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望嶽

望嶽的朗誦技巧

欄目: 望嶽 / 發佈於: / 人氣:1.37W

古典詩歌特別講究韻味,朗誦時也應把這種韻味表達出來。對於韻味的闡釋多種多樣,我們這裏不可能窮其根源,但每個人大體上都能有所感受。我們姑且將其理解為餘韻和味道。

望嶽的朗誦技巧

(一)聲有餘韻

聲有餘韻,或説聲有餘音,是韻味的一種表現,它給人以餘音裊裊、繞樑三日而不絕之感,讓人屢屢回味都能有一種美的享受。

朗誦時,可以根據具體的詩歌內容的需要,在關鍵的字詞上作一些點染,如增強共鳴、延長字音等等,以產生聲有餘韻的效果。比如張繼《楓橋夜泊》中的詩句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首詩的字裏行間縈繞着詩人無法排遣的羈旅愁懷,富於一種悽清、孤獨、惆悵的美感。“夜半鐘聲到客船”一句是一個近景,用聲回收一些,“聲”字加強低頻共鳴,並將字尾適當延長,讓人覺得鐘聲似乎觸動了詩人的心絃。這個“聲”字是着力處理的地方,其聲音形象的塑造本身就具有韻味的一些特性。

(二)因勢改型

因勢改型,是説某些字音的調值順應語勢的變化而微微發生變化,當然,這種變化是在語音規範的基礎上所作的微調,屬於語流音變的範疇。比如杜甫《春夜喜雨》中的詩句:

好雨知時節,

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這首詩讚歎了好雨來得正是時候,突出了喜悦的色彩。“潤物細無聲”一句總體語勢下落,但“聲”字因其陰平調值而適當將音高提起,可以把“55”的調型調整為“445”的調型,也就是説,“聲”字的字尾可以微微上挑一點兒,讓人感覺到詩人是在試圖側耳傾聽那令人欣喜的雨聲。這種調整是能夠為朗誦增添一些韻味的。

附:作品朗誦解讀

渡漢江

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

經冬復歷夏。

近鄉情更怯,

不敢問來人。

[朗誦解讀]

這是一首表現久別歸鄉的詩歌。語言樸素平易,情感真切自然。

前兩句是背景的敍寫,説明了空間的隔斷、音訊的斷絕和時間的久遠。後兩句表現了詩人臨近家鄉時那種複雜微妙的心情:回到家鄉了,本應該急切地瞭解家鄉的情況,但詩人卻反其道而行,用一種膽怯的心理來表達急切的心情,實際上更突出了詩人的思鄉之情。

朗誦時,前兩句突出“斷”字和“復”字,可以採取延長聲音的方法。第三句“近鄉”二字可快速説出,突出急迫心情;“情更怯”速度放慢,力度加強,語勢揚起,以緩襯急,更加突出急迫心情。第四句語勢順勢下落,但情感要深摯,給人以語雖停但意未盡之感。基調深沉,色彩凝重。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朗誦解讀]

這首詩寫景壯闊,同時又藴含了深刻的哲理。

朗誦時特別要注意語勢的變化。第一句極寫景色之高遠,最好採取上山類的語勢,“盡”字適當提高音域並延長,以體現出視野的遼闊;第二句順承上一句,然後語勢下落,而“流”字按照陽平的調值行進並適當延長,這樣可以體現出黃河的流勢,還可以給人以低遠之感;第三句又一次採取上山類的語勢,讓聽眾期待着去了解要想窮盡視野之高遠應該如何做,不過語勢的起點不要太高,目的是烘托出第四句的氣勢並深刻解釋其哲理,因此第四句語勢進一步上揚,並放慢速度,增加力度,使詩歌在高潮中結束。

詩歌基調明朗,用聲應高昂有力。

春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烏。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朗誦解讀]

本詩語言明白如話,但清遠脱俗,頗具風韻。

四句詩的語勢可以有中、中、高、低的變化。

四句詩的語速可以有中、中、急、緩的變化。

四句詩的色彩可以有中、中、明、暗的變化。

四句詩的用聲可以有柔、柔、實、虛的變化。

朗誦中要注意變化,即使同樣是用柔和的聲音,其具體細膩的色彩也有不同之處。同時,變化時要注意上下句的呼應,不能為變化而變化,要為變化找到依據。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朗誦解讀]

這是一首意境清遠的山水佳作,同時也是一首愁思綿綿的抒情之作。它表現了詩人羈旅惆悵、人生蒼茫之感。

朗誦時在情感上要突出一個“愁”字。但這種愁又是有變化的,篇首即有愁意,然後鏊意漸濃,到尾句的“月近人”時那種孤寂的愁得到了些許慰藉。

其中,“暮”、“愁”應突出惆悵之感,可以通過氣息的配合加強愁霧彌散的感覺;“曠”、“低”應突出蒼涼、壓抑之感,用聲可以暗一些;“清”、“近”注意叼字的力度,字音清晰,但音量不必大。

詩歌總體基調是深沉悠遠的。

鳥鳴澗

王維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朗誦解讀]

這首詩是王維山水詩的代表作。

通篇突出一個“靜”字,但寫“靜”的手法和角度是不一樣的。一、三句是寫視覺上的,二、四句是寫聽覺的。靠聽覺來寫“靜”不奇怪,但靠視覺來寫“靜”就有其獨特之處了。這是本詩的第一個特點。

第二個特點是寫“靜”不只是寫沒有聲音,反而還通過用聲音來反襯寂靜,春澗中嗚叫的山鳥更顯出了山的寂靜。

朗誦時,最須要突出的是第三句,這一句可以比其他幾句高一些、急一些,“驚”字可以高一些、重一些。因為第一、二、四句寫寂靜都在人們的常識之列,而第三句寫月光驚動山鳥卻應該是在常人意料之外,突出這一句不僅使詩歌更形象化,而且也使朗誦富於變化。

相思

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朗誦解讀]

此詩託物言情,言近意遠;語言樸素,情感深摯。

朗誦時,注意對象感的設定,對象要明晰,在現場朗誦時要有較強的交流感。

第四句的處理要明顯慢於前幾句,“此物”之後可以稍作停頓,“最相思”三個字可以一字一頓沉吟而出,給人以言辭懇切、語多深意之感。

靜夜思

李白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朗誦解讀]

這首詩是詩人羈泊異鄉之作,形式很樸素,但意韻卻很豐富。

朗誦時注意情緒變化和視角變化在有聲語言上的體現。第一句有一種俯視的感覺,要平穩地吟誦出來;第二句語氣有變,似疑似惑,氣收聲提;第三句視線高遠,情感伴隨着氣息的大幅度流動奔湧而出,用聲較強;第四句視線收回,情感由外射轉為內斂,但更加深摯,同時氣沉聲低。

獨坐敬亭山

李白

眾烏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朗誦解讀]這首詩是詩人遊覽宣城敬亭山時寫就的。全詩雖然用了“盡”、“孤”、“獨”、“只有”等字眼,但詩中藴含的情思卻是孤而不寂,獨而不厭的。這並非是説詩人不孤寂,而是表現了詩人的豪爽,那人格化了的敬亭山也是詩人自身的一種映照。

朗誦時,前兩句要把景象描繪出來,第一句採取波峯類的語勢,高點在“高飛”二字。第二句採取波谷類的語勢,低點是“獨去”二字,雖然音高比較低,但卻並非不重要,而是靠放慢語速來加以強調。後兩句重在抒情,特別是第四句可以把整個音高降低,語速放慢,“山”字的調值由55變成445,這種微微揚起的語調給人以悠然自得之感,並且使古詩平添出一種韻味,體現出詩作之美。

秋浦歌

李白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

[朗誦解讀]這是一首千古傳誦的名篇,尤其是第一句頗為奇絕,因此在朗誦時也須要給以較濃重的點染,重點是點染“三千”二字,音高處於全詩的最高點,音量較強,氣息充足,每一個字都可以放慢語速拉開誦出。

第二句的用氣發聲與第一句形成鮮明的對比,氣沉聲暗,突出詩人的愁緒。

第三句和第四句可以連接得較緊,語速也順着文氣而變得較快,只是到了“得秋霜”三個字時可以放慢語速,以示強調。

全詩的用氣發聲和情感抒發要敢放善收,控縱自如,既大開大闔,又曲徑通幽。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朗誦解讀]

這首詩含量豐富,跳躍性強,在文字背後還藴含着不少深意,對此,每一個朗誦者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感受去理解。

不過,詩歌中的景物描寫卻是須要細心處理的。第一句要有遼闊的視界,音量不必太強,但要有較強的氣息支撐;第二句要切身去體會寒冷的感覺,“白”和“貧”兩個字聲音不必大,但吐字要有一定的力度,以使畫面更形象;第三句語氣為之一變,語速可適當加快,語勢上揚;第四句的語勢要與第三句呼應,採取波峯類語勢,“夜”字處在高點。

塞下曲

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朗誦解讀]

盧綸的《塞下曲》共六首,這是其中的第三首。詩人截取了將士們雪夜追敵、準備出發前的一個場面,把將士們昂揚的士氣和威武的氣概都表現了出來。

朗誦時要抓住這首詩的重點,即第一、四句,着意加以點染。第一句中的“黑”字適當延長,“高”字也要相應地將音域提高;第四句的“大”字順去聲的調型延長,氣息支撐比較有力,“滿”字加強吐字力度,將出徵將士的武器作為一個特寫突出出來。而二、三句只要説清意思即可,音域可稍稍降低,語速適當加快。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朗誦解讀]這首詩寫於詩人南貶永州之時,其抑鬱不得志故而放浪山水的人生追求在這首詩中有着較明顯的體現。這首詩通篇有“寒”、“靜”之感,並由此透露出“孤”、“獨”之意。

朗誦時注意四句詩所描畫的景別之不同。前兩句寫遠景,而第一句是仰視所得,“千山”起點可以高一些,“絕”字隨陽平的調型而將語勢微微揚起;第二句是平遠或低遠的景象,其語勢與上一句相呼應,順勢承接,到“滅”字時隨去聲的調型而將語勢降下去;第三句鏡頭推進近似於特寫,可以加強吐字的力度,給人以切近之感;第四句鏡頭拉遠再度呈現出遠景,用聲可以暗一些,並適當運用虛實結合的聲音,語速放慢。

尋隱者不遇

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朗誦解讀]

賈島這首詩用平常如話的語言,把隱者的飄逸風神和詩人惆悵企羨之情含蓄卻又生動地表現出來了。全詩虛實變化相間,有跳躍性。

朗誦時,第一句平穩誦出,使用實聲,表達樸素自然,表現是詩人尋隱者時實實在在的詢問;第二句的用聲可以先實後虛(這裏的虛,指的是有虛聲的成分),表達依然比較平穩樸素,童子的回答是實,而隱者不在現場就有了虛聲的成分;第三句語勢上揚,使用實聲,表現童子對隱者就在此山中的肯定;第四句採取下山類的語勢,語速放慢,“不知處”三字更慢,可以使用虛實結合的音色,語氣中帶有一種悵惘和神祕。

須要注意的是,詩中的後三句都是童子的回答,但卻包含着詩人的追問,要把這種層層遞進的意思表達出來。

樂遊原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朗誦解讀]

這首詩流露出來的是一種難以排解的憂鬱和傷感。詩人為排解憂愁,驅車而登上古原,雖然夕陽無限好,但看到落日又徒增了許多傷感。

朗誦這首詩時,注意情感和氣息控制的收與放。前兩句情感尚潛藏在詩人心中,因此表達較平穩,氣息穩定而持久;後兩句則已將情感釋放出來,要加強氣息的控制強度,其中第三句採取上山類語勢,第四句起始時要與上句呼應。

總體感受既要有傷感的成分,但又不要陷入難以自拔的抑鬱之中,因為對於一位在暮色中吟誦的詩人來説,多少還要有一些超然的風神。

絕句(生當做人傑)

李清照

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朗誦解讀]這首詩既有詩人對項羽的高度評價與讚賞,又滿懷面對南宋王朝偏安一隅不抗金兵的妥協行為的憂憤。

朗誦時注意把握讚賞與憂憤兩種情緒情感的變化。前兩句氣足聲響,要有力度,有氣魄;第三句氣沉神收,語速適當放慢;第四句既是追問,又藴含着答案,至少可以有兩種處理方法:或沉吟低唱,令人回味,或語勢揚起,堅定有力。朗誦者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處理,努力做到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獨特的表達。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朗誦解讀]這是王勃在長安沛王府任職時,為一位姓杜的友人赴蜀就任縣尉而寫的一首送別詩。詩人以對送別友人的贈言形式,形象地表達了他深切真摯的情感和樂觀向上的精神,表現了作者廣闊而豪邁的襟懷。

朗誦時注意詩歌前後情緒的轉折。首聯描繪了遼闊的景象,表明旅途艱辛,人生坎坷,關切之情溢於言表,表達時應有一定的滄桑感;頷聯由關切轉為安撫,朗誦中眼前要出現友人的形象以加強對象感,語氣相對平和;頸聯從眼前的離別轉為別後的相思,不過,這種相思沒有傷感的色彩,卻顯出一種豪邁的氣勢,因此具有奇峯突起之勢,富於浪漫色彩,朗誦時氣息比較充沛,音色相對明亮;尾聯是勉勵友人不要在分手時作兒女情態,而是要超脱世俗,勇敢上路,朗誦時承接上一聯的色彩,情緒樂觀,用氣發聲富於力度。在獄詠蟬駱賓王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朗誦解讀]這是詩人在獄中所寫的一首詠物詩。當時詩人因數次上書議論政事,為武后誣陷,強加貪.污罪名,被監入獄,於是成詩。

全詩用比興手法,以蟬起興,用以自況,既是寫蟬,又是寫自己,言辭悲憤,曲折委婉。

朗誦時,首聯、頷聯這四句要突出其悲,聲音可以稍微收一些,語速慢一點,“玄鬢”、“白頭”幾字可以通過提高音域、放慢語速等方式加以強調;頸聯和尾聯這後四句應突出其憤,聲音可以放出來,語速適當加快,情感較為強烈。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朗誦解讀]

這首詩細膩地表現了詩人對遠方友人的深切懷念,其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已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朗誦時,首聯“海上生明月”一句要有空間感,“海上”二字平起,以顯示出大海的遼闊,“明月”二字吐字歸音飽滿,並隨語勢揚起,以示明月之亮、之高;“天涯共此時”一句要有時間感,即天下共此時刻,“共”和“此”字加強叼字的力度以示強調。

頷聯和頸聯四句是細膩描繪詩人懷念友人時的行為,情感深摯,但用聲不必太大,稍有內斂的感覺。

尾聯兩句略帶釋懷的情緒,情感和用聲都可外放一些。

過故人莊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朗誦解讀]

這是一首著名的田園詩,寫了詩人到朋友家做客的事。全詩按時間順序寫了從去訪到辭別的過程。語言樸實,如話家常,抒寫並讚美了恬靜優美的農村風光和樸實真摯的友誼。

首聯用語平實,朗誦時語勢平穩,語句悠然而出,不要刻意地去雕琢。

頷聯注意形象的塑造,特別是要突出“合”與“斜”兩個字。“村邊合”的用氣發聲要映襯畫面的收攏感,氣息稍收,音色稍暗;“郭外斜”的用氣發聲也要映襯畫面的開放感,氣息稍放,音色稍明。

頸聯要突出與友人暢飲的愉快,氣息要更有外射性,音色更加明朗,語速加快,情緒暢快。

尾聯要表現詩人毫不掩飾地表明自己還要來做客的心情,這更加襯托出詩人與朋友真摯的情誼。朗誦時,“待到重陽日”一句可以明顯在氣息和聲音上收一些,而最後一句“還來就菊花”可以再放出來,兩相對比,變化更加豐富,色彩也更加濃重。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朗誦解讀]這是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詩,曾被人譽為“有唐五律之冠”。

這首詩構思巧妙。前四句雖是寫景,但景中含情,通過對洞庭湖雄偉壯闊景象的描繪,巧妙地歌頌了盛世的繁榮。後四句是抒情,但含蓄藴藉,巧妙地表達了詩人出仕無門、不甘隱居的心情,並希望丞相張九齡能夠推薦援引,以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朗誦時,前四句要注意對景象的描繪,要特別突出“平”、“涵”、“混”、“蒸”、“撼”這幾個字,當然,突出的方式可以根據內容靈活處理,或平穩地橫向延長,或縱向地拉開立起,既突出,又有變化。

後四句朗誦時,要儘可能將其雙關的語氣表現出來,尤其是尾聯兩句,語速要慢一些,“徒有”二字後面可以稍作停頓,以引起聽眾對“羨魚情”雙關意義的注意與理解。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朗誦解讀]

全詩意境清麗,詩意脱俗。總體基調明朗,節奏明快。

朗誦時,前六句在明朗的基凋下注意細膩的描繪。“明月”二字和“清泉”二字歸音要飽滿,“照”字按去聲的調型順勢縱向延長,“流”字按陽平的調型順勢橫向延長,這樣處理既有形象感,又有動作感,能達到令人目之能及的效果。

尾聯兩句的處理與前六句有所不同,要有悠然自得的情緒和輕巧自然的語氣。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侯騎,都護在燕然。

[朗誦解讀]這是王維邊塞詩的代表作。當時,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大勝吐蕃,王維奉使出塞喧慰,將一路見聞感受寫入此詩。

全詩除了頸聯兩句直接寫景以外,其他幾句都以敍述為主。因此在朗誦時,頸聯要注意渲染之濃重,“大”、“直”、“長”、“圓”四個字配合語勢變化而或加大吐字力度,拉長歸音的長度,或用虛實結合的聲音渲染,以突出其形象。其餘幾句要努力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説清楚,語流平穩,語速不能太快。

望嶽

杜甫岱

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朗誦解讀]

此詩緊扣一個“望”字,以簡練的筆調和高度的概括,寫出了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並抒發了詩人自身的壯闊胸懷。

因為氣勢雄渾,所以就對全詩的朗誦設計提出了挑戰,否則,字字用力,句句高亢會使詩歌因缺乏變化而單調,並因此而損傷了朗誦藝術的魅力。

首聯可以平穩誦出,氣息充沛,但聲音要適當收一些。

頷聯“造化鍾神秀”一句用實聲表達,音量可以適當放開些;“陰陽割昏曉”一句加入一些虛聲成分,音量再收回一些。

頸聯“蕩胸生層雲”一句承接上一句的語勢和用聲狀態,依然用有虛聲成分的聲音,但要渲染出氣勢來;“決眥人歸鳥”一句聲音漸實,畫面具體。

尾聯是全詩的重點,氣息最足,力度最強。尤其是“會當凌絕頂”一句,採取波峯類的語勢,“凌”字隨陽平調型拔地而起,音域提至最高。“一覽眾山小”一句適當加入一些虛聲成分,給人以雄渾大氣之感,同時心中要充滿堅定的信念。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朗誦解讀]此詩寫於安史之亂期間,反映了淪陷區的景象和詩人的所思所感。

首、頷、頸、尾四聯所反映的景別和情感是大小相間的,朗誦時可以據此進行設計。

首聯兩句寫了長安城破敗的景象:山河雖在,草木雖深,但國家被掠,物是人非,充滿了無盡的淒涼。朗誦時咬字要有一定的力度,但音量不必大,可以適當地加入虛聲成分。

頷聯兩句用擬人的手法,以“花濺淚”和“鳥驚心”來襯托詩人傷感的程度。視角較小,重點強調“花濺淚”和“鳥驚心”這幾個字,但各句語勢不同,前句採取波峯類的語勢,後句採取波谷類的語勢,“花”和“鳥”高低相間又互相映襯,在對比中有着更加強烈的感情色彩。

頸聯兩句自身就有着大小視角的對比,前句要朗誦出戰火綿延之長,可採取波峯類的語勢,“三”字處在最高點;後句朗誦出家書之珍貴,可採取波谷類的語勢,“抵”字處在最低點,而“萬”字要將音高提起,並加大音量。

尾聯兩句視角更小,通過詩人自己的形象變化反映了戰亂給人們造成的痛苦。“搔”字要適當加大音量,“渾”字按陽平調型將時值拉開,以此加大尾聯的分量。

月夜

杜甫

今夜廊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鬢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朗誦解讀]

安史之亂期間,詩人為叛軍所俘,送到淪陷後的長安,望月思鄉,寫有此詩。

前四句應突出孤獨的情緒情感,朗誦時語速放慢,音量適當收一些。

後四句的思戀之情愈發濃厚,語速漸漸加快,音量逐漸增強,至“何時倚虛幌”一句時,情感最為濃烈,音量最強,“虛幌”二字處於語勢的最高點,“幌”字的字尾適當延長;最後一句的語速減至最慢,“雙照”二字順延“幌”的語調輕輕吟誦出來,“淚痕幹”三字語勢漸漸落下來,“於”字也要延長一些,給人以無限的回味。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朗誦解讀]

這首五言律詩是詩人晚年居住在成都草堂時所作的,詩歌讚歎了好雨來得正是時候,通篇突出了一個“喜”字。

首聯便是以一句讚歎開篇,故而應滿懷欣喜地進行創作。“好雨”二字直抒胸臆,連貫清晰;“知”字將音高提起,並延長調值。第二句採取波谷類的語勢,“乃”字處在最低點。

頷聯兩句應突出春雨細密無聲的特點,總體音量減弱。前一句採取上山類的語勢,“潛”字要把調值延長;後一句總體語勢下落,但“聲”字因其陰平的調值而適當將音高提起,可以把“55”的調型調整為“445”的調型,以增強詩歌的韻味。

頸聯兩句寫了野徑和江船,從字面上看容易給人以陰鬱、昏暗之感,但要注意“喜雨”這一主題的貫穿性,朗誦時應輕鬆明快些。

尾聯兩句須分清主次,重點在最後一句,特別是“花重”二字可以加重強調一些,其餘的都要處理得輕巧些。

旅夜書懷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朗誦解讀]

此詩前四句寫“旅夜”,後四句為“書懷”。全詩沉鬱頓挫,多有人生感慨和滄桑感。其中“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是傳誦千古的名句。

首聯兩句突出寂靜、孤獨之感,氣息支撐力弱一些,聲音稍收。

頷聯兩句滄桑而雄渾。“星垂平野闊”採取波峯類語勢,“平”字處於高點,並把字的時值拉開;“月湧大江流”也採取波峯類語勢,“大”字用加大吐字力度並適當延長的方式加以突出。

頸聯視角縮小,聯繫詩人自身的身世感歎求名與為官的苦楚,表現了既倔強不屈又無可奈何的.情緒。“豈”字要有一定的力度,“應”字適當延長時值。

尾聯突出“天地”和“沙鷗”這幾個字,要有一定的力度,表現詩人不為羈絆、‘盡棄榮辱的心理欲求。

登岳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朗誦解讀]

這首詩意境雄渾,風格沉鬱,通篇籠罩在悲憤愁苦的氛圍中。

首聯平穩吟誦出來,不必着力。

頷聯是氣勢雄渾的名句,須突出出來。“東南”二字聲音向遠處送出,高頻共鳴成分較多,體現景象之壯闊;“日夜”二字將時值拉開,語速放慢,體現時光之海的浩瀚。

頸聯突出貧苦潦倒之狀,音色稍暗,氣弱聲收。

尾聯的第一句是發自肺腑的慨歎,氣息傾瀉而出,同時伴隨着氣息的外射而連貫地使語句流淌出來;最後一句氣息收回一些,語速放慢。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朗誦解讀]

這是一首表現芳草萋萋、古原送別情景的詩歌。雖然寫了“古道”、“荒城”,並抒發了“別情”,但全詩沒有悲涼、悽清的愁緒,相反,卻滿含開朗樂觀的色彩。

首聯的第一句採取波峯類的語勢,最高點在“原”字上,吐字時適當着力,並按調型順勢延長;第二句的語勢在結尾時不要落得太低,給人一種期待感,以引領起頷聯的詩句。

頷聯的前一句採取上山類的語勢,“盡”字提高音高,字尾儘量拖躍一些;後一句的語勢要與上句相呼應,“吹”字和“生”字要着力強調一下,特別是“生”字滿含着對古原草勃勃生機的讚美之情要朗誦出來,字尾延語勢適當延長。

頸聯兩句語速適當加快,同樣不要帶有悲涼之感。

尾聯的前一句採取上山類語勢,“王孫”和“去”相對着力一些,句尾適當延長,以引領下一句;尾句採取波谷類語勢,語速放慢,“萋萋”後面緩停一下,“滿”字處於語勢的最低點,“別情”二字連在一起慢慢地朗誦出來,句尾適當延長,令人回味。

題李凝幽居

賈島

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原。烏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朗誦解讀]

這首五律是賈島的名篇.寫的是詩人走訪友人未遇這樣一件事,“推敲”的故事就來源於此詩。

這首詩所寫景色清幽奇崛,但讀來流暢順口。詩歌前六句都是寫景色的,而尾聯兩句是寫詩人內心想法的,注意把這種分別讀出來;另外,每一聯內的兩句詩內在聯繫緊密,其語勢要彼此呼應。

詩中的幾個動詞應讀出其形象性和動作感,如“入”字要有縱深感,可以有虛聲成分,並適當延長;“敲”字雖然是能夠發出聲音的動作,但要注意營造幽靜的氛圍,吐字時有一定的噴彈力度,但音量絕對不能大。

晚晴

李商隱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睛。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越鳥巢幹後,歸飛體更輕。

[朗誦解讀]這首詩是詩人久歷人生坎坷之後,在桂林傍晚雨後寫就的。面對充滿生機的自然界,詩人的心境變得明朗起來,因此詩歌的格調比較清新。

首聯兩句中正平穩地淡淡誦出,不必着力。

頷聯兩句是為人們所傳誦的佳句,也是這首詩的重點句。前一句要帶有呵護備至的感覺,高頻共鳴可以多一些,音高也比較高;後一句要有從心底裏發出讚歎的感覺,低頻共鳴可以多一些,音高適當降低,“重”字可以相對增加一些虛聲成分,在對比中加大這一句的分量。

頸聯中前一句的視閾又高又遠,氣息控制的強度比較強;後一句的視閾又小又近,可以用比較弱的氣息控制,但吐字要有力清晰。

尾聯由靜物轉向動物,朗誦中要注意其動作感。

回鄉偶書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朗誦解讀]

唐朝天寶年間,86歲的賀知章辭去官職,回到故鄉。這首詩是寫他初到家時的一個場面,暗含了他強烈的思鄉之情。

“少小離家”應表現出時間的久遠,氣息配合思緒的久遠可以深沉悠長。

“老大回”是眼前的現實,用聲以實聲為主,“老大”二字要處理成重音。

“鄉音無改”與“鬢毛衰”之間要有內在語“但是”之類的詞聯繫起來,表現出~種轉折的意味。

“兒童相見不相識”,語速加快,吐字輕盈,表現出兒童的天真爛漫、純真心地。

“笑問客從何處來”一句要把“笑”和“何處”着重強調。“笑”字將調值誇張延長,並賦予動作感,這樣可以誘使聽眾透過笑的表面去理解那隱藏在背後的愁思;“何處”二字也適當誇張並放慢語速,這樣至少可以引申出兩層更深的含義:一是詩人本來是回到故鄉了,卻被故鄉人視為陌生人,這就隱隱表現出來詩人內心中的一絲愁苦;二是説明一個人奔波一生,到頭來卻不知自己曾經身在何處,也隱隱透出一絲苦澀。這樣處理,就使詩歌的內涵更豐富、更深刻了。

詠柳

賀知章

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朗誦解讀]

這首詠物詩比喻貼切,構思巧妙,以詠柳的方式抒發了詩人對春風的熱愛。詩歌生趣盎然,格調清新。朗誦時注意對形象的刻畫。

“一樹高”中的“一”字按照語流音變的規則變為陽平,朗誦時應按調型順勢誇張延長,這樣可以體現出柳樹亭亭玉立的形象。

“垂”字加強叼字力度,延長調值,並多加入一些虛聲成分,這可以刻畫出柳枝細長、柔美、隨風搖動的形象。

“不知細葉誰裁出”一句採取半起類語勢,音高由低到高,要有疑問的語氣。

“二月春風似剪刀”音高降低,氣息下沉,生理狀態和用聲狀態鬆弛下來,給人以一種“原來如此”的感覺。

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朗誦解讀]這首詩寫的是邊塞之春的景象。朗誦前兩句時要給人以一種高遠之感。“上”字按調型順勢誇張延長,音色由實而虛,這樣會給人以一種由近而遠的形象感。“萬仞”二字氣息加強,吐字力度加大,並可以放慢語速、一字一頓,增強氣勢。

“羌笛何須”四字語勢連貫,一氣呵成,“須”的字尾揚起並適當延長。“柳”字的上聲調型可以由“214”隨字尾的延長而變為“2143”,以增強詩歌的韻味。

尾句採取波峯類的語勢,“不度”二字處於語句的最高點,並適當增加這兩個字的虛聲成分,以營造出一種氣氛,使詩歌更具韻味。

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朗誦解讀]

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對時局安危的關切之情以及他希望戰事寧歇、百姓安居樂業的美好願望。格調雄渾蒼涼,意境悠遠深邃。

“秦時明月漢時關”一句展現出了廣闊浩渺的時空。“明月”二字吐字要有力,字腹拉開,顆粒飽滿,音高處於全句的最高點;“漢時關”三字音高降低,增加虛聲成分,既體現出城關的雄渾,又給人以蒼涼之感。

第二句語速較慢,音量可以小一些,表達出戰亂給人們帶來的苦難。

“但使龍城飛將在”一句的表達方式與第二句相近,但語勢起伏要大一些,既表現出詩人的美好願望,同時又由於使用了假設的句式而説明這一願望實現難度之大,語氣中帶有遺憾和無奈之感。

尾句中,“不教胡馬”四字加快語速,“度陰山”三字加大音量並增強力度,這樣都可以表現出詩人願望之切,決心之大。

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朗誦解讀]這首詩寫了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詩人送別友人時的淒寒孤寂之情,並展現了詩人孤傲正直和冰清玉潔的形象。

朗誦時須注意的是語句的疏密變化問題,換句話説就是語速的快慢變化問題。全詩須把第三句的語速加快,一氣呵成,而其餘幾句都相對慢一些,就可以通過對比把景象之蒼茫和送友之熱忱表現出來。

另外須要注意的是語勢的高低起伏問題,同樣,第三句的總體音高相對其它幾句應該高一些。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朗誦解讀]此詩寫作匠心獨運,前兩句正面敍寫自己對親人的懷念,後兩句則馳騁想象,寫家鄉親人重陽登高的情景,以此更加烘托出自己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朗誦時注意這樣一些字的處理:“獨”、“異”、“倍”都須着力。其中,“獨”字可以適當延長,以示強調;“倍”字加強吐字力度,延長後再稍加停頓,進一步突出思鄉情切。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澠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朗誦解讀]

這是一首著名的送別詩,音節優美,明白如話,同時又情深誼長,感人至深。唐朝人在吟唱時反覆歌詠詩的最末一句,故而這首詩又被稱為《陽關三疊》。

這首詩前兩句寫景,後兩句則直接敍寫臨別時的話語,朗誦時要注意有所區別。

第一句採取波峯類語勢,“澠”字處於高點,字音要吐得飽滿,整個字的時值應拉開些,這樣可以增強動作感和形象感;“塵”字按調型順勢上揚,以引領下一句。

第二句採取波谷類語勢,“客”字高起,以承接上句;“柳”字按調型處於語勢的最低點。

第三句開口前深吸一口氣,然後採取上山類語勢由低而高誦出,要有殷殷勸酒之感。其中“更盡”二字要適當加大力度。

第四句要滿含真摯惜別的情意,“無故人”三字應加以強調。

望天門山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朗誦解讀]

此詩是詩人25歲時寫就的,該詩描繪了一幅壯麗的山水畫,同時也表現出詩人充滿青春活力,對前途充滿無限嚮往,格調清新,舒展豪放。

此詩中表現的所有景物都是從“望”中得來,但視角和景別卻各不相同。

首句是從上游遠望天門山,視界廣闊。“天門”二字的音高起點可以誇張地提高,將那種高遠的景象表現出來。“開”字的吐字力度應強一些,以加強畫面的形象性。

第二句是近望。可以採取波谷類語勢,“流”字延長並揚起,“此”字處於語勢的低點,聲音要有回收感,以給人流水就在身邊的感覺。

第三句是詩人向左右兩岸顧盼,應該屬於中景。“出”字通過加強吐字力度給以突出,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動作感,而且反映了詩人乘船行進中的動態感。

尾句又是遠望,不過景象比首句還要廣闊,距離還要遠。“日”字和“邊”字都將字音拉開,使時值延長,從而起到使景物更加形象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