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旅行之歌》教學設計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3.05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旅行之歌》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旅行之歌》教學設計

《旅行之歌》教學設計1

【設計説明】

本課教學設計的主題圍繞“音樂課堂中的有效歌唱教學”進行了探討。歌唱教學是學好音樂的重要條件,是整個音樂教育的基礎。音樂教育家柯達伊認為:“有了歌唱的基礎,更高層次的音樂教育就能得以發展。只有人聲――這個人們生而有之的而且是最優美的樂器,才是使音樂文化屬於每個人的沃土。如果首先學習歌唱,然後學習其它,將使學生具有多種音樂能力的準備。”因此,在設計教學的時候,我突出了歌唱教學,以不同的方式方法指導學生聆聽、演唱,感受音樂藝術之美。

【教學目標】

1、能用歡快的情緒演唱《旅行之歌》,準確表達歌曲的弱起節奏,能夠比較熟練地演唱。

2、感受歌曲輕鬆愉快的情緒,能輕巧有彈性地表達歌曲。

3、通過旅行這一人文主線,能積極地去感受豐富的音樂文化。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體會不同國家不同情緒的音樂。

2、用輕巧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在演唱時能準確地表達弱起節奏。

【教學過程】

一、熱身遊戲《歡樂的鼓》

1、介紹音樂遊戲《歡樂的鼓》

師: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一起玩一個“傳傳傳”的遊戲。但是這個遊戲和我們平時玩的傳傳傳遊戲有點不一樣。當小朋友聽到音樂的前奏、間奏的時候,小朋友可以隨着音樂的節拍做各種各樣的動作;當演唱部分正式開始,音樂的強拍請小朋友拍鈴鼓,弱拍傳遞給旁邊的小朋友,看誰的耳朵最聰明。

2、隨着音樂傳一傳。

3、再玩一次遊戲,教師再一次強調遊戲的要求,提醒學生聆聽音樂。

【設計意圖】以與本課題相關的內容作為新課導入,創設營造歡快熱烈的氣氛,開拓學生的音樂視野。

二、新課導入

1、師:剛才我們一起欣賞的這首《歡樂的鼓》是一首巴拿馬的兒歌,表現了孩子們打鼓時歡樂的心情,今天的音樂課,老師要帶領大家開始我們快樂的音樂之旅。讓我們邁着輕快的步伐,開始我們快樂的旅行吧!

2、在神奇的音樂谷裏,有一扇音樂之門,只有長着聰明耳朵的小朋友才能把這扇門打開,你想試一試嗎?

3、音樂遊戲:走走踏踏。

師:在我們的旅行的隊伍中,有年紀大一些的老爺爺老奶奶,也有蹦蹦跳跳的小朋友們,大家覺得怎樣的聲音適合老爺爺老奶奶,怎樣的聲音適合表現小朋友?(教師分別用低音區、高音區的音色進行演奏,請學生進行選擇)

生:高音區的音色明亮,適合表現小朋友蹦蹦跳跳的腳步,而低音區的音色低沉穩重,更適合表現老年人的腳步。

師:請小朋友用不同走法表現你聽到的不同音色:當你聽到高音區明亮的音色的時候,請踮起腳尖走;當聽到低音區音色的時候,用踏步的方法向前走;聽到高音區與低音區一起奏響的.時候,請你找到好朋友,手牽手踏步走。

4、第一次嘗試遊戲。請部分小朋友遊戲。表揚遊戲中表現靈敏的孩子。

5、第二次嘗試遊戲,全班一起遊戲,提醒孩子可以往教室裏空的地方散開一些遊戲。注意不要碰到其他的小夥伴們。

【設計意圖】以本課學習的歌曲作為遊戲的音樂,在反覆的遊戲中聆聽將要學習的歌曲,對歌曲有整體的感知,以與本課題相關的內容作為新課導入,創設營造歡快熱烈的氣氛,開拓學生的音樂視野。在遊戲中,學生學會分辨不同的音色,培養學生聽的能力,感受不同音色的不同音樂表達,同時在遊戲中培養與夥伴的合作意識。

三、難點節奏練習

師:小朋友真聰明呀,音樂大門打開了,它正歡迎小朋友去參觀遊戲呢!聆聽音樂,聽一聽在音樂中老師分別拍了幾次手?每次演奏的節奏是怎樣的?

生:老師共拍了三次手,每次的節奏都是一樣的。

師:你的耳朵真聰明!我們演奏的就是這條節奏。(課件出示該節奏)讓我們一起演奏這個節奏。

師:這種節奏就是附點節奏。注意前面的音符後有個附點,是附點八分音符,它的時值要長一點,後面緊跟的十六分音符,它的節奏要短一點,讓我們一起試一試,好嗎?

師:如果能加上伴奏音樂就更好聽了。讓我們一起在“啦啦啦”的旋律處加上拍手的節奏。

【設計意圖】通過節奏練習,認識附點節奏,並在歌曲中很好地運用附點節奏。

四、新歌學唱

1、師:剛才我們聽到的這首歌曲是北歐斯堪迪納維亞的一首兒歌,叫做《旅行之歌》,歌曲表現了孩子們旅行時歡樂的心情。首先聽老師為大家進行範唱。請小朋友幫助老師加入色塊部分的歌詞

2、師:這首歌表現了小朋友愉快的心情,要用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像拍皮球一樣有彈性,請小朋友用拍皮球的“嘭’來進行哼唱。

3、跟音樂空口唱。填詞演唱完整演唱。

4、和你的小夥伴一起演唱,加入拍手的動作,在音樂間奏處可以交換朋友進行演唱。

【設計意圖】在歌曲學會以後,學生完整地演唱全曲,以小夥伴合作的方式進行演唱,再加入動作進行表演,鞏固歌曲的學習。

五、結束語:

師:在這節課上,我們學唱了歌曲《旅行之歌》,快樂的旅程就要結束了,讓我們一起期待下節音樂課新的音樂之旅,最後讓我們在音樂聲中離開教室吧!

《旅行之歌》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在演唱歌曲《郊遊》、《雲》、《旅行之歌》時能較準確地表現出二四拍、三四拍、四四拍等節拍的特點。能背唱歌曲《雲》,能較流利地用唱名分句模唱該曲的歌譜。

2、通過欣賞,體驗多種情緒,感受不同國家的音樂風格。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師生問好

三、導入新課

四、新授歌曲

1、聽錄音範唱,和着歌曲的伴奏音樂拍手,熟悉歌曲旋律,感受歌曲情緒

2、聽錄音範唱,跟着老師和着音樂分別做幾種代表不同情緒的動作,並選擇最能體現歌曲情緒的動作

3、跟音樂律動

4、跟琴輕聲哼唱

5、解決難點(弱起及附點)

6、齊唱,邊唱邊拍手打節奏

7、邊唱邊做動作

8、欣賞與《旅行之歌》同類歌曲《豐收之歌》,邊聽邊動一動

五、欣賞《歡樂的鼓》等

1、完整聽三首歌曲,做連線題

2、欣賞《歡樂的鼓》

聽一聽,説一説歌曲情緒,設計能表現歌曲情緒的動作

3、欣賞《拉網小調》

①仔細聽,用不同的動作表現聽後的感受

②模仿生活中的號子聲

4、欣賞《睡吧,小晨星》

一邊聆聽歌曲一邊律動,用心體會歌曲安寧、舒適的意境和母親真摯的.愛

《旅行之歌》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一、歌曲《旅行之歌》

二、補充欣賞《新疆好》《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搖籃曲》(東北民歌)

教學目標:

一、學會演唱歌曲《旅行之歌》,準確表達歌曲的弱起節奏,能夠比較熟練地演唱。(唱會歌)

二、感受歌曲輕鬆愉快的情緒,能用輕巧有彈性地表達歌曲。(唱好歌)

三、區分兩段歌詞表現的不同內容和情感,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和聲音進行表達。(會唱歌)

教學重難點:

比較熟練地演唱歌曲,準確地表現弱起節奏的韻律。

教學過程:

一、律動。

設計意圖在律動中感受附點節奏及樂句的韻律特點。

二、學唱歌曲第一段。

1、導入——音樂之旅。範唱歌曲,瞭解歌曲內容。

按節奏讀詞。師生接口讀詞,讀準節拍重音,掌握弱起節奏的韻律。

模唱歌曲。

2、學唱三個"啦啦啦",在學習中訓練銜接時的氣口。進行完整地演唱。

為第三、四樂句加入動作表演,以動作引導學生感受這兩個樂句及其中分樂句的氣息,進行準確地表達。

3、完整而比較熟練地演唱。

設計意圖以弱起節奏的韻律感受與表達為核心,採用接口唱、讀;動作表演等多種方法,幫助學生輕鬆而高效地解決本課的重難點。

三、用輕鬆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

1、唱着歌兒去旅行——《新疆好》。邊聽邊動,"音樂中的新疆給我們什麼感覺?"

2、聽聽學學快樂的鼓的聲音,用"嘭"演唱《旅行之歌》。

3、用輕鬆歡快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

設計意圖在"唱會歌"的基礎上,繼續"音樂之旅"的主線,以《新疆好》的欣賞引發學生對聲音表現對情緒影響的思考,通過對鼓聲地模仿練習用輕巧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

四、演唱並表現歌曲第二段。

1、唱着歌兒去旅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靜靜聽賞,"我們又到了哪裏?這裏有怎樣的風景?表現蒙古草原的音樂和新疆的音樂有什麼不同?"

2、唱着歌兒去旅行——《搖籃曲》。"我們到了東北的時候已經是什麼時間了?你聽到了怎樣的歌聲?"隨着音樂搖一搖。

3、輕讀第二段歌詞,找出兩段的不同之處,討論並嘗試用不同的聲音演唱。

邊唱邊為歌曲加入自己的動作。

設計意圖以欣賞不同地區風格的音樂為引導,啟發學生用不同的速度、力度等表現歌曲的不同內容,使之成為其自然的表達,從而更好更完整地理解和演唱歌曲。

五、完整地演唱歌曲。

設計意圖本課最終的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