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初中數學一年級教案最新範文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中數學一年級教案最新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數學一年級教案最新範文

初中數學一年級教案最新範文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並辨認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2、能力目標: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3、情感目標:通過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會辨認這四種圖形。

教學難點:

體會“面”在“體”上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今天,我們的好朋友淘氣準備帶我們去參觀數學王國中的圖形城堡,想不想去呢?淘氣有個要求,這節課你必須認真聽講,積極發言。做到了嗎?在這座城堡裏,住着各種形狀的圖形,請小朋友們認一認,説一説這些圖形的名字。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都是立體圖形。在圖形的城堡裏,除了立體圖形家族,還住着一個龐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圖形。(課件出示:平面圖形)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認識這些平面圖形。(板書:認識圖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體”上

(1)觀察操作。

淘氣告訴我們一個小祕密,他説這些平面圖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體中,請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你桌上的物體其中一個面,並説一説你摸的感覺。趕快行動吧!

(2)彙報交流

説一説:你摸一摸自己找的圖形的面,有什麼感覺?(引導學生説出“面”的主要特點是平。)

2、動手操作,合作學習

(1)教師啟發:誰能想出一個好辦法,把這些平面圖形從立體圖形上請出來,留在桌上的白紙上呢?小組合作討論方法。引導學生想出多種辦法(可用描、畫、印等方法),給予讚揚。

(2)老師已經為你們準備好了紙張,下面就請大家動手選自己喜歡的立體圖形,把這些平平的面請下來吧。

(3)彙報、展示不同的方法。

3、小結

像這樣把物體的一個平平的面表示成一個平平的圖形,這些圖形就叫做平面圖形。

4、大家真了不起,老師也將這些平平的面請到了電腦上,仔細觀察會發生什麼變化。

(課件演示,出示圖形名稱,板書。)

5、想一想,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有什麼不同呢?你想怎麼記住這四位新朋友呢?

6、仔細觀察哪兩個圖形長的比較像呀。怎麼區分它們呢?(課件演示)

7、我們已經認識了這些圖形,下面就用小棒來擺一擺,看一看你能擺出哪些圖形。(學生動手操作,演示)

師:有沒有擺出圓的?現在能不能快速的將這些圖形分一分呢?

8、間休:幸福拍手歌

其實這些圖形在生活中無處不在,請你在教師中找一找哪些物體的哪個面是我們今天認識的圖形。老師也找到了幾個圖形,這些交通標誌的表面都是什麼圖形呢?

小結:正是這些交通標誌牌無時無刻都在提醒着我們注意交通安全。

三、鞏固加深,遷移拓展

1、猜一猜。

2、完成練習一1、2題

3、欣賞圖形。

四、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初中數學一年級教案最新範文2

教材分析:

《認識圖形》這部分內容,是本冊教材《有趣的圖形》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是在第一冊認識了立體圖形的基礎上,讓學生初步認識平面圖形,為以後學習更深層的幾何知識打下基礎。教材體現了從立體到平面的設計思路,注重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體會面與體之間的關係。

學情分析:

本課面對一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一年級的學生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在一年級上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初步認識了這些幾何圖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間觀念。同時,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比較關注自己周圍的事物。在參與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後,掌握了一些基礎的學習技能:能夠根據老師的具體要求進行有目的嘗試,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組合作意識,有一定的觀察問題和發現問題的能力等。

教學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讓學生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體會“面在體上”。

2.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初步感知其特點,正確辨別這幾種圖形。

教學難點:

通過各種操作活動,體會“面由體來”。

教學準備:

立體圖形,平面圖形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課題

各位同學大家好,今天由我給大家上一節課。為了給大家上一節豐富有趣的課,我做了許多準備,同時也讓同學們準備了一些東西。我來看一看大家準備得怎麼樣,把你們準備好的圖形和白紙放在桌子上。看來大家很認真的對待這節課。那,有信心把這節課的知識學好嗎,能做到認真傾聽老師的話嗎,能做到認真傾聽別人的回答嗎,能做到積極舉手發言嗎。好,那這節課我們來認識圖形,板書課題。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説一説

a、師:大家看老師準備的這些圖形(展示立體圖形模型),你能從中找出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嗎?找什麼?板書立體圖形。

學生觀察,發現、回答講台上的圖形:有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師依次板書。

師:再來看看,這種陌生圖形又叫做什麼呢?

(這是一個新的圖形,這種圖形我們叫它——三稜柱)

師提問:你們想不想知道這些圖形是由什麼組成的?

來看老師變個魔術,師展示長方體拆開6個面。看清楚了嗎,我現在變得是什麼圖形,(長方體)再看一遍。這個長方體由什麼組成的呢?

生:由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後面6個面組成。

師:我們來數一數一共有幾個面。

師:那請拿起桌面上的長方體,用你們的小手去找一找這6個面。

學生摸模型。

説一説,這個面摸起來有什麼感覺。滑滑的平平的。

2、做一做

提問怎麼將平面圖形展示在紙上

師:你們都已經把長方體的面找出來了,現在有一個新的問題,如果不拆開這個長方體,那我們怎麼把這樣平平的面搬到紙上呢?

學生思考,舉手回答,説一説能怎麼做。

引導學生想出多種辦法(可用描、印、方法),對於印可以教師演示。

當學生提出描,讓生上台在黑板上演示。接着提問有沒有其他方法,學生説不出,則老師自行演示印的方法。

自主將平面圖形畫在紙上

師: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這麼多的好辦法,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試一試?

生:想。師:那好,動手之前有幾個要求。

1、數一數你從一個立體圖形上得到了幾個面

2、想一想你畫的面是通過哪些圖形得到的。

能做到要求嗎,現在,開始動手。有需要幫助可以讓同桌幫忙。

生動手操作。(師巡視,巡視時注意觀察學生的作品。)

3、彙報交流(充分給學生“説”的機會,讓學生陳述操作過程,表達親身感受,培養語言的條理性,促進思維的邏輯性。)

師:我想請幾個同學把你的作品給大家展示一下,生1請你説説你是從哪個物體的哪個地方搬下這個圖形的?

生1:我是從長方體的這個面搬下這個圖形的。

師:你説得真好,大家看他搬的圖形跟老師的一樣嗎?(一樣,師在黑板上出示長方形),我們再請一個同學展示下他的作品,生2請你説説你是從哪個物體的哪個地方搬下這個圖形的?

生2:??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依次出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

師小結一下從各個立體圖形上得到的面。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將物體的一個面表示在了紙上。我知道聰明的同學們都知道這些圖形的名字了,誰能準確,大聲的告訴我。

注:回答時注意糾正學生錯誤,例如圓形,在數學上,準確的它叫圓。

提問:各個立體圖形上有幾個平面圖形?

師:是不是在長方體的身上只找得到一個面?

生:不是,有6個面依次提問各立體圖形上有幾個平面圖形。

師:我們一起來摸一摸平面圖形,看看是什麼感覺。

請生上台依次摸各平面圖形。

4、小結

我們今天認識了這幾個新朋友,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它們都是立體圖形上的一個面,(板書面)而且都是平平的,板書平,因此我們把它們叫做平面圖形。板書。

看仔細了,它們都是什麼樣子啊?生:平平的。

誰能説説他們都有哪些特點嗎?

三、鞏固練習

1、連一連老師有問題要讓同學們幫忙解決。

如有學生連錯,將正方形長方形混淆。師:有沒有同學想對他説些什麼。糾正錯誤。誰來幫她改改。

2、塗一塗老師能用這些些簡單的圖形組成一些有趣的圖案,信不信。

師在黑板上繪畫,請學生上來塗色。

3、説一説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許多物體的表面都有我們今天學的這幾個平面圖形。哪位細心的小朋友能在我們周圍找到今天學的平面圖形。

四、課堂小結

實際,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這些平面圖形。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用我們善於發現智慧的眼睛去尋找今天所學的幾個平面圖形。做到,在生活中尋找數學,把數學用到我們的生活中。

板書設計:

認識圖形

立體圖形

初中數學一年級教案最新範文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並辨認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2、能力目標: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3、情感目標:通過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會辨認這四種圖形。

教學難點:

體會“面”在“體”上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今天,我們的好朋友淘氣準備帶我們去參觀數學王國中的圖形城堡,想不想去呢?淘氣有個要求,這節課你必須認真聽講,積極發言。做到了嗎?在這座城堡裏,住着各種形狀的圖形,請小朋友們認一認,説一説這些圖形的名字。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都是立體圖形。在圖形的城堡裏,除了立體圖形家族,還住着一個龐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圖形。(課件出示:平面圖形)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認識這些平面圖形。(板書:認識圖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體”上

(1)觀察操作。

淘氣告訴我們一個小祕密,他説這些平面圖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體中,請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你桌上的物體其中一個面,並説一説你摸的感覺。趕快行動吧!

(2)彙報交流

説一説:你摸一摸自己找的圖形的面,有什麼感覺?(引導學生説出“面”的主要特點是平。)

2、動手操作,合作學習

(1)教師啟發:誰能想出一個好辦法,把這些平面圖形從立體圖形上請出來,留在桌上的白紙上呢?小組合作討論方法。引導學生想出多種辦法(可用描、畫、印等方法),給予讚揚。

(2)老師已經為你們準備好了紙張,下面就請大家動手選自己喜歡的立體圖形,把這些平平的面請下來吧。

(3)彙報、展示不同的方法。

3、小結

像這樣把物體的一個平平的面表示成一個平平的圖形,這些圖形就叫做平面圖形。

4、大家真了不起,老師也將這些平平的面請到了電腦上,仔細觀察會發生什麼變化。

(課件演示,出示圖形名稱,板書。)

5、想一想,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有什麼不同呢?你想怎麼記住這四位新朋友呢?

6、仔細觀察哪兩個圖形長的比較像呀。怎麼區分它們呢?(課件演示)

7、我們已經認識了這些圖形,下面就用小棒來擺一擺,看一看你能擺出哪些圖形。(學生動手操作,演示)

師:有沒有擺出圓的?現在能不能快速的將這些圖形分一分呢?

8、間休:幸福拍手歌

其實這些圖形在生活中無處不在,請你在教師中找一找哪些物體的哪個面是我們今天認識的圖形。老師也找到了幾個圖形,這些交通標誌的表面都是什麼圖形呢?

小結:正是這些交通標誌牌無時無刻都在提醒着我們注意交通安全。

三、鞏固加深,遷移拓展

1、猜一猜。

2、完成練習一1、2題

3、欣賞圖形。

四、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初中數學一年級教案最新範文4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數學第二冊,第30——31頁,解決比多比少的數學問題。

學習目標:

1、結合“比多比少”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在學具的操作中,能正確地列式並進行計算。

教學重難點:

1、理解“比多比少”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在學具的操作中,能正確地列式並進行計算。

教學準備:

小黑板小棒口算卡片掛圖

教學措施:

1、教學中讓學生充分操作,理清數量之間的關係。

2、通過操作活動抽象出比多比少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發問題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看老師的手裏拿的是什麼?(出示一節電池)

生:電池

師:準確地説這是節用完了電能的電池,可以説它現在就是一件“廢品”。

板書:廢品

師:你們知道嗎?廢電池中有金屬和廢棄的液體,這些物質對土壤、對水、對人的健康產生直接的影響。一顆鈕釦大小的電池可以污染60萬升水,這些少掌櫃相當於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

師:再看老師的手裏又拿了什麼?(出示塑料飲料瓶子)。

生:塑料飲料瓶子)。

師:這也是“廢品”。

這種瓶子埋在地下好多年也不會腐爛,對莊稼的生長有影響。

師:針對這種情況,同學們説該採取什麼措施呢?

生想一想。

生:回收

師:很好。(再板書“回收”。)回收是個好辦法,對回收的廢品有的還能再利用,不能利用的也可以進行有益的處理。這不,小林、小紅、小青已經行動了,我們去看一看吧。出示主題圖,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這裏有哪些數學問題。

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師組織學生觀察:圖上給我們什麼信息?

學生用語言描述所給的信息。

思考: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小組合作交流。

學生代表彙報:小紅收集了多少個?

小青收集了多少個?

(如果學生提出的是兩步解答的,就放到問題銀行。)

師:同學們提的問題很好,該好如何解答呢?請小組的同學交流一下,並用你的小棒擺一擺吧。

小組的同學交流一下,並用你的小棒擺一擺

教師巡視指導。

組織學生彙報。

生:先擺小林的23個,小紅的比小林多6個,就再擺6個,結果小紅就是23加上6個共29個,算式是23+6=29(個)。

用小棒擺一擺小青收集數量

説出是怎樣擺的,小青有多少個。

(因為23-4是退位減法,學生能用小棒擺出結果就可以了。)

三、鞏固練習

1、練習“練一練”的第1題。

出示兩個盒子。(裏面已經放好了花生米。每個盒子裏各有一張紙條)。找兩個學生到盒子前。

分別讀出兩個盒子裏的信息。

生聽、用心記下紙條上給出的信息。

其一:我的盒子裏放了42粒花生米

其二:我的盒子裏放的比他的多6粒。

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提出:第二個盒子裏有多少粒花生米?

引導解答。

用小棒擺一擺。再列式計算。

做完後説一説是怎樣想的、怎樣解決的。

2、練習“練一練”的第二題。

用一隻好看的“千紙鶴”引入。

師:同學們請看這是什麼?

生:千紙鶴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送一隻千紙鶴就是送一份祝福,笑笑和淘氣正在折呢!看看這裏有什麼數學問題?

小黑板出示問題:淘氣折了37只千紙鶴。笑笑再折12只就與淘氣折的一樣多。

笑笑折了多少隻?

學生理解題,討論,説一説怎樣解答。

然後寫下來,並解答出來。

3、出示口算卡“接龍練習”完成第3題。

4、完成第4題:指導學生看圖提出數學問題,組織交流,並寫出算式的得數。

做完後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又有什麼收穫呢?

學生説一説自己的收穫和不足。

初中數學一年級教案最新範文5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多比少”的實際問題。

2.在學具的操作中,能正確列式並進行計算。

3.培養同學們的合作意識和環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

通過了解廢塑料的危害,小組自主討論交流,理解“比多比少”的問題,在學具操作中,會正確列式計算。

教學過程:

一、創境激疑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廢品的危害嗎?你能看圖説説圖意嗎?

出示“回收廢品”情境圖。

二、互動解疑

1.讓學生説一説廢品的危害與回收利用。

從圖中三名學生收集的廢塑料的數量,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這些問題你能不能解決呢?

2.讓學生小組討論,探究計算方法。

師:同學們做的都不錯,誰能給大家説説嗎?

你提出的什麼問題?你是如何解決的?

三、啟思導疑

1.你能擺一擺小青收集的塑料袋個數嗎?列式子計算。

讓學生在擺小棒過程中,知道是與哪個數進行比較,然後發生了什麼變化,最後把操作活動用算式記錄下來。

2.看圖擺一擺,算一算。

四、實踐應用

1.算一算。

小紅折了42只幸運星,小英比小紅多折了6只,小英折了多少隻?

2.在給希望小學捐書時,一(1)班捐了42本書,一(2)班再捐12本就和一(1)班同樣多,一(2)班捐了多少本書?

3.計算。

42+34 34+5 56-21 40+25 65-2 78-60 6+32 59-4 24+17

4.看圖提問題,並寫出算式和答案。

(1)大象:我比小鹿高14釐米。

(2)小鹿:我的身高是65釐米。

(3)小兔:我比小鹿矮11釐米。

(4)熊貓:我再長4釐米就和小鹿一樣高了。

五、總結評價

我們請兩位同學把今天所學的知識講給大家聽,誰願意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