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佛門經文 > 金剛經

誦《金剛經》得樂觀

欄目: 金剛經 / 發佈於: / 人氣:3.33W

很多人學佛後,沒有多少魄力了,然後悲觀了,這似乎是佛法的錯。其實不是的,是沒有懂得佛法的真正意義才會如此。但是,不是説懂了,就能夠真正樂觀起來的。要樂觀,也要靠佛菩薩的加持力。

如果要樂觀,一定要誦《金剛經》,這是我的建議。《金剛經》一誦啊,真的全身都充滿着陽氣。有的人學佛後,跟鬼神接觸的比較多,身上陰氣就很重,陰氣很重,運氣就很倒黴,而且常常覺得很悲觀。所以説,這不是佛法的錯,只是我們沒有運用好這個緣起。

以前善海很難受時,我就跟她去誦《金剛經》,誦完了,就好了。悲傷是一種魔,很多人學佛會着悲魔,然後動不動就想哭。覺得人生無聊。這就是悲魔。這時只有通過《金剛經》的加持力才可以的。這就是《金剛經》的威力。

現在每天晚上和善海在念佛堂念阿彌陀佛經,也感召很多眾生來聽經。唸完以後,就唱伽藍贊,然後念大悲咒,淨場。就是請那些眾生出去,要淨場。這個很關鍵啊。修行人,要先學會保護自己。有些人,想要幫助惡道眾生時,常常不知道保護自己,這樣就很糟糕。很多陰性的眾生跟了以後,慢慢的陽氣就衰落了。所以要先學會保護自己,這一點很關鍵。

年輕人,要有一股魄力,要多念《金剛經》,轉變色身,然後增加陽氣,這樣做任何事情都有勁。大丈夫,要重整天地的。哪裏是我們天天冤親債主來冤親債主去的。所以這一點很關鍵啊,要多多誦《金剛經》,然後以一股強大的魄力,來做一番佛教的事業。

《金剛經》真的很關鍵,如果煩惱時,也要去誦一誦,煩惱就會少掉很多。這是《金剛經》語言的加持力。《金剛經》上説,當有《金剛經》在的地方,一天天龍鬼神都要恭敬,向佛一樣恭敬啊。所以我們要誦《金剛經》。

天人喜歡聽《金剛經》和法華經,鬼神就比較喜歡聽地藏經,而孤魂野鬼之類的,更喜歡聽地藏經。因為《金剛經》唸了,身上發出來的磁場是很難旺的,很大的光芒,可以照到三十三天。光芒太大了,鬼神就有些怕,地藏經的.磁場就是比較暗淡,鬼神比較喜歡。這是兩點。

《金剛經》的威力還體現在《金剛經》的語言,有一次,我給一個朋友坐禪修,他進去了,估計把前輩子惡道的種子翻出來,反正就是進入了可怕的境界。做過禪修的人,都知道,這個境界,不是我們思維能控制的。她進入了一個惡道境界後,我就叫她念《金剛經》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那個惡境界一下子就消失了。這就是金剛語的威力,實在不可思議。

學佛的人,一定要陽氣很足,陽氣很足時,才能樂觀。有的人,很悲觀,是因為陽氣衰了,那麼陰氣重,陰氣重呢,就容易着魔,感召到冤親債主,他們來報仇,這就是業障現前。所以我們要好好做功德,迴向給冤親債主,同時呢,也要多多誦《金剛經》,然後保持陽氣,保護自己的陽氣,這一點很重要。

拓展閲讀:《金剛經》知識

1.無為就是:有所作為,但不以此作為而生我有所作為的滿足念頭,認為這是自然而然的事,即是無為。

2.佛教修行方法:先破“我見”及自我己見,“我見”錯誤概率比較大;“人見”,客觀的評價,這個比較正確;“眾生見”,一切在眾生眼裏都不算什麼;“壽者見”,人生如白駒過隙,對時間來説,時間太寶貴,幹什麼都是浪費。

3.釋迦牟尼在教人們成佛,善良的人在教我們做人的道理,這些人和佛祖有什麼不一樣呢?對於善良的人給我們正確的意見我們應該信任並去奉行。

4.唯心注意是我以什麼什麼終日為真;唯物主義是我終日以什麼什麼為真。唯心主義是把一切看做心外之物。

5.看了《金剛經》才知道,《金剛經》在説我們能達到什麼境界,我們是什麼——我們即是永恆。還有對於某些事,不要太執著;讀《金剛經》可以使我們的內心更加真、善、美。

6.佛教是積極的,《金剛經》説:“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生其心就是對某些事情應該有積極的看法。對大家來説如何解説佛法呢?解説佛法那就有人信,有人不信,因為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與無為相對)——在所有人的心中《金剛經》是真理,但在某些人的心中不是永恆的真理,應該像如來一樣以這樣的心態講佛經:講佛經時,不為外物所動,不動是非心念,不動執著心念,不動任何心念。

7.“彼非眾生,非不眾生。”就是説:眾生及佛,佛及眾生,只是心態變了一下。

8.“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很多人都想見到如來,如果太執著,就會生成煩惱心,這樣是不好的,不能心生清淨,如來又是清淨者,所以不能見到如來。

9.讀《金剛經》到這個時候使我明白了:世間的一切都是有一個名字。有時候人們心中執著的相,只是虛妄的相(有時候又會被相所迷惑)。應用心體會這個名字(相)後面的本質。

10.菩薩擺脱了四相,是因為他包容了四相,包容了四相後他們即是一體,對四相就沒有了分別心,就沒有了執著於四相的心。莊嚴佛土亦是如此,包容了世間一切不莊嚴的事,及得莊嚴佛土。

11.佛祖為什麼要拈花一笑:佛祖怕眾生執迷於佛法不悟,故拈起一朵花來比喻“一花一如來”而不講佛法,讓眾生放下對佛經的執著,讓眾生知道佛在心中,從佛經上是無法悟道成佛的。所以如果眾生心裏有佛,那麼眾生即是佛。(眾生是沒有得道的佛)。

Tags:金剛經 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