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認識千克教學設計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1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認識千克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認識千克教學設計

認識千克教學設計1

教材簡析

“千克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對質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認識,建立了初步的質量觀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對進一步學習質量單位等知識有着重要意義。但是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具體、直觀,不能只靠觀察得到,而且學生的生活經驗較少.對千克的內涵和外延比較陌生,增加了學習的難度。

教學設想

運用引導探索的教學策略,以“用活教材,練活習題,激活課堂”為教學途經,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從生活中來,又應用於生活。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建立1千克的質量概念;使學生初步瞭解用秤稱物體以確定質量的方法。

2.注重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一千克重量的概念,體驗一千克的實際重量。

教學難點

一千克重量概念的建立。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洗衣粉、沙子、枱秤、白糖、雞蛋、實物投影儀等。

學具:每組有袋裝鹽、一袋物品(小橙、蘋果、雪梨)、枱秤、實驗記錄表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老師想請大家猜一猜我有多高、有多重?(學生猜)大家都沒有猜準,老師告訴大家,我的身高是1米56釐米,體重是53千克。(副板書)

(老師再請兩位同學:一個胖的和一矮小的學生來彙報他們的體重和身高。

(副板書):

師生l生2(用什麼單位)

1米56釐米?米?釐米?米?釐米長度單位

53千克?千克?千克質量單位

師:象這樣表示人的身高、物品的長短時我們可以用長度單位(米、釐米);而表示人的體重、物品的輕重時我們可以用質量單位,質量單位有很多,今天我們重點來學習國際通用的質量單位——千克。(板書:千克()的初步認識)

既然它是國際通用的質量單位,你知道它用英文字母又怎麼表示呢?

(有同學會説——kg,老師補充板書)

(設計説明:通過讓學生猜一猜老師和兩位學生的身高和體重,在比較長度單位的同時引出表示人的體重、物品的輕重時可以用質量單位,而國際通用的質量單位——千克(kg)就是今天學習的主要內容,這使得學生在一種很親切的氣氛中,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在對比長度單位中很自然地記住了一種新的國際單位,由此導入新課,激起了學生渴望進一步學習的願望)

二、操作感知。建立概念

1.猜一猜。老師先拿出一包標有1千克的食鹽和一袋水果,同學們猜一猜哪包重?你有什麼好的辦法來驗證呢?(請學生猜,學生產生爭論,若學生説可以掂,師進入2,若學生説用秤稱,進入3)

2.掂一掂。

師讓幾位學生掂一掂這兩樣物品,感受輕重,説一説誰比誰輕?誰比誰重?

(設計説明:通過猜來過渡到認識盤秤,通過猜來進一步感受物體的輕重,通過猜來培養同學們的猜測意識和探索能力)

3.認識盤秤。

師:用手掂後,大家仍有不同意見,到底誰重誰輕,還有什麼辦法呢?

生:用秤稱。

師:你認識哪幾種秤?(請同學來説)

(電腦顯示或同學們展示各種秤,電子秤、彈簧秤、枱秤 、磅秤、天平、盤秤等)

老師拿出實物,請學生一起認識盤秤。

師:秤面上1、2、3、4、5數字表示什麼意思?在沒稱物品時,秤的指針指向幾?

生:指針指到刻度1,就是1千克,刻度2就是2千克。在沒稱物品時,秤的指針指向O。

4.稱一稱。

師:同學們,現在你們每組都有幾袋物品,你們願意稱一稱嗎?各小組合作稱出l千克物品。

師:每一組稱完以後,小組彙報,填好上表,從表中你們發現了什麼問題?為什麼這一袋1千克蘋果和這一袋1千克蘋果的個數不一樣?

生:因大小不一樣,大的蘋果每個質量大,1千克蘋果的個數小,小的蘋果每個質量小,1千克蘋果的個數大。

(4)掂一掂或提一提,感受1千克物品的重量。

師:剛才大家已經稱出你們組蘋果的質量為1千克,請每個同學掂一掂。

讓學生閉上眼睛感受1千克物品的質量,接下來交換物品再掂一掂。學生進行掂一掂活動。

師:接下來我們一起做個遊戲,你們已經感受了1千克物品的質量,知道1千克有多重,這裏有3個盒子,你們能不能掂一掂,看一看哪一個盒子是1千克重?

(請3個學生來掂,盒子編上號,掂完以後,再用秤稱並證實)

(設計説明:感受一千克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在通過學生猜一猜引發爭論之後,老師着重為學生提供小組合作、探索的學習氛圍,小組內學生自己動手,通過反覆稱一稱、掂一掂、提一提的實踐活動,學生真正是在自己親身經歷和體驗下感受一千克的實際質量。

在建立了一千克的質量觀念後,再通過猜質量的遊戲,滲透估計的思想及方法。使學生進一步感受1千克的質量)

(5)感受幾千克。

①師:再請你閉上眼睛,猜猜手裏的書包大約有多重?(生:比1千克重)

你知道大約是幾千克重嗎?(生搖頭,無法估計)

你們想不想知道2千克、3千克或幾千克有多重?

在小組裏找一找,放在手上掂一掂,然後再用秤稱一稱。(小組活動後,全班彙報交流)

②聯繫實際。

師:在你的身邊任意找一樣東西,先掂一掂,估計出它的質量,再用秤稱出它的質量。

你能以千克為單位説出生活中你熟悉的物品的質量嗎?

(學生彙報,老師展示課件中拍攝到的物品質量)

師:看來,生活中我們常用千克來表示物體有多重。

(設計説明:在設計這一教學環節時還特別注重聯繫生活實際,使學生真切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愛數學的目的)

三、鞏固練習,應用拓展

1.基礎題。

(1)媽媽買來4千克西瓜,花了12元,l千克西瓜多少元?

(2)8個蘋果重2千克,照這樣()個蘋果約重1千克。

(3)

2.提高題:亮亮給外公寫了一封信,但外公看了之後,卻笑得直不起腰來,我們看看亮亮寫了些什麼呢?

外公:

您好!我已經8歲了,身體很好,體重已達32釐米,身高有120千克,昨天我去春遊啦!我們班遊玩’的地點是動物園,每張門票價格是5千克,在那裏我看到了許多動物,有我最喜歡的重達3000kl的大象和脖子長達2千克的長頸鹿,我玩得可高興啦!

(設計説明:通過基礎題的訓練,使學生鞏固對質量單位“千克”的認識,進一步鞏固1千克和幾千克的質量概念,更好地完成本節課的目標;通過提高題的訓練,使學生進一步弄清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的區別。而且,通過訓練把數學知識和學生生活實際緊密聯繫,使學生感知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加強學生探索的精神)

四、全課總結。課後延伸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新知識?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有什麼感受?

我們知道質量單位還有很多,比如説一枚硬幣的質量,若用千克做單位合適嗎?用什麼單位合適呢?(生:克)克和千克之間有什麼關係呢?有興趣的同學課下可以繼續去了解,今後我們再共同來研究。

(設計説明:這環節的設計不僅對全課做了較好的總結,而且調動了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一舉兩得)

作業設計

1.調查三位同學的體重,比較一下他們之間的質量關係。(要求和目的:可與一個體形較胖的,一個體形較瘦的和一箇中等體形的同學聯繫,相互告知自己的體重,比較體重;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質量單位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2.想一想:1千克棉花與1千克鐵比較,哪個重一些?(目的:培養學生養成認真審題的好習慣,棉花和鐵感覺上好像一輕一重,但質量都是1千克,所以是一樣重的)

3.遊戲:由爸爸媽媽選定家裏某一物品,讓你猜一猜這個物品有多重?你有哪些方法?(目的:培養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的能力;學生實際操作並與爸爸、媽媽討論,彙報採用的方法應有: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等)

教學反思

《千克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義務教育九年制小學數學第四冊第六單元的教學內容。教材要求學生初步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質量概念。

《千克的初步認識》的教學看似簡單,其實難以把握,主要是雖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對質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認識,建立了初步的質量觀。學生在生活中都接觸過質量問題,但對質量單位還缺乏認識。而質量單位又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眼睛觀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覺來感知。經驗告訴我,孩子接受知識必須是由易到難,由少到多,由感性到理性,這個過程不能完全由老師來包辦。因此,我在設計教學時注重讓學生多方位體驗。主要體現以下幾個特點:

1.走進生活,激發興趣。

學生在生活中對物體的輕重已經有所體驗,只不過由於質量單位比較抽象,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只靠觀察得到,所以教學開始首先通過讓學生猜一猜老師和兩位學生的身高和體重,在比較長度單位的同時引出表示人的體重、物品的輕重的質量單位,使學生在已有的生活基礎上,在對比長度單位中很自然地記住了一種新的法定單位,由此導入新課,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激起學生學習質量單位的慾望。

2.操作體驗,認識概念。

在教學中,老師着重為學生提供小組合作、探索的學習氛圍,組內學生自己動手,通過反覆稱一稱、掂一掂、提一提的實踐活動,親身經歷和體驗了1千克的重量。建立了1千克的重量概念後.再通過猜質量的遊戲和聯繫生活實際使學生逐步感受幾千克的重量,在設計中滲透了“猜想——驗證——結論”這一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愛數學的目的,體現了“在需要中學”的思想。

3.運用圖片、實物,突破難點。

在教學中,集體觀察了學生帶來的各種秤和配套的教學圖片,目的在於突破難點、加深印象。瞭解商店物品的質量,介紹各種秤的名稱及盤秤稱量方法;讓學生稱2千克、3千克及幾千克等物體的重量。

本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以“體驗”為學習形式貫穿始終。但我想,對於什麼是體驗?究竟怎樣體驗?學生是否體驗到了?體驗到了什麼?還值得我們深思與探討。.

認識千克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通過猜一猜、想一想、拎一拎、説一説等活動,幫助同學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2、知道1千克=1000克,並能進行簡單的計算。

3、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從而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在實踐活動中感受1千克物體的輕重,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教學難點:聯繫生活,讓學生感受幾千克物體的輕重。

教具、學具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質量為500克的食鹽或白糖至少兩袋、質量為1千克的洗衣粉、裝了不同重量物品的袋子若干個

學生準備:質量為500克的食鹽或白糖、質量為1千克的洗衣粉、每人準備一件物品要知道它的質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1、走進動物世界。

同學們,咱們昨天通過了解可愛的蜂鳥,認識了“克”這個質量單位,今天,老師要為大家帶來幾位大家熟悉的小夥伴,看看在它們身上你們又能有哪些收穫?(出示各種小狗的圖片及體重,最後圖片定格在課本情景圖上。)

2、發現“千克”

在剛才的信息裏,你有什麼新的發現?(學生可能會説到一些小狗的重量,會提到發現了“千克”。)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千克”。

關於“千克”,你知道哪些知識?還有哪些問題?(引導學生回答:千克可能也是質量單位,比克大,1千克有多重?……)

3、瞭解“千克”

正像大家猜測的那樣“千克”也是一個質量單位,可以用字母“kg”表示(板書:kg)可1千克有多重?千克和克之間有什麼關係呢?通過今天的學習,相信你一定會找到答案!(板書課題:千克的認識)

二、自主學習,小組探究

1、猜一猜——千克與克的關係

請同學們藉助原來的知識猜一猜,1千克可能等於多少克?為什麼?(大部分同學都會説1千克=1000克,因為原來學過1千米=1000米)大家可真棒!藉助原來所學的知識,直接猜出了答案,正如大家説的那樣,1千克=1000克(邊説邊板書)同學們,你們知道嗎?猜想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以後的學習我們會經常用到。

2、小組活動——感受1千克

(1)找一找,周圍哪些物品的質量是1千克?

(2)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

(3)猜一猜,還有什麼物品的質量大約是1千克?利用盤秤驗證你的想法。

(4)將你的發現填到學習紙上!

學習紙:探尋生活中的“1千克”

物品名稱

多少數量是1千克

小組活動時,師巡視、指導,尋找優秀素材。(素材多種方面,有一個物品,也有多個物品……)

三、彙報交流,評價質疑

1、班內交流——發現1千克

説一説,哪些物品的質量大約是1千克?(可能會有這樣的填法:)

學習紙:探尋生活中的“1千克”

物品名稱洗衣粉食鹽或白糖上好佳糖數學書……

多少數量是1千克1袋2袋10袋大約6本……

2、評價質疑——體會質量不變

(1)瞧一瞧,咱們尋找了這麼多的物品,它們各不相同,有的是一個,也有的是多個,可有一點是它們是相同的,那就是(引導學生回答:質量都是1千克)。説的對!只要都是1千克,我們就説談們的質量相同。如果質量都是2千克呢?(質量相同)都是4千克?10千克?……

(2)1千克鐵與1千克棉花哪個重?為什麼?(學生會説:一樣重,質量相同。)

(3)數學活動:猜一猜:哪些物品的質量是1千克?

將物品裝在袋子裏讓學生掂一掂,猜一猜。

四、抽象概括,總結提升

1、想一想——深化千克理解

(1)什麼樣的物品用千克作單位?(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發現説:如比1袋洗衣粉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單位,反之用克作單位。)

(2)做一做,課本6頁第二題。

(3)説一説,關於千克,你瞭解到了什麼?

2、課內小結:

正如大家提到的那樣,在神奇的動物世界中,我們瞭解到表示較重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千克作單位。1千克又叫1公斤(板書:1公斤),可以用“kg”表示。並且藉助我們原來的知識,我們知道了1千克=1000克,真了不起!讓咱們一起走進訓練場去接受新的挑戰!

五、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1、基本練習

課本第6頁第1題

找生説説物品的重量。

2、提高練習

《同步學習與探究》中“千克的認識》練習題

注意:單位換算時,引導學生説一説填寫原因及方法。

3、開放練習

瞭解生活中的秤,看看他們分別秤什麼樣的物品,怎樣稱重?

板書設計:

千克的認識

質量單位:千克(公斤)kg

1千克=1000克

使用説明:

(一)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力求遵循知識發展的規律和學生認知的規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儘可能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感性材料,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踐操作活動,使他們不僅參與了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感受了千克的實際重量,同時也感受到了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還可以應用於生活的樂趣。

通過執教這節課,我個人感覺的亮點之處是:

1、藉助知識遷移,理解學習新知

千克與克的關係,藉助於學生原有的知識,既強化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增強了學生的數學學習的自豪感。

2、建立數學觀念,強化千克理解

“千克”的教學,我一改原來稱重的方法,而是利用手中物品的質量,讓學生直接建立1千克的觀念,並通過“掂一掂,猜一猜,想一想”等方法,強化學生對千克的理解。並將1千克作為敲門磚,估一估其他物品的質量,從而提高學生對千克的理解。

(二)使用建議

“千克的認識”是質量單位承上啟下的一課,只有讓學生建立起“1千克”的概念,“克和噸”的問題自然就會迎刃而解。因此要下大力氣幫學生感受“1千克”。

(三)需破解的問題

本節課的設計重點是理解“千克”,還可以利用情景圖的袋鼠問題,將千克與克對比,來凸顯千克的`特點。

認識千克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三年上學期數學第三單元千克、克、噸的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 ,瞭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的意識 。

4、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感受數學就在身邊,培養應用意識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5、結合操作過程,養成熱情參與、認真傾聽、積極思考的習慣,培養團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在活動中建立克和千克的質量觀念。掌握“1千克 = 1000克”,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難點:

初步形成克、千克的質量觀念,能結合實際正確應用質量單位。

教學用具:

各種秤、多媒體課件、1千克的鹽等多種物品。

教材分析:學生在生活中都接觸過質量問題,但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眼睛觀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覺來感知。為了讓學生了解每一個單位的實際有多重,並能夠在實際中應用,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讓學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稱一稱等實踐活動,以增加學生對“克”和“千克”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形成質量觀念;又通過計算、稱同一物體而得出的兩種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學生的猜想得到驗證,很具體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間的進率。在整個新知識的教學中,學生始終懷着飽滿的熱情,積極地去探索、去體驗,主動地建構知識。

學生狀況分析:

我班有學生45人,給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活動增加了難度。但由於平時學生小組活動開展很多,這就為各項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就質量知識而言,學生平時雖然聽得多,但普遍缺乏樣身體驗,僅限於物體間輕重的比較層面上,對具體質量沒有感覺。

教學構想:

教學時,教師可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讓學生説一説在日常生活中有什麼地方用到“克”和“千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認識質量單位,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質量單位的名稱和單位之間的進率,更重要的是瞭解千克和克實際有多重,能夠在實際中應用。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學時應注意讓學生通過掂一掂、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瞭解1克、1千克大約有多重,從而初步建立起l克和1千克的觀念。

教學過程:

導入方法一:

1、直接出示小朋友稱體重的情景:

問:這位小朋友在做什麼?

稱體重要用到體重秤,生活中你都見過哪些秤?

你知道自己的體重是多少嗎?

2、估計學生會説多少斤、多少千克等。問:斤、千克是什麼單位?(重量單位)。我們平時講的“重量”,嚴格講是“質量”,板書:“質量”。

3、你還聽説過哪些質量單位?(克、噸)

4、今天這節課我們來研究生活中應用最多的兩個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克的國際單位符號是g,千克的國際單位符號是kg.你們在什麼地方見過這種符號?

(設計意圖:每學期,學校都會為學生體檢,量體重,學生對量體重是非常熟悉的,大多數學生學生對自己的體重也是非常清楚的,所以我從學生熟悉的量體重入手,然後讓學生説説還見過哪些秤,再借助多媒體演示一些常見的秤,使學生對秤有了個初步的瞭解。然後讓學生説説自己的體重是多少,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出質量單位,這樣從學生的經驗入手,讓學生在暢所欲言中自然激發對知識的探究慾望。)

導入方法二:

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

1、情境導入,看一看

師:昨天我們去超市購買了一些物品,還收集調查了—些常用物品,你知道它們有多重嗎?你是怎樣知道的?現在我們一起交流一下好嗎?

老師這也有幾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哪件輕一些嗎?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情景在課堂的再現,喚起學生記憶,體驗在生活中學習的樂趣。)

2、聯繫實際,掂一掂。

請拿出你到超市購買的物品。如:一袋奶等。然後分小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較一下自己所買的物品和小組同學的物品比哪些重、哪些輕。讓學生選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輕的物品。

(設計意圖:商場裏常見物品的輕重學生一般比較熟悉,特別是他們自己喜歡的物品,這樣設計容易激活學生的學習經驗。讓學生充分體會數學活動課是集知識性、趣味性和娛樂性於一體的課程,教師引導學生參與,重在學生實踐。)

師:同學們説了那麼多,你有什麼發現嗎?(有的後面帶“克”,有的是“千克”。比較輕的都用“克”作單位。比較重的用“千克”作單位。)

師:同學們説得非常好,千克和克是國際通用的兩個質量單位,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克和千克”。克的國際單位符號是g,千克的國際單位符號是kg,你們在什麼地方見過這種符號?

(設計意圖:讓學生獨立探索,知道物體有輕重,物體的輕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來表示。學會從包裝袋上了解一個物體的質量,並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讓學生在暢所欲言中自然激發對知識的探究慾望。)

二、在活動中體驗感悟。

師:看來物體是有輕有重的,怎樣才能知道我們購買物品的輕重呢?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秤?

(設計意圖:巧妙地創設問題的情境,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產生猜想式探究學習心理,自然地把學生帶入到教學中。)

師;你們在什麼地方見過這些秤?

師:同學們見識真廣!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幾種常用的秤(多媒體課件展示)。如枱秤(盤秤)、天平、電子秤、彈簧秤、磅秤等。最後教師介紹本節課要用的枱秤和天平。(課前可讓學生收集有關秤的資料,課上做展示,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設計意圖:學生要想獲得關於秤方面的知識,必須查閲很多學習資料。這也是引導學生課外學習的很好方法。)

(一)建立1克的概念

1、猜一猜:1克究竟有多重呢?請拿出一克砝碼,你們用手掂一掂,然後猜一猜1枚2分硬幣有多重?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估算的意識。)

2、稱一稱:到底是幾克呢?請各小組用天平稱一稱,天平不僅能比較東西的輕重,還能稱物體的重量,稱比較輕的物品的重量,常用“克”做單位。看看誰估量的最準。

學生操作活動,教師説,學生操作:左盤放硬幣,右盤放一顆砝碼,讓學生觀察指針情況。你們發現了什麼?説明2分硬幣有多重?(1克)

3、掂一掂: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我們一起來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質量,你有什麼感受?(好輕)

(再次拿起來,讓學生建立1克的概念)

4、説一説:1克真的是好輕。生活中象這樣輕的物體還有很多呢,你能説出生活中大約重1克的物品嗎?學生舉例:如:一小塊橡皮等。

5、做一做:同學們真棒!舉了這麼多例子。大家桌上有一些物品,哪些比一克輕?幾個是一克呢?請同學們先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然後用天平稱一稱。(如果多一點或少一點,請你取整數)

(設計意圖:讓學生實際稱一稱,感受不同的質量觀念。通過自身感知和經驗聯想,建立1克的質量觀念。)

6、生活中1克的物品不是太多,更多的是十幾克、幾十克、幾百克的東西。請同學們感受10克有多重。

7、體驗100克。

(設計意圖:通過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使學生加深對克的認識,充分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使學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識的同時,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建立1千克的概念

(1)估一估:請同學們從學具袋中拿出一袋鹽,掂一掂、估一估一袋鹽有多重?

到底是多少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質量標註:500克。

師:一袋鹽重500克,那兩袋呢?(1000克 板書)

師:請同學們再來掂一掂1000克重的鹽。

(2)稱一稱:如果我們再來稱一稱這兩袋鹽的重量,用天平合適嗎?(不行!重了。)

師:那我們可以用彈簧秤來稱。

師:誰知道彈簧秤的用法?(學生介紹)

師:來!放進方便袋裏稱一稱,看看!有多重?

生:1千克。(板書)

(3)(想一想)師:還是這兩袋鹽,計算得到的是1000克,用秤稱是1千克,你發現了什麼?(1000克等於1千克。)

師:對!也就是説1000個1克就是1千克。

(4)估一估。請你拿一個塑料袋裝蘋果,再掂一掂,估計一下大約幾個蘋果是1千克,然後再稱一稱,並互相説説1千克大約有幾個蘋果。

(5)找一找。你能在小組內找一找哪些物體的質量也大約是1千克嗎?並稱一稱,掂一掂。

師:大家真棒!請你先掂一掂自己小組稱的1千克物品,再掂一掂別的小組重1千克的物品。(學生相互傳遞,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

(6)猜一猜。教師出示1千克棉花和1千克的鐵,讓學生猜一猜哪個重,然後讓學生稱一稱驗證,引導學生再度感知1千克,並感受到物體體積大不一定重。

師:掂過了1千克的物品,你有什麼感受?

(7)拎一拎。教師讓學生拎一拎2千克一袋的大米,感受2千克的質量。

(8)説一説。教師讓學生以千克為單位説説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和質量。

1000枚2分的硬幣、10包餅乾、2瓶礦泉水、1小串香蕉、2包鹽……

(9)試一試。教師讓學生體驗2千克、3千克物品的質量。

(設計意圖:以動手活動為主線,層層遞進。隨着課改的發展,教育的重心就是探討“樂學”,提高教學效率。在本課中教師及時為學生提供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小組內同學自己動手,通過反覆稱一稱、掂一掂、拎一拎的實踐活動,在親身經歷和體驗真正感受到了一千克的實際重量。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樂學”問題。)

三、在實踐活動中鞏固應用

1、第20頁第1題:(1)獨立嘗試填寫;(2)反饋。(思考:這兩個枱秤有什麼不同?)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枱秤。注意第一幅圖枱秤的計量單位是g,稱的是兩個雞蛋;第二幅圖枱秤的計量單位是kg,稱的是一個西瓜。

2、第20頁第2題:獨立完成,説説你是怎麼想的。

3、(實物展台)填寫合適的質量單位。(圖片)

(1)一個乒乓球重1( ); (2)一袋洗衣粉重1( );

(3)一管牙膏重100( ); (4)一個小朋友重23( );

4、實踐應用。

完成第20頁的實踐活動。

學生分組活動,先估計一下質量,填上;再稱一稱實際質量。注意:教師要放手讓學生去實踐。

四、在課外實踐活動中延伸。

請同學們課後在我們的生活中(家、商場、校園、小區等)展開尋找千克、克的活動。

五、回顧所學,歸納整理

今天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歸納整理的能力。包括:知識掌握、能力培養、品德教育等方面)

板書設計:

千克 kg

質量單位 克 g 1千克=1000克

認識千克教學設計4

(一)學習目標

1.學生能夠在操作活動中感受質量單位克、千克、噸,初步建立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1噸=1000千克,會進行簡單的換算,能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合適的衡器稱物體的質量。

2.學生能夠在觀察、操作活動中,積累活動經驗,增強估計能力。

能用適當的單位表示物體的質量,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質量有關的簡單問題。

3.學生能夠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質量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獲得積極地情感體驗。

(二)學習內容

1、基礎性學習包

(1)克、千克、噸的認識。

2、開發性學習包

(1)實物稱重。

(2)奇妙的動物世界。

(3)82頁你知道嗎?

3、拓展性學習包

(1)自己尋找生活中質量單位的廣泛應用並做好統計。

(2)豐收園。

(三)整合點説明

1、學科單元內整合:本單元僅一個信息窗,由於千克在生活中比較常見,所以將千克的認識放在最前面學習,再者是克的認識,最後是噸的認識。

2、學科間整合:《科學》動物的學習,有關生物知識可以在本單元做鋪墊引入。

3、學科與學校特色課程整合:體育課上鉛球、壘球等的重量與本單元知識相結合。

4、體驗式活動:在課堂中搞一次以質量做對等交換的“買賣”活動。

5、課時安排:本單元學習共安排 3課時。

注:學生針對自己的調查結果進行整理分類,教師藉助這一情境積極引導學生提出合適的問題,因千克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常見,所以先探究1千克有多重,再探究1克有多重,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建立新的知識框架,對於接下來的學習也是大有裨益的;通過調換順序,實現了千克和克學習的課程整合,提升了學生的數學素養。

認識千克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克。

2、在具體生活情境中瞭解用天平和枱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實際質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實際概念並理解克和千克的關係。

3、通過從實際生活中引出質量單位的觀念,讓學生認識到質量單位與生活是緊密聯繫的,在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學重點:

1、掌握質量單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換算關係:1千克=1000克。

教學難點:

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並理解克和千克的關係。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主題掛圖,一個2分硬幣,一些大豆、圖釘、乒乓球等實物,或其他能表現1克有多重的實物。準備一些重1千克的物體,如1袋重1千克的鹽,準備兩袋各重500克的砂糖。準備一些常用的秤,如天平、盤秤、電子秤、彈簧秤等。每個學生都準備一個2分硬幣。課前要求學生準備重50克、100克、500克、1千克的四樣物品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圖)説一説:哪個輕,哪個重?第一組:一個西瓜和一個氣球。第二組:一隻松鼠和一隻黑熊。

生答:氣球輕,西瓜重;黑熊重,松鼠輕。

2、掂一掂:一本數學書和一支鉛筆,讓學生説説有什麼樣的感覺。

3、從剛才的實踐得出結論:物體有輕有重。板書課題。

二、實踐操作、形成觀念。

1、出示主題掛圖,引出質量單位。

觀察主題掛圖:

(1)、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幅圖畫的是什麼?

(2)、這幅圖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説什麼?

生答:一盒餅乾110克,一桶豆油5千克。

(3)、前幾天,老師讓大家廣泛收集、調查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物品的質量,我們現在來交流以下好嗎?

生答:媽媽買的牙膏是90克,火腿腸一根是45克,我的體重是30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師:同學們説了這麼多,你有什麼發現嗎?

生:有的後面帶:"克",有的後面帶"千克"。

學生有可能答出: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單位來表示。

(4)、在學生説的同時,老師拿出有準備的東西展示。

2、千克的認識。

(1)提問:通過調查我們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質量,你們知道1千克有多重嗎?找出自己帶來的重1千克的物品,説説你怎麼知道這包物品的質量是1千克?

(2)用不同的"方式"體驗1千克的質量。

(3)觀察老師帶來的重1千克的物品,豐富對1千克質量的感知。

(3)估計1千克重的本子大約有幾本?怎麼驗證同學們的估計準不準?

(4)認識各種秤。

(5)體驗幾千克的質量。

拎拎2千克、3千克重的物品,説説你的感覺。

(6)估計一疊本子的質量。

3、克的認識

(1)你們知道1克有多重嗎?出示三樣物品,猜測哪樣東西的質量是1克。

用天平驗證。

(2)掂一個2分硬幣的質量,體驗1克有多重。想一想生活中哪些東西的質量大約是1克?

(3)感受50克、100克、500克有多重。

(4)估計數學書的質量。

數學書和我們剛才掂過的50克、100克、500克哪個比較接近,那麼你估計這本數學書的質量是多少?

4、1千克=1000克的教學

(1)猜一猜,你覺得克和千克之間有什麼關係?

(2)使用盤秤驗證。一袋鹽重1千克,1袋砂糖重500克,兩袋砂糖正好是1000克,即:1千克。

得出:1千克=1000克

5、課中小結:

生活中什麼時候用克作單位比較合適,什麼時候用千克作單位比較合適?

生答:比較輕的用克作單位,比較重的用千克作單位。

三、鞏固練習,應用拓展

1、在()裏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一隻老虎重70(),一個氣球重5(),

一罐洗潔精重1(),一個漢堡包重100()。

2、1千克的鐵和1千克的棉花誰重?為什麼?

讓學生在爭辯中明確:兩樣物體的質量都是1千克,所以一樣重。

四、全課總結。

今天你學習了什麼,有什麼收穫?

認識千克教學設計6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天平、砝碼、枱秤、2分硬幣、花生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口算訓練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題,請你看卡片進行解答。

(指名學生答題)

2、我把做過的乘法題目放在天平的左邊,把除法題目放在天平的右邊。

3、做完了口算題目你有什麼想對大家説的?

4、通過剛才是實驗表明,只有天平左右兩邊放一樣重的物體托盤才會保持平衡。

 二、認識重量單位——克

1、師:請你用手掂一掂,一包鹽和一個硬幣,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會往哪邊沉?

請你再用手掂一掂,一個硬幣和一團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會往哪邊沉?

問:通過掂一掂,你有什麼想和大家説的?

鹽比硬幣重得多,所以同學們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幣和棉花就不那麼容易判斷了,因為它們之間的差別不是很大,對於很輕的物體,我們就用克來衡量。

板書:克的認識

2、實驗:拿出一個5克的砝碼放在天平的左邊,不斷往另一邊加2分的硬幣直到兩端平衡。

問:你得出了什麼結論?

3、掂一掂1克有多重。

4、稱1克米、2克花生、5克綠豆,説説你是怎麼稱的。

 三、認識重量單位——千克

1、師:我們剛才認識了克,在實際生活中還有哪些詞是用來表示重量的呢?

完成板書:克和千克的認識

師:我們經常見到的台稱就是以千克為單位的。

(講解枱秤的使用方法)

師:請你往枱秤上放一些有標識重量的零食,稱出1千克來,然後統計1千克到底有多少克。

學生彙報,板書:1千克=1000克

2、隨便稱1千克物品,然後去參觀別的小組。

(以上視學生的表現發給一個信封,學生不能當場打開)

3、學生根據信封中的內容購物,採取成信購物的方式,並説説自己是怎麼購物的。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認識重量單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重量觀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學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稱量物品經常用到的秤稱。能正確估計出物品的重量。

3、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認識1000克=1千克。

第二課時

1、課前讓每位學生去任選看兩件物品並填好調查表;

調查表

物品名稱淨含量(克、千克)

物品的重量物品的個數

1千克(蘋果)( )個

1千克(鹽)( )袋

2、學生彙報自己是如何進行調查的。

3、動手實踐:

師的桌面上陳列了一些物品,請每組任選1件猜它的重量,你們認為組內誰猜得最準就在表中填誰猜的重量。用同樣的方法猜出1個蘋果的重量並填寫試驗卡

物品估計的重量稱的重量

1個蘋果( )克( )克

( )克( )克

4、從學生的數據中整理各種商品的價格表如課本89頁第7題。

5、解決問題

問:從以上數據中你能提出什麼問題?你會解答嗎 ?

6、分析討論課本第90頁第8題。

認識千克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教材第100—103頁和練習二十的第1—4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過程與方法:通過掂一掂、稱一稱的活動,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連,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知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培養學生估測物體質量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建立克和千克的質量概念。

難點:估測物體的質量。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電子課本、天平、2分硬幣、食鹽等。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引導觀察主題圖,交流觀察所得。2.揭示課題,隨之板書。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教師介紹:計量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作單位,“克”用字母“g”表示。

(2)學生獨立掂一掂一枚2分的硬幣,靜靜感知1克。

(3)集體交流:互相説一説感覺,並找一找、掂一掂生活中約重1克的物品。

2.教學例2。

(1)教師介紹:計量比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單位,“千克”用字母“kg”表示。

(2)理解“淨含量”,明確克與千克的關係。

(3)學生輪流掂一掂兩袋食鹽,靜靜感知1千克。

(4)認識用千克作單位的幾種秤,會認讀各種秤。

三、鞏固應用

小組合作完成教材第101頁和第103頁的“做一做”,教師巡視。

四、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克和千克的認識

克g一枚2分硬幣約重1克。1千克=1000克

千克kg兩袋食鹽重1000克,即1千克。

作業設計

1.練習二十的第1—4題。

2.填一填。

(1)計量比較輕的物品常用()作單位,它用字母()表示;計量比較重的物品常用()作單位,它用字母()表示。

(2)一隻羊重40(),一個氣球重5(),一瓶洗潔精重1(),一個漢堡重100(),一個西瓜重5(),一本書重210(),一盒牛奶重250(),一隻小狗重4(),一瓶墨水重100()。

(3)2千克()20xx克800克()1千克5千克()4900克

2500克()3千克6000克()6千克4千克()4200克

9200克()9千克()8800克

學案設計

1.觀察主題圖,交流觀察所得。

2.學習例1。

(1)獨立掂一掂一枚2分的硬幣,靜靜感知1克。

(2)集體交流:互相説一説感覺,並找一找、掂一掂生活中約重1克的物品。

3.學習例2。

(1)理解“淨含量”,明確克與千克的關係。

(2)輪流掂一掂兩袋食鹽,靜靜感知1千克。

(3)認識用千克作單位的幾種秤,會認讀各種秤。

4.小組合作完成教材第101頁和第103頁的“做一做”。

教學反思

克與千克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説是全新的概念,比較難理解。本節課根據小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及生活經驗,設計了猜、掂、稱、説、體驗等活動方式,讓學生在自身的體驗與感悟中,從不同的角度建立克與千克的質量概念,並瞭解克與千克之間的關係,即進率。本課設計了豐富的實踐活動和趣味橫生的練習,使課堂層層深入、高潮迭起。

認識千克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學生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能夠進行簡單的計算。

3.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是《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教材編寫應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掌握1克和1千克的關係,能正確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難點:正確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剛才你們進教室的時候,有沒有發現教室裏與平時有什麼不同呢?

你們想不想仔細的看一看並瞭解一下這些秤呢?

那好,就請你們下地去看看,哪些是你見過的,哪些沒見過,你能説出秤的名字嗎?

誰能到前面來指着説説,你認識的那種秤的名字呀?

我們教室裏的秤大家都認識了,那這幾個秤你認識嗎?(出圖)同學們知道得真多!雖然這些秤的名字各不相同,但他們的作用卻是相同的,那就是——稱重量

師:説的對(解釋:物體的重量也是物的質量)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會掌握好多與秤、與質量有關的知識。你們高興嗎?

二、新授。

1、用比較的方法讓學生感受重量。

2、用用手掂的方法感受物體的重量。

3、用用秤稱的辦法準確的知道物體的重量。

4、學習字母表示的方法。

5、體會1克有多重。在稱量物品的時候要選擇適合的稱來稱。

5、感受10克有多重,50克、1000克有多重。並學會如何認識稱。

6、引出千克這個重量單位。

那你們想想千克這個重量單位多用在稱量什麼樣的物體呢?

生:比較大的,重的物體上

師:在生活中稱量什麼可以用千克做單位呢?

生:體重,大米......

師:你們都是善於觀察生活的孩子,説得真好,通過以上研究,我們認識了克和千克這兩個重量單位。並和他們交上了好朋友,他們邀請我們去開心遊樂園玩,你們高興嗎?好,讓我們學得開心玩的快樂!

第一個遊戲:猜猜單位名稱

請你像老師這樣説題,讓你的好朋友猜出它的單位名稱,大家快速的判斷對錯,然後請你繼續出題找其他同學回答,要貼近我們的實際生活。

(師生互動)

第二個遊戲

猜猜小組同學的體重,你可以抱一抱或背一背,估計一下你的好朋友多重,再填報告單,

(師生互動)

師:説説你同桌是多重,(生答)實際測量一下吧!生到前面(找兩組)

總結:同學們的估算能力是逐步從生活經驗中培養,提高和積累來的,多用心你會估得越來越準確。

課堂總結:同學們,在這節課上,我們開開心心地學習了關於克和千克的知識,還快快樂樂地到遊樂園玩了一圈,你能説説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嗎?

生:……

三、總結。

我們共同度過了豐富而又有意義的40分鐘,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能更好地運用所學的知識,為我們的生活服務。

認識千克教學設計9

教學內容:

三年級上冊第29~32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受並認識重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2、使學生通過實踐活動,瞭解用秤稱物體重量的方法;會進行估測,逐步提高估測能力。

3、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重點、難點:初步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教學程序:

一、活動體驗,感受質量。

1、老師先和小朋友來玩個遊戲。誰願意來?(點名三人上台)你來背一揹他們兩人,等會兒讓底下的小朋友聽聽你背的感覺,好嗎?其他小朋友來猜一猜他背的時候會有什麼感覺。

告訴大家你的感覺吧!

很好,你們感受到了小夥伴的體重,有輕,有重。

2、這是兩袋食品:紅棗,膨化食品,它們的包裝大小差不多,可是,猜一猜,哪一袋會重些?(指名2~3人)

剛才是小朋友的猜測,那究竟猜得對不對呢?可以怎樣來驗證小朋友的猜測?

“掂一掂”這個辦法真簡單、真方便!

“稱一稱”這個辦法真科學!

就請你來掂一掂吧!把你的感覺告訴大家!

3、今天來上課,我們帶來了好多物品,在哪?看--(小組長拿出兩樣不同的物品)

請小朋友先不動手,只用眼睛看——哎!在心裏猜測一下,哪個物品重,哪個物品輕——靜靜地猜。

誰來説一下你的猜測?(指名2~3人)

我們也用掂一掂的方法來驗證自己的猜測。把剛才的兩個物品分別放在左手、右手上,掂一掂(邊説邊示範),看看你猜得對不對。依次序進行。(小組活動交流)

誰願意把你驗證的情況説給大家聽?(指名2~3人)

用幽默的方式引導學生正確地表述。

4、小朋友,剛才通過背一背,掂一掂,我們感受到了:物體是有重量的,有的物體重些,有的物體輕些。對嗎?

二、認識各種各樣的秤。

1、小朋友,想想看,如果我們要確切地知道物體有多重,就要請什麼工具來幫忙了呢?(秤)

2、我們一起來想想,在生活中,我們都見到過哪些秤呢?

(生答,師相機點擊電腦,屏幕出示:磅秤 天平 枱秤 電子秤 彈簧秤)

(選1~2個説説在什麼地方可以見到。)

這些都是生活中常見的秤,可以用來稱物體有多重。人們可以根據需要,來選擇最合適的秤。

3、(教師出示枱秤畫面)這就是小朋友剛才所説的——枱秤。

小朋友有興趣來和枱秤交交朋友嗎?

瞧,我們的朋友來了。(小組長拿出枱秤)

讓我們一起觀察秤面,説説在這個秤面上可以看到些什麼?開始觀察。

指名回答(刻度、指針、數字、kg)

想想看,我們測量長度時,要用到什麼?(長度單位)

那麼,測量重量呢,就要用到——重量單位。千克就是常用的重量單位。(板書:千克)

千克可以用符號kg表示。

在秤面上看到有kg,就説明在這個枱秤上稱出的物品重量是用什麼作單位的?

小朋友一起在小組裏的秤面上找一找!(巡視)1千克;2千克;5千克;8千克,10千克。

三、提供機會,主體參與。

1、(老師出示一袋雞蛋。)誰來猜一猜,老師手裏這袋雞蛋重幾千克?你來掂一掂,估計重幾千克?

老師放到枱秤上來稱一稱,輕輕地放上去,放好了,手拿開,看一看!幾千克?你是怎麼看的?

小朋友們猜一猜:一千克雞蛋大約有多少個呢?(指名2~3人),我請一位小朋友來數一數。

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在一般情況下,一千克雞蛋在16個左右。照這樣計算,2千克雞蛋有多少個呢?

2、小朋友想親自動手稱物品的重量是嗎?好,老師為每個小組準備了兩袋鹽,請小朋友輪流掂一掂,好,猜猜有幾千克?究竟多少千克呢?我們用秤稱一稱,看看幾千克?

這是一千克的鹽,我們來拎一拎,來感覺一下這一千克。

老師還為每個小組準備了一袋蘋果,輪流着掂一掂,感覺一下會有幾千克。

我們來稱稱。

按小組來説説,你們稱出的蘋果是幾千克。

一千克蘋果有幾個呢?數一數。

有什麼不同情況嗎?怎麼回事呢?

4、感覺“1千克”。

剛才,小朋友相互合作,稱出了好幾種1千克的物品。現在,讓我們來感覺一下“1千克”。

請小朋友閉上眼睛,用手掂一掂或拎一拎這些1千克的物品,體會1千克有多重。把小組裏的幾種物品輪流着都掂掂或拎拎,多體會幾次。好嗎?開始!

找到1千克的感覺了嗎?真找到了?那我們又要來玩個遊戲了。有興趣嗎?

四、操作體驗,鞏固感知。

1、稱出1千克大米。

我們來比賽稱大米。請小朋友先不用枱秤,在袋子裏裝米,最後去稱一稱,比一比誰裝的米的重量最接近1千克 。

(學生活動)

2我來評評:哪個小組最接近一千克?哪些小組比一千克多一些?哪些小組比一千克少一些?

五、聯繫生活,深化認識。

千克在我們的生活中,真是隨處可見。我們一起來看看生活中的千克。

1、想想做做1。

你能説出下面物體有多重嗎?(出示)

在生活中,人們也常常把千克説成公斤。(板書:公斤)1千克可以説成1公斤,5千克可以説成5公斤。

細心的小朋友有沒有發現:這裏有個“淨含量”,是什麼意思呢?他是指包裝袋內物品實際有多重。如果把這袋鹽水鴨放在台秤上稱,指針是不是就指在一千克上呢?為什麼?

2、想想做做2。

請看下一組。(出示)

第2小題:如果這輛卡車的實際載重量為6000千克,讓你當警察,你會讓它通過嗎?

生活中啊,既有幾千克重量的物品,也有這裏提到的幾千千克重量的物品。其實這裏還藏着一個新的、與千克相關的數學知識呢!有興趣的小朋友可以回去探究一下。

3、想想做做3。

小朋友們,你們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當然離不開新鮮的蔬菜。我這裏也有一組,看看它們各是多少千克?

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呢?(指名2~3人)

小朋友真能幹,提出了這麼多有價值的數學問題。

4、想想做做4。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5、想想做做5。你是怎麼想的?體會有多重。

六、全課總結,課後延伸。

1、小朋友,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跟大家大家分享一下吧。

相機出示課題:千克的認識

2、學了一千克,知道了一千克,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事呢?

我這裏有兩個建議,大家看看好嗎?(想想做做6,想想做做7。)

小朋友還可以把了解到的結果記錄下來,或寫成數學日記,聯繫現實體會數學內容,進一步增強對千克的認識。

3、閲讀“你知道嗎?”進一步體會千克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認識千克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學生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2、學生通過動手實踐,瞭解用枱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估測,逐步提高估算能力。

3、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教學重點:感受並認識重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知道千克的符號為“kg”。

教學難點:瞭解用秤稱物體重量的方法。在實際操作中充分感知,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教學過程:

一、聯繫實際,建立“輕”“重”的概念。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有的物體比較重,有的物體比較輕。 出示兩個同樣大的瓶子,讓學生猜猜哪個瓶重?

那究竟有多重呢?我們最好來稱一稱。

二、探索新知

(一)認識秤

1、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裏見過哪些秤呢?

(出示各種秤:盤秤,電子秤,彈簧秤,天平,磅秤……)

2、逐一介紹。

枱秤:把物體放入盤內,指針會告訴我們物體的質量。

電子秤:把物體放入盤內,再輸入單價,就可以知道要用多少錢。 彈簧秤:把物體掛在鈎子上,就可以讀出物體的質量。

天平:我們可以通過計算右盤內的砝碼和下面的標尺表示的刻度來計算左盤中物體的質量。

磅秤:計算秤砣質量和秤桿刻度表示的質量,我們可知被稱物體質量。

3、認識枱秤

枱秤可以來稱物品有多重,就是指物體的質量。常用的重量單位是千克,千克也叫做公斤,用符號“kg”來表示。

(1)課前老師請小朋友做了調查,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質量用千克作單位?學生彙報。

(2)那麼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要想了解1千克有多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台秤。

仔細觀察秤,説説你在台秤上看到了什麼?(大致觀察)

分別找出秤面上的千克數在小組內指一指,説一説。

(二)、認識千克。

1、今天重點來認識1千克。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

稱一稱桌上的物品,看看還有哪些物品重1千克?(1袋大米,一袋白糖,一疊作業本)

2、感受1千克

(1)四人小組每人用手掂一掂這些重1千克的物品,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

(2)掂完後説説你的感受,和你平時拎的物品(書包、文具盒、筆袋)比較一下,有何感受?

(3)一個蘋果的重量和這個比呢?一隻大公雞呢?1個雞蛋呢?

3、估一估

(1)剛剛我們掂了很多1千克的物品,你知道1千克有多重了嗎?下面不用秤,只用手,你能掂出大約1千克的物品嗎?拿出自己帶的物品,小組合作,掂出大約1千克的物品,看看哪組掂的最接近1千克。

(2)不論物品的形狀、顏色、用途如何,1千克重的感覺都是一樣的。下面請你估一估自己的書包、一袋蘋果等物體的重量,再稱一稱,看估的準不準?

四、鞏固深化 。

1、“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先自學書本第30頁上關於淨含量的知識。

説説鹽水鴨和大米的袋子上的“淨含量”是多少?

2、“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闡述自己的觀點。説説電梯的載重量。 練後小結並進行安全教育。

3、“想想做做”第3題。

生寫出另外三種蔬菜的質量。

集體校對。

4、做“想想做做”第4題。

出示題目,讓學生觀察閲讀。

讓學生分別説出西瓜和菠蘿各重幾千克,並交流自己的想法。

五、總結延伸

提問: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麼收穫和體會?

認識千克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第29~32頁

教學目的:

1、通過難看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秤,知道秤在生活中的作用。

2、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並認識的單位千克,活動體驗1千克大約有多重,使學生初步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3、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處處與數學聯繫着。

教學重點:

1、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質量觀念,知道千克的符號為“kg”;

2、瞭解用秤(枱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

3、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觀察、想像、交流、實驗等能力;瞭解、體驗身邊的數學,體會學數學的樂趣。

教學難點:使學生認識千克,初步建立起1千克質量概念

教具準備:小黑板、掛圖、大米、枱秤、彈簧秤、書、1千克鉛塊、兩個同樣大小的盒子(一個是空的)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輕重,如何判斷物體的輕重。

1、同時出示一本厚的書和一本薄的書。

老師問:這兩件誰重呀?為什麼?

學生回答。

板書:用眼看一看(觀察)

2、出示兩個差不多大的盒子,一個裏面裝有物品,一個裏面是空的。

老師問:這下又是誰重了?為什麼?

學生説。

這時大家出現了兩種答案,並有爭論。關鍵是在於這兩樣東西差不多大,關靠眼睛看不出誰重誰輕。誰能有什麼簡單的方法快速的判斷出到底誰重呢?

(用手掂一掂)

讓學生上台用手掂一掂。(兩名)

板書:用手掂一掂

3、剛才兩名同學用手掂出了它重一些,那麼它到底有多重呢?我們怎樣才能準確的知道?

學生説:(用秤稱一稱)

板書:用秤稱一稱

二、認識秤

1、誰能説説你見過了哪些秤,大概是用來稱什麼的?

(學生邊説邊出示掛圖)

老師簡單地介紹各種秤的名稱以及用途。

再問學生:我們日常生活中應用最多而且最為方便的是那一種秤呢?

學生説:枱秤。

2、出示枱秤,還有枱秤的掛圖,讓學生仔細觀察實物和掛圖。

老師説:大家觀察一下,看看這個枱秤,都有些什麼組成的?

(有學生説道:上邊有“kg”這兩個字母。)

三、認識千克

1。老師説:既然大家觀察那麼認真,發現了那麼多東西。這一節課我們就學習一個新的單位“千克”,請大家看小黑板上的內容。

出示小黑板。

(小黑板上內容是“稱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作單位。可以用符號表示。)

學生回答,老師指導,完成小黑板。

填完後讓學生讀一讀,並要求記住。

老師補充: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把“1千克”稱為“1公斤”。

2、出示一個1千克重的物體(鉛塊)。

師説:現在我們來稱一樣東西,請大家認真觀察。

把鉛塊放在台秤上邊。

(學生觀察)

師問:枱秤有沒有發生什麼變化?

學生説:指針指到“1”了。

師問:指針指到"1",説明了什麼?

學生説:説明了它重1千克。

(板書1千克)

你能在秤面上找到2千克、3千克、4千克和5千克嗎?

(讓學生上台指一指)(1名)

四、課堂練習(想想做做)

1、書本第30頁第一題

師説:請同學們先認真觀察圖中的內容,再完成題目。

(學生做題)

師問:第一幅圖中鹽水鴨有多重?

學生答:1千克。

師説;第二幅呢?

學生説:5千克。

師説:大家再仔細看看,看看誰有新發現?

(淨含量)

師問:什麼是淨含量?

(讓學生説)

2、出示電梯圖。P31(2)

這是貼在電梯裏的一個標誌,誰能説説這個標誌告訴了我們什麼?為什麼要把它貼在電梯裏?

(有一個1000kg)

這説明了什麼?

(電梯最大能載重1000kg,千萬不能超載,否則會發生危險!)

出示卡車圖。

在這輛卡車上面有沒有我們今天所學習的千克?

(5000Kg)

這個5000Kg的標誌告訴了我們什麼?

(這輛汽車的最大載重量是5000Kg)

注意:有學生把“1000kg”和“5000kg”説成是“1千克”和“5千克”。應要糾正,並強調“kg”是千克的符號,千克時一個完整的單位名詞,不可拆分。

3、P30(3)説出每種蔬菜各重幾千克。

這一題要提醒學生:稱不同重量的東西可以用不同種類的適合的秤。

五、實踐活動

(一)稱大米

1、老師先示範。

2、讓學生分小組稱出一千克的大米,然後分別拎一拎,感覺一下1千克的重量,最後讓學生説説是什麼感覺?

(二)稱書本和文具

1、先整本整本書稱

2、不夠時可以再加上一些文具,直到稱夠1千克的東西

3、觀察,1千克的東西有多少。

(三)估計物體的重量

1、出示1千克的棗子、2千克的香蕉、3千克的蘋果,分別用袋子裝好。

2、讓學生上台拎一拎,估計重量,然後老師稱一稱。

六、課堂總結:這節課學了什麼啊?你有哪些收穫?(出示課題)

認識千克教學設計12

一、創設情境,感知輕重

l、情境導入,看一看。

程序:同學們你們都到過商場買東西吧?那你們都喜歡到商場買些什麼呢?老師這有幾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輕一些嗎?

2、聯繫實際,掂一掂。

説話:請你拿出你到商店購買的商品。如:一袋紅棗、膨化食品等等。然後分小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較一下自己所買的商品和小組同學的商品那些重那些輕。讓學生選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輕的物品。

[簡析:商場裏常見食品的輕重學生一般比較熟悉,特別是他們自己喜歡的食品,這樣設計容易激活學生的學習經驗。讓學生充分體會數學活動課是集知識性、趣味性和娛樂性於一體的課程,教師引導學生參與,重在學生實踐。

二、新課教學,認識質量

1、認識秤。

提問:怎樣才能更準確的對這些商品的重量進行比較呢?你們能想出用什麼方法嗎?引導出用秤稱一稱的方法)

提問:你們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秤嗎?

讓學生把提前準備好的各種秤的資料讀一讀,介紹一下它們的在不同方面的用途?

教師總結:展示課件中的秤。

[簡析:學生要想獲得關於秤方面的知識,必須查閲很多學習資料。這也是引導學生課外學習的很好方法。]

2、認識千克

(1)猜一猜。

提問出示三包物品(1千克桔子、一千克棉花、l千克圖釘)猜一猜你認為哪一包重?(學生間產生爭論)

(2)稱一稱。

説話:同學們都產生了不同的看法,到底你的看法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稱稱看吧。

學生動手稱,並互相交流稱後的結果。

(3)感受1千克。

説話:這幾袋物品都是1千克,看來只憑物品堆大堆小,不能判斷出它們的重量,應該用秤稱一稱。

學生在通過拎一拎、掂一掂、看一看驗證結論。

(4)感受幾千克。

學生分小組秤一下所帶商品的準確重量。並指名請演示秤重量的過程。一開始秤的物品的重量一定要接近1千克,讓學生直觀感受這些物品l千克有多少。然後再類推出看秤面上2千克、3千克……物品的重量。讓學生通過“在玩中學”掌握基本知識。

(5) 動手操作

稱出1千克大米,裝在袋子裏,用手拎一拎。感受一下有多重。

稱出1千克雞蛋,裝在袋子裏,用手拎一拎,在數數有多少個。

説一説書上37頁上一些物品的重量。第二題説出電梯或卡車的載重量,一方面讓學生感受生活中既有幾千克重量的物品,也有數千千克重量的物品,同時為今後學習“噸”打下基礎。

4、認識重量單位“克”。

(1)稱一稱。

a、用枱秤稱一枚2分硬幣。

b、用枱秤稱1塊橡皮。

c、質疑:你發現了什麼?

(2)認一認。

秤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做單位。我們常用天平秤比較輕的物品。用天平秤物品時,需要用砝碼。你知道下面這些砝碼各重多少克嗎?教師用實物投影向學生出示砝碼。教師向學生簡單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學生動手稱出10克黃豆有多重。1個乒乓球有多重。

一枚2分硬幣大約重1克,這是感受1克重的好材料,可以讓學生掂一掂一枚2分硬幣,感受“克”。小組同學通過掂鵝毛和塑料尺進行比較,進一步體會1克有多重,初步建立起1克的觀念。

練習:稱一稱鉛筆盒裏的學習用具的重量

Tags:千克 教學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