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涉江採芙蓉》優秀教學設計3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82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涉江採芙蓉》優秀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涉江採芙蓉》優秀教學設計3篇

《涉江採芙蓉》優秀教學設計1

1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 瞭解關於《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常識;

(2) 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詩歌;

(3) 提高詩歌鑑賞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描摹詩歌的藝術畫面,把握詩歌中的意象,品味詩歌的意境,體會詩歌的情感;

鑑賞詩歌形象、語言、表達技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接受詩中高尚而純真的情感薰陶。

2重點難點

(1) 運用想象和聯想描摹詩歌畫面;

(2) 抓住詩歌意象來解讀詩歌主旨,培養詩歌鑑賞能力。

3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導入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是李清照傾訴相思、別愁之苦的詩句。是啊,分離讓人思念、憂傷。 今天讓我們走進《涉江採芙蓉》,共同感受詩中揮之不去的思念與憂傷。

活動2【講授】介紹文學常識

介紹文學常識

PPT展示:古詩十九首 漢代無名作家的作品,五言詩成熟期的代表作,被譽為“五言之冠冕” ,用平淺質樸的文字表現深厚的感情,樑蕭統將之合收在《文選》中. 古詩”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詩。它與兩漢樂府歌辭並稱,專指漢代無名氏所作的五言詩。初唐以後,產生了近體詩,其中有五言律詩、五言絕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詩體便統稱為“五言古詩”或“五古”。 蕭統,南朝梁代蘭陵人,文學家,梁武帝(蕭衍)的長子《文選》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各類文學作品的選集,收集秦漢以來的文學作品,共三十卷,也稱《昭明文選》。

活動3【活動】朗讀,初步感知

朗讀,初步感知

1、學生自讀一遍詩。

2、PPT展示,疏通字詞。

芙蓉:荷花的別名。 ②蘭:蘭草。 澤:濕潤的窪地。

遺(wèi):贈。 ④遠道:猶言“遠方”。

⑤舊鄉:故鄉。 ⑥漫浩浩:猶“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遙遠無盡頭。

⑦同心:古代習用的成語,多用於男女之間的愛情或夫婦感情融洽。

⑧終老:終生。

3、聽範讀一遍,跟讀一遍,教師做朗讀指導。(2分鐘)

本文是一首五言詩,讀的時候節奏是“二、三式”,但是在朗讀的時候可以將第三個字適當延長髮音時間,要注意讀準語調,語速和斷句。

4、下面來練習朗讀,朗讀時想象詩句的畫面,感悟詩句的情感。

接下來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全詩,課上檢查。

活動4【活動】品讀鑑賞

四、品讀鑑賞

學生齊背全詩。

逐句解讀鑑賞詩歌, 師生交流,討論。

⑴鑑賞第一、二句: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

提問:a.這兩句詩有哪些意象?

“芙蓉”“蘭澤”“芳草”等意象。(板書)

b.描述了怎樣的情景?

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採摘芙蓉的情景,營造的是輕鬆歡快的氛圍。

c.表達了抒情主人公怎樣的感情?

“芙蓉”“蘭澤”“芳草”等意象,表達出詩人情懷的高雅,感情的純潔、美好。對眼前美景充滿愛戀。(板書)

⑵鑑賞第三、四句:採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

提問:這兩句的語氣如何?你從“遠道”一詞品出什麼?

自問自答,語氣緩和。

“遠道”為下面的情緒轉折透露一些消息。把人物放在美好、歡樂的採蓮背景上,寫獨自思念(板書)愛人的憂傷,正具有以“樂”襯“哀”的強烈效果。

⑶鑑賞第五、六句: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提問:“還顧”“漫浩浩”兩詞運用巧妙,請簡要分析,談談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還顧”一詞動作感和畫面感很強,讓人彷彿看到主人公孤單、憂愁、悵惘地往故鄉的那個方向張望。

“漫浩浩”一詞讀起來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抒情主人公迷茫(板書)痛苦到極點。

這兩句並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有含蓄不盡的效果。

“對寫法”的“懸想”方式: “對寫法”又謂之“主客移位”,是我國古典詩歌中的一種特殊的表現手法。 簡單的説,就是明明是自己思念對方,卻説是對方不忘自己;明明是自己孤單想家,卻説是對方盼望團圓;明明是自己不忍離去,卻説是對方難以割捨。

⑷鑑賞第七、八句: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同心而離居”是他無盡哀愁的根源,是他終日憂傷(板書)以至老的根本原因!

3.學生再次輕讀課文,回顧抒情主人公情感的變化。

愛戀——思念——迷茫——憂傷(板書)

活動5【活動】研讀探究問題

五、研讀探究問題

問題1. 詩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達感情的方式是什麼?其目的是什麼?

表達感情的方式是:採摘芙蓉。

目的是:“遺”遠方的“同心”者。

問題2.以花草贈親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種行為,你怎樣理解這種行為?

“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李白)唐人送別,折柳相贈,意欲“挽留”。以“柳”與“留”諧音,象徵友情綿長,永誌不忘。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唐·王維《相思》)

採花折柳贈親朋是古人傳情達意的方式,傳達了對親朋的關懷、思念和美好祝願。

問題3.《涉江採芙蓉》裏寫“採芙蓉”贈給所思之人,這對全詩在營造意境上有什麼作用?

芙蓉就是荷花,荷花給人清幽、高潔的感覺。屈原的作品裏也視“荷”為香草,認為她具有美好的品質。因此,寫採芙蓉送給所思之人,營造了清幽高潔的意境。(板書)

問題4.讀完這首詩,你認為這首詩的主要表達了什麼思想感情?

愛人之間因分離而思念憂傷的思想感情。

活動6【練習】拓展延伸

五、拓展延伸

請同學們閲讀《古詩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樹》一詩,談一談這首詩和課文在寫作手法上的異同?

庭中有奇樹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

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

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詩歌解析:

在春天的庭院裏,有一株嘉美的樹,在滿樹綠葉的襯托下,開出了茂密的花朵,顯得格外生氣勃勃。春意盎然。 女主人攀着枝條,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樹花,要把它贈送給日夜思念的親人。花的香氣染滿了婦人的衣襟和衣袖。可待到折下花來,才猛然想到:天遙地遠,這花無論如何也不可能送到親人的手中。這花有什麼稀罕呢?只是因為別離太久,想借着花兒表達懷念之情罷了。

參考:

異:所選意象不同,《涉江採芙蓉》借“芙蓉”“蘭澤”“芳草”等美好情景來以樂景襯哀情,而《庭中有奇樹》以樹為寄託物。另外,《涉江採芙蓉》結句哀傷不止,而《庭中有奇樹》則自我寬慰。

同:都採用了先揚後抑的手法。前六句詩人對於花、樹的珍奇美麗極力讚揚,最後點明瞭全詩的主題。

活動7【講授】總結

六、總結語:

詩的境界,就是愛的境界。一首詩,就是一段情。吟罷《涉江採芙蓉》,心中便充溢着太多的祈盼,盼遊子早歸,盼親人團聚。但願時光荏苒,那份愛戀與思念早已把迷茫與憂傷沖淡。我們祝願天下有情人終能心相伴、手相牽。

活動8【作業】課堂課下作業

七、化入為出

以《“涉江”情》為題寫一篇200字左右的隨筆,發揮想象,注重自己的感受。

八、作業

整理並抄寫隨筆,下一節課進行展示。

背誦並默寫全詩兩遍。

活動9【活動】反思及板書

教學反思

引導學生總結解讀詩歌思想內容的方法。如:看標題,抓題眼。看作者,學會知人論世。看註釋,抓暗示有效信息。看意象意境,緣景明情。把握“情感關鍵字”。 瞭解詩歌主旨類型。分析表達技巧。並用這些方法自己賞析一首詩歌。

板書

涉江採芙蓉

《古詩十九首》

意象:芙蓉 蘭澤 芳草

意境:清幽高潔

感情:愛戀——思念——迷茫——憂傷

《涉江採芙蓉》優秀教學設計2

《涉江採芙蓉》是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八單元古詩誦讀中的第二篇,它出自《古詩十九首》。《古詩十九首》是漢代無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詩。對於《詩經》的四言,五言詩雖只增加了一個字,但詩歌的音韻、節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習此詩,對於學生了解詩歌的演變是有幫助的,可以培養學生初步的鑑賞古典詩歌的能力。因此,它十分重要。

一、教學目標:

1.瞭解關於《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常識;背誦詩歌。

2.把握詩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夠正確理解詩歌的主題意義。

3.能夠掌握鑑賞詩歌的方法和探究詩歌的表現手法。

4.體會詩歌含蓄不盡,餘味悠長的遊子思鄉、愛人離居的愁情別緒,積澱人文素養。

二、核心素養:

語言建構與運用:瞭解古代詩歌的發展流變,瞭解“古詩”與五言詩的關係。

思維發展與提升:把握詩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夠正確理解詩歌的主題意義。明白詩歌中重要字詞的讀音及意思。感受詩歌的思想內涵。

審美鑑賞與創造:運用翻譯理解的方法描摹詩歌所反映的內容,能夠掌握鑑賞詩歌的方法和探究詩歌的表現手法。運用想象描摹詩歌的藝術畫面。理解詩歌表達的情感及意境。

文化傳承與理解:體會詩歌含蓄不盡,餘味悠長的遊子思鄉、愛人離居的愁情別緒,積澱人文素養。引導學生接受詩中高尚而純真的情感薰陶,培養學生健康積極的人生態度。

1、運用想象和聯想描摹詩歌畫面;

2、抓住詩歌意象來解讀詩歌主旨,培養詩歌鑑賞能力。

學生通過小學、初中的系統學習和本冊古詩部分的集中學習,有了一定的古詩鑑賞能力,這首詩歌在內容上難度不大,可以做多角度解讀。可在課前鼓勵學生作個性化解讀,引導學生就此作些探討。

《涉江採芙蓉》

一、導入新課

(板書“鍾嶸《詩品》:‘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這個評價説的是什麼嗎?它指的是《古詩十九首》的語言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了。今天,我們將要學習其中的一首——《涉江採芙蓉》,體味一下這“一字千金”的語言魅力。

二、文學常識介紹

《古詩十九首》是樑代蕭統《文選》“雜詩”類的一個標題,包括漢代無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詩。清代沈德潛説:“古詩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辭,一時之作。大率逐臣棄妻,朋友闊絕,遊子他鄉,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顯言,或反覆言。初無奇闢之思,驚險之句,而西京古詩,皆在其下。”評價如此之高,而後世也多有仿者。西漢陸機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東晉的陶淵明,南朝宋代的鮑照等,也都有學習“古詩”手法、風格的《擬古詩》。

三、詩歌鑑賞品味

1、詩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達感情的方式是什麼?其目的是什麼?

(提示:方式是試圖採摘芙蓉,目的是“遺”遠方的“同心”者)

明確:中國人民很早對於自然就有很深的愛好,對自然的愛與對人的愛往往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古代人送給最親愛的人的禮物往往不是什麼金銀珠寶,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別時總是折一枝柳條送給遠行的人,遠行的人為了表示對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驛使就託帶一枝梅花給他。這種生活情調是簡樸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維的《相思》所寫:“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採花折柳,這正是古人傳情達意的方式,一方面是傳達了對親朋的關懷、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託了對親朋的美好祝願。

2、詩歌描寫“多芳草”的“蘭澤”有什麼藝術作用?

明確:這是環境描寫,意在從側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潔和所表達感情的純潔和美好。

3、三、四句一問一答,在詩歌中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明確:詩歌講究“起、承、轉、合”,這兩句在結構上是暗轉過渡,為表現主人公的情緒由歡欣洋溢轉變為下面的黯然銷魂作鋪墊。

4、詩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遠道”的嗎?如果不是,詩人為什麼要這樣寫?

提示:“所思”是時時刻刻在他心頭的,“涉江採芙蓉”也是為了她,如果詩首就開門見山地把她表出,詩就平淡無味了。這句話是全詩發展的頂點,頂點同時也是轉折點,一方面替上文的發展暫時作一結束,一方面為下文的發展作一伏線,所以照例是要擺在中間的。

5、五、六句的“還顧”、“漫浩浩”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明確:“還顧”一詞,動作性和畫面感很強,可以清晰地表現了主人公孤獨、憂愁、悵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詞是寫主人公與環顧所見“舊鄉”的距離,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這兩個詞含蓄地傳達了主人公極度痛苦的心情,可是,這兩句並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就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藝術效果。

6、最後兩句除了表達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還能體會到什麼?

明確:還能讓人深切地感受到兩個彼此相愛的人的真摯篤厚的感情。因愛之深才思之深,因愛之長久才有“終老”之“憂傷”。

7、試對這首詩的藝術特點加以概括。

明確:一是意境高潔、清幽;二是含蓄不盡,餘味悠長。

四、問題探究

關於《涉江採芙蓉》,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環顧”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還顧”者則是“所思”的男子。你怎麼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統一)

這首詩寫的是遊子採芙蓉送給家鄉的妻子。採摘花草贈給遠方的親人,這種舉動在古代詩歌裏多有表現。它寄託了什麼呢?讓我們看看《古詩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樹”一詩: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給“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銘心刻骨時自然而有的一種舉動,並且所送的花草或為“芙蓉”,或為“奇樹”開的芳香濃郁的花,這又表現了對“所思”的珍惜之情。

不過,花草很快就會枯萎,送花草給遠方的親人是“無理”的想法,當送花草的人一轉念間意識到花草無從寄出時,內心的痛苦與惆悵可想而知了。

“涉江採芙蓉”這首詩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意境高潔、清幽,一是含蓄不盡,餘味悠長。

起首四句是平緩的敍述。“芙蓉”“蘭澤”“芳草”等語,讓人頓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潔以及所表達的感情的純潔、美好。“採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這兩句自問自答,語氣也是較為緩和的,不過“遠道”一詞已為下面的情緒轉折透露出一些消息。五六兩句承“遠道”而來,“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將“遠道”的意思説盡。“還顧”一詞,動作性和畫面感很強,讀者似乎看到主人公孤單、憂愁、悵惘地立在船頭,徒勞地往故鄉的那個方向張望,他看到的是什麼呢?是他不敢去仔細計算的迢迢路程!“漫浩浩”一詞,讀起來即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故鄉在哪兒?“所思”在哪兒?至此,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極點。可是,這兩句並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效果。最後兩句也並沒有順接上面兩句,而是從眼前想到此後的生涯,主人公更深的擔憂是,如果兩個相愛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那就只能是“憂傷以終老”了。黯然的情緒真是令人消魂.

《涉江採芙蓉》優秀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瞭解關於《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常識。

2、引導學生掌握詩歌鑑賞的方法,感受詩歌的思想內涵。

3、引導學生體悟“懸想”(對寫法)的手法,運用想象描摹詩歌的藝術畫面。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體悟“懸想”,運用想象和聯想描摹詩歌畫面。

2、抓住詩歌意象來解讀詩歌主旨,培養詩歌鑑賞能力。

三、教學課時

一課時

四、教學方法

吟誦賞析法 探究與討論

五、教學過程

一、 導入

(板書:鍾嶸《詩品》:“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這個評價説的是什麼嗎?它指的是《古詩十九首》的語言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了。今天,我們將要學習其中的一首——《涉江採芙蓉》,體味一下這“一字千金”的語言魅力。

二、組織學生,瞭解以《古詩十九首》為代表的文人五言詩。

三、吟誦本詩,整體感知本詩,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 詩歌鑑賞品味

提示:詩歌鑑賞方法與步驟:

(一)讀順暢,通大意。

(二)找意象,品意境。

(三)找詩眼,抓主旨。

(四)依景情,析手法。

1、聽讀詩歌,誦讀指導。

五言詩的斷句:二三字格式,二一二格式

本詩歌採用二三字式斷句,但在朗讀的時候可以將第三個字適當延長髮音時間。

2、學生齊讀,感知大意。

3、學生齊讀譯文,再次感知詩歌內容,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情感內涵。

4、思考:

(1)詩中主要藉助哪些意象來表達情感?

(2)找出本詩的“詩眼”,並概括主旨。

五、 問題探究

關於《涉江採芙蓉》,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環顧”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還顧”者則是“所思”的男子。你怎麼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統一)

六、拓展與鞏固

對寫法(懸想的寫法)

七、作業

1、背誦詩歌。

2、類詩比較閲讀:《課時作業》

Tags:涉江採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