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誰的本領大》教案(精選10篇)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1.03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誰的本領大》教案(精選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誰的本領大》教案(精選10篇)

《誰的本領大》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分角色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人物特點,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本領,要正確認識自己、看待別人。

3、學會用“覺得”説一句話。

二、教學重點、難點:

1、能通過對語言環境的理解來有感情地朗讀,並能將不同的語氣朗讀出來。

2、能理解課文中藴涵的意思。

三、教具:

1、風和太陽的圖片與頭飾。

2、課件。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 談話導入

1、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太陽公公”有什麼本領嗎?

生:太陽能帶給我們温暖。/沒有太陽,我們的地球會一片黑暗。/我家有太陽能熱水器,太陽一曬,我們洗澡就有熱水了!

2、 師:那你們知道“風伯伯”有什麼本領嗎?

生:夏天,風能帶給我們清涼。/有了風,我們就可以放風箏了。/還可以用風力發電。

3、 師:“本領”就是“本事”,“太陽”和“風”有這麼大的本事!一天,他倆碰到了一起,翹起大拇指會説些什麼呢?

出示句子:有一天,風和太陽碰到了一起,都説自己的本領大。

讀生字:碰 自 己 本

碰:後鼻音。有句諺語叫做“雞蛋碰石頭——自不量力”,所以“碰”字有個石字旁。它的右邊好像是兩個人碰頭了,很對稱,咱們一起來書空。

“自、己、本”請大家用識字加減法記憶:

自=息—心 己=紀—絞絲旁本=木—一

我們把生字再放到課文裏讀一讀。

4、那麼到底誰的本領大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誰的本領大》(齊讀課題)

請同學們帶着這個問題,來讀讀課文。

(二) 初讀課文,闖關比賽。

1、能正確、流利地讀書也是一種本領,誰敢比比這讀書的本領?接受三個挑戰:

第一關:將田字格和綠色通道生字拼一拼、讀一讀。

第二關:把生字放進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生字讀音

(1)指名學生當小老師領大家讀

(2)開小火車讀生字

第三關:再讀課文,想想他們究竟誰的本領大?

生:他們各有各的本領。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但是風和太陽可是經過兩次比賽後才明白這個道理的。

3、初步感知課文,理清結構。

填填、説説:

課文講了 和 比本領的事;他們共比了 次;比的結果是 。

4、請你們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

第 自然段到第 自然段寫了第一次比本領的情況;第 自然段到第 自然段寫了第二次比本領的情況。

生讀後交流。

(三) 學習生字

“本、碰、自、己、巧”

1、我們不僅要會讀,而且還要把它們記在自己的小腦袋裏,現在各小組討論一下,然後交流記憶方法。

各小組彙報學習情況

2、觀察田字格里的字,你覺得哪些筆畫在寫的時候要特別注意?

生:“強”字右上的“口”比右下的“口”稍微小一些。

生:“本”的撇捺要舒展。

生:“碰”左邊的“石”字略往上提。

3、指名帶小朋友書空。

4、口頭組詞。

5、課後嘗試用“正巧、覺得”各説一句話。

(四)學習小結

(五)拓展延伸

閲讀《伊索寓言》中的《駱駝和羊》等。

《誰的本領大》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懂得互相幫助,理解合作力量大的道理。

2、認真傾聽並能理解熟悉故事內容。

3、理解故事內容,瞭解動物有各自不同的本領。

4、藉助圖文並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閲讀的習慣,激發閲讀興趣。

5、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認真傾聽並能理解熟悉故事內容。

活動難點:懂得互相幫助、理解合作力量大

活動準備

教學故事、手偶(猴子、梅花鹿、大象)若干桌子。

活動過程

開始環節:

教師引言:森林裏,住着一隻猴子和一隻梅花鹿,它們是一對非常好的朋友。可是有一天他倆卻吵架了,為什麼會吵架呢,原來,他們是想比比誰的本領大,梅花鹿説:“我的本領可大了”,猴子説;“我的本領也很大”,他們比來比去,誰也分不出誰的本領大。

提問:猴子和梅花鹿各有什麼本領?

你們覺得誰的本領大呢?

基本環節:

1、教師:為了不在爭吵,它們決定比比,看看究竟誰的本領大。

提問:比賽得話必須要有一個人來判斷誰輸誰贏,是誰呢?(裁判)

會請誰來當裁判?(大象)

你們覺得比什麼好呢?

2、教師講述故事的第一部分。

提問:比賽結果會怎麼樣呢?

3、教師講述故事的第二部分。

提問:你們有什麼好辦法?

教師引導幼兒回答,(互相幫助去摘果子)

4、師講述故事的第三部分。

提問:他們是怎樣摘到果子的?

什麼是合作呢?(幾個人一起做一件事情)

5、教師完整的講述故事。

並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互相幫助,理解合作力量大)

教師小結:這個任務要梅花鹿和猴子互相幫助、相互合作才能完成,他們的本領都很大,要比誰的本領大,要看他的本領用在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

結束環節:

1、你們覺得你們平時在區角里做的怎麼樣?應該怎麼做?

教師小結:我們應該商量着解決問題,不爭不吵,互相幫助、相互合作,一起玩。

2、教師鼓勵幼兒3個人合作來進行故事表演。

提問:在故事表演之前你們應該做些件什麼呢?(商量)

教師小結:所以合作就是幾個人商量着一起做一件事情。

3、幼兒3人合作表演故事。

延伸環節:

1、教師對幼兒的表演做簡單的小節。

2、教師請幼兒將教室的桌椅擺放整齊。(體現幼兒兩人商量、合作意識)

教學反思

回顧整個教學過程,我在充分理解教材基本思路的基礎上,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從幼兒的興趣出發,設計了這個活動,為幼兒創設了邊聽邊思考的情境,如讓幼兒去思考小猴子和梅花鹿誰的本領大?比賽結果會怎麼樣等問題。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猜測,猜測結果不一致時,我適時追加提問為什麼?成功地引發幼兒積極的思考,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述能力。同時還精心設計了讓幼兒“做”的環境,引導幼兒親身體驗合作的成就感。不僅激發了幼兒的積極性,還提高了幼兒實踐能力,培養了幼兒團結合作的精神。但是由於教學環節不夠嚴謹,沒有抓住重點,在提問中語言不夠精煉,在幼兒回答問題後沒有給幼兒太多的鼓勵,感覺很膚淺。應多給幼兒創設自主想像與發揮的空間,引導幼兒大膽地説、有目的地説、完整地説,並給予及時的鼓勵與應答。

小百科:本領即能力,就是指順利完成某一活動所必需的主觀條件。能力是直接影響活動效率,並使活動順利完成的個性心理特徵。能力總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動相聯繫在一起的。離開了具體活動既不能表現人的能力,也不能發展人的能力。

《誰的本領大》教案 篇3

第一課時

一、導入 :

1、板書:誰的本領大。

2、你們知道是誰和誰在比本領嗎?(風和太陽)

3、那麼風和太陽的本領到底是誰大呢?你們有什麼問題嗎?(怎麼比的?結果怎樣?……)

二、初步朗讀課文,學習字詞,朗讀課文。

1、請大家自己讀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同句子。(學生自讀課文)

2、學習生字

(1)、出示帶拼音的生字。請小朋友自己去認識自己的新朋友?(學生自讀詞語)

(2)、指導朗讀,指名讀詞語,齊讀詞語。

(3)、去掉拼音再讀詞語,看看哪個小朋友最聰明,一眼就能找到自己的新朋友?

(4)、指名回答,齊讀。

3、初讀課文。

(1)、這篇課文中一共有幾個小節呢?(9)請9位小朋友來讀課文,其他小朋友做評委。

(2)、學生進行朗讀

(3)、學生進行評價。

(4)、聽課文的錄音。

三、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1)、請小朋友們再讀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誰和誰發生了什麼事情?

(2)、學生進行朗讀,建議學生進行默讀,或者是小聲的讀課文。

(3)、交流:風和太陽進行比賽,看誰的本領大,到後來發現大家都各有各的本領,分不出大小。

四、指導書寫:

(1)、出示:各 烈 敢 巧

(2)、認識新的偏旁:夂

(3)、注意上下結構的詞語的位置,各上 長,下 短。烈:上長 下小。

(3)左右結構的詞語:敢:左右基本等寬,攵。巧: 工,最後一筆是提。

(4)、説説怎樣進行記憶。

(5)、生隨師進行描紅、臨摹。

第二課時

3、能分角色朗讀課文,並能在熟讀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表演。

4、學習複述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1、同學們,有一天呀,太陽先生和風先生碰到了一起,於是在他們之間進行了一次比賽,你們知道他們為什麼要比賽誰的本領的啊呢?(因為他們都説自己的本領大。)

2、出示:有一天,風和太陽碰到了一起,都説自己的本領大。

3、指導朗讀出“都説”這兩個字的語氣。

二、學習新課1-3

過度:是呀,小朋友真聰明。到底他們誰厲害呢?

1、請大家自己讀一讀課文,看看他們比了幾次?都比了些什麼?

2、學生自讀後進行交流。(2次)

3、請大家找找,哪幾小節講了第一次比賽的事情呢?(1、2、3)

4、請大家再看看1-3小節,想想它們第一次比的是什麼?(學生自由讀課文後交流:誰能脱下孩子的衣服。)

5、聽到太陽這樣説,風是怎麼説的呢?

根據回答出示:那還不容易!是的誰來説説這句話(指名讀)

是的,就這麼一件小事情,那還不容易。想想到底該怎樣讀這句話,誰再來試試。(再指名讀)感覺出來了嗎?這時候風的態度怎樣?(自信,驕傲等)是的,那麼我們一起來讀讀好嗎?(齊讀)

6、説完這句話後,風就“呼呼“的吹了起來。可是那孩子卻 (把衣服裹得更緊了。老師來當那個驕傲的風,小朋友來當書上的那個小孩子好嗎?(師生共同表演、生生表演))

7、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學生自由回答,是因為風太大,孩子感到很冷所以他要將衣服裹得緊緊的)

8、齊讀第二小節。

看到這一切,太陽是怎麼辦的呢?請小朋友自己將第三小節讀一讀。

交流:出示:太陽對風説:“看我的吧。”説着便發出強烈的光。這時候太陽的心裏是怎樣想的呢?(學生自由發揮:驕傲、自信,目中無人等)

結果呢?(那孩子覺得熱極了,就把外衣脱了下來。)、

9、齊讀第三小節

10、從這裏看,是誰的本領大呢?(太陽。)但是是不是真的呢?我們繼續看下面的

三、學習新課4-9

1、第二天他們又碰到了一起。這時候太陽感到怎樣呀?(他非常的得意,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呢?)根據回答出示:第二天,風和太陽又碰大了一起,太陽得意地説:“風先生,你還敢同我比賽嗎?”誰來讀讀好這句話。指導朗讀。

《6、誰的本領大》,

2、正巧,風看見河裏過來一條船,於是他提出什麼建議呢?(看誰能讓船走得快些。)

3、聽到這個提議,太陽的表現是怎樣的呢?(學生自學第六小節)

太陽很驕傲,很有自信,他講:“這有 什麼難的!”

出示:“這有什麼難的!”

“那還不容易!”

比較這兩句話的意思。(他們的意思是一樣的,但是表達的方式是不一樣的)

指導朗讀這兩句話。

4、於是太陽 (又發出強烈的光,想催船伕用力划船。)可是他的願望有沒有實現呢?(沒有)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太陽光越強,船伕越是熱得沒了力氣,船也就走得越慢。是啊,這麼熱的天氣,船伕哪來的力氣划船呀!

5、齊讀第六小節。

6、這時候,風卻“呼呼”吹起了風,沒想到的是,船伕突然變得很高興,你們知道是為什麼嗎?(學生自由回答)只見“風推着帆,帆帶着船,像箭一樣飛快地前進。”説説應該怎樣讀這句話(速度快一點)指導朗讀這句話。

7、看到這一切,太陽感到怎樣?(很驚訝)為什麼?(因為他總覺得自己比風厲害)他有沒有想到這樣的結果?(沒有)誰來讀好這句話,出示:風先生,你的本領也不小哇!

指導朗讀這句話,讀出驚訝的語氣。

8、風這是也説:“看來,我們各有各的的本領。”看了這句話,你們有什麼想法呢?(學生自由發揮)齊讀句子。

9、小結:是的,我們不能太小看別人的能力,因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正確的對待其他人,不能太自以為是了。

四、分角朗讀課文。

多種形式。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複述課文內容。

學習部分生字

完成練習

教學過程 :

一、複述課文內容。

1、利用板書引導學生進行課文內容的複述。

這篇課文講了誰同誰比賽呢?(太陽和風)

他們一共比了幾次呢?(2次)

他們各有什麼本領呢?(風能呼呼的吹,太陽能發出強烈的光。)

第一次比什麼?(比誰能脱下孩子的衣服。)

第一次比賽誰的本領大?(太陽)

這是什麼道理?(因為風呼呼的吹,孩子覺得太冷,就將衣服裹的更緊了。而太陽強烈的光使的孩子覺得很熱,所以就將衣服脱掉了。)

他們第二次比了什麼?(比誰讓船走的快)

結果呢?(風贏了。)這又是什麼道理?(因為太陽發出強烈的光使的船伕越來越熱所以講究沒喲力氣划船了。而風可以推動船帆,使船走的快一些。)

兩次比賽結果怎樣呢?(各有各的本領)

2、自由複述課文內容

二、學習生字

1、出示部分生字

2、説説該怎樣進行記憶?

3、指導進行書寫。

三、練習

1、用“覺得”説一句話。

2、組詞:

各( )敢( )列( )

個( )取( )烈( )

《誰的本領大》教案 篇4

教材簡解

《誰的本領大》是一篇富有情趣的童話故事,講的是風和太陽都認為自己本領最大,兩次比本領後雙方都悟出了道理。全文共8個自然段,可分兩段。(第一段,1——3自然段;第二段,4——8自然段。)課文難易適中,適合學生學習,也利於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本領,一定要正確地認識自己和看待別人。

目標預設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知道風和太陽各有各的本領。

2、學習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重點、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5個生字。

設計理念

《課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各個學段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以利於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正確運用祖國語言,利於他們積累經驗,培養語感。因此,語文課上要體現語文姓“語”的特點,即琅琅書聲,只有讓學生以聲如文,以讀為體,讀中賞欣,才能感情境。

在教材處理上,為學生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從讀中感悟新知,從角色表演中加深體驗,在教學思想上努力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讓學生始終參與到教學的活動中。

設計思路

以讀為主,讓學生在充分的朗讀中理解生字詞,讀懂課文,感悟語言文字的獨特魅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小朋友,今天讓我們一起坐上開往童話王國的列車,去認識兩位好朋友。看看他們是誰?

出示風的圖片。你們知道風有什麼本領嗎?春風、秋風給我們帶來什麼?

(風能給人們帶來涼爽……)

出示太陽的圖片。太陽又有什麼本領呢?

(太陽能給人們帶來温暖……)

【設計理念:用生動的情境導入課文,讓學生明確課文的題材是童話故事,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説説風和太陽的本領,讓學生興致盎然地走入文本】

2、出示:有一天,風和太陽碰到了一起,都説自己的本領大。

師讀第一句。這裏有一個生字:碰。讀一讀

師:碰這個字比較難寫,左邊是個“石字旁”,右邊部分我們一起來書空:兩人頭靠頭,兩人手拉手,兩人手叉腰,雙腳並地走。

風和太陽誰的本領大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板書:誰的本領大。“本”這個字你會記嗎?生交流識記方法。(本:木字下面加一豎)

師:本下面一橫指明樹根的位置,本義是草本的根或靠根的莖幹。你能給“本”找幾個詞語朋友嗎?(本領、本事、書本、本子、本來)

師範寫:本(撇捺要舒展)。

齊讀課題。

【設計理念:隨文識字,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識記生字,學生對生字的字形、字義理解更深刻】

二、初讀課文

1、師:究竟是誰的本領大呢?風和太陽誰也不肯讓誰,決定比試一下。我們小朋友就來給他們倆做小裁判,給他們評判一下,好嗎?

要想做裁判,先要知道他們一共比了幾次,

請同學們朗讀課文,想想風和太陽比了幾次?

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交流:風和太陽比了兩次。

2、那他們每次比的是什麼呢?請大家再認真地朗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

生再讀課文。

交流:第一次:脱下孩子的外衣。

第二次:讓船走得快些。

3、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風和太陽第一次比本領的內容,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第二次比試的內容,請大家很快地默讀課文,找出答案。

交流:第1-3自然段寫第一次比試,4-8自然段寫第二次比試。

【設計理念:這裏設計三次朗讀,每次朗讀都帶有不同的任務,學生讀得充分,不枯燥,並學會了在讀的過程中思考。】

我們已經把課文讀了三遍,相信本課的生字一定難不倒你,下面我們就來比比誰讀得最正確、最響亮。

出示:

掛 推 催 碰到 正巧

脱下 難受 船伕 強烈

指名讀。

理解詞語:掛、推、催(做做這些動作)

聯繫實際講詞語的意思:碰到 正巧 脱下 難受 強烈

【設計理念:二年級學生對於生字詞語的理解已經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因此在教學時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自己學習,自己理解,這樣學習效果更紮實。】

三、再讀課文

1、風和太陽第一次比試的結果是什麼?

自己默讀課文1-3自然段,找出寫風的句子。

出示:

風説:“那還不容易!”説着就“呼呼”地吹起來,誰知孩子將外衣裹得更緊了。

指名讀。“呼呼”地吹,説明風很(大),結果這個孩子覺得(很冷),做做“裹”的動作。再讀讀這句話。

看來風失敗了,太陽是怎麼做的呢?

出示:

太陽對風説:“看我的吧。”説着便發出強烈的光。那孩子覺得熱極了,就把外衣脱了下來。

指名讀。

太陽贏得了第一次比試,非常得意,誰來讀好太陽説的話:

太陽得意地對風説:“風先生,你還敢同我比本領嗎?”

太陽為什麼得意?(因為第一次比試太陽贏了。)

現在我們就是太陽,得意地讀讀這句話。

2、在第二次比試中,太陽的表現怎麼樣呢?

出示:太陽説:“這有什麼難的!”於是,它又發出強烈的光,想催船伕用力搖船。可是,太陽光越強,船伕越是熱得難受,他哪兒再有力氣搖船呢!

指名讀。

當太陽的本領不起作用時,風是怎麼做的?

出示:這時,風“呼呼“地吹起來。船伕高興地喊:“起風了!快掛帆吧!”只見風推着帆,帆帶着船,像箭一樣飛快地前進。

看圖風是怎樣推着帆的?(風使勁地吹着,把帆吹得鼓鼓的)。像箭一樣,射出去的箭多快呀,我們一起讀讀,體會風讓船飛快地前進的感覺。

(齊讀)

3、通過兩次比試,太陽覺得誰的本領大呢?(生髮言)讀讀這句話:

太陽驚訝地説:“風先生,你的本領也不小哇!”

同學們覺得風和太陽誰的本領大呢?為什麼?

4、分角色朗讀課文。

【設計理念:抓住重點詞語,讓學生初讀時就感悟文本,讀懂課文,為第二課的學習打好基礎。】

四、學習生字

出示:巧、脱、強

你會記住這些生字嗎?

交流:脱:説字換偏旁。強:左邊弓字旁,右邊是個雖。

巧:左邊工字旁,右邊先寫一橫,再寫豎折折鈎。師範寫巧:左右兩邊寬窄基本相等,左右上邊對齊,下邊右部較長。

脱、強:生説説書寫要點(左窄右寬)。

學生描紅生字。

【設計理念:二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已經掌握了識字、寫字的方法,因此對於難度不大的生字,讓學生自己觀察,對於巧,由於很多學生會忽視左短右長的特點,因此在課堂上設計了範寫這一環節,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巧的字形特點。】

《誰的本領大》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特別喜歡模仿小動物的動作,無論是在遊戲中還是在其它活動中,我們常能見到孩子在地上爬來爬去,樂此不疲,稚拙可愛的樣子。

他們有時兩兩頭碰頭,有時幾位小朋友在繞着圓圈爬……每當這時,我都要提醒他們地上很髒,不能隨地亂爬,他們總是表現出非常失望的樣子。之後我總在想:我這樣做有效嗎?這可是孩子們的樂趣呀!為了滿足孩子的樂趣,我就常常帶他們到舞蹈房,讓他們盡情地、自由自在地在爬中尋找樂趣;在爬中我和孩子融入一起, 由此也產生了"後退爬"的活動。

活動目標

1、在遊戲中,幼兒初步學會後退爬的基本技能。

2、培養幼兒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能體驗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兩種顏色的花、大灰狼頭飾、小烏龜和大灰狼的音樂。

活動過程

1、放鬆活動

(1)小朋友,你們喜歡小烏龜嗎?小烏龜把頭、尾巴和腳縮到貝殼裏是什麼樣子的?請小朋友找一個空地學一學小烏龜的樣子,教師鼓勵學得認真、學得像的小朋友。

(2)小烏龜為什麼要把頭、尾巴和腳縮到貝殼裏呀

教師小結:小烏龜真能幹,會用伸縮的本領來保護自己。

2、聽信號爬

(1)小烏龜還有什麼本領

(2)你們能學小烏龜聽信號爬嗎?

3、幼兒嘗試各種爬的方法

(1)小朋友都很了不起,能聽着老師的信號向前爬。小朋友除了會向前爬,還會怎樣爬呢?我們一起來試一試,看誰最愛動腦筋,爬的方法和別人不一樣。

(2)剛才老師發現有一位小朋友是這樣爬的,(請會向後退爬的幼兒示範)我們也來試一試,好嗎?教師仔細觀察幼兒後退爬的情況。

(3)幼兒討論:你覺得這樣向後爬與向前爬有什麼不一樣

(4)幼兒再試一試後退爬。

教師小結:臉朝前面,一步一步向後退着爬,這就叫着後退爬。

(5)剛才小朋友向後爬地非常棒!老師也想和你們一起學這個本領,你們一起教教我好嗎?

4、在遊戲中練習後退爬

(1)遊戲一"比比誰的本領大"

老師今天真高興,你們教會了我後腿爬的本領,謝謝你們!我想和你們玩個遊戲"比比誰的本領大"好嗎

遊戲規則:老師向前爬時,你們就後退爬,想法不讓我抓着你們,如果我快要抓着你時,你就像小烏龜一樣用伸縮的本領保護自己;當老師後退爬時,你們就向前爬來抓我,看看是你們的本領大,還是老師的本領大?不讓對方抓着。

(2)遊戲二"看標誌爬"

老師這兒有兩朵什麼顏色的花?當你看到紅花時,就必須向前爬;當你看到黃花時,就必須後退爬,看誰先到終點拿到小兔娃娃,誰就是冠軍。

5、放鬆活動

(1)你看到過什麼小動物後退爬了嗎?在什麼時候它們就會後退爬?它們為什麼要後退爬

教師小結:後退爬也是小動物用來保護自己的一種辦法。

(2)你們看誰來了?大灰狼想抓幾隻小烏龜當點心,它就躲在離我們不遠處的樹林裏,小烏龜在沙灘上玩耍時,要注意聽音樂的變化,當聽到可怕的音樂時,就表示大灰狼來了,大家趕快把自己的頭、腳和尾巴縮到貝殼裏藏起來,不讓大灰狼抓着。

(3)放音樂,教師和幼兒進行遊戲。(看幼兒理解音樂的情況,可以進行兩次遊戲)

《誰的本領大》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隨着學前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幼兒園體育教育教學得到了不斷的發展。幼兒園體育教學活動是以“身心健康”為主要指導思想的,要的就是讓孩子們在快樂中運動,在運動中快樂。幼兒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

活動目標:

1、學習肩上揮臂投準的動作技巧。

2、鍛鍊手臂力量,增強幼兒的目測力和動作的準確性。

3、激發幼兒對投擲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勇於嘗試的精神。

4、瞭解生病給身體帶來的不適,學會預防生病的方法。

5、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説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沙包40個。

2、教師自制托盤7個。

3、筐子6個。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教師帶幼兒入場。

教師帶領幼兒以兩路縱隊進入活動場地後,聽教師口令散開成兩個半圓。

師:齊步走,一二一,一二一,立定,向左轉。小朋友們,請散開,5,4,3,2,1,立正。

2、熱身操練習。

師:小朋友們,請跟着老師一起來做運動。準備好了嗎?立正。

第一節肩部運動(小腳打開,小手放肩上),4個八拍;

第二節體側運動(小腳打開,左手叉腰,右手上舉),4個八拍;

第三節腕關節運動(雙手交叉合十),4個八拍;

第四節踝關節運動(小手叉腰,一腳踮起),4個八拍;

第五節跳躍運動(立正站好),4個八拍。

師:覺得熱的小朋友,請把外套脱下來拿在手上,請女孩子放衣服,請男孩子放衣服,立正。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出示活動材料直接引入活動。

師:小朋友們,看老師手上有什麼呀?(沙包、自制托盤)

師:今天,小王老師要帶你們學習用沙包投準托盤中心的本領。

2、教師講解動作要領並示範。

師:那是怎麼投的呢?請小朋友們仔細聽。投沙包時,手臂彎曲在肩上,兩腳前後分開放,身體後仰,看準托盤,肩上揮臂,用力蹬地投向托盤中心。老師示範一遍,請小朋友們仔細地看。

3、幼兒徒手練習,教師個別指導。

師:小朋友們,請跟着老師一起來練習這個動作,準備,一,二,三,立正。

4、自由練習。

師:剛剛我們練習了投擲的動作,現在請小朋友們搭好小火車。

師:立正,小朋友們,看到托盤裏有什麼了嗎?(沙包)

師:每人拿一個沙包,向後退×步,按剛才老師教的本領練習,當聽到老師吹口哨時,把沙包送回去,立正站好。現在請小朋友們開始練習。

5、遊戲——“誰的本領大”。

師:小朋友們,請搭好小火車回去,立正。

師:小朋友們,剛剛都練習了投沙包,現在,這兒有客人老師想看看誰的本領大,給我們準備了三筐相同數量的沙包,以小組為單位,每人投一個沙包,投完站到小組的後面。等筐子的沙包全都投完之後,看哪組小朋友投到托盤上的沙包多,並且投擲動作準確,就是本領最大的。

師:那我們現在就比給他們看,好不好?(好)

師:小朋友們,我們男孩子和女孩子各分三組,先由男孩跟男孩比,女孩做拉拉隊為他們加油,由我做裁判,評出男孩中本領最大的一組;男孩比賽完後跟女孩交換,由王老師做裁判,評出女孩中本領最大的。比賽全都結束後,本領最大的兩組小朋友回教室後獎勵大紅花。請小朋友們搭好小火車。

開始玩遊戲,遊戲後帶女孩子開火車到男孩子前面,成兩個半圓,再小結,評出兩組勝出。

三、結束部分:

師:小朋友們,請散開,5、4、3、2、1。比賽時小朋友們表現得都很棒,都累了。現在請跟着老師一起來放鬆放鬆。請你學我甩甩手,請你學我捏捏手,請你學我錘錘肩,請你學我甩甩腿,請你學我拍拍腿,請你學我小鳥飛,請你跟我飛回教室。

活動反思

我組織的本次活動屬於競賽性的活動,其中還運用了開火車的小遊戲來完成隊形的變化,都是大班幼兒所喜愛的,符合他們的特點。在活動中,小朋友們很乾興趣,都積極參與,但在組織時有很多的不足需要改進。

讓幼兒學習肩上揮臂投準的動作技巧,這個目標基本是沒用達成的。其原因主要是教師在講解動作要領時不明確,投準和投遠沒有理清,這也直接導致了我在示範時沒投準,給了一個負面示範,大大的影響了此目標的達成。

在將幼兒帶入活動場地後,讓其等待太久;在熱身操練習時,口令喊得太生硬,太過嚴肅;在示範動作時,剛開始沒有做到鏡面教學,我用了右手投沙包;在徒手練習環節,安排的練習時間太倉促,沒有關注到他們的動作是否正確;在自由練習時,沒講清楚怎麼練習,沒有關注到全體幼兒,也沒有進行過多的個別指導;在玩遊戲的環節,講解玩法時較囉嗦,沒有介紹遊戲場地,在玩遊戲時沒有增加難度,讓遊戲層層遞進,在講評結果時,第一輪應主要看動作的正確性,第二輪再看在動作正確的基礎上看投準率。最後是在整個活動中,我的語言較平,沒有語氣、語調的變化。

幼兒體育教學活動的重要目標之一是激發幼兒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因此如何激發幼兒鍛鍊的興趣應成為教師的一個關注點。教師出於安全考慮“束縛”幼兒,表面看來似乎可以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實際上剝奪了幼兒嘗試的機會,使他們無法盡情地活動,無法體驗自我挑戰帶來的成就感,從而對參與體育活動失去興趣。因此,適當“放手”,讓幼兒自我探索、嘗試是很有必要的。

《誰的本領大》教案 篇7

教學理論依據

《誰的本領大》是一篇久經傳承的童話故事,故事內容淺顯易懂,但寓意深刻。這篇童話故事通過:梅花鹿和小猴比本領―― 遇到困難想辦法―― 相互合作摘到果子的情節為主線,揭示了互相幫助才能摘到果子,本領更大以及合作更快樂的道理。

針對中班幼兒語言正處在迅速發展時期以及直覺形象思維的學習特點,我對教材進行了適當調整,增加了動物之間的對話。

教學策略

1、視聽結合,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創設活動所需的情景,使幼兒如臨其境,能更好地激發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良好的情感。

2、充分利用開放式提問、分析性提問、遞進性提問等有效提問的教育手段,引導幼兒分析故事情節,明晰故事所講道理。給幼兒創造想説、敢説的空間,讓語言活動成為師幼雙方積極互動的過程。

3、運用模仿、表演遊戲等體驗式學習形式,啟發引導幼兒用語言、表情、動作表達對故事的理解,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4、聯繫生活實際,引導幼兒回憶與同伴互相幫助、一起合作的生活場景,向幼兒提供一個將文學作品經驗遷移到生活中與幼兒生活經驗結合起來的機會,從而加深對故事裏所講道理的理解和應用,形成願意與同伴合作的態度,掌握與同伴合作的方法,增強幼兒在生活中的合作意識。

通過以上策略,讓幼兒在寬鬆、自由的環境中,積極大膽地交流所思、所想,這樣幼兒獲得的不僅僅是語言經驗的積累,更重要的是情感、態度、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和提高。

活動目標

1、知道梅花鹿和小猴各自的本領,理解梅花鹿和小猴共同合作摘到果子的故事情節。豐富詞彙:抓耳撓腮、合作。(重點)

2、能大膽表達自己摘果子的辦法,嘗試用語言、表情和動作表現小猴和梅花鹿的對話。(難點)

3、感受合作的快樂,懂得同伴之間相互幫助本領會更大的道理。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初步瞭解動物的本領,幼兒有互相幫助合作的經驗感受。

2、物質準備:課件、音樂、視頻資料(幼兒在幼兒園遊戲中各種合作的照片)

活動過程

1、創設談話情境引入活動,幼兒初步瞭解梅花鹿和小猴的本領。

教師出示小猴、梅花鹿課件。

提問:梅花鹿和小猴都有什麼本領?

你認為誰的本領大?

2、播放課件教師分段講述故事,幼兒學説對話,初步瞭解小猴和梅花鹿是怎樣摘到果子的。

(1)教師講述第一段故事,引導幼兒理解――雖然梅花鹿和小猴都有各自的本領但是也有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提問:故事裏的小猴和梅花鹿都有什麼本領?它們是怎樣誇自己的?

聽了剛才的故事你認為誰的本領大?

(2)幼兒討論交流摘果子的辦法。

提問:有什麼辦法能讓小猴和梅花鹿都摘到果子?(幼兒討論、猜測)

(3)教師續講故事,幫助幼兒理解――互相幫助一起合作就能摘到果子的道理。

提問:小猴和梅花鹿是怎樣摘到果子的?(豐富詞彙:合作)

小猴和梅花鹿是怎麼説的?

3、師幼共同完整講述故事,感受合作的快樂,懂得合作本領更大。

4、結合課件,師幼共同講述故事。

(1)師幼互動,比較小猴、梅花鹿摘果子前後的不同表現及不同心情,理解互相幫助一起合作會讓我們更加快樂。

提問:為什麼一開始小猴和梅花鹿沒有摘到果子?沒摘到果子它們的心情怎麼樣?(豐富詞彙:抓耳撓腮)

(2)後來是怎樣摘到果子的?摘到果子後它們的心情怎麼樣?

現在你們知道誰的本領大了嗎?

小結:小猴會爬樹、梅花鹿會過河,它們用自己的本領互相幫助一起配合就摘到了果子,合作讓本領更大了。

5、幼兒表演故事,引導幼兒用語言、表情、動作表現小動物們合作摘果子的情節,進一步感受合作的快樂。

(1)幼兒自主選擇角色。

(2)幼兒表演故事,重點啟發幼兒能夠用語言、表情、動作表現小猴和梅花鹿的對話。

6、集體分享交流,引導幼兒感受生活中的合作以及合作帶來的快樂。

(1)引導幼兒講述,交流生活中的合作。

提問:在幼兒園裏做遊戲的時候你們是怎麼合作的?

(2)欣賞視頻,進一步感受合作本領大以及帶來的快樂。

小結:只要我們能互相幫助、一起合作,我們的本領會更大,得到更多的快樂。

附故事:(根據原故事改編)

森林裏,住着一隻梅花鹿和一隻小猴。他們都覺得自己的本領很大,小猴説:“我會爬樹,我的本領最大。”梅花鹿説:“我跑得快,我的本領最大。”於是決定比一比,請來大象當裁判。大象説:“河對岸有棵又高又大的果樹,你們誰先摘到果子,就算誰的本領大。”

比賽開始了,梅花鹿跑得快,一眨眼就跑到了小河邊,輕輕一跳就過了河,他一口氣跑到了果樹下。可是果樹太高了,他伸長脖子跳了又跳,怎麼也摘不到果子,心裏真着急説:“怎麼辦呀”。小猴呢?他跑到小河邊,河上沒有橋也沒有船,小猴不會游泳,也跳不過去,急得他抓耳撓腮團團轉“怎麼辦怎麼辦?”。

小猴想了想,有辦法了!他對梅花鹿説: “梅花鹿,你馱我過河,我們一起去摘果子吧!”梅花鹿説:“好,我們一起去摘果子。”梅花鹿馱着小猴跳過了小河,小猴很快爬上了果樹,摘到了果子。他們一起把果子交給了大象。大象笑眯眯地説:“小猴會爬樹不會過河,梅花鹿會過河不會爬樹,你們只有互相幫助才能摘到果子,本領也就更大了。”小猴和梅花鹿開心的笑了,從此他們成了好朋友。

《誰的本領大》教案 篇8

一、活動前思考

1、教材分析

小朋友一直對動物較感興趣。特別是身材強壯的大象在孩子們的眼中一直承擔着大力士的形象。而機靈的小猴子活潑好動、機靈頑皮,又是小朋友最喜歡的。當這兩個小動物來比較水的本領大事,小朋友的反應會怎樣呢?這個教材就是通過幼兒對兩個動物的習性、外貌的瞭解。發揮想象充分挖掘他們的長處而進行辯論。最後讓孩子們知道每種動物都有各自不同的本領,就要看他們的本領使用在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同時中班階段的談話目標與小班相比,在“傾聽”這一目標要求上,更強調幼兒的清廷的選擇性,即“辨析性地傾聽”別人談話中的信息,本次活動中運用討論的形式引導幼兒學習邊習性地傾聽,同時在捕捉有效談話的基礎上,學會圍繞話題談話,不跑題。在語言交往的規則方面也強調了“輪流談話”。

2、重點難點

重難點為引導圍繞話題進行談話,讓他們知道猴子與大象各自有不同的本領。

二、過程實錄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圍繞話題進行談話,知道各有各的用處。

2、指導幼兒以輪流的規則進行談話,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

3、體驗談話活動的樂趣,增強自信。

(二)活動準備:

1、大象和猴子木偶各一個,頭像各一個。

2、獎花若干。

(三)活動過程:

1、出示木偶,以故事情境引出話題。

師:“森林裏,住着一頭大象和一隻猴子,它們是一對非常好的`朋友。可是有一天他倆卻吵架了,為什麼會吵架呀,原來,他們想比出誰的本領大,大象説,我的本領可大了,猴子説,我的本領也很大,他們比來比去,誰也分不出誰的本領。”

師:“那麼,小朋友你們認為誰的本領大呢?”

(評析:教師用木偶猴子和大象講述一段故事,以此引出話題的方式非常生動、有趣、有效。孩子們在這一過程中眼睛始終一眨不眨地注視着教室,很順利地進入談話情景。因為中班幼兒已經初步認識了一般動物的功能,因此在討論“誰的本領大”時,幼兒有話可説。)

2、幼兒説説自己想法並討論一下自己的理由。

師:“剛才有的小朋友認為大象本領大,有的小朋友認為猴子本領,那你為什麼會這樣認為呢?請你把你想法輕輕的告訴旁邊的小朋友。”

(評析:在有兒“自由交談”活動中,有的幼兒説大象的本領大,因為大象可以卷木頭,吸水,噴水,還可以把大會狼踩死等。有的幼兒説猴子的本領大,因為猴子會爬樹、摘果子、會在樹上跳來跳去等。這些説法都應該給予肯定,因為他們是圍繞“誰的本領大”在交談。)

3、小小辯論會。

師:“剛才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那好,今天我們乾脆來開個小辯論會,好嗎?”

請全體小朋友起立,幼兒按自己的意願分為兩組:大象隊和猴子隊。幼兒面對面坐下。

教師介紹2個組,並讓他們為自己加油,激勵孩子的情緒。

教師宣佈辯論會規則:

要求兩隊組員輪流講話,不隨便插嘴。

哪組小朋友愛動腦筋,遵守規則的獎一個獎花。

4、辯論會正式開始,教師引導幼兒圍繞主題談話,獎罰分明。

5、教師對辯論會作小結。

(評析:這是整個活動的高潮,老師通過讓小朋友的自由分組,使每個小朋友都願自由表述的過程。因為討論的激烈,幼兒不免會在交談活動中形成一種大家一起爭着説的局面。在這使教師所提出的要求無形中讓幼兒理解“輪流説”的規則,及這一規則的運用對談話過程的作用。)

6、教師設置一個情境:獅子大王想吃椰子,可椰子樹在河對面,獅子不會游泳也不會爬樹,所以只能請大象和猴子來幫忙,小朋友你們説誰會完成這個任務啊?

教師小結:這個任務要大象和猴子互相幫助才能完成,他們的本領都很大,要比誰的本領大,要看他的本領用在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

(評析:此環節是整個活動中的難點,老師在給幼兒設置的情境中逐步提問,層層深入地引導討論,大象和猴子是怎樣幫助獅子的,最後得出需要兩個人的合作才能完成這個任務。)

7、遷移活動:

讓幼兒説説你還認識哪些小動物,他們有哪些本領?

(評析:“拓展談話範圍”是培養幼兒能力的重要一環。不僅幫助幼兒延伸了談話範圍,而且也認識了自然界,動物與動物的關係。)

三、活動後反思

此活動是一個小朋友非常感興趣的活動,也充分體現了語言活動的特點。孩子們喜歡説,有機會説,還能勇敢地説。這是因為老師給小朋友創設了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環境,如談話的形式有自由交談、分組交談、個別交談、等形式,從而使小朋友都有鍛鍊的機會。而老師活動設計的思路也非常地清晰,小朋友通過引出話題—自由交談—分組交談—拓展談話範圍層層深入的環節,輕鬆地解決了整個活動中的重難點。只是由於孩子對大象和猴子只是一些常見功能的認識,談話的中心只是圍繞着大象會吸水、捲動物、身體大等。猴子會爬樹、盪鞦韆等。能夠拓展的經驗不多,話題也就很難深入下去。如果在課前讓孩子回家多瞭解這兩種動物的用處,可能上課後的效果會更好些。

《誰的本領大》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知道梅花鹿和小猴各自的本領,理解梅花鹿和小猴共同合作摘到果子的故事情節,豐富詞彙:抓耳撓腮、合作。(活動重點)

2、嘗試用語言、表情和動作表現梅花鹿和小猴的對話。(活動難點)

3、感受合作的快樂,懂得同伴之間相互幫助本領會更大的道理。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課件《誰的本領大》

經驗準備:豐富幼兒有關梅花鹿和小猴子本領的知識;幼兒有互相幫助合作的生活經驗。

活動過程:

一、出示梅花鹿和小猴的圖片,組織幼兒討論,引起幼兒興趣。

提問:小猴和梅花鹿各有什麼本領?

小猴和梅花鹿的本領都很大,你認為誰的本領更大?

二、完整講述故事,知道梅花鹿和小猴各自的本領,理解梅花鹿和小猴共同合作摘到果子的故事情節。

提問:故事裏小猴和梅花鹿誰的本領更大?為什麼?

它們是怎麼摘到果子的?

豐富詞彙(合作):什麼是合作?你有沒有和別人合作過?合作做過什麼事情?

教師小結:梅花鹿和小猴各有不同的本領,但它們都不能獨立摘到果子,後來通過團結合作,互相幫助後,才摘到了果子,看來合作的力量真大呀!

三、利用課件分段講述故事,嘗試用語言、表情和動作表現梅花鹿和小猴的對話,進一步體會同伴之間相互合作本領會更大的道理。

1、講述故事第一、二段,提問:

大象裁判讓它們比賽的內容是什麼?大象是怎麼説的?我們一起來告訴小猴和梅花鹿吧!(學説角色對話)

2、講述故事第三段,提問:

梅花鹿摘到果子了嗎?為什麼?它的心情是怎樣的?(引導幼兒體驗梅花鹿摘不到果子着急的心情)你碰到什麼事情的時候會很着急?

小猴摘到果子了嗎?為什麼?它的心情是怎樣的?你怎麼知道的?

豐富詞彙:抓耳撓腮。(學一學)我們小朋友着急的時候會怎麼做?

小結:梅花鹿和小猴都沒有摘到,很着急,可是光着急是沒有用的,還要想辦法解決問題。我們一起來聽聽它們想到了什麼好辦法。

3、講述故事第四段,提問:

小猴子想到了什麼好辦法?它的心情會怎麼樣?它是怎麼跟梅花鹿説的?(學説角色對話)

梅花鹿聽到小猴的話,是什麼心情?它是怎麼做的?

4、講述故事第五、六段,提問:

大象對小猴和梅花鹿説:現在你們明白了吧?小朋友,你們明白了嗎?明白了什麼?

教師小結:梅花鹿能過河,可是不會爬樹,猴子能爬樹,可是過不了河,只有互相幫助,才能摘到果子,本領才能更大!

四、活動延伸,鼓勵幼兒在生活中互相幫助,感受合作的快樂。

生活中會有很多困難,需要我們和別人合作才能解決,互相幫助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希望小朋友能像梅花鹿和小猴子一樣相互幫助,去解決問題。也要記得把你和好朋友合作的高興事跟大家分享一下。

《誰的本領大》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梅花鹿和小猴各自的本領,瞭解它們共同合作摘到果子的故事情節。豐富詞彙:抓耳撓腮、合作。(重點)

2、能大膽表達自己摘果子的辦法,嘗試用語言、表情和動作表現小猴和梅花鹿的角色對話。(難點)

3、感受合作的快樂,懂得同伴之間相互幫助本領會更大的道理。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初步瞭解動物的本領,幼兒有互相幫助、合作做事的經驗感受。

2、物質準備:課件、音樂、視頻資料(幼兒在遊戲中互相合作的照片)。

活動過程

創設談話情境引入活動,幼兒初步瞭解梅花鹿和小猴的本領

教師出示小猴、梅花鹿課件。

提問:梅花鹿和小猴都有什麼本領?你認為誰的本領大?

播放課件,教師分段講述故事,幼兒學説角色對話,初步瞭解小猴和梅花鹿是怎樣摘到果子的

1、教師講述第一段故事,引導幼兒理解:雖然梅花鹿和小猴都有各自的本領,但也有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提問:故事裏的小猴和梅花鹿都有什麼本領?它們是怎樣誇自己的?

聽了剛才的故事你認為誰的本領大?

2、幼兒討論交流摘果子的辦法。

提問:有什麼辦法能讓小猴和梅花鹿都摘到果子?

3、教師續講故事第二段,幫助幼兒理解互相幫助一起合作就能摘到果子的道理。

提問:小猴和梅花鹿是怎樣摘到果子的?豐富詞彙:合作。

小猴和梅花鹿是怎麼説的?

師幼共同完整講述故事,感受合作的快樂,懂得合作本領更大

1、結合課件,師幼共同講述故事。

2、師幼互動,比較小猴、梅花鹿摘果子前後的不同表現及不同心情,理解互相幫助一起合作會讓我們更加快樂。

提問:為什麼一開始小猴和梅花鹿沒有摘到果子?沒摘到果子它們的心情怎麼樣?豐富詞彙:抓耳撓腮。

後來是怎樣摘到果子的?摘到果子後它們的心情怎麼樣?

現在你們知道誰的本領大了嗎?

小結:小猴會爬樹、梅花鹿會過河,它們用自己的本領互相幫助就摘到了果子,合作讓本領更大了。

幼兒表演故事,引導幼兒用語言、表情、動作表現小動物們合作摘果子的情節,進一步感受合作的快樂

1、幼兒自主選擇角色表演故事。

2、重點啟發幼兒能夠用語言、表情、動作表現小猴和梅花鹿的角色對話。

集體分享交流,引導幼兒感受生活中的合作以及合作帶來的快樂

1、引導幼兒講述,交流生活中合作的事情。

提問:在幼兒園裏做遊戲的時候你們是怎麼合作的?

2、欣賞視頻,進一步感受合作本領大以及合作帶來的快樂。

小結:只要我們能互相幫助一起合作,我們的本領會更大,會得到更多的快樂。

活動評析

《誰的本領大》是一篇久經傳承的童話故事,故事內容淺顯易懂,但寓意深刻。這篇童話故事以梅花鹿和小猴比本領——遇到困難想辦法——相互合作摘到果子的情節為主線,揭示了互相幫助、相互合作才能摘到果子、本領會更大的道理。

《綱要》指出:“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學習使用適當的、禮貌的語言交往。”針對中班幼兒語言正處在迅速發展時期以及具體形象思維的學習特點,學習角色對話對促進幼兒口語表達能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為此,本活動對故事進行了適當調整,增加了動物之間的對話。活動中,運用課件呈現賞析故事、猜測討論解決困難、角色體驗理解內容、情感對比明晰道理、關注生活提升經驗的環節,讓幼兒在寬鬆、自由的環境中,積極大膽地交流自己的所思、所想,不僅僅獲得語言經驗的積累,同時也促進了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等方面的發展。

活動中主要運用了以下四個方面的教學策略:

1、視聽結合,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多媒體具有聲畫並茂、視聽結合、感染力強的特點。利用這一特點,創設幼兒喜歡的生動有趣的情景,使幼兒如臨其境,能更好地激發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良好的情感。

動畫演示情境,幫助幼兒理解故事情節。根據中班幼兒直覺形象思維的特點。在活動中,我們依據故事內容,通過課件的演示,生動地表現故事中小猴和梅花鹿摘不到果子到合作摘到果子的過程,讓幼兒能夠更加直觀形象地瞭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不僅有助於幼兒模仿,還有利於幼兒對文學作品產生興趣。

再現生活掠影,幫助幼兒提升經驗。利用ppt展示幼兒生活中團結友愛、相互合作的精彩瞬間,幫助幼兒回憶、發現生活當中處處體現互幫互助、相互合作的重要性,進一步促進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2、有效提問,引導幼兒分析故事情節,明晰故事所講道理

提問是支持幼兒園語言教學的有效手段,是教學中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種交流方式,我們充分利用有效提問的教學手段,給幼兒創造想説、敢説的空間,讓語言活動成為師幼雙方積極互動的過程。

開放性提問。活動中,抓住孩子的興趣點,在故事情節發展的轉折處停一停,拋給孩子們開放性的問題,活躍孩子的思維,激發他們表達的慾望,引導幼兒整體把握故事的內容。如:“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小猴和梅花鹿都摘到果子?”這樣的問題給孩子提供想象的空間,使幼兒有話樂説、勇於思考,更能有效地促進師幼間的互動,也能帶領幼兒走進作品,與作品產生共鳴。

分析性提問。針對故事的發展脈絡及角色的情感變化,提出分析性的問題,幫助幼兒理解角色,感悟故事中所藴含的道理。如:“為什麼小猴和梅花鹿一開始沒有摘到果子,後來摘到果子了?”通過這樣的問題互動,能夠引發幼兒根據情節分析問題。

遞進性提問。活動開始提出“誰的本領大”這個問題,意在引發幼兒説出自己的認識;在分段講述中,再次出現這個問題意在引導幼兒體會理解有些事情僅憑個人的本領是完不成的;在完整理解故事的過程中,第三次提到“誰的本領大”,意在引導幼兒理解合作本領大的道理。三個相同的問題,體現了問題的遞進性,也使孩子對故事的理解循序漸進、由淺入深。

3、體驗式學習,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美國行為主義教育學家庫伯提出的體驗式主動學習理論指出:“幼兒是在體驗中獲得感知,提高認識經驗的。”過程性的體驗和感受,不僅使孩子更容易理解作品的內容和角色的心理變化,而且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品的思想情感,加深對故事的理解。在活動中我們運用模仿、表演遊戲等形式,啟發引導幼兒用語言、表情、動作,表達對故事的理解。如:在模仿小猴、梅花鹿摘果子的過程中,理解它們着急的心情;通過模仿角色對話,從而掌握合作的方法。

4、聯繫生活實際,喚起幼兒回憶,提升幼兒合作的經驗

中班幼兒是合作意識萌芽的階段,也是培養合作性的關鍵期。喚起幼兒回憶與同伴互相幫助、一起合作的生活場景,為幼兒提供一個將文學作品經驗遷移到生活中與幼兒生活經驗結合起來的機會,從而加深對故事裏所講道理的理解和應用,形成願意與同伴合作的態度,掌握與同伴合作的方法,增強幼兒在生活中的合作意識。在促進語言能力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幼兒社會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