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廉頗藺相如列傳》説課稿 (人教版高二)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3.39W

 《廉頗藺相如列傳》説課稿

                            當陽二高 李文忠

一、説教材

大綱對高中階段文言文閲讀能力的要求如下:熟悉常見文言實詞和虛詞的一般用法;瞭解文言句式的一般特點;能借助工具書閲讀淺易文言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

本單元的教學要點是:一、怎樣學習文言文;二、掌握和使用工具書。

《廉頗藺相如列傳》選自高二語文必修④第四單元,是基本篇目、講讀課文。 

 作為《史記》中著名的人物傳記,其重要的歷史價值在於,以“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典型故事濃縮了戰國末期秦趙之間得 政治鬥爭,以小見大,真實生動地再現了歷史風雲變幻。而其突出的文學價值在於,情節安排張弛有度,扣人心絃;動作刻畫栩栩如生,躍然紙上;語言描寫簡練生動,凸顯個性。通過情節等突顯了主要人物德才兼備的人格魅力。

    雖然具有歷史和文學的雙重價值,但作為語文教材,我以為不宜只注重其故事性,因為以事實和事理來把握歷史,那是歷史教學的任務;而應該充分挖掘文本,感受其文學魅力。

    

二、説學情

    由於各種原因,學生首先存在認識和能力上的個體差異。其次,普遍存在“困於口”問題,學生沒有“説”的習慣,只一味地記,可這不意味着他們想不到。

    想得到未必説得出,説得出者必定能想得到。説是一個綜合性的學習過程和結果。因此,“讓學生説”,勢在必行。這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和現代教學理念。

    

三、説教學目標

    ㈠德育目標--以主要人物德才兼備的人格感染學生。例如欣賞和學習藺相如的機智勇敢、不卑不亢、寬容謙讓。再如辨別廉頗有自尊心還是嫉妒心,正確認識自尊心對個人成長的價值等。

    ㈡能力目標,包括文學素養和語言表達能力。

    1、有效引導學生閲讀文本,認識其各方面的文學魅力,以提高學生文學素養。

    2、能較準確靈活地用古代和現代漢語模仿人物對話,再現或表現其神態、內心。

3、能大體口譯或複述故事,準確推斷所藴含的意義。

    有人説:“人才不一定有口才,但有口才的一定是人才。”基於對口才的重要性認識,也鑑於本人此前在教學中的缺陷,我準備在本文教學中,以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為重中之重。即以欣賞文本得文學價值為基礎,其間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而以語言訓練貫穿始終。

    根據上述目標,本文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如下:

    ㈠重點:口述故事,賞析重要語段的涵義,分析人物性格。

    ㈡難點:掌握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四、説教法和學法

    ㈠誦讀法。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可見讀十分重要。古文尤其要注重誦讀。誦讀,方式多樣,效果各異。我將採用集體朗誦和分角色朗讀兩種方式。

    本文篇幅較長,不宜在單課時內通讀全文,否則會給學生造成沉重的心理負擔。根據內容特點,我將以故事為單位,引導學生朗誦。

    集體朗誦相對完整的文段,以掌握字音、句讀,瞭解故事梗概。分角色模仿人物對話,理解其用意,以便揣摩出人物內心感受。

    ㈡問答法(或問題式學習),學生質疑、對抗。

    “引導學生進行‘問題式’教學是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基本策略”,而且是目前使用普遍而有效的策略。在這種策略中,教師作為“引導者”的作用最應該體現。而問題的設計或提問的技巧將直接影響引導的成效。

    此前,我一直走入一個誤區:以為高濃縮、高難度的設問等於有價值的問題,有價值的問題等於有效的引導。結果在課堂上,屢屢“乘興而來,敗興而歸”。究其原因,一是違反循序漸進的原則,問題跳躍性大,致使學生出現思維“斷層”;二是忽略學生個體認識和能力差異,熱情地提問反而出現了“能者揚之,困者抑之”的後果;即使對於能者,在連珠炮式的追問下也十分尷尬。

    因此,我認為問答式教學中應該遵循這些原則:

    ⒈與內容或結構同步。體現為引導學生簡述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為每個學生奠定深入學習的基礎。

    ⒉由易到難,由表及裏。發揮個體差異的積極作用,成就不同的成功感。

    ⒊適量提問,鼓勵尊重。對同一個學生,最多連續提問三次,之後詢問其是否願意繼續,尊重學生的選擇,並給予肯定和鼓勵。

    問題層層深入,適合程度不同的學生,能者多答,困者少答,各有收穫。最關鍵的是教師在有效引導中,成就了每一位學生的自信和自尊心。

    當然任何一節課教師都無法預設所有的問題和答案。實際課堂中,隨着師生之間思維的發展,往往很多問題是隨時生成的,而無論怎樣,上述原則都適合。

    

五、説課時安排和教學過程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二、知識鏈接 

(一)作者和《史記》 

1、司馬遷,字子長,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他能寫出《史記》這樣偉大的作品,是因為:①家學淵源。父親司馬談為太史令,學問廣博。父親死了三年,司馬遷繼承其業,在“金匱石室”(國家藏書處)閲讀、整理歷史資料;②廣泛遊覽,實地考察;③艱難發憤。武帝天漢三年,李陵孤軍入匈奴,敗降,而司馬遷仗義執言極言李陵降敵是出於無奈,因而觸怒漢武帝,致罪下獄,受宮刑,身心重創發憤著《史記》。關於司馬遷的名聯:剛直不阿,留將正氣衝霄漢;幽愁發憤,著成信史照塵寰。/一代君權痛蠶室,千秋史筆溯龍門。

2、《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它記述了上自傳説中的黃帝,下至漢武帝太初年間約三千年左右的歷史。全書共130篇,五十二萬多字,分十二“本紀”、三十“世家”、 七十“列傳”、 八“書”、十“表”。 (本紀--給帝王作傳的類別。 世家--給諸侯作傳的類別。 列傳--各種不同類型、不同階層人物的傳記。書--個別事件的始末文獻典。 表--是各個歷史時期的簡單大事記。)《史記》既是史學鉅著,全面地敍述了我國上古至漢初三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多方面的歷史發展情況;又是文學鉅著,作品有很高的寫作技巧,人物形象鮮明,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二)背景材料

    1、時代背景

    公元前四世紀,戰國“七雄”征戰不已。秦國最強,它對六國都有野心。秦國多次擊趙,但趙國重用廉頗、藺相如,將相團結合作,外交上、軍事上都取得了成功,保障了國家的安全。這篇課文就是記敍廉頗、藺相如團結合作,抗擊強秦的歷史事實。

    2、《韓非子和氏》(節選)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淚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三、聽錄音、點讀、分組讀、齊讀,糾正字音、句讀

讀準下列加點的字音

穆公(    )    避匿(    )     繆賢(    )     湯鑊(    )     雖駑(    ) 

肉袒(    )    盆缶(    )     案圖(    )    可予不(   )     澠池(    )

詐佯(    )    列觀(    )     皆靡(    )     傳舍(    )     甚倨(    ) 

不懌(    )    衣褐(    )     睨柱(    )

四、自讀課文,疏通大意,理清文章結構層次,各用4個字概括文章故事。

五、完成《金榜》“基礎自主學習”,整理課文的①通假字②一詞多義③實詞的活用④古今異義詞⑤文言特殊句式

五、再讀課文,參照註釋翻譯課文,歸納翻譯古文的幾原則:

⑴           ⑵               ③

第二課時

研讀文段,合作探究

一、研讀1-2段

1、文章開頭交代廉頗、藺相如的不同出身,有何作用?

                                                                                    

二、研讀3-13段       故事,明確藺相如是如何“使不辱於諸侯”的。

1藺相如是在什麼背景下出場的?作者為什麼這樣安排?

 

2藺相如出使秦國後,與秦國圍繞着和氏璧進行了哪三個回合的較量?由此可見藺相如怎樣的思想性格?

                                                                                                

三、研讀14-17段         故事,明確藺相如是如何維護國格的。

1、此故事中作者設置了多處對比,請列舉出4組對比並説明其作用。

           

 

 

                                                                                                                2、廉頗在本事件中做了什麼?這表現了他什麼性格?

                                                                        四、研讀17-21段           故事,明確藺相如是如何顧全大局的。

                                                                                                                                                                        這則故事作者主要運用了什麼手法來刻繪人物形象?請聯繫課文具體説明。

 

五、 小結全文。

 一.主題思想:本文通過( “完壁歸趙”、“繩池之會”、“將相和歡” )三故事,讚揚了藺相如( 智勇雙全的品質和寬厚待人、顧全大局的風格 ) ,也讚美了廉頗( “負荊請罪”的優秀品質。 )啟示我們(                                   )。

二、人物刻畫 

1.選擇3個(  典型  )事件刻劃人物。 

2.在( 矛盾衝突中 )刻畫人物。課文中有兩類矛盾,一類是( 趙國與秦國的矛盾),這一對矛盾是敵我矛盾;另一類是( 廉、藺的矛盾 ),這一對矛盾是內部矛盾。兩類矛盾縱橫交錯,互相影響。最後( 在共同對敵 )的前提下,內部矛盾得到了解決,廉藺的性格品質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現。 

3.用( 個性化 )的語言刻畫人物。

在三個事件的描述中,大段對話佔了很大篇幅,有的情節乾脆由對話來表達,許多對話形象地表現了人物的思想和性格,使我們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例如( 先説藺相如,他在秦廷上的慷慨陳詞,有時語氣平和,謙恭有禮,使對方放鬆警惕;有時直言斥責,有理有據,雄辯服人;有時堅決表態,分析利害,暗示對方;有時怒不可遏,咄咄逼人。總之,詞鋒犀利,剛柔相濟,但又輕重恰當,充分表現出一個熱愛祖國、不畏強暴、有智有勇、長於辭令的外交家形象。再説廉頗,在將相交歡事件中,他先前説的這一番話,表現了他的自高自大和心胸狹窄,非常符合武將的性格特點,後來寫他知錯改過,負荊請罪時所説:“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一句,語言不多,坦誠直率,可敬可愛。)

4.運用(        )手法側面描寫人物。

三.選材典型,剪裁精當,文章主次分明,詳略得當。

作者根據主旨的需要選擇了三個典型事件,對於已選材料作者又精心裁剪,明寫、詳寫了人物(    ),暗寫、略寫了人物(     )。同一故事中也有詳略安排,如(   

             ).

從歷史著作的特色看,本文突出表現了士階層的兩個傑出人物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所起的重要的歷史作用,而且顯示出作為個體的士人,怎樣在時代中把握機遇,實現自我的價值;而作為文學作品的傳記文學,它又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可供寫作借鑑。

六、練習-語言應用

1.運用出自《廉頗藺相如列傳》的成語(至少4個),寫一段不少於60字的文字。

完璧歸趙   負荊請罪   價值連城  怒髮衝冠   刎頸之交 

                                

                                  

2、為了打造“書香校園”,學習下面兩段“名著導讀推薦詞”給我們本期所學的某一名著寫一段推薦詞

【《論語》推薦詞】

它是散文的典範,文化的經典,智慧的寶庫。它用智慧開啟了一道道塵封的門,用教誨鑄造了一柄柄堅利的斧。於是,千百年來孔子和《論語》所代表的儒學,在構建漢民族文化心理結構的歷史過程中,起着無可替代、首屈一指的作用。

【莎士比亞作品推薦詞】

它是西方文學史上一座難以企及的高峯。幾百年來,莎士比亞那魅力無窮的戲劇和詩歌像磁石般吸引着一代代讀者。他筆下豐富飽滿的人性、曲折動人的情節、華美燦爛的語言令人回味無窮。他的作品放射出強烈的人文主義思想的光芒,體現了卓越而大膽的藝術技巧。

七、板書設計

    完璧歸趙

    澠池之會    對秦王              

    負荊請罪    對廉頗                   原則: 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威於外而寬於內

 

李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