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資料

如何在寫作中落實思維訓練

欄目: 教學資料 / 發佈於: / 人氣:1.1W

長期一段時間以來,一提到作文,很多學生都有畏難情緒。正如一首打油詩所説:“提起作文直搖頭,打開本子咬筆頭,想了半天沒開頭。寫完文章鳥巢頭(亂作一團)”對此,很多老師常常抱怨學生閲歷淺、日常生活三點一線,遠離熱火沸騰、豐富多采的現實生活,生活單調乏味,缺少“活水”,寫的文章“四不像”,缺乏分析能力,對事物的本質認識不夠,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較差等等。傳統的作文教學研究智商較多,關注情商不夠,只重結果,不重過程。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就寫作題目進行分析講解,然後訓練這一單一機械、枯燥無味的寫作教學形式。也導致了學生的厭寫。思維的能力差,訓練不繫統,訓練目標模糊不清。因此,本人認為,我們要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是不是存在問題,應從變革自己的教學方式入手,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新課標》對寫作的要求:“在表達實踐中發展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發展創造性思維。”正式將“發展思維”確定為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和課程評價的基本理念。葉聖陶先生也説:“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是訓練思維,訓練語言。”在實施本課題時,我嘗試“以思維訓練為核心,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寫作教學方式的模式。

首先,要先理清楚思維與語言的關係,思維與語言是辨證的:二者密切相關,但又相對獨立,思維促進了語言的產生和發展,語言的發展又把思維推向了更高的階段。

我們知道,語文是人們交流思想的工具,是學習和生活的工具,它具有工具性;而説出的話,寫出的文章,又總要反映一定的思想,它又具有思想性。工具性和思想性是語文學科所反映出的兩種基本屬性。語文為什麼能充當交流思想的工具?就是因為它一靠語言,二靠思維。離開了語言和思維,也就不可能形成思想,語文也就不會具有思想性。由此,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工具性和思想性是語文學科的兩種基本屬性,但它們又是通過語言和思維這兩個核心因素的相互作用才表現出來的;因此,語文學科更深層的本質或根本屬性,是語言和思維相互作用的辯證統一。

在這裏重點談談如何進行思維訓練。

我認為,在語文教學中要體現思維訓練的核心作用,主要應該幾個思維能力的培養。

一、注重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有人認為形象思維訓練是小學寫作訓練的內容,高中作文訓練不需要對此訓練,其實不然,因為形象思維是人類最基本地思維形式。也是人類一以貫之的思維方式,學生的作文離不開形象思維。形象思維必須藉助具體、鮮明、生動的語言而展開。葉聖陶先生説:“要是我的語言乾巴巴的,人家決不會承認我的思想好像剛開的花朵,因為語言乾巴巴的正就是思想幹巴巴的。”

形象思維問題的實質是學生“形象感受一形象思維一形象表達”。 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清朝名畫家鄭板橋畫竹子的過程,給了我深刻的啟示。鄭板橋酷愛竹子,房前屋後栽了很多竹子,夏天他躺在竹林裏乘涼,觀察竹子的各種姿態。秋冬季節,坐在房裏,欣賞印在窗户白紙上輕輕搖曳的竹影,於是,婀娜的“園中之竹”便成了他的“眼中之竹”。作畫時,那疏枝密葉的竹子一深的、淺的、明的、暗的、動的、靜的便在他胸中活了起來,“眼中之竹”進而變成了“胸中之竹氣他揮動畫筆,或勾勒、或渲染,“胸中之竹’,便變成了他的“筆下之竹”了。這個過程,從客觀事物到形成表象,再創造出形象,最後變成作品,經歷了三個飛躍,即“形象感受一形象思維一形象表達”。

形象思維的培養,還可以在如何蒐集寫作素材這個環節進行,可以讓學生通過新聞媒體,直觀地瞭解畫面、聲音所帶來的視聽衝擊,從而在頭腦中形成直觀映像,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華大地滿目瘡痍。通過讓學生觀看新聞、報刊,讓學生在腦海中對大地震所帶來的種種災難形成思維,通過再現,再通過語言表達出來。

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1、在寫作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

閲讀文學作品時尤其需要聯想和想象。作家靠聯想和想象把五彩繽紛的世界凝聚成文字,而讀者則靠聯想和想象把文字中的內涵充分釋放。如閲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如果教師只有對課文的分析,沒有引導學生對文中的描寫進行想象,那麼,學生就不可能對作品有主觀的感性的切入。如文中寫道:“這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其中的美妙只能通過聯想和想象去體味,那種清香的飄渺、幽遠是隻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如果沒有進行想象,他們對作品的理解只能是概念的,在閲讀中就不會有情感的搏動和美的享受。所以,沒有聯想和想象的分析就像打水漂,那是在作品的“水波”上一擦而過而難於深入其裏。

寫作教學和閲讀教學一樣離不開聯想和想象,作者對作品的創造,既要有敏鋭的觀察力,也要有豐富的想象力。 劉勰的《文心雕龍》裏這樣描寫構思時的想象:“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雲之色。”這裏的構思,就是想象力。所以在寫作過程中,聯想想象有着增強作品藝術魅力的功效,能“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創造出優美的意境,感人的藝術形象。因此在作文教學中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應用聯想想象的構思能力,更能獨特地表達他們無比活躍的思想。

2、教學生髮散的思維方法,培養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學會發散思維的方法,就可以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問題,使思維更加靈活而有廣度,利於打破思維定勢,從而獲得創造性的結果。可着重向學生介紹下面三種有利於打破思維定勢的思維方法。

(1)縱向思維。

縱向思維是一種歷時性的比較思維,把事物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進行對比分析,對原材料進行合理的推想和引申,從而得出新意的一種思維方式。例如,寫“認識自己”的文章,題目要求充分認識自己,表現自己個性。可引導學生將“過去的我”“現在的我”和“理想中未來的我”進行對比,分析自己的獨特的個性體現在哪裏,它是怎樣形成和發展的,以及對自己個性的評價等等。學生的思路開闊了,思維就不侷限於“現在的我”。這樣表達自己的心聲,流露真情實感,新意自出。

(2)橫向思維。

橫向思維是一種同時性的橫斷思維,通過聯想把材料內的已知內容要素同材料外的其它內容要素聯繫起來思考,從相互關係和相互比較中找出該事物在不同環境中的異同的一種思維活動。烏申斯基曾説過: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它不僅是打開思維的閘門,也是點燃思維的火花。在作文教學中經常採用比較法,不僅可訓練學生求異思維,也可能訓練學生求同心理(這一點也不可忽視)。以雨為例,可以啟發學生在學習古典詩詞中,體會春天的雨、夏天的雨、秋天的雨和冬天的雨是不同的,早晨的雨和晚上的雨是不同的,江南的雨和嶺南的雨又是不同的。通過讓學生進行比較,與自己心中的雨形成橫向聯繫,潛移默化中會豐富學生的間接經驗或直接經驗,從而讓他們在下筆前有更多選擇。 

(3)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是指與人們習慣的思維相反的一種思維方式,即從問題相反的角度對原意提出質疑,也就是我們平常説的反過來想一想。逆向思維能夠克服日常的思維定勢,在逆方向的思考中尋求新的思維領域,是作文創新的又一條有效的途徑。下面以作文《班門弄斧》作例子。“班門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是不自量力的表現。有學生的作文卻為班門弄斧叫好,認為班門弄斧是膽識和勇氣的體現,是用科學態度向權威提質疑,並提倡新一代青年要有班門弄斧的精神。這就是運用逆向思維打破了思維定勢,視角獨特,令人耳目一新。逆向思維運用得好,答案常富有新穎性,是構思作文的一個極有殺傷力的招數。

總之,對中學生思維的培養要一以貫之,儘管對學生進行創新意識的培養不是一件易事,但只要適時適度,給學生以創新的衝動和萌芽是可以做到的。

 

廖超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