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優質課社戲教案設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41W

1.預習要求

優質課社戲教案設計

⑴自己查閲有關工具書,弄懂生字詞的音形義。

⑵參照課文註釋及其他資料,力爭讀懂課文,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

2.教學目的

⑴熟悉小説內容,理清行文思路。

⑵學習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⑶培養學生誠實、淳樸、寬愛的性格,能夠與人為善、和諧、合作。

3.教學重點、難點

⑴培養學生快速理清故事情節的能力。

⑵通過理解作者的寫作技巧,學習領悟塑造人物形象的慣用方法,並能逐漸運用到自己的作文過程中。

4.教學方法

以自己理解為主,與同學交流合作,教師適時點撥。

5.教具

VCD、錄音機、投影儀、農村人們在自建的舞台前看戲的全景圖片。

6.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1.教學內容

⑴瞭解魯迅及“社戲”。

⑵聯繫語境,掌握生字詞。

⑶快速閲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流暢地複述故事情節,梳理文章思路。

2.教學過程

⑴導入新課:同學們,讓我們來學習《社戲》(板書)。

⑵簡介“社戲”及魯迅:

①關於社戲(顯示“農村人們在自建的舞台前看戲的全景圖片”):

魯迅的胞弟周建人在《略講關於魯迅的事情》中説:“早先的`制度,鄉村裏分為社(城內稱保),社中常有廟,叫做社廟。廟中雖塑有泥神,但老百姓不全迷信。那廟不全作敬神之所,實際上寄存着若干水車及農具,兼作‘貯藏庫’用的。每年於一定時間做的戲叫做‘年規戲’,社廟裏每年做的年規戲就叫做社戲了。”

張代敏在《〈社戲〉裏的“社戲”》中説:“‘社戲’裏的‘社’原指土地神……‘社’又是古代劃分地區的一個小單位……從顧炎武《日知錄》中的‘以縣統鄉,以鄉統裏’看,‘社’便是‘村’。紹興至今尚保留着‘阮社’‘谷社’這樣的村名。每個社有社廟——土地廟,廟裏供着土地神。按規定,春秋兩季要祭社,即祭土地神,祭社的日子叫‘社日’……古時紹興的祭社,為行令作詩。春祭謂‘春社’,是祈農之祭,秋祭謂‘秋社’,此時農家收穫已畢,立社設祭,是為了酬報土神。後來發展為以演戲來祭社。這時演的戲便叫‘社戲’,因為每年要演,亦叫‘年規戲’。”

“後來,社戲不限於祭祀土神,演社戲的時間亦不限於春秋兩季。如農曆三月廿八日的‘東嶽大帝’的生日,九月廿七日的‘舜王大帝’的生日,都演社戲,六月十六日是‘包爺爺’的生日,在皇甫莊的包殿——包拯的神廟前,這時也演社戲。也可以簡單地説:凡一村或幾村合夥出錢,為祭神而演,大家可看的戲便是‘社戲’。”

②關於魯迅:瞭解魯迅生平概況。

⑶投影顯示下列詞語,學生結合語境及工具書給加點字注音並解釋詞語。

方法:教師指,學生讀、釋;如不準確,可再找另外的同學作答;最後出示準確的音義。

歸省(xǐng):回家探望父母。

行(háng)輩:輩分。

犯上:冒犯長輩或上級。

憚(dàn):怕。

高等動物了:動詞,成為高等動物。

伊(yī):第三人稱代詞,“五四”前後有的作品中用“伊”專指女性,後來改用“她”。

怠(dài)慢:冷淡。

攛掇(cuānduo):從旁鼓動人(做某事),慫恿。

鳧(fú)水:游水。

弄潮:在潮水裏搏擊嬉戲。

泊(bó):船靠岸,停船。

櫓(lǔ):在船艄撥水使船前進的工具,比槳大。

潺潺(chánchán):象聲詞,形容溪水、泉水等流動的聲音。

朦朧(ménglóng):動詞,看不清楚。

踴躍(yǒngyuè):跳躍。

宛(wǎn)轉:(歌聲、鳥鳴聲等)抑揚動聽,亦作“婉轉”。

自失:完全為笛聲所陶醉,彷彿自身都不存在了。

彌(mí)散:擴散,佈滿。

藴藻(yùnzǎo):一種水草。

家眷(juàn):指妻子兒女等,有時專指妻子。

踱(duó):慢步行走。

喃喃(nánnán):擬聲詞,連續不斷的低語聲。

皎(jiǎo)潔:明亮潔白。

躥(cuān):向上或向前跳。

夜漁:夜間捕魚。漁,動詞,捕魚。

喝采:大聲叫好。通常寫作“喝彩”。

撮(cuō):用兩三個手指取物,抓取。

頗(pō):很。

向午:臨近中午。向,臨近。

糾葛:葛蔓糾結,難於分解,比喻糾纏不清的事情。

棹(zhào):划船。

楫(jí):船槳。

小旦:傳統戲曲中旦角之一,多扮演年輕女子。

小生:主要扮演青年男子的角色。

小丑:戲曲中的丑角之一,表演多帶滑稽。

老旦:扮演老年婦女的角色。

⑷分小組複述你認為精彩的情節(不要重複),之後,請一學生整體複述。

故事情節提示:

A.隨母歸省 B.釣蝦放牛 C.戲前波折D.月夜行舟

E.船頭看戲 F.歸航偷豆 G.六一公公送豆

説明:教師應根據學生複述的情況及時鼓勵,以促使其他學生踴躍發言。最後,師生共同評價複述效果。通過這一環節,目的是讓學生儘量多地瞭解故事情節,為下節課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⑸理清文脈,把握結構: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適時點撥:全文共40個自然段,根據時間和地點的變化,大家可以把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發生的事歸結在一起,由小到大,把握結構。大家可以想,看“社戲”,如果讓同學們自己寫,你們會怎樣寫呢?“一節難忘的活動課”,大家如何組織材料?“家庭風波”呢?

效果反饋:是按照事件發生前、發生中、發生後來構思的。

第一部分(1~4):隨母歸省,渴盼社戲。

第二部分(5~30):乘船結伴,觀看社戲。

第三部分(31~40):淳樸民風,懷念社戲。

附:板書

⑹小結:這節課,我們基本上了解了《社戲》的故事情節和作者的行文思路。那裏,山水相連,風景優美;那裏,人情如蜜,和諧互助;那裏,天人合一,其樂融融!它的確是一幅20年代江南農村淳樸的生活畫卷。為什麼這樣講呢?且聽下一節課細解。

⑺佈置作業:自選寫景生動的一段來背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