一句句語重心長的叮嚀和慰藉……

可,母親!您怎麼就走了呢?這仁愛厚慈的土層,竟活生生地將我們母子分隔開來——

我在外頭,母親在裏頭!

集體(讀詩):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生(讀文):人生百年,彈指一揮間。

那半個世紀前的一段兄弟仇怨已成過往,而由此帶來的五十多年的骨肉分離理應結束。

到那時啊,我的大陸!我願手挽起褲腿,在您的牽引下,赤着腳,淌過這一灣淺淺的海峽;

到那時啊,我的大陸!我願匍匐在你寬厚博大的胸脯上,臉貼着你,對你大喊一聲:“母——親!”

總結:《鄉愁》是一首遊子思鄉的深情戀歌,是一首如泣如訴動人心魄的真摯的情詩。它以獨創的意象、精巧的構思、完美的形式,表達了一個深刻的主題,具有強烈的現實感和時代感,在給我們強烈的情感震撼的同時,也給我們極強的審美感受。讓我們再次背誦這一首詩,讀出我們的理解,讀出我們的感悟,讀出我們的愛國心聲!

(五)聯讀。(可以放在第二課時)

1、《鄉愁》在體裁風格上的“模仿”(承繼和借鑑)。

虞美人[南宋]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討論:《鄉愁》相對這首古詞,有哪樣一些“模仿點”?

2、請你背出幾句古詩詞中寫“鄉愁”的詩句。

3、欣賞並學唱《鄉愁四韻》。有興趣的同學可比較兩詩的寫作風格異同。

4、學習《鄉愁》的寫法,以《童年》為題創作一首小詩。

 (六)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