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讀《石灰吟》有感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08W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石灰吟》有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石灰吟》有感1

今天我讀了古詩《石灰吟》.

這首詩的詩句是: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是明朝詩人于謙作的一首詩.詩人託物言志,通過讚美石灰,來表達自己以天下為己任,為了社稷不惜"粉身碎骨"的堅強意志和決心.此詩有堅定不屈的筆意.

石灰看似尋常,卻藴藏着不畏艱險,不怕磨難的高尚品格.于謙確實以自己的生命和鮮血實踐了自己的偉大志向.蓋棺論定,于謙不愧是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他的事蹟驚天地,泣鬼神,為後世留下了一個浩然正氣!

讀《石灰吟》有感2

今天我讀了古詩《石灰吟》。這首詩的詩句是: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是明朝大臣于謙所做的一首詩。詩人託物言志,通過讚美石灰,表達了自己以天下為己任,為了社稷蒼生不惜“粉身碎骨”的堅強意志和決心。此詩卻有堅定不屈的筆意。

石灰看似平常,卻藴藏着不畏艱險、不怕磨難高尚的品格。它要經過“千錘萬擊”才能自深山採出,經過“烈火焚燒”變成石灰後,雖已“粉身碎骨”,卻欣然以自己的清白,來服務於人們的生活。詩意之大概只有自身高潔的人,才能獨具慧眼,在平常之物中發現其中的不平常。

縱觀于謙的一生,他確實以自己的生命和鮮血實踐了自己的偉大志向。他御強敵,扶社稷,嚴操守,淡名利,有大功於國。被害後,他的家也隨之被抄,但抄出來的只有書和生活日用品,此外就別無長物了。堂堂的一品大員竟是這樣廉潔,連抄家的人也不敢相信。蓋棺論定,于謙不愧是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他的事蹟驚天地、泣鬼神,為後世留下了一股浩然正氣。在以德治國的今天重讀這首小詩,也許仍有其現實意義吧。

讀《石灰吟》有感3

《石灰吟》一詩出自明代政治家、文學家于謙之手。

相傳有一天,于謙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窯前,觀看師傅們煅燒石灰。只見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經過熊熊的烈火焚燒之後,都變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觸,略加思索之後便寫下了此詩。這首詩筆法凝鍊,一氣呵成,語言質樸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強。很多人讀過這首詩後,都會為詩人凝於其中的那股積極進取和大無畏的凜然正氣所啟迪和激勵,但我對這首詩有着另外一種思考與體悟。在上過高中化學課後我知道了,這短短的幾句詩中藴含着許多的化學原理。我不禁感慨,鍛燒石灰這件小事中都包含這大道理,人生大事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許多人對於生活中的平常事總是習以為常,認為只要按部就班就肯定不會有意外發生,對於這些事的原理卻毫不在意,而一旦這些小事出現問題,他們除了不知所措別無他法。而那些注重細節,能夠以小見大的人在面對此類問題時依舊能做到得心應手、左右逢源。成功往往是給有準備的人準備的,本該奮鬥的年紀,你選擇安逸,可能成功嗎?因此,在對待身邊的事與物時,不能覺得其意義不大就毫不上心,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有人會説不拘小節才能成大事,但此小節非彼小節。我們可以不用注重生活中的煩瑣小事,但所做之事的細微小節卻不容忽視。在鍛燒石灰的過程中,每一個步驟都不能有誤差,這樣才能做出潔白無暇的成品。

這就是我對《石灰吟》的另一種思考。

讀《石灰吟》有感4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一句話是明代的.于謙在《石灰吟》中的一句話,這兩句寫出了于謙的清正廉明。他願和石灰一樣粉身碎骨也不怕,只要能為國效力,為後人留下一面清白的牆,他死也願意。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位名人事蹟。

于謙(1398-1457),字延益,錢塘(今浙江人)。明成時進士。宣德初年,任命于謙為御史。奏對的時候,他聲音洪亮,語言流暢,使皇帝很用心聽。顧佐任都御使,對下屬很嚴厲,只有對於謙客氣,認為他的才能勝過自己。護從皇帝駐紮在樂安時,高煦出來投降,皇帝讓于謙口頭數説他的罪行。于謙義正詞嚴,聲色俱厲。高煦伏在地上戰保,自稱罪該萬死。皇帝很高興。班師回朝北京,給於謙賞賜和各大臣一樣。

十四年土木之變,明英宗被瓦剌俘獲,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進兵部尚書。代宗立,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破瓦剌之軍。加少保,總督軍務。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許。也先以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英宗既歸,仍以和議難恃,擇京軍精鋭分十團營操練,又遣兵出關屯守,邊境以安。其時朝野多事,乃獨運徵調,悉合機宜,號令明審,片紙行萬里外無不惕息。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自奉儉約,所居僅蔽風雨,但性固剛直,頗遭眾忌。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復辟,石亨等誣其謀立襄王之子,被殺。

讀完了這首詩後,我覺得如果世上能多一點兒像于謙這樣的人的話,以前的百姓會少一點兒痛苦,世間將會更加美好。所以我也要學習於謙那種高尚的品德,從小做起,成為一位造福百姓的人,而不是一個禍害國家的人。

讀《石灰吟》有感5

我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從古至今,我國湧現出無數偉大的詩人,例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這些響亮的名字早已深深的刻在歷史的石碑上。他們的作品,更是被後人千古傳頌。其中,我最喜歡的詩是于謙的《石灰吟》。

這首詩是明代詩人于謙之作。詩的全文是這樣的: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説明開鑿石灰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閒”使人感到不僅僅是開鑿石灰,還象徵着人無論面臨怎樣嚴峻的考驗,都要從容不迫。第三句“粉骨碎身(現在譯為”粉身碎骨“)渾不怕”極其形象地寫出石灰燒成石灰的過程,而“渾不怕”又寓有不怕犧牲的精神。而最後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這首詩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詩,前兩句就以石灰的特徵説人。“若等閒”三個字抒發了作者在困難面前的大無畏精神。末句表現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風亮節,作者用這數十字,深刻的反映了忠心報國的高尚品質,為人們樹立起一個榜樣。

當我第一次讀起這首詩時,心中熱血澎湃,我被這種豪邁氣概所深深吸引。讀完這首時候,我心中感受到的是無所畏懼的精神和豪邁不已的氣概。

作者于謙用這首詩告訴我們:做人要想石灰一樣堅貞不屈,也要向作者一樣“要留清白在人間”。這也是我們人最應該擁有的特點——要清白做人。這就是我最喜歡的詩——《石灰吟》

Tags:有感 石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