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科學之旅》教學設計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72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之旅》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之旅》教學設計

《科學之旅》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科學之旅”是初中物理全套書的序言,是學生開始學習初中物理知識的一節啟蒙課,本節課的效果直接影響學生對物理的初步認識和對學習物理的興趣。學習物理前學生迫切的想要知道什麼是物理?物理要學習些什麼?怎樣才能學好物理?學了物理有什麼用?“科學之旅”就是要回答學生的這些問題,並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以及探討學習物理的科學方法,從而使學生從中體會到物理學的學習是一個充滿着樂趣和艱辛的科學探索的過程。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物理學的研究內容。

2、初步瞭解怎樣學習物理。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實驗,感知有趣的物理現象。

2、聯繫社會生活實際,體會物理知識的廣泛應用。

3、通過閲讀“STS伽利略對擺動的探究”,初步瞭解科學研究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初步認識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2、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物理的興趣。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和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願望。認識到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教學難點:讓學生初步瞭解物理探究的方法。

【學情分析】

物理學科屬於一門自然學科,學生們在小學的時候接觸過自然科學,但也僅限於書本上的表述,真正動手做過實驗,知道一些現象深刻道理的學生很少。初二的學生們正處在對新奇事物好奇的年齡段,可塑性強,所以學生第一次上物理課,第一次做物理實驗,興趣很高動手操作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不是很強,教師需要多方面引導,才能順利完教學。

【教學用具】

玻璃杯、紙片、放大鏡、乒乓球、漏斗、氣球、廣口瓶、手搖發電機、

多媒體設備、課件

【教法】教師通過較多的演示實驗,展示物理學科的各部分內容特點,並及時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和思考與討論。

【學法】學生認真聽講觀察並親自動手實驗,獲得對物理知識的感性認識,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學生齊讀“科學之旅”篇首語,在朗讀中體會奇妙的科學之旅。

教師致詞:同學們,都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一起開啟科學之旅吧!

二、進行教學:

一、什麼是物理?

提出問題,學生帶着問題自主閲讀課本第3——4頁,給出準確的答案。

物理是研究 聲 、 光 、 熱 、 力 、 電 等物理現象的一門有趣的科學。

1、有趣的物理

①演示實驗:

請同學們一起站起來

覆杯實驗——玻璃杯、紙片、水

發電——手搖發電機發電

課本上的實驗危險性比較高,操作不是太方便,所以我選了上面這幾個實驗,既操作方便又效果明顯,學生也比較喜歡。(也可以設計其他實驗,只要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即可)在實驗前,教師可以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先進行簡單的猜想和假設的過程,然後再做實驗,觀察現象並驗證前面的猜想和假設,讓學生產生認知衝突,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同時也讓學生逐步熟悉科學探究的過程,形成科學探究的思維。

②學生分組實驗:

利用放大鏡觀察近處和遠處的物體(提醒學生不要用凸透鏡對着強光源觀察,如太陽)

吹乒乓球——漏斗、乒乓球

慣性——橡皮、紙片

③學生展示分享實驗過程及實驗現象

實驗是物理概念和規律建立的基礎,物理實驗對剛接觸物理的初中生而言,既新鮮、又神祕,所以通過大量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讓學生觀察和操作,這正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求知慾的好時機。在此實驗的基礎上,告訴學生有些事情不是靠想當然,而是要用實驗去研究它,找到真正的本質這就是物理。

2、有用的物理:

利用多媒體設備,出示各種各樣的圖片,從我們的衣食住行、工農業生產、科學技術等方面展示物理在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對社會進步做出的共獻。

舉例説明:吃飯時用的筷子、走路時的摩擦力、升國旗時的滑輪、

自行車、汽車、火車、飛機等交通工具,手機、衞星、天眼、以及新能源等等方面。學生在看在聽的過程中不斷思考,並把物理與自身周圍的現象結合起來,使學生認識到物理是一門很有用的學科。

二、怎樣學好物理:

1、學生自讀5——6頁內容,總結學好物理的方法有哪些?

組織學生交流討論:

以課本上圖7(冰棒上的白氣方向朝哪?)、圖8為例,學生交流討論説一説,思考“觀察”和“看見”的區別?提醒學生:科學不僅在課堂上,更多的在我們身邊,要做個“有心人”。

再以圖9、10實驗為例,可以讓學生代表演示圖9的實驗,實驗很好做,但為什麼呢?學生不一定能回答出來,但要讓學生知道在觀察和動手的同時還要勤于思考,多問自己“為什麼”。

物理教學要聯繫實際,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身邊的變化,從正反兩方面談一談科學技術的應用對社會的影響。時間上可以靈活掌握,如果有時間可以適度展開。

2、學生認真閲讀“伽利略對擺動的研究”資料,並交流討論課本上的幾個問題。在閲讀的過程中體會物理學家伽利略是如何應用學習物理的方法的,在學生解決了上述問題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總結初步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觀察現象——提出問題——提出假設或猜想——動手實踐——驗證猜想——得出結論。讓學生對科學探究有一個程序化的認識,在以後的教學中會不斷地熟悉、強調這些環節。

三、課堂小結:學生總結本節課的內容或學到的知識

四、板書設計:科學之旅

1、有趣的物理:

物理是研究聲、光、熱、力、電等各種物理現象的一門有趣的科學。

2、有用的物理: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

3、怎樣學好物理:

①善於觀察、樂於動手

②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③聯繫實際、聯繫社會

五、佈置作業:

①每人寫一篇關於“如何學好物理”的作文

②預習第一章第一節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科學之旅》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初步認識到物理是有趣的,也是有用的。

初步瞭解學習物理的基本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多媒體展示以及學生的動手實驗,使學生感受到科學實驗帶來的樂趣,培養初步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尊重事實和敢於猜想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觀察、討論、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願望,讓學生能初步掌握一些學習物理的方法。

難點:注重學生實驗的.可操作性、可觀賞性,達到預期效果。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乒乓球、漏斗、大小不同的試管、水、燒杯、水槽、慣性演示器、酒精燈、燒瓶、錄音機、小人、揚聲器、放大鏡、紙板、鐵架台、集氣瓶。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同學們,大家好。從今天開始,我們將學習一門新的課程──物理,讓我們一起來看──(多媒體展示引言部分。)

師補充:物理學是個知識的海洋,它需要我們去探索,讓我們揚起理想的風帆,乘上《探索物理》這葉小舟,開始我們既充滿樂趣又不乏艱辛的科學之旅吧!

看完這一段,同學們一定有許多的想法,對於物理這門學科,同學們一定也有許許多多的問題。首先我們來聽聽同學們的意見。

同學們討論發言。

同學們的想法非常好,問題也提的非常好,在以下的旅途中,我們將一起找到答案。(多媒體展示本節課的主要內容)

二、讓我們一起進入科學之旅第一站,先請同學們觀看幾個有趣的實驗:

實驗一:紙人跳舞

打開錄音機,紙人隨着音樂起舞,關上錄音機,小人停止跳舞。

學生提出問題

師:通過下一節課的探究活動,同學們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實驗二:教師演示

(1)燒瓶在火焰上加熱一段時間會看到,水沸騰。

(2)燒瓶從火焰上移開,水停止沸騰。

(3)迅速塞上瓶塞,把燒瓶倒置並向瓶底澆冷水,停止沸騰的水會再次沸騰。

學生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提出的這些問題非常好,説明大家不僅對實驗進行了仔細的觀察,而且進行了認真的思考,本着這樣的態度,同學們一定能夠學會、學好物理這門課。大家提出的問題,在以後的學習中將會通過你們自己的努力找到它的答案。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幾個有趣的實驗:

A、漏斗吹乒乓球;B、放大鏡看物體;C、紙板託水;D、小試管爬山;E、吹紙。

實驗前讓學生先猜測結果,實驗結束後,看結果和同學們的猜想是否一致。提醒同學們不僅要善於思考,還要勤於動手。

多媒體補充實驗(紙盒燒水、多彩的太陽光、會變大的魚、連電路)

師:以上這些實驗有趣嗎?物理就是研究這些力、熱、聲、光、力等形形色色的有趣的現象的,這些現象不僅有趣,而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學道理,在以後的學習中,我們將逐漸弄清楚其中的奧祕。

三、物理不僅有趣,也是非常有用的,下面我們一起來進入科學之旅第二站──物理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生:正是有了電的發明,才使我們的周圍充滿了光明,才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如此豐富……

生:正是有了聲、光的發現,才使我們的眼中看到了色彩斑斕,五彩繽紛……

生:有了物理知識的大量應用,才能使生產飛快發展,生活質量迅速提高……

師:物理的世界是如此的有趣,物理的用途是如此的廣闊,同學們一定都想學好物理,怎樣學習物理呢?讓我們一起進入科學之旅第三站。(多媒體展示學習方法)

(一)勤於觀察,勤於動手

師:我想問大家幾個問題,看看我們的同學是不是個有心人。

問題:1.十字路口的紅綠燈是豎排的還是橫排的?哪一種顏色的燈在上面(左邊),哪一種顏色的燈在下面(右面)?

2.山地自行車後軸有很多的齒輪,上坡時要想省力應該用大齒輪還是用小齒輪?

3.冰棍從冰箱裏拿出來時你觀察到什麼?(冒白氣)冰棍冒出的白氣是向上還是向下?

師:生活中有很多現象不是我們沒看見,而是多數人都是“視而不見”,沒有有意識地去觀察,如果大家都是有目的去觀察,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得到這些問題的正確答案。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人們的許多

物理知識都是經過觀察和實驗,經過認真的思考總結出來的。因此我們同學們一定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注意觀察身邊的科學現象,同時還要多動手多實踐。

學生實驗:要求做的過程中仔細觀察,並能敍述實驗及現象。

1.雞蛋的沉浮(新鮮雞蛋在水中會下沉,陸續向水中加鹽,並輕輕攪拌,會看到什麼現象?繼續加鹽,雞蛋;在水中會有什麼變化?為什麼?)

2.慣性實驗

師:同學們在實驗的時候,不僅要善於觀察,勤於動手,而且要開動腦筋、多問自己為什麼,用疑問的眼光看待發生的現象,只有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才能不斷提高。

(二)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物理中有很多著名的理論都是科學家對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現象進行認真的思考和研究得出來的。

(多媒體展示)牛頓的偉大發現地球引力及白光的分解。

師:物理是從實際中來,又要應用到實際中去。

(三)聯繫實際,聯繫社會

沒有物理學的發展和其它現代科技的發展,就沒有我們現代方便快捷的生活(但事物總是一分為二的,科技也是一把雙刃劍)人們在享受着高科技給人類帶來的文明成果的同時。由於不恰當地使用科技成果,也給人類自身帶來了許多的問題,甚至產生了嚴重的後果。

同學們可以就這個問題小範圍內討論,發表你瞭解的情況、並能給出建議。如全球變暖、環境污染、特種減少等

師:同學們講得都非常好,希望大家以後繼續關心這樣的問題。相信有了廣大同學們的參與,環境會越來越好,生活也一定會越來越好。

下面讓我們一起進入科學之旅第四站。

四、課本STS

請同學們看到課本第8頁的STS,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的偉大發現。(多媒體展示畫面)

五、結束語

六、作業

調查:一些物理學家的生平、成就以及他們對社會的貢獻。

Tags:科學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