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字數作文 > 1200字作文

精選春節的作文1200字錦集六篇

欄目: 1200字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3.11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春節的作文1200字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春節的作文1200字錦集六篇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1

湖北團風人春節第一餐喝雞湯,象徵“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勞動力還要吃雞爪,寄意“新年抓財",“有希望的後生"要吃雞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飛,當家人則吃雞骨頭,有“出人頭地"之意。秭歸人第一餐吃袖炸的白蒿,取其諧音“百好"以圖吉利。荊州、沙市一帶,第-餐要吃雞蛋,意謂“實實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二個煮得很嫩,可透過蛋白見蛋黃的“荷包蛋",意即“銀包金,金纏銀,得金得銀"。

武昌以正月初四為“新婿賀年”,新女婿回岳家,必須忍受岳家人的戲弄而不得動怒。黃陂拜年的順序為“初一拜本家、初二母舅、初三回岳家”。家有親喪者,必以籃紙寫一服字貼在門口,謝絕賀年。

孝感位於江漢平原,但節令習俗與鄂東北大部分地區基本一致,卻也獨有趣味。

大年初一早起,人們先拜天地、家神、尊長,然後出門拜年。拜年是不問親疏的,稱為“拜年無大小”。家中來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餈粑相待。俗語有“拜年拜節,餈粑發裂。”拜年一般拜到初三、初四為止。

這裏的人們還有以初一這天聽到的飛禽叫聲來判斷新年的生產情況的習俗。五更鳥先叫就宜於養鴨;鵲先鳴宜於養雞;天亮時麻雀噪飛就是豐年;人們還認為初一聽到狗羣吠不是好兆頭。

除夕之夜12點的時候,各家要把一個做好的金元寶模型送到門外,代表在新的一年裏會招財進寶

大年初一、初二這兩天人們不掃地、不汲水甚至不動火,飯菜都預先弄熟,稱為“壓歲”。初三才開始挑水,並在井池邊燒紙錢説是“買水”。門神也要在初二取下燒掉,俗諺説:“初三燒了門神紙,各人尋生理。”新年伊始,舉筆寫字時,在過去要先用紅紙寫一幅“新正舉動蛇筆,萬事大吉利”的話貼在牆上。

正月十五是春節的高潮,鑼鼓敲得震天響,沒有鑼鼓或鑼鼓少的時候,人們把鐵罐子也當成鑼鼓敲。所以孝感民間有“正月半敲鐵罐”的俗語。

龍燈會是孝感民間正月十五節慶活動的中心。人們一般從初八開始扎龍,還扎獅子、綵船、竹馬、高蹺、平台等樣式。正月十五這天男女老幼同遊同樂,唱各種彩詞。採蓮船走村串户,見到什麼人家就唱什麼詞,例如“老者添壽、少者安寧、家事如意、四季大平、五穀豐登、鹿鶴同春、七星轉鬥、八仙臨門、久久富貴、十福大全”等祝福的吉利語。

元宵之夜,孝感當地還流傳着請七姐、問年成和乞巧的習俗。七姐當地叫做張七姐,傳説是玉皇大帝的第七個女兒,她最心靈手巧,且心地十分善良。一天,七姐得知丹陽境內(今孝感)有一年輕人姓董名永,因家貧無錢安葬死去的父親。七姐深受感動,私下天庭與董永結百年之好,在大槐樹下成就姻緣。可惜作媒人的大槐樹一時高興,把“百年好合”説成“百天好合”,害得董永六姐只有百日緣分。七姐用巧手金梭織出了10匹錦絹贖出了董永,準備整治家園恩愛白頭。不料玉皇大帝得知十分震怒,急召七姐回宮,七姐不得不忍痛飛去。她的織布校化成了飛梭石,織機留在了人間,人們在夜深人靜時仍能聽到“咔喳、咔喳”的織機聲。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身着盛裝的姑娘聚集在飛梭石旁,手捧針線盒向七姐乞巧,唱乞巧歌。唱完乞巧歌后,還要詢問年成好壞、吉凶如何、能否婚嫁等事宜。此外,有的人家用糯米粉作成鵝蛋形狀,讓孕婦燒“鵝卵”以佔生男生女。卵裂就兆生女,卵起小疣子兆生男。

當地民間還傳説正月十五晚上是老鼠嫁女的日子,人們不能在家裏喧鬧。婦女要在牀下點一盞麻油燈,邊拜邊説:“請紅娘子看燈。”據説這樣,一年就沒有臭蟲騷擾了。人們還用竹籃從屋上拋過去佔棉花豐歉。仰則主豐收,僕則歉收。

另外,孝感地區還有一個有趣的習俗,五更時,人們用火照慄、梨等果木,邊照邊用刀斧敲打樹幹。一人邊敲邊問:“結不結?”一人在旁邊應道:“結!“據説這樣做新的一年裏就會果實滿枝頭。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2

又是新的一年,我們已經把20xx給“趕走”了。把20xx這個新的年氣給“迎來”了。它來臨之前便會送給我們一個大大的、神祕的“獎勵”。那便是眾人仰慕的,也是我最喜歡的節日--春節。

這一天,我早早地起了牀,打開日曆,一眼望到的就是離得不遠的春節了。我太興奮了!春節穿新衣、剪春聯、放炮竹、吃餃子……這些都是過春節必備的要素。我急忙的像閃電一樣把我在網上訂購的新衣服拿出來看一下,這時候我媽和我爸也被我那洶湧的氣勢給“震”起來了。我把昨天在大街上買的紅紙拿出來了,讓我媽媽剪。我媽説:“就不是個春節嗎,就把你樂成這樣?”我反而有理的説:“春節是新一年來臨的預兆,家人團聚的日子,在外地幹活,想家的大好日子!也是最喜歡的節日!”我媽也被我無人能敵的精神“制服”了。於是我媽就去剪春聯了。

這一天便是除夕了,太棒了!明天就是春節了。我媽剪的春聯已經完成了,非常好看,上面是幾個小人在握手,上面還有一個福字。然後我爸就去街上買炮竹了,我特意的囑咐爸爸一句:“買大一點、長一點,把新年過得熱熱鬧鬧的!我爸説:“你小子,平時過什麼節日都聞之不理,過個春節,你倒是很有勁啊。好就買大的、長的!我的臉上笑意持久,心裏則更高興不過了。晚上,不是有個規矩嗎。除夕之夜,要守歲。我我媽和我爸一塊在那兒受歲,我們的電視也陪着一塊守歲。過一會兒不久。天上便多了一份大大的、美麗的色彩--煙花,可美麗了。一點火,“唰”的一下就飛上了天空!然後天上五彩繽紛,砰砰砰……我們家也不甘下風,早就準備好了煙花。我要明天回家放,因為明天放會更熱鬧!

在開車回家的路上,這些人比我們起得更早,因為他們要放炮竹,一路上砰砰砰……大地上多了一層地毯!這層地毯是紅色的,這樣顯得年更美好了!不久便回到了家中,看到了我奶奶正在包水餃,奶奶説來啦。我們手中提着年貨回家啦!我也看到了我大爺和我大娘正在做飯菜,餃子包好了,開始下鍋了,香噴噴的餃子氣味,我的口水已經在蠢蠢欲動。看見水蒸汽越來越強大,我也知道餃子已經快熟了,開始出鍋啦。餃子已經從白色的麪粉變成了黃色的食物,開始上碟了,再配上奶奶釀的醋,簡直就是老鼠配大米!我們要開始吃團圓飯了,路上不僅只有餃子,還有魚、豬頭、鴨子、羊腿、雞肉、羊奶,包括飲料、果汁,還有我爸和我大爺老爺我奶喝的啤酒。我沒想到我大爺來也了,大娘、我姐、我哥都來了!這個年過的更有趣味了!我打開電視中央衞視裏全是各地方人過新年的熱鬧場面,還有一些在外地幹活的人們,也紛紛做火車回家了,太幸福了!飯後我們要放炮竹了,我爸剛想找打火機放炮竹,我説:“慢着,爸,今年的炮竹就由我來放吧!”我爸不放心,開始拒絕了。我堅持不懈,最終--打火機還是落到了我的手上。我戴上了帽子,捂上耳朵,一點火,我就像老鼠見了貓一樣的跑。砰砰砰……把我嚇到了。炮竹非常的.長,有十幾米,其中大炮雷佔一半,放了大約半分鐘,我們的門口也鋪上了地毯。

其實我忘了説了重點--那就是磕頭。獲得紅包!我在早上起來後,這麼早的讓我媽爸起牀,就是為了獲得紅包。我説:“爸媽做好,我一人磕三個頭”。我一跪,一個、兩個、三個。然後我就起來了你充滿了“”。一會兒我媽抽出抽屜,拿出兩個紅包,我直流口水,拆開一看,一共四張大大的紅票。立馬送到我的存錢罐裏,然後開車回家第一件“大事”。就給爺爺奶奶拜年,又獲得了四張紅票。我的大爺大娘來的時候,我又磕了頭,又獲得了四張。我的存錢罐已經有了十二張啦!你會問,上年及好幾年的拜年錢哪去了?我只能説被媽媽給收走了,今年我可不會了!我要自己花,買炮竹玩,買新衣服穿!

晚上,天上砰砰砰……全是美麗的煙花,太美麗了,象徵着一年的幸福!

我喜歡的春節就是這麼隆重,幸福春節是新一年的開始,是家人團聚的日子,是個幸福的節日!我愛春節!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3

中國最重視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春節

城市裏,為了顧及安全,不準放鞭炮,小孩子沒有像他們的父輩一樣體會到鞭炮聲聲帶來的生氣,年味是淡了點,但也無礙人們過年的熱情。對於小孩來説,有新衣服穿,有紅包收;對於大人來説,有了七天長假,有了探親訪友的好機會。在這裏,我要説説,人們過年都在做什麼?

一、探親

中國人是重視親情的,過年是出嫁女“回孃家”的好日子。丈夫陪同妻子、帶着孩子回丈母孃家拜年是年初二的一道風景線。路上都是探親的人羣。過年了,家人有時間聚在一起,是情感交流的極好渠道。老舍説:

“人,即使活到八九十歲,有母親便可以多少有點孩子氣。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裏,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有母親的人,心裏是安定的。”

女兒是母親的貼心棉襖,丈夫陪妻子回孃家是妻子的最大幸福。丈母孃見到女兒過着幸福的生活,自然感到滿足。親情在過年時節是最放大的體現。

二、訪友

出來工作外,各自為了生活打拼,朋友之間少有相聚的時候。中國人對於自己在讀書時候相知相交的同學一般在春節時會聚一聚。雖然平時大家或者有電話來訪,但難得春節大家都有空,所以很多的同學聚會選擇在這個時候。同學們聚在一起,談生活、談工作、談家庭,勞碌了一年的人們有了一個情感宣泄的對象。周作人在《關於尺牘》説:

“人生少年時初出來涉世交友,視朋友不甚愛惜也,及至足跡半天下,回想舊朋友,實覺其味深長。蓋升沉顯晦,聚散離合,轉盼間恍如隔世,於極空極幻之中,七零八落,偶然乘下幾個舊朋友在世,此舊物也,能不想殺,況此舊友實比新友之情深十倍耶。”

我覺得很好地反映了國人對友情的重視,對舊友的珍重。趁着大好的春節假期,聯絡感情,實為許多人開心的一大事情啊!

三、旅遊

平時沒有時間出外旅遊,雖然在黃金週旅遊的費用相對平時較高,一家人聚在一起去旅遊也是很多家庭首選的事情。可以本地遊,可以省內遊,可以省外遊,視乎自身的經濟承受能力。

對於情人來説,趁此大好機會,增加彼此的認同感,同樣是一極好方式;對於新婚夫婦來説,孩子還沒有來到人世,沒有小孩的羈絆,只有兩人世界,在旅遊中游山玩水,或去北方賞雪,新婚燕爾,共度蜜月,幸福如天上的神仙;對於一家三代的家庭來説,此情此景之家人齊旅遊,讓人感受家庭的温馨。旅遊,是一個幸福的載體,載着親人的幸福。幸福在哪裏?就在一家人的其樂融融中!

四、逛街

新春佳節,百業興旺。許多商場會趁此搞促銷活動;當地政府為了增加過年氣氛,會搞很多娛樂節目。一家大小出外逛街,也是過年時節很開心的事情。

所以,節日裏的城區街道,一派喜氣洋洋,人山人海;購物廣場裏,人們選購貨物,一派幸福祥和的景象。如果你想觀察人們的幸福表情,那麼在商場中仔細留意,你就會發現,商場真是社會幸福縮影的極好展示。在這裏,你會感覺人們的幸福,源自對美好生活的不斷追求!

我只是説了人們過年都在做什麼的四點內容!當然,在過年,人們選擇的活動很多很多,許多是我想不到、沒有説到的。各種各樣的活動,視乎各人的年齡、興趣、收入、需求。周作人在《談文》一文中説:

“少年壯年中年老年,各有他的時代,各有他的內容,不可互相侵犯,也不可顛倒錯亂。最好的辦法還是順其自然,各得其所。北京有一首兒歌説得好,可以唱給諸公一聽:

新年來到,糖瓜祭灶。

姑娘要花,小子要炮。

老頭子要戴新呢帽,

老婆子要吃大花糕。”

這一段話,放在過年人們都在做什麼,是很恰當的解釋、説明!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4

現在過春節,覺得沒有一點意思。

而兒時的春節留在記憶裏卻永遠忘不了的。

我對過春節有印象大概是六、七歲時吧,記得過了臘八,媽媽就開始忙活了,先要蒸很多的饅頭,當然和現在城裏買的或圓或方的饅頭不一樣了。家鄉的饅頭其實不叫饅頭,而且平時是不這樣做的,只有在重大節日和走親戚的時候才會這樣做。媽媽蒸的叫棗花,另一種叫糕。每到蒸糕的時候,媽媽早早就忙起來了,先天晚上發上面,第二天起的很早,還要和幾個關係好的鄰居一起蒸。在鄰居家被灶火薰的黢黑的灶間裏,男人們壓面,女人們捏棗花,我和一幫年齡差不多的孩子一會到屋裏看看,一會又跑的沒有了蹤影,總之這一天家長是不管孩子的,也許是顧不上管吧。媽媽蒸的糕主要是用來祭祖的,記得我小的時候,每逢遇到重大的升學考試,媽媽都要蒸個糕祭奠一下,而且故意不把糕蒸熟了,媽媽説是為了讓兒子“高升”啊。

棗花和糕,媽媽現在還是年年蒸,但是有一種東西現在已經沒有了,家鄉人叫“黃蒸”,具體是哪兩個字我也説不準,姑且就用這兩個字吧。它其實就是用玉米麪做的,只是在裏面包了點陷,有白菜,也有白蘿蔔什麼的,但是我小時候特別不喜歡吃,在我離開家到縣城上學以前,我們家平時的主食就是玉米麪窩頭和玉米麪粥,吃的我經常胃酸。在天津工作的那些年,有時候和朋友一起到飯店吃飯,有人特別愛點貼餑餑熬小魚,我看着玉米麪做的餑餑從來也不吃一口。天津的楊村鎮有一家貼餑餑熬小魚特別有名,市裏有人開車跑到那兒去吃,有一年我和朋友從承德迴天津,他們要去吃楊村的貼餑餑熬小魚,那個餑餑貼的真好,但是我也沒有吃一口。童年的記憶裏對玉米麪特別的牴觸,這種牴觸持續了很多年。

到了大年三十是孩子們最興奮的時候,我小的時候沒有電視看,更沒有春節晚會了,只是等着三十晚上的餃子熟了,就該我放炮了。但是頭鍋煮熟的餃子是不讓吃的,要先祭奠神仙和祖先,媽媽在每個碗裏盛兩個餃子和一點湯,我和弟弟妹妹端着放在媽媽燒香的地方,有的在門口,有的在院子裏,也有的在堂屋的正中,然後就該放炮了,我是家裏的老大,又是男孩,放炮的事當然由我來,小我七歲的弟弟一直想接替我放炮重擔,但是我從來沒有讓過,直到我對放炮沒有了興趣。小時候祭奠的事情我一直記得,但又不知道祭奠的是誰,很多年以後我問媽媽,她笑笑説,其實她也不清楚祭奠的都是誰,只是從老人哪兒學來的,為了祈求來年一家人平安幸福才這樣做的。只到現在媽媽每年還在重複着這樣的活動,因為只有這樣她才能覺得心理安生。

三十晚上還有一件事情是我期待的,那就是穿新衣服,小的時候家裏窮,小孩子過年的時候才能做件新衣服,而且不讓年前穿,要等到三十晚上才給拿出來。睡覺前,媽媽把新衣服給拿出來,把舊的衣服換下來,我聞着新衣服那淡淡的棉布的香味才入睡的。

兒時的大年初一起的特別早,聽到炮聲就起來了,穿着媽媽換好的新衣服跑了出去,和幾個同齡的孩子去給長輩們拜年了。小時候拜年我們叫磕頭,那是真的跪在地上磕頭的,大人有時候故意逗我們,不把頭磕響了不給禮物的,説是禮物,其實就是一顆糖或者一把花生什麼的,但是對我們來説已經是很特別的禮物了。農村拜年很講究的,先給自己最近的親屬拜年,然後是一姓的其他親屬,最後的外姓的鄰居,但是不給輩分比自己低的人拜年。我小的時候對鄰居的輩分老是分不太明白,經常和同伴們去比自己輩分低的鄰居家拜年,惹得大人們笑話。初一這一天孩子們都是解放的,幾乎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大人不干涉的,我經常是和同伴們去做我們之間的遊戲了。

初二是閨女回孃家的日子,姥姥家離的很近,我又是姥姥帶大的,所以一早就去老老家了,在那裏又是無拘無束的一天,一直到過了初五,大人們該上班了,我們也快開學了,年才漸漸離我們遠去了。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5

湖北團風人春節第一餐喝雞湯,象徵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勞動力還要吃雞爪,寄意新年抓財,有希望的後生要吃雞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飛,當家人則吃雞骨頭,有出人頭地之意。秭歸人第一餐吃袖炸的白蒿,取其諧音百好以圖吉利。荊州、沙市一帶,第-餐要吃雞蛋,意謂實實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二個煮得很嫩,可透過蛋白見蛋黃的荷包蛋,意即銀包金,金纏銀,得金得銀。

武昌以正月初四為新婿賀年,新女婿回岳家,必須忍受岳家人的戲弄而不得動怒。黃陂拜年的順序為初一拜本家、初二母舅、初三回岳家。家有親喪者,必以籃紙寫一服字貼在門口,謝絕賀年。

孝感

孝感位於江漢平原,但節令習俗與鄂東北大部分地區基本一致,卻也獨有趣味。

大年初一早起,人們先拜天地、家神、尊長,然後出門拜年。拜年是不問親疏的,稱為拜年無大小。家中來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餈粑相待。俗語有拜年拜節,餈粑發裂。拜年一般拜到初三、初四為止。

這裏的人們還有以初一這天聽到的飛禽叫聲來判斷新年的生產情況的習俗。五更鳥先叫就宜於養鴨;鵲先鳴宜於養雞;天亮時麻雀噪飛就是豐年;人們還認為初一聽到狗羣吠不是好兆頭。

除夕之夜12點的時候,各家要把一個做好的金元寶模型送到門外,代表在新的一年裏會招財進寶

大年初一、初二這兩天人們不掃地、不汲水甚至不動火,飯菜都預先弄熟,稱為壓歲。初三才開始挑水,並在井池邊燒紙錢説是買水。門神也要在初二取下燒掉,俗諺説:初三燒了門神紙,各人尋生理。新年伊始,舉筆寫字時,在過去要先用紅紙寫一幅新正舉動蛇筆,萬事大吉利的話貼在牆上。

正月十五是春節的高潮,鑼鼓敲得震天響,沒有鑼鼓或鑼鼓少的時候,人們把鐵罐子也當成鑼鼓敲。所以孝感民間有正月半敲鐵罐的俗語。

龍燈會是孝感民間正月十五節慶活動的中心。人們一般從初八開始扎龍,還扎獅子、綵船、竹馬、高蹺、平台等樣式。正月十五這天男女老幼同遊同樂,唱各種彩詞。採蓮船走村串户,見到什麼人家就唱什麼詞,例如老者添壽、少者安寧、家事如意、四季大平、五穀豐登、鹿鶴同春、七星轉鬥、八仙臨門、久久富貴、十福大全等祝福的吉利語。

元宵之夜,孝感當地還流傳着請七姐、問年成和乞巧的習俗。七姐當地叫做張七姐,傳説是玉皇大帝的第七個女兒,她最心靈手巧,且心地十分善良。一天,七姐得知丹陽境內(今孝感)有一年輕人姓董名永,因家貧無錢安葬死去的父親,只得XX為奴。七姐深受感動,私下天庭與董永結百年之好,在大槐樹下成就姻緣。可惜作媒人的大槐樹一時高興,把百年好合説成百天好合,害得董永六姐只有百日緣分。七姐用巧手金梭織出了10匹錦絹贖出了董永,準備整治家園恩愛白頭。不料玉皇大帝得知十分震怒,急召七姐回宮,七姐不得不忍痛飛去。她的織布校化成了飛梭石,織機留在了人間,人們在夜深人靜時仍能聽到咔喳、咔喳的織機聲。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身着盛裝的姑娘聚集在飛梭石旁,手捧針線盒向七姐乞巧,唱乞巧歌。唱完乞巧歌后,還要詢問年成好壞、吉凶如何、能否婚嫁等事宜。此外,有的人家用糯米粉作成鵝蛋形狀,讓孕婦燒鵝卵以佔生男生女。卵裂就兆生女,卵起小疣子兆生男。

當地民間還傳説正月十五晚上是老鼠嫁女的日子,人們不能在家裏喧鬧。婦女要在牀下點一盞麻油燈,邊拜邊説:請紅娘子看燈。據説這樣,一年就沒有臭蟲騷擾了。人們還用竹籃從屋上拋過去佔棉花豐歉。仰則主豐收,僕則歉收。

另外,孝感地區還有一個有趣的習俗,五更時,人們用火照慄、梨等果木,邊照邊用刀斧敲打樹幹。一人邊敲邊問:結不結?一人在旁邊應道:結!據説這樣做新的一年裏就會果實滿枝頭。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6

臘月二十三天氣晴

今天是假期的第一天,農曆的二十三,也就是“祭灶”。

一到下午,媽媽就忙活了起來,先是和好面,準備拍灶餅。我也幫媽媽打下手,媽媽把灶餅擀好放到鍋上後,我就負責翻。不一會兒,第一鍋灶餅就出爐了。我正準備吃一個,媽媽忙説:“先放下,去把灶糖拿來。”我很聽話地拿來了灶糖,看媽媽準備幹什麼,只見媽媽把灶糖和灶餅放在一塊,説:“灶王爺,來吃灶糖和灶餅吧,保佑我們一家平安。”我很好奇,問媽媽為什麼要這樣,媽媽也説不清楚,只是説這是傳統。

我就自己上網查了一下,瞭解了有關“祭灶”的傳説:原來“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護和監察一家;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便要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彙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彙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説,灶王爺的彙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係。祭灶不僅是為了免災,更重要的是為了祈福。

到了年三十夜,要再把灶君接回家來,即將新購來的灶君神像貼到灶台上。因灶君下界先要清點名冊,所以家庭成員都要回家過年,以祈求灶君降吉祥於全家人。

原來,祭灶還有這麼多講究呢,今天,我總算是明白了。

除夕天氣有風

今天是的三十!家家户户都要吃餃子,放鞭炮,告別舊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

下午,媽媽很早就調好了餃子餡兒,和好了面,不到三點,我們全家上陣,開始包餃子。我不怎麼會包,就跟着媽媽瞎摻和。

媽媽包餃子的速度可真快!像變魔術似的,皮放在手中,用筷子夾上一點餡兒,兩手輕輕一捏,一個鼓鼓的餃子就成了。媽媽把包好的餃子整齊地排列在一個小案板上,就像一隊隊等着檢閲的士兵。我也忍不住動手包了起來,包得很慢,而且也沒有媽媽包的好看,但我也很滿意,畢竟是我親手包的餃子呀!過了一會,只見媽媽把一顆花生包在了一個餃子裏,我感到很奇怪,問:“媽媽,為什麼要包一個花生啊?”媽媽笑了笑説:“誰吃到這個餃子,就説明誰今年運氣格外好。”哦,原來是這樣啊。

不一會,餃子下好了,我迫不及待地端起碗就想吃,卻被爸攔下了。哦,想起來了,今天很特別,要放過炮才能吃餃子。爸爸拿了一掛很長的鞭炮,掛在樹枝上,鞭炮“闢哩啪啦”響起來,很希望自己能吃到那個餃子。等我把一碗餃子吃完了,也沒吃到花生。我有點失望,一會兒,爸爸高興地叫起來,原來他吃到了那個餃子。爸爸顯得格外高興。

晚上,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等着看春節聯歡晚會。晚會還沒開始的時候,爸爸給我講起來年的來歷。“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羣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裏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可真有意思,原來,過年還有這麼多好聽的傳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