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課文《涉江採芙蓉》教案範文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1.4W

一、整體把握

課文《涉江採芙蓉》教案範文

涉江採芙蓉

這首詩寫的是遊子採芙蓉送給家鄉的妻子。採摘花草贈給遠方的親人,這種舉動在古代詩歌裏多有表現。它寄託了什麼呢?讓我們看看《古詩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樹一詩: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給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銘心刻骨時自然而有的一種舉動,並且所送的花草或為芙蓉,或為奇樹開的芳香濃郁的花,這又表現了對所思的珍惜之情。

不過,花草很快就會枯萎,送花草給遠方的親人是無理的想法,當送花草的人一轉念間意識到花草無從寄出時,內心的痛苦與惆悵可想而知了。

涉江採芙蓉這首詩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意境高潔、清幽,一是含蓄不盡,餘味悠長。

起首四句是平緩的敍述。芙蓉蘭澤芳草等語,讓人頓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潔以及所表達的感情的純潔、美好。採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這兩句自問自答,語氣也是較為緩和的,不過遠道一詞已為下面的情緒轉折透露出一些消息。五六兩句承遠道而來,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將遠道的意思説盡。還顧一詞,動作性和畫面感很強,讀者似乎看到主人公孤單、憂愁、悵惘地立在船頭,徒勞地往故鄉的那個方向張望,他看到的是什麼呢?是他不敢去仔細計算的迢迢路程!漫浩浩一詞,讀起來即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故鄉在哪兒?所思在哪兒?至此,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極點。可是,這兩句並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效果。最後兩句也並沒有順接上面兩句,而是從眼前想到此後的生涯,主人公更深的擔憂是,如果兩個相愛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那就只能是憂傷以終老了。黯然的情緒真是令人消魂!

短歌行

這首詩流露出對於生命短促的濃濃感傷,不過詩人並沒有陷在消沉的情緒中不能自拔,而在對統一天下大業的追求中獲得了超越。人生苦短、生命無常,這是漢樂府詩歌裏常見的主題,可見當時這個問題縈繞在人們的心中,揮之不去。由人生有限,引發出人們的思考:人應該怎樣活着?對此,漢樂府詩歌裏更多的是主張及時行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西門行》)將這種主張發揮到了極致。也有勸導人們努力進取的,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曹操的《短歌行》這首詩,前半部分的情調和漢樂府詩歌相近,後半部分古雅雄渾,氣度非凡,又完全是他自己的風貌了。

理解和欣賞這首詩,可能有兩個難點:一是對詩中引用的《詩經》裏詩句的意思不理解,一是對詩中情緒斷續、起伏、變化不易把握。青青子衿兩句、呦呦鹿鳴四句出自《詩經》,學生對照課文註釋理解它們的主要意思即可。至於如何把握這首詩中情緒的斷續、起伏、變化,我們可以從人的情緒在某個時候變化無端、不必強尋線索的角度來理解,也可以從它原本是配樂的,首先要和音樂旋律相應和的角度來理解。從這首詩本身來看,它創作於宴饗賓客時。起首對酒當歌,可見這是一場盛大的筵席。然而,樂極悲來,詩人油然生出人生苦短的感歎。譬如朝露的比喻,可能和漢樂府《薤上露》有關聯: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至何以解憂?惟有杜康兩句,詩人借酒澆愁的形象讓讀者體會到他的情緒低落到極點;接下來青青子衿鼓瑟吹笙,轉到對人才的渴慕上,似乎是詩人有意自我排解,自我振作;隨後明明如月不可斷絕卻又回到憂上來,似乎是天上皎潔清冷的月亮又無端觸發了他的愁思;越陌度阡心念舊恩接續前面的對人才渴慕的情思;最後由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的實景,體察人才的心理,表達希望能夠延攬人才、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的雄心壯志。從以上簡要分析來看,詩人由人生無常帶來的深沉憂思和他要招攬賢才、統一天下的壯志豪情相混雜,情緒或低落或高昂,到詩歌的結尾處,才讓讀者體會到詩人已用對理想、對事業的不懈追求驅散了此前縈繞在心頭的憂思愁緒。讀整首詩,讓人由衷讚歎曹操的心胸肝膽。寫憂思,自然隨意,反反覆覆,將它寫得無處不在,難以排解,讓人產生共鳴;寫壯志,頭角崢嶸,完全是豪傑氣象,又非他人所能比,結語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何等有氣魄!

歸園田居(其一)

陶淵明29歲(393)初次出仕,做江州祭酒,不久就回家了。在家閒居了五六年後,又先後在桓玄、劉裕、劉敬宣幕下做僚佐,時間都不長。至義熙元年

(405)八月,出任彭澤縣令,在任八十餘天,辭官歸田,這年他41歲。從此直到他63歲時去世,再也沒有出仕。我們不難發現,是出仕還是退隱,青壯年時期的陶淵明在這個問題上有過多次反覆,而從彭澤縣令任上的逃離,是他與仕途徹底決裂的開始。他之所以再三出去謀求官職,一是因為家境不好,負擔重,有時衣食都不能周全,一是因為他小時候所接受的儒家思想的教育,要求他在社會上有所作為。然而他的天性是熱愛田園生活,喜歡讀書,不喜歡在俗事雜務上費心思,加上當時朝廷權臣當道,權豪們一心爭權奪利,剷除異己,無心致力於清明政治。他一介文士,投身其中,並不能發揮一點有益的作用。因此,在奔波勞累的仕宦生活中,他時時覺得不適和厭倦,情不自禁地懷念起往日讀書、閒居的鄉村田園生活,對自己違背本性、汲汲求仕的行為產生懷疑,後悔的念頭甚至也冒了出來。而一旦暫時脱離了官場,回到家裏,親身參加耕種和收穫,讓他感到無限欣悦。不過,陶淵明真正解決了思想上的矛盾,確立自己要走的生活道路,是在辭去彭澤縣令以後。如果説,此前他的詩文是動的,那麼,此後則是寧靜的。辭賦《歸去來兮辭》和詩歌《歸園田居》正是創作於轉折期,真實、完整地記錄了他的這一思想變化過程的作品。

《歸園田居》共五首,課文裏選的是第一首,從內容上看,它帶有開篇和總括的性質。

詩的開頭八句,概括敍述了自己從出仕到歸田的緣起。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是詩人真誠的自我表白,不一定是憤激之詞。表達類似意思的詩句在他的詩歌裏有不少,如詩書敦宿好,園林無世情靜念園林好,人間良可辭,所謂俗世情人間等語,指的是士大夫之間應酬交往、官場上迎送酬酢等。接下來誤落塵網中一句,道出了詩人對官場生活極端厭惡的心情。用如此憤激的語言指斥官場,在陶淵明此前的詩歌裏沒有出現過,它表明詩人此時已徹底醒悟過來。塵網一詞代指官場,同時又與下文的羈鳥池魚相應,讓人自然地聯想到,羈鳥和池魚都失去了最適合它們生長的環境,只會覺得痛苦,而詩人的處境和它們也沒什麼區別。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兩句,表達身在宦海而心繫田園的心情。鳥在空中飛、魚在水裏遊,這兩種景象最易喚起人們對於自由的嚮往,如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陶淵明還有這樣的詩句:望雲慚高鳥,臨淵愧游魚。羈鳥池魚兩詞,讓我們感受到詩人在官場中的種種束縛下痛苦不堪、失去生機的形象。而本性是難以改變的,鳥要回到山林中,魚要回到大河裏,詩人也還是要歸隱的.: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以上這八句詩讓我們很清楚的看到詩人在出入、進退選擇上的一段經歷:

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誤入官場)→思歸→歸隱田園

方宅十餘畝至雞鳴桑樹顛八句,是對田園生活的描述:方宅草屋是最基本的生活條件。詩人的要求很低,田地十餘畝足矣,住所有幾間草屋就行;

榆柳桃李,是農村人家房前屋後常見的樹木;遠人村墟里煙雞鳴狗吠是鄉村裏常見的景象聲音;户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寫的是自己寧靜、閒適的生活狀態。作者筆下的田園鄉村生活平淡無奇,然而這幾句詩讀起來有着盎然的詩意,並且能從中感受到詩人輕鬆、平和、喜悦的心情。

户庭無塵雜以下四句,是對歸返田園生活的總結和讚美,也是對官場生活的否定。户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迴應前面寫自己的住處和心情:無塵雜,沒有世俗之事的煩擾;有餘閒,日子過得安閒舒適。正因為如此,才真正體會到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的愉快。這裏的樊籠即上文的塵網,指官場生活,是禁錮人的牢籠和羅網,使人有羈鳥和池魚之感。既然如此,那麼一旦衝出樊籠,返回大自然的懷抱,就會處處皆春,其樂無窮了。返自然照應開頭愛丘山,表示自己長久的願望到今天才真正成為現實,即使一草一木也格外感到親切,大自然的一切都令人神往。

二、問題探究

關於《涉江採芙蓉》這首詩,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環顧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還顧者則是所思的男子。你怎麼看?

具體分析可參見有關資料中朱光潛的《〈涉江採芙蓉〉賞析》,不過可以有不同意見

三、關於練習

一、閲讀這三首詩,探討下列問題。

1.《涉江採芙蓉》裏寫採芙蓉贈給所思之人,這對全詩在營造意境上有什麼作用?以花草贈給親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種行為,你對這種行為怎樣理解?

2.《歸園田居(其一)》裏描寫的農村生活景象,實際上很普通、很常見,在作者筆下為什麼顯得那麼美?

3.《短歌行》裏憂字出現多次,你認為作者憂的是什麼?你認為這首詩的情調是怎樣的?

設題意圖:抓住一個切入點來把握詩歌的關鍵處和耐人尋味處。

參考答案:

1.芙蓉,即荷花。荷花給人以清幽、高潔的感覺。屈原的作品裏也視荷為香草,認為它具有美好的品質。因此,起首涉江採芙蓉一句,營造了清幽、高潔的意境。

花草嬌嫩美麗,同時又給人欣欣向榮的感覺。以花草贈親朋,既傳達了對親朋的關懷、思念等感情,又寄託了對親朋的美好祝願。

2.詩人熱愛農村生活、田園風光,尤其是在對官場生活有了深刻的反感,徹底逃離它之後,對於田園生活更增添了感情。從詩中的描寫中我們可以感覺到,詩人的內心閒適、自在、喜悦。他把平常的農村景物饒有興致地寫入詩中,而這些景物一經入詩,便和他的感情相互交融,相互生髮,構成一個完整的詩境。所以,我們讀起來,也會覺得其中藴涵着盎然的詩意,普通的景物也具有了美感。尤其是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兩句,語調輕快活潑,蔭羅的使用,更讓人體會到,榆柳桃李幾乎是含情的。

3.作者可能憂的是人生短暫,自己老年將至而大業未成;也可能單純地憂人生短促,也可能憂的是別的什麼。這首詩的情調開頭低沉,後來昂揚。

二、仔細品味下列陶淵明的詩句,説説它們在動詞的使用上有什麼共同特點。

1.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2.有風自南,翼彼新苗。(《時運(其一)》)

3.日暮天無雲,春風扇微和。(《擬古(其七)》)

4.藹藹堂前林,中夏貯清蔭。(《和郭主簿(其一)》)

5.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

設題意圖:品味語言,發揮聯想和想像,揣摩詩歌的妙處。

參考答案:

這些動詞(翼彼新苗裏的翼名詞用作動詞)都是常見字眼,詩人用起來,卻顯得新鮮有味。它們既形象,又將無生命的事物寫得情意綿綿,讀起來覺得格外親切。如有風自南,翼彼新苗的翼字,那微微的南風温存地撫愛着幼嫩禾苗的景象,如在我們眼前。中夏貯清蔭的貯字,清幽涼爽的林蔭好像是可以貯存、可以掬取的一泓清泉。

四、教學建議

一、可向學生介紹《古詩十九首》的產生時間及主要內容,以使學生了解《涉江採芙蓉》所抒發的感情帶有普遍性,加深對這首詩的認識。

二、《三國演義》裏説,《短歌行》創作於赤壁大戰前夕,這個説法沒有什麼根據,因此不可輕信;這首詩的前半部分可能會對學生有負面影響,教學時要注意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