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目睹閲讀現狀,探究閲讀方法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3.27W

 目睹閲讀現狀   探究閲讀方法

目睹閲讀現狀,探究閲讀方法

                                 ■ 郭愛軍  

課程改革已經走過了八個春秋,從現狀來看,教師的觀念更新了,教法改善了,課堂活躍了;學生的學習主動了,興趣提高了,素質全面了。但就語文學科來看,閲讀教學依然困難重重,收效甚微。每年的中考和高考,閲讀部分的試題大部分學生得分率不高,就是重要的表現之一。由於閲讀得分普遍不高,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更是削弱了語文學科的地位,使語文學科得不到應有的重視。相反,英語學科閲讀試題相對容易些,容易得高分,無論初中還是高中,學生對英語的重視明顯超過了國語--語文。

閲讀應該怎樣教?教師感到困惑;學生應該怎樣學?學生感到茫然。對於這兩個問題,教研人員和教師都無法迴避。筆者認為,重要的是方法。方法不當,事倍功半;方法得當,事半功倍。《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出發設計課程目標,改革課程內容、結構”。“各個學段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對閲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因此,探究語文閲讀方法,包括教會學生讀文章的方法,教會學生讀問題的方法,教會學生答題的方法,授之以漁,就顯得至關重要了。學生只有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閲讀方法,拿到打開閲讀之門的鑰匙,才可能有的放矢,收到明顯的閲讀效果。 

筆者在二十多年的語文教學生涯中,對此深有感觸。我們認為,學生語文閲讀至少要把握以下五個要素,即

多讀美文培語感,抓住關鍵是妙法,文體知識須瞭解,比較閲讀來區分,答題方法很重要,讀懂文章不可少。

一、 多讀經典美文,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感悟。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説的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書讀得多了,積累的詞語也就多了,語句的理解也就深了,見的結構也就廣了,這種能力在閲讀中得到遷移,文章自然也就容易讀懂了。老師們幾乎都有這樣一種認同,喜歡讀書的學生,語文成績要好一些;喜歡背書的學生,語文成績要更好一些,這就是最好的印證。

那麼,怎樣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怎樣讓學生多讀書呢?

第一,對於教材中的精彩語段,經典課文,教師要把它作為重點,精講詳析,讓學生耳濡目染,瞭解它的內容,賞析它的精妙,並進行背誦,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語文教學中已經被普遍採用。

第二,多舉行一些朗誦比賽一類的實踐活動。對於這些實踐活動,學生熱情高,參與面廣,效果顯著。

    第三,有計劃地安排一些名著、文摘作為學生的課外讀物,讓學生在美文的薰陶下提高文學鑑賞能力。

二、 抓住關鍵詞句,在繁文細節中把握要旨。      

在閲讀實踐中,學生一怕文章長,文章長了,讀了前面忘了後面。二怕語句難,語句難了不好懂,。其實,再長的文章也有關鍵句,再難的文章也有文眼。學生怕,是因為不得法;老師畏,是因為把不住要領。譬如,記敍文中總有一些承上啟下句、抒情議論句,要麼總結了內容,要麼點明瞭主旨。説明文中總有一些設問句、段旨句,要麼提醒讀者注意,要麼介紹了事物的特徵特性。議論文中總有一些關鍵詞、分論點,要麼暗示讀者,這裏在總結,要麼告訴你,這是支撐論點的理由。所以,只要教師教給了學生這些方法,只要學生能運用這些方法,學生就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讀懂文章,再厚的書也會越讀越薄。

需要強調的是,對於這些關鍵性詞語或句子,學生有必要進行勾畫圈點,有必要作批註,這樣既醒目,縮短了搜尋的時間,又便於學生聯繫起來,綜合判斷。 關鍵性語句的`理解,説明文或議論文相對容易一些,記敍文往往難一點,但不管怎樣,只要結合關鍵性詞語的引伸義、比喻義或象徵義去看,就不難理解。 

三、 分辨不同文體,在反覆比較中明確特點。      

講閲讀,不可脱離文體。做閲讀,必須帶着文體知識去讀。每一種文體都有每一種文體的特點。所以,老師在講閲讀時,首先必須用專題講授有關的文體知識。讓文體知識像數學或物理的公式一樣,滲透到學生的大腦中。 作為記敍文來講,學生至少要讀出內容和主題,才能動筆做題。而內容可以結合記敍的要素來概括,主題則可以通過抒情議論句去把握。作為説明文來講,學生至少要讀出文章圍繞什麼説明對象説明了什麼問題。而説明對象可以一看論點,二看中心句。説明內容呢,在自然段的中心句中就已經説得很明瞭了。作為議論文來講,學生至少要能夠找出論點,明晰結構。議論文的論點可以一看標題,二看開頭,三看結尾,四看論據的前面。而結構則可以通過分論點和關鍵性詞句去把握。

在學生的頭腦中,一看到記敍文,應該立即想到文章記敍了什麼,描寫了什麼,抒發了什麼,感悟到了什麼。一看到説明文,應該立即想到文章説明了什麼內容或闡述了什麼事理。一看到議論文,應該立即想到文章發表了什麼看法,是怎樣論述的。而不應該文體不分,表述不準,甚至於張冠李戴,東扯西拉。  

四、 緊扣文體特徵,在分類比較中區別易混考點。

在現代文閲讀教學中,學生如果沒有明確不同的文體特徵,就容易將相關考點混為一談,甚至於張冠李戴,這是閲讀教學中的一個難點。譬如:問到説明方法,相當多的學生就會回答“比喻、舉例論證之類”;問到論證方法,同樣也有相當多的學生就會回答“舉例子、比喻、事實論據之類”。像這樣的回答,是答非所問,是由於學生文體知識混淆造成的。所以,教師在閲讀教學中,除了要分文體講述以外,還要將學生在不同文體中的易錯點、易混點綜合起來,設專題講述。我曾針對上述問題,列了一個《修辭手法、説明方法和論證方法的使用和區別》的專題,通過概念、作用、使用範圍、專題練習等環節的講解和訓練,學生才基本上分辨清楚。

此外,學生沒有弄清概念含義,亂寫錯別字,這也是閲讀教學中一個不容忽視的方面。譬如,學生通常將“舉例子”的説明方法寫成“舉列子”,將“列數字”的説明方法寫成“例數字”,凡此種種,數不勝數。問題就在於沒有搞清概念的含義,死記硬背,學而不思造成的。 

五、 學會正確答題,在紛繁題海中總結一般規律。

文無定法,但不可無法。現實的問題是,學生閲讀時答題隨意,缺乏方法,答不出關鍵詞,因而得分率低,對語文漸生怕意,以致於慢慢失去興趣。語文閲讀答題真的沒有方法嗎?不,只要我們細心去探究,用心去捉磨,就不難發現,閲讀答題是有方法的,只是沒有理科直接罷了。例如:

問到文章記敍了哪些內容,學生可以結合記敍的要素去回答,最起碼要答出陳述對象和行為。

問到這個句子作何理解,學生要冷靜地分析這個句子的特點,採用了修辭的要從修辭的角度去分析,隱含有比喻義的要結合比喻義去分析……

問到説明方法有何表達效果,回答可以採用兩步曲,即用該種説明方法的作用加上這種説明方法説明了什麼對象的什麼特徵特性。

問到文章採用了哪些論證方法,那就只能從“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因果論證”中去選擇。

凡此種種,這裏就不一一列舉了。 

只要學生能掌握並運用這些方法,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何愁閲讀學不好呢? 

總而言之,雖然閲讀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難點,但是也不是無源之水,無法把握,它和語文中的其它知識點一樣,同樣是有方法可尋的。只要教者對症下藥,授之以漁,反覆訓練,語文閲讀教學就會呈現出一片明麗的天空,我們的母語就會成為學生們真正喜歡的語言。

                           (作者單位:咸安區鳳凰中學)          

 

郭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