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佛門經文 > 金剛經

《金剛經》要時刻帶在身上

欄目: 金剛經 / 發佈於: / 人氣:3.32W

《金剛經》全文沒有出現一個“空”字,但通篇討論的是空的智慧。

我對《金剛經》十分有信心,但一直沒時間專門研究,現在趁給大家宣講,也看了很多《金剛經》的功德文,講了一些《金剛經》的甚深意義,確實感覺此經非同尋常,在漢地弘揚《金剛經》的法師非常了不起,聽受、持誦《金剛經》的信士也非常了不起。以前有人持誦《金剛經》時,我總覺得“可以可以”,但沒有注意它的功德大不大。現在對我來講,可以説從來到人間,第一次看見這麼殊勝的顯宗經典……

麥彭仁波切説:“自己若沒有聞思修行的能力,最好唸誦真實的金剛語。”我們有些人因為智慧有限,平時沒有能力聞思修行,但每天誦一遍《金剛經》,功德也非常大。而且“諷誦經典”是十法行之一,行持十法行中的任何一種都能獲得無量福聚,乃至書寫、聽聞一偈,功德亦超越一切世間善根……

不管在任何地方,若有《金剛經》,一切天、人、阿修羅都應該供養,當知此經所在之處即為佛塔所在之處,(如果有人對你頂禮,身上有《金剛經》的話就不要緊,因為你已經有佛塔了!)眾生皆應恭敬、頂禮、轉繞,並散各種鮮花作為供養。

佛陀涅槃之後,佛教中總共有八大佛塔,佛塔之所在,人們皆應頂禮,如《入行論》雲:“敬禮佛靈塔,菩提心根本。”藏傳佛教的高僧大德曾説:“持誦修持《般若經》的人,他腳踩過的灰塵,也是帝釋梵天恭敬頂禮的對境。”《法華經》雲:“乃至説一偈,是中應起塔。”宣化上人也説:“傳講以《法華經》為主的般若經之處,天人、非人都會恭敬供養,乃至説一個偈子的地方,諸天也應在那裏修建佛塔。”

“當在此處,則為是塔”有這樣一則公案:明朝弘治年間,承天寺的真如佛塔瀕臨倒塌,後來有位慧林和尚,經過二十年化緣,將佛塔重新修復起來。修塔的緣起是怎麼樣的呢?有一次慧林在苦修時,突然來了兩個鬼卒,用長索套住他的脖子,要帶他去陰曹地府。慧林乞求寬限七天,等做完了焰口佛事再去。鬼卒同意後,他集中弟子問:“閻王讓我七天後離開人間,這該怎麼辦?”一位弟子説:“離此一天船程的蘇州承天寺中,有位禪師專修《金剛經》,威力無比,您可以向他求助。”於是慧林趕緊去拜見禪師,禪師説:“你若答應修復寺中將倒塌的佛塔,我有辦法令你七天後免於死亡。”慧林連聲許諾,之後禪師令他七天中住於禪房不斷誦《金剛經》,念一遍經文,就説一遍“當知此處,則為是塔”。慧林和尚依教奉行,晝夜精進誦經,不眠不休。

七天過後,兩個鬼卒來了,問慧林和尚在哪裏,禪師説:“就在我的房間裏。”鬼卒一起進去後,只見到一座光芒萬丈的大佛塔,並沒有看見慧林和尚。因無法交差,他們便去問禪師:“我們與慧林約好了今天帶他走,但現在根本看不到他,怎麼辦呢?”禪師回答:“般若所發的威光無法靠近,你們還是放棄吧。”二鬼聽後只好悻悻離去。事後,禪師對慧林説:“我已救了你一命,你也應兑現諾言,好好化緣修佛塔。”慧林由於被鬼套上了長索,沒辦法解開,只好天天拖着去化緣,二十年後終於修成一座極其莊嚴的佛塔。不知道這座塔還在不在?如果在的話,你們可以去看看!

總之,《金剛經》的功德非常殊勝,隨身戴着也是很好的。通過這次學習,我對《金剛經》生起了很大的信心,想以後不管去哪裏,都要戴着一小本《金剛經》,和《系解脱》放在一起。昨天有個小和尚向我要,但是我都沒有給。有了《金剛經》,一方面邪魔外道不能損害,另一方面別人對你恭敬頂禮,也不會折損福報!

拓展閲讀:讀金剛經的作用

金剛經教人修福修慧消業,是一部各方面都顧到的完善佛典,無怪乎佛在經中説:“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法,皆從此經出。”又説:“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叁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

金剛經在中國是一部很普及的佛教經典,是記錄釋迦牟尼佛和他的大弟子須菩提問答對話的一部經。讀誦這部經的人很多,可是我們往往念過就算了,正和唸佛一樣,念阿彌陀佛的時候,又有幾個人心裡存着阿彌陀佛普度眾生不可思議的無邊功德?我想在念阿彌陀佛的時候,如果心中能念念不忘阿彌陀佛普度眾生的不可思議無邊功德,一定更能和阿彌陀佛相應,也更容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唸佛如此,唸經也如此,所以如果我們念金剛經時,能心中念念不忘金剛經的功德,一定更能和佛在金剛經裡講的道理相應,更能得到好處。

“金剛經的功德”這個題目,説得完整一點,應該是“受持金剛經的功德”。所謂“受持”,“受”就是接受;“受”比了解要更進一步,換句話説,瞭解了一個道理,生起了信心,所以誠心接受,這是“受”的`意義。“持”是“持久”的意思,就是懂得道理之後,在心中念念不忘,且能應用在日常生活土。所以受持金剛經,簡單的説,就是明白瞭解金剛經的道理,有了信心,誠心接受,而且憶念不忘,能用在日常生活上,這樣才可以叫“受持”,這樣的受持讀誦,或為他人解説,並不一定要全部的經文,經中一再地説“乃至四句偈等”,就是指,既使是一小段,幾句經文,就已是功德大得難以想像了。

佛是一位非常細心、非常慈悲的老師,他擔心我們的心量大小,容納不了大法,不肯相信受持金剛經有這麼大的功德,所以他特別在經中説: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説者,或有人聞,心即狂亂,狐疑不信。”“我若具説者”就是説,我如果將這種功德統統講出來,或者有人聽了,心裡會起狂亂,狐疑不信甚至生起毀謗,造意業、口業,這樣反而害了這個人,所以佛説,我實在還沒有將受持金剛經的功德,在金剛經裡統統講出來哩!

那麼,佛在金剛經裡已經講出來的功德、福德,究竟有多少?佛用了好幾種譬喻説明。首先拿佈施七寶的福德來比較。“七寶”簡單的説,就是金銀珍寶。“佈施”就是幫助他人。“七寶佈施”是拿金銀珍寶來幫助他人。在金剛經中、佛問須菩提,如果有人拿了裝滿叁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佈施,這個福德大不大呀?叁千大千世界是很多很多的世界,好比現在的天文學家説的“銀河系裡有很多很多的星球”。你想若以裝滿了這許多世界的珍寶來幫助人,這樣的福德大不大呀?須菩提説:“很大,世尊。”佛又説:倘若另外有一個人,他受持金剛經,甚至只有一小段,或幾句經文,解釋給別人聽,這個人的福德,要比前面那個人用七寶去幫助別人的福德更大,這已是大得不可想像了,可是這還只是一個叁千大千世界而已。

再看經文,佛用恆河的沙做比喻,恆河是印度的一條大河,河中的沙很細,是出名的多沙的河。佛説如果我們有像恆河沙那麼多的恆河,再把這許多恆河的沙加起來,這麼大的數目,如果裝滿了這麼多的叁千大千世界的七寶,用來佈施,你説大不大呀?須菩提説:那真是大得無可比喻了。可是佛又説倘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説,而此福德,勝前福德。”希望各位聽到這裡,不要懷疑不信,心即狂亂,因為佛是不説謊話的。各位請想一想,,佛如果將福德説得小一點,又有什麼關係呢?他又何必騙我們?所以受持金剛經的功德,實在是非常大的。

不僅如上所説,在金剛經的最後一段,佛用無量阿僧祇世界來比較。“阿僧祇”是印度梵文“無數”之意。換句話説,是拿無量無數的世界的金銀珍寶來助人,這樣的福德,還不及受持金剛經,乃至四句偈等為人演説的福德。

佛在金剛經裡又説,他從前還未成佛,在做大菩薩的時候,有一位佛名叫“燃燈佛”。他在燃燈佛的時代,八萬四千億那由他的佛,他一一供養,沒有漏失過一位。照理來説,他供養了這麼多的佛,其功德應該是大得無法想像,可是佛説,他供養了這麼多佛的功德,還不及在末法時代,能夠受持金剛經所得的功德大。

各位聽到這裡,千萬不要心即狂亂,狐疑不信,佛就是擔心我們的心量太小,不肯相信,而錯失一良機,所以在金剛經裡,非常懇切地説:“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佛以他自己親證的經驗,知道金剛經的功德是這麼大,他殷切地希望我們這些後世凡夫,能用最小的精力,獲得最大的福德,不要浪費寶貴難得的人身,不要走修行的冤枉路,所以一再的強調金剛經的福報功德。其實金剛經的福德,還不止如此哩!佛又以用身命來佈施的福德和受持金剛經的福德做一比較。

佛説:“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佈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説,其福甚多。”

佛又説: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早上以恆河沙數一樣的身命行佈施,中午又以像恆河沙數一樣的身命行佈施,晚上也以像恆河沙數一樣的身命行佈施,如此不斷地佈施了八千萬憶劫,而他所得到的功德,還不及另外一個人,他一聽到金剛經,就生起信心,並且相信金剛經的道理所得的功德多,更何況他相信了。之後又能書寫,能念,能受持,能為他人解釋。所以佛做了一個結論,他説:“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説,為發最上乘者説,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説,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

金剛經是佛在般若法會上講的。般若是佛親證的空性體驗,是不着行相的教理,可是佛在金剛經中,這樣一再強調受持解説金剛經的福德功德,我希望各位能細心體會其中的含義。

Tags:金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