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涉江採芙蓉的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98W

同學們,我們都聽過這樣一句詩:“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很好,大家都知道。但是,這句詩不過是整首詩的開頭,接下來的幾句,有沒有同學聽過?那麼我們看到大屏幕上。

涉江採芙蓉的説課稿

在讀這首詩之前,我們以為,生與死的距離,就足以隔開兩個人了。讀了這首詩,我們才知道,有的距離不是用眼睛來衡量的,有的人近在咫尺,心卻相隔千里。而經過老師的補充,我們應該有更深的瞭解。最可怕的距離,是兩個人的心明明貼的很近,卻不能在一起。那麼這是怎樣的一種傷痛?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詩,就是從千年前傳來,被這種傷痛折磨的古人發出的那一聲歎息。

隔着亙古的時空,要聽清這聲歎息可能不易。但是同學們可以通過體會這首詩的感情,自己讀出這聲感歎。下面請同學們齊讀《涉江採芙蓉》。這首詩沒有生字詞,也不是很難理解。因此,在讀的過程中,第一,注意字的讀音;第二,仔細體會詩中的感情。

很好,聲音很大。但是,這首詩,我剛剛説了,就好像一聲歎息,歎息應該是輕輕的、緩緩的。同學們的節奏稍微快了一些。但是不要緊,讀出感情是讀詩的高層境界,也許在學習這首詩的內容之後,我們能更好地把握詩的感情。也希望在這堂課的最後,每個人都可以把這首詩背出來。

《涉江採芙蓉》選自《古詩十九首》,是東漢末年文人五言詩的總集,總共是十九首。這十九首詩並非出自同一個人之手,作者也都不可考。但是都是在同一個年代所作的。鍾嶸評價這組詩“驚心動魄,幾乎可謂一字千金。”可見《古詩十九首》的語言造詣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古詩十九首》的內容,被放逐的臣子,被拋棄的妻子,久未見面的好友,流落他鄉的遊子。我們看到,這些都是可喜之事還是可悲之事?為什麼會如此呢?

現在讓我們正式進入這首詩,剛剛我提到了,《古詩十九首》的詩題都是以詩的第一句為題,那麼我想請每位同學做一回小詩人。這首詩讀了一遍,如果按照詩的內容或是詩的感情來看,可以給它起個什麼題目呢?

很多同學這個小詩人做的非常盡職,按照自己的理解起了詩名,比如説: 我再想問同學們一個問題,這個的主人公,你們認為,是男子還是女子呢?根據是什麼?

好,既然同學們都認為是男子/女子,我們就從男子/女子的角度來分析這首詩;

既然同學們有爭議,各執一詞,而且好像雙方都非常有道理,那麼我們暫且還是稱它為主人公。邊分析這首詩,邊探討,到底是男子 還是女子呢?

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

芙蓉就是蓮花,我們在哪篇文章中學過蓮花的?大家反應很快。《愛蓮説》:“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那麼,蓮代表的是什麼?高潔的君子之風。還有沒有?其實我們還學過一首詩,只是裏面荷花換了個名稱,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荷花用來喻意境的靜謐悠閒。由以上幾例分析可以見出:荷花在很多情況下被作為一種情感意象來使用,表示一種聖潔、堅貞與寧靜的意味。

蘭澤多芳草:生有蘭草的水澤中長滿香草。“蘭澤”、“芳草”往往和知己,君王聯繫在一起,用來表達美好的事物和情感。原來我跟大家説了,讀詩要抓什麼?意象:芙蓉、蘭澤、芳草,讓人頓感主人公形象的雅潔以及所表達感情的純潔、美好。這時候我們猜測主人公的心情是怎樣的?輕快

好,這一句,主人公踏過江水去採一朵蓮花,這個畫面,讓我們覺得是在哪裏?是大漠?塞北?還是江南?我們眼前出現這麼一幅畫面了,盛夏的江南水邊,我們的主人公駕着一條輕舟,慢慢搖着船槳,穿梭在荷葉中,去採那一朵蓮花。大家認為,這是一名男子,還是女子?但是,是不是完全排除是男子的可能?也沒有。我們接着讀。

採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

採了要給送給誰呢?從上一句我們知道主人公去採芙蓉,為什麼要採呢?現在才知道,是要送人的。大家不要覺得送朵花是小事,我們中國人民很早對於自然就有很深的愛好,對自然的愛和對人的愛往往緊密地連在一起。我們現在想表達愛意送什麼?什麼值錢送什麼,還有直接送錢的。而古人和我們不同,“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他們送給最親愛的人的禮物往往不是什麼財寶,往往是一枝花或是一株芳草。

我們熟悉的詩人元稹和白居易交好,元稹為御史奉使往蜀地去的時候,看到路旁爛漫的山花,寫到“深紅山木豔彤紅,路遠無由摘寄君”。

送別的時候不是收拾金銀細軟讓對方帶着,而是折一枝楊柳,表達依依不捨之情。因為柳字音近留。我們學過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説題目可能有同學忘了,但一聽肯定會回憶起來“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遠行的人為了表示對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驛使就託帶一枝梅花給他。陸凱的《寄范曄》:“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甚至有時候,只是一顆小小的紅豆。還是王維的《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現在我們應該能夠了解到古人所贈之物所寄託的情感了。折花送柳,一方面傳達了對親友的關懷、思念。一方面有寄託了美好祝願。這種生活情調是簡樸的,也是美好的。

好,這位主人公贈送的對象,是誰?遠方的人。而且結合全文可以知道,是遠方的那個愛人。我們思考。主人公是真的採過芙蓉以後,才想到“所思在遠道”嗎?這一問一答是什麼手法?設問。有什麼作用?

A. 所思,不是才過之後才想到愛人。而是時時刻刻想着他。那麼我們可以看出,之前“涉江採芙蓉”也是為了愛人。如果開頭就開門見山把對方托出,就顯得平淡無味了。

B. “遠道”透露出什麼訊息?愛人不在身邊。為下文主人公的情緒變化做鋪墊。起到暗中過渡,承上啟下的作用。

這個情感還能説是歡快嗎?失落。那麼我們想到,之前作者為我們描繪的景象是什麼景?樂景,可是主人公帶的.是什麼情?哀情。這叫?以樂景寫哀情。以樂景寫哀情的詩我們接觸不少了,剛剛提到的《送元二使安西》就是非常典型的一首。在這美好、歡樂的採蓮背景中,主人公手拿一朵蓮花,站在舟頭,獨自懷遠,正具有以“樂”襯“哀”的強烈效果。

好,從這兩句看,我們能讀出主人公的性別嗎?還是不能嚴格的區分。一個女子手持蓮花,呆呆地思念自己的夫君,或是一個男子,痴情地凝視這江水想着家鄉的妻子,都可以成立。我們接着看。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回望那一起生活過的故鄉,路途無邊無際。

這兩句裏有哪些意象?這些意象包含着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舊鄉 長路

舊鄉在哪裏?在“漫漫”長路的那頭,看不到也望不着,“舊鄉”的愛人此時也正凝眸相望嗎?這就是我們開頭説的,兩個人明明相愛,卻不能在一起,這是什麼感情?濃濃的相思之情溢於言表。這兩句將“遠道”意思説盡。

體會一下,環顧、漫浩浩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還顧“一詞動作感和畫面感很強,讓人彷彿看到主人公孤單、憂愁、悵惘地立在船頭,徒勞地往故鄉的那個方向張望,他看到了什麼?長路漫浩浩,“漫浩浩”一詞,讀起來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看到的是他不敢去仔細計算的迢迢的路程!

這一回頭,故鄉在哪兒?“所思”在哪兒?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極點。但是,卻又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的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效果。

這兩句,我們在看一下,到底是男子還是女子?按常理推算,一般離家遠行的是男子,第一二句有極大的可能是女子,三四句兩者皆有可能。五六句男子的可能居大。我們在接下來看第七八兩句。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兩心相愛卻又各在一方,愁苦憂傷以至終老異鄉。

這兩句沒有順承上面,而是從眼前想到此後的生涯,主人公更深的擔憂是,如果兩個相愛的人此生都不能相守,那就只能憂傷以終老了。

心情如何?憂傷痛苦。最後兩句除了表達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還能體會到什麼?

還能讓人深切地感受到兩個彼此相愛的人的真摯篤厚的感情。因愛之深才思之深,因愛之長久才有“終老”之“憂傷”。

這兩句覺得是男子還是女子呢?好像又皆有可能。

那麼整首詩讀完了。我們還是圍繞着主人公是男是女的問題,再來梳理一遍。第一二句有極大的可能是女子,三四句兩者皆有可能。五六句男子的可能居大。七八句又是兩者皆有可能。所以無法判斷究竟如何。我們就從兩邊都分析一下。

如果是男子,那麼涉江者的是男子,環顧者也是男子。

如果是女子,涉江者是女子,環顧着是否一定是同一人呢?環顧着是涉江者的“所思”。

這名女子在採芙蓉遙寄給所思的男子,同時,所思的男子也在“還顧望舊鄉”。這個想象出自女子對於男子愛情極深的信任,心有靈犀一點通,襯出下文“同心”二字不是空話。“憂傷”的也不僅僅是女子一個人,這個畫面中相對出現了兩個人隔着遙遠的長路互相思念,這聲歎息也有了回聲。這麼一想,這首詩的意味更加深刻。

這種寫法叫什麼呢?“懸想”。是詩人在抒發自己某種情思時,不直接從自身寫起,而是想象對方此時此刻的情形,或是先描述自身情形,突然調轉筆墨,描述對方情形,以便更深一層地表達自己情感。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李商隱《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營造一種“詩從對面飛來”的絕妙虛境。

這是從內容、感情上來推斷的。其實還可以從常識去推斷。遊子求仕應當上京,東漢京城在洛陽,怎麼會走到芳草勝放的江南江畔呢?況且江南民謠中慣用雙關語,“芙蓉”諧音“夫容”,環顧望舊鄉的人是這位女子所思的、等待的、怕此生不能再見面的愛人。

因此,從兩方面去理解都可以,而且從女子的角度去想,還可以引出我們更多的理解。

這首詩的內容和情感我們分析完了,之前説讀詩的最高境界是把這首詩的感情讀出來。既然我們説這首詩既可以是男主人公,也可以是女主人公,就請男女生分別讀一下。男生先來還是女生先來?好,可不可以背誦?大家把書關上,看來同學們都掌握了,很不錯。那麼請大家賞析一下另一首《古詩十九首》的詩《行行重行行》,我做了一部分刪節,大家看一下,是否和我們學的《涉江採芙蓉》所表達的感情是類似的?很好,同學們不僅掌握了課內的詩,還多理解了一首課外的詩。那麼接下來,請大家拿出一張紙,發揮你的想象和聯想,描摹我們這首《涉江採芙蓉》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