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研究性學習報告(精選12篇)

欄目: 專業資料 / 發佈於: / 人氣:2.56W

研究性學習報告

報告的格式

報告格式一般包括:①標題、②主送機關、③正文、④結尾等四個部分組成。具體如下:

一、標題,包括事由和公文名稱。

二、主送機關,發文單位的直屬上級領導機關。

三、正文,結構與一般公文相同。從內容方面看,報情況的,應有情況、説明、結論三部分,其中情況不能省略。

四、結尾,可展望、預測,亦可省略,但結語不能省。

研究性學習報告(精選12篇)

隨着人們自身素質提升,報告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類型。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研究性學習報告(精選12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研究性學習報告1

一、課題的提出

本課題所説的“研究性學習”涵蓋了兩種含義。即廣義和狹義。從廣義上理解,它泛指學生探究問題的學習,是一種學習方式、一種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滲透於學生學習的所有學科、所有活動中,主要是指研究性學習方式,同時也包括學科內的專題研究活動。從狹義上理解,它是一種專題研究活動,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並確定研究專題,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研究性學習,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直接體驗和研究探索為基本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個性養成教育為歸宿的學習活動,它實現了知識、能力、態度的三位一體,極大地體現了素質教育的深層內涵;它有利於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研究;它為學生個性化發展提供了台階。

二、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和研究目標

1.內容:

挖掘化學學科中研究性學習的素材和信息;

化學課堂教學中進行研究性學習的課堂模式;

化學學科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基本方法;

與化學教材相對應的各階段研究性課題等。

2.研究目標:

學生目標:

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於實踐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體目標如下:

(1)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

(2)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提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學會分享與合作

(5)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

(6)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三、教師目標:

問題是研究性學習的載體,研究性學習主要圍繞着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來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或提出研究任務,即建立問題的初始狀態。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尋找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材料,用新穎的方式和生動的語言創設出若干問題,讓學生探討發現並提出新的問題;讓他們懷着強烈的求知慾去進行研究。

四、學科目標:

化學學科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又是實驗性很強的學科,教師通過生活實踐和社會調查、通過觀察實驗和奇趣事例、通過原有知識儲備、通過對某一問題的不同看法來創設問題情境,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熱情,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勇於探索的科學精神,從而獲得較為牢固的知識。

究的基本原則、方法和步驟

1.基本原則:

(1)全員性原則: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名學生都在學習中獲得樂趣。

(2)綜合性原則:由於研究性學習以問題為載體,每一個問題的研究和解決都會涉及到很多知識,我們在研究過程中,很自然地就在已學過的知識間建立一定聯繫,並應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在系統學習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將學生的學習從學科的學習帶向綜合的學習,綜合應用學科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以期有所收穫。

(3)自主性原則:學生的學習內容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確定的研究課題,主動地提出問題,積極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4)探索性原則:學習的方式不是被動地記憶、理解知識,而是敏鋭地發現、主動地提出問題,積極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探求結論的學習過程。

2.研究方法:實驗法

3.研究過程: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1)由教科室組織舉行系列講座,學習理論,設計方案。使教師和學生明確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程序和基本的科學研究方法,瞭解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程序。引導師生及學生家長提高認識,作好研究性學習的心理準備。

(2)指導學生選擇課題,明確如何發現問題,怎樣歸類分析問題以及選擇課題的一些原則。

(3)做一些課題研究的示範工作學科教師結合所教學科,用研究性學習的方法進行研究問題,通過提出問題——描述問題——提出假設——實驗論證——解釋結果——評價結果——問題解決的學科上展示,對學生進研究性學習的方法指導。

(4)培養課題研究的骨幹。通過學習,有的學生已着手開展研究,我們在各班培養一些課題研究的骨幹,以帶動全體學生。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具體任務是:

(1)指導學生定課題。從身邊和生活中發現問題並研究課題。學校在課題選題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學生選題比較有特色。一是圍繞學校學生學習生活,如食品中防腐劑的含量及對人體的作用,購買小食品的消費情況的調查;二是關注社會、關注生活的課題,如房屋裝修的材料與污染情況調查、人體所需元素的調查,通過調查、查資料進行分析研究。

(2)指導學生制訂研究方案

教師對學生所選課題就研究的可行性分析、研究的目的、內容、方法指導、課題組成員的分工、具體實施的步驟等制定研究方案。

(3)以班為單位進行開題報告,選聘指導教師,高一年級共確立了82個化學課題,化學子課題組對課題進行歸類和整理。

(4)整合各方面力量,開展研究性學習。在確定課題後,我們整合各方面力量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集中活動和分散步活動相結合,重點從兩個方面讓學生實踐、體驗。一是蒐集和分析信息資料。學生通過訪談上網、查閲書刊雜誌、問卷等,綜合整理信息進行判斷,最後得出結論。二是調查研究。學生根據個人或小組集體設計的研究方案,按照確定的研究方法,選擇合適的地方進行調查,獲得調查結果,歸納出解決問題的重要思路和觀點。

(5)對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進行評估。對課題研究進行陳述並展示所取得的效果,推動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在班級展示學生的調查報告,評估內容。重視研究性學習的過程和研究性學習的參與程序。

(6)課題組成員分工挖掘研究性學習素材,在課堂教學中儘可能將設計研究性情景,調動學生自主學習。

(7)開展研究性學習公開課,

五、研究成果

我組教師在研究性學習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其中上研究性公開課有:

付曉豔:《氯氣》一課獲遼寧省重點協作校青年教師創新教學大獎賽一等獎

張玉潔先後上了兩節研究性公開課。課題分別是《鹵族元素》和《環境保護》。

效果顯著。

顧繡紅:《家庭裝飾與污染》一課,充分展示了學生的潛能。

陶萍和王恩成:《食品安全》別具一格。

候躍平:《環境保護》利用現代網絡技術,使課堂生動活潑。

我組有關研究性學習論文有:

候躍平:《研究性學習教師》被評為遼寧省優秀論文一等獎。

王恩成:《機遇與挑戰》獲第十七屆遼寧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項目

《角色轉換》獲遼寧省高中化學新教材研討會一等獎

《新課程與自學能力》獲東北地區走進新課程優秀論文一等獎

付曉豔:《淺談化學教學中創新教育》獲東北地區走進新課程優秀論文一等獎

王霞寫出了《研究性學習初探》一文。

經過近一年的實驗和探索,研究性學習得到了學生的廣泛認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提高。一個課題組的學生認為:我們深切地體會到科學研究對生產生活的重要性,而科學研究必須遵循科學的理論和掌握科學的方法,只有通過團結合作,才能有科學的決策,我們覺得學習不再是一件苦差事。學生非常贊同把研究性學習引入課堂,滲透在學科教學中。研究性學習培養了學生關心社會、關心他人的高尚情感,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研究性學習使學生的觀察、交往、研究能力得到顯著增強,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

研究性學習報告2

一、課題名稱:

山水與文化

二、課題組組長:

王君傑

成員:王澤琛,王文周,楊帆,白松,閔超

三、課題提出背景説明:

中國山水千姿百態,可謂得天獨厚;中國又是文明古國,歷代人文薈萃。這自然與人文的兩大特點,孕育出豐富多彩的中國山水文化。中國眾多的名山勝水,不僅自然景觀雄奇秀麗,而且沉積着深厚的文化,閃耀着燦爛的異彩。所謂“中國山水文化”,就是山山水水中藴涵和引發的文化現象。這是中國的寶貴財富,也是全人類的自然與文化遺產,在世界上有顯著的地位。

四、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中國山水文化具有多層面的價值。當今世界,旅遊越來越普遍地成為人們的一種重要的生活內容,人們以這種活動來滿足高層次的需求。我國風景名勝區遍及全國各地,旅遊資源極其豐富,旅遊業被稱為我國的“朝陽工業”,風景名勝區是我國的“無煙工廠”,發展旅遊業的潛力很大。中國山水文化的研究,揭示出我國風景名勝固有的獨特魅力,幫助人們真正地認識和欣賞她們的美,激發起人們強烈的感情,從而吸引更多的人遊覽我國風景名勝,熱愛我國風景名勝,理解我國風景名勝。這方面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都是不可估量的。這是第一層面的價值。中國山水文化保留着歷史的足跡,又是瞭解中國文化及其發展的特殊的窗口。中國自古就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之説,把遊歷與讀書相提並論。許多風景名勝區都保留着豐富的實物資料,生動地體現出不同時代的文化特色。發掘中國山水文化的這一層面的價值,是弘揚中華文化的一條重要的途徑。發揚中國山水文化中藴涵的優秀民族傳統,這是它更深的一個層面的價值。

五、預期成果:

瞭解山水文化的行成與本質,特點與形態,立足於當下從新時代的高度去理解人與山水的關係。

六、研究方法:

蒐集資料,問卷調查

七、活動計劃:

1、任務分工:

分為3個小組

第一組:王君傑,王澤琛負責制定問卷與發放。

第二組:王文周,楊帆整理和蒐集資料。

第三組:白松,閔超打印文件及最終整理。

2、活動步驟:

(1)全體組員進行討論、確定課題、出動全體組員收集有關資料。

(2)全體組員發放問卷。

(3)對回收問卷和所收資料進行整理。

(4)上網將活動細則及成果打印出來,便於寫論文報告和總結。

研究性學習報告3

隨着現代都市的發展,出現了一種新的污染——光污染,它已成為現在都市的環境公害,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而這種光污染是由反光、反熱的建築材料造成的,如一些大廈的玻璃幕牆。在下午約2~4時折射的太陽光正好對着公路,司機們的視線受到干擾,存在安全隱患。在深圳也存在此種問題,特別是繁華地段的高層反光反熱的玻璃幕牆,因此,本小組在深圳市的蔡屋圍等繁華地段進行調查研究,開展了“光污染”的課題研究。

課題目的:

1.認識和了解光污染的有關知識。

2.調查城市光污染,並提出有關建議。

3.學會團結合作,學會對知識的探討與研究?

課題研究過程與方法:

1.查找資料:上網查找,翻閲書報。收集資料。

(1)光污染分為人造光與自然光,這些光照對人體有害處。

(2)人對光的色彩有何反應。

(3)光污染對各種人羣的危害。

2.實地調查

(1)對行人、司機的採訪。

(2)採用拍照,進行實情記錄。

3.總結整理

(1)整理資料,分析內容。

(2)製作網頁。

研究結果和分析:

1.光污染及其危害

根據環境科學的解釋,光污染是指過量的光輻射,紫外線輻射和紅外線輻射對人體健康,人類生活和工作環境造成不良影響的現象。

(1)眩光

造成光污染的光輻射中常見的是眩光。眩光是指在視野內有光亮度範圍不適宜,在空間或時間上存在着極端的光亮度對比,以致引起不舒服或降低可見度的視覺現象,玻璃幕牆的光污染就是由於其反射太陽光、燈光等光線過強造成眩光。眩光使人的視力下降並迅速疲勞,日常生活中的眩光污染有很多,如夜間迎面而來的汽車前燈的眩光會使受到光刺激的司機和行人控制力降低,很容易發生危險等。

(2)自然光

自然光主要來源太陽輻射。太陽光主要有紫外線、紅外線、可見光等。而光污染是指過量的光的輻射,紫外光的輻射,能對人體健康、人類生活和工作環境造成不良影響。如:受日光中的紫外線過度的照射,便會引起日光性皮膚炎,會使人身體暴露部位紅腫,嚴重者起水皰,患部有灼熱,刺癢或疼痛感;病情嚴重時,可伴隨身體不適、發燒、噁心及心跳加速,長期日曬過量會造成慢性損害,長期照射陽光,紫外線能誘發皮膚癌。但適量的陽光照射是必要的。

(3)反射太陽光

反射太陽光,這種光污染是城市中最為嚴重的。例如,我市的建築,雖然以玻璃幕牆為主,是很美觀,但在美麗的背後卻潛藏着殺機,它給周圍的人帶來了很多危險,如:使正常細胞衰亡,出現血壓升高,心急燥熱等不良症狀,還可以使人的視力下降尤其是眩光。

(4)人造光

人造光就是指我們日常使用的電燈,舞廳用的彩燈等。在舞廳裏,我們看到的燈光五光十色,美麗萬分,可你對它的危害又認識多少呢?各式各樣的彩燈是光污染的來源之一。彩燈雖然能夠強烈的刺激感官,同時刺激也能病發細胞,使人的眼睛不適,影響人的中樞神經,令人產生頭暈目眩,站立不穩的感覺,長期處於這種燈光下會引起頭痛,失明,食慾不振。此外經科學研究表明,彩光能給人產生心理壓力,不同的顏色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

(5)光污染如何導致近視

作為學生的我們受到光污染的危害就更嚴重了,現代學生的近視眼有不斷上升的趨勢,其中必不可少原因是光污染。學生所用的枱燈,光質分為紅外光、紫外光。紅外光易被水分吸收,而人的眼球80%左右是水分,長期吸收紅外光會使眼組織變異;紫外光有穿透力,殺傷力強,長期受紫外光輻射,眼細胞受到傷害。枱燈的光污染會對眼睛造成疲勞,損傷,從而使視力下降。

2.光污染的防治與建議

(1)在光污染比較嚴重的地區,可以多植樹,樹木可以減少光污染的強度,從而減少光污染對人體的影響和危害。

(2)在交通繁忙地區的建築物應少用或不用反光、反熱的建築材料,最好使用不反光、不反熱的建築材料。

(3)住宅區不用反光、反熱性強的建築材料,因為它會直接危害到人們的健康,生活習慣。

(4)若使用反光的建築材料做外牆,應有自動轉向反光系統。如:兩棟樓隔着一定的距離而對立,若太陽光從對面大樓方向射過來,那麼這棟大樓的反光外牆通過自動反光系統調節一定的角度,射向另一棟大樓再經過自動反光系統,把光反射到天空去,這種設想的可行性是可以的,但依現在的科技水平要完成這一系統是不可能的,它需要高新的科技與高能量的消耗,因此這種想法只有在未來實現了。

(5)現代社會提倡使用新能源,而太陽能就是其中之一,我們可以利用太陽的高熱能來發電,在某些高原地區長年受到太陽的照射,我們就在那裏安裝了太陽能轉換成電能的儀器,同樣我們也可以在高樓大廈上安裝此種儀器將太陽能轉換成電能,一是能使世界上的二氧化碳污染大量減少,因為我們利用太陽能發電,可以減少對植被的砍伐,也可以減少燃煤的數量。二是能為此大廈減少電費,甚至可以倒賣電給發電公司,同時,能給在此大廈工作的人們帶來合適的室內温度,夏不熱,冬不冷。

(6)對已經產生光污染的玻璃幕牆,專家建議可採取其他補救方法,如用新型的亞光外牆建築材料置換或對受光污染影響的地方增加隔光措施等。

(7)目前我國尚未對光污染立法。隨着社會的發展,市政府應制定有關光污染的法律。如,如何使用反光、反熱的建築材料,與對它的使用加以限制;對光污染嚴重的地區要如何改善等。配合我國現階段,制定有效的法律來改善現代化都市和國際性大都市的光污染情況,這樣才能保證這裏的人們的健康。

研究性學習報告4

一、研究背景

隨着人類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發明逐漸走邁人們的生活。家用電器更是為我們提供了方便與豐富我們生活。而與同時,一個隱形殺手的潛伏在人們的四周。它無色無味,也許在短時間內不被人們發覺。可久而久之,它便威脅到我們的生命。為此,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研究,瞭解更多的輻射危害,尋找出可以防輻射的方法,給予更多人幫助。

二、生活中的電磁輻射

電磁輻射是一種物理現象,是指“能量以電磁波形式由電源發射到空間的現象”。電磁輻射有兩大類:一是自然界電磁輻射源,來自某些自然現象,如雷電、颱風、太陽黑子活動與黑體放射等。二是人工型電磁輻射源,人工型電磁輻射源,來自人工製造的若干系統或裝置與設備,其中又分放電型電磁輻射源、射源電磁輻射源及工型頻電磁輻射源。

三、電磁輻射的危害

1969年~1982年,美國與裏州有951名男子死於腦瘤,當時該地區在發展多項電器工業,而這些人之中大部分就是電工或電器工程師。對此,得克薩州癌症醫療基金針對這一些人進行抽樣化驗,發現好多人的癌細胞比一般人的生長速度快24倍。吸收電磁輻射過多,會導致胎兒變形、骨髓早死、白內障、肺致病死性損傷。

四、有效防護電磁輻射措施

1、縮短一次接觸電磁輻射的時間

2、使用防輻射護膚霜。

3、別把家用電器都集中在一起使用。

4、假如有應用手冊,該根據指示規範,保持安全操作距離。

5、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6、當電器不用時,最好將電源關閉。

五、各家用電器的輻射量。

也許這些電器的電磁輻射不是很大,然而我們卻不可忽視。電磁輻射有一個累計效應,偶爾一兩次看不出什麼毛病,但日月累積到一它程度就會慢慢對人體產生危害。

注意:對人危害三大要素

a、輻射源的強度

b、受輻射的時間

c、與輻射源之間的距離

六、調查周圍人羣對電磁輻射的認知程度。

為了更深入的研究,我們深入周圍身邊的人們,其中多數都是我們的親人,在一次調查中,點共調查了20人,其中男的有12人,女的有8人。知道電磁輻射對人體有危害的人有8人,知道皮毛的有7人,5人可以説一點都不知道。可見,在日常生活中有大多數人不明白什麼是電磁輻射。為此,更加地堅定我們對電磁輻射的研究。

七、組員的感受

我們都認為了解電磁輻射是很緊要的,廣大的人民羣眾在使用家用電器並不知道電磁輻射是對人體有危害的。就算知道的也不以為然,並不重視,久受電磁輻射的危害很快就會顯現出來。因此,我們認為是否國家可以宣傳電磁輻射的危害。這樣的話,應該可以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

八、疑難問題

電器在使用過程中是否產生的電磁輻射都是相同?

每一種電器的使用是否有一個安全的距離?

九、參考文獻

1、《電磁波傳播與研究》

2、《電磁波》黃宏嘉著

3、《電磁波傳播原理》候傑昌著

調查問卷

親愛的阿姨叔叔:

您們好,這是我們的一個調查問卷,我們想了解您對生活中的電磁輻射的認知程度,謝謝您的合作。

1、您知道電磁輻射嗎?

①知道②不知道

2、您知道電磁輻射的來源嗎?

①知道②不知道

3、對電磁輻射的危害,您有防範過嗎?

①有②沒有

4、一般您是怎樣防範?

①不與電器接觸過近

②使用防範工具

③擦防護輻射霜

④其他方法

5、長久接觸電器,您出現過什麼症狀嗎?

①有②沒有

6、以後您會對電磁輻射有嚴加防範嗎?

①會②不會

研究性學習報告5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義及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閲讀要求是:“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閲讀感受。”初中生的語文課外閲讀現狀實在令人擔憂。我們曾經對自己學校的初三和初一學生進行了一次調查,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面窄、時間短、量少、不得法,每天閲讀時間少得可憐,40%的學生平均每週閲讀3小時以上,20%的學生平均每週閲讀2小時以上,25%的學生平均每週閲讀1-2小時,甚至還有15%的學生每週閲讀時間不足1小時。對於魯迅、冰心、老舍、曹雪芹、吳承恩、施耐庵、安徒生、格林這幾位作家的作品,閲讀過的學生所佔的比例較高,但我們瞭解到,其實,對於這些名家,他們也僅僅看過少量的幾篇文章,根本談不上深入的瞭解。此外,對於一些外國作家,卻只有少部分學生閲讀過。可見,學生的閲讀面較為狹窄,閲讀的深度也不夠。

語文課外閲讀活動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於開闊學生視野,發展學生智力並形成學習能力有着極為重要的意義。蘇霍姆林斯基曾説:“課外閲讀,用形象的話來説,既是思考的大船藉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課外閲讀,在學生面前展現了一個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奇妙世界。它指導學生認識人生,熱愛生活;它召喚學生張開思考的風帆,在書海中遨遊;它啟迪學生仰以察古,俯以觀今,尋求信仰的力量、精神的支柱;它引導學生獲取知識,發展個性,建立自己的知識結構。《語文新課程標準解讀》:“初中生要學會制訂自己的閲讀計劃,廣泛閲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每學年閲讀兩三部名著。”可見,課外閲讀舉足輕重。

當前中學生的閲讀需求呈現單一性和簡單性問題。對文本的閲讀,處於淺閲讀階段,一如大眾對影視作品的需求,追求故事情節的波瀾、跌宕起伏,讓自己知道的故事比較多,從而多些生活談資;再者獲得些心中有卻不甚明朗的理性認識,殊不知這些理性認識是很廉價的。而對作者的行文思路,構思技巧,遣詞造句,謀篇佈局等比較專業的閲讀要求,學生們表示沒有想過。顯然學生的閲讀需求是較低層次的,沒有站在學習者的角度考慮。他們的閲讀目的、需求亟待提高。

課外閲讀的一個更重要的作用,就是在大量的閲讀中既訓練思維,增長心智又接受美的薰陶和浸染,養成自己的文學素養。在閲讀中關注作者對某一現象是怎樣思考的,即作者是怎樣想的,把握他的思維脈搏,學習別人的思維。回過頭來再看看自己是怎麼思考的,從而在比較中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在閲讀中我們要感受作者所刻畫的美,品味美,沐浴美,形成美感。最終用思想養成思想,用美生成美。

針對以上情況,我、周秀華、曾嵐嵐三位教師確立本課題並在所任班級實施,期望能夠對學生有所幫助。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新《語文課程標準》把中學生的課外閲讀,尤其名著閲讀擺到了比較明顯的位置。要求學生“九年課外閲讀總量達到400萬字以上”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如何提中學生名著閲讀質量的新難題,因此,加強中學生名著閲讀的策略研究勢在必行。據瞭解,我校初三學生的課外閲讀量遠遠低於這一要求,學生的閲讀興趣不濃,閲讀時間少,方法有待提高,為此,在學校教研室指導下,與學生討論後開展此項活動。

研究性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板塊的一項內容。它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活動。研究性學習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研究”這個詞本身就具有挑戰性,而學生選的課題往往是平時自己最感興趣的,這樣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閲讀名著積極性。對初中學生而言,“研究性學習”只是一種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

(三)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現狀與趨勢

目前國外研究性學習呈多樣化趨勢,其特點或圍繞着問題等的提出和解決來進行學習活動,或使研究性課程呈現出多層面的開放性,或更注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過程。在我國從教育文化積澱和現實條件來看,實施研究性學習既是更新教育觀念的過程,又是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高的過程,更需要全社會的支持。

名著閲讀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其中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遠的,它有利於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他們受用終身的精神底子。教師對於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學生在名著閲讀過程中出現的障礙和問題,如果加以正確的引導和疏通,使學生能望其門而入,領略名著的無限風光,讀出滋味、培養興趣、領悟內涵,最終就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

而如今的中國,各種流行閲讀正在迅速興起,閲讀的通俗性、功利性、休閒性和大眾化,使中學生的閲讀重心發生了轉移,也使名著閲讀面臨着巨大的障礙和危機。

(四)創新之處

研究性學習的本質在於,讓學生親歷知識產生與形成的過程;使學生學會獨立運用其腦力勞動;追求“知識”發現、“方法”習得與“態度”形成的有機結合與高度統一。

和現有的學科教學不同,研究性學習不再侷限於對學生進行純粹的書本知識的傳授,而是讓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和獲得各種能力。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不但知道如何運用學過的知識,還會很自然地在已經學過的知識之間建立一定的聯繫,而且,為了解決問題學生還會主動地去學習新的知識。課堂上最大的創新之處在於學生對年代久遠的小説、散文、戲劇等文學作品有自己的解讀,能夠根據自己的閲歷和生活經驗理解和詮釋書中的故事,學生的課堂發言、討論、表演、提問以及課後的總結,讀後感都充分説明了這一點,老師的講堂變成了學生的發言堂,教師退居幕後,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和看法,有效提高了閲讀興趣。學生在學習方法上有了改變,嚐到了“當家作主”的甜頭,極大增強了自信心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1、學生對“研究性學習”這一新的學習方式進行實踐,體驗這種閲讀方法的益處。

2、關於名著閲讀方法的自我探索,找到自己喜歡的有效的讀書方式方法,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

3、對《名人傳》《格列弗遊記》《傅雷家書》等中外著名小説以及魯迅冰心等適合初中學生閲讀的名家散文名著進行研究性學習,拓寬視野,提高審美情趣,培養對文學作品的鑑賞能力。

三、本課題研究的方法

1、行動研究法:從研究之日起,針對參加試驗班級學生名著閲讀情況和閲讀水平進行調查分析。

2、文獻研究法:通過查閲各種相關文獻,瞭解研究動態,不斷提升教師認知能力,提高教師指導水平。

3、個案研究法:通過對典型案例的挖掘、整理、分析,探索學生名著閲讀方面及閲讀方法上的成功經驗與不足,及時矯正研究方法。

4、經驗總結法:針對各階段的分期工作,適時進行總結,發現不足,及時提出改進意見,以確保課題研究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還可以採用對比研究法、談話法、抽樣調查法、統計法,並藉助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檢測、研究。

四、本課題研究的主要步驟

為使課題研究順利進行,並能取得實際效果,我們初步設想,本課題研究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以《名人傳》為例來説明各部名著閲讀的實施步驟)

(一)導讀階段(安排1—2課時)本階段,

指導學生閲讀教材中“名著導讀”的相關內容,並向學生補充導讀材料,如作者生平,寫作背景,思想內容及藝術特點簡析等,讓學生對作品先有個大體的瞭解,然後佈置閲讀任務、明確閲讀要求、統一閲讀進度。另外,教師還應指導學生掌握一些閲讀長篇小説的基本方法。

(二)積累性閲讀階段(安排10周左右)本階段要求學生以泛讀為主,每週閲讀十回左右的內容。每週設計作業如下:

1、摘抄語段:摘抄本週閲讀到的精彩語段,並做簡單點評;

2、內容概括:概括本週閲讀的內容,不少於500字;

3、寫讀後感:每篇圍繞一箇中心來寫,力求有自己的見解,不少於500字。(考慮到學生差異,不同程度的學生可以從以上作業中任選其二來完成。)本階段,教師以培養學生閲讀興趣,形成良好閲讀習慣為中心目標,每週抽查學生作業並做有針對性的指導。在逐回閲讀完全書後,安排1課時,由學生髮言、討論,教師歸納、總結。

(三)探究性閲讀階段(安排2周左右)

1、分析人物形象(2周):本階段安排學生精讀有關情節,指導學生重點分析貝多芬、列夫托爾斯泰、米開朗基羅的形象,並以“我眼中的×××”為題寫一篇作文,然後按學生作文所分析的人物形象進行分組交流,最後推薦出優秀作品展評。

2、瞭解小説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安排2課時)由教師開設一次“名著欣賞專題講座”,幫助學生更好地瞭解名著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然後,組織學生根據講座指導,查找資料,完成一篇讀書筆記,嘗試分析小説的思想內容、藝術特色。

(四)總結階段(安排1周左右):本階段準備開展《名人傳》影視欣賞、讀書筆記展評、讀書經驗交流會等活動,一方面繼續調動學生課外閲讀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幫助教師檢測學生的閲讀成果。

四、活動評價

每學年進行一次活動評價,包含參照學生讀書筆記等材料進行的過程性評價,和通過設計名著閲讀試卷對學生進行的總結性評價。

五、課題組顧成員及分工

課題負責人:

錢明霞:中教一級,語文組組織,負責本次課題研究工作的組織與管理,課題研究方案的設計,收集整理研究過程中的各種資料,撰寫開結題報告。

課題組成員及分工:

曾嵐嵐:星村中學高級教師,有着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主要負責課題組研究的理論指導工作。主要負責活動課攝影安排和總結整理工作。

周秀華:星村中學教師,深受學生的喜愛並深深地愛着學生。有着紮實的教育教學基本功,都能熟練運用信息技術,主要負責材料的收集,組織相關實踐活動。

六、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及呈現方式

1.學生讀書筆記,學習心得、手抄報等相關材料。

2.研究課題組“活動課”“研究課”相關資料。

3.課題研究反思、階段性總結及結題報告等。

4.撰寫相關論文等。

七、主要參考文獻

1、埃明達。美法韓日《如何實施研究性學習》[j]。內蒙古教育,20xx(8)

2、胡慶芳,程可拉《當今美國中小學研究性學習的模式研究》[j]。教育科學,20xx

3、王愛芬《國外及我國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綜述》[j]。教育理論與實踐,20xx(4)。

4、錢旭升《我國研究性學習的研究綜述》[j]。教育探索,20xx

5、黃朝兵《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創新人才》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xx

6、李漢雄《中學生課外名著閲讀的`重要性及方法》甘肅省基礎教育網絡教研。20xx

研究性學習報告6

一、調查背景

20xx年5月,我校在信息技術學科中開設了題為計算機硬件發展的研究性課程,至今已經有一年的時間,為了檢驗這段時間研究性學習的進展狀況,特作此調查。

二、調查目的

通過調查,對各類學生進行分析,剖析當前在信息技術課堂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現狀,找出影響研究性學習開展的各種因素,明確進行研究性學習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深化研究性學習在教師及學生心目中的意義,以便更深入,更有針對性地在高中信息技術學科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課題研究。

三、調查對象與方法

調查對象:鳳陽縣臨淮中學全體高二年級學生。

調查方法:本次調查方法為問卷調查法(以筆答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共發問卷500份,回收問卷495份,有效問卷495份)、個別訪談、課堂教學觀察等。

四、調查問卷及結果統計(括號中為選擇該項的百分比)

1、你瞭解研究性學習嗎?

A:非常瞭解(69.8%)

B:一般瞭解(25.3%)

C:不瞭解(4.9%)

2、你對開展研究性學習感興趣嗎?

A:很有興趣(75.5%)

B:一般(20.5%)

C:沒有興趣(4%)

3、你認為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意義主要在於?

A:改變獲取知識的途徑(20.8%)

B:形成創新意識、有利於終身發展(61%)

C:培養合作意識(18.2%)

4、在開展研究性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

A:找不到資料(28.4%)

B:不知道如何研究(35.5%)

C:不會寫論文(26.5%)

5、當前在信息技術學科中進行研究性學習首先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是?

A:提升教師研究素養(45.5%)

B:學校提供良好的研究性學習環境(23.8%)

C:給一些自由時間空間(30.7%)

6、開展研究性學習最大的阻力來自於?

A:家長不支持(28.9%)

B:高考制度的約束(57.6%)

C:學校能夠提供的條件有限(13.5%)

7、在高中信息技術學科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最好方式?

A:課堂教學中滲透研究性學習的思想(50.2%)

B:充分利用雙休日時間開展研究性學習(29.8%)

C:在每學期中集中選擇三週時間進行研究性學習(20%)

8、如何評價在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中取得的成果?

A:考試打分(20.8%)

B:老師給予評價(16.4%)

C:成果展評、師生共同評定等級(62.8%)

五、調查結果分析

1、研究性學習的現狀

調查顯示,有75.5%的同學對研究性學習非常感興趣,僅有4%的同學對研究性學習提不起興趣,70.5%的同學認為研究性學習可以很大程度上鍛鍊能力;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學生支持研究性學習呢?我想受到歡迎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這種學習方式適應了當代中學生活潑、開放的特性,學生再也不願面對死氣沉沉的課堂氣氛了。學生對研究性學習的渴求,實際上是對解放個性、發展特長的渴求,對教育制度改革的渴求。

2、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意義、困難、及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調查結果顯示有一半以上的同學認為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意義在於使同學們形成科學素質和創新意識,有益於學生的終身發展。由此可見,同學們對研究性學習的作用都有清醒的認識,普遍認為研究性學習有益之處在於更遠的將來,是一種長遠的益處。調查數據也表明學生在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包括找不到資料(28.4%)、不知道如何研究(35.5%)、不會寫論文(20.7%)等,這也正是有少數學生對研究性學習不感興趣的一方面原因。

筆者認為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是正常的事情,不應成為放棄研究性學習的理由。畢竟,研究性學習是教育領域的一個嶄新的課題。因而,要使研究性學習正常有序充滿活力的開展下去,就必須迅速加強教師對研究性學習的指導能力,提高指導效果,同時,學校應為研究性學習創造良好的環境(例如面向學生開放圖書館、網絡教室),給學生一些自由的時間和空間。通過調查的數據和訪談我們發現這些也正是廣大學生的心聲。

3、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阻力

通過調查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高考仍是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攔路虎,調查數據表明有52.6%的同學認為當前開展研究性學習最大阻力來自於高考;訪談中我們知道雖然他們對研究性學習亦抱有很大的興趣,希望得到一些自由的時間和空間(40.7%),這是發自學生內心的呼喚;但同時他們對高考的競爭形勢也充滿了擔憂。學生有限的時間和精力究竟如何支配呢?我想作為一名教師,理應從更加廣泛的時空和以更加深遠的見識去考慮問題,提升教學品位,引導學生合理的分配時間,處理好備戰高考與參加研究學性學習倆者之間的關係。

4、在高中信息技術學科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方式

調查發現有50.2%的學生認為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最好方式是課堂教學中滲透研究性學習的思想。即“研究性學習課堂教學”的方式。從訪談的情況來看,學生認為把研究性學習和正常的教學(實際是接受性學習)對立起來的做法是不妥當的,應該把兩種學習方式結合起來,這樣同學們心理上更能接受。同時有29.8%的學生認為可以利用雙休日時間,20%的學生認為可以在每學期中選擇一段時間開展研究性學習;結合訪談,我們瞭解到在現行考試製度下,在每學期中選擇一段時間集中開展信息技術學科方面的研究性學習幾乎是不可能的。

而利用雙休日時間理論是可行的。但也存在很多困難,一方面學生課後作業多,另一方面在雙休日學生很難集中在一起,更談不起合作研究了,這樣即便最終有了成果,也只是摘摘抄抄,失去了研究性學習應有的本義,不如不開展。筆者綜合各種情況,認為採用“課堂教學中滲透研究性學習”的方式是比較妥當的。

5、研究性學習的評價

在研究性學習結題後,我們需要對學生的整個學習活動過程及研究成果進行評價。調查數據顯示有62.8%的學生贊成用成果展評,師生共同評定等級的方式進行評價。這一數據有力的表明學生非常看重對客觀成果的評估,體現了學生看重做事的有頭有尾和希望得到真正的體驗;同時也表明了學生非常看重自己在老師和同學心目中的地位。為此,在評價過程中,我們將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活動過程評價與研究成果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要形式。

六、調查後的幾點建議

1、加強教師的研究素養

教師是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和指導者。加強教師的研究素養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關鍵。教師研究素養的加強應重在:

①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上世紀40年代著名學者林漢達説:“假如文字是礦工使用的鐵鋤,那麼學問是這鐵鋤所開出來的礦物。”他説:“中國曆來的讀書人大半的努力全在美化他的工具上,他把鐵鋤檫亮了還不夠,再把鋤的尖頭鑲了金、嵌了玉,又把鋤柄改為象牙的了,費了一生的光陰,只做成了一柄鑲金嵌玉的鋤頭,什麼礦也沒開。”要知道,光有一把鋤頭,是什麼作用也沒有的。教師的職責,不在幫助學生佔有或獲得一柄“鑲金嵌玉”的鋤頭,而是要能夠用一把普通的鋤頭也能開採出“金礦”來,這樣的教師方為稱職的教師。

②掌握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能力。要讓教師瞭解研究性學習的特點,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原則、方法、程序、評價等相關知識,至少要使教師在正常的教學中,能夠做到“滲透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意識”,具有不迷信課本,不迷信權威,不迷信教師的開放、懷疑的思想。

2、加快考試改革的步伐,尤其是高考制度的改革。

研究性學習報告7

課題題目:高中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的研究

目標:探索研究性課題,推進高中生良好學習習慣教育。

內容:

1、高中生內隱的研究;高中生引起注意的習慣;專心思考的習慣;

2、定向思維的習慣;批評的習慣;求異的習慣;思考的習慣;

3、外向的學習習慣--專心聽講,大膽表達,認真閲讀,及時摘記。

4、獨立鑽研的習慣;專心作業的習慣;按計劃學習的習慣。

5、合作共事的習慣;合理擺放學習用品的習慣;合理安排作息時間的習慣。

6、合理安排學習時間的習慣;快速反應的習慣。

目的與意義:新課程改革自提出以來,經過十餘年的醖釀、推廣和實施,已經成為我國教育發展的重要內容,特別是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以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的頒佈,進一步指明瞭實施素質教育的方向,加快了素質教育的進程。

首先,高中生思想和感情的發展需要良好習慣教育。良好習慣表現人性、人道、人權和人生,表現人對大自然的認識和感情。良好習慣給高中生展示鑑賞真、善、美的審美領域,創設了陶冶情操、完善人性的藝術環境。

其次,高中生思維和語言的發展需要習慣教育。日常行為習慣展開形象思維,激發創造意識,富有表現力。

活動計劃:

(一)研究的思路、過程與方法:

1、課題組設計課題研究方案、申報立項

2、開題並按計劃實施方案,包括活動過程中的研究報告的提出,研究論文的撰寫,資料的彙報,階段性小結。實驗教師平時應做好各階段性實驗總結,案例及相關的案例分析。整理和分析有關教學資料,進行初期、中期、後期等的評比工作

3、對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調查分析與對策研究

4、問題及原因分析

5、採取對策方案

6、培養高中生良好習慣實施

7、實施效果調查分析。

(二)課題研究的具體進度安排

第一階段:

準備實施階段。作好課題前期準備工作,立項申報,開題論證,成立課題組,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進行各科教學模式的初步研究。

1、進行學生習慣研究,明確研究的目的意義,並聘請有關教師對課題進行進一步論證,確立研究的重點方向,初步制定方案。

2、採用申報審核方式,組建課題組,組織教師進行理論學習。

3、健全校級管理機構,對研究進行指導協調。

4、第一階段的小結。

第二階段

1、制訂明確詳實的階段研究計劃;按計劃全面實施研究。

2、針對小學生的特點,進行不同層次的良好習慣的教育,蒐集典型課例和活動錄像等資料。

3、進一步完善課題目標,開展好各項活動,做好階段性小結,重視行為教育活動對青少年精神世界的薰陶作用。

4、中期階段性小結

第三階段總結驗證階段。

總結經驗,爭取上級驗收,取得實驗成果。每位課題實驗教師寫實驗報告,課題組寫總報告。按實驗方案進行總結,整理資料,撰寫實驗報告、論文等,收集典型課例和活動錄像,對研究進行綜合分析。

研究性學習報告8

研究方法及步驟:

1,分組,分工;分別進行上網查詢,查閲書籍,問地理老師等。

2,對查來的資料進行篩選,選取最有用的信息。

3,對信息進行整編,整理出一篇報告。

研究目的:海南特色茶葉眾所周知,品起來更使君感覺到絲絲清爽,蕩氣迴腸。那麼,海南究竟有哪些特色茶呢海南又具備怎樣的優越條件致使能種植出這麼好的茶葉呢對此,我們對海南的茶葉產地分佈及其生長優越的自然條件進行了調查研究。

調查報告:

在學校全面展開的這次研究性學習的'活動中,我們小組5人與指導老師一起提出了這個課題。這個課題的側重點在於分析與取證,結合茶葉的生長環境,與海南主要種植茶葉的區域的自然地理環境相比較,得出結論。這個調查報告主要結構是:先介紹茶樹普遍的最適生長條件,再依次列舉海南茶葉主要分佈地――五指山,白沙及萬寧中的特產茶葉,及它們生長所需要的環境,通過介紹上述三地的自然條件,最終得出結論。

一,適宜茶葉生長的條件

茶樹生長對氣温和熱量的基本要求:

茶樹喜歡温暖的氣候條件,對温度和熱量有一定的要求。在適當的温度條件下,茶樹才能生長良好。氣温在10—35度之間時,茶樹通常能正常生長,在20—25度時生長最快,氣温超過35度時茶樹新梢生長緩慢或停止。在春季一般日平均期望穩定在8—14度時,茶樹的越冬芽開始萌發。氣温降到15度左右時,新梢就停止生長,但根系一般在温度低於8度時才停止活動。因此,在我國大部分地區,茶樹在冬季不能正常生長,處於休眠期,在某些地區由於冬季温度過低還會造成凍害。除了對温度要求外,茶樹對積温也有一定要求。一般情況下,一年之中大於10度的活動積温越多,茶樹的生長時期就越長。茶樹每萌發一輪所需的大於10度的活動積温為760—1060度。(海南島年平均氣温在23度左右,最冷也超不過5度,這就為茶葉的生長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條件。)

茶樹生長對水分條件的基本要求:

水分是保證茶樹正常生長的基礎條件之一,雨量不足,空氣濕度太低,對茶樹生長不利。降水是茶園水分最主要來源,保證茶樹能正常生長的年降水量一般要在800毫米以上。在茶樹生長期間,月降水量通常不能少於100毫米。當月降水量少於50毫米時,茶樹缺水。空氣相對濕度對茶樹生長也會產生影響,一般認為,在茶樹生長期比較適合的空氣相對濕度為80%—90%,低於50%對茶樹生長髮育不利,而且使茶葉質地粗硬,品質降低。(海南島年平均降水量控制在1500毫米左右,最低也在950毫米以上,所以空氣濕度較濕,茶葉水分多,味道純。)

茶樹生長對土壤的基本要求:

茶樹對土壤條件有一定要求,一般要求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特別要求土壤呈酸性,PH值在4.5—5.5最為適宜,PH值高於6.5的土壤不能種植茶樹。我國適合種茶的土壤主要有磚紅壤,赤紅壤,紅壤,黃壤,黃棕壤,棕壤,褐土和紫色土等。

附:海南茶葉分佈圖

二,生長在五指山地區的茶葉

五指山市年平均氣温22.4℃,無寒冬,無酷夏,四季如春。在那出產的主要特色茶葉是苦丁茶與水滿茶。

苦丁茶(海南最早的野生茶)

苦丁茶屬冬青科植物,適合於熱帶及亞熱帶氣候條件下生長,據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述"茶味苦寒……最能降火,火為百病,火降則上矣,"唐代名醫陳藏器的《本草拾遺》記載"久食令人瘦,去人脂"《本草拾遺》記載"久食令人瘦,去人脂"《標準藥性大辭典》亦載"苦丁茶味甘苦,性寒無毒,為涼肝散風要藥……"可見苦丁茶具有:降血壓,血脂,消熱消炎,防齦解酒,消帶減肥,促進人體新陳代謝的理療保健功效,適於日常飲用,是理想的純天然綠色保健飲品,"取於天然,飲得自然"。海南島五指山脈,海拔1867米,常年雲霧繚繞,雨水充沛氣候濕潤土質疏鬆肥沃,是苦丁茶最為理想的生長地區:正是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孕育了五指山苦丁茶獨具一格的品質。因此,海南五指山苦丁茶才如此享譽海內外。

水滿茶

水滿茶也是海南綠茶中至高無上的貢品茶水滿茶是五指山野茶,長年生於雲霧之中,得天地之精華,醇郁甘甜,且有防感冒,止腹瀉,健胃醒神之效。五指山野茶在萬畝以上,現有移植。茶樹植株為喬木型,大葉種,樹姿直立,分枝部位高,葉橢圓形,葉面隆起,葉齒淺稀鈍,芽葉無毛,樹高11~12米,樹幅7~8米。主要分佈在五指山區,產量少,適宜製作綠茶。之所以是貢品,是因為水滿茶的生長條件太獨特了,置於高山雲霧之中,只有雲霧繚繞,恍若仙境的五指山山腰才能滿足其生長條件。

三,生長在白沙縣的特色茶葉

白沙綠茶

白沙綠茶―產於海南省五指山區白沙黎族自治縣國營白沙農場。白沙黎族自治縣坐落在黎母山脈中段西北麓,南渡江上游;地形為東南高,西北低,山地面積佔41.9%,全縣大小山峯有440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峯有20多處,南部鸚歌嶺為最高峯,1812米,是僅次於五指山的海南第二高山。全縣大小河流30條,其中流經境內的南開河,石碌河,珠碧江為海南有名的三大河流。白沙縣屬熱帶季風性氣候,高温多雨,光熱充足,全年日照20xx小時以上,年平均氣温21.9℃~23.4℃,年平均降雨量1725毫米,山區氣候特點突出。產茶區位於該縣鸚歌嶺下方圓10公里的小盆地。這裏四面羣山環繞,溪流縱橫,土質肥沃,雨量充盈,雲霧瀰漫,氣候温和,是屬於高山雲霧區。年均陰霧日長達215天,月均氣温16.4~26.9℃,温射光合作用強,乃是天然的產茶之地。白沙境內的國營白沙農場是白沙綠茶的主要產地。目前白沙農場的茶園面積已發展到5000多畝,種植的茶樹為海南,雲南大葉與福建水仙,烏尤四個優良品種。其特點為:葉之更換,花之發育,實之結成,均為局部進行,因此茶山常年翠綠,四季枝葉繁茂,芽長柔嫩,優質高產,1993年幹茶產量已達五千擔。

四,生長在萬寧的特色茶葉

萬寧市屬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温和,温差小,積温高。年平均氣温24℃,最冷月平均氣温18.7℃,最熱月平均28.5℃;全年無霜凍,氣候宜人;二是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2400毫米左右;三是日照長,年日照時數平均在1800小時以上。

鷓鴣茶

東山嶺的鷓鴣茶有名氣,那是因為茶樹吮吸了當地土壤裏酸鹼適度的豐富有機物質,受益於山川靈氣,雲霧,香露,茶葉長得綠油油,毛茸茸的。新摘的茶葉放進嘴裏品嚼,起初有一絲苦澀味;接着就是沁透肺腑的馨香。經過科學加工處理後的茶葉,色澤清亮,味似甘草,芬芳沁人。科學分析報告證實,鷓鴣茶葉中含有人體所必需的9種物質和17種氨基酸,其中可溶性鈣和鎂元素含量甚高。這也應證了萬寧實有的中性且高度肥沃的土壤。

其實在海南生長的特色茶葉還是非常多的,我們在這裏只是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茶葉,所談到的內容還是屈指可數,肯定不能滿足讀者及學校的要求。以後的地理學中,我們將會學到更多的關於植物種植的環境,我們研究課題的中學生,海南茶葉協會,海南有關的學者也將繼續努力,為着力解決海南的茶葉種植,發展,銷售,前景作出貢獻。

研究性學習報告9

在開放的情境中主動探索,親身體驗,在愉快的心情中自主學習,提高能力,我們在研究性學習中不斷收穫,得到鍛鍊,提升自我。

這是我們對本次研究性學習的真實體會。

在劉老師的策劃組織下,我們組員參與調查研究了劉克祥老師的研究課題。

下面我們就將聯繫實際情況,具體談一談在研究過程中的心得體會。

一、準備充分目標明確

在研究性學習的初期階段,我們組員都感到有點不耐煩,遇到研究學習的困難的時候,劉老師一直在我們身邊鼓勵我們,並且耐心地為我們進行指導。還告訴我們明確的知道自己想調查什麼內容,調查的具體對象是誰,調查的目的與意義是什麼,想取得什麼樣的調查結果,採用什麼樣的調查方式等等這些具體的事項,才能高效率,高質量的完成調查研究。這令我們頓時恍然大悟,於是收拾好心情,調整好心態,安下心來做準備。終於,過了近一個月,我們終於完成了這個研究性學習任務。

二、團隊精神合作至上

研究性學習是一項龐大的工程,單憑一人之力是無論如何也無法完成的。這時候我們需要的是合作,是整個團隊,是大家共同的努力。這讓我們深有體會,在這次研究性學習中,我們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一開始大家都忙着各自分頭尋找相關資料,沒有分配任務,開會討論,等到組內開會召集時,才發現,不是有的資料沒找到,就是同樣的資料找了好幾份。組員們在這種情況下並沒有互相埋怨,而是趕快聚到一起開會商議補救之策。我們將任務分割成幾份,派給組員,大家同時工作但側重點不同。比如這個組員負責找關於賈寶玉的,另一個找林黛玉的,還有一個又找薛寶釵的,等等。如果有的組員提前完成任務,也會熱心主動的幫助別的組員。正是因為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幫助,以集體的利益為主。在四個人之間,合作的關係依然緊密,如果查找到與其它組員要找的有關的資料,大家都會拿出來共享,正是由於這樣,雖然研究任務很重,我們卻也沒有耽誤很多學習時間。團隊的精神在每個人心中,合作為了共同的目標。

三、體會其中的好處

原以為高中生活只是緊張的學習,其實非也。

高中生活原來是如此多彩的。就以“研究性學習”這個課題來説吧,開始還不知道它有何意義,自開學到現在,這個過程帶給我們許多學習的情趣和全新的感受。

從一定角度看來,研究性學習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或途徑,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從學習、及社會生活中去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去探索、發現和體驗。同時,學會對信息進行收集、分析和判斷,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從而增強思考力和創造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完美人格。以往的教育主要以應試教育為主,它的表面性,片面性局部性和機械性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不利於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而研究性學習具有學習內容的綜合性與開放性,學習主體的參與性與自主性。學習過程的創造性與多樣性,學習評價的多元性與社會性等特點,而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和特點恰恰可以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民主的,自由的,寬鬆的,向上的學習氛圍,這有助於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創新能力的提高和完美人格的塑造。

研究性學習轉變了我們的學習觀念,和改變我們的學習方式。以我的小組而言吧,説它簡單,最終成果只是一個簡單的結果。但是,真是搞起來,要多方面考慮,還要收集有關資料,再加以運用,這自然會遇到許多麻煩,它給我們很大創新空間和實踐機會,轉變我們對學習和生活缺少獨立思考新發現的一些依賴觀念,改變我們“死讀書”的學習方式,創造另一種學習的風氣,營造更優的學習環境。這對學習科學文化的學生來説也是一個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良好機會。同時,研究性學習也促進同學們學會交流,學會合作。這個我在學習研究中有切身的體會,像哪個同學有何特長、愛好,對事情處理的態度,協作能力如何,這都很容易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反映出來。我作為本組的組長,有時在分配工作過於疏忽,執意按自己的意願去做,結果造成某些缺漏和過失。幸好還不算嚴重,否則我真無地自容,組員也沒有責怪於我,反而給我補遺拾漏。我想,這不僅僅是一種責任,還有我們感情的橋樑在起着作用吧。這段日子,我們一起外出調查,一起查閲資料,一起總結分析,一起解決問題。經歷瞭如此之多,組員之間不知不覺中建立了友誼,加深昇華了友誼,這對以後的生活和學習無疑會起巨大的作用。

我們通過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激發了自由創新的熱情,培養了獨立思考、探究新事物的科學精神,同時提高了我們協作能力和社會交際能力,正好填補了我們在課堂上學習的不足。我想這是研究性學習的最大意義。

以上就是我們在本次研究性學習中的心得體會,它讓我們得到了鍛鍊,無論是社會交往的能力,還是自身的學習能力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研究性學習報告10

一、英語研究性學習不同於英語學科教學

1.作為一門課程,“問題”是研究性學習的載體,整個教學過程圍繞着問題的提出——尋找收集資料——分析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來組織學生進行學習活動。而英語學科教學是以教材為依據和載體,教學過程是圍繞完成教材所規定的目標而進行的教學活動的過程。

2.在英語教學中往往以教師為主,“知識”在教師那裏,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只是單向“求學”,是知識的接受者;研究性學習主要由學生負責完成,它賦予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權利,同時也承擔達到目標的義務。

3.英語教學偏重於學生通過記憶、練習、重複等方式掌握學科基礎知識達到簡單應用的目的;研究性學習重視學習的結果,更注重學習的過程,注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4.英語教學活動一般在課堂上進行;而研究性學習的活動不侷限於課堂,它根據問題的需要走向開放的社會,向社會索取知識。5.英語學科教學的評價方式一般是以分數為手段的標準化考試;而研究性學習的評價是一種綜合的、定性的方式,它以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活動以及體驗為依據。

二、英語研究性學習與英語學科教學是有聯繫的

從我校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來看:

1.課題的提出基於英語教學,根據學科教學內容中的問題、方法、規律等提出探索性課題。如:英語語法學習和詞的用法總結,英式英語與美式英語的不同,英語學習方法的研究以及從教學內容延伸出的課題等。

2.在收集資料過程中,學生必然會運用已學英語知識查閲因特網上、圖書館中的大量英語材料;運用英語與外籍人士交流,對他們進行調查訪問。

3.學生運用已學的英語知識完成部分課題的結題報告。

4.在答辯過程中,課題組學生得運用英語來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闡述。

三、如何進行英語研究性學習英語研究性學習課題的實施計劃

1.課題:

(1)中西方餐飲文化的異同

(2)美式與英式英語的不同

(3)英語學習方法的研究

(4)東西方身體語言的異同

(5)講英語國家的概況(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

(6)漢英句子結構的異同

(7)語法的學習和詞語的用法總結

(8)英語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目標:

(1)增進學生對西方國家政治、歷史、人文、地理、餐飲文化、風俗習慣等的瞭解。

(2)培養學生運用已學的英語基礎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力,培養探索創新精神。

(4)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羣體意識。

(5)使學生了解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增強科學意識。

3.計劃:第一步:選題以及論證階段四周時間。第二步:資料收集階段十二週時間。第三步:結題階段六週時間。第四步:成績評定階段四周時間。第五步:總結與展示階段三週時間。

4.預計到的障礙:

(1)缺乏資料來源

(2)對西方文化無親身體驗

(3)在遇到困難時可能出現畏難情緒

(4)指導教師是否具有駕馭能力

5.對策:

(1)指導學生查詢資料,利用因特網、圖書館、報刊雜誌等查找所需資料。

(2)近可能多地聯繫外籍人士,對他們進行調查採訪。

(3)注意研究過程中反映出的情況,及時調整計劃,針對問題借鑑他人經驗及時解決。

(4)加強理論學習和方法學習。

6.預期成果:

(1)總結報告、調查報告、論文、心得體會等

(2)按照實施計劃進入選題以及論證階段,學生根據興趣愛好選擇研究課題,由課題指導組進行分組,此時課題組的學生和教師已打破了原來教學班的界限,如:我指導的課題組“東西方餐飲文化的異同”由來自同一年級四個不同班級的學生組成。課題組在指導教師的協助下寫出開題報告,課題指導組進行開題評審工作。

(3)資料收集階段。該階段是整個研究性學習中最為重要的階段,在每一次活動前指導教師和學生都要做好準備工作,填寫好活動安排表。每次活動之後作好記載,學生互相交流心得體會。

(4)結題階段。作為指導教師應開設講座,讓學生懂得撰寫總結報告、論文、調查報告等的格式,學生對收集的資料進行篩選、整理,分工合作寫出結題報告初稿,交各小組討論,對初稿加以補充、修改、完善,最後定稿。

(5)成績評定階段。首先根據課題組的開題報告、活動資料(包括筆記、資料、照片、活動情況記錄、階段總結等)、結題報告、小組答辯情況,由評審組打分,然後課題小組再根據得分情況、參考小組成員在整個活動中的參與情況,評出小組成員的等級。

(6)總結與展示階段。學生對自己在整個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的活動情況進行反思、總結,互相交流學習,並展示研究成果,必要時邀請家長參加。

四、實施英語研究性課程的體會

1.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再處於中心地位。研究性學習強調以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為基礎,學生才是整個活動的中心,教師在很多情況下是以協調者或協助者的身份出現,協助學生解決他們在活動中遇到的麻煩。

2.教師不再是權威,對教學內容不再具有壟斷。不是教師説的就是標準答案,課題所需的各種知識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得,很多知識已經超出了教師的專業範圍,如本課題中涉及到的烹飪、營養等。

3.教學方法不像課堂教學那樣有較為固定的模式和程序,它更具有靈活多變性。

4.教師成為更加主動的學習者。由於英語教學內容有教材可依,導致有的教師長期以來依賴教材,不思進取。而面對英語研究性學習,教師無優勢可言,同學生一樣,要學習的知識太廣闊了,從研究性學習的流程、內容以及一般的科研方法到課題所涉及的其他專業知識都需要教師認真學習,否則難以適應研究性學習的指導需要。

5.有利於促進英語教學。學生在活動中涉獵了大量西方餐飲文化知識,對飲食結構、營養、風俗習慣、就餐禮儀等有較多的瞭解,同時,在與外籍人士的交流中,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所學的英語知識有限,更激勵自己要努力學好英語。

6.學生團隊意識增強,與他人交往能力得到鍛鍊,克服困難的勇氣、意志得到磨練,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培養。

研究性學習報告11

目標:希望在本次調查中,樹立節水意識,爭取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內容:瞭解水污染的危害,水的用途,水的性質極其水污染治理方法

目的與意義:我們通過及時調查分析,發現部分同學沒有形成節水觀念,對於水污染這一問題沒有高度重視。經小組討論確定以我們身邊的水為課題進行學習性研究。

任務分工:論文撰寫:設計調查問卷:

發放調查問卷:訪談:

資料查詢:

活動計劃:

1月29日-1月31日:討論研究內容,確定主題

2月1日-2月3日:擬訂實施方案

2月4日-2月5日:人員分工

2月6日-2月11日:開展研究課題

方法:

1:對校內學生按男女各30名的方法,抽取3位不同科目老師詢問採訪,向校外10名家長和學生進行調查,並向受訪者派發問卷(可開展網絡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