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字數作文 > 1200字作文

【精選】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錦集六篇

欄目: 1200字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16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説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選】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錦集六篇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1

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中秋節有着獨特的文化內涵,它象徵着團圓、和諧、吉祥和平安,給人以恬美的心靈感受。

中秋節幾千年也演繹出嫦娥奔月、吳剛折桂的美麗傳説,還有拜祭月神、飲用桂花酒等民俗活動。正是在這些傳統中,那些體現中華民族文雅、雍容的良善美德,一併傳承與流轉。 説起中秋節,亞洲各國都有着不同的習俗??

像柬埔寨人會在佛曆十二月舉行傳統的“拜月節”。拜畢,老人把扁米塞進孩子嘴裏,直到塞滿不能咀嚼時方止。這表示“圓圓滿滿”、“和和美美”。

而伊朗人則稱中秋節為“麥赫爾幹節”。這一天是伊朗太陽曆的七月十六日。節日期間,人們都以品嚐各種豐收果實為樂,隆重的慶祝活動持續六天才結束。

要説起亞洲各國的中秋節,還要數新加坡最有節味了。因為新加坡是一個華人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國家。據統計,新加坡約有70%是中國華人,因此對於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也是十分重視。對新加坡的華人來説,中秋佳節是聯絡感情,表示謝意的天賜良機。親朋好友、商業夥伴之間相互饋贈中秋節禮品,藉此表示問候與祝願。

每年中秋臨近時,當地著名的烏節路、新加坡河畔、牛車水及裕華園等地裝飾一新。入夜時分,華燈初上,整個大街小巷一片紅彤彤的景象,令人心動不已。

新加坡是一個旅遊國家,如果中秋想要帶着家人一起走起來,那麼新加坡真是再適合不過~如果你也對新加坡華人的中秋節有着濃厚的興趣,不妨帶着家人一起,來到這繽紛之地~感受新加坡華人的中秋節。

素有“花園城市”之稱的新加坡,不僅是一個旅遊國家,更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移民城市之一。近一二十年在世界上的良好形象只增不減,深受世界各地富豪名流的親睞。無論是為了投資、子女的教育還是養老,總會有很多人首選新加坡。

首先從移民投資角度來説,新加坡無疑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很多企業家都傾向投資移民新加坡,新加坡擁有較好的經商政策,作為一個熱門的投資移民國家不僅環境優美、治安好,而且還是全球税率最低的國家之一。

新加坡明良諮詢公司曾表示:“新加坡是亞洲乃至世界的金融中心,有着非常健全的資本市場和經濟體制。對於新加坡公民及綠卡持有者在新加坡以外的收入均免税,並且一人投資移民還有機會帶動全家移民。新加坡一直實行的是雙語教育,非常適合英文不好的華人投資移民。”

新加坡也是留學移民的一個好去處。首先新加坡社會以華人為主導,實行中英文雙語教學,留學生能夠儘快適應留學生活。新加坡推崇因材施教,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能力和綜合條件申請。新加坡的學費低廉,僅相當於英美澳留學費用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對於想要移民養老一族來説,新加坡也是個不錯的去處。新加坡有着優厚的社會福利,養老金、失業救濟金、免費診療體系等都非常的齊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超過了加拿大和美國。

新加坡養老移民還沒有年齡、學歷、英語的限制。

同時,新加坡護照是世界上免籤國家最多的,可免籤150多個國家,為國外出遊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另外,新加坡和中國基本沒有時差,往來便利,加上沒有語言上的溝通障礙,很容易適應。

這三個方面已經足夠證明新加坡移民的魅力所在,無論是投資移民、留學移民還是養老移民,新加坡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尤其是對於中國人來説新加坡可能是最適合不過的了。新加坡明良移民諮詢公司,擁有專業的資深移民顧問及律師顧問,能夠提供權威的移民新加坡方案。

新加坡明良會計事務所擁有專業的ACCA註冊會計師及商業祕書團隊,能夠提供專業的新加坡公司註冊、維護、投資諮詢等服務。明良集團結合移民諮詢公司和會計事務所公司兩大優勢,實現“註冊新加坡公司+公司財税維護”一站式服務!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2

1、潮式月餅

潮汕地區有自己獨有的傳統月餅,潮式月餅屬酥皮類餅食,主要品種有綠豆沙月餅、烏豆沙月餅等。潮式月餅身較扁,以其香甜、脆軟、肥而不膩而馳名海內外。

潮式月餅主要有二種:一種拌豬油稱作朥餅;一種拌花生油稱作清油餅。在潮汕地區,傳統潮式月餅早已不僅僅只是一種食物,它更寄託了人們對親人的祝福以及美好願望。潮汕地區的中秋節,不僅有吃月餅之俗,還有相互饋贈月餅之舉。

2、盪鞦韆

潮汕地區還有着一個獨特的習俗——盪鞦韆。中秋之夜的盪鞦韆,要預先在空曠的草地上搭起高達兩層樓的單雙座鞦韆和“十”字鞦韆,然後在棚頂四周拉起一道道繩子,掛滿五顏六色的綢花彩帶。

當銀盤樣的月亮升上中天,穿着節日盛裝的少男少女便紛紛聚集到鞦韆前,女的不能盪鞦韆只能觀看,能大顯身手的就是小夥子們了,他們爭着盪鞦韆,比賽誰蕩得高,轉得快。在圍觀者的歡聲笑語中,單座和雙座鞦韆向月娘拋出一道道彩虹,“十”字鞦韆騰空飛旋箍着一個個花環,蕩得最高轉得最快的便是少女心目中的英雄好漢,從而獲得她們的愛情。

3、吃芋頭

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今天,潮汕仍喜用蒸熟的芋頭拜月,以個大肉疏鬆,皮有裂痕者為佳品,即潮俗稱芋“笑”。祭拜之後全家便剝皮食芋,好好享受一番樂趣。

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説: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後,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後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4、拜月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裏、陽台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煙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

就在女人“拜月娘”時,男人們便約上幾位好友,到陽台上或登上高處,擺上工夫茶具,煮水沖茶,一邊品茗,一邊賞月,一邊品嚐月餅。

5、吃糕仔

在潮汕地區,過去每逢中秋佳節前夕,家家户户都會製作一些糕點供奉月娘,當地人叫糕仔。糕仔多用加工熟的糯米粉或綠豆粉為原料,以糯米粉為原料的叫米糕,以綠豆粉為原料的叫綠豆糕。

其做法一般是先用白糖加適量的水及豬油煮至粘稠放涼,將糯米粉或綠豆粉配上準備好的糖漿拌勻,再用製作糕點的模具將糕粉擠壓成形。在這個過程中,還可視個人喜好添加諸如剁碎的花生仁或芝麻等餡料。

6、燒塔

燒塔,部分地方又稱之為燒塔仔,是潮汕地區在過中秋節時開展的一項民俗活動。據傳燒塔起源於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治者,於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舉火為號傳衍至今已成為燒塔民俗,並且多表達“中秋節是豐收的節日,通過燒塔表達收穫的喜悦,祝福生活像聖塔火焰一樣紅紅火火”的含義。

瓦塔形狀有“圓形塔”、“方形塔”、“多角形塔”等等,且各有其吉祥寓意,如圓形塔寓意為“中秋月圓人也圓”,一般有親人旅外的人家多砌設圓形塔、方形塔狀似田丘,成四方形,寓意四通八達;多角形塔寓意生財多道,生意興隆。

7、水果節

柚子也是中秋必不可少的節日食品,品種有金柚、蜜柚或水晶柚。柚子外形渾圓,象徵團圓,剖開之後,滿屋瀰漫着清香,而且每人分食一塊,和吃月餅一樣,有全家分享的幸福感。同時,“柚”與“佑”諧音,有希望月亮護佑的意思。

入秋之後,成熟的柚子、青皮梨、紅梨、菠蘿、香蕉、林檎、龍眼、楊桃、紅柿、牛心柿等競相上市,琳琅滿目的水果自然就成了中秋拜月的佳品。因此中秋節又被人們稱為“水果節”、“齋節”。

8、降神

降神活動也是中秋夜一個神祕有趣的活動。據説,一到中秋,諸神也都出遊賞月。因此,這一天,人們只要通過特殊的降神儀式或咒語,就可以使神袛顯靈。於是人們往往在這一天搞降神活動,主要有關戲童、請籃姑等等活動。

此外,潮汕地區的中秋節,還有“遊月娘”、“落阿姑”等習俗。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3

每逢中秋來臨,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賞月談月也便成為人們久談不衰的話題。

追溯中秋賞月的來歷,據《長安玩月詩序》載:“秋之於時,後夏先冬;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於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蟾魄圓。”也就是説,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間,故曰:“中秋”。為何人們鍾情中秋賞月呢?有詩道:“明月四時有,何事喜中秋?瑤台寶鑑,宜掛玉宇最高頭;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虛一色。萬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風露助清幽。”

從時令上説,中種是“秋收節”,春播夏種的穀物到了秋天就該收穫了,自古以來,人們便在這個季節飲酒舞蹈,喜氣洋洋地慶祝豐收,這在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描繪。從淵源上説,中秋又是“祭月節”,它源於遠古人類對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禮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這一天,“秋分”這個季節在八月內每年不同,所以秋分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無月是大煞風景的,逐漸約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從科學觀察來看,秋季地球與太陽的傾斜度加大,華夏大地上空的暖濕空氣逐漸消退,而此時,西北風還很微弱。如此,濕氣已去,沙塵未起,空氣即顯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別潔淨,月亮看上去既圓又大,是賞月的最佳時節。恰如古詩所云:“光輝皎潔,古今但賞中秋月,尋思豈是月華別?都為人間天上氣清澈。”

《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盛於唐宋,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據宋朱翌《曲消舊聞》説:’中秋玩月,不知起於何時?考古人賦詩,則始於杜子美。”瀏覽唐詩,中秋賞月詩確有多篇,如王建有詩云:“月似圓盛色漸凝,玉盆盛水欲侵稜。夜深盡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燈。”徐凝的詩云:“皎皎秋月八月圓,嫦娥端正桂枝鮮;一年無似如今夜,十二峯前看不眠。”

宋代,民間中秋賞月之風更加興盛。據《東京夢華錄》對北宋京都賞月盛況有這樣的描寫“中秋夕,貴家結飾台榭,民家爭佔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我連坐至曉”。《新編醉翁談錄》記載:“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飾之,登樓或於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 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 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製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樓台亭閣上賞月,並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敍談。

明清以後,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每逢中秋,一輪圓月東昇時,人們便在庭院、樓台,擺出月餅、柚子、石榴、芋頭、核桃、花生、西爪等果品,邊賞月,邊暢談,直到皓月當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樂融融。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在我國的少數民族地區,中秋這一天,還舉行別具特色的“拜月”、“鬧月”、“行月”、“跳月”、“偷月”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碧空如洗,圓月如盤。人們在盡情賞月之際,會情不自禁地想念遠遊在外、客居異鄉的親人。因此,中秋節還有“團圓節”之稱。許多古詩表達了人們此時的思念之情。唐人殷文圭《八月十五夜》:“萬里無雲境九洲,最團圓夜是中秋。”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詩云:“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中國人歷來把家人團圓、親友團聚,共享天倫之樂看得極其珍貴,歷來有“花好月圓人團聚”之謂。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4

老人們:

我們小的時候,過中秋節家人都要聚在一塊兒,無論你在多遠的地方,到了中秋節這一天都要趕回來跟家裏的人一起過,要團圓,在當時那個年代每個人都比較注重家人,這種意識比較濃厚,而現在呢,科技發達了,有手機、有電腦,無論你在哪兒都可以很方便很快捷的和家人連繫,以至於這種團圓意識就慢慢地淡化了,家人的歸屬感也不如以前強烈了。説起重陽節的變化,以前就是登高祈福,而現在最主要的是和家人、朋友出門旅遊,拍照留念什麼的,反正從總體來看,這兩個節日的含義好像發生了很多變化,有很多地方都偏離了原先的軌道,呈現出現代意義。

1).建議以政府的名義恢復傳統節日體系,恢復中秋節秋季大節的社會地位,將中秋節定為法定假日,假日時間可從國慶長假中調配。

2).重建中秋傳統節日習俗,豐富傳統節俗活動,增添適應時代發展的新的

3).將中秋節作為調整家庭關係、社會關係的活動日,鼓勵人們團聚慶賀,以此緩解春節人口集中流動的社會壓力。

爸爸媽媽們:

“中秋節”這個中國的傳統節日,已經好多人都覺得挺沒意思的,甚至是討厭,只是吃吃月餅,賞賞月亮,而且認為那是古代人們乾的事情,還不如在家好好休息,放鬆一下呢!其實,要是覺得沒有意思的話,為什麼不讓它變得有意思起來呢?也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沒有看到一個新型的過中秋節的方式呢?現在外面賣的月餅,實在是不敢恭維了。不好吃不説,還要擔心裏面加入什麼不好的東西,但是過中秋節又是不買不成,這也讓挺多人苦惱的。於是??(噔噔噔)新的'方法誕生啦!在有些大城市,開始興起一種自己做月餅的遊戲,有很多的媽媽帶着自己的小Baby動手親自做月餅。做月餅對於一個孩子來説,那可真的是一件“浩大”的工程。家長首先得告訴他們什麼是月餅,幸好天上的月亮在中秋可以做現場的教具,有實物在,就不怕解釋“月餅”了。“月餅”其實就是一個可以吃的“月亮”。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和麪了。這跟玩橡皮泥一樣,由於這個“橡皮泥”是可以吃的,因此寶寶們也就會比往常更有興趣。

當然,要讓一個小寶寶們很專注地完成一件事是很難的,讓寶寶玩弄着手裏的麪糰,時而壓成扁的,時而又揉成了長條的,原來“月亮”還會變形,這會讓他們溶入進“做”月餅的樂趣中,而且媽媽們也不用擔心食材的問題,也不貴,更重要的是,它很有意義。不管這些月餅做得好與壞,對於接收到這些月餅的大人們一定是十分開心的,臉上也一定會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的。

同學們:

很多學生不喜歡過傳統節日是因為他們根本不瞭解這些節日中所藴藏的內涵。因此,挖掘傳統節日內涵顯得尤為重要,引領學生了解民族傳統節日文化知識,增強學生對傳統節日的認知和理解,進而認同傳統節日、喜愛傳統節日。如何開發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需要教師探索研究,對傳統節日進行界定,對節日核心內涵進行概括和提煉,如端午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七夕乞巧愛慕、臘八融和感恩的主題。引導學生開展道德實踐體驗活動。如端午節,除了引導學生了解端午習俗,參與包粽子、縫香袋的實踐活動之外,重點還應開展“走進屈原”活動。通過“屈原故事知多少”屈原詩詞朗誦等活動,與偉大詩人屈原面對面:兩千多年前,偉大詩人屈原為他的祖國流盡了最後一滴淚,縱身跳進波濤滾滾的汨羅江。屈原報國無門而以身殉國,堅守了他不同流合污的高貴品質;他上下求索、九死未悔,寧願去死也不願離開故國半步的情懷,一直引起同學們的深思和探索;他那與日月齊光的高潔品德,激起同學們無限的仰慕。從中體味他那痛苦執著的偉大情感,體驗他那崇高忠貞的偉大人格。人格教育能夠發揮其它教育形式所不及的重要作用。在重塑中華民族的理想人格的今天,過端午節,學習和傳承屈原的高尚人格,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5

今日是中秋節。在這個美滿的節日,我不由得滋生了好多好多的遐想。

我想起了棄官從文的李白。“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首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若非異鄉遊子,若不思念親人,若無孤獨之感,能有如此情懷嗎?好個李白,他自有消除寂寞的辦法。“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一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邀雲漢。”這樣吟誦着,他不僅消除了孤獨感,心裏熱鬧起來了,在明月相隨下,飄飄欲仙了。

我想起了愈經挫折愈加曠達的劉禹錫。“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淨,秋澄萬景清。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遭遇貶謫不算什麼,在詩人開闊的胸襟中,一切打擊全都無所謂,就連與己無關的明月,也美得出奇。於是,在那平均年齡只有30多歲的年代,他奇蹟搬地抵達了“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境界。

我想起了“無往而不樂”的蘇東坡。“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玉宇瓊樓,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户,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就是在接踵而來的逆境中,蘇軾以自己的智慧,化解了人生的種種煩惱和不幸,不僅活得滋潤,還屢有建樹。他曾總結説:“問餘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正是在這幾處難以生存的的境遇中,他立德立功立言了。不僅如此,他還深切期盼世人忘憂得樂,花好月圓。其人其心,真如如月一經天江河行地也。

我想起了曾為文壇領袖的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一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這種徹夜望月、竟夕相思,追求美好理想和求之不得的惆悵,實在非常動人。

其實,對一個具有人文情懷的士人來説。不只是中秋明月使之牽腸掛肚,借景抒懷。一年四季,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讓他們神往和愉悦。

“春踏芳草地,夏賞綠荷池,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早在北宋的神童詩中,就有這樣的美妙詩句,足見那時的文人雅士,就很會欣賞自然、享受生活了。要不,是不會空穴來風的。

在我看來,暖春百花豔 盛夏清風來 秋有明月美 冬賞雪花舞。這些來自生活環境的美好事物,只要你善於發現,是不難找到的。即就一天而言,朝有旭日冉冉上升,午有中天之日輝煌燦爛,暮有晚霞滿天,能説不美好嗎?還有,晴天的藍天白雲,陰天的雲遮霧罩,雨天的清爽愜意,多雲天變幻莫測的雲彩,哪一個不是別具一格的風景?在家庭生活中,父母的成熟穩重,祖父祖母的慈祥寬厚,小孩的天真活潑,不是也都很美嗎?當然,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就像月亮,月圓的時候一月能有幾天?大多情況下還不是殘缺不全?人生,也不可能經常會是圓滿的,誠如國學大師季羨林所説,不完滿才是真實的人生。對我們來説,可貴的不是老是期盼圓滿,而是隨遇而安,調整心態。在感到如意的時候自然要高興,在感到不如意的時候也不必過分在乎,要認識到順心和不順心都是生活的正常狀態,只要調整心態、實現心理平衡、保持內心寧靜,那就值得欣慰了。

宋代無門和尚詩曰:“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清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這當然是很妙的詩,很超脱的胸襟,很會享受生活的心境。但是,老實説,沒有“閒事”、煩事、苦事是不可能的。貴在看透,貴在轉化,貴在化解,貴在營造,貴在昇華。主觀世界不只是消極地反映客觀世界,也可以能動地美化優化客觀世界。心理狀態可以改觀,精神家園能夠創建。勿讓煩惱敗雅興,要尋美感悦我心。我的心情我做主,豈容外物來左右?這些,我想是可以做到的,只要你學習、思考、諮詢、努力、修煉、參悟。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6

歲月如梭,又到了充滿思鄉情懷的中秋佳節。每逢此時,我總想起鄉下的母親,心中充滿了愧疚。

我的老家在蘇北偏僻的鄉下,母親是位普通的農家婦女。小時候,家裏很窮,但一家人苦中作樂,日子卻過得有滋有味,充滿了親情和温馨。平時,母親很少買吃魚肉給我們吃,不是母親不心疼我們,而是我和哥兩人上學,開銷大,而家裏收入卻很少。但在每年的中秋這一天,母親會毫不吝嗇,早早地準備好魚和肉,讓我們開一次葷,好好地飽餐一頓。到了晚上,月上樹梢,母親就會從家中搬出一張桌椅,把買好的月餅、水果放在桌上,再準備幾杯白酒和幾副筷子,按我們老家的風俗,這是祭月,母親不准我們吃桌上的貢品,可我們一點不買她的“賬”,趁母親不注意的時候,不是偷吃月餅上薄而脆的外層吃,就是拿一些水果遛到麥場上去和小夥伴們一起吃,因而每次祭月的貢品,都在我們調皮中不能完整無缺。這難忘的童年中秋節,就象親情一樣,讓我們過了一年,又想過下一年。

母親的生活是很艱辛的。父親見家裏開銷大,收入少,很早就外出打工了,逢年過節才回家和我們相聚。母親為了我們,衣食住行、田間地頭,無不灑下她那辛勤的汗水。當我們兄弟倆還在清早朦朧的睡夢中時,母親就早早地起牀,擔水、洗衣、做飯忙個不停,有時還到田間地頭忙一會農活。待我們起牀後,母親招呼我們吃飯上學。當太陽露出晨曦的笑臉時,母親便帶着農具,下田幹活了。白天,母親忙個不停,夜晚,她還拖着疲憊的身體,在昏暗的煤油燈下為我們納製鞋底、縫補衣服。在母親辛勤的養育下,我們漸漸地長大了。

那年的夏天,我和哥相繼考取了嚮往已久的大學。中秋前夕,我們離開了母親,各自到外地上學去了,留下了母親一人在鄉下。因為家裏窮,為了我們的學雜費和生活費,父親在外奔波更是很少回家,而母親比以前更加辛苦了。

上學的幾年裏,中秋節都不在放假時間裏,我們不能回去和母親團圓。每次這個時候,我都會寫信回去。母親也很想念我們,她不識字,常託人寫信叫我們好好讀書,要經常寫信回家。我每次收到母親的來信,都能感覺到母親思兒的心切。就象我們放寒暑假回家一樣,平常不善言笑的母親,再苦再累仍有一臉的愜意。

畢業後那年中秋,我和哥在城裏有了工作,都寫信叫母親到我們工作的城市來住住,可母親擔心我們剛到單位,怕影響我們的工作,又説家裏沒人照料,一直沒有同意,仍在鄉下餵雞養豬、耕田種菜,獨守那一份寂寞。

第二年的中秋,我因為工作,沒能回去。那年的冬季,我參軍入伍,成了一名海防戰士,遠在異地他鄉。而每年的中秋,都因為部隊搞戰備訓練,我都不能請假回家。也許分別太久,母親對我的思念與日聚增。父親偶爾在家時,母親就催促他寫信給我,父親外出打工時,母親又定期託人寫信來。她的來信,沒有華麗的詞語,還常常伴隨着不少的錯別字,內容不外乎問我訓練苦不苦,部隊首長親不親,海防前哨的生活習不習慣……嘮嘮叨叨一大堆,總之要我在部隊好好工作,安心服役,不要掛念家中。那字字句句都是真情流露,漾滿了母親那無私的牽掛。儘管那時我已是被部隊評為優秀士兵的軍營男子漢,但在母親的眼裏,我仍是一個不諳世面、不太懂事、還沒長大的孩子。

在我當兵後第二年,哥哥結婚在城裏買了房子,家裏經濟一時拮据起來。母親覺得在農村種田,收入少,為了減輕家裏的負擔,在那年的中秋,她在一位家鄉人的帶領下,去了上海給人家當保姆,我曾寫信勸阻母親不要去,可她不聽的勸阻。母親從小生活在鄉下,既聽不懂上海方言,就連城市的東南西北有時也辯不清,可母親一直堅強着,操勞着,酸甜苦辣從來不對我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