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石灰吟》教案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2.69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石灰吟》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石灰吟》教案

《石灰吟》教案1

教材分析:

體會詩人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鬥爭到底的思想感情,以及鄙視流俗、貞節自守的高尚情操。

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會本課2個生字。理解詩句中的詞語,並説説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並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薰陶。

教學重難點:

理解古詩的同時,想象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體會兩首詩在寫作上的特點。

教學構想:

品讀古詩,指導學生朗讀古詩,體會古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石灰吟》、《墨梅》。

學生學習過程:

一、談話引入,接題解題

1、你記得我們學過哪些古詩?背給大家聽一聽。今天我們要來學習兩首新的古詩。明代詩人于謙寫的《石灰吟》和元代詩人、書畫家王冕寫的《墨梅》。

2、老師佈置你們蒐集了于謙和王冕的資料,我們一齊來交流一下。

3、解題

《石灰吟》題中“吟”是古典詩歌的一種形式。相傳有一天,于謙在石灰窯前看師傅們煅燒石灰,只見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經過熊熊烈火焚燒後變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觸,便吟出了《石灰吟》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那年于謙才12歲。《墨梅》是詩人的一首題畫詩,即題詠自己所畫梅花的詩作。墨梅指只有水墨不用顏色畫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高雅大方。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詩,要求讀準字音

2、檢查自讀情況

三、理解詩意,品讀吟誦《石灰吟》

1、小組合作學習,可藉助工具書或其他參考書初步弄懂詞句及詩的意思,不理解的作上記號。

2、小組彙報交流

3、看圖想象意境,體會作者感情

(1)山石承受千錘萬擊以及烈火焚燒的情景是怎樣的?

(2)作者見此情景有什麼表現?會怎麼想?怎麼説?怎麼做呢?

4、指導朗讀

石頭是那樣不畏“千錘萬擊”和“烈火焚燒”,縱然粉身碎骨也要在世間留下潔白乾淨的石灰。想一想,詩人借石頭表明自己怎樣的志向?應用什麼語氣讀?(詩人借石頭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的志向。堅定的語氣朗讀。

5、練讀,個人展示評議,集體朗讀。

6、小結。

四、總結學法,自學《墨梅》

1、總結《石灰吟》的學習方法。

2、《墨梅》這首詩由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3、師生交流討論

(1)吾:我 淡墨痕:淡淡的水墨痕跡

清氣:清香的氣味 乾坤:天地

(2)看圖想象,作者畫的梅花有什麼特點?為什麼他畫梅花“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在梅花身上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情操?

(3)熟讀吟誦。

4、小結

作業設計:

背誦古詩,做《同步》。

板書設計:

石灰吟 墨梅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複習鞏固兩首古詩。

學生學習過程:

一、複習檢查

1、指名朗誦《古詩兩首》。指導讀好詩句的節奏和重音。

2、想象古詩意境,提示應用什麼語氣來朗讀。

3、説説這兩首詩的大意及表達的感情。

二、熟讀成誦

1、有感情地朗讀,體會作者的感情。

2、這兩首詩在寫法上有什麼共同特點?

3、自由練讀,個人展示評議,集體朗讀背誦。

三、拓展詩境

1、出示描寫梅花的詩詞

2、師範讀,指導朗讀

3、嘗試背誦

四、指導書寫生字

作業設計:

完成練習

板書設計:

石灰吟 墨梅

《石灰吟》教案2

今天,在教學《古詩兩首》這一課時,我嘗試着將兩首古詩——《石灰吟》、《墨梅》融合在一起,作為一個整體進行教學。具體的教學設計如下。

一、讀詩。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出詩的節奏。(注意詩中前鼻音的字較多)

2、指名讀,分組讀,齊讀。(注意激發學生讀詩的興趣)

二、解詩。

1、自由讀詩,結合文中的彩圖,試着理解詩意,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2、引導學生在書中批註詩意。

3、引導學生提己的問題,教師進行歸納梳理。“若”、“等閒”、“吾”、“清氣”、“滿”、“乾坤”的意思理解是重點問題。

4、引導學生聯繫詩句討論上述重點詞語的意思,理解詩句的意思。指名説,自由説,引導説。

三、品詩。

1、齊讀《石灰吟》,想一想:詩中的“石灰”給你留下什麼印象?詩人為什麼要吟誦“石灰”?“石灰”與詩人之間有什麼聯繫?(石灰堅強不屈、潔身自好,詩人借石灰抒發了自己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鬥爭到底的感情。)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3、齊讀《墨梅》,想一想:詩中的“墨梅”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詩人為什麼要吟誦“墨梅”?“墨梅”與詩人之間有什麼聯繫?(墨梅素潔高雅、貞潔自守,詩人借墨梅表到了自己鄙視流俗、貞潔自守的高尚情操。)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四、辨詩。

1、自讀自悟:這兩首詩之間有什麼相同之處?

2、引導學生討論,板書:

詠物抒懷

石灰——于謙——清白

墨梅——王冕——清氣

3、熟讀成誦。

五、延讀。

佈置學生課外閲讀鄭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教學隨想

1、古詩教學的思路要簡約。

在《古詩兩首》的教學中,我的教學思路力求簡約。從整體而言,整堂課的教學循着“讀詩”、“解詩”、“品詩”、“辨詩”、“延讀”的教學思路進行,循序漸進,逐層深入。從局部而言,每一個環節的教學沒有過多的繁瑣設問、條分縷析,在引導學生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中把古詩的解讀引向深入。如在對詩意的解讀中,我摒棄了傳統古詩教學中字字求解、句句設問、逐句串講的方式,採用的是突出重點、整體感悟的教學方式,既節省了教學時間,又使詩意的解讀不支離破碎。

2、古詩教學的思路要整合。

《石灰吟》、《墨梅》這兩首七言絕句都是詠物詩,教者把這兩首詩編排在一起,正是從它們相似的主題角度來安排的。因此在教學這兩首古詩時,我的教學設計中就凸顯了“整合”理念。“讀詩”、“解詩”、“品詩”、“辨詩”、“延讀”,均是從兩首詩的整體角度予以設計。這樣的教學整合,使得教學節奏得到最有效的調控,使得教學內容得到最高效的組合,從而產生最佳的教學效率。如在“辨詩”教學環節中,通過引導學生比較辨析出《石灰吟》和《墨梅》的相同之處,瞭解這兩首詩“詠物抒懷”的寫法,並進而把物與人結合起來,由物及人地解讀詩中的深層次情感。

3、教師教學的站位要下移。

這是第九冊的第3課,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了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剛剛開學,這課文學生已經讀了許多遍;這兩首古詩的詩意較淺顯,且每首詩旁均配有栩栩如生的彩圖助讀;學生們的手邊有不少學習資料,關於這兩首詩詩人簡介、詩意註解很多。上述種種因素,構成了教學這兩首古詩的潛在教學資源。教師若是要充分利用好這些資源,在教學中就必須調整好自己的教學位置。首先,教師需要把更多的教學時間留給學生進行自讀自悟、交流討論、反覆誦讀;其次,教師需要耐心地傾聽每一位學生對字詞、詩句、詩意、問題所發表的'意見,把學生髮言中的每一個閃光的見解給予放大,並加以重複,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樂趣。再次,教師需要平等地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之中,或在討論之初暗示思維的途徑,或在討論之中點撥思維的深度,或在討論之後即席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的平等參與絕不能喧賓奪主,更不能越俎代皰,要讓學生真正地感受到老師是在和我們一塊兒探討研究這兩首古詩,有時候甚至可以讓學生感覺到老師知道的東西似乎並不比我多多少。教學中,教師的低站位,可以和學生平等相視,從而平等對話;教師的低站位,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起學生探究詩歌的慾望,從而激發起學生超越教師的信心;教師的低站位,可以消解課堂上師生彼此間的隔膜,使學生更容易親近教師,走近教師,從而坦然地走進詩歌的天地間。

《石灰吟》教案3

《石灰吟》: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課前先學:

1、蒐集有關於謙的資料(老師也做適當的準備,可以準備一些書面資料)

2、瞭解石灰的一些知識、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產過程等。

一、直接揭題

1、我們今天將學習一首古詩:石灰吟(師板書課題)

2、大家知道這是誰的作品嗎?簡介於謙。

(1)同學自身説一説。

(2)老師做適當小結、概括。

3、釋題:

(1)看題目你覺得這是一首寫什麼的詩嗎?

(2)理解“吟”(是一種文體,有讚揚、讚頌的意思)

(3)師小結:這也就是一首讚頌(石灰)的詩。

過渡: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讀一讀這首詩,看看到底讚頌了石灰的什麼?

二、讀準古詩

1、同學自由讀一讀,老師行間指導。

2、指名試讀,老師、同學相機更正、強調。

3、齊讀

三、理解詩意、讀懂古詩、讀好古詩

【1、2句: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1、小組交流

2、師先重點指導“千錘萬擊”、“烈火焚燒”(主要表示了石灰的製造過程的艱辛、困難重重)

3、指導“等閒”的意思(結合《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或者《滿江紅》:“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4、同學自由説説詩句的大概意思

5、這兩句是讚頌石灰的什麼呢?讀了這兩句詩有何感受呢?(生自由説説)

6、那我們應該如何讀這兩句詩呢?(指導朗讀)

【3、4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1、運用剛才理解詩句的方法,小組來交流一下這兩句的意思。

2、同學自由説説,(相機説説這是讚揚石灰的什麼?)

3、我們再來讀這兩句詩(指導讀一讀)

4、讀好整首詩

(1)自由練讀

(2)指名讀

(3)小組讀

《石灰吟》教案4

教材説明:

本課選了三首古詩,三首詩都是詠物言志詩。它們所寫的事物不同,但都抒發了詩人做一個高尚正直的人的堅定志向。

《墨梅》是一首題畫詩,是詩人為自己所畫的墨梅而題寫的。詩的大意是:我平常畫畫洗硯的水池邊上有一顆梅樹,那一朵朵盛開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汁點化而成。它不需要人們誇讚它的顏色鮮豔,只求在天地間留下清香的正氣。全詩表現了詩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堅貞純潔品格。

《竹石》也是一首題畫詩,是詩人為自己所畫的竹石畫而題寫的。詩的大意是: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鬆,它的根牢牢紮在巖石縫中。千種磨難萬種打擊仍然堅忍不拔,不管你刮的是什麼風,。全詩表現了詩人那種剛烈、堅韌,不畏任何艱險、不怕任何打擊的硬骨頭精神。

《石灰吟》的大意是:經過千錘萬鑿從深山裏開採出來的石頭,對烈火的焚燒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詩表現了詩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教學目標:

1、學會3個生字,認識“乾、坤”兩個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焚燒、千磨萬擊、千錘萬鑿。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並默寫課文。

3、瞭解詩歌的大意,感悟詩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懷,領悟本課借物言志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教學難點:

學習詠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設計:

一、導入

1、憶古詩,激發興趣。

同學們,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中的一塊瑰寶,那麼你都會背誦哪些古詩句呢?

2、憶學法,遷移舊知,為自學古詩做好鋪墊。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幾首古詩。先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以前是怎樣學習古詩的?

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曉詩意;入意境,悟詩情。

二、授新

(一)《墨梅》

1、個人自學

依照學法自學《墨梅》

2、小組交流

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自學合作探究,提出不懂得問題。教師深入小組,適當指導。

3、大組彙報

學生按照剛才總結的學法,依次彙報。結合查閲的資料、結合插圖等等,尤其是對重點字意詩意,説一説、議一議,互動補充。

4、誦讀感悟

在理解詩句含義、初步體會思想感情的基礎上,指導有感情的朗讀。先自由練讀,再指名糾正示範,然後再試讀。使得熟讀成誦,並能有感情的背誦。

(二)《竹石》《石灰吟》

在有了學習《墨梅》的經驗方法的基礎上,自學並彙報這兩首古詩。

(三)寫法

引導學生學習借物言志的寫法:綜合來看這三首詩,都是寫物的,作者分別描寫了它們的什麼特點?僅僅是讚美它們嗎?作者借這個物抒發怎樣的情感、讚美怎樣的精神?

三、鞏固

用不同形式背誦三首古詩,注意難寫易錯字和標點符號。

四、拓展

蒐集交流託物言志詩,如《青松》(陳毅)、《梅花》(王安石)等。

教學反思

1、讓學生在課前按照學法進行充分的預習,這樣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直接把三首古詩一起交流,節省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2、在理解古詩詩意的時候,不要求逐字逐句的解釋,只要説出大意即可。

3、在交流彙報的時候,形式不要過於單一、三首詩同一個模式彙報下來,要讓學生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交流彙報。

4、對古詩的朗讀練習還不夠到位,一定要保證充分的讀的時間,多讀、熟讀、有感情的讀、有感情的背誦。

5、朗讀、背誦古詩的形式也要靈活多樣。

6、可以擴展第二課時作為古詩背誦大賽,摘抄積累,模仿創作,激發學生對古詩產生濃厚的興趣。

《石灰吟》教案5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會生字,理解詩句中的詞語,並説説詩句的意思。

2、能力目標:能憑藉語言文字,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導入新知

同學們,我國是四大古國之一,有着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在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文化長河中,詩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獨具的奇葩,永開不敗。而學習古詩能使我們領略古代詩人豪放、婉約的藝術風格,更能讓我們領略詩歌描繪的雄壯、優美的意境。因此,我們從小一直學詩,請同學們回想一下,你還記得哪些詩?

1、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有名的詩——《石灰吟》,齊讀詩題。

2、提問:你們知道題目是什麼意思嗎?

(吟: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

3、簡介作者,為理解詩情奠下基礎。

二、看詩句,理解詩意。

1、老師範讀或錄音讀。

2、學生細讀詩,藉助詞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詞語掌握,實在不會的則做上記號質疑。

3、指名讀。讀出韻味和節奏。

4、説説自己讀懂了哪些句子?你展開了哪些想象?還有哪些不理解的詞句?

(講解詞語時順便講“錘”、“焚”的寫法,指導寫字、描紅。)

5、引導學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錘萬擊以及烈火焚燒的情景。

6、動畫顯示石灰的形成。

7、見到此情此景,作者會怎麼想,怎麼説,怎麼做?討論交流。

8、再讀詩句,談談你從這首詩中體會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質?

三、朗讀指導,領悟詩情。

1、詩中哪些詞突出了石灰的高貴品質,我們朗讀時應怎麼讀?

2、再讀體會,思考:于謙僅僅是寫石灰嗎?他想借石灰表明什麼樣的志向呢?我們該用什麼語氣讀呢?

3、學生自由讀,在小組內討論。(詩人借石頭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鬥爭到底的志向。應用高昂、堅定的語氣讀。)

4、情感朗讀,賽讀。

5、齊讀。

三、拓展延伸

1、總結古詩。

石灰由於它的堅強不屈、潔身自好在人間留下了清白,而於謙呢,他也像石灰一樣任憑怎樣的千錘萬擊,任憑烈火如何焚燒,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懼,堅決同惡勢力鬥爭到底。可見,《石灰吟》就是于謙自己一生的寫照啊!

2、于謙為官清廉,為國為民,他的詩歌大多表達自己憂國憂民的感情和堅貞的情操。不信,我們再來看一首:

詠煤炭

于謙

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後心。

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此詩借物詠志,詩中句句讚頌煤炭,實際是句句抒寫自己為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懷抱。“混沌”,天地未分之前,指自然界。“烏金”喻煤炭如黑色的金子。“陽和”,原指和暖的陽光,這裏指煤炭的熱力。“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兩句意為:開鑿出來的煤炭,藏蓄着巨大的熱力。“爝(jue)火”,小火把。“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意思是:煤炭燃燒像火炬,使人感到無限温暖,如大地回春;也使深沉的夜空變得很明亮。“鼎彝”指帝王宗廟的祭器;“鐵石”,古人認為煤炭是鐵石變的。“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後心”這兩句的寓意是:人要以國家社稷為己任,就是死了也要為國家做貢獻。最後兩句“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直抒胸臆,表達了作者願意盡最後一滴血、一份熱,為人類造福。

四、總結學法

1、學生回憶:我們是怎樣學習《石灰吟》?

2、老師總結學習方法:1)理解詩句,初步弄懂詩意。

2)想象古詩意境,體會作者感情。

3)熟讀吟誦,拓展延伸。

五、作業

1、收集有關於謙的故事。

2、收集託物言志的古詩。

Tags:教案 石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