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行政公文 > 報告

中學生研究性報告

欄目: 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18W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學生研究性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中學生研究性報告

中學生研究性報告 篇1

一、課題提出及研究目的:

校服,它能反映出一個學校所獨具的風格特色。所以,校服的合適與否,美觀與否,是至關重要的。但現實中,我們中國學生大多對本校校服並不滿意,各所學校都存在學生拒穿校服的現象。因此,瞭解中學生心中理想的校服是非常必要的。

二、研究過程:

在市區裏的幾所普通高中進行問卷調查,各組員將所得數據進行分類、篩選,討論數據所反應的結果,組員們各抒己見,其商論場面異常火爆,最後定下論文初稿。組內還有幾位成員上網查閲世界其他各國的中學校服風格及學生反應,又論文調查即將誕生。

三、研究成果:

俗話説,服裝最能表現一個人個性與審美觀。作為新一代中學生,校服與我們是接觸最密切的,我們自然十分關注。在現代都市生活中,有些人認為穿校服是學生的象徵,那麼,既然是象徵就要體現學生的個性和要求。對於我們高中生來説,我們的思想隨年齡的增長也漸趨成熟,能更好地突出高中生的自身特點。

高中生校服相比於初中生已經改善了很多,冬季白藍相間,充滿朝氣。即使這樣,我們還不難發現很多學生都修改了自己的校服,把校服變成了自己喜歡的介於種種原因,我們小組決定在同學中做一個調查,看看同學們對於校服的滿意程度及自己心目中的校服是什麼樣子。通過調查問卷,我們總結出當代高中生不喜歡當今的校服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首先,是對校服本身而言。現今校服的款式有些保守和古板,無法顯示出高中生應有的朝氣和活力。校服的質量比較差。在我們的調查中發現,校服主要以化纖為原料,這種材料易燃易破,而且對人身體有一定的危害。而校服的設計又過於寬鬆肥大,校服的顏色也有些單一,大都以藍,深藍,另外,學生的活動比較多,因此對校服的質量,透氣性,吸水性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學生校服這些方面做得不夠全面,試問這樣的校服我們怎麼會喜歡呢?其次,對高中生來説,他們的年齡和思想已經達到一定的水平,對事物有着自己個性的認識,他們喜歡富有新奇,具有時代色彩的東西。校服設計的落後已不能跟上高中生的思維方式。這是當今高中生不喜歡校服的根本原因。並且,隨着年齡的增長,高中生的審美觀念也在不斷加深,他們對校服的整體性要求得更加苛刻。高中生對國外的校服是非常感興趣的,觀念上的差異勢必會導致高中生對現有校服的不滿。

而通過我們的問卷調查也可以看出現在的高中生校服的款式,顏色,質量等都不能滿足當代高中生的需求,無法突出高中生的精神面貌,張揚個性。在調查中,80%校服者幾乎沒有,通過這些數據我們看出,對現今校服滿意的學生幾乎為零。其中有90%的學生認為校服應該改進,有60%的學生希望校服改成休閒式,這樣既便於運動又不失個性品位,86%的學生認為校服應該品牌化,這類人都是家庭較為富裕的追趕時尚的人。而他們更注重質量,這才是關鍵。由上述數據可以看出不少同學期待改進現有的校服。

在問卷調查中,有不少學生表示對一些外國的校服的款式、顏色搭配十分喜愛,那種種“拒穿校服”的現象應該就會迎刃而解吧。因此,我們又上網查找了外國一些學校的校服。

美國孩子追求個性、率真、極具青春活力。一些私立學校會在學生畢業典禮上為學生準備統一、整潔而富含青春活力的校服。英國校服款式經典、簡潔大方,中學生必須穿着正統西式校服,男生為正統西裝、正規皮鞋、需要佩戴須佩戴領花。這種經典的校服款式,以及嚴謹細緻的服飾搭配,潛移默化地影響着英國學生的氣質和審美觀。校服沿用了多年的皇室制服款式,不論是校徽、帽徽,無一澳大利亞學校則要求每這看上去好像與我們的情形很相似。但事實上不然,因己的校服十分滿意:有正式場面必不可少的西裝、領、蝴蝶結(女)、白襯衫以及與之匹配的褲子、鞋子。

日本人在潛意識裏非常注重統一制服所帶來的社會認同感,他們在生活中非常重視制服類服裝,也願意用心把這類服裝做好。這種文化背景使日本中學生喜愛這種大體統一,細節個性的學生制服。日本的學生校服,已經成為國民文化不可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時尚化的款式設計是日服,體育課要換上便於運動的體操服,有的學校要求在體育館裏換上體育館專用鞋。日本校服成功之處在於款式設計:男生校服陽剛帥氣,女生校服嫻雅可愛,識。同時,日本校服設計有着強烈的與時俱進意識,能夠隨着流行的變化,不斷汲取時尚元素對校服改進,這種設計有效地提高了日本新一代年輕人的審美水平,也符合學生積極向上的現代意識。

如今,韓版其實韓國學生的校服也同樣非常好看。男生大多是白襯衫西裝褲,女生通常是白襯衫加花格子百褶裙還有蝴蝶結。青春中不乏時尚。韓國校服在款式上較為西化,夏季上身為短袖襯衫,部分校服配以領帶或領結,女生下身為及膝裙,男生為長褲;春秋季節校服上身為長袖襯衫,部分配以領帶或領結,外罩各色西裝外套或毛衣,女生下身為及膝裙,長厚毛襪,男生為長褲。各校的校如帽子、長襪等。現,其實不是學生排斥“穿校服”,而是中國的校服不符合學生心裏理想的標準。總結起來,有四點:

1、校服款式單一

目前多數校服款式陳舊,運動服幾乎成為校服的代名詞,“千人一面”現象嚴重。校服這種單一面孔嚴重抑制了學生對美的追求,壓抑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而且校服結構大多極為鬆垮,穿在身上顯出慵懶之態,無法體現出學生應有的活潑好動、生氣勃勃的特性。

2、不能體現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徵,特別是進入中學階段,與小學生有很大的不同,他們已開始具備明確的性別意識。而現在的校服在設計時並沒有考慮到這點,使得中學生在性別意識啟蒙時期,沒有因日常所穿着的服裝而起到良好的美育作用。

3、質量存在較大問題

但一些質地粗糙、不吸汗、起靜電的服裝面料,讓穿着者有明顯的不適感,對學生身體健康十分不利。此外,還有穿着不久就開線、破損等問題,甚至有被校服中的斷針扎傷的案例。目前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已制定了相應的標準,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FZ/T7302l—20xx針織學生服”。

4、購買方式單一且不透明

國內學生校服的購買方式只有一種,就是由學校指定款式和價格,統一為學生量體定製。但這種收費不透明、帶有半強制性的校服購買方式已逐漸引起家長和學生的強烈不滿。作為消費者,家長和學生應該有權參與選擇所購買校服的款式和價位,而事實是,家長只能按照學校的要求交錢,這顯然不合理。因而,許多家長質疑,學生購買校服的錢是否真正被用於校服的面料和製作上。

因此,只要學校能就這四個問題認真予以解決,相信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心得體會:

通過本次研究性學習活動,培養和提高我們主動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此外,在這期間,我們小組每個成員的都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在搜索資料、共同討論、相互交流、我們所得到的不僅僅是一篇記載着汗水和成果的論文,更實在的,是我們自身素質和綜合實踐能力得到了提高,這恰好是新課標教育宗旨和我們本次活動的目標所在。

在這次活動中,方盈歡老師不辭辛苦,悉心為我們指導,提出寶貴意見,認真為我們審閲論文,在這裏,我謹代表全組同學感謝方老師的指導。

五、指導老師評析:

校服,與學生的學校生活密切相關,也理所當然地引起了學生對它的關注。本組的幾位同學,站在學生的角度,以校服主人的眼光審視身邊的校服存在的問題,較為深入地進行調查分析,找出這些問題存在的原因,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在整個研究過程中,他們合理規劃、分工合作,無論是資料的蒐集還是校外訪問的進行,他們都充分體現出了一種學習研究的自主性,而他們展現給大家的成果,在我看來,這是他們集體智慧的一次成功實踐。

中學生研究性報告 篇2

課題提出背景説明

自從1993年高考中增加考查數學應用能力的應用題以來,應用題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正在逐步受到重視,關於應用問題的研究已成為當前中學數學的熱點問題,歷年來已升學或就業的大量學生都暴露出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低下的弊端,由於種種原因,目前中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不容樂觀無論是思想意識、數學教材,還是課堂教學的設計,都遠沒有達到大綱的要求,這也充分説明應用題教學還沒有真正到位,需要進一步深入探討研究課題的目的和意義。

1、充分拓展教材的內容,加強應用題的趣味性和應用性。

2、培養學生對數學應用題的閲讀理解能力。

3、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還其數學的本源——生活實際,生產實際,科學實驗的實際,人類一切實踐活動的實際。開展好“實習作業”、“研究性學習”等。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探索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新路子,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新世紀科學發展的新時代培養創新型人才。

任務分工:

組長負責組織好學生並確定個小組的任務

第一、小組在的帶領下區社會上抽樣調查居民近5年的消費水平的變化

第二、小組在的帶領下上網瞭解東方市的居民近5年的消費水平的變化

第三、小組在的帶領下整理前良小組收集的資料與數據

第四、五小組在分析整理數據

然後集體對數據用數學函數的觀點來分析數據,並總結結論

活動步驟:

在XX年9月——XX年12月各小組按自己的任務分工進行數據的調查,收集,整理

在XX年1月——XX年2月分析數據並用現代技術對數據進行整理

在XX年3月——XX年5月集體對數據用數學函數的觀點來分析數據,並總結結論

預期成果:

(1)根據新課程標準,開展教學改革,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2)通過調查學生在應用圖表、閲讀能力以及學習其它學科與數學的關係等方面的情況,分析原因,並探索提。

(3)積極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參觀學習、動手操作、寫實驗報告,為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積累經驗,使學生感到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另外,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尤其是從自己周圍的實際生活中提出問題,如果學生能養成善於觀察、善於發現並提出問題的良好習慣,不但能提高自己的建模能力,加強“應用數學的意識”,而且能開發自己的創造力,將受益無窮。綜合實踐活動是跨學科的課外活動,以專題講座、考察活動、小組課題研究為主要內容,除以課本設置的課題學習外,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自行選題,成立課外活動小組。高的策略和方法。

中學生研究性報告 篇3

一、研究背景

我區初中科學學科以往以教學為中心的教學研究集中表現在經驗操作層面上,教師能用理性的眼光審視教學並最大程度上受益。但這種方法取決於教師自身水平,效果未必穩定。我嘗試以市重點項目“基於課程標準教學的區域性轉化與指導策略研究”中學科學子項目為載體,引領不同類別學校、不同發展階段的科學教師組成研究共同體開展實踐與探索,以期通過學習研製基於課程標準的《學科教學指南》和《學校教學指導手冊》(以下簡稱《指南》和《手冊》),引導教師建立基於課程標準教學的思維與程序,實現教師團隊共同成長。

二、研究概況

1.研究架構

本研究基本架構是:項目宣講一組建團隊一建章立制—研究路線。我們首先對全體科學教師宣講項目開展的意義與價值,使大家對整個項目有一個概貌性的瞭解,同時邀請有研究熱情與研究能力的教師加入共同研究的行列。來自三類學校(區域內民辦學校、初高中一體學校以及公辦初級中學)、三個成長階段(成熟期、成長期、職初期)的19名教師,組建指南組(成熟期教師)和手冊組(各階段均有),並與教研員合作形成研究共同體開展項目研究。研究伊始,建立研修制度與各項規範,確保大家有效參與。整個共同體以通過不斷對話與合作,促進學生的發展為共同願景。

2.研究過程

研究共同體通過集中、線上線下自學,學方法、研製《指南》和《手冊》體例、課堂實踐與研修相結合開展研究。研讀課程標準、課程理論、學生學習理論,實踐應用提升信息技術思維與能力,特別是重點學習“SOLO分類評價法”,將課程標準中的布魯姆目標分類法中的“知道、理解、應用”等目標表述轉化為可以測量的單點、多點、關聯結構的“SOLO分類評價法”,便於教師在具體操作中把握各知識與能力的適切要求。

研製《指南》和《手冊》體例。我根據總項目組精神,與指南組教師根據學科特點共同研討,形成《指南》樣例。在研討過程中,大家就如何準確確定各能力水平(單點結構、多點結構、關聯結構等)的例題以及例題是否要有層次遞進等問題,結合具體文本,進行深入研討。我根據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剖析如何基於《指南》編制《手冊》,幫助手冊組教師先形成樣例,再通過線上線下研討的方式內化理解。通過討論,手冊組教師對如何領會《指南》的'學習要求與能力水平、目標的層次性如何體現還存在的困惑,通過結合案例加以分析,大家理解趨向一致。

課堂實踐與研修相結合。研製的《指南》和《手冊》體例在課堂教學中的效果如何,以及這種研究的思想能多大程度上落實到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我們選取項目組中的一位青年教師劉老師以七年級的《土壤與土地荒漠化》-課進行教學探索,探索路徑如下:首先是青年教師設計,其他教師自學。然後是青年教師上課,其他教師聽課。最後是集體研討。

劉老師在進行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時,雖然在教學設計中提到了相關表述,也整合了教材內容,但在實踐中還是經歷了基於經驗、基於教材的教學。具體設計如下。

第一次:基於經驗。通過觀察土壤實驗,説出土壤的成分,增強科學的觀察方法;通過音像資料和交流,知道土壤荒漠化形成原因及危害,關注土地荒漠化問題;通過討論與模擬防止土地荒漠化的方法,學會設計實驗,並能體驗治理土地荒漠化的過程,積極參與到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活動。

第二次:基於教材。通過觀察土壤實驗,初步學會利用儀器進行觀察和檢測,並説出土壤的成分,學會科學的觀察方法;通過交流,知道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及危害,討論與得出防止土地荒漠化的方法,關注土地荒漠化問題。研究共同體在聽課後,回顧《指南》《手冊》各條目的具體含義與價值,領會基於標準的教學的具體實踐,結合“SOLO分類評價法”確定學習水平,制訂準確的教學目標,研討基於目標的評價,分層次設計活動。

第三次:基於標準。通過觀察與檢驗土壤成分,知道土壤中有砂石、泥土、空氣與水分;通過方案討論與資料分析,知道土壤中有促進植物成長的物質礦物質和有機質;收集資料並討論:防止土地荒漠化可採取的措施。

劉老師在第三次教學中清晰地呈現了三個有層次、又帶給學生不同經歷的活動,層層遞進,幫助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較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

三、研究成果

1.《指南》《手冊》-研修課程初具規模

項目研究三年來,研究共同體不斷加強成果匯聚與總結,完成了六、七年級十五個主題的《指南》初稿和《手冊》樣例,以及涵蓋研讀標準、細化標準、基於標準教學設計等六個方面的研修課程,全區共享,促進區域層面的教師培訓。在全面實踐中不斷完善與修改上述文本,使基於標準的教學實現更好地對接與融合。

2.研究共同體成為團隊研修的有效組織結構

以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師組成研究共同體作為組織結構進行項目研究,形成了研究共同體運作模式。這種研修改變了教師發展中的“個人主義”文化,發揮了組織學習、合作研討在專業成長中的重要性。通過共同體內部多樣化互助活動,突破了個體知識與思維的侷限性,使個體從共同體活動中受益:在認知,特別是自我認知有了較大提高,生髮自我發展的內在需求;同質的指南組內教師共同鑽研指南研製技術方法,引發成熟期教師突破發展“高原期”;異質的手冊組教師在理解與細化《指南》過程中實現傳、幫、帶;我作為教研員,既要學習總項目研究思路與方法,又要協同指南組與手冊組努力落實總項目的精神。這也引發我重新審視區域教研工作,特別是在教研中融入科研的理念,基於教學中的真問題、通過案例研究系統設計開展教研活動,將案例的解決思路和方法遷移到各自的教學情境中,不斷反思,落實到教學行為的改進上。

這種研究共同體的團隊研修發展自然的合作文化,促進“同伴互助與合作研究——個人自研”的教師專業發展,使科學學科教研從基於經驗向基於證據與經驗相結合的模式轉變,提高了教研實效。

中學生研究性報告 篇4

參與學生:

指導教師:

一、研究背景:

在中國,蝙蝠是福氣的象徵。但是對於生活在城市中的我們來説,蝙蝠的身影卻越來越難以發現得到,而且夜行的習慣使得我們也越發的感到好奇。恰好這次有了學農這個機會,來到這個環境優美的生態校園,並意外的尋覓到它們的蹤跡。由此我們開始了一段奇妙的探索旅程。

二、活動目標

(1)瞭解蝙蝠的身體結構和生活習性以及相關文化背景

(2)研究抓捕手段和安全防護措施

(3)觀察並測量蝙蝠體型

(4)鑑定蝙蝠的品種與性別

(5)交流活動感受和探討如何保護蝙蝠

三、活動實施的具體過程:

1.分成四個小組,分別是蝙蝠的生活環境、蝙蝠的天敵和生長過程、蝙蝠的繁殖以及校園蝙蝠的分類。

2.為了調查蝙蝠,我們在傍晚對西區田邊、舊古建築進行踩點,觀察蝙蝠的活動時間,確定蝙蝠巢穴

3.在第二天傍晚開始真正的捕捉行動,到稻田邊張網捕捉,我們發現七八隻蝙蝠的黑影在天空中徘徊,我們用竹竿舉起細網,多次進行定點捕捉,最後分別抓到了三隻蝙蝠,兩隻雄性,一隻雌性。除第一隻意外死亡外,其他存活。

4.分組統計整理所蒐集到得資料以及抓來的蝙蝠。

5.撰寫專題報告

6.小組分享

四、活動成果與評價

(一)當地蝙蝠種類與體型數據

東亞家蝠(學名:pipistrellus abramus),又叫日本伏翼,隸屬於小蝙蝠亞目蝙蝠科伏翼屬,是一種於東亞地區常見的小型蝙蝠。一隻成年東亞家蝠的個體身長可以有4.8釐米,尾部則可以長4釐米,翼也可伸至3.6釐米。它們最喜愛住於舊式建築物上面的天花板及屋檐之內。它們主要捕食蚊及飛蛾等細昆蟲為主。它們廣泛分佈於東亞地區,包括中國大陸、台灣、韓國及日本等,我國華北、東北、華東和華南各地區均有分佈。

東亞家蝠一般在11月至次年3月冬眠,出眠後在6~7月間產仔

藥用價值

它可用作一種中藥,用於久咳,瘧疾,淋病,目翳等。

它的糞便也是一種中藥,叫夜明砂,用於目疾。

(二)生態保護與文物保護的矛盾

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農校的舊公室,我們在辦公室屋檐的縫隙裏發現了蝙蝠的巢穴。我們不禁都產生了一個疑問。如果蝙蝠長期在這種木製結構的古建築裏築巢的話,那麼這就會對古老的文物造成腐食與破壞;若為了保護文物而把蝙蝠棲息環境給破壞掉的話,就會造成許多蝙蝠流離失所,甚至導致一個個小生命的凋謝。那麼我們在保護動物棲息地與保護文物的十字道路上,我們應如何選擇?對於這個我們必須深入探究一下。

(三)學生收穫:

這次蝙蝠調查活動我們收穫良多,及體會到大自然的千姿百態,也認識到了自然與人類發展的矛盾,既豐富了我們的自然科普知識,也增強了我們的動手能力。世界總是那麼的矛盾,是保護蝙蝠來保護生態環境,還是為了保護古建築來使蝙蝠流離失所;是為了測量一次數據而意外傷害一個活生生的生命,還是為了自己的良知而不忍下手讓它自由的飛翔。我的心中只有一個答案:生命最重要。這個世界是一個個生命而組成,或強大,或弱小,但不管怎樣世界因生命而精彩。反觀人類社會,一個個行屍走肉,為着利益而活着,為了幾個銅錢而殘害多少生命。我大概是做不了什麼生物學家,我不忍心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我面前終結。那蝙蝠在網中拼命掙扎的情形不時在我腦中閃現,我想説:保護每個物種,珍愛每個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