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數學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19W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數學教學反思,歡迎閲讀與收藏。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數學教學反思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數學教學反思1

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簡單的幾何體。學生在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將進一步瞭解簡單幾何體的基本特徵,是學生對圖形認識的一個轉折點,是學生認識上的一次飛躍,也是學生學習其它立體圖形的基礎,它從平面圖形過渡到立體圖形,對於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更是一個質的飛躍。學生在空間方面的認識從二維發展到了三維。雖然説長方體在學生的身邊隨處可見,但是要發現它的特徵,還是不怎麼容易的,特別是對於那些構建空間念能力薄弱的學生來説,本節課的學習是有一定難度的。而對長方體正方體特徵的充分認識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我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一課時注重做到以下幾點:

1、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引導學生在比較中直觀感知長方體、正方體與長方形、正方形的區別,從而將面與體區別開來,使學生從整體上初步感知新知識,並且應用親切、擬人化的口氣提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喚起學生主動探索的慾望。

2、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動手操作,引導學生通過摸一摸長方體這個新朋友,並談一談這個新朋友帶給你的感覺,在學生感受的基礎上認識長方體的面、稜和頂點,在認識的基礎上進行反饋,進行再認識。並且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一人指,一人回答,進一步強化對於頂點、面以及稜的鞏固。

3、在學生初步感知了長方體以後,我適時組織學生討論:在觀察討論的過程中,你發現了長方體的什麼祕密,記錄下來。再請小組代表彙報發言。在這一環節,我注重知識的條理性,培養學生有條理地研究問題。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結束後我組織學生有條理地總結,並有條理地板書。

4、讓學生對照長方體和正方體模型,小組討論找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並進行記錄,最後交流總結得出二者之間的聯繫與區別。通過學生的再觀察,討論、辯析、進一步鞏固了對長方體、正方體特徵的認識,同時培養了學生思維能力,與此同時,對於特殊的長方體,同樣讓學生自己先研究再交流,發現這樣的長方體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其他四個面都是一樣大小的長方形,並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從直觀上感受到了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由於時間關係,本節課學生在操作上的時間比較緊張,特別是對於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教師通過自己的拼搭,沒有放手讓學生去試一試,有些學生還不能完全理解,這在以後的教學中還需改進。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數學教學反思2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初步認識》,是學生由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的一次過渡,也是學生學習其它立體圖形的基礎,是學生對圖形認識的一個轉折點,它從平面圖形過渡到立體圖形,從計算面積到計算體積,而且對於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更是一個質的飛躍。學生在空間方面的認識從二維發展到了三維。雖然説長方體在學生的身邊隨處可見,但是要發現它的特徵,還是不怎麼容易的,特別是對於那些構建空間念能力薄弱的學生來説,本單元的學習是有一定難度的。而對長方體正方體特徵的充分認識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我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一課時注重做到以下幾點:

1、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先讓學生説説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關於長方體和正方體已經瞭解了哪些知識。然後根據學生的回答組織教學。

2、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動手操作,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在解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一個長方體,最多能同時看到幾個面?”我讓學生把一個長方體放在課桌上,然後坐着觀察,站着觀察,再換個角讀觀察,學生在觀察後得到結論:最多能同時看到3個面。在探究長方體特徵時,我先和學生認識面、稜、頂點,然後把學生分成四人一小組,運用長方體事物,在小組內通過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發現長方體面、稜、頂點的特徵。學生在操作討論交流中很快發現了長方體的很多特徵,我想這樣發現的特徵學生肯定印象深刻。

3、注重知識的條理性,培養學生有條理地研究問題,有條理地總結結論。在研究長方體特徵時,我讓學生分別從面、稜、頂點三方面去研究,學生對於研究有了方向。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結束後我組織學生有條理地總結,並有條理地板書。

4、新增了有兩個面是正方體的特殊長方體。同樣讓學生自己先研究再交流,發現這樣的長方體除正方體外的四個長方體完全相同,為後面學習長方體的表面積做鋪墊。

5、在練習中注重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如在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稜的特徵以後,我增加了一些題目,已知長方體的長、寬、高,求稜長總和;已知正方體的稜長總和,求稜長。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數學教學反思3

雖説長方體和正方體在日常生活中在學生的身邊隨處可見,但是要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發現它們的特徵掌握它們的特性,還是不容易的。

針對本課的教學特點,採用小組合作、討論探究的形式,並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輔導教學,讓學生在觀察感知各種實物的基礎上動手操作,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認識長方體的面、稜、頂點。在探究長方體特徵時,把學生分成四人一小組,運用長方體實物,在小組內動手操作,通過量一量、比一比發現長方體的特徵。學生在小組合作、討論交流中,發現了長方體的很多特徵,我想這樣發現的新知識,留給學生的印象比較深刻。讓學生親身經歷學習數學的過程, 培養學生學會數學地思考,是數學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在教學中有效地創設學生動手操作的平台,依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 創設問題,能吸引學生充分參與數學學習的過程,促使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活動有效地展開。不僅獲取了新知識,而且溝通了知識的內涵,領悟了學習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數學教學反思4

一、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正確把握教學起點

本節課我是在充分研讀教材、分析學情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充分尊重了學生的知識背景,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習經驗、學習興趣,恰當地把握了教學起點。例如本課在導入時,以尊重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為基礎,開門見山設計了一個問題:“關於長方體你們都瞭解了哪些知識?”這樣的問題有利於學生在較短時間內回顧舊知、喚起學生的學習經驗,促進學生為學習新知做好準備。

二、講究問題出教學策略,引發學生數學思考

圍繞整節課的設計思路,精心設計每一環節的研究問題,如:“想一想,做一個長方體框架需要多少根小棒?”“這個小組為什麼沒有搭成長方體?”“是不是有稜、有面、有頂點的物體一定是長方體?”“長方體具有什麼特徵?”“正方體有什麼特徵?正方體和長方體有什麼關係?”等一系列問題,有效引發了學生的數學思考、激發了學生問題研究的興趣,促進了學生參與動手操作、自主探究活動的慾望。

三、有效運用自主探究教學策略,促進學生體驗、生成與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

本節課有效運用了小學數學探究性學習教學策略,圍繞教學的重難點確立了自主探究的研究主題,注重讓學生體驗知識的形式過程,創設了學生樂於參與的學習情境,提供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學生在自主、獨立的探究活動中不僅發現、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徵、發展了空間觀念,而且投入度高、在重難點環節有思維層深度。如:在用小棒搭長方體框架時,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搭不成長方體的開放式的、有探究價值的操作情境,為學生提供了更大、更深刻的思維空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經歷了嘗試性操作、理性選擇、操作後思考、頓悟等知識的生成過程,從而對長方體的稜的特徵有了更深刻的認知。本節課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數學學習方式,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培養,數學學習的情感與態度得到發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體驗探索、親歷感悟是學生學習知識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因此,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以“做中學”的思想為指導,通過採用“自主探究、操作內化、直觀引導、交流討論”等不同的教學策略使學生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及關係。首先,我讓學生先對長方體的實物進行觀察,找出長方體的特徵。然後通過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做長方體框架了解長方體的12條稜怎樣分組,每一組稜的長度有什麼關係。在認識長方體的基礎上再觀察正方體物品,抽象概括出正方體的特徵。最後按照面、稜、頂點的次序,引導學生找處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並利用集合圖進一步説明它們的關係。這樣,學生在掌握新知的同時,發展了空間觀念,提高了觀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不足的是,由於學生動手操作的時間比較長,導致課後一些有關的辨析練習沒有時間完成,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註意對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分工及操作的指導,提高小組學習的有效性。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數學教學反思5

我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注重以下幾點:

1. 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先讓學生説説生活中那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關於長方體和 正 方 體瞭解了哪些知識。然後根據學生的回答組織教學。

2.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動手操作,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數一數,摸一摸,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在探究長方體特徵時,我先和學生認識面,稜,頂點,然後把學生分成四人一組,應用長方體實物在小組裏通過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發現長方體面,稜,頂點的特徵。

3.新增了有兩個面是正方體的特殊長方體。

4.應用網頁製作做了課件,讓學生目睹了圖文並茂在課堂中的作用。

5.在練習中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於時間關係,本節課學生在操作上的時間比較緊張,沒有讓學生自己再數一數,摸一摸,雖然每個面都設計到了,但是教學還不夠紮實,有些學生還不能全部理解,這在以後的教學中還須改進。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數學教學反思6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雖然説長方體在學生的身邊隨處可見,但是要發現它的特徵,還是不怎麼容易的。俗話説“手是腦的老師”,“眼看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在教學中我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為了使學生較好地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逐步形成空間觀念,我主要讓學生自己動手、多思考、抽象概括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在教學過程中,我除了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量一量,畫一畫來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以外,還讓學生自己動手用硬紙板做一長方體,這樣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又加深了對新課的理解,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了學生的看圖能力和想象力,同時又教給了學生認識事物的方法,從而大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整個教學來看,基本完成了預期的教學目標,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我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一課時注重做到以下幾點:

1、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先讓學生説説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關於長方體和正方體已經瞭解了哪些知識。然後根據學生的回答組織教學。

2、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動手操作,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在解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一個長方體,最多能同時看到幾個面?”我讓學生把一個長方體放在課桌上,然後坐着觀察,站着觀察,再換個角讀觀察,學生在觀察後得到結論:最多能同時看到3個面。在探究長方體特徵時,我先和學生認識面、稜、頂點,然後把學生分成四人一小組,運用長方體事物,在小組內通過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發現長方體面、稜、頂點的特徵。學生在操作討論交流中很快發現了長方體的很多特徵,我想這樣發現的特徵學生肯定印象深刻。

3、注重知識的條理性,培養學生有條理地研究問題,有條理地總結結論。在研究長方體特徵時,我讓學生分別從面、稜、頂點三方面去研究,學生對於研究有了方向。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結束後我組織學生有條理地總結,並有條理地板書。

4、新增了有兩個面是正方體的特殊長方體。同樣讓學生自己先研究再交流,發現這樣的長方體除正方體外的四個長方體完全相同,為後面學習長方體的表面積做鋪墊。

5、在練習中注重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如在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稜的特徵以後,我增加了一些題目,已知長方體的長、寬、高,求稜長總和;已知正方體的稜長總和,求稜長。

本節課學生充分發揮了他們的自主性、積極性,為他們創造了一個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知識建構過程。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數學教學反思7

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一課時,在學生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正面”、“上面”“側面”以後,我讓小組自由討論“站在不同位置看老師的講桌,最多能看到幾個面?”為了便於觀察,我允許孩子們可以自由走動,尋找答案。看着他們在講台邊快樂地轉來轉去,我沾沾自喜:“站在不同位置看講台,最多能看到3個面”的正確答案馬上就可以水到渠成了。誰知在反饋時有的學生告訴我“站在不同位置看講台,最多能看到3個面”,而有的學生告訴我“站在不同位置看講台,最多能看到5個面”,更有甚者,報的數更多,全班學生就這樣分成了幾派,相持不下。

見局面一時不好控制,我嚴肅地重複着第二種回答:“請同學們再認真觀察,真的最多能看到5個面嗎?”這一反問,那些認為能看到5個面的學生頓時一愣,繼而默然地垂下了頭,雖然有個別同學暗地裏仍然不服氣地自言自語“沒錯嘛,就是5個面”,然而更多的則是沉默,不作聲,課堂上因為老師嚴肅的一問全然沒有了剛才相持,爭論的氣氛,我頓覺師威的負面力量,於是我及時調整了心態,微笑着繞着講台轉了一圈,自言自語地説:“看來5個面也蠻有可能的嘛,誰願意當小老師上來説説到底最多能看到幾個面?”於是氣氛又活躍了起來,幾派學生爭着上來講解示範,就在他們講解示範的爭論中,突然有一個學生髮現新大陸似的嚷起來:“老師,我知道他們為什麼是五個面了,他們算的是兩次觀察的和”,學生們頓時恍然大悟:“噢,原來他們算的是一次最多能看到幾個面,而我們算的是合起來最多能看到幾個面,難怪會不一樣啦.”話音剛落又有一個學生激動地喊起來“老師,老師,我也發現了,書本上這個問題提得不好,它沒有講清楚是算一次還是算合起來的。”眾生附和,我被這一連串的知道、發現愣住了,再仔細地讀了讀課本上的那句話“站在不同位置看講台,最多能看到幾個面?”的確,問題中沒強調一次,那就既可以理解為一次最多能看到幾個面,也可以理解為合起來最多能看到幾個面。當時我一激動,也不管學生的觀點是對是錯,至少這些學生認真思考,敢於批判書本權威的精神是值得讚賞的,於是我及時表揚了這些學生。.這時一個學生若有所悟地大聲自言自語“原來,書本也會有錯啊,以後我可一定要認真思考。”

教育教人求真,學習要先學做真人。21世紀的教育,呼喚思考型的人才,因而教師的職責已轉變為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是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成為孩子們學習的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與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鼓勵挑戰權威而不是拿出現有真理的人。至少,我慶幸自己當時沒有以師威壓人,把自己認為正確的答案硬生生的塞到學生腦中,而是鼓勵學生進行獨立觀察,發表獨特見解,從而激發了他們科學批判權威的勇氣,並從中認識到思考的重要性。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數學教學反思8

看到許國璋《英語》教材裏有關一位美國中學教師教學一首詩的文章。她把這首詩寫在黑板上,然後大聲朗誦,每次讀完,學生就陸續給她提問題,她回答了學生的問題,力求使他們把每行詩都讀懂。她讓學生討論這首詩是否有什麼信息傳達給讀者,討論十分活躍,大家各抒己見,一節課就這樣結束了

我覺得這位教師的成功之處在於摒棄傳統的灌輸模式,採用換位思考的方式,把課堂還給了學生,讓學生真正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改變了過去那種學生讓老師在既定的框架內牽着鼻子走的被動局面,變“教師問學生答”為“學生問教師答”,使教學信息從學生出發,在教師的知道和點撥下,最後又反饋給學生,形成“學生——教師——學生”的信息流程,信息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學生,更好地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回想自己的教學課堂,多數都是創設出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情境,引導學生一一解決,可在課堂上依然存在着教師問學生答的現象,學生還是處於被動接受知識的境地。看到這我怦然心動,躍躍欲試之心油然而生,我也來學做這位美國教師。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課是以概念性的知識為主,雖然只是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但要真正弄懂也非易事。課上我將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邊讀書邊找出自己急需解決的問題,然後在小組內討論交流,並藉助學具的操作來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最後每個小組選取2——4個有意義的問題向老師提問,即“學生問老師答”。學生一聽十分高興,針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不停地交換各自提出的問題,都想挑出最精彩的問題來,學習氛圍空前高漲。15分鐘後,學生向我提問了:“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哪些相同點?”、“長方體相交於同一頂點的三條稜一定不相等嗎?”、“長方體只能兩個相對的面相等、兩個相鄰的面一定不相等嗎?”、“用一根鐵絲做一個長方體框架,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5釐米、4釐米、2釐米,你能知道至少需要多少鐵絲嗎?”…….面對學生的提問我大吃一驚,真沒想到他們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挖掘得如此之深!我藉着答問的機會用圖示和精確的語言將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在學生們渴求中含着挑戰的目光裏展露無遺。雖然此時我的“教”只是變成了“答”的形式,但學生們那聚精會神的樣子和深入事物內涵的學習態度不正是我們做教師的追求嗎?

沒想到只是交換了一下位置,不僅教者輕鬆,學者亦輕鬆,我真切地感受到:換位體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