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飛向藍天的恐龍參賽説課稿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3.18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説課稿,寫説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麼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飛向藍天的恐龍參賽説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飛向藍天的恐龍參賽説課稿

一、説教學理念

語文學習目標,是多維的,是立體的,不僅有知識與能力的目標,還有過程與方法的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引導。所以,在設計這課時,我準備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自己覺得美的句子,受到美的薰陶與感染。三維目標實現的最終途徑還是讀,各種形式的讀,默讀、朗讀、快速讀,邊讀邊想象等,並把自己讀的感受與同學交流、討論,遵循課標的這些精神、理念,本課教學設計的最大特點就是入情入景地讀,動心動情地讀。

二、説教材

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們介紹了科學家們根據研究提出的一種假説:鳥類很可能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後裔。20世紀末我國科學家在遼西首次發現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為人們想象恐龍飛向藍天、變化為鳥類的演化過程提供了證據。文章既揭示了科學家們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發現,也向學生開啟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學之門,喚起他們對科學的濃厚興趣。

課文以“飛向藍天的恐龍”為題,破除了人們頭腦中對恐龍的固有印象,頗具吸引力。文章開篇即以生動形象的語言將笨重、遲鈍的恐龍與輕巧靈活的鳥類──這兩種在人們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動物展現在讀者面前,告訴我們:在中生代時期,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接着介紹了這一科學發現的大致過程。

課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第3自然段循着讀者的閲讀思路,以“恐龍是如何飛向藍天的呢”這一設問,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將我們的視線引向中生代,在我們眼前再現了恐龍變成鳥類的演化過程。這一過程以時間為序,先講了兩億三千萬年前第一種恐龍的大小、形態、行走方式;接着介紹了經過數千萬年之後,它的後代繁衍變化、形態各異的情況;由於它們的體態、體表、生活習性等方面的變化,最終使一支獵食性恐龍變成了天之驕子,飛向了藍天。

課文最後表達了科學家們的美好心願:希望找到更多的、更充分的證據,重現恐龍飛向藍天這一歷史進程。

教學本課,要引導學生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變過程,體會科學工作者從事科學研究的執着與艱辛,引導學生揣摩課文準確生動的語言。

2、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依據新課程理念,我制定以下目標,以求實現“以人為本,終身發展,和諧發展”的目標。

1比鮮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恐龍、兇猛、鴿子、欣喜若狂、描繪、形態各異、輕盈、敏捷”等詞語。

2閉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興趣的部分。

3庇刑趵淼馗詞隹至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激起熱愛科學、探索求知的濃厚興趣

這樣確定教學目標,使傳授知識,發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緊密結合,在同一教學過程中,互相滲透,共同完成。

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2、樹立學生探究的意識,培養他們鑽研科學的精神。

三、説教法學法

“教有多法,但無定法。”在本課中主要採用情景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法和朗讀法進行教學。通過展示課件讓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而激起熱愛科學、探索求知的濃厚興趣,並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課文。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地學習,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四、説教學設計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讓學生在讀、悟、議這種寬鬆民主的氛圍中學習。作為教師,要做的是幫助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樑,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並參與其中,推動學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學設計如下:

第一、直觀導入,激發情感

首先師生談話,學生彙報課前收集的恐龍化石的相關資料,初步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和篩選信息的能力。然後教師自然導入:以前,同學們觀看過恐龍展覽,現在我們來看課件。看看這些活靈活現的恐龍。(板書:恐龍)下面,我們來學習關於恐龍的課文。(板書課題:飛向藍天的恐龍)齊讀課題,質疑1.預習時讀了課題,你產生了疑問嗎?請舉手。如有的學生沒產生,就讓他們再讀讀課題想想。2.產生了什麼疑問?分別抽説。相同的意思,可能有不同的説法:我們知道的恐龍沒翅膀,怎麼能飛向藍天呢?恐龍怎麼能飛到天上去呢?奇怪!恐龍還會飛呀!遼西發現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出示課件,師講解。第三自然段回答了恐龍演化成鳥類的過程。(鳥)身體逐漸變小

長得越來越像鳥類…這裏我運用電教媒體,讓學生直接觀看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學生的激情馬上被調動起來,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利於學生理解詞句。

第二、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這一環節,我首先讓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自瀆課文,讀準生字字音,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並標出不懂的地方。然後在全班交流“通過讀書,你都讀懂了什麼?”教師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解讀,進行多角度、多層面地交流讀書體會,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注重教給方法,以學定教。在交流中,根據學生的反饋,隨時調整引導補充,使課堂內容在平等對話教學相長中動態生成。

第三、讀中悟學領悟寫法

瞭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是怎樣的這一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是難點。學習這一部分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讀,體會,並發動學生相互評議、補充,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

1、讀。學生自由讀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是怎樣的這一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地方讀,在閲讀教學中以讀為本,把時間和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

2、悟。讀中感悟,説説自己的體會,這篇課文語言準確生動,教學時應引導學生細心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用詞準確,生動的特點)如:(1)地上第一種恐龍大約出現在兩億年。(2)它的後代繁衍成一個形態各異的龐大家族……

3、議。即教師給學生足夠多的時間討論交流,讓學生能夠充分發展自己的見解,允許有不同意見,並鼓勵創新,圍繞“作者為什麼要這樣詳細地介紹恐龍的“龐大家族”?這一問題,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已見,“議”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老師搭設的學習舞台上發揮、表演。

4、再讀。在學生深入體會感受後,把自己體會到的讀出來。使學生在讀中欣賞品味,既激發了學生讀書的慾望,提高品味詞句的能力,又再次激起熱愛科學、探索求知的濃厚興趣。

5、想。在這個大家族裏,哪種恐龍經過演變飛上天了?你是怎麼知道的,想”既利於學生在頭腦中再現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由於學生自選內容,自選形式,有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所以就能體會到參與的樂趣,品味到成功的喜悦。這樣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會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在這裏,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學習的主人,培養學生自讀自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體會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另外,在學生充分讀的基礎上,學生達到了熟讀成背,水到渠成地程度,為下節課的背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四、拓展延伸,感情昇華

學生提出問題帶着問題讀書,讀中解決問題,這僅僅是閲讀教學的淺層次目標,而帶着疑問走出課堂才是學生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必需。為此我先讓學生再次自由讀自己最喜歡的地方,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並給予時間讓學生展示,這樣既鞏固了學生的感受,進一步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通過向學生展示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圖片,又有意識地激起熱愛科學、探索求知的濃厚興趣,然後用這樣的問題總結全文:我們觀看了飛向藍天的恐龍的化石,此時,你想對它説些什麼?還有什麼想法或不懂的地方?繼而根據學情做出綜合性總結和評價。

另外,為了把課內課外有機融合,適當拓展學習資源,拓寬學習渠道,我還佈置了課外作業:1、讓學生把自己瞭解到的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講給家長聽,既鍛鍊學生運用詞彙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2、繼續蒐集有關恐龍的資料,出一張手抄報。

五、説板書設計

總之,本科還有許多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們給予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