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廉頗藺相如列傳》教案 教案教學設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1.97W

江蘇四中

戰國形勢:

戰國時期,有戰國七雄,他們分別是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之中,秦國實力最強大,他採取了遠交近攻的策略,企圖各個擊破,力圖吞併六國。趙國是當時還有點實力的國家,秦國一時很難吞併,便使用了訛詐的手段掠奪他的土地和財物,本文就着重記敍了廉頗和藺相如二人合作,與強大的秦國抗爭的故事。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敍事寫人的技巧。

2)學習古人的博大胸懷、協作精神。

3)學習詞類活用:使動、意動,掌握虛詞用法。

方法:誦讀、提問、講解、質疑。

〖教學重點、難點〗

1)寫作技巧、波瀾、刻畫、懸念、虛實,在學習小説技巧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其 特 徵,在古文中分析體會,為寫人物小傳鋪墊。

2)鞏固已有的詞類活用知識,在翻譯文句中體會上下文意,準確辨識其語法特徵,並翻譯準確活用的詞。

3)掌握虛詞用法:耳、乃,者、所、而。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關於司馬遷和《史記》有關的文學常識

1、司馬遷:

西漢時期偉大的歷史學家、文學家,曾任太史令。他的父親是一位博學多聞的學者,司馬遷少年時代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20歲以後,司馬遷遍遊祖國南北,考察風土人情、文物古蹟、蒐集史料、研究社會,為他以後創作史記準備的豐富的材料。公元前98年,李陵兵敗投降了匈奴,他因為替李陵辯解,觸怒了漢武帝,被迫入獄,受到了腐刑。他是在獄中完成了我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史記》。

2、史記:

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或者説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歷史文學鉅著。記載了上起傳説中的皇帝,下迄漢武帝太初四年共約3000年的歷史,分本紀、世家、列傳、書、表等五種體裁,共130篇,作為正史的《二十四史》,史記是其中的第一部。魯迅讚譽《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所以説它既是史學鉅著,又是文學鉅著。

體裁:

本紀:紀傳體史書的一種體裁,記載了帝王及其歷史活動。

| 世家:紀傳體史書的一種體裁,記載了諸侯王和漢初開國公臣的歷史活動。

列傳:紀傳體史書的一種體裁,用以記述帝王以外的人的事蹟。

書、表(略)

(二)關於本文背景的介紹。

一、合縱連橫:

品茗戰國時弱國聯合進攻強國,稱為合縱,隨從強國去進攻其他弱國,稱為連橫。戰國後期,秦最強大。合縱指齊、楚、燕、趙、魏、韓等國聯合抗秦;連衡是指這些國家中的某些國跟着秦國進攻其他國家。又一説,六國地連南北,故六國聯合抗關中之秦為合縱;秦居關中,六國居山東,六國服秦曰合縱。本文是説合縱之勢中的。

二、據課文內容,趙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距秦滅六國前220年差63年。此時,秦經百餘年變法強國,已相當強大。於前312年敗楚軍百萬之眾於重丘。又於前299年拘囚楚懷王。於戰國期間,秦已成為最強的諸侯國。

品茗戰國期間有縱橫家--士,進行“合縱連衡”,秦以“連衡”攻山東六國,六國以合縱對付西方的秦國。當時,“合縱”之策已破,秦方得勢於“連衡”(合縱連橫以公孫衍、張儀、蘇秦、龐煖等縱橫家始謀,成為兩種敵對戰略)。

戰國時的士,是各種人材、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他們活動於各諸侯國,以遊説,薦舉的方式,得到各諸侯國的作用、發揮着重要作用,廉藺,都是當時的士。

秦孝公於前356和前350年(遷都咸陽)兩次任用商鞅變法“內修法度務耕織,外連衡而鬥諸侯。”

秦國變法以後,使得國家制度改進,士、民都有了發揮自身才能的機會,又向外擴張領土,國力日益強大,前283年,秦軍伐魏,兵至大梁,燕趙救之,秦軍撤去,秦人怨趙,由於當時尚有齊楚燕魏趙等大國首尾相救,所以不能以主力對付趙國。僅以蠶食瓦解,本文寫秦趙的政治、外交軍事方面的鬥爭過程,趙國挫敗秦國,只因有此背景。當時的趙國尚有相當大的實力,兼以廉藺以國為重,文武相濟,秦國也不敢輕舉妄動大舉攻趙。

導入課文:

司馬遷一生經歷坎坷,因李陵一案而遭受酷刑中最為恥辱的腐刑後,“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如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他曾想過死,但一想到“人固有一死,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他猶豫了,因為他把事業、理想看得比一切都寶貴,他思想昇華了,毅然活下來,發憤著書,終於完成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正因為如此,司馬遷才對那些在逆境中發憤,在厄運中不屈不撓,在險境中視死如歸的仁人志士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史記》才會出現那麼多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磨難英雄形象。比如荊軻、毛遂、晁錯……而藺相如則是這些人物中的突出典型。藺相如在虎狼成羣、險象橫生的環境中,置個人生死於不顧,以國家利益至上,憑自己的勇氣和智慧,贏得了國家的尊嚴。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史記》中著名篇章--《廉頗藺相如列傳》。

(三)結構概要:

本文寫了三個故事,以藺相如為主,以廉頗為賓,三件事都是突出藺相如的性格,廉頗後又有傳。

1. 完璧歸趙品茗 2. 澠池相會 3. 廉藺交歡(負荊請罪)

(四)邊解決文言知識邊理解課文

一、分析理解課文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簡介身份

既是對兩個人物出身情況作必要交待。這是史傳文的一般特點,同時又對後文作了鋪墊,介紹廉頗,突出他的武功,突出他的“以勇氣聞於諸侯”。秦求趙璧,秦趙澠池會,秦國雖無禮,終不敢對趙用強,其原因之一就有忌憚廉頗之勇。同時又為廉頗居功自傲作了鋪墊。

介紹藺相如,則顯出他出身低賤,為他的大智大勇的精神,他的扶危愛國的品質作了反襯:出身低賤,但品格崇高,才能出眾。

二、解決文言知識。

三、分析理解課文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是主幹,寫三個故事。

1. 完璧歸趙

秦以城易璧,矛盾突起;趙王君臣謀議,予,不予,兩難,就顯出兩國的實力懸殊,秦的貪暴的面目立見。解決這樣的困難非易事,欲揚先抑。為藺相如的出現蓄勢,情節陡然緊張起來。

宦者令繆賢説的一件往事,借人物的話,體現了藺相如的性格,見識卓越,膽量超人,插敍從一個側面表現人物的性格,烘托、鋪墊。

趙王召見藺相如,對趙王問。表明藺相如對秦趙形勢早就成竹在胸,對秦國的陰謀也看得明白,並指出予璧,弗予的利害。當趙王問“誰可使者”時,相如表示願往使秦,因為他有非凡的見識,所以也有大勇。並對此表示決心完璧歸趙,從他的堅定的口氣和條理的分析不僅可以看出相如具有忠於趙國的思想,還具有大智大勇,於是博得了趙王的倚重。“於是”“遂”,這些詞語正體現了趙王的對他的信任。

雖然有了這些先決條件,但捧一璧西入虎狼之秦,乃是一場九死一生的搏鬥,相如只能憑着自身的才智勇氣和趙秦國力的對比,抓住有利形勢。敍事至此,情節為之又一緊,懸念,吉凶未卜。

相如到了秦國,秦王對待趙使者藺相如非常輕慢,又無意交出償城,相如激於責任感:“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復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一席話震動天地。持璧欲擊柱,怒髮上衝冠的細節描寫,表現了相如大義凜然不可犯的氣概,迫使秦王讓步,答應齋戒設九賓大禮受璧。相如初勝,即先發制人掌握主動,先派人歸璧於趙,然後在殿上慷慨陳辭,理直氣壯申明歸璧於趙的理由:先從歷史上看秦君不守信用,再以秦趙形勢強弱對比表明秦可能欺趙,趙決不敢欺秦,暗示造成這樣的後果其曲在秦。最後指出自己寧死不負趙,氣勢奪人,迫使秦王十分被動,秦王雖怒,但不願以一璧之故而斷絕秦趙之歡,即使當時殺相如,在外交上已經輸掉了一籌。實際上是秦國尚不能對趙採取太強的軍事行動,所以只好畢禮歸之趙。正是相如出使前就料定的,這也是趙國有足能對抗秦國的軍事力量--以勇氣聞於諸侯的廉頗作外交鬥爭的後盾,秦廷抗辭才能勝利。雖不正寫廉,從側面暗寫一筆廉頗,應開頭。

這裏突出了相如的智勇和愛國精神,能言善辯、善於把握時機,同時也暗寫廉頗的軍事才能和勇氣。虛實明暗相映襯,情節上環環緊扣,越來越緊迫的氣勢。

四、解決文言知識。

五、佈置作業 : 複習預習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繼續分析課文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 分析課文第二部分:

2、澠池之會

此事已完,其影響未完。秦志不逞,故攻趙,更顯示出各國矛盾鬥爭的複雜性,也是為人物設置了新的難題,引出了澠池會。會前,廉藺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當年秦王與楚懷王相會於秦,設伏兵截其歸路,楚懷王被拘,走趙,趙不留,又被秦囚禁至死。所以秦一向以此為圈套,顛覆別國,趙君臣對此深感憂慮。廉頗與王訣體現了思慮深遠,語雖少,意卻深,體現了他重國事,有勇有謀的性格,從而突出了隨趙王前行的相如責任重大,任務艱鉅。澠池會上,秦王負強欺趙,欲對趙王施無禮。相如挺身而出,針鋒相對,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秦王不從,相如欲以死相拼,震懾了秦王,使秦不能加勝於趙,趙盛設兵,秦不敢動,又一次體現了廉頗的作用。外交上的勝利全仗相如之勇氣,廉藺相互配合,保全了趙國的尊嚴,又使秦受挫,這裏繁筆寫藺,簡筆寫廉,相映相生,突出了兩個人物。

二、解決文言知識。

3、將相和

相如拜為上卿,似是矛盾已告一段落,而新的矛盾又起,澠池會是秦趙矛盾,相如在此中建立功勛,而又成為趙國將相不和的引線。廉頗居功自傲,輕視出身平民,低賤的相如(春秋戰國時的各諸侯國正是不重出身地位而任人唯賢,使士的才幹得以施展,才使國家保全。戰國紛爭給了士發揮作用的機會)而相如卻一再忍讓,經由門客傳言,終於使廉頗領悟到相如不欲與廉將軍爭列並非是懼怕羞愧,而是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是相如忍讓的原因,體現了相如的以大局為重,不計小嫌的大度,終於,廉頗親自負荊請罪於藺相如門,表現了廉頗雖執著名位之爭,卻性格直爽豪放,知過能改,忠於國家的高尚品質。這一故事點出了藺相如廉頗之所以能夠獻忠尚義,就在於以國家為重的忠義之心。前兩事全突出了廉藺配合文武相濟才使趙不敗,是突出了合作的重要。

三、解決文言知識

四、佈置作業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總結寫作特點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寫作借鑑和閲讀體會:品茗

從歷史著作的特色看,本文突出表現了士階層的兩個傑出人物在特定的歷史時代所起的重要的歷史作用,而且顯示出作為個體的士,怎樣在時代中把握機遇,實現自我的價值;而作為文學作品的傳記文學,它又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可供寫作借鑑:

1. 三個故事各有首尾,有獨立性卻又環環緊扣,相互關聯  故事以秦趙--藺廉這一雙重矛盾衝突貫穿,以前者為主,後者為次,前者決定着後者,層層推進,引人入勝。內外兩者矛盾衝突層次井然有序,外部矛盾緩和了,內部矛盾便激化了,這樣結構文章清晰而有力量。

2. 敍事有波瀾,曲折抑揚  如完璧歸趙,秦求趙璧又不予之城,秦強而趙弱,矛盾陡起,藺相如分析了形勢,併入秦請完璧歸趙,情節已趨緩和。秦廷受欺,相如睨柱,又緊張,秦王答應相如的要求,又趨緩和,相如欺秦王,幾被處死,情節緊張,秦王終於畢禮而歸之,不再索璧,又趨緩和,相如因功拜上大夫。秦因璧事攻趙,又緊張,為好會,引出澠池會,歸國拜上卿,廉頗與之爭位的矛盾。

敍事要有波瀾,不能平鋪直敍流水帳。就要抓住貫穿於事件中的矛盾衝突,圍繞矛盾衝突組織材料。本文的衝突是塑造表現人物形象的必要手段,形象是在衝突過程中展現出其方方面面的性格。藺相如的智、勇、忠義是一成不變的,廉頗的則隨矛盾發展而有變化。

3. 選材的精當  寫人物要把人物置於衝突中寫,才能生機勃勃,而傳記則是以人物一生中的最光輝的事件來表現人物的精神品質的。本文以三件典型的事,把個人和國家雙重的矛盾、利益糾結在一起,突出了廉藺的崇高品質和性格特徵,且又以細節描寫予以聲色之,就使得人物在這三件事中栩栩如生,恰當充分地表達了作者的主旨。同時,全文也顯得十分集中。描寫人物,刻畫細節很生動突出。

4. 懸念、虛實映襯等技巧在本文體現突出。

課堂練習

1-10題選出加點字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項

1.例句:“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 )

A.春風不度玉門關 B.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C.羣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 D.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

2.例句:“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 )

A.乃置酒請之 B.其造請諸公,不避寒暑

C.請以趙十五城為大王壽 D.請奉盆缶秦王

3.例句:“而君幸於趙王”( )

A.高雅得幸於胡亥 B.幸可廣問訊,不得便相許

C.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 D.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

4.例句:“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

A.周鄭交惡 B.初一交戰

C.合從締交 D.交不忠兮怨長

5.例句:“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 )

A.弗聽,許晉使 B.臨淄有大蛇,長十許丈

C.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D.時人莫之許

6.例句:“固請,召有司案圖”( )

A.秦孝公據崤函之固 B.至於顛覆,理固宜然

C.管仲固諫不聽 D.鄙人固陋,不知忌諱

7.例句:“相如因持璧卻立”( )

A.敵不敢至,雖至必卻 B.王者不卻眾庶

C.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D.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8.例句:“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 )

A.阿母謝媒人 B.乃令張良留謝

C.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 D.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9.例句:“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A.私見張良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子布、元表諸人各顧妻子,挾持私慮 D.項王乃疑范增與漢有私

10.例句:“趙王悉召羣臣”

A.對上所問禽獸簿甚悉 B.齊悉復得其故城

C.書不能悉意,略陳固陋 D.丞相亮其悉朕意

佈置作業

完成配套練習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