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第8課《美麗的顏色》教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73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第8課《美麗的顏色》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第8課《美麗的顏色》教案

課文內容分析:

本文是一篇人物傳記,節選自《居里夫人傳》,傳主是先後兩次分別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的居里夫人。作者艾芙·居里是居里夫人的次女。

課文節選的這部分內容主要記述了居里夫人和丈夫比埃爾·居里在棚屋中通過艱苦努力,終於在瀝青鈾礦裏提煉出鐳,見到鐳的“美麗的顏色”的過程。

文章內容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6段),集中描繪簡陋、惡劣的工作場所環境。第二部分(7—19段),記述居里夫婦在棚屋中的科研工作。第三部分(20—26段),描寫居里夫婦發現鐳的場景。通篇文章用含蓄委婉,富有情味的語言,既為我們再現了居里夫婦提煉出鐳的科研過程,也為我們展現了居里夫人獻身科學、忘我奉獻的人格魅力。

學情分析:

一般學生都對本文的傳主居里夫人有所瞭解,知道傳主的主要科學成就和人格品質,所以,學習起來有一種心理上的親切感。另外,八年級學生已經閲讀過較多寫人散文,具備閲讀寫人散文的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比如知道要以事寫人,要寫出人物的性格特點,要融入作者的情感等。同時,通過對前一篇課文《列夫·托爾斯泰》的學習,對於傳記類作品有了初步的認識,特別是對於傳記的特點,如內容真實、事件典型、注重細節、適度想象等,已經形成基本認識。

教學目標:

1、準確把握人物特點。

2、探究文章多角度表現人物的寫作手法。

3、品味語言,發現人物內在美。

教學重點:

1、準確把握人物特點。

2、品味語言,發現人物內在美。

教學難點:

探究文章多角度表現人物的寫作手法。

教學創意:

因文識人,因人析文;揣摩品味,體會情感;合作發現,自主建構。

教學流程:

一、我知道:印象中的居里夫人

(一)師:中國有句古話叫“巾幗不讓鬚眉”,把這句話用在法國女科學家居里夫人身上再合適不過了。那麼,關於居里夫人,同學們瞭解多少?

(二)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的關於居里夫人科研和生活的資料或小故事。

(三)師:同學們能不能結合這些資料或小故事,用“我認為居里夫人是一個的人”評價居里夫人?

學生自由回答。

(四)今天,我們來學習由居里夫人的小女兒艾芙·居里為自己的母親所寫的傳記《居里夫人傳》的節選部分,看看她筆下的居里夫人形象和我們印象中的居里夫人是否一致。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這一環節的主要目的在於拉近學生與傳主、文章的心理和情感距離,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不必做過多過高要求,主要由學生言其所知,為下面的學習做心理鋪墊。)

二、我印證:文章中的居里夫人

(一)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劃出文中能表現居里夫人科學精神或個人品質的句子。

(二)小組內交流。

(三)班級內交流。

示例:我認為居里夫人是一個熱愛科學的人。例如文章第9—11段寫居里夫人選擇男人的職務,她的工作雖然艱辛,但她一直堅持往下做,可見她對科學的熱愛和嚴謹治學的態度。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打破固定的根據文章內容概括人物特點的思維模式,變換角度,引導學生找出具體事件印證自己對人物的評價,既引導學生重新關注文本,加深對課文的學習,又培養了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三、我發現:多角度的表現手法

(一)教師置疑:一般的傳記作品都是由作者對傳主進行客觀地敍述,但是在本文中,卻有多處由居里夫人自己來説,如文章第5、6、11、14、15段引用的居里夫人的信札、日記,這是否合理?

(二)學生朗讀上述段落,小組討論。

(三)班級交流,教師點撥。

明確:大量引用傳主自己的信札和日記中的話,既為讀者補充了未知的歷史細節,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也大大提高了文章的可讀性,使人如臨其境,彷彿隨傳主回到了歷史現場。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理解文中大量引用傳主自己信札和日記中的話的作用是本課學習的一個難點,但不能由教師生硬拋出結論,而要引導學生先讀再思,教師在關鍵處加以點撥。)

(四)除了引用傳主自己的信札、日記,文章還使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討論明確:側面描寫(如第2、3段),通過寫棚屋的簡陋和條件的艱苦,側面表現居里夫人不畏艱辛的科學精神。正面描寫(如欣賞“美麗的顏色”部分),寫出了居里夫人在巨大的成功面前的謙遜、低調。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此環節主要在於引導學生學習從不同角度、運用多種手法表現人物特點,而非單一的以事寫人、正面描寫。)

四、我品味:含義雋永的語言

(一)師:文章在正面描寫居里夫婦想象、欣賞“美麗的顏色”時,語言特別有味道,人物形象和場景特別令人印象深刻,是全文的華彩部分,值得我們好好品味。

(二)學生朗讀,注意重讀、語速、標點符號。

①有一天,瑪麗像期盼別人已經答應給的玩具的小孩一樣,懷着熱切的好奇心説:“我真想知道‘它’會是什麼樣子,它的相貌如何。比埃爾,在你的想象中,它是什麼形狀?”

②這個物理學家和顏悦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麗的顏色。”

③瑪麗説:“不要點燈!”接着輕輕地笑了笑,再説:“你記得你對我説‘我希望它有很美麗的顏色’的那一天麼?”

④“看哪……看哪!”這個青年婦人低聲説着。

(三)師生共讀。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此處美讀課文,主要在於引導學生從作品內容逐漸深入到語言賞析,從而突破另一個教學重點,教師要做好示範。)

(四)賞析課文標題“美麗的顏色”的含義。

明確:“美麗的顏色”既是指鐳的顏色,也比喻居里夫婦對待科學的精神和品質。

《美麗的顏色》教學反思

一、葉聖陶先生説:“語文教師能引導學生俾善於讀書,則其功至偉。使朗讀的功能得到酣暢淋漓的發揮。”

朗讀,是語文教師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更應該將朗讀貫穿教學,不斷地去鑽研朗讀的技巧、方法,並將其細化為具體、可操作的方法,以更好地與理解文本融合。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習用恰當的語速、語調、語氣進行朗讀,以表現自己的理解。學生的語感更是在反覆誦讀、涵詠、品味中逐步形成的,橋這頭的讀者,也只有通過朗讀,才能走向橋那頭的作者。我想,用語文的方式教語文,恰恰是在守住語文教學的`靈魂。而本節課在朗讀指導上,還應更細緻些,在前後內容勾連,具體情境中去朗讀,才更易使學生走進文本深處,走進畫面,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

二、藉助資料鏈接拓展知識,文本不是語文課堂教學唯一的陣地。

教師應常常把文本當成一扇“窗口”,擴寬文本的廣度和深度,讓學生通過它,瞭解更多的知識,既加強了學生對本課知識的把握,又增加了語文知識的外延和內涵。比如,本節課鏈接了原傳中的一段話,以幫助學生理解居里夫婦不僅是一對親密、默契的伴侶關係,更是相濡以沫、志同道合,為了共同理想而並肩作戰的戰友關係,這是一對彼此嵌入靈魂的伴侶。但是,鏈接資料、知識教學的穿插,既要“得體”,又要“得法”。

三、錢鍾書先生説過:“積小以明大,而又舉大以貫小”“方概知全篇或全書之指歸”,因此語文教學應該引導學生沉浸文本,同時又應“以大觀小”,建立學生閲讀中的整體感。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所以,語文課要上出“語文味”,必須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並且將其作為課堂教學的核心。教師的所有教學活動都應該有助於學生正確、熟練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讓學生學會“咬文嚼字”,在閲讀中理解、咀嚼、品味文本的語言。本次教學也是緊貼着文字,採取咀嚼型品讀,在朗讀中分析,用分析促朗讀,把學生的思維由感性的彼岸滑向理性的彼岸,養成細膩感受文本和深入閲讀的好習慣,提升學生對語言敏鋭的感受力,以提高語文素養。

本節課重在引導學生通過品析語言文字,理解“美麗的顏色”的多重內涵。既有鐳光的美麗,也有居里夫婦精神的美麗,更有兩人之間温情的美麗,字裏行間還流露出作者對居里夫婦這兩位偉大科學家的愛慕和敬仰之情的美麗。品析角度包括修辭、描寫、寫法等,哪怕是細微之處的一個標點符號,但品析的角度還可以再多元化一些。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應做到更全面的預設,選好品析的“點”,在學生的生成基礎上,給出更具啟發性的引導。

教學,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成功的教學,本就是一種藝術的創造。而我以為,本真、本色,就是好的語文課。當我們用語文之心去思考語文的時候,語文才能真正進駐到我們的內心,化作“美麗的顏色”,與每一位語文人做出許許多多美麗的相逢與碰撞。

我們本身並不完美,也無須強求完美,但我們必須要知曉一個最普通的常識:行走,抵抗虛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