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字數作文 > 1200字作文

關於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錦集六篇

欄目: 1200字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17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錦集六篇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1

1、潮式月餅

潮汕地區有自己獨有的傳統月餅,潮式月餅屬酥皮類餅食,主要品種有綠豆沙月餅、烏豆沙月餅等。潮式月餅身較扁,以其香甜、脆軟、肥而不膩而馳名海內外。

潮式月餅主要有二種:一種拌豬油稱作朥餅;一種拌花生油稱作清油餅。在潮汕地區,傳統潮式月餅早已不僅僅只是一種食物,它更寄託了人們對親人的祝福以及美好願望。潮汕地區的中秋節,不僅有吃月餅之俗,還有相互饋贈月餅之舉。

2、盪鞦韆

潮汕地區還有着一個獨特的習俗——盪鞦韆。中秋之夜的盪鞦韆,要預先在空曠的草地上搭起高達兩層樓的單雙座鞦韆和“十”字鞦韆,然後在棚頂四周拉起一道道繩子,掛滿五顏六色的綢花彩帶。

當銀盤樣的月亮升上中天,穿着節日盛裝的少男少女便紛紛聚集到鞦韆前,女的不能盪鞦韆只能觀看,能大顯身手的就是小夥子們了,他們爭着盪鞦韆,比賽誰蕩得高,轉得快。在圍觀者的歡聲笑語中,單座和雙座鞦韆向月娘拋出一道道彩虹,“十”字鞦韆騰空飛旋箍着一個個花環,蕩得最高轉得最快的便是少女心目中的英雄好漢,從而獲得她們的愛情。

3、吃芋頭

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今天,潮汕仍喜用蒸熟的芋頭拜月,以個大肉疏鬆,皮有裂痕者為佳品,即潮俗稱芋“笑”。祭拜之後全家便剝皮食芋,好好享受一番樂趣。

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説: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後,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後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4、拜月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裏、陽台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煙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

就在女人“拜月娘”時,男人們便約上幾位好友,到陽台上或登上高處,擺上工夫茶具,煮水沖茶,一邊品茗,一邊賞月,一邊品嚐月餅。

5、吃糕仔

在潮汕地區,過去每逢中秋佳節前夕,家家户户都會製作一些糕點供奉月娘,當地人叫糕仔。糕仔多用加工熟的糯米粉或綠豆粉為原料,以糯米粉為原料的叫米糕,以綠豆粉為原料的叫綠豆糕。

其做法一般是先用白糖加適量的水及豬油煮至粘稠放涼,將糯米粉或綠豆粉配上準備好的糖漿拌勻,再用製作糕點的模具將糕粉擠壓成形。在這個過程中,還可視個人喜好添加諸如剁碎的花生仁或芝麻等餡料。

6、燒塔

燒塔,部分地方又稱之為燒塔仔,是潮汕地區在過中秋節時開展的一項民俗活動。據傳燒塔起源於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治者,於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舉火為號傳衍至今已成為燒塔民俗,並且多表達“中秋節是豐收的節日,通過燒塔表達收穫的喜悦,祝福生活像聖塔火焰一樣紅紅火火”的含義。

瓦塔形狀有“圓形塔”、“方形塔”、“多角形塔”等等,且各有其吉祥寓意,如圓形塔寓意為“中秋月圓人也圓”,一般有親人旅外的人家多砌設圓形塔、方形塔狀似田丘,成四方形,寓意四通八達;多角形塔寓意生財多道,生意興隆。

7、水果節

柚子也是中秋必不可少的節日食品,品種有金柚、蜜柚或水晶柚。柚子外形渾圓,象徵團圓,剖開之後,滿屋瀰漫着清香,而且每人分食一塊,和吃月餅一樣,有全家分享的幸福感。同時,“柚”與“佑”諧音,有希望月亮護佑的意思。

入秋之後,成熟的柚子、青皮梨、紅梨、菠蘿、香蕉、林檎、龍眼、楊桃、紅柿、牛心柿等競相上市,琳琅滿目的水果自然就成了中秋拜月的佳品。因此中秋節又被人們稱為“水果節”、“齋節”。

8、降神

降神活動也是中秋夜一個神祕有趣的活動。據説,一到中秋,諸神也都出遊賞月。因此,這一天,人們只要通過特殊的降神儀式或咒語,就可以使神袛顯靈。於是人們往往在這一天搞降神活動,主要有關戲童、請籃姑等等活動。

此外,潮汕地區的中秋節,還有“遊月娘”、“落阿姑”等習俗。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2

1、潮式月餅

潮汕地區有自己獨有的傳統月餅,潮式月餅屬酥皮類餅食,主要品種有綠豆沙月餅、烏豆沙月餅等。潮式月餅身較扁,以其香甜、脆軟、肥而不膩而馳名海內外。

潮式月餅主要有二種:一種拌豬油稱作朥餅;一種拌花生油稱作清油餅。在潮汕地區,傳統潮式月餅早已不僅僅只是一種食物,它更寄託了人們對親人的祝福以及美好願望。潮汕地區的中秋節,不僅有吃月餅之俗,還有相互饋贈月餅之舉。

2、盪鞦韆

潮汕地區還有着一個獨特的習俗——盪鞦韆。中秋之夜的盪鞦韆,要預先在空曠的草地上搭起高達兩層樓的單雙座鞦韆和“十”字鞦韆,然後在棚頂四周拉起一道道繩子,掛滿五顏六色的綢花彩帶。

當銀盤樣的月亮升上中天,穿着節日盛裝的少男少女便紛紛聚集到鞦韆前,女的不能盪鞦韆只能觀看,能大顯身手的就是小夥子們了,他們爭着盪鞦韆,比賽誰蕩得高,轉得快。在圍觀者的歡聲笑語中,單座和雙座鞦韆向月娘拋出一道道彩虹,“十”字鞦韆騰空飛旋箍着一個個花環,蕩得最高轉得最快的便是少女心目中的英雄好漢,從而獲得她們的愛情。

3、吃芋頭

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今天,潮汕仍喜用蒸熟的芋頭拜月,以個大肉疏鬆,皮有裂痕者為佳品,即潮俗稱芋“笑”。祭拜之後全家便剝皮食芋,好好享受一番樂趣。

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説: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後,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後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4、拜月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裏、陽台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煙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

就在女人“拜月娘”時,男人們便約上幾位好友,到陽台上或登上高處,擺上工夫茶具,煮水沖茶,一邊品茗,一邊賞月,一邊品嚐月餅。

5、吃糕仔

在潮汕地區,過去每逢中秋佳節前夕,家家户户都會製作一些糕點供奉月娘,當地人叫糕仔。糕仔多用加工熟的'糯米粉或綠豆粉為原料,以糯米粉為原料的叫米糕,以綠豆粉為原料的叫綠豆糕。

其做法一般是先用白糖加適量的水及豬油煮至粘稠放涼,將糯米粉或綠豆粉配上準備好的糖漿拌勻,再用製作糕點的模具將糕粉擠壓成形。在這個過程中,還可視個人喜好添加諸如剁碎的花生仁或芝麻等餡料。

6、燒塔

燒塔,部分地方又稱之為燒塔仔,是潮汕地區在過中秋節時開展的一項民俗活動。據傳燒塔起源於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治者,於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舉火為號傳衍至今已成為燒塔民俗,並且多表達“中秋節是豐收的節日,通過燒塔表達收穫的喜悦,祝福生活像聖塔火焰一樣紅紅火火”的含義。

瓦塔形狀有“圓形塔”、“方形塔”、“多角形塔”等等,且各有其吉祥寓意,如圓形塔寓意為“中秋月圓人也圓”,一般有親人旅外的人家多砌設圓形塔、方形塔狀似田丘,成四方形,寓意四通八達;多角形塔寓意生財多道,生意興隆。

7、水果節

柚子也是中秋必不可少的節日食品,品種有金柚、蜜柚或水晶柚。柚子外形渾圓,象徵團圓,剖開之後,滿屋瀰漫着清香,而且每人分食一塊,和吃月餅一樣,有全家分享的幸福感。同時,“柚”與“佑”諧音,有希望月亮護佑的意思。

入秋之後,成熟的柚子、青皮梨、紅梨、菠蘿、香蕉、林檎、龍眼、楊桃、紅柿、牛心柿等競相上市,琳琅滿目的水果自然就成了中秋拜月的佳品。因此中秋節又被人們稱為“水果節”、“齋節”。

8、降神

降神活動也是中秋夜一個神祕有趣的活動。據説,一到中秋,諸神也都出遊賞月。因此,這一天,人們只要通過特殊的降神儀式或咒語,就可以使神袛顯靈。於是人們往往在這一天搞降神活動,主要有關戲童、請籃姑等等活動。

此外,潮汕地區的中秋節,還有“遊月娘”、“落阿姑”等習俗。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3

十歲那年中秋,看到大人們張羅一桌子美食,我卻難過得要命,因為我的一隻雞的殉難。而今,又是一年中秋即將來臨。我感歎時光。

我的孩子喜歡養小雞,掐指算來,餵過好多茬了。

但僅有兩隻長到成年,一隻因為生性好鬥,便趁孩子不在家時送到了姥姥家的雞舍裏,沒成想樹挪死雞挪活,去了之後便做起了領導,儼然一窩之主,好不風光;另一隻則身世悽慘,長到孩子奶奶衡量的標準(能吃得着)的時候,便趁我們不在,給秋後問斬了,做了香噴噴的菜餚,孩子找不到雞哥,急急得來詢問,便索性沉痛地説,給老鼠拖走了。

大多數雞寶寶都沒有逃離夭折的命運,孩子小小的年紀目睹了死亡的無奈,於她,是幸事嗎?不得而知。

前一陣子,我回家便聽得小雞的雀躍,知道又來了新成員了。我看不出小雞與小雞存在的外貌的區別,孩子卻已經給他們分別取了名字了。我質疑,小雞不可以帶到樓上養的,於人於雞都不是好事,還是放到奶奶家的小院裏更適宜,孩子這次卻堅決反對,大有“雞留我留,雞走我走”之勢。無奈,只好在早上出門前備好三隻小雞一天的口糧,下班回來的第一件事情是去探望他們,然後繼續為其加餐加飯。老公一日突發奇想,説這雞子最好放養,然後不顧我的反對,出門前把三隻雞子從籠子裏放了出來。看他們嘰嘰喳喳歡蹦亂跳,也只有默認了。下班回家,打開房門的一刻我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遍地雞屎如盛開在地上的墨綠色的花,滿屋子飛揚的是刺鼻的臭烘烘的味道。頓有五雷轟頂之感,繼而納悶:家裏怎麼這麼安靜?肇事的雞子呢?沒有來得及找尋,那三隻壞東西聽到動靜,雀躍着一下從視聽櫃底下跑了出來,在我腳底繞了一圈,接着又撒丫子狂歡了,我感染了他們的快樂,怒氣全消。沒有來得及打掃“雞舍”,我立刻旋進廚房,找來剩下的米粥,飛快地跑出來的時候,一隻小雞竟然扎着翅膀跟在我後面跑了起來,我便也進入了角色,來來回回跑了好幾圈,那小雞便也執着得跟隨着我的腳跟跑啊跑。老公圍觀,笑道:他把你當媽媽了。這陣勢,讓我想起小時候玩的老鷹捉小雞,媽媽在前領跑,“雞子兒們”躲在身後,不離不棄。真拿我家當雞舍了啊。以後沒再敢這樣放養,而是該做晚上回來給他們放放風。孩子要一隻只抱他們出來大練兵,這樣走了那樣走。看小人和小雞同樂,也真算作一景。

最近幾天,孩子回家每看到她的小雞朋友都會驚呼:媽媽,小雞長大了。是啊,長在背上的翅痕日見明顯。這幾天翅膀已經威風凜凜得架起來了呢。腿兒也拉長了,尖尖的嘴巴也更加堅硬了。

又一日,廚房裏的我卻聽到孩子的悲呼:媽媽,這隻小雞的眼睛掉出來了。我心裏一驚,跑去看時,卻看到那隻小雞眼睛下方突起了一個紅紅的疙瘩,有潰爛之勢,我不能確定,這只是不是前幾天跟在我身後飛跑的那隻。我心中難過,嘴上安慰孩子説,沒有關係,很快會好的。我又找來一個新的紙盒將生病的小可憐搬了進去。再之後,就發現小病雞形銷骨立,不再歡跳。直到一晚,習慣晚睡的老公拍醒我,説,那隻小雞死了。我睡意全消,心頭壓抑。第二日一早,我説孩子去看看你的小雞嗎?孩子看了,納悶的問我,我的貝貝呢?我説,貝貝昨天死了,爸爸把他埋到土裏了。她竟然沒有很吃驚,只是説,變成土了?我默認。看孩子神情黯然,我説,剩下的兩隻我們更要好好照顧他們,讓他們長大好嗎?然後,轉移話題,孩子知道三減去一等於幾嗎?孩子説,二。

是啊,我們的人生就是在做減法,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的消減,童年的歲月,青春與面龐的榮光。。。。。。概莫能外。清清楚楚的記得那年中秋,我阻止大人們殺雞的執着以及失敗後決堤的眼淚。又是一年中秋了,卻覺得,這節分,既叫團圓又叫別離。

很多東西,熱熱鬧鬧的來了,輕輕悄悄地走了。我們的日子嗎?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4

今日是中秋節。在這個美滿的節日,我不由得滋生了好多好多的遐想。

我想起了棄官從文的李白。“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首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若非異鄉遊子,若不思念親人,若無孤獨之感,能有如此情懷嗎?好個李白,他自有消除寂寞的辦法。“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一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邀雲漢。”這樣吟誦着,他不僅消除了孤獨感,心裏熱鬧起來了,在明月相隨下,飄飄欲仙了。

我想起了愈經挫折愈加曠達的劉禹錫。“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淨,秋澄萬景清。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遭遇貶謫不算什麼,在詩人開闊的胸襟中,一切打擊全都無所謂,就連與己無關的明月,也美得出奇。於是,在那平均年齡只有30多歲的年代,他奇蹟搬地抵達了“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境界。

我想起了“無往而不樂”的蘇東坡。“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玉宇瓊樓,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户,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就是在接踵而來的逆境中,蘇軾以自己的智慧,化解了人生的種種煩惱和不幸,不僅活得滋潤,還屢有建樹。他曾總結説:“問餘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正是在這幾處難以生存的的境遇中,他立德立功立言了。不僅如此,他還深切期盼世人忘憂得樂,花好月圓。其人其心,真如如月一經天江河行地也。

我想起了曾為文壇領袖的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一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這種徹夜望月、竟夕相思,追求美好理想和求之不得的惆悵,實在非常動人。

其實,對一個具有人文情懷的士人來説。不只是中秋明月使之牽腸掛肚,借景抒懷。一年四季,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讓他們神往和愉悦。

“春踏芳草地,夏賞綠荷池,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早在北宋的神童詩中,就有這樣的美妙詩句,足見那時的文人雅士,就很會欣賞自然、享受生活了。要不,是不會空穴來風的。

在我看來,暖春百花豔 盛夏清風來 秋有明月美 冬賞雪花舞。這些來自生活環境的美好事物,只要你善於發現,是不難找到的。即就一天而言,朝有旭日冉冉上升,午有中天之日輝煌燦爛,暮有晚霞滿天,能説不美好嗎?還有,晴天的藍天白雲,陰天的雲遮霧罩,雨天的清爽愜意,多雲天變幻莫測的雲彩,哪一個不是別具一格的風景?在家庭生活中,父母的成熟穩重,祖父祖母的慈祥寬厚,小孩的天真活潑,不是也都很美嗎?當然,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就像月亮,月圓的時候一月能有幾天?大多情況下還不是殘缺不全?人生,也不可能經常會是圓滿的,誠如國學大師季羨林所説,不完滿才是真實的人生。對我們來説,可貴的不是老是期盼圓滿,而是隨遇而安,調整心態。在感到如意的時候自然要高興,在感到不如意的時候也不必過分在乎,要認識到順心和不順心都是生活的正常狀態,只要調整心態、實現心理平衡、保持內心寧靜,那就值得欣慰了。

宋代無門和尚詩曰:“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清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這當然是很妙的詩,很超脱的胸襟,很會享受生活的心境。但是,老實説,沒有“閒事”、煩事、苦事是不可能的。貴在看透,貴在轉化,貴在化解,貴在營造,貴在昇華。主觀世界不只是消極地反映客觀世界,也可以能動地美化優化客觀世界。心理狀態可以改觀,精神家園能夠創建。勿讓煩惱敗雅興,要尋美感悦我心。我的心情我做主,豈容外物來左右?這些,我想是可以做到的,只要你學習、思考、諮詢、努力、修煉、參悟。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5

我們期盼已久的中秋節就快到了,但是大家是否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呢?下面就讓我和你們一起了解關於中秋節的知識吧!讓我們度過一個美好而有意義的中秋節吧!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東亞諸國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吃着手中的月餅,不知道關於月餅的知識怎麼行?

月餅,又稱宮餅、豐收餅、圓餅、團圓餅等,唐朝時,月餅初見記載。《中國風俗辭典》講過一個傳説:唐高祖李淵在一年的八月十五日,吩咐廚師製作彩色圓餅,讓大家食之,以慶祝手下大將軍李靖北征取得的勝利,而李靖則先捧圓餅祭拜明月,並説“應將胡餅邀蟾蜍”。此後,八月十五日吃圓餅,就變成了一個習俗,而後的唐明皇寵妃楊貴妃則把“胡餅”更名為“月餅”。到了宋代,已有金花、芙蓉、荷葉等各種花色的月餅。

到了明代,月餅才真正成為中秋節正式的應節食品,並在民間逐漸流傳。清代以後,月餅的製作更加講究,無論質料、花色、品種都有新的發展和創新。隨着時代的發展,月餅後來漸成為中秋節的節令食品和互相饋贈親朋的禮品。月餅,原本是祭月時的一種供品,拜月結束後,全家人圍坐一起,共享祭品,同賞明月。吃月餅時,要將象徵圓月的“大團圓”月餅按人切塊,每人一份。對沒有回來的家裏人,家長要把屬於他的一份月餅認真保管起來,待他們回來時品嚐,故月餅又稱“團圓餅”。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每逢中秋,皓月當空,閤家團圓,品餅賞月,其樂融融。

美味可口的月餅作為吉祥物,除了象徵閤家團圓、歡聚之外,還有很多豐富的吉祥文化內涵。中秋節以月餅祭月、拜月還有祈子和求婚姻美滿之意。舊時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説法。女子拜月的主要目的是:已婚者祈求月娘娘送子,未婚者祈求月娘娘使其婚姻美滿幸福。此外,月餅還有象徵豐年之意。中秋節正值五穀豐登的季節,吃月餅也融入了“秋祀”的因素,月餅又成了豐年的象徵,借月餅來慶祝豐年,祈望保佑來年風調雨順,獲得更大的收成。

中秋節讓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但是你們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嗎?讓我們聽聽中秋節的傳説吧!

很久以前,大羿到山中狩獵的時候,在一棵月桂樹下遇到嫦娥,二人便以月桂樹為媒,結為夫妻。

嫦娥墓到了帝堯的時代,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燒焦了莊稼,烤死了草木,人民沒有了食物。同時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豖希、修蛇等妖魔鬼怪也開始危害百姓。於是帝堯命令大羿將鑿齒處死在疇華之野,將九嬰誅殺於兇水之上,將大風戰敗於青邱之澤,射掉天上多餘的太陽,殺死猰貐,將修蛇斬於洞庭,在桑林逮住封豖希。萬民歡喜,擁戴堯為天子。

後來,大羿從西王母那裏得到了不死藥,交給嫦娥保管。逢蒙聽説後前去偷竊,偷竊不成就要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藥飛到了天上。由於不忍心離開大羿,嫦娥滯留在月亮廣寒宮。廣寒宮裏寂寥難耐,於是就催促吳剛砍伐桂樹,讓玉兔搗藥,想配成飛昇之藥,好早日回到人間與大羿團聚。

大羿聽説娥奔月之後,痛不欲生。月母為二人的真誠所感動,於是允許嫦娥每年在月圓之日下界與大羿在月桂樹下相會。據説民間有好多人都曾經聽到大羿與嫦娥在月桂樹下竊竊私語呢。其實,關於中秋節的知識還有許多,讓我們一起慢慢了解吧!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中秋最美……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6

每年八月十五夜,當一輪圓月高高地掛在天空。商店裏的月餅陳列滿櫥的時候,電視裏幾乎都做着關於月餅的廣告:“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節倍思親,佳節團圓送月餅父母親正在盼着你的歸來。”“明月本無價,高山皆有情,願你的生活就像這正月十五的月亮一樣,圓圓滿滿。”這時候,每個工作在外的遊子或者與父母分離的學子幾乎都懷着一個心願:趕快回家,與父母親團圓,與親人團圓。中秋節是一個凝聚了思念的節日,一個小小的月餅包含的是無窮的牽掛和祝福。於是,你看,每到中秋節,商店裏的月餅琳琅滿目,吸引了各個階層人挑選的目光,那一盒盒包裝精美的月餅彷彿一個個身價陡增的紳士一般等待着人們對他的篩選,那氣派真讓人驚歎。如今的人們囊中飽滿,那100——200元錢一盒的月餅到了中秋節幾乎眼都不眨一下就買下了,為的就是這中秋節的團圓氛圍,為了親人捨得,值得!

這使我不由想起我小時候過中秋節,由於經濟上的拮据,父母親只能從商店裏買一元錢10個的椒鹽月餅給我和弟弟解解饞。那時候,每到中秋節,我們都習慣在室外吃月餅賞月,天上一輪圓月高掛,父母親慢慢地和我們説着我們小時候的趣事,高興的時候,父母親還指點着圓月,告訴我們嫦娥奔月的故事,説吳剛砍桂樹,説嫦娥奔月,廣寒宮裏的孤單寂寞。我們吃着月餅,看着圓月,想象着嫦娥的美麗樣子,歎息着吳剛砍桂樹,永遠沒有盡頭。對於天上的那輪圓月真是充滿了嚮往之情(記起李白詩句:“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那中秋節晚上的月亮真的是分外皎潔,也分外的圓,它慷慨地把清輝灑向人間,讓漂泊在外的遊子盡情的享受和親人團聚的快樂。父親看着圓圓的月亮,忽然感慨地説:“你們現在還小,還能和父母親團聚,長大了,到外地工作或有了自己的家,中秋節就可能回不來,那時候,我和你媽媽就只能兩個人賞月了。千萬不要忘了在中秋節的圓月下有父母親遙遠的祝福噢!”

我和弟弟聽了不以為然,對父母親説,我們不會離開你們的。我們會一直陪伴你們看月亮的。可是,後來,我成了別人的妻子,有了一個家後,也就真的無法做到和父母親同賞月,同吃月餅了。於是,只能在中秋節的夜晚遙寄祝福給父母。我才真正理解了當年父母親説的話,子女是不可能陪伴父母一輩子的。我們就像一隻只鳥兒,長大了一定會離開父母去尋找屬於自己的那片天空。於是,對父母親的牽掛在中秋節團圓之夜就特別明顯了。父母親,我雖然不能再像兒時那樣在我們家的天井裏伴着你們一起吃月餅賞月,聽着你們講那一個個有趣的故事,做着一個個關於月亮的夢,可是,那份在圓月下賞月的愉悦卻永遠貯存在我的心裏,成了我一個都市生活者的美好回憶。

如今的我,生活於都市,住在套房裏,幾乎再也沒有了在園子裏賞月的雅趣。於是,童年中秋節的夜晚的那份與天地同輝,和父母親同歡的場景成了一種定格,定格在我的記憶裏,那麼美好,那麼温馨。

家鄉的中秋節,豈止是賞月,吃月餅,如今的人們,生活條件好了,各種與中秋有關的孝敬活動也應運而生,每到中秋節,給父母親買雪源康、富硒康、硒爾康的人多的是。於是,家鄉的中秋節隨着時代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內容。真可謂團圓是主題,月餅是主要內容,孝敬父母的保健品是陪襯,讓一個團圓的節日又同時成了孝敬父母、關心父母健康的節日,真可謂一箭雙鵰,意義深遠。

如今中秋節的月餅檔次之高讓人驚歎,什麼味道的都有,價格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包裝之精美也讓人歎為觀止。和我小時候吃的月餅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語,可是,也不知道為什麼,嘴巴反而刁了,這個挑挑,那個撿撿,還總是嫌不好吃,反而是小時候的椒鹽月餅好吃了。此時,我才明白,人是難以侍侯的動物,吃得太好了,反而會挑剔。

那個一元錢10個的椒鹽月餅才是最美的美味,不正代表着我們每個人對往昔生活的懷念嗎?再高檔的月餅也換不回那美好的時光和氛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