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狼和小羊的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24W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狼和小羊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狼和小羊的教學反思

狼和小羊的教學反思1

在我以往的教學中,如果要求學生背誦,尤其是離學生很“遙遠”的文字,孩子們就會表現出明顯的畏難情緒,背誦的效率和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前一段在教學《狼和小羊》一課時,我使用“激將法”來激學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師:學完了課文,老師有一種強烈的願望,那就是把它背會,裝在自己的腦子裏,細細品味。可是文章比較長,我擔心背不會,畢竟我不比你們,你們這“八九點鐘的太陽”正是記憶力最強的時候。誰來幫幫我,怎樣才能快速地把它背會。

生:可以一段一段地背。

生:要邊背邊想。

生:如果背到哪個地方忘了,可以打開書多讀幾遍,加深印象。

……(他們竟然把平時我教給他們的方法一一反饋給我了!)

師:同學們給我提了很多好主意,在這兒謝謝大家了。不過,我聽別人説,如果背書的時候和別人進行比賽,可以加快背誦的速度。你們願和我比着背嗎?我想這麼長的文章,一定有同學被嚇怕了,要打退堂鼓的吧。(今天我故意耍了一招,瞧他們中計了吧?——)

孩子們個個躍躍欲試,沒有一個願意服輸的!

接下來的比賽中,我們分段進行背誦比賽,有時我先背,孩子們幫着檢查,有時孩子們先背,我來檢查。學生的思維高度集中,背誦的速度真的很快。當然,檢查我背誦時,他們尤其認真(有點和我故意過不去,有意找碴的樣子)。不過,學習的效果真的是我沒有意料到的,不到一節課的時間,這篇文章他們竟真的全背了下來。要知道,這可是我的第一課時呀。

一個小小的“花招”,竟能激發起學生如此的學習熱情,看來,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時比教給他們具體的學習方法可能更有效,何況很多時候我們要教給學生的“學習方法”可能他們早已知曉。我們不妨多動腦筋,不斷“花招翻新”,那我的語文課堂豈不更像一個“樂園”。

狼和小羊的教學反思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3、懂得像狼一樣的壞人,總找藉口做壞事,他們是不講道理的。

教學準備

1、生字和詞語卡片。

2、掛圖。狼和小羊的圖片。

3、幻燈片。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貼狼圖)認識它嗎?認識生字“狼”,讀一讀。它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貼羊圖)誰能告訴老師,羊又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呢?一隻兇惡的狼和一隻温順的小羊碰到一塊兒會發生什麼事呢?(板書:和)結果怎樣?這個故事又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學習了這篇課文,大家就知道了。

二、學習課文

1、課件演示,範讀全文

要求學生認真聽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初步熟悉課文的內容。説説你在看錄像和聽老師範讀課文的基礎上,懂得了什麼?

2、自讀課文,標出小節號,目視雙行,讀誰字音。碰到不理解的詞句畫上記號。

3、出示生字詞。

弄髒吃驚温和倒流經常爭辯撲去親愛

可憐壞蛋找碴兒背地裏氣沖沖罵

你覺得哪些詞語難讀,或容易讀錯,提醒大家。

指名讀,跟讀,齊讀,開火車讀,男女生讀。

4、你覺得文中哪些句子不好讀?

5、指名分段讀。注意不讀破句。

6讓學生簡單説説狼和小羊之間發生了一件什麼事?

三、學習生字

第二課時

一、複習詞語。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十一課(學生齊讀課題)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生字詞,現在我來考考大家,看你們會認了沒有,讀準了沒有。

二、精讀課文。

1、師範讀,生思考:想想狼到底想幹什麼?(範讀課文,讀出角色的不同性格)

學生交流。(狼想吃掉小羊)(出示狼和小羊的圖片)

2、學習二、三自然段。

師:狼想吃小羊,想到什麼程度呢?找出課文中的話讀一讀。(指名讀)

師:我發現你把“狼很想吃小羊”的“很”讀得重,為什麼這麼讀啊?狼這麼想吃小羊,心裏會想些什麼?狼心裏是這樣想的,他的外表是什麼樣呢?(課件演示)狼是個專做壞事、非常殘忍的傢伙,他打算怎樣吃掉小羊?他對小羊説了什麼?自己讀讀第二、三自然段。

生自讀。

師:狼對小羊説了些什麼,小羊是怎樣反駁他的?誰來讀讀。(課件出示句子)

師:狼説這話的時候是什麼樣的?(指導看課件)你能再讀一讀嗎?

誰還想來讀?

師:小羊能把狼喝的水弄髒嗎?為什麼?(出示句子)指名讀。

師:(出示反問句)師讀。小羊會不會把狼喝的水弄髒呢?這是反問句,它的意思就是説小羊不會把狼喝的水弄髒。(出示陳述句)齊讀。用反問句比用一般敍述句更有力量,這裏更加強調小羊不會把狼喝的水弄髒。小羊不會把水弄髒的理由是什麼呢?

指名讀。

畫簡筆畫,理解“上游、下游、倒流”。

師:狼在上游,小羊在下游,羊絕不會把狼喝的水弄髒,可狼偏説羊弄髒了水,這就是書上説的……(出示找碴兒)讀兩遍。

3、學習四、五自然段

師:狼第一次找碴兒被羊駁倒了,他甘心嗎?他的態度變得怎麼樣了?他又找了什麼理由,對小羊説了什麼?小羊又是怎樣反駁的?

同桌互讀,一人扮演狼,一人扮演羊讀。

(出示句子)分組讀。

師:讀到這兒,你有什麼問題嗎?我有一個問題不明白,文中説“就算這樣吧”説明狼承認小羊説得有道理,這樣是怎樣啊?狼第二次説去年小羊經常在背地裏説他的壞話,而去年小羊還沒出生,狼這樣指責小羊,這叫什麼?

(出示找碴兒)讀兩遍。

4、學習第六自然段

齊讀第六自然段。

師:狼兩次找碴兒都被小羊用事實駁了回去,這一次狼又找了什麼理由?

師:誣賴小羊不面,狼在毫無事實根據的情況下硬説罵他的不是小羊就是小羊的爸爸,這又叫什麼?

(出示找碴兒)讀兩遍。

師:現在誰來説説“找碴兒”是什麼意思?

師:對,找碴兒就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故意挑別人的毛病,甚至是毫無根據地找藉口,跟別人吵。

質疑。“爭辯”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不想再爭辯了?

指導看圖。狼的兇相。指導朗讀。

5、分角色朗讀。先指名讀,再男女生讀。

6、體會寓意。(出示課件)

三、拓展延伸。

狼撲向小羊,小羊有什麼反應?小羊被狼吃了嗎?小組討論。

指名反饋。

板書

教後反思:

“找碴兒”這個詞雖不是生字,但課文就是圍繞狼的三次“找碴兒”來敍述的,因此讓學生如何理解這個詞的意思,是課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設計時,我參考教參中片斷教學,覺得挺好,便原原本本地按裏頭的設計去教學。可實際上是課近尾聲時,還有同學質疑什麼叫“找碴兒”。我百思不得其解,按教參裏環環相扣,直指重點的教學設計,學生應該會理解。問題出在哪兒呢?經展青教師的點撥,恍然大悟。原來,“找碴兒”這個詞對北方的孩子來説並不陌生,他們口語中就常用到,教參中的設計適合他們。而對於我們南方的孩子卻陌生得很。如果在教學狼第一次找碴兒時,只要多追問一句:“找碴兒就是我們常説的‘找藉口’”並在後面教學時多提幾次,學生自然就明白了。就像隔了一層窗紙,只要教師輕輕一點,就通了。還是經驗惹的禍,也許教學時太注重教案了,死板地按照原先設計好的教案去上課。平時常説聯繫學生的實際編寫教案,好教案只能參考不能照搬,如何去實施呢?還得細細體會啊!

狼和小羊的教學反思3

在教學本課時,我讓學生圍繞“這是一隻怎樣的狼?怎樣的小羊?讀課文,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並且找出根據。”這一專題各自發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進行專題漫談。學生圍繞專題漫談,從句子本身的意思到聯繫上下文的句子,直至朗讀處理等方面談了自己的認識。他們的漫談既有專題,但又不受專題的限制,顯得寬鬆而又自在,有一定的深度。

1、漫談滿足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

改變單一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獨立自主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習是二期課改的改革要點。學生很想把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告訴別人,不善抑制自己,想到什麼就説什麼。對這節課的教學,我給予學生較多時間與空間,讓他們“自由漫談”。學生能圍繞某一專題暢談自己對這篇課文的認識,滿足了他們想説的願望。也不會對老師的提問顯得拘謹而不敢舉手。學生不那麼害怕,自然話也就多了。

2、通過漫談相互促進,相互啟發。

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本原因在於事物的內因,外因只是起促進和催化作用。學生學習知識關鍵在自身,只有自己想學、要學、有興趣學,在教師和同學的幫助、啟發下,才能真正學到知識,學會本領。本塘課教學,給學生安排較多的時間,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通過漫談式教學學生的“説”的能力有所提高。為了要積極參與漫談,必須認真閲讀課文和課外讀物,專心傾聽同學的發言,因此,“讀”和“聽”的能力也有一定的進步。我想三方面的提高一定會促進“寫”的能力的進一步提高。

3、通過漫談總結學法,讓學生學有所得。

二期課改的課程理念要求我們教師要精選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着力培養學生的思想力和實踐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

在漫談的過程中,學生總是先談自己的看法,再談這樣説的依據。體現了學生在語言表達上的突破。不再像剛入學時,回答問題表達簡單。而且學習的方式也有多樣化的趨勢,如:有的看圖來理解,有的動作來理解,有的讀句子的方法來理解,有的結合生活實際來理解,還有的讀句子,找關鍵詞來理解。通過上述方法,學生能夠運用的恰到好處,説明學生不僅理解了課文,真正掌握了學習課文的法寶----學習方法的運用。

4、不足之處:

本堂課,學生漫談談他們對課文某一方面的認識和看法,在相互交流、互相啟示、互相學習的過程中,達到了對課文內容的瞭解,從而有效地提高理解、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但是,學生由於再談的過程中,受到了課件製作的影響,不能很自由地把小羊和狼穿插在一塊兒談。作為教師的我由於運用漫談式教學的嘗試剛剛起步,對於學生的能力有所低估。在課堂上怕他們講不出,有時接下話頭繼續幫學生講,沒能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以學生為本的觀念還需進一步加強,相信學生的能力,做到對自己的學生有信心。

狼和小羊的教學反思4

今天上課,課前的感覺就有着莫名的不同,很沒譜的樣子。

很匆匆地上完,幾位老師走過來與我分享聽課後的感受。

首先,學課文不只是學習課文本身,還是通過課本學習如何其他文章,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怎麼教?就靠老師平時教學時的滲透。

這節課感覺很匆忙,為什麼呢?教師講的太多。一節課教師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但是要注意分寸。如何把握這個分寸呢?老師完全沒必要自己花那麼大力氣來一次一次地講找碴兒。老師有時候就是低估了自己的孩子,總認為還小,總是要包辦一切。其實根據我們班孩子的能力看,完全可以。

這節課是按照我預先想的流程走下來了,但是感覺上下來,沒有亮點,為什麼呢?就是全是老師在引導,在講。課堂上,學生才是主角。不是孩子不行,是我今天根本沒給他們機會,他們沒時間來討論,來自己表演。老師讓孩子根據提示語來讀,反覆讀,各種形式讀,但是讀來讀去,都是孩子跟着老師的感覺來走。都是老師的理解。要孩子更加進入角色,必須讓孩子自己來想,從自己的角度來解讀角色。

其次,教師在該放開來講的地方沒有展開講。説實話,我是很想展開的,但是課堂不允許。

1、反問句。這個地方,我處理得很失敗。我讓學生讀了47頁課後練習上的兩句話,一個是反問句,一個是陳述句。我只説前一句是不需要回答的,是反問句。然後我就問,這兩句是一個意思嗎?(太恐怖了!)學生説意思不一樣。

課後老師與我交流,學生就這麼一接觸,當然説不一樣了,因為他沒有了解到這兩句説的是什麼。課文裏的原話,老師要讓孩子反覆讀,到底是什麼意思,是會弄髒還是不會弄髒。

然後再看課後練習,就知道了。

2、生字特別匆忙,是為講生字而講生字。我聽教研員説過一句話,上課滿頭大汗,就是準備不充分的表現。我到哪一天可以從容一點呢?

3、最後的延伸部分。其實這裏是有現實意義的問題。遇到比自己強大的敵人到底應該如何做,如何保護自己。還有一個是關於省略號後的思考。這兩個路我該選擇哪一條呢?如果全部講,是不是內容太多了?

最後,我有個新想法。整理一下教案和自己的心情,下週再找個班上一次《狼和小羊》

狼和小羊的教學反思5

《狼和小羊》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狼為了吃小羊,故意找碴兒,小羊據理申辯,詞窮的狼還是蠻不講理地撲上去吃小羊。課文以對話為主,狼和小羊的形象在對話和神態描寫中刻畫得非常鮮明,一問一答中揭示了狼蠻不講理的兇殘本性,告訴我們對狼這種壞傢伙,只講道理是不行的。課堂上,我以朗讀為主,引導學生感悟故事寓意。

一、以“找碴兒”為線索,理解故事寓意

“找碴兒”是本課學生詞語理解的一個難點,也是理清故事情節的一個重要線索,文中涉及了狼三次對小羊找碴兒了,找到這三次找碴兒,學生對課文內容就清楚了。在教學中,我沒有直接為“找碴兒”定義,而是通過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感受到狼的無理和變本加厲,狼為了吃小羊是在故意找藉口找小羊的麻煩,從而理解“找碴兒”。在狼第一次找碴兒時,我通過圖示狼和小羊的位置,幫助學生理解“上游”“下游”和“倒流”的意思,感受到狼的無理,而小羊的有禮辯駁,使得狼更加變本加厲“氣沖沖”地小羊,小羊的無辜説理在存心要吃它的狼面前是那麼的無力,狼的惱羞成怒“不再爭辯”,更加無理取鬧地羊爸爸和直接動手,都説明跟像狼一樣存心想幹壞事的人説理是行不通的。學生在看到狼的一而再地找碴兒和小羊一次又一次的説理中,能很自然地感受到狼的兇惡和小羊的善良,悟出故事的寓意。

二、以朗讀為主,關注文本語言的表達

朗讀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在教學時,我始終以朗讀為主。故事中的狼和小羊的角色形象非常鮮明,在第一課時時就有很多同學能讀好狼的兇狠和小羊的温和,尤其是班上的男同學在朗讀狼的語言時表達得非常到位。因此,在第二課時教學時,我主要通過分析文本語言的表達來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課堂上我抓住“你把我喝的水弄髒了!你安的什麼心?”等語句中的標點符號和反問句的應用,以及角色對話前的提示語進行朗讀。在課堂上,也嘗試了讓女同學朗讀狼的話,部分女同學也能很好地朗讀出狼的兇狠。當然,正如聽課的老師們提的建議,如果能在朗讀時提示學生注意表情方面也做到“兇惡”“温和”,相信學生會更容易融入角色。

三、演一演、編一編相結合,延伸文本、內化語言

在學生充分朗讀後,我設計了演一演的環節,希望在熟悉文本的基礎上,學生能內化文本語言,帶上自己的理解演繹文本對話。但由於自己的指導和示範不夠到位,學生在演繹狼羊相遇時對話內容不明確,有學生直接將旁白都讀了出來,也沒有很好地表現出狼的兇惡、無理和羊的温和、可憐。有老師建議演一演可以在分角色朗讀環節就開始指導,我想也是,這樣肯定會比朗讀結束後之間就演一演更自然、順利。

課堂上,因為設計的環節和內容較多,在時間的把握和分配上把握得不好,續編故事環節直接有我一語帶過了。課後,我在寫話指導課上和同學一起展開想象,編一編小羊的結局。班上大部分學生都為小羊設計了一個狼口脱險的美好結局,有小羊用自己的智慧自救脱險的,也有被救脱險的。個別學生設計了小羊難逃厄運的結局,經過指導沒話可説的學生也開始展開想象,小羊垂死掙扎,最後還是被狼吃掉。通過這樣的演一演和編一編相結合,學生對文本內容、寓意和語言表達的認識更清晰了。

本次教學中,還是留下了很多的遺憾,比如反問句沒有很好地教學,課堂中引導過多,留給學生自己感悟的太少等,都需要今後在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中全面考量。

狼和小羊的教學反思6

一、課堂教學形式靈活多樣

課堂教學形式是連接教學理論和實踐的橋樑,對理論和實踐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傳統的教學形式大多數缺乏趣味,內涵單一。龍老師執教的這堂課,在這方面有所突破。

1.成功運用情境教學法。上課伊始,龍老師便通過播放課件,結合講故事,緊抓兒童年齡特點,通過感官刺激,鋪墊搭橋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把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結合起來,使學生很快對狼和小羊(的敵對關係)有了初步認識。

2.把活動引進課堂。龍老師這堂課,表演式教學發揮得淋漓盡致。通過學生分別扮演狼和小羊的角色,全面互動交流,達到了“以情煽情,有感而發”的效果。故事式教學在這堂課也得到了合理運用,老師結合動畫圖像講故事非常成功。

3.把評價引進課堂。龍老師敢於打破過去課堂教學評價教師“一言堂”的現象,如開“讀書會”的環節,允許學生選讀自己喜歡的句子,鼓勵學生之間互評,小組賽評,加上教師的導評,使課堂教學一次次推上高潮。

此外,龍老師還運用了“討論法”“比較法”等,讓學生不斷參與實踐。多種教學形式的交叉、合理運用,改變了傳統教學串講串問的結構,增加了課堂教學容量,節省了教學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貫穿始終

課堂上,龍老師安排了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議一議,比一比,演一演,説一説,如讓學生自學第二次與第一次比、第三次和第二次比,你發現狼和小羊的態度有什麼變化?猜一猜狼為什麼不想爭辯了?對於這些問題,老師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真正體現對學生的尊重;龍老師還特別注意學生的參與形式,如分組討論、開讀書會等等,讓學生參與面更廣,使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參與的滿足感、成就感,調動了他們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充分體現了教為學的思想,從而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是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方式。這堂課,龍老師首先將課桌“茶館式”擺放,為合作學習創造了條件;以小組(自由組合的)學習為主的合作學習把個人自學、小組交流、全班討論、教師點撥等有機結合起來,既有生生互動,又在師生溝通。在探究學習方面,老師設計了不少啟迪思維、質量頗高的問題讓學生研討,如:狼和小羊比,真正高大的是誰?你認為狼和小羊最後的結果是怎樣的?你想分別對狼和小羊説什麼?這些問題,注意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讓學生的個性特長有了發揮的機會,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龍老師倡導並採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做法,着眼於學生潛能的發揮,培養了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三、課程意識得到明顯加強

過去,不少教師把課程僅僅理解為教科書,理解為教師教的材料。其實,課程是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四個因素的整合。這堂課,龍老師通過安排情境創設,角色模擬,聯繫實際談話,根據所學所想續編故事,讓每個學生都帶着自己的經驗背景,帶着自己的獨特感受,在課堂上進行交流,這就是對課程的創新的開發,一定程度上加強了課程建設,學生從同學身上、教師身上學到了不少教科書上沒有的東西。

除此之外,這堂課從教學目標的完成、過程的調控、多媒體運用等方面都是做得較為合理和到位的,在此不再一一贅述。

記得有一位哲人曾説過這樣一句話:“因為缺陷而完美。”也就是説,龍老師執教的這堂課也並非完全無可挑剔。如:假設給課文配上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進行情境朗讀,那故事的一波三折、路轉峯迴,小羊的多舛命運會更震撼人心;假如在語言文字訓練方面力度再大一些,這堂課的語文味會顯得更濃些。

綜上所述,我認為龍波湧老師執教的《狼和小羊》是一堂成功的、優秀的、典型的閲讀教學課。

狼和小羊的教學反思7

《狼和小羊》這篇課文,講的是狼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兒,小羊據理力爭,狼雖然理屈詞窮,但還是蠻不講理地撲上去吃小羊。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狼的本性是兇殘的,它是一定要幹壞事的,對狼這種壞傢伙只講道理是不行的。全文篇幅短小,結構凝練,寓意深刻,作者通過對角色的神態、動作、對話的着力描寫,刻畫了角色性格,展開了故事情節,揭示了深刻哲理。

一、抓住重點,品味語言,指導朗讀

語文課很簡單就是讀讀寫寫,寫寫讀讀,讀是基礎,是內化的過程,怎樣引發學生內在的閲讀動機,讓學生滿懷激情和思考到課文中去神遊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我想還是一步一個腳印抓住重點詞句引領孩子們體會角色的心理,讀出語言的形象,讀出語言的情味,讀出豐富細膩的語感,讀出對語文的興趣。如第2自然段中“很想”一詞表現了狼看見小羊時的心態,我讓學生通過給“很想”一個詞來體會這種心態,從而為後面對小羊的找碴兒作了情感鋪墊。在指導讀第一次找碴兒時小羊反駁的話時,我抓住了兩個表示小羊神態的詞語“吃了一驚”、“温和”,來讓學生讀好小羊的話。

二、學法指導,自主學習

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説,讓他們總結學習方法,然後依據學習方法再去自學,是有些困難的。但是俗話説:“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所以在這節課我試探性的讓我班的孩子嘗試了這樣的學習方法。課文講了狼為了吃小羊,一共找了3次碴兒。在學習第一次找碴兒(課文第2、3自然段)時,我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了學法指導,而且指導得比較詳細。在學習第二次找茬之前,我幫助學生小結了之前的學習方法,然後出示了學習要求,再讓學生根據要求去自學課文。我感覺孩子們第一次自學的效果還是可以的。長此以往,相信孩子的自學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三、通過表演,體會寓意

這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孩子們對此很感興趣,所以我在學完課文後安排了表演這個環節。選了兩個,主角,一個演狼,一個演羊,其他的同學齊讀旁白的部分,全員參與。從效果看,即鍛鍊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表演能力,又幫着孩子複述了一次課文。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和表演的體會,孩子很快説出了寓意。

四、順勢引導,拓展課外閲讀

蘇霍姆林斯基説:“讓學生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而是閲讀、閲讀、再閲讀”。開展課外閲讀活動,不但培養了學生愛讀書的好習慣,提高了學生的內在素質與修養,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淨化了學生的精神世界,培養了學生的讀寫興趣,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起到推波助瀾作用。課堂最後,我告訴學生像這樣能告訴我們一定道理的故事就是寓言故事,並告訴學生本篇課文出自《伊索寓言》。我順勢把這本書推薦給學生,讓他們課外多讀書,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我知道自己的課堂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今後,我將努力讓自己的課堂向高效課堂邁進。

狼和小羊的教學反思8

有專家將語文味界定為“在語文教育過程中,以共生互學的師生關係為前提,主要通過情感激發和語言品位等手段,讓學生體驗到的一種使之陶醉的審美快感。”所以,語文課要上出語文味,情感激發和語言品味缺一不可。

《狼和小羊》是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第4單元的一篇課文,講的是狼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兒,小羊據理力爭,狼雖然理屈詞窮,但還是蠻不講理地撲上去吃小羊。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狼的本性是兇殘的,它是一定要幹壞事的,對狼這種壞傢伙只講道理是不行的。全文篇幅短小,結構凝練,寓意深刻,作者通過對角色的神態、動作、對話的着力描寫,刻畫了角色性格,展開了故事情節,揭示了深刻哲理。在教學第二課時時,我制定了以下兩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2、憑藉對課文的朗讀、感悟,讓學生懂得像狼一樣的壞人,總是找藉口做壞事,他們是不講道理的。並從學生實際出發,確立了本課時的教學重難點:

1、理解“找碴兒”的意思,知道反問句表達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讀出狼和小羊不同的語氣變化。現在重新審視我的教學設計,其中不乏成功之處,當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品味語言,指導朗讀。

語文課很簡單就是讀讀寫寫,寫寫讀讀,讀是基礎,是內化的過程,怎樣引發學生內在的閲讀動機,讓學生滿懷激情和思考到課文中去神遊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我想還是一步一個腳印抓住重點詞句引領孩子們讀出語言的形象,讀出語言的情味,讀出豐富細膩的語感,讀出對語文的興趣。

如第2自然段中“很想”一詞表現了狼看見小羊時的心態,我讓學生通過給“很“換一個詞來體會這種心態,從而為後面對小羊的找碴兒作了情感鋪墊。在指導讀第一次找碴兒時小羊反駁的話時,我抓住了兩個表示小羊神態的詞語“吃了一驚”、“温和”,來讓學生讀好小羊的話。可喜的是孩子們不僅體會到了小羊説話時語氣很温和,而且還很有禮貌。他們一下子就從小羊的話中找到了“親愛的狼先生”、“您”等詞,跟我的意圖不謀而合。

要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必須建立在學生能正確理解詞語的基礎上進行的。只有當學生正確理解詞語,受到感染,課文中抽象的文字彩繪變得富有感情的色彩。而低年級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及應用能力是比較差的。在課堂上,這就必須得從引導學生從正確理解詞語開始,這樣才會逐漸地使學生的朗讀水平有所提高。

二、學法指導,自主學習。

俗話説:“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課文講了狼為了吃小羊,一共找了3次碴兒。在學習第一次找碴兒(課文第2、3自然段)時,我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了學法指導,而且指導得比較詳細。先投影出示狼説的話:“你把我喝的水弄髒了!你安的什麼心?”我讓學生注意一下標點符號,第一句用的是——(!)第2句是一個問號,那應該怎麼讀?自己想想練練,自由試讀。學生能從標點符號中體會出狼兇的語氣。在理解完小羊説的話後,提問:“面對狼的胡攪蠻纏,小羊有沒有生氣?哪個詞看出來的?”學生馬上找出“温和”一詞,我立即讓女學生温和地來讀一讀小羊的話。在這樣的指導下,學生對對話朗讀的方法已有所瞭解。於是,在學習第二此找碴兒(課文4、5自然段)時,我又對剛才的學法進行了小結:剛才我們通過文中的標點符號、提示語來體會狼和小羊的對話,讀得很不錯。對話朗讀就要這樣體會。下面就請小朋友繼續用這種方法自己學習4、5自然段。怕有學生不懂,我又解釋了“提示語”,在説之前的`一些詞語,比如剛才的“温和”一詞就叫提示語。學生們若有所悟地讀起來。當請學生來朗讀狼説的話時,他們抓住了第一句話後的“!”和“氣沖沖”一詞讀出了狼比第一次找碴兒時更兇的語氣。而小羊的話則是從“可憐、喊道、啊、呀!“等詞中逐漸體會出害怕、驚慌的表情和語氣。

三、突破難點,貴在無痕

常常很欽佩特級教師的課堂教學,無論是指導朗讀,還是理解難點,都是那麼的不露痕跡,在自然而然中生成。本課中的“找碴兒”一詞對學生來説理解有困難,我也效仿了一把,自覺頗為成功。“找碴兒”一詞在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中就已經出現了,但我沒有直接問學生它的意思,也沒有急於把詞的意思(找藉口)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在一步步的學習中逐漸得出。在理解小羊第一次説的話時,學生們已經明白它是不會把狼喝的水弄髒的,理由是:狼在上游,小羊在下游,水是不會倒流的。於是,我趁勢提出:“所以小羊怎麼可能把狼喝的水弄髒呢?明顯狼是在沒事找事,用書上的一個詞兒就是——?(找碴兒)”並出示這個詞語再次讓學生朗讀,此時已無需多説,學生就明白了它的意思。我又追問:“找碴兒就是找——?”(藉口)有學生回答出了。就這樣循序漸進地引出了它的意思。為了讓學生明確本課是狼不斷地在找碴兒,當學完4、5兩個自然段時,我又再次提及:“(因為去年小羊還沒有出生呢,怎麼可能説他的壞話)狼這樣沒有道理地捏造瞎編,就叫——(找碴兒)。”這樣,再次讓學生鞏固了詞的含義,也更讓學生加深了印象。

四、閲讀感悟,培養能力。

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因而,閲讀教學要將“讀”貫穿始終,引導學生讀出意、讀出形、讀出味、讀出解。在本課教學中,首先讓學生在讀中發現問題,在讀中解決問題。如小羊説的那句:“我怎麼會把您喝的水弄髒呢?”當我問學生這句的後面是問號,那小羊是在問狼嗎?學生不理解,有的説是,於是我讓學生自己朗讀,在數遍後問小羊的意思是——學生明白過來:小羊不會把狼喝的水弄髒。其次採用多種形式的閲讀,如:自由練讀、指名讀、分角色讀等。當學生自學完4、5自然段後,我採用了這樣的問法:“小朋友,從他的朗讀中你們感受到了什麼?”並引導學生參與朗讀評價,做到了在讀中“悟”,在讀中“思”,在讀中“説”。既培養了閲讀的能力,又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之處:給學生讀書的時間還不夠充分,尤其是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另外,學生們對文章的結尾很感興趣,一個……讓他們猜測不已,他們很想知道最後小羊到底被狼吃了沒有。由於教案中沒有設計,故而繞開了這個話題,學生有些失望。對於全文的分角色朗讀,可讓學生帶着表情加上動作來讀,可能更深受低年級學生的喜愛,效果也會更好。

理解決定設計,設計決定呈現,呈現決定效果。的確,要學生很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教師對教材的把握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師只有自己全面、深刻地把握教材,才能正確地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從中得到深刻的感情體驗。

狼和小羊的教學反思9

《狼和小羊》是蘇教版教材中一篇生動的寓言故事。講的是狼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兒,小羊據理申辯,狼雖然理屈詞窮,但是還是蠻不講理地向小羊撲去。課文篇幅短小,通過狼和小羊的神態,對話揭示了角色的本質,故事中藴含着深刻的哲理。

通過這節課和孩子們的相處,我能感受到他們的心情始終是快樂的,學習狀態始終是高漲和積極地。我覺得我的上的這節課時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和大家分享的:

一、挖掘成功的源泉

俗話説得好,好的開頭就已經成功了一半。這一節課的開始我就設置了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來幫助學生嘗試學習成功帶來的喜悦,也就是讓學生帶着自信走進課堂。我準備的問題是:“你們最喜歡什麼動物?”問題雖然簡單,但是目的是在簡單的問題當中讓學生找到自信,讓學生形成我是很棒的心態。而且在孩子們的這種心態下我又是利用了孩子們從未接觸過的中小學遠程教育資源——課件,來導入新課的。當這樣的新生事物展現在孩子們眼前時,無疑就是增加了孩子們的好奇心,這使我又達到了一個目的,那就是無意識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比直白地堆學生説:“我們已經開始上課了,請同學們注意聽講”相比較,那使用遠程教育資源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二、利用遠教資源營造學習氣氛,搭建朗讀平台

我認為利用遠程教育資源,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語文教學不但使語文課堂教學生動、形象、直觀、感染力強、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而且還能使學生積極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揮。

課堂教學要給予學生充分自由發展的餘地,而傳統的教學總是很難滿足學生這方面的要求的。遠程教育資源的出現,則改變了一切,它撥動着學生的心絃,像磁鐵一樣緊緊吸引着學生。教學中所用到的聲音,圖片等不僅可以調節課堂的氣氛,改善教室裏緊張的學習環境,不同的圖片會給不同的學生帶來不同的視覺效果,引起學生不同的情緒變化,而不同的情緒變化正是激發學生自主探究意識的基礎。就像《狼和小羊》中的狼和小羊兩種動物不同的表情都可以用課件展示在學生的眼前。

而且我覺得利用遠程教育資源輔助語文朗讀教學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看着課件投影出來的課文內容,總比讓學生看着書,或者看着黑板去讀的效果好得多。比如《狼和小羊》朗讀教學就收到了讓我滿意的效果的。《狼和小羊》是寓言故事,而寓言故事的內容,是寓言的外殼,它是靠這個外殼來藴含豐富的思想意義的。因此對寓言內容的理解越深越透,領會寓意就越明確。而朗讀則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特別是低年級閲讀教學的主要形式,基於以上的學習寓言的重要方法,也是我在本課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視朗讀的指導和訓練,試圖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以讀待講,以讀促學去幫助學生領會寓意。本篇課文的中點式狼和小羊的次對話。我緊緊抓住了“找碴兒”這個詞引導學生展開朗讀訓練,設計提問,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狼想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兒的話,小羊極力申辯的話。狼的話以粗而低沉的語調來讀,一字一句充滿殺機,小羊的話用尖細柔和的語氣來讀,這樣把課文內容角色化地讀書,一方面完全適應孩子的童心,談化學生為讀書而讀書的被動意識,激起了學生“我要讀”的熱情,激發學生主動體味角色的情感,心理及語言的興趣,另一方面抓住角色的對話的朗讀容易在學生腦海中引發一種情境激發學生大腦,活躍學生思維。通過這次教學我更明白了“讀”的力量和必要性。

狼和小羊的教學反思10

《狼和小羊》是一則寓言故事,全文結構明朗,通過狼的三次找碴和小羊的兩次爭辯,告訴我們存心要幹兇惡殘酷的壞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藉口的這個道理。

第一課時的教學一直被老師們匆匆帶過,因為示範太少,能找到的參考資源也不多。但這一篇課文中有一教學目標是和同學們一起表演這個故事,我認為表演在一部分程度上依賴於天賦和性格,並且在公開課上學生難免拘謹,要表演到位是比較難把握。恰巧網絡上有《小動物過冬》的課堂實錄,並且還獲得過重大教學比賽的特等獎,因此我決定參考這一教學視頻來琢磨《狼和小羊》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挑戰一下自己。

第一課時的重點一般有:1、學習生字詞;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3、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説説很簡單,但是如何開展得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還是需要很多的思考。但就學習生字詞來説,簡單的全盤出示很難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讓學生在課堂上記住就更難了。因此,我使用了“隨文識字”的方式,在朗讀中遇到生字時就立刻出示生字卡片,這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在出示生字卡片後,指導學生利用各種方法進行識記,通過第一印象就讓學生記住字形和字音。

在正確流利朗讀課文中,我先以講故事的方式導入,帶學生走進故事情境,再通過課文中的三次找碴兒引導學生通讀全文,並安排了同桌練習,師生練習等方式充分朗讀課文,既不讓學生感到枯燥也能達到目的。

在理解課文上我抓住課後練習“你從哪些地方看出狼是在故意找碴兒?”來指導學生理清課文思路,瞭解課文內容。

狼和小羊的教學反思11

《狼和小羊》是一個傳統故事,我們的爸爸媽媽給我們講過,爸爸媽媽的爸爸媽媽也講過,現在我們給孩子們講這個故事,孩子們還是非常喜歡。但隨着時間的流逝,社會的發展,觀念的轉變,我們對這個故事的教學採用了新的方法。

愛因斯坦説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動着進步,而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幼兒內心充滿想象,他們擁有自己豐富、天真的思想。故事虛擬、誇張等特點,正好滿足幼兒充滿想象的心理特徵。當幼兒聽到故事中的人物遇到困難時,他們迫切地想知道如何解決,結果怎樣?這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讓幼兒展開想象,思考解決的辦法,也可以通過語言引導,讓幼兒説出正確的答案。

在故事《小羊和狼》的教學過程中,我把故事的結尾省略了,而是讓孩子來猜想後來怎麼樣了?就因為沒有了一個完整的結尾,它留給幼兒一個想象的空間讓幼兒自由發揮。許多幼兒在聽完故事後,紛紛主動的展開想象,給故事編一個完整的結尾。有的説:當狼要吃掉小羊時,獵人出現了,打死了大灰狼,救了小羊;有的説:小羊的朋友們來了,用石頭打跑了大灰狼;還有的説:小羊從地上抓起沙子揚向大灰狼的眼睛,趁機逃跑了……更有趣的是班裏的康寧小朋友説:大灰狼也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不能隨便打死,我們應該讓大灰狼和小羊做好朋友,大家團結友愛在一起。故事給幼兒無限的想象空間,只要教師把握好時機,幼兒就能在故事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編出更精彩的故事來。

狼和小羊的教學反思12

故事《小羊和狼》的教學重點是圍繞着動物們怎樣關心和幫助小羊戰勝大灰狼這一 線索進行教學的。活動前,組織幼兒討論:小羊和狼他們倆誰是強者,誰是弱者。為什 麼?孩子們對此討論得非常熱烈。他們自由組合,自由交流。認為大灰狼是強者,小羊 是弱者的小朋友説:“大灰狼有着鋒利的牙齒,他會一口吃掉小羊的。”“大灰狼非常 兇狠、狡猾,他會想出許多壞主意。”“大灰狼奔跑得可快了,他會追上小羊用他有力 的爪子緊緊地抓住小羊。”認為小羊是強者,大灰狼是弱者的小朋友説:“小羊有堅硬 的羊角,他不怕大灰狼。”“小羊很聰明,他會想出對付大灰狼的好辦法,把大灰狼消 滅掉。”“小羊用他的蹄子把大灰狼踢得遠遠的。”

小羊和狼誰是強者,誰是弱者,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呢。帶者懸念我講述了故事 《小羊和狼》。故事講述後,組織幼兒討論:小羊聽説狼要吃掉他,難過地哭起來了, 小羊是弱者,但他為什麼最終能戰勝大灰狼呢?這次的討論,孩子們的思路清晰了,大 家都説因為有了動物朋友們的幫助,小羊才能戰勝大灰狼。於是,我因勢利導啟發幼兒 説出“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道理。並以此為契機,針對我班少數幼兒自我意識強,謙讓 行為差,不遵守遊戲規則等現象進行思想教育。讓他們明白朋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幫 助。遇到事情要互相商量,這樣,大家才能在幼兒園一起快快樂樂地遊戲、學習、生活 。

長期以來,幼兒園教師逐漸形成了思維定勢,習慣了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學目的和教 學計劃。本課時,我打破了這種定勢,先組織幼兒討論題外話,狼和小羊誰是強者,誰 是弱者。為什麼?這個問題目的有三。第一,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第二,製造 懸念,為故事教學活動埋下伏筆。第三,激發幼兒的學習積極性。誠如上面所述,孩子 們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自始自終保持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他們説出了許多課堂外的知識和 經驗,連平時不善言談的小朋友都躍躍欲試,充分發揮了大家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和 創造性。

思品教育不能將幼兒看作是一個容器,將幼兒園的文明行為習慣要求灌輸給他們, 而是要在具體的情節中、意境中,通過直觀、生動、形象的教學手段,對他們進行動之 以情,曉之以禮的教育。在故事《小羊和狼》的教學中,我抓住了這一點,利用小朋友 對故事的喜愛、理解,不失時機地進行思想教育,讓幼兒分辨是非,達到了事半功倍的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