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時、分、秒優秀教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1.95W

本單元是在一年級(上冊)學生初步認識整時和大約幾時的基礎上編排的。學生已經知道了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能説出鐘面上的整時時間,還能識別鐘面上的整時剛過或不到整時的時間,這些都是教學本單元可利用的資源。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時、分、秒優秀教案

先編排時、分的教學,然後教學秒。把時和分結合起來教學,有利於學生感受時間。由於1小時的時間比較長,一節課的時間還不足1小時,在課堂上可以藉助分來體驗時。另外,認識鐘面上的非整時時刻,需要綜合應用時和分的知識。

1. 看看、數數、算算,瞭解鐘面上的大格和小格。

第88頁例題利用小女孩7時30分上學的情境,激起學生學習看鐘表的願望。提出的三個問題能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鐘面,首先要理解大格和小格的意思,鐘面上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里有5個小格就很容易知道。鐘面上一共有多少個小格可以5格5格地數出來,在一年級(下冊)教材裏曾經有過這樣的安排。

認鐘面上的大格和小格要能正確、迅速地説出幾個大格里一共有多少個小格(如7個大格里有35個小格),這是順利説出鐘面上的時間是幾時幾分所需要的能力。2~9個大格里各有多少小格,要聯繫乘法口訣記憶。10個大格、11個大格里面分別有多少個小格,可以通過45加5、再加5幫助記憶。

2. 初步形成1時、1分的觀念。

初步建立時間觀念是本單元的教學任務。1時、1分是基本的時間單位,學生認識1時和1分要經歷充分的活動與體驗。

時針走一大格是1小時,分針走一小格是1分,都是有關時、分的知識。教材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在鐘面圖上用色塊顯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小格的意思,讓學生有意義地接受知識。形成1時、1分的觀念必須體驗它們的長短。想想做做編排了許多體驗1分的活動,有1分鐘脈搏大約跳動的次數、大約做眼保健操的節數、跳繩的下數,還有1分鐘能完成口算的題數等。這些活動要在課堂裏逐一落實。可由教師掌握1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專心地數數,並通過在括號裏填這些數量,反思1分鐘能做些什麼。這樣,他們對1分鐘有多長就會有切身感受,這就是1分時間的初步觀念。

1小時比較長,在一節課上無法直接體驗。為此,教材設計了兩條體驗1小時的途徑: 是利用時、分的進率,從對1分的感受聯想60分會有多長,體驗1小時有多長;另一條是想想做做第3題,通過一節課的時間加一次課間休息時間,再加上若干分鐘正好是1小時來體驗。由於學生對一節課和一次課間休息的時間是有感受的,因此能間接地體會1小時有多長。關於時、分間的`進率,要通過撥鍾讓學生髮現。教材的安排是撥分針,讓分針走60個小格,看時針同時走了幾大格。通過分針走60小格(即60分),時針剛好走1大格(1時),推理得到1時=60分。

想想做做第4題説出時針從12走到另一個數的位置上是多少時間,為下面認讀鐘面時間作鋪墊。

3. 認讀鐘面上的時間。

在學生已能認讀鐘面上整時時間的基礎上,第90頁例題教學認讀非整時時間。第一個鐘面,教學怎樣看時間以及怎樣讀、寫鐘面上的時間。出現8時零5分的鐘面,學生聯繫已有經驗能看到這個時間是大約8時,是8時剛過。鐘面上的一個扇形色塊,有助於學生看出分針的位置是從12起走了5小格,鐘面上的時間是8時過5分。教材告訴學生,這個時間要説成8時零5分,可以寫作8:05。可見,首次認讀鐘面上的非整時時間是以大約幾時為起始,經歷幾時剛過幾時過多少分規範地讀、寫時間的過程,有意義地接受讀、寫鐘面上時間的方法。

例題中認識第二個鐘面上的時間是教學難點。由於時針非常接近4,學生往往誤讀成4時55分。教學時首先要明白這個時間是快到4時,進而看出4時少5分。然後利用鐘面上的扇形色塊,幫助學生理解4時少5分也就是3時過55分。這裏的55分可以從11個大格是55個小格得出,也可以通過60小格減5小格算得。可見,解決難點要正確辨認鐘面上的時間是4時少5分,並把它轉化為3時過55分。

想想做做第1、2題都是認讀時間的練習,教材作出由易到難的安排。第一個鐘面上的分針在12~6的範圍內;第二個鐘面是分針走過6以後的時間;第三個鐘面是分針接近12,且未到12的時間。每個鐘面都用扇形色塊幫助理解分針從12起走了多少個小格,從而正確認讀時間。第四個鐘面是分針剛過12的時間,隱含了可以與第三個鐘面進行比較的內容。在學生認讀鐘面時間的時候,要習慣於這樣想: 這個時間是幾時過了多少分。尤其要把快到幾時或幾時還不到轉化成幾時過多少分,這樣才能避免認讀錯誤。另外,第1題還練習寫出鐘面上時間的方法,第2題培養認讀各種鍾、表面上時間的能力。

想想做做第3、4題把認讀鐘面時間的練習與日常生活相聯繫,感受在校的作息時間都是固定的,每天的起牀、睡覺時間也應該有規律地合理安排。第4題認讀左起第二個鐘面的時間可能是難點,不僅由於這個時間是9時不到,而且時針與分針十分靠近。要堅持原有的認讀時間的思路和方法。第5、6題變換認讀時間的練習形式,通過給鐘面畫分針和在鐘面上撥出指定的時間,維持學習熱情,進一步掌握認讀時間的方法。

4. 感受秒,認識秒與分的關係。

在認識時、分之後教學秒,一方面增加有關時間的知識,另一方面通過秒更好地體驗分。

第92頁例題把認識秒分成三步進行: 首先在跑100米的情境中引出秒,感受計量不到1分的時間需要使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接着結合鐘面圖介紹秒針,用最長最細等詞語形象地描述,使學生很快地認識秒針;最後利用鐘面上1小格的扇形色塊,理解秒針走1小格的時間是1秒。想想做做第1~4題都是感受秒的活動。看着鐘面上秒針的走動,每秒拍一下手,通過有節奏地拍手,不但感受1秒是多長,還感受時間就是這樣1秒1秒地過去的。用接近60秒的時間從1數到60,是不看鐘面上的秒針,默默地體驗時間,既能體驗1秒的時間,也能體驗1分的時間。瞭解自己做一次深呼吸、跳20下繩、從教室前面走到後面的時間,以及30秒時間能背幾句乘法口訣,也是在活動中感受秒。這些活動要合作進行,在做各項活動的時候,可請同伴幫助計時。另外,在積極參與活動的同時,要儘量保持安靜,因為體驗時間需要安靜的環境和平穩的心態。

秒與分之間的進率是學生在鐘面上發現的。要先調整分針和秒針的位置,使它們都正好指着12,便於看出秒針走60小格的同時,分針走了1小格。電子鐘的計時錶示了幾時幾分幾秒,在鐘面上能看到時間1秒1秒地過去,再次體驗了秒。在8時30分59秒以後,鐘面時間變成8時31分0秒,讓學生思考這個變化,能加強對60秒是1分的理解。

想想做做第5題是全單元知識的綜合練習,要聯繫時、分、秒的觀念選擇合適的時間單位。如果發生選錯單位的現象,也要聯繫1時、1分、1秒有多長的體驗糾正錯誤。如午睡1分鐘、1秒鐘夠嗎?又如25小時、25秒鐘各是多長?吃飯需要25小時嗎?25秒鐘夠嗎?

本單元不要求進行時、分、秒單位的換算,如3分是多少秒、4時是多少分等。因為學生不具備進行換算的計算能力。想想做做第6題是在感受時間長短的基礎上進行的,因為5分的時間比5秒長,所以5分>5秒;因為1時是60分,所以1時<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