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探析培養學生自主閲讀習慣方法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7.81K

摘要:院在教學中我發現了學生在讀書時的奇怪現象:一是有些學生不想讀書,他們沒有從讀書中得到快樂,所以對閲讀就沒有興趣。在生活中這些學生也就不會讀書。另外是一部分學生自己不會讀書,也就是學生本身不知道怎樣才是讀書,甚至拿起一本書來,不知從哪兒讀起,不知怎樣理解,更不知化知識為己用。書是讀了,但學生自己卻一無所獲。所以,作為一名農村中學的語文老師,我覺得必須加強閲讀方面的引導,培養學生自己形成良好的自主閲讀習慣,讓閲讀成為他們學習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探析培養學生自主閲讀習慣方法論文

關鍵詞:院自主閲讀;讀書興趣;閲讀習慣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對所讀的東西的領會取決於閲讀過程的情緒色彩,如果一個人渴望讀書,閲讀的時刻給他帶來歡樂,那麼所讀的東西就會深印在他的意識裏。”所以,在引導的學生閲讀能力的時候,我們更應該關注學生閲讀習慣的培養。那麼,怎樣讓學生養成自主閲讀的習慣,從而提高閲讀的效率呢?

1 激發學生讀書興趣是學生養成自主閲讀習慣的基礎

為什麼有人喜歡讀書,把讀書看做是人生的一大樂事,而有一些人卻不願意讀書,把讀書當做苦差事呢?學生有沒有讀書的動力和興趣,實質上是學生自身的心靈有沒有被激活。而恰好閲讀活動能夠讓我們的心靈得到激活和釋放。在讀書中,可以發現自我,從而經過努力超越自我,獲得智慧的啟迪,進而構築自己的精神家園。不過中學生在課外沒有讀書的習慣,甚至於連讀書的興趣都沒有。當然中學生不喜歡讀書,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只要學生自己喜歡讀書,那麼他自己就會想方設法的擠出時間,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去讀書,從而使自己在讀書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和前人的經驗。

那麼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呢?

1.1 迴歸教材,動態教學

閲讀教學必須迴歸教材,以自身的內在聯繫開發課程資源。我們很多語文教師特別是農村語文教師對課堂文本閲讀的作用認識不到位,有的人不用教材而是以課外閲讀或文學常識的訓練作代替,忽視了課堂教學中閲讀教學對學生的個性發展所起到的積極作用。

不可否認,多媒體廣泛應用於課堂教學,雖然大大增加課堂容量,提高了教學效率。但對閲讀教學衝擊無疑也是巨大的。如在講授《林黛玉進賈府》時,如果學生沒有充分閲讀課文,而是讓學生欣賞電視劇版的《紅樓夢》,然後教師就直接引導學生討論林黛玉的性格特點,可以想象學生怎麼能夠説的出來。這就忽視了電視劇與文本本身在表現內容和手段上不同。多媒體教學只能作為課堂閲讀教學的有效補充而全方位代替文本閲讀。

題目是課文的一扇窗户,只要我們通過簡單的分析,就可以知道什麼才是閲讀的重點,這就會引起學生閲讀的興趣,從而去主動閲讀課文。舉一個例子,魯迅先生的《祝福》這篇課文中的“祝福”具體是指什麼?它與課文自身的情節,主題有什麼聯繫?所以教師在介紹課文背景的時候,在無形中激發了學生閲讀課文的興趣。

另外,不是每一節課都需要教師花大量時間去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這樣不但浪費學生思考的時間,而且更加不利於學生產生閲讀興趣。

1.2 課堂內外,相互銜接

世間的書籍浩如煙海,讓學生從哪裏開始閲讀呢?對學生自身來説首先是閲讀與課文相關的作品。經過很長時間的語文教學後,基本上學生都已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和閲讀基礎,這時候教師只要適當的引導和介紹,就能讓學生的閲讀範圍進一步的鞏固和擴大。由於課堂的時間有限只有四十五分鐘,太長的作品無法在課堂上完成全文閲讀,那麼可以嘗試節選其部分文段在課堂學習,讓學生在課外閲讀剩餘部分。例如:《邊城》節選的是中間部分,那麼對於主人公的結局沒有介紹。所以學生在課外閲讀《邊城》的全文之後,為了更好的理解沈從文獨特的小説風格,還可以閲讀沈從文的其他作品。

1.3 教師激勵,拓寬視野

教師可以在課外指導學生不斷拓展閲讀興趣,走進經典,嘗試理性閲讀。不過由於閲讀經典著作需要學生本身要具有很深的文學功底和素養,所以在閲讀前教師的幫助和必要的過程指導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不斷地激勵學生接受挑戰,才能促使其對語文知識進行必要積累同時對閲讀產生濃厚的興趣。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優缺點。然後,進行鍼對性提出一些指導閲讀的意見和建議。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當讓學生明白,一個人的成長需要在自我超越中不斷實現,而讀書就是人生的自我塑造的一個重要的過程,是跨向成功的橋樑。

然而作為教師應該明白空洞乏味的説教,並不能夠起到多少作用。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通過言傳身教去薰陶感染學生,讓學生自己多讀符合學生自身需要的書籍,在閲讀中自然引發學生對自我的反思和對未來的設計。

2 正確的閲讀指引是培養學生自主閲讀習慣的保障

閲讀教學應當從學生的.全面發展的角度來進行教學。注重人格的培養,培養出學生應該有的閲讀興趣,閲讀習慣。

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進入真正主動閲讀的狀態,讀出自己感悟呢?在課堂上教師不僅要營造情境和閲讀氛圍,還要指導學生的閲讀方向和閲讀方法,從而啟發學生的閲讀思維,進而糾正學生在閲讀中的錯誤,最重要的是要指引克服閲讀中困難的方法。所以,閲讀教學的最終任務應該是促進學生主動有效地閲讀,提高自主閲讀的質量。

教師是學生在閲讀書籍的選擇上直接引導者,所以為了防止學生迷戀於武俠小説和言情小説,也為了學生有好書讀,因此教師要擔負起指引學生閲讀的方向的責任,讓學生走進經典。不妨推薦有助於學生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書籍,如經典的勵志圖書,紅色經典圖書等等。另外,還有一系列有助於學生提高語文素養的中外名著。教師要嘗試着讓學生在閲讀中磨礪意志,體驗成功。當然,教師也要充分照顧到學生的閲讀興趣和閲讀類型,並加以引導和評價。教師也可以經常介紹一些題材風格類似的作品,用來拓展學生的閲讀空間,也為學生提供明確的閲讀方向。

我們知道習慣的養成是非常困難的。但只要我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激發學生自主閲讀的興趣,是能讓他們形成良好的自主閲讀習慣的。只有讓學生擁有了良好的閲讀興趣和習慣,他們才會更樂於進入更高層次的境界---人類的精神世界。

參考文獻:

[1]閲讀內部動力的生成和培養策略[J].語文教學與研究,圓園園怨年怨月第緣怨員期.

[圓]苗明君編著援高效閲讀指導[M].天津教育出版社,圓園園苑年苑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