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朗誦稿

朗誦技巧朗誦稿

欄目: 朗誦稿 / 發佈於: / 人氣:2.57W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朗誦稿很是熟悉吧,朗誦者需具備一定的政治思想修養、社會知識修養,這是朗誦表情達意的基礎。要一起來學習朗誦稿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朗誦技巧朗誦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朗誦技巧朗誦稿 篇1

第一步:對朗誦材料的選擇

朗誦是一種傳情的藝術。朗誦者要很好地傳情,引起聽眾共鳴,首先要注意材料的選擇。選擇材料時,首先,要注意選擇那些語言具有形象性而且適於上口的文章。這樣,也能方便孩子們記憶。

其次,要根據朗誦的場合和聽眾的需要,以及朗誦者自己的愛好和實際水平,在眾多的作品中,選出合適的作品。

第二步:對朗誦作品的瞭解

瞭解作品的內容是朗誦的前提和基礎。固然,朗誦中各種藝術手段的靈活運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離開了準確透徹地把握內容這個前提,那麼,藝術技巧便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便成了一種純粹的形式主義,也就無法做到傳情,無法讓聽眾動情了。

對於,孩子們來説,要儘量選擇能讓孩子們讀懂的作品喲!

第三步:搭配上配樂以及基本的表達手法

搭配上適合朗誦作品的音樂,可以為朗誦加分不少。

以及基本朗誦表達手法的運用,賦予朗誦作品不一樣的感情。不同的停連組合,重音的不同,會帶給聽眾不一樣的情感體現。所以,在朗誦之前要了解作品內容,就內容來運用表達手法,這樣才會使朗誦情感的傳遞事半功倍。

朗誦技巧朗誦稿 篇2

消息應該理解為在最短的時間裏、用最簡潔的語言、用最快的速度把真實的事情傳播出去。因此它要求:

1、準確無誤——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都不許出現事實上的差錯,只有認真才能準確。

2、層次清楚——一般消息都是由導語、主體、結尾構成的,層次之間要留出停頓的時間,以避免播成一片。

3、節奏明快——什麼樣的稿子就有什麼樣的形式,播的是新聞,就得像新聞。節奏不完全是快慢的問題,但它有快慢的問題。句子與句子之間緊湊,句段之間要明白曉暢。

4、樸實大氣——以第三人稱敍述事件,沒有任何誇張、渲染。正確傳達,直接面陳。舉手投足、言談舉止讓考官看到的是一種內心的真實流露。

新聞播報不是念稿子,字裏行間滲透着播者對新聞的理解,播報就是把這種理解、感受真切地傳達給受眾。因此還要注意:

1、播稿過程也是傳達過程,把一件剛剛發生的事播報出去,播音者要有新鮮感,除了在備稿過程中找到新鮮點之外,播報時要有精氣神,還要使這精氣神分寸得當。明快曉暢的語流,加上熱情洋溢的狀態,足以讓考官另眼看待。

2、消息要在最短的時間裏讓聽的人知道,句與句的銜接在清楚的基礎上要緊密,因此要格式正確、輕重恰當、邏輯嚴密、不澀不粘、不濃不淡、語勢平穩。在播稿過程中,語流要緊湊,以避免散亂。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一個勁兒”,不緊不慢,無理解,不經心,缺少變化。

3、新聞稿件播讀或播報,有的叫朗讀新聞稿件,其實是一個意思。無論幹什麼事都得像那麼回事,所以播報新聞得像播報新聞的樣子。播報的榜樣就是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整點新聞以及各級電視台的新聞播報節目。切忌“説新聞”,使它變得拉雜、拖沓,不像新聞的樣子。

實例

澳大利亞悉尼市數萬户商家和居民3月31日晚7時30分(北京時間17時30分)開始集體斷電一小時,以引起人們對温室氣體排放導致全球變暖的關注。天黑之後,悉尼歌劇院等標誌性建築紛紛熄燈。

這一活動名為“地球時間”,由世界自然保護基金和澳大利亞最大報紙之一的《悉尼先驅晨報》聯合發起。大約20xx家企業和53萬户居民報名參加了“地球時間”活動,自覺斷電一小時。除標誌性建築外,悉尼城區許多高樓也紛紛熄燈,整個城市變黑了不少。不過路燈和緊急照明裝置仍沒有熄滅,港口的照明也一切如常。“熄燈”對悉尼人的生活並無太大影響。

除此之外,還有人利用全城不少地方熄燈的便利觀看星空。幾百個市民提前預約,在熄燈期間前往悉尼天文台,利用這一小時更好地觀看星空。天文台負責人説,很多市民都為有在黑暗中觀察地平線的機會感到激動。

播讀提示

這條消息的標題是《悉尼全城熄燈一小時》,副題是《為減少温室氣體排放》。看過這條消息後要確定重點在什麼地方。在標題中我們已經瞭解了消息的新鮮點所在,這就是受眾所關注的新聞事實的要點。

再看消息的層次,三個段落自然成為三個層次,三個層次為我們播讀時脈絡的清晰提供了基礎,三個層次之間要做短暫的停頓處理,切忌不要一氣呵成。一片的結果會使受眾聽得茫然。

第一個層次是消息的導語,播得要醒目。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什麼事,什麼原因,原文交代得很清楚。一般來説,消息要素中的發生了什麼事是重點。其他的新聞要素並不是不重要,同樣要求依次交代清楚。這條消息導語交代事件的先後順序應該是這樣的:

(1)集體斷電一小時;

(2)澳大利亞悉尼市數萬户商家和居民;

(3)以引起人們對温室氣體排放導致全球變暖的關注;

(4)3月31日晚7時30分;

(5)天黑之後,悉尼歌劇院等標誌性建築等紛紛熄燈。可以用聲音的高低、吐字力度的強弱來區分。

第二層次把新聞事實稍加梳理後,弱強調 “熄燈對悉尼人的生活並無太大影響”。

第三個層次是新聞的結尾段,也是對新聞事實的補充,播清楚即可,聲音運用可在中聲區稍下部分,稍偏低些。

朗誦技巧朗誦稿 篇3

一、散文的朗誦基調

散文總是從作者主觀視點來觀察世界萬物,從中有所感悟,於是有感而發,抒發自己的感想。讀散文,聽散文,似乎是跟着作者去看去想,最終和作者想到一塊兒去。因為是一個看,想,感悟的過程,所以散文朗誦的基調是平緩的。沒有太大的起伏;即使是在作品的高潮,也不會像演講那樣異峯突起,慷慨激昂。在朗誦時要用中等的速度,柔和的音色,一般用拉長而不用加重的方法來處理強調重音。

散文雖然不像詩歌那樣有規整的節奏和嚴格的韻律,但是也講究節奏和韻律美。散文的局部和某些句子也有對稱結構。

例如:“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在朗讀時,我們可以用相同的語調來讀這對語句,使文中的韻律美表現出來。

散文也有不同的類型。有的散文以抒情為主,不寫人和事。

例如朱自清先生著名的散文《荷塘月色》,《匆匆》,都是在抒發作者的感受。有的文章中雖然也會出現一些事物,但是這些事物都是虛寫而不是實寫的,是概括而不是具體的。

例如朱自清先生在著名的散文《春》中描寫春天,讚美春天,發出:“一年之計在於春”的感想,從而激發了對生活的熱愛。基調是熱情,愉快的。我們應該用明朗,甜美的聲音去讀。在文章中雖然有山有水,有花有鳥,還有人,但是這些都不是具體的某一個人。我們在朗讀這一類型的散文時,完全可以用作者的感受為線索。朗誦《春》時,一開始是一種殷切期盼的情感,在朗讀“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時,要把三個層次讀出來,把春天越來越近,人們越來越欣喜的心情讀出來。中間的部分,從各個方面描寫春天,也表現了作者對春天的熱愛。我們可以用減低速度,降低音量的方法把描寫和抒情區別開來。最後的三小節,用娃娃,姑娘,青年來比喻春天,體現了人們對新的一年的憧憬和希望,情緒也隨之轉向高昂。音量,語速也應隨之步步提高。

另外一種類型的散文稍有不同。這些散文中穿插着一些人和事。有時,正是這些人和事給了作者啟示,由此而產生了感慨。那麼我們怎樣來朗讀這種類型的散文呢?總的説來,我們應該把其人其事作為散文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不是把他們作為一個故事來讀。

二、朗誦散文要注意的問題

1、感情要真實。朗誦散文應力求展示作者傾注在作品中的“情感”,充分表現作品中的人格意象。散文是心靈的體現,是真情流露。朗誦時要充分把握不同的主題、結構和風格。如茅盾的《白楊禮讚》熱情地讚美了白楊樹,進而讚美了北方的農民,讚美我們民族在解放鬥爭中所不可缺的質樸、堅強以及力求上進的精神。朗誦時要充分把握這種感情基調。

2、表達要有變化。散文語言自由、舒展,表達細膩生動,抒情、敍述、描寫、設計相輔相成,顯得生動、明快,對不同語體風格要區別處理。敍述性語言的朗誦要語氣舒展,聲音明朗輕柔,娓娓動聽,描寫性語言要生動、形象、自然、貼切;抒情性語言要自然親切、由衷而發;議論性語言要深沉含蓄、力透紙背。朗誦者應把握文章的語言特點,恰如其分地處理好語氣的高低、強弱,節奏的快慢、急緩,力求真切地把作者的“情”抒發出來。把握“形散神聚”的特點。

散文結構佈局多種多樣,有橫式的,有縱式的;有逐層深入的,有曲折迂迴的。

例如袁鷹的散文《井岡翠竹》以毛竹的功績為線索,圍繞這根主線,作者回憶過去,展望未來,熱情歌頌了中國人民的革命氣節和革命精神,是一篇縱式結構文章。而魯迅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則分別描述了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是一篇對比結構的橫式散文。

散文的結體式樣很多,寫法多樣,但無論什麼散文都是形散神聚,總是有一條清晰的線索貫穿全文,統領全篇。要麼是自始至終有一種充沛的激情來描寫感人肺腑的人和事,使全文渾然一體。

例如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作者向人展現的是一種激昂的.愛國主義、國際主義之情;要麼是以一些寓意深邃的話語統領全文,如柯巖的《嵐山情思》就是以周總理病重時的一句情深意切的話為主旨進行構思的。朗誦時應根據文章的主題和發展線索,用停頓的長短來顯示文章的結構變化及語脈發展,用重音和語調來突出主題,使語脈清晰,聚而不散。

朗誦技巧朗誦稿 篇4

朗誦技巧和詩歌朗誦要求

朗誦的要求

朗誦是一門繪聲繪色的語言藝術

朗誦要有規範的語言的基本功。要求口齒清晰、字正腔圓、聲情並茂,

朗誦要能夠再現作品的思想內容,內心的事項要與作品和作者相同,必須要求內心所想到和看到的內心視像,能夠有原始情景的再現和再有。

朗誦應該都是接近生活的藝術語言,而不要盲目地模仿腔調。

朗誦還要求有美感。

舉例説明:

用毛澤東的《沁園春-雪》來講解。此作品的思想是要熱情讚揚祖國的壯麗河山,説明人民才是真正的主人。作品比較大氣,也相對比較好念 。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盡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首先要理解了作品,然後再加上感覺和處理,就可以表現出大氣和氣勢來。注意嗓音、用氣、語言的理解、輕重緩急、停頓等朗誦的表達技巧的充分運用。

理解了以後就可以自己任意的選用各種技巧。比如:有的朋友喜歡在韻腳“飄”“滔滔”“高”等字上用古韻,前面用現代的朗誦手法,而尾音加上古韻的拖音處理,顯得更有意韻。自“江山”句以後可以節奏快點。 而“弓”字要鼻音重些。最後一句對“往”字梢加強調 。當然,每個人的理解和處理不同,朗誦方法不同。

再舉例:《周總理 你在哪裏》。

這篇作品屬於著名的抒情詩,和剛才的主席詩詞風格不同,那麼朗誦時的表現方式也就不同。這篇作品的感情把握要深情一些。

“我們的好總理/你在哪裏啊/你可知道/你的人民想念你/我們對着高山喊——周總理——”(重音強調)處理可以虛擬一點,太實了反而不好。“山谷迴音/他剛離去/他剛離去”(處理較輕)。

所以説,各種詩的朗誦方法也有不同。需要分別對待,分別做細緻地分析。首先要看體裁和內容,這些抓住了,然後才決定聲調和方式怎樣來表達 。

再比方説:《猴子吃西瓜的故事》

聽故事的對象是孩子,那麼朗誦的方式又有不同了。(示範)

“今天,我找到了一個大西瓜,我們怎麼吃呢?我想,你們是全知道的。”

比方:《豔陽天》的處理就不能跟巴金的《日出》一樣。而要用評書的方式,用舞台演出的方式,用誇張的手法來演繹。“話説:這天,只見太陽啊——小王莊的人都來聽村長説事”這還帶有北方説相聲的方式 。

另外還要看每個人不同的體會來定朗誦基本的調子。所以説:抓住題材和內容是非常重要的。腦子要清晰,不要拿來就讀。

朗誦要領

朗讀不僅是閲讀教學而且提高普通話水平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讀,能幫助理解語義,能幫助再現情境,能幫助領悟內涵,能充實認知結構,能提高普通話水平,能發展思維水平。但從教學第一線的實際情況看,首先,朗讀教學還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其次,朗讀教學質量低下,只是低層次的讀響亮,讀正確流利,缺乏對學生感情朗讀的具體指導。第三,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語文測試中對朗讀的檢測很少甚至沒有。同時,對學生朗讀的檢測、評價缺乏科學性,存在很大的隨意性。第四,由於受教師朗讀水平的影響,教學中朗讀指導存在許多不當之處。第五,許多學生缺乏對普通話的駕馭能力。特別是農村的中小學校,很多學生不能熟練運用普通話。 對於這些不良狀況,我們必須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並且,《大綱》在“教學內容和要求”中對低、中、高年段都提出了明確的目標。著名特級教學孫雙金也曾指出:“書聲琅琅應當成為一堂好課的首要特徵。”由此可見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因此我認為可從以下兩個方面組織實施,紮紮實實開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加強學習,提高認識,確立朗讀訓練的目標體系。

為了使廣大語文教師充分認識朗讀教學的重要性,我們開展了大學習、大討論活動,組織教師學習《語文教學大綱》,深刻領會《大綱》對朗讀教學的要求,與學生實際結合起來,制定了各年級朗讀教學的目標體系,為課題研究指明瞭方向。

二、精心指導,抓實訓練,積極開展朗讀教學研究。

1、立足課堂,精心指導朗讀,強化朗讀訓練。 閲讀教學要十分重視朗讀訓練,要讓學生充分地讀。首先,我們在教學中保證了學生朗讀的時間,去掉了那些繁瑣的分析,努力地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著名特級教學李吉林説過:“老師的講解分析不可能代替學生的主觀感受……因此,我主張讀得多一些,講得少一些,練得多一些。”實踐證明,李吉林老師的觀點是完全正確的,教師講少了,學生讀多了,學生的語文能力不但沒有降低,反而提高了。其次,在教學中,我們重視了教師對學生朗讀的指導。通過教師的引讀、範讀、朗讀技能的傳授等,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和感悟能力。第三,在朗讀訓練中,我們注意變換形式,使學生朗讀的方式靈活多樣,如個別朗讀、齊聲朗讀、分組朗讀、對比朗讀、分朗讀等,這樣做大大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興趣,激起了學生想把書讀好的慾望。

2、組織朗讀競賽,促進朗讀教學。 結合課題研究,我們還有效地開展了朗讀競賽活動,進一步促進朗讀教學,每一學期,堅持開展一次朗讀競賽活動,其中,既有集體朗讀競賽又有個人朗讀競賽,通過朗讀競賽,從一個側面瞭解了學生普通話的實際狀況以及教師在閲讀教學中朗讀訓練的重視程度和訓練效果,從而為更好地提高普通話水平改善朗讀教學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3、為學生創造一個説普通話的良好氛圍。

由於地方方言的干擾,只在課堂上使用普通話,對學生的普通話水平提高並不大。我們應積極鼓勵學生時時刻刻講普通話,讓學生覺得普通話就在我身邊,在耳濡目染中輕鬆的運用普通話。也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和習作水平的提高。

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全體教師要進一步增強創新意識,加強學習,大膽實踐,不斷總結,為學生素質的大面積提高作出更大的努力。

朗誦前的準備

朗誦是朗誦者的一種再創作活動。這種再創作,不是脱離朗誦的材料去另行一套,也不是照字讀音的簡單活動,而是要求朗誦者通過原作的字句,用有聲語言傳達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藝術美感。不僅要讓聽眾領會朗誦的內容,而且要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朗誦者在朗誦前就必須做好一系列的準備工作。

(一)選擇朗誦材料

朗誦是一種傳情的藝術。朗誦者要很好地傳情,引起聽眾共鳴,首先要注意材料的選擇。選擇材料時,首先要注意選擇那些語言具有形象性而且適於上口的文章。因為形象感受是朗誦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乾癟枯燥的書面語言對於具有很強感受能力的朗誦者也構不成豐富的形象感受。其次,要根據朗誦的場合和聽眾的需要,以及朗誦者自己的愛好和實際水平,在眾多作品中,選出合適的作品。

(二)把握作品的內容

準確地把握作品內容,透徹地理解其內在含義,是作品朗誦重要的前提和基礎。固然,朗誦中各種藝術手段的運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離開了準確透徹地把握內容這個前提,那麼,藝術技巧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成了一種純粹的形式主義,也就無法做到傳情,無法讓聽眾動情了。要準確透徹地把握作品內容,應注意以下幾點:

1.正確、深入的理解

朗誦者要把作品的思想感情準確地表現出來,需要透過字裏行間,理解作品的內在含義,首先要清除障礙,搞清楚文中生字、生詞、成語典故、語句等的含義,不要囫圇吞棗。望文生義。其次,要把握作品創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題和情感的基調,這樣才會準確地理解作品,才不會把作品念得支離破碎,甚至歪曲原作的思想內容。以為例,掃除文字障礙後,就要對作品進行綜合分析。這篇作品以象徵手法,通過暴風雨來臨之前。暴風雨逼近和即將來臨三個畫面的描繪,塑造了一隻不怕電閃雷嗚,敢於搏風擊浪,勇於呼風喚雨的海燕一--這一“勝利的預言家”的形象。而這部作品誕生之後立即不脛而走,被廣大工人和革命羣眾在革命小組活動時朗誦,被視作傳播革命信息,堅定革命理想的戰歌。綜合分析之後,朗誦時就不難把握其主題是:滿懷激情地呼喚革命高潮的到來。進而,我們又不難把握這部作品的基調應是對革命高潮的嚮往、企盼。

2.深刻,細緻的感受

有的朗誦,聽起來也有着抑揚頓挫的語調,可就是打動不了聽眾。如果不是作品本身有缺陷,那就是朗誦者對作品的感受還太淺薄,沒有真正走進作品,而是在那裏“擠”情、“造”性。聽眾是敏鋭的,他們不會被虛情所動,朗誦者要喚起聽眾的感情,使聽眾與自己同喜同悲同呼吸,必須仔細體味作品,進入角色,進入情境。

3.豐富、逼真的想象

在理解感受作品的同時,往往伴隨着豐富的想象,這樣才能使作品的內容在自己的心中、眼前活動起來,就好象親眼看到、親身經歷一樣。以陳然(我的自白書)為例,在對作品進行綜合分析的同時,可以設想自己就是陳然(重慶《挺進報》的特支書記),當時正處在這樣的情境中:我被國民黨逮捕,在獄中飽受折磨,但信仰毫不動搖,最後,敵人把一張白紙放在我面前,讓我寫自白書,我滿懷對敵人的憤恨和藐視,滿懷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自豪地寫下了“怒斥敵酋”式的《我的自白書》。這樣通過深入的理解、真摯的感受和豐富的想象,使己動情,從而也使人動性。

(三)用普通話語音朗誦

要使自己的朗誦優美動聽,必須使用標準的普通話進行朗誦,因為朗誦作品一般都是運用現代漢民族共同語(即普通話)寫成的,所以,只有用普通話語音朗誦,才能更好地更準確地表達作品的思想內容;同時,普通話是漢民族共同語,用普通話朗誦;便於不同方言區的人理解。接受。因而,在朗誦之前,首先要咬準字音,掌握語流音變等普通話知識。

朗誦時注意的事項

一 符號的運用

朗讀者在分析體味文字作品的準備工作中,為了清楚準確地表達作品的中心思想和更好地實現朗讀目的,往往在文字中做些標記,以提醒自己注意。我們把這些標記稱做“朗讀符號”。

目前,朗讀符號還沒像那樣,有着統一的標準。我們本着切實可行,有益於朗讀和便於操作的原則,把常用的五種朗讀符號介紹給大家。

1、——停頓號。不論有無標點符號均可用,停頓的時間稍稍加長。如用於有標點符號的地方,表示停頓時間再長些。例如:

王大娘聽到聲音,十分高興,趕忙走了出來。她看到兒子有些奇怪,就對他説:“這是糧店的劉同志。”

“她看到兒子有些奇怪”一句,依據語境,是“兒子”奇怪,應該在“看到”後面標一停頓符號,就是“她看到∧兒子有些奇怪”。如果不標朗讀停頓號,很容易在“兒子”後面停頓,就成了“王大娘”奇怪了,顯然是不對的。

2、——間歇號。不論有無標點符號處,都可使用。用於無標點符號處,表示間歇時間較長;用於有標點符號處,表示間歇時間更長些。

例如《井岡翠竹》中的兩句話:

井岡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難忘的是毛竹。

在“井岡山”後略略一頓,目的是把人們帶進作者所描繪的五百里林海之中;“最使人難忘的”後面作一較長時間的頓歇,“毛竹”兩字用深沉、回味、抒情的語氣送出,表達出對井岡山翠竹的深厚眷戀之情,用回味性停頓的方法,把聽者帶入過去,使其在停頓中受到感染。不同的語氣,讀出不同的情感。

3、——連接號。只用於有標點符號的地方,表示縮短停頓時間,連起來讀。例如:

“……人羣裏,年長的是大娘,⌒大爺,同年的是大哥,⌒大嫂,兄弟,⌒姐妹,都是親人。又彷彿隊伍同時是羣眾,⌒羣眾又同時是隊伍,根本分不清……”(《歌聲》)

這一段文字的字裏行間,閃現着作者和鄉親們興奮、激動之情,洋溢着親切、感人的場面。朗讀時,語速較快,銜接較緊,須做些連接處理。

又如《祝福》中的一段:

阿呀,⌒我的太太!您真是大户人家的太太的話。我們山裏人,⌒小户人家,這算得什麼?她有小叔子,⌒也得娶老婆,不嫁了她,那有這一注錢來做聘禮?她的婆婆倒是精明強幹的女人呵,⌒很有打算,所以就將她嫁到山裏去。

衞婆子這種走家串巷的村鎮女人,一向是以深知別家底細為榮,喜歡多嘴饒舌,加上又喝點酒,説起話來就更眉飛色舞,滔滔不絕。

4、 ——詞組號。把需連起來讀的詞或詞組連在一起,避免破壞語意。例如: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新聞司昨天發佈公告

依據語意,“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新聞司”是一個詞組,如果讀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新聞司……”,就會支離破碎,語音含混不清。

又如“某公司不慎將0001號轉賬支票丟失,聲明作廢”。不能讀成“……不慎將0001號轉賬支票丟失”。

5、——和重音號。···為主要重音,為次要重音。例如:

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險啊……

“奇”“秀”“險”,是桂林山的特點,也是表現主題思想的重要詞語。因此,這三個作為句子謂語的形容詞,應並列為主要重音,“山”是次要重音。

又如:

有這麼一個傳説:古時候,天上有10·個太陽,曬得地面寸草不生。

在這語境中,“10”是主要重音,表示太陽之多,熱度極高,萬物受害,不能忍受的心情。“寸草不生”是次要重音。

以上介紹了幾種經常使用的朗讀符號。朗讀實踐證明,朗讀符號僅僅是朗讀時的輔助手段,企圖完全依賴於朗讀符號去完成文章主題思想的表達和實現朗讀目的,是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