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佛門經文 > 金剛經

有關《金剛經》全文解釋

欄目: 金剛經 / 發佈於: / 人氣:8.47K

《金剛經》是佛教經典,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又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簡稱《金剛經》。由於篇幅適中,得到廣泛傳播,三論、天台、賢首、唯識各宗都有註疏,特別受到慧能以後的禪宗重視。下面跟小編來看看有關《金剛經》全文解釋,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第一品 法會因由分

【經文】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衞國。只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着衣持缽,入舍衞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解釋】這是阿難尊者親自聽到佛所説的。一時,佛在印度舍衞國,陀太子與「給孤獨長者」共同供養佛説法的花園,名叫「祗樹給孤獨園」裏面,和有成就的大比丘,一千二百五十人一起。正當吃飯的時候,世尊穿上袈裟,拿着飯碗,到舍衞大城去乞食,在城中,不分貴賤貧富,挨家挨户的要飯,然後回到原來□地方吃飯,飯後,收拾袈裟飯碗,洗腳,放置座墊,便盤坐在座位上。

第二品 善現啟請分

【經文】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説,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説。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解釋】這時,長老須菩提領悟如來不時在乞食、穿衣、洗足等平常生活中所示現的佛法。在大眾中就從座位上站起來,偏袒右肩右膝跪地,合掌恭敬的對佛説:希有,世尊!如來無所從來,亦無所去,顯現在平常生活中,正是如來護念一切菩薩,要付囑一切菩薩的佛法。世尊,如果善男子善女人,發願要上求佛果下化眾生,辛勤修行,增長智慧,發現瞭如來所付囑的無上正等正覺心,應當如何安住無上正等正覺心?如何降伏妄心?佛説:問得好!問得好!須菩提,正如你所説,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你現在仔細聽,當為你説明。如果善男子善女人,發現瞭如來付囑的無上正等正覺心,應當如同發現無上正等正覺心那樣的安住無上正等正覺心,應當如同發現無上正等正覺心那樣的降伏妄心。是的,世尊,我們很希望聽佛詳細的説明。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經文】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薩。」

【解釋】於是佛告訴須菩提:大菩薩應如是降伏他的妄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的心,如卵生的鳥蟲,如胎生的人獸,如濕生的水中動物,如化生的天人,等四類欲界眾生,愛慾心深重;如有色 界天眾生雖然已經沒有愛慾心,但是還有色相,如無色 界天眾生不但沒有情慾,並且已經空無色身;如有想天眾生唯存一念;如無想天眾生連一念都不存,寂然不動;如非有想非無想天眾生心境寂然不動,而又不像木石那樣無知;等等都是虛妄不實的妄想心,我都要使他們入於不生不滅的境界,而滅除妄心。像這樣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的眾生,然而實際上,妄心虛幻有,眾生也是虛幻有,本來不生不滅,不待降伏,也不待滅度,沒有任何眾生得以滅度。你知道為什麼嗎?須菩提,凡是可以證明「我」存在的任何境界,都是我相,比如痛苦或快樂,讓自身意識「我」的存在,如果沒有「我」,就不會感受痛苦、快樂。他如救濟窮困、慈心不殺、發菩提心等等都適足以證明「我」的存在,甚至不生不滅境界、無上正等正覺都是「我」所要證取的。如果菩薩有妄心待降伏,有無量無邊的眾生待滅度,就是有我相。凡是能夠領悟道理,能夠取捨任何境界的,就是人相,比如領悟了煩惱由「我」相所生,於是不取我相,這就是人相,甚至低等動物只有一點點領悟也是人相,如果菩薩心存少悟,以為所悟為實有,雖然不取我相,卻有人相。凡是可以證取的境界和能夠領悟道理證取境界的,除了我相、人相,還有分別一切境界和眾生的「覺知」,凡是有情都有此覺知,不論入地獄、上天堂、做畜 生、做鬼、做菩薩、做佛,都念念相隨,有很多修行人證到這一靈明覺知,以為悟道了,當知這是眾生相。如果菩薩以為摒除我相、人相,念念守住此一覺知,就是有眾生相。顯現這一覺知的,有人稱之為本體,上帝,天主,有人稱之為梵,真如,自性,法界,如來藏,等等,如果菩薩以為我相人相眾生相都不是,但守一不生不滅體正好落在壽者相,這是根本大無明,比如人先有了生命,有此壽者相,才有身心,然後才有痛苦快樂,然後想要離苦得樂。那麼,他就還沒有如實領悟如來所護念所付囑的無上正等正覺心,他就不叫做菩薩,還只是善男子善女人而已。

第四品 妙行無住分

【經文】複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佈施。所謂不住色佈施,不住聲、香、味、觸、法佈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佈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佈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佈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解釋】其次,須菩提,菩薩既然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於行住坐卧,起心動念時,應當無所住。比如行佈施的時候,應當無所住而行佈施,也就是説,不住色相行佈施,比如你正在行佈施的時候,看到一朵美麗的花,頓時心生貪愛,心住在花朵上,而失去了無上正等正覺心,這叫做住色行佈施;如果看到美麗的花朵,花朵固然看到了,不因此而失去無上正等正覺心,就叫做不住色行佈施。比如你正在行佈施的時候,耳朵聽到扣人心絃的音樂;鼻子聞到令人垂涎的香氣;舌頭嚐到可口的滋味;身體碰觸柔細的東西;心裏想到可歌可泣的往事,導致迷失了無上正等正覺心,就叫做住聲香味觸法行佈施,如果行佈施的時候,音樂固然聽到了;香氣固然嗅到了;滋味固然嚐到了;柔細的感覺固然碰觸到了;心事固然在思量中,但不因此而迷失無上正等正覺心,就叫做不住聲香味觸法行佈施。須菩提,菩薩應當像這樣行佈施,不住於相,比如你正在行佈施的時候,以為做了一件令人讚歎的善行,滿心歡喜;所要佈施的對象實在令人同情,大發憐憫之心;而所要佈施他人的東西,心裏卻一時割捨不下,導致你迷失了無上正等正覺心,這叫做住相行佈施,如果你以為做了一件善行心裏固然歡喜,所要佈施的對象固然令人憐憫,而所要佈施他人的色聲香味觸法等財施或是法施或是無畏施,心裏固然盤算着,但不因此染着貪愛不捨,而失去本來如如不動的無上正等正覺心,就叫做不住相行佈施。為什麼呢?比如你在夢中,拿七寶或身命來佈施他人,而實際上那是夢幻,根本沒有你在做佈施,沒有他人接受你的佈施,也沒有七寶或你自己的身命。如果菩薩於施者、受者、所施物,念念都趣入空,不住相行佈施,無上正等正覺心現前,他的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麼樣?東方的虛空可以思量它的大小嗎?不可以,世尊。須菩提,南方、西方、北方,四方上下的虛空,可以思量它的大小嗎?不可以,世尊。須菩提,菩薩不住相行佈施,他的福德也是這樣,不可以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我所教授的心要,安住無上正等正覺心。

第五品 如理實見分

【經文】「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説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解釋】須菩提,你的意思怎樣?可以以為看見我外表的身相,就是看見不生不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的如來嗎?不可以,世尊,不可以以為看見身相叫做見如來,為什麼呢?如來所説的身相,就是虛幻的身相。佛告訴須菩提:凡所有現象,都是虛妄的,好比在夢中,你看見山河大地親朋好友,而實際上並沒有。如果見所有現象就是虛幻相,當知一切虛幻現象雖然有生滅變化,而實際上本來就沒有生滅,和不生不滅的如來沒有兩樣,那麼,你若見諸相是虛幻相,就見到如來了。也就是發無上正等正覺心,當可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經文】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説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説!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即為着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着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説:汝等比丘!知我説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解釋】須菩提恭敬的對佛説:世尊,能有很多眾生,聽到這樣的言説章句,而生起確實的信心嗎?佛告訴須菩提:不要説這種疑慮的話。如來應化身離開這世界以後,第五個五百年開始的末法時期,有持守戒律修福的人,對於這樣的言説章句,能生起信心,以此為真實。當知這種人,不只是在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經在無量千萬佛的教化所在,種了很多善根。聽到這樣的章句,甚至只要一念便已生淨信心,須菩提,如來很清楚的知道,也很清楚的看見,像這類眾生,都得到悟見如來,不可思量的福德。為什麼呢?因為這類眾生已經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已經沒有無上正等正覺法相,也不能説沒有正等正覺法相。為什麼呢?這類眾生如果心存有無上正等正覺可證取,我相還在,就是着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如果執取無上正等正覺法相,以為有真實的佛法讓他領悟,可以依法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就是人相還在,人相還在的話,事實上我相也還在,也就是着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為什麼呢?如果以為等正覺法是沒有的,我相人相不可取,眾生相也不可取,而執取空無相,就是執取非法相,那麼我相人相眾生相都還在,也就是着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不應當取等正覺法,也不應當以為既然是虛幻的,那就是斷滅的,而執取非法。因為這個道理,所以,如來常常説:你們比丘,既然知道我所説的佛法如同渡筏的比喻,渡過河就要舍筏,佛法也是如此,佛法尚且要捨棄,何況非法。

第七品 無得無説分

【經文】「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説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説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説。何以故?如來所説法,皆不可取、不可説;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解釋】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麼樣?如來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嗎?如來有所説法嗎?須菩提説:如來在鹿野苑中仙人住處初轉法輪,令□陳如五比丘證得阿羅漢果以來,宣説種種適應個別差異的無上法門,也宣説如來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經過,具足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等等。現前也正在演説無上正等正覺法,就我對佛所説無上正等正覺的義趣,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所説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是眼前現象上的事,眼前現象上的事是循業所顯現的虛幻相,如同夢境中的幻相,實際上什麼事也沒有。無上正等正覺如果可以證得,而實有真常的無上正等正覺,顯然它必有相貌可形容,若可資形容就有一定內涵,若有內涵便有好壞、大小、染淨、生滅、增滅,既可以證得,若不小心便也會失去,這種能得能失的東西,證得它便毫無意義,不可稱呼它無上正等正覺。由此可知,如來只是為了方便敍述,取名叫做無上正等正覺,實際上什麼也沒有,不能用固定的名相和形容詞句把它明確的表達出來,任何語言説明都只是方便説,學人只可從言説中體悟它的本來面目,沒有內容可使如來做明確説明。為什麼呢?如來為了順應種種不同生活背景和程度的學人,從各種不同角度做種種不同的闡述,教令開悟,破迷發現的,都是不可取不可説的無上正等正覺,而所闡述的種種差別法,但有言説,所以説它是虛幻的差別法,也可以説它非虛幻的差別法。為什麼這樣説呢?種種差別法是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一切諸佛,一切菩薩以及一切賢聖以不可取不可説,無為的無上正等正覺而宣説的,能教令一切眾生悟見無上正等正覺心。若見非法非非法即見無上正等正覺心

第八品 八依法出生分

【經文】「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佈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説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説,其福甚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解釋】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麼樣?如果有人用充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做佈施,這個人所得到的福德,多不多呢?須菩提説:很多,世尊。為什麼呢?像這種福德只是虛幻相,並不是不生不滅的福德實相,所以如來只能説福德多。如果有人,實踐此經中的義理,甚至只是用四句偈語來為他人解釋説明,他的福德要勝過用充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來佈施所獲得的福德。為什麼呢?須菩提,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一切諸佛,以及諸佛無上正等正覺法,都是從這部經典出生的,如果有人實踐讀誦此經,就是親近了無上正等正覺,如果還沒有悟道,當可從經義中發無上正等正覺心。

第九品 一相無相分

【經文】「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着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説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説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解釋】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就是虛幻的佛法。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麼樣?聞佛聲教而證得須陀洹果位的人,能作這樣的念頭:「我得到須陀洹果了」嗎?須菩提説:不能,世尊。為什麼呢?因為須陀洹叫做初入聖道之流,而實際上並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虛幻中的事,什麼也沒有,只是名叫做須陀洹。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麼樣?聞佛聲教而證斯陀含果位的人,能作這樣的念頭:「我得到斯陀含果了」嗎?須菩提説:不能,世尊。為什麼呢?因為斯陀含還須要一往天上,一來人間才能成就,而實際上並無往來,虛幻中的事什麼也沒有,只是名叫做斯陀含。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麼樣?聞佛聲教而證得阿那含果位的人,能作這樣的念頭:「我得到阿那含果了」嗎?須菩提説:不能,世尊。為什麼呢?因為阿那含不必再來欲界受生,而實際上並沒有來,虛幻中的事什麼也沒有,只是名叫做阿那含。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麼樣?聞佛聲教而證得阿羅漢果位的聖人,能作這樣的念頭:「我得到阿羅漢道了」嗎?須菩提説:不能,世尊。為什麼呢?因為實在沒有任何什麼,可以名叫做阿羅漢。世尊,如果阿羅漢有這樣的念頭:「我得到阿羅漢道了。」那就是着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世尊,佛説我沒有人我是非之心,已經證得一切寂然平等的無諍三昧,在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但我不作這樣的念頭: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如果認為自己已得阿羅漢道,世尊就不説我須菩提是喜歡無諍行的修行人。虛幻中的事,什麼也沒有,我須菩提實在沒有任何所行,只是名叫做「須菩提善歡無諍行」。

第十品 莊嚴淨土分

【經文】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説非身,是名大身。」

【解釋】佛告訴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麼樣?如來以前在然燈佛的教化所在,對於無上正等正覺法,有所證得嗎?世尊,如來在然燈佛那裏,對於無上正等正覺法,那是虛幻中的事,什麼也沒有,實在沒有任何所得,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麼樣?菩薩用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等六度萬行來莊嚴佛土嗎?沒有,世尊。為什麼呢?因為菩薩莊嚴佛土,如同虛幻中的事,本來沒有佛土待莊嚴,只是名叫做莊嚴。所以,須菩提,諸大菩薩,知道一切相都是虛幻的,應當如是生無上正等正覺的清淨心,不應當住在物質現象上,而想要生無上正等正覺心,一旦住在物質現象上,那是凡夫的虛妄心,不應當住在聲音、香氣、滋味、細滑、記憶等現象上而生起凡夫的虛妄心,應當無所住,無上正等正覺心自然現前。無所住不是什麼事都不做,也不是什麼事都不想,如果什麼事都不做如同無色 界天人而已,如果什麼事都不想,如同無想天人而已,如果心念寂然不動,不像木石那樣無知,也只是如同非想非非想天人而已,都還是住在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虛妄境界上。應無所住,並不妨礙起心動念,不妨礙行住坐卧。比如鏡子,笑臉來照顯笑臉,惡臉來照顯惡臉,鏡子不留笑臉也不排拒惡臉。無物所照時,自然不留一物,雜亂現象對鏡時,也自然不排拒雜亂相,鏡子如如不動,不因為雜亂現象而使鏡子失去本來的清淨。更重要的是,鏡子從來沒有不照物,無物所照時就是照到空境,那也正是妄想境。因此,當知無上正等正覺心不住虛幻境,住相是虛妄相,不住相時,虛幻相本來沒有生滅,和不生不滅的無上正等正覺心沒有兩樣。須菩根,譬如有人,他的身體如眾山之王的須彌山那樣,高廣三百三十六萬裏,你的意思如何?像這樣的身體,大不大?須菩提説:很大,世尊。為什麼呢?佛説那是虛幻身,只是名叫做大身,事實上這世界上沒有那麼高大身體的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也如同這個道理,是虛幻中的事,如果執取應無所住可以生無上正等正覺心,又落在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當連無住也不住。

第十一品 無為福勝分

【經文】「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佈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説,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解釋】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的沙數,如沙數那麼多的恆河,您的意思怎麼樣?那麼多恆河的沙子,多不多呢?須菩提説:很多,世尊。單單恆河的數量就已經無法計算,何況是河中的沙子。須菩提,我現在明白的告訴你: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充滿所説恆河沙數的三千大千世界用來佈施,所得的福德多不多呢?須菩提説:很多,世尊。佛告訴須菩提:如果善男子善女人,以此經中的道理,甚至只實踐四句偈語,並解説給別人聽,他的福德遠勝前面所説的福德。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經文】複次:「須菩提!隨説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解釋】還有,須菩提,隨時隨地只要一宣説此經,那怕只説四句偈語,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包括天、人、阿修羅等,都應供養,好像佛的塔廟所在地那樣。更何況有人完全能夠實踐修持、讀誦。須菩提,你應當知道,此人已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如果是經典所在的地方,就是有佛在,就應當像弟子尊重佛那樣尊重這部經典。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經文】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説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説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説。」「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説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説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説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佈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説,其福甚多!」

【解釋】這時,須菩提恭敬的對佛説:世尊,當如何稱呼此經,我們要如何奉行實踐?佛告訴須菩提:這部經典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用這個名字為經題,你們應當奉行實踐。為什麼要這樣呢?須菩提,佛説般若波羅蜜,為令一切有情依「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智慧,遠離色聲香味觸法所引起的種種貪慾煩惱,而到達不生不滅境界,是一種修行法門,不是玄談空理。其心要是「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宇宙人生無一真實,令你離苦得樂的般若波羅蜜也是虛幻不實在的般若波羅蜜,非法非非法。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麼樣?如來有所説法嗎?須菩提對佛説:世尊,如來沒有説。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麼樣?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多不多?須菩提説:很多,世尊。須菩提,這麼多的微塵,如來説,是虛幻的微塵,只是名叫做微塵。如來説世界,是虛幻的世界,只是名叫做世界。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麼樣?可以以佛色身的三十二種好相見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的如來嗎?不可以,世尊。為什麼呢?須菩提,如來説佛色身的三十二種好相,就是虛幻相,只是名叫做三十二相。若見諸相非相,當知虛幻相雖然有生滅變化,實際上本來就沒有生滅,和不生不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的如來並沒有兩樣。那麼,你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聽到的;鼻子所嗅到的;舌頭所嚐到的;身體碰觸到的;心裏所想到的,無不是虛幻相,無不是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的如來。須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像恆河沙數那樣多次的以身命來佈施。如果另外有人以此經中的道理,甚至只實踐四句偈語,並解説給別人聽,他的福德甚多於以身命佈施。

第十四品 離相寂滅分

【經文】爾時,須菩提聞説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説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即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説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即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説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説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是故佛説菩薩心,不應住色佈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故,應如是佈施。如來説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説一切眾生,即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佈施,如人入暗,即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佈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即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解釋】這時,須菩提聽佛演説此經,深切明瞭此中義理,悲傷的流下眼淚,而對佛説:希有,世尊!佛説如是甚深經典,自從我證得照見一切眾生根性的慧眼以來,沒有聽説過像這樣的經典。世尊,如果有人能夠聽到這部經,信心清淨,就發現了無上正等正覺心的真實現象,當知這種人成就了第一希有功德。世尊,無上正等正覺心的真實現象,就是沒有任何什麼相的虛幻相,所以如來説,只是名叫做實相。世尊,我現在能夠聽到這樣的經典,信解實踐,並不為難。如果將來第五個五百年開始的末法時期,有眾生能夠聽到此經,就信解實踐,這種人就是第一希有。為什麼呢?這種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為什麼這樣説呢?我相就是虛幻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是虛幻相。為什麼呢?既然我人眾生壽者相是虛幻相,離一切諸相就名叫做諸佛。佛告訴須菩提:就是如此,就是如此。如果有人能夠聽到此經,不驚訝我人眾生壽者相原來是虛幻相;不恐怖無上正等正覺原來也是夢幻境界;不畏懼無上正等正覺法不可取不可説,當知這種人很希有。為什麼呢?須菩提,如來所説最希有無上的般若波羅蜜,就是虛幻的第一波羅蜜,只是名叫做第一波羅蜜。須菩提,以實踐忍辱之行,到達不生不滅境界,如來説是虛幻的忍辱波羅蜜,只是名叫做忍辱波羅蜜。為什麼呢?須菩提,在實踐履行當中,如果有我人眾生壽者相,就不能名叫忍辱波羅蜜。為什麼呢?。比如以前,歌利王為試驗我有沒有嗔恨心,而割宰我的身體,我在那個時候,沒有我相、沒有人相、沒有眾生相、沒有壽者相。為什麼呢?因為我的眼睛耳朵四肢,被歌利王一一支解時如果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當會生起嗔恨心,那麼就不可能在我發誓:「如果我沒有起嗔恨心,則身體復元如故」時,身體就真的復元如故了。須菩提,又念過去,五百生作忍辱仙人,在那些時候,我沒有我相沒有人相沒有眾生相,沒有壽者相。所以,須菩提,菩薩應當離一切相。發無上正等正覺心,不應當住物質現象上生起妄想心,比如眼睛看見可愛的色相,心知可愛,但不要生起貪愛喜歡,看見不可愛的色相,心知不可愛,但不要生起厭惡情緒。向來,我們身臨清淨環境,便想多待一會兒,這已經生起貪愛歡喜心,如果處在污穢環境,行動自然快捷,巴不得趕快離開,這已經生起厭惡心。當我們看到俊男美女,習慣性的多看他一眼,諸君,這是欲心!當我們和麪目可憎的人在一塊時,厭惡之情油然而生,這也是欲心在作祟,沒有欲心不會有厭惡之情緒。還有,我們見錢眼開,見寶物便想要擁有,佈施時心生不捨,都已經生妄想心,住物質現象上,處在凡夫境界,無上正等正覺心本來如如不動,你自己背離迷失,□卻了菩提。不應當住在聲音、香氣、滋味、細滑、思想記憶等現象上生起妄想心,比如耳朵聽到悦耳的聲音,心知聲音悦耳,但不要生起貪愛喜歡,聽到聒噪聲音,心知聒噪,但不要生起厭惡情緒。悠揚的音樂令人情緒波動,所謂陶醉,已經墮在妄想境,如果聽到刺耳的聲音,心煩不安,都已經□卻無上正等正覺心。平日最常面臨的是聽到動心的異性聲音,你如果覺得好聽,想多聽他一句話,當心,你可

能已經墮入欲心,如你覺得某人説話令人厭惡,佰不必有厭惡的情緒產生,你如果心生厭惡,所發露的無上正等正覺心本來如如不動,在這個時候,你自己背離迷失,□卻了菩提。又比如鼻子聞到香氣,心知好聞,但不要生起貪愛喜歡,聞到臭味,心知臭味,但不要生起厭惡情緒。假使我們聞到異性體味,食物香氣,心生喜歡,即時已經落在妄想境界,如果聞到惡臭心生厭惡,也一樣已經住心妄想境界。又比如舌頭嚐到美味,心知可嘗美味,但不要生起貪愛喜歡,多吃它一口,吃到不可口的食物,心知不可嘗,但不要心生厭惡。又比如身體碰觸細滑,心知細滑但不要生起貪愛喜歡,碰觸粗劣心知粗劣,但不要生起厭惡心。又比如心裏想起美麗的往事,心知追憶往事,但不生起貪愛喜歡,想到不堪回首的往事,心知不善,但不要心生厭煩。亂想往事很容易迷失,修道難,幾乎都是迷失在亂想中,所以要修習禪定,不要染着色聲香味觸法而生妄想心,應當遠離種種貪慾,不貪愛色聲香味觸法,現前一念清淨心,也不染着清淨味,便是應無所住的無上正等正覺心。如果心有住相,以為應無所住是住在一種無所住的境界,那就不是安住無上正等正覺心。所謂「住」如同住房子的「住」,見聞覺知便被約束在房中如井底之蛙。比如眼睛若凝住俊男美女,秀色可餐,心意識便被色慾所困,俊男美女外的事物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觸而不覺,識而不知,霎那間墮入痴迷無明中,常人迷而不知返,慾念熾盛,歌誦人間真善美,下焉者邪淫無所不用其極,上焉者詩歌文章,美術圖騰,音樂舞蹈。修行人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俊男美女固然賞心悦目,不必秀色可餐,亂想淫慾,無非是循業發現的色相,俊男美女非俊男美女,則顯無上正等正覺心,俊男美女外的大千世界朗然可見,也一樣賞心悦目,心包太虛,無一不是如來。又比如往事回憶:兒時嬉戲、歡笑同學、初戀滋味、顛倒愛情、求不得苦、恩怨仇恨、名望利養等等,胡思亂想,霎那間忘記正在聽課,正在和親友交談,正在和客人接洽商務,面對着師長、親友、客户,彼所言説斷斷續續,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觸而不覺,識而不知,散亂無明,整日如此,經年如此,終身如此,累世如此。修行人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如果念念分明,往事如夢如幻,歷歷所現皆是等正覺心。但如果以為不住色、不住聲香味觸法,卻住在不住相的清淨境界,也如同住房子的住,清淨境界外的事物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觸而不覺,識而不見,,已經昧卻「應無所住心」。所以佛説:菩薩心不應當住色佈施,同樣的道理,如果菩薩心住色行佈施,佈施外的事物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觸而不覺,識而不知,昧卻無上正等正覺心,很難斷除飲食、男女淫慾、睡眠、嗔恨、愚痴等種種煩惱。因為私心作祟,慈濟眾生的事業,做起來也就倍感困難,但有菩薩心而無菩薩行,福德智慧兩欠缺,沒有種種大能力,泥菩薩過江,自身都難保。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不只是不執着所施物、施者、受者,應當無所住而行佈施,所謂不住色行佈施,不住聲香味觸法而行佈施,念念分明,行住坐卧都不昧卻無上正等正覺。如來説一切現象就是虛幻相,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又説一切有情眾生就是虛幻的眾生,若見眾生非眾生則見如來,諸君,若見如來即發無上正等正覺心,你放眼不見一切諸相嗎?不見一切眾生嗎?任何一相都是如來相,任何一眾生都是如來,此時不悟,等待何時?須菩提,如來是説真誠話,説實在話,説如實如理的話,不説誑騙話,不説怪異話的。須菩提,如來所證得的無上正等正覺法,此法沒有真實,也沒有虛妄。須菩提,如果菩薩的心住於無上正等正覺法,染着法相而行佈施,如人走入黑暗中,什麼也看不見;如果菩薩的心裏不住無上正等正覺法而行佈施,好比人有眼睛,日光明照,可以看到種種的色相。須菩提,未來世,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夠實踐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於行住坐卧當中修行,遠離種種貪愛染着,令無上正等正覺心須臾不昧,教化眾生也以佈施無上正等正覺法,令一切有情同沾法喜,速證無上正等正覺,而且每天誦讀經文不令忘失,以便於為人解説。如來以佛的智慧,清楚的知道這種人,清楚的看見這種人,都可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

第十五品 持經功德分

【經文】「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佈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佈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佈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佈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説。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説,為發最上乘者説,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説,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着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説。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即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解釋】須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早上以和恆河沙數目相等的次數做身命佈施,中午以和恆河沙數目相等的次數做身命佈施,下午也以和恆河沙數目相等的次數做身命佈施,像這樣經過無量百千萬億無法計算的歲月,不斷的都以身命佈施。但如果另外有人,聽到此經,信心不動搖,他的福德就勝過無數次以身命佈施的人,更何況書寫、實踐、讀誦,為他人解釋説明。須菩提,簡要的説,此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的功德,如來為發心,學大乘佛法的人説,為發心學最上乘佛法的人説。如果有人能夠實踐、讀誦,並廣為他人解釋説明,如來清楚的知道這種人,清楚的看見這種人,都會成就不可量不可稱,沒有邊際不可思議的功德。像這種人,就是承擔如來無上正等正覺的人。為什麼呢?須菩提,如果喜歡咒術、祈福消災、算命風水、喜歡雙修採補住空樂境界,喜歡長生不老,守住靈明覺知,信以為有道、有真常,等等小法的人,不知道咒術、祈福消災、算命風水、長生不老等等只是增長我見,所悟方術、所悟境界只是增長人見,但守靈明覺知,住空樂境界只是染着眾生見,信以為有道可修、有真常可證,只是增長壽者見。有這種知見的人,對於此經就不能聽受讀誦,為他人解説。須菩提,無論什麼地方,如果有此經典在,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都應該供養,應當知道這地方就是塔廟,都應該恭敬作禮圍繞,以種種花香散佈其處。

第十六品 能淨業障分

【經文】複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祗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説者,或有人聞,心即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Tags:金剛經 全文
熱門搜索
感恩節母親的句子 中小學生《昆蟲記》優秀讀書筆記 那一份心跳聽見了温暖作文 記一次難忘的秋遊作文400字 我的鐵人二項300字作文 作文600字隊列比賽 公主寶寶小學生日記 我喜歡的新年優秀作文 邊疆戰士紀念國慶60週年詩歌 一次有趣的遊戲450字作文小學生作文 童年的快樂的作文 春裏 請別擋住我的陽光優秀作文 仿寫《我喜歡》的550字作文 給媽媽洗腳作文800字五年級作文 門坎 初一《小王子》讀後感600字 我不再驕傲三年級作文 生物《生態系統》的教學反思 讀海倫凱勒有感 分牀記五年級作文 描寫小白兔的一年級作文 霍桑效應的原理是什麼 意外的發現小學作文550字 除夕年夜飯作文300字 生命是一朵常開不敗的花閲讀及答案 小學生記憶的話題作文 化學畢業生自我鑑定 幼兒園重陽節國旗下經典講話稿 又見夕陽紅小學作文400字 《時分秒的認識》教師教學反思 陪伴着 是你點亮了我的世界作文 童真的種子高二作文 簡歷中種種你想不到的致命細節 二年級上冊《種窗簾》優秀教案 水煮 春季小學開學典禮領導致辭 學習部4月工作總結 卡通城 財務員工辭職申請書 温馨情人節祝福語54條 老師的作文400字 敬愛的老師 以我的第一次為話題的300字作文 珍珠的由來詩歌 實習心得體會及感悟版 適合感恩節發朋友圈的走心文案 端午節搬家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