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黃果樹瀑布》教後反思蘇教版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3.28W

《黃果樹瀑布》教後反思蘇教版1

《黃果樹瀑布》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主要寫了“我們”在黃果樹瀑布風景區的所聞、所見、所感,描繪了黃果樹瀑布的壯美,表現了大自然的無限生機對人的性情的陶冶。因此,在教學散文類的課文時,教師就要根據散文的特點,也採用“形散神聚”的教學策略進行教學。我在教學《黃果樹瀑布》這篇課文時,正是採用了這種教學策略,使課堂形成了一種迴環相扣、層層推進的教學效果。具體來説:

《黃果樹瀑布》教後反思蘇教版

一、牢牢把握“神之韻”

“神”就是課的中心、主題等實質性內容,是“串聯珍珠的線”。沒有中心或主題,整堂課就像“一盤散沙”。而《黃果樹瀑布》這一課就是緊緊圍繞“黃果樹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傑作!”這句話來寫的,所以教學中,教師就抓住這條主線,在學生感受瀑布的聲音的洪亮和形態的壯美時,在領悟作者緊觀瀑布的感受時,都能引導學生一次又一次地體會課文的中心:“黃果樹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傑作!”用“黃果樹瀑布真美,美就美在 。”的句式引出課文,這樣,整堂課都被一個“神”所引領,綱舉目張,達到了“千絲萬縷一線牽”的境界。

二、精心打造“形之散”

1、利用課文特色打造“形之散”

作者移步換景,對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繪,案例中教師引導學生跟隨着作者的腳步,邊走邊看,邊看邊想,邊讀邊悟。課堂氣氛是輕鬆自由的,學習內容是開放靈活的,學生的思維也無拘無束,課堂始終處在一種生成感悟之中。

2、利用現代教育教學手段打造“形之散”

利用現代教育教學手段豐富教材內容的表現形式,這也是實現“形之散”的手段。在教學中,通過利用多媒體演示的瀑布的聲音、圖像、視頻,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將教材的文字轉換成直觀、生動、形象的形式表現出來,更容易讓學生獲得如臨其境的感受。

三、努力實現“形與神”完美結合。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讓學生作為主體充分參與,才能真正達到“形之散”;也才能真正使學生把握和領會到“神之韻”。教學中,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己去讀,去聽,去想,去感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和作者共鳴,使學習過程自然、和諧、充滿生趣。學生的思維像天馬行空,縱橫開闔,又始終像放風箏一樣,雖然愈飛愈高,但手中的線卻緊緊牽牢,達到“形”與“神”的完美結合,使“形”隨“神”變,“神”隨“形”現,營造出散文教學的佳境,整個課堂教學也像是一篇“形散神聚”的散文。

《黃果樹瀑布》教後反思蘇教版2

今天,上了《黃果樹瀑布》的第二課時。我主要是引導學生以遊客的身份跟隨作者一起走近黃果樹瀑布,然後通過感情朗讀,進一步走進黃果樹瀑布,走進作者的內心,體會作者對黃果樹瀑布以及大自然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整堂課,我圍繞文章的中心句“黃果樹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傑作!”展開教學。設計了“作者為什麼稱黃果樹瀑布是一部大自然的傑作呢?”和“作者來到黃果樹風景區,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兩個主幹問題。整個教學過程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黃果樹瀑布的特點,在讀中感受作者內心的陶醉,體會人與自然的和諧交融。

在教學中,我覺得有一點是成功的,那就是我始終用“遊客”的身份把學生和作者緊密聯繫在一起:“當你剛進入黃果樹風景區時,你最想幹什麼?”引發了學生對黃果樹瀑布的渴望;“當你聽到黃果樹瀑布越來越大的聲響時,表明我們離瀑布越來越近了,你又在想什麼?”道出了“遊客們”內心的急切心情;“現在,那匹寬幅白練就在你的眼前,你內心又有什麼感覺?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讓學生身臨其境,走近了黃果樹瀑布;“作為遊客,你千里迢迢來到風景區,難道就只想遠遠地看着瀑布嗎?你還想做些什麼呢?”則又讓學生跟隨作者的腳步來到了谷底,享受黃果樹瀑布帶來的涼爽與愜意;“遊客就這麼久久地坐在瀑布跟前,感受到每個細胞都灌滿了活力,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無限生機,此時,你的感受又是怎樣的?”把學生和作者、遊客和大自然緊緊地融為一體,感 受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學得挺感興趣,課堂氣氛也比較活躍。

美中不足的可能就是沒有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很多時候需要靠學生的想象,缺乏直觀的體驗。這也使得學生的朗讀缺少激情,畢竟只是一個虛擬的情境。另外,對於“銀雨撒金街”的奇景,很多學生只是感受到了“銀雨”,而對“金街”則認識不夠,部分學生認為是太陽光對街道的照射,沒有體驗到金色的太陽光輝灑滿整個小鎮的美麗。

《黃果樹瀑布》教後反思蘇教版3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作者在黃果樹瀑布景區遊覽的所見、所聞、所感,描繪了黃果樹瀑布景觀的壯美,謳歌了大自然的無限生機對人的性情的陶冶。在教學本課時,我設計了三個教學環節:

(一)整體感知。讓學生觀看一段黃果樹瀑布的錄像,對瀑布有了感性的認識,讓他們説説觀後的感受,並讓他們找出一句作者讚美黃果樹瀑布的話,並指導學生讀好這句話。

(二)學文感知。想想作者是從哪裏體會到黃果樹瀑布是大自然的傑作的?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文中寫瀑布聲音響、形態美、感受深的句子,組織交流,並指導朗讀好這些句子。然後播放錄像片斷,給學生視覺上的感受,進一步感知瀑布的壯美。

(三)説話訓練。出示瀑布美景圖片,我設計讓學生當“導遊”,把黃果樹瀑布的美景介紹給他人的環節。這樣既是學生對所學課文內容的整合,又培養了學生的説話能力。最後讓學生讀一讀開課時出示的那句話,又迴歸到整體。

《黃果樹瀑布》教後反思蘇教版4

《黃果樹瀑布》是一篇內容優美的課文,寫作者在黃果樹瀑布景區瀏覽的所見、所聞、所感,描繪了黃果樹瀑布的壯美,表現了大自然的無限生機對人的性情的陶冶。我在教學這篇文章時,為了讓學生能感悟黃果樹瀑布的氣勢非凡,雄偉壯觀,我的教學設計就以感悟語言文字為主,以讀代講,以讀促悟。在處理教材時,我讓學生找出文中從哪兩方面描寫瀑布的氣勢非凡與雄偉壯觀。學生在閲讀中明白從聲音、形態兩個方面來描寫。先感受其聲音的雄壯,再感受其形態的壯美。

一、緊抓文本特色。

這篇課文着重描寫了瀑布的聲音,讓學生了解作者用移步換景的寫作順序,和比喻的修辭手法描寫“景區口”“路上”“山徑上”“谷底”的聲音,並集中在課文的2、3、6、7自然段。因此,我始終緊抓“聲音”這條主線進行教學;在課的開始,我以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的“望”來導出作者的“聽”。讓學生在這一衝擊中,碰撞中,對這聲音有了興趣,有了期待;以“在哪聽到怎樣的聲音”來梳理內容,並感知以聲音為主的主要內容;解讀聲音的美感和作者描寫聲音的方法。

二、進行層次解讀。

教學中,我行走着“聽瀑——看瀑”這樣的足跡。讓學生先找到和讀好描寫聲音的句子,讓學生明白作者雖然沒有親眼看到這瀑布,但是從聲音也大致領略到這份壯美,進而轉化為學生的感知。然後再去找描寫瀑布形態美的句子,抓重點詞語“寬幅白練”、“銀雨撒金街”來感受瀑布的壯美和詩意美。最後以陶行知的詩歌《瀑布》朗讀進行整體感悟。

可惜的是在引導學生理解“銀雨灑金街”這一奇景時,缺少了媒體資源,覺得缺少美感。如果能及時放給學生看一下,那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黃果樹瀑布》教後反思蘇教版5

《黃果樹瀑布》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寫我們在黃果樹瀑布景區遊覽的所見、所聞、所感,描繪了黃果樹瀑布景觀的壯美,謳歌了大自然的無限生機及對人的性情的陶冶。文章詞彙豐富,語句優美,尤其是比喻句的大量出現,使語言格外具體、生動,讓人感受到黃果樹瀑布的壯美和大自然的勃勃生機。

今天聽了雲盤小學朱亞紅校長的課,總體感覺

1. 課堂上洋溢着濃濃的語文味,始終圍繞語言文字上下功夫。

2. 用教語文的方式在教孩子語文,讓孩子學好語文。

3. 引領着孩子精讀文本,感悟黃果樹瀑布的特點,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關注語言表達形式,讓學生掌握表達形式和方式,為學生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首先,我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開始伊始,讓學生欣賞黃果樹瀑布的壯觀景象,他們能儘快進入美的境界,與文章產生共鳴,然後用一兩句話説出對黃果樹瀑布的總印象。第四自然段講的是瀑布激起的水花落在黃果樹小鎮上的一系列輕盈優美的動作,其中“銀雨灑金街”這個比喻最使學生心馳神往。在教學中,課件演示“銀雨灑金街”的奇景,讓學生體會“騰空而上、隨風飄飛、漫天浮游”,自然而然地進入了情境之中,情由境生。如此美妙之境怎能不讓學生感受到瀑布揮灑飄揚之美。

其次,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朗讀體會。為了引導學生通過聲響、形態體會黃果樹瀑布的壯美,讓學生找出文中描寫聲響、形態的詞句,如“嘩嘩、潮水般湧過來、蓋過了人喧馬嘶、雷聲轟鳴、山回谷應、訇然作響”,“好像一匹寬幅白練正從織布機上瀉下來”抓住這些詞句朗讀體會,產生了如臨其境、如聞其聲之感。

第三,大聲齊讀。尤其是本文的第一、二、三、六、七自然段,只有運用齊讀,才能渲染出瀑布的無比壯美,烘托出大自然的無限生機。

學習本文,學生對大自然的傑作——美麗壯觀的黃果樹瀑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獲得了美的體驗。

《黃果樹瀑布》教後反思蘇教版6

自第八次課改以來,語文教學的指導理念和過去有很大的不同。過去,語文教學是以知識為本,以知識體系為本;課改後,語文教學以學生為本,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本。執教《黃果樹瀑布》之後,我思考:我的課堂重點關注了什麼?促進了學生哪些方面的發展?發展得怎樣?在哪些方面可以發展得更好?

一、關注語言,發展智慧

《黃果樹瀑布》是一篇文質兼美的遊記散文,文章詞彙豐富,語句優美,尤其是比喻句的運用和詞語的準確使用,給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的美感,讓讀者感受到黃果樹瀑布的壯美和大自然的勃勃生機。那如何讓學生也能有這樣的感受呢?我採用的方法,是讓學生用眼、用耳、用口、用心,展開聯想、深刻感受。

教學伊始,我抓住中心句“黃果樹瀑布,真實一部大自然的傑作。”讓學生從整體上感受黃果樹瀑布是一部傑作。

文中第2自然段,主要描寫了剛進入黃果樹風景區,作者於移步換景中聽到的美妙的瀑布聲。我以一個主問題——“剛進入黃果樹風景區,給你最深的感受是什麼?”切入,讓學生交流小組討論後的感受。學生起初感受到聲音的“響”。在深入的學習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飄、拂、湧、蓋”這幾個動詞,又抓住了“微風拂過樹梢”“像潮水般湧上來”等詞句,讓學生感受到這聲音的奇妙有趣。最後通過朗讀,再次品味聲音之妙。

第3自然段,主要寫了瀑布的形態,我讓學生關注語言,展開聯想説話:“你彷彿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一學生的回答在我的預設之外,她説:“這樣的畫面,讓我想到了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我順勢利導:“‘飛流直下三千尺’,廬山瀑布最大的特點是什麼?”學生説:“非常長”。我繼續追問:“那黃果樹瀑布呢?”生:“是一匹寬幅白練。”在語言的比較中,讓學生把握特點。美中不足的是,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瀑布的形美,學生的內心沒能產生一種特別的震撼、讚美之情。我認為,可以引導學生想想瀑布瀉落的環境,青山環繞、樹木葱蘢,在青山綠樹的映襯下,瀑布顯得格外——(潔白、晶瑩、活力與生機)。

在文本語言的揣摩品味上,我不求面面俱到,而是抓關鍵詞句,閲讀感悟。

學生言語智慧的發展與思維是密不可分的。在讓學生讀出體會、讀出感受之後,我讓學生讀出疑問來。課上,兩位同學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問題一:為什麼作者聽到的瀑布的聲響是不一樣的?問題二:“銀雨灑金街”是什麼意思?我認為,生本的語文課堂,更多地要關注學生讀與思的結合,關注學生言語智慧的發展。

在本篇散文的教學中,我力求做到:變品詞析句式的理解式閲讀,為整體感悟式的欣賞式閲讀。

二、關注感受,美感體驗

本篇課文,作者主要抓住了黃果樹瀑布形態和聲響的特點來寫,並將作者的感受巧妙地融入其中。一開始瀑布聲音的變化之美,也是作者感受的奇特。我讓學生展開聯想,於浮想聯翩中感受瀑布的形美與聲妙。

作者對黃果樹瀑布的感受,不僅是視覺上、聽覺上的享受,還有觸覺上的享受。作者用了很很大的篇幅寫了自己下到谷底時的感受。我主要通過創設語境,找到散文情與意的結合點,讓學生感受着作者的感受,並生成自己新的感受。

第5自然段,我創設了這樣的語境:“騰空而上雨如煙,銀珠跳落灑金街。這是多麼的奇妙有趣。想不想和瀑布來個零距離接觸?(想)讓我們下到谷底,伸出手,撩一把水來洗洗臉。”(師生做動作)之後,我進行隨機採訪:“你感覺——”生:“清涼”、“清爽”、“舒服”。

第6自然段,我引導學生深入情境,進行説話:“我真想——”學生的回答非常的奇妙有趣。“我真想隨音樂的節奏跳舞!”“我真想帶回家每天感受。”……充滿了童真童趣。在有了深刻的體驗之後,我讓學生再讀文字,感受這份流淌於文字之間的永恆的美。

第7自然段,因為學生對黃果樹瀑布已經產生情感上的讚美與熱愛,所以我採用了略講。只提了一個問題:“是誰給了你心胸開闊的感覺?”自然地回扣本文中心:“黃果樹瀑布,真實一部大自然的傑作。”

我能尊重學生的感受,不牽強附會。應該説,學生的感受是真切的,美好的。

三、關注表達,習得寫法

我認為,本文在表達上有兩大亮點:

一是抓住瀑布的形態和聲響的特點,及給人的感受來寫。在前置性作業中,我讓學生找出描寫瀑布形態和聲響的句子,讀、圈、畫、悟。課上,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交流。在課堂上,我以一些主要問題,引領學生談體會、談感受。學生能感悟瀑布形態的寬、美;聲音的響、妙,變化之美。

二是全文運用了比喻、誇張、對比等修辭手法,給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之感。教學中,我重點讓學生感受作者聯想之豐富。“剛進入黃果樹風景區,我們便聽到“嘩嘩”的聲音從遠處飄來,就像是微風拂過樹梢,漸近漸響;最後像潮水般湧過來,蓋過了人喧馬嘶,天地間就只存下一片喧囂的水聲了。”“透過樹的縫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懸掛在巖壁上,上面折為三疊,好像一匹寬幅白練正從織布機上瀉下來。”“瀑布從巖壁上直瀉下來,如雷聲轟鳴,山谷迴應。坐在下面,彷彿置身於一個圓形的樂池裏。”我引領學生在反覆的品味語言文字中明白:比喻來源於豐富的聯想,來自於真切的感受。

因為課上我關注了文本的表達方式,所以在後面的“學法遷移,實踐提高”環節,學生寫起片段來比較得心應手。這一環節,我播放了“杭州西湖水上噴泉”的錄像,真實可感的畫面,變化萬千的形態,一下子激起了學生寫的熱情。

“剛進入杭州西湖水上公園,就被那震撼人心的水聲吸引了。下面的水花就像鞭炮一樣從下往上飛。那美妙絕倫的音樂,為這人間天堂增添了幾分光彩。(生趣)”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西湖水上噴泉別有一番美景。一開始像揮舞的花束,接着像孔雀開屏,美麗動人。兩邊騰空而上的泉水,如兩條白龍飛躍長空。

從學生的習作來看,他們既關注了噴泉的形態和聲響,也關注了自己的感受,語言也很優美。在這部分的教學中,考慮到五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遣詞造句的能力,所以我並沒有給他們固定的句式,而是讓他們盡情發揮,收效很好。

記得於漪老師在2010年10月中旬在華師大作講座中説:“我追求的課,不是就只上在課堂上。教在課堂上,就隨着聲波的消失而銷聲匿跡了。課要教到學生身上,教到學生心中,成為素質的一個目標,經久不化,這就是我所要追求的‘為人師表’的目標。”我想:在我的這堂課後,是否有學生主動地去尋找一些寫景美文,美美地讀、美美地品味呢?

今天的課上完了,自己既定的目標也基本達成,但心中不免還有些遺憾,為自己一開始的不夠灑脱,為學生沒能達到一種亢奮的激情。幾許失落,幾多思考。晚上,收到了五(5)班江周龍同學的短信:“老師,今天課上完了,我感悟很深。”這讓我感到欣慰。

生本課堂,給予老師更多的挑戰,我實踐,我思索……

《黃果樹瀑布》教後反思蘇教版7

《黃果樹瀑布》是選自蘇教版小學五年級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祖國各地”。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遊記散文,記敍了“我們”在黃果樹瀑布風景區的所聞、所見、所感,描繪了黃果樹瀑布的壯觀景象,謳歌了大自然的無限生機對人的性情的陶冶。

首先,我在課前利用多媒體播放那英等歌星歌唱《黃果樹瀑布》,激情澎湃的歌聲能激起學生的熱情,課堂中再為學生展示了黃果樹瀑布的美景圖,有聲響的視頻能很快將學生帶入到壯觀的瀑布世界,如此一來,喚起學生對“黃果樹瀑布”的喜愛與嚮往之情。這樣做,不僅激起了學生學習新課的濃厚興趣,而且提升了學生的審美能力,讓他們產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懷。課堂教學時,我巧妙地賦予學生遊客的身份,使學生對文本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

其次,這篇課文作者的高明之處是運用優美的語言,真實細膩而又具體生動地描繪了黃果樹瀑布的壯美無比、生機無限,文中運用了許多修辭手法,如比喻、誇張、對比等。本課長句子也較多,在教學第一課時時,我便重點讓學生讀通讀順全文,並讀出感情,領悟作者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對景物進行描寫的好處。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重點即“寫瀑布聲響、形態、感受”的句子重點品悟,品味瀑布的特點,感受作者的用詞之美和精準,並很好地為第二課時的學習打下基礎。

再次,《語文課程標準》第二部分“課程目標”第三學段(5-6年級)中指出:“在閲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教學本課時,我引導學生掌握文章的寫作結構和寫作順序。文章第一句話是全文的總起,作者運用總—分的寫作結構,從不同角度對黃果樹瀑布進行了描寫。全文運用“移步換景”的寫作方法,從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描寫了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教學時我適時地提醒學生學習這一寫作方法,並且安排課外練筆,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黃果樹瀑布語言優美,教學本課時,運用詩句總結本課時:“黃果樹瀑布是大自然的傑作,是懸掛在天地間的歌;她用動人的歌喉譜寫了天地間雄壯的樂章,讓我們下一節課再來繼續黃果樹瀑布之旅!”此筆我覺得為畫龍點睛之筆,讓學生的審美情感得到了昇華,為第二課時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黃果樹瀑布》教後反思蘇教版8

今天上午,我們學習第17課——《黃果樹瀑布》。

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是一個感歎句:“黃果樹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傑作!”感歎句當然是適合有感情地朗讀的,於是,我讓大家齊讀一遍。學生拖長聲音讀了一遍,毫無感歎的味道。我提醒學生:“注意標點,請大家再讀一次。”學生又讀了一次,強調了傑作。我説:“聲音能大一點嗎?”學生放開聲音又讀了一次。雖然我要求了三次,學生也讀了三次,但我的內心有一杆秤:這個句子是作者的感歎,不是學生髮自內心的感歎,當然讀不好了。好,那就等等再説吧。

學到作者的感受部分時,學生分別找到了“舒服極了”“灌灌活力”“挾來生機”,這是一種怎樣的感受呢?我放開視頻,頓時,黃果樹瀑布那訇然作響的聲音充滿教室。我請學生看着雄偉壯觀的瀑布,聽着氣勢非凡的聲響來讀一讀這段話:聆聽着訇然作響的瀑布聲,只覺得胸膛在擴展,就像張開的山谷,讓瀑布飛流直下,挾來大自然無限的生機。學生的激情終於迸發了,彷彿他們是主唱,而瀑布在為他們伴奏。這時,我順勢讓學生再來讀一讀第一自然段,那感覺,才真正像發自學生內心的讚歎!

此時,我感歎道:“黃果樹瀑布啊,我終於看到了你,你是那樣雄偉壯觀,氣勢非凡!如果我是一位畫家,一定拿起手中的畫筆,畫下你壯觀的容顏!”我環視教室,問道:“同學們,如果你是一位音樂家、詩人……你會怎麼做?”這本是一個疑難點,我打算等一兩分鐘,沒想到馬上有學生舉手。

生1:“如果我是一位音樂家,一定為你譜一支雄壯的樂曲。”

生2:“如果我是一位歌唱家,我一定為你高唱一首歌。”

生3:“如果我是一位詩人,我一定為你作一首美麗的詩。”

生4:“如果我是一位攝影師,我一定……”他説不上來,有人替他説“我一定為你照一張最美的相片。”

沒有人發言了。我説:“我們都是朗誦者,讓我們一起讀一讀這一段,來表現它的大氣磅礴。

這一下子,所有人的激情達到了高潮,讀得我的內心都有點激動了。

看,激發學生的激情是多麼重要!

《黃果樹瀑布》教後反思蘇教版9

《黃果樹瀑布》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根據課文的特點,教學時,我充分地放手讓學生去讀,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重點即“寫瀑布聲響和形態”的句子重點品悟,品味瀑布的特點,感受作者的用詞之精、之美。“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通過品味關鍵詞句,體會到作者遣詞造句謀篇的匠心。之前我和學生還到多媒體教室專門欣賞了一下黃果樹瀑布的壯觀景象,學生朗讀起來就更加有味了。

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我集中目標,引領學生緊緊圍繞“瀑布的形態和聲響特點”品詞析句、誦讀感悟。集中教學力量,抓住教學主線,把文字、文章中所藴涵的知識、能力、情感等“轉化”為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有最大的收益和進步。

《黃果樹瀑布》教後反思蘇教版10

《黃果樹瀑布》是一篇文筆優美、構思巧妙、富有感情的散文(遊記)。作者通過自己遊覽黃果樹瀑布的所見、所聞、所感,不僅寫出了黃果樹瀑布的雄偉壯觀之美,更提示我們大自然富有勃勃生機,展現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的美好畫卷,表現了大自然的無限生機對人的性情的陶冶。

蘇霍姆林斯基曾這樣説過:“我一千次地確信,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的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展……教育,如果沒有美,沒有藝術,那是不可思議的。”這樣的美文,我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媒體,藉助範文,進入美的境界,與文章產生共鳴,儘可能讓學生充分地、最大限度地去感知、體驗課文中的美——黃果樹瀑布的壯美、情致的美好,受到審美教育。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致。

上課伊始,我緊扣文末兩個“沉醉”,創設徐霞客與遊客飽覽黃果樹瀑布後沉醉的情境,啟發學生“連徐霞客這樣一位足跡幾乎遍及全國名山大川的地理學家都陶醉了”,可見這黃果樹瀑布不同凡響啊!以此來激發學生興致,使他們急切地想了解這黃果樹瀑布的神奇與壯美。

二、藉助媒體,品悟壯美。

新課程標準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讀中感知,讀中感悟,培養語感,進而理解課文。”遵循這樣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我充分地放手讓學生去讀,從讀中品味瀑布的特點,感受作者的用詞之精、之美。有些文句學生一下子難以想象畫面,我便藉助媒體開啟他們的想象之門。

1、感悟形態,領略壯美。

在設計時,考慮到“騰空而上、隨風飄飛、漫天浮游、銀雨灑金街”等這幾個詞語難以在一些想象力較弱的學生腦海中產生具體的畫面,所以在學生學習這一段時,一張水花飛濺、漫天飛舞的圖片適時出現在課堂中,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了圖片與錄象創設的情境之中,情由境生,如此美妙之境怎能不讓學生感受到瀑布揮灑飄揚之美,這樣,朗讀也成為一種另有風味的美,我在欣賞黃果樹壯美的同時,也在聆聽一支唱響在孩子心中的讚歌。

2、研讀想象,體悟感受。

在感悟黃果樹瀑布聲響、形態的特點之後,我讓學生研讀抒發作者感受的句子,從作者的感受中尋求自己的感受。由於媒體中的圖片、畫面,已深深震撼了學生的心靈,所以,他們能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風光讓人心曠神怡,陶冶了人的情操。

三、讚美瀑布,昇華感受。

此時,課堂接近尾聲,學生也深深沉醉黃果樹瀑布的壯美中,難怪文末寫道:“綠樹掩映間,有一座徐霞客的塑像。他遙對瀑布,彷彿在凝神諦聽遠處的瀑布聲。他完全沉醉了。此時此刻的我們,也完全沉醉了。”學生也早已領悟,寫塑像上的徐霞客完全沉醉,是更加襯托出作者、我們完全沉醉了。

當我提問:你在觀賞了黃果樹瀑布後,想怎樣讚美黃果樹瀑布,學生思考後紛紛發言。有的説:黃果樹瀑布的美景,只應天上有。有的説:我願化作瀑布旁的一尊塑像,與瀑布朝夕相處,永遠觀賞這一美景。也有的説:黃果樹瀑布這樣壯美,我們應好好保護它,讓它永葆青春,永遠美麗。……當反覆齊讀全文第一句作者對黃果樹瀑布的高度讚歎:“黃果樹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傑作!”學生對黃果樹瀑布的感受已達到了高潮。

當然,這堂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在感悟黃果樹瀑布的聲響這一環節,我原本計劃在學生研讀想象的基礎上,播放瀑布漸近漸響的聲音,但由於對多媒體掌握還不熟練,沒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因此給本節課留下了一大遺憾。另外,學生的朗讀還不夠充分。不過,這些遺憾也將激勵我今後再接再厲,不斷努力。

《黃果樹瀑布》教後反思蘇教版11

《看黃果樹瀑布》是西師版小學語文第四冊第二單元的課文。在教學這一課時,我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製作精彩的課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激情,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多媒體教學具有聲、形、圖、色並茂的特點,有利於在教學中創設一種為學生喜聞樂見的、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在課前導入時,隨着風景如畫的圖片的出現,教室裏一片驚呼聲,有些學生情不自禁地叫道:“太美了!”學生的學習激情一下就調動出來了,營造了一個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有了最佳的求知態度,能積極主動把興趣、注意力投入到學習中,整節課學生們情緒飽滿,學習效果較好。

二、運用多媒體資源,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對於瀑布,有許多的學生比較陌生,難以理解,儘管老師講得口乾舌燥,學生還是茫茫然。在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將課文中抽象的內容、教學的重難點化難為易,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識,從而增強語文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和生動性,為釋疑解難創設巧妙的突破口。精讀課文時,我利用多媒體資源把課文描述的畫面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彷彿身臨其境,看見了雄偉壯觀的瀑布,從而體會到大自然的神奇、美麗,也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三、運用多媒體指導學生朗讀,引發學生的情感投入。

低年級的學生主要是模仿學習,在課文朗讀中除了學生自己朗讀外,還應給學生提供一個讀的“榜樣”,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在課堂上播放課文錄音給學生聽,讓學生在聽音中能夠注意字音、停頓、輕重、速度、節奏和語調等技巧,提高朗讀水平。在指導學生朗讀時,學生觀察多媒體畫面進行想象,讓學生在頭腦中出現美麗的畫面,學生進入了課文描述的情境,被瀑布的神奇和美麗所感染,朗讀興趣隨之而生,情感也自然流露在朗讀之中。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也有不足之處。教學中,自己總是希望面面俱到,自己的語言也不夠精煉,所以教學時間上把握不準確。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會不斷努力學習、實踐,爭取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黃果樹瀑布》教後反思蘇教版12

文本是作者情感輸出的方式,俗話説一切景語皆情語。《黃果樹瀑布》的教學重點是感悟瀑布景觀的壯美和大自然無限生機對人性情的陶冶。依據經驗學生對純寫景的美文對於缺乏直觀感受,缺乏生活積澱的學生來説,理解時有困難,如果還要讓學生説出自己的獨特感受,更是難上加難,教學中課堂氣氛也會因此而顯得異常沉悶。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讀中感知,讀中感悟,培養語感,進而理解課文。為了讀懂文本,讀出作者的情感,我對教材進行了重組,着重抓住文中三次描寫瀑布聲音、三次描寫作者深刻感受和描寫瀑布形態“一匹寬幅白練”的語句重點進行指導朗讀。抓住重點有層次地指導朗讀,讀中感悟,巧妙地化解了教學難點,在與文本、學生對話過程中基本感到得心應手。

指導朗讀描寫瀑布聲音的語句時,先分開來讀出聲音的輕柔、響亮、巨響,作者分別把瀑布聲比作風聲、潮聲、織布聲、雷聲、樂聲;接着讓學生説出聲音變化的原因,最後分角色讀出瀑布聲音的變化。指導讀好描寫瀑布形態的語句時,讓學生先找出描寫瀑布壯美的詞語,然後指導讀出瀑布的寬大和一瀉千里的氣勢,品味黃果樹瀑布的寬與大。

指導朗讀描寫作者獨特感受的句子時,先分別找出寫感受的三句話,接着體會作者的感受,其中聯繫上下文重點理解第二次感受,最後請三個學生朗讀這三句話。隨着朗讀的逐層深入,學生的感受也越來越深刻,最後已與瀑布融為一體,讀得有聲有色,情感在不斷昇華。變換方式的誦讀讓學生讀得有滋有味,將文本理解透徹了,彷彿身臨其境、如聞其聲,同時將文本優美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積累,提升了自己的語文素養。

每篇文章的寫法都有一、兩處值得細細品味,學習借鑑。《黃果樹瀑布》作者採用移步換景的方法,將黃果樹瀑布作了全方位的、多角度的描繪,寫作特色很鮮明。為了不着痕跡地讓學生明白作者是怎麼寫的,我抓住中心句迴環教學,同時扣住描寫聲音、形態、感受的句子來講,其他句子一帶而過,捨棄部分就是為了讓學生更好、更集中地獲取知識。講解瀑布聲音時,讓學生前後聯繫起來思考同一道瀑布,三次聽到的'聲音為什麼會不一樣?在我的點撥下,學生能從作者與瀑布距離遠近的不同方面來考慮問題,明白了離瀑布越近聽到的聲音越響。這樣的指導,能讓學生在下次習作中描寫到類似的聲音時,自然而然地就會模仿本文的寫法,通過實踐化為自己的寫作技巧。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細細研讀這個內涵豐富、外延深邃的例子,才能明白作者寫了什麼,是怎麼寫的。對於學生來説,文章的寫法今天從這裏借一點,明天從那裏借一點,後天就成為自己的了。其實,老師的作用也就在於此——讓學生學會從文本中採擷知識點,獲取智慧。這節課結束後佈置小練筆讓學生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寫一篇遊記,學以致用。

這節也有很多不足,因自身對黃果樹瀑布缺乏親身感受,自身個性使然,課堂上個人的投入程度還不夠,因此,我沒能與文本、作者完全產生心靈的共鳴。受我情感的影響,學生的情感還沒渲染到位,課堂氣氛也就不是盡善盡美。還因平時對學生的訓練不完全到位,課堂上有些學生的發言顯得不是那麼完美。這些不足之處都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進一步打磨自己,爭取課堂教學水平日趨完善。

《黃果樹瀑布》教後反思蘇教版13

《黃果樹瀑布》,這堂課引發我的思考的核心是如何使課堂成為最有效的課堂,讓每一個學生都真正有所獲,讓每一個教師都無遺憾地走出課堂。首先,我結合我這堂課談談我的感悟。

一、有效的課堂是建構在對教材充分把握的基礎上的

《黃果樹瀑布》是一篇遊記,移步換景的順序非常清晰,文章還有一個特色,作者在遊覽中的感受特別豐富也特別精彩。其中,讓學生與作者迸發同樣的感受甚至得到自身的獨特感受是難點。一開始,我粗看了課文,很快就將文章的主體部分2-7小節的教學板塊定下了:1-4聲音、形態

課件感受,説為次,讀為重;5-7小節感受,開放教學,自由説感受,讀為次結果在試上中,很快就發現板塊是清晰了,可學生在説聲形時跳到了銀雨撒金街,作為一步一步走近的遊記顯然不太妥當,而説感受時,問題更大了,要麼停留於某處的感受,要麼天馬行空,空而大,我收起來很難,而且目標常常無法達到。後來與一些優秀教師的探討中,明確了作為遊記教材,還是適宜隨着作者的腳步一步一步來,不必刻意追求華麗的形式,而且作者的感受也是層次分明的,親近感—被水聲包圍萌發的活力感——渾然忘我,與自然交融的生機感,聲音的變化是一條主線索。反覆實踐後,我採用了戲水活動感受親近,聽水聲讀文字感受音樂與活力,用配上水聲的多次朗讀分享朗讀感覺的活動與瀑布與自然交融,這樣,課堂上學生基本能走進作者的內心,產生共鳴,目標基本達到。所以有效的課堂一定是

建構在對教材正確、充分把握的基礎上的,我們每一位教師一定要在鑽研教材上下工夫,針對教材特點,立足教材內涵上的課堂教學才是有效的。不必盲目追求設計的新穎。

二、有效的課堂離不開豐富的聯想

學生的思考都是在一定的知識背景下進行的,當學生遇到具體的問題時,首先應該是聯想,有效的思考必須從聯想開始。我這堂課上注意用課件創設情景,用語言引導學生聯想,比如在學生感受“樂聲奏鳴、充滿活力”時,我用精選的水聲引起“樂聲”的聯想,用置身樂聲中,你想做些什麼的引導使學生展開聯想,調動平時的生活體驗,很快感受到了活力。所以,我覺得有效的課堂離不開豐富的聯想。

三、 有效的課堂在激情中展開

只有具有激情的教師,才能讓課堂多情善感起來,只有充滿情感交流的課堂,才能培養出創造性的學生。我上了這麼多次,感覺最好的一次是在西夏墅借班上課,也許是想給陌生的孩子們留下一好的印象吧,那次,我很投入,比較有激情,也許感染了孩子們,他們和我配合默契,表現出色,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以我深切地感受到,有效的課堂必須是情感的課堂,必須是師生情感相互感染、碰撞的課堂。

一、 有效的課堂語言如何定位

寫景的文章語言很美,我設計的課堂教學語言、預設的評價語言也追求着美感,可很多老師説,教師的語言太美了,有時學生都不懂,無法和學生交融溝通,而我自己呢,因為[怕評價的乏味,則明顯地感到上課時總被預設的評價所牽制,出現不自然、牽強附會的評價,所以我困惑:語言通俗,配不上文本的語境,更談不上薰陶學生;語言優美,與學生語言水平脱節,教師的課堂語言到底如何定位,才最有效呢?

二、有效的引導如何掌握其緯度

在學習感受時,一步一步來引導後,學生的感受基本出來了,但隨之而來的是一種瑣碎的感覺,總覺得自己是在牽着學生一步一步地走,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能力並沒得到體現,在新課程的背景下,這種感覺顯然是不太妙的,而且,表面看老師很主動,可我內心的感覺卻是很被動,學生在引導下,語言素養好的説精彩了,我也精神上來了,有的班在引導下説不出個所以然,我有心再引導,又怕落個細碎牽鼻子的罪名,我的情緒也低落了,所以,校長總説我是被學生調動,而不是我調動學生,其實,是我真的無法把握引導的緯度,怕多走了一步,也怕少走了一步,有效的引導恐怕是我們迫切需要探討的問題呀!

曾經,我埋怨過選擇的教材太難,甚至想為什麼不封閉式比賽呢,可現在,我想,難道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碰到自己不感興趣或難以把握的教材也能放棄不教嗎?當然不,作為一個教師,如果把每一堂課都當作一座山峯,我們要做的是攀登,不斷學習、不斷實踐,攀登不止,我們才能真正享受到教育賦予我們的內在的尊嚴和幸福!

《黃果樹瀑布》教後反思蘇教版14

今天,上了《黃果樹瀑布》的第二課時。整堂課,我圍繞文章的中心句“黃果樹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傑作!”展開教學。設計了“作者為什麼稱黃果樹瀑布是一部大自然的傑作呢?”和“作者來到黃果樹風景區,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兩個主幹問題。整個教學過程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黃果樹瀑布的特點,在讀中感受作者內心的陶醉,體會人與自然的和諧交融。

在教學中,我始終用“遊客”的身份把學生和作者緊密聯繫在一起:“當你剛進入黃果樹風景區時,你最想幹什麼?”引發了學生對黃果樹瀑布的渴望;“當你聽到黃果樹瀑布越來越大的聲響時,表明我們離瀑布越來越近了,你又在想什麼?”道出了“遊客們”內心的急切心情;“現在,那匹寬幅白練就在你的眼前,你內心又有什麼感覺?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讓學生身臨其境,走近了黃果樹瀑布;“作為遊客,你千里迢迢來到風景區,難道就只想遠遠地看着瀑布嗎?你還想做些什麼呢?”則又讓學生跟隨作者的腳步來到了谷底,享受黃果樹瀑布帶來的涼爽與愜意;“遊客就這麼久久地坐在瀑布跟前,感受到每個細胞都灌滿了活力,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無限生機,此時,你的感受又是怎樣的?”把學生和作者、遊客和大自然緊緊地融為一體,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學得挺感興趣。

《黃果樹瀑布》教後反思蘇教版15

葉聖陶先生説過:“入境始於親”。只有當學生親生體驗過,才會展開積極的想象,從而主動積極、創造性地理解課文,體悟情感。這句話指引着我整篇教學的設計。所以在教學中,我覺得有一點是成功的,這是一篇語言優美的寫景散文,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分別介紹了黃果樹瀑布的聲音和形態,由於瀑布離我們生活比較遠,對於孩子來説,缺少直觀的感受,缺乏生活的沉澱對文中的有些語句。如果就這樣講一講,孩子只能浮光掠影地瞭解課文,所以這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使用了多媒體,使圖文音像相結合,帶給學生多種感官的刺激,使學生能儘快進入美的境界,與文章產生共鳴,有最大程度的感悟,這樣,才能將外部語言文字化為自己的內在情感,在讀賞説中深切感受黃果樹瀑布的壯美!又使學生開闊眼界、受到審美教育,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一節課下來,我總感覺這個多媒體的播放是不是多了,總共有5次,再加上不是串聯的,也正是因為這樣開關開關,影響時間和師生的思路。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仔細想來,這節課的不足之處還有:

1、課的節奏不夠緊湊,前鬆後緊。

2 、沒有關注學生,缺乏教育機智。

不知從何時起,好像很不滿足於很順當的課堂,但是真正面對學生的生成時又缺乏教育機智。原因有: 只顧一廂情願地完成教學任務,而沒有停下腳步認真傾聽孩子們的回答,沒有關注課堂中的實際情況,對於學生的生成不夠敏感,沒有很好地利用生成的資源。如當學習瀑布的形態時,學生説到“瀑布像銀河從九重天落下來。這時沒有及時引導學生把黃果樹瀑布與廬山瀑布進行對比,提煉出黃果樹瀑布的寬,以及它的氣勢非凡和雄偉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