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精華】化學説課稿模板集合9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51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編寫説課稿,寫説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我們應該怎麼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化學説課稿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化學説課稿模板集合9篇

化學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1.地位和功能

本節內容是繼烷烴之後,向學生介紹不飽和烴和烯烴的概念,乙烯的分子結構、和乙烯的化學性質。在乙烯的化學性質中,又介紹了另一種重要的有機反應類型——加成反應。本節內容是學生在系統地學習了烷烴之後,已初步瞭解學習有機化學的方法的情況下學習的又一類烴,在教材中佔據了重要的地位。且本節內容所涉及到的乙烯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和產品,在工農業生產、日常生活、能源、藥物等方面都佔有重要的地位。通過乙烯的性質和用途的學習,可以進一步使學生認識到學習化學的重要性。

2、説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探究乙烯分子的組成、結構式

2.掌握乙烯的氧化和加成反應

3.抽象和邏輯思維能力、三維想象培養

過程與方法:

1.準備地觀察實物、模型

2.利用模型法幫助思維,理論聯繫實際,建立具體和抽象的聯繫。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利用有機化學的入門學習,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有序、認真的學習態度

2.通過分子節後模型,意識到化學世界的外在美

3.通過乙烯用途的學習感受化學學科對社會生產生活得重要作用

教學重點:乙烯的化學性質和加成反應

教學難點:乙烯的結構和性質的關係

教學方法:實驗探究、設疑啟發、對比歸納等。

二、説教法:

1.本節內容涉及到乙烯分子的結構問題,較為抽象,學生較難理解。在教學中可多使用球棍模型,這樣可以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並結合多練習、多對比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掌握這部分的知識。

2.本節內容涉及到乙烯的化學性質實驗。通過做好演示實驗,讓學生在充分觀察實驗現象的基礎上,深刻理解乙烯的化學性質。

3.在本節內容的教學中,用計算機課件模擬乙烯的加成、加聚反應。其主要作用在於突破難點,化小為大,變靜為動,變抽象為形象,引導學生充分運用創造性思維或想象力去理解事物的本來面貌,促進其發散思維的發展。

三、談學法:

1.觀察法:通過觀察分子結構模型,掌握物質的分子結構特點;全面觀察實驗現象,理解物質的性質,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2.對比學習法:通過對比學習,掌握乙烯、甲烷燃燒火焰的情況。在介紹加成反應時,與取代反應對比。引導學生把知識學活。通過對比學習可以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化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3.討論學習法:通過積極參與討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説教學程序:

[引言]用一個塑料袋將青香蕉密封起來,在袋內充入少量乙烯氣體,或放入一個熟的香蕉,成熟的水果自身能釋放出乙烯,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引出本節的主角——乙烯。

[多媒體展示]各種塑料圖片。引起學生更大興趣。

[板書]第二節來自石油和煤的兩種基本化工原料

[思考與交流](乙烯與苯的用途)體會它們作為基本化工原料的重要價值。

[板書]一、乙烯

[講述]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中國現有的乙烯生產能力為600.5萬噸/年,即便加上目前正進行擴能改造的產能,也不過1112萬噸,而有數據顯示,目前乙烯年增長率達8.5%,估計在20xx年乙烯年需求量將達到1500萬噸,國內產能僅能滿足市場需求的50%左右。目前還需大量進口。

[科學探究]椐圖3-6進行石蠟油分解實驗:

[觀察現象]1、氣體使溴水及酸性高錳酸鉀褪色。2、燃燒冒黑煙。

[質疑]以上氣體是烷烴嗎?為什麼?

[釋疑]產物中含有與烷烴性質不同的烴。研究表明,石蠟油分解的產物主要是乙烯與烷烴的混合物。

[板書]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的烴類叫做烯烴,乙烯是最簡單的烯烴。

[展示樣品]讓學生觀察乙烯的顏色、狀態,並嗅氣味,小結物理性質。

[板書]物理性質:無色氣體,稍有氣味,密度是1.25克/升,比空氣略輕(分子量28),難溶於水(排水法收集乙烯)。

[展示]乙烯分子的模型,練習寫結構簡式(參見投影):

[講述]實驗表明,乙烯是一種不飽和烴,分子裏的兩個碳原子和四個氫原子都處於同一平面。雙鍵裏其中一個鍵容易斷裂,能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團結合。

[演示]乙烯與溴水及酸性高錳酸鉀反應:

[現象]溴水及酸性高錳酸鉀顏色褪去。

[演示]乙烯在空氣中燃燒,觀察現象:

[現象]:火焰明亮,有黑煙生成。説明含碳量較大,部分碳沒有充分燃燒。有水生成(火焰的上方罩一干燥表面皿觀察)。有二氧化碳氣體生成(用附有氫氧化鈣液滴的表面皿觀察)。

[板書]1、乙烯的氧化反應

[講解]乙烯中碳碳雙鍵在酸性高錳酸鉀作用下,可斷裂而被氧化,而使其褪色。另外,乙烯還能進行催化氧化等等。

2cH2=cH2+o22cH3cHo

[板書]2、乙烯的加成反應

[動畫]乙烯與溴的加成反應

[講解]乙烯分子在溴的攻擊下,c=c雙鍵裏的其中一個鍵容易斷裂,同樣溴分子在乙烯的作用下,Br—Br鍵也會逐漸斷裂,兩個溴原子分別與兩個不飽和的碳原子結合,生成無色的1,2一二溴乙烷。

師生共同小結給出定義:有機物分子裏不飽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團直接結合生成別的物質的反應,叫做加成反應。

[板書]加成反應—有機物分子裏不飽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團直接結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應。常見的加成試劑有:H2、Hcl、H2o等等。

[思考、練習]1、如何鑑別乙烷與乙烯?

2、完成方程式:

cH2=cH2+H2

cH2=cH2+Hcl

cH2=cH2+H2o

[投影]

[小結]乙烯的加成反應在實質上是c=c雙鍵容易斷裂,能夠分別與其它的原子或原子團結合成新的共價鍵,説明乙烯的化學性質比乙烷活潑。

3、聚合反應

在適當的温度、壓強和催化劑條件下,乙烯雙鍵裏的一個鍵全斷裂,分子裏的碳原子能互相結合成為很長的鏈。這種聚合反應也是加成反應,簡稱加聚反應。

[小結]由於乙烯分子裏的c=c雙鍵裏的一個鍵容易斷裂,能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團直接結合,因此,乙烯的化學性質比乙烷活潑,能發生加成、加聚和氧化反應,另外從乙烯的活潑性和還原性也充分説明乙烯是含有雙鍵的不飽和烴。

[閲讀]課本63頁第一段乙烯的用途

【板書】三、乙烯用途

做催熟劑,乙烯主要來源於石油,指出:乙烯的產量可以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石油化工水平。

【課堂小結】乙烯能發生氧化反應、加成反應、加劇反應。

【佈置作業】

【板書設計】

第二節來自石油和煤的兩種基本化工原料

第一課時:乙烯

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的烴類叫做烯烴,乙烯是最簡單的烯烴。

一、物理性質:無色氣體,稍有氣味,密度

是1.25克/升,比空氣略輕(分子量28),難溶於水(排水法收集乙烯)。

二、化學性質:

1、氧化反應: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燃燒;

2、乙烯的加成反應

加成反應—有機物分子裏不飽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團直接結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應。常見的加成試劑有:H2、Hcl、H2o等等

3、聚合反應

三、乙烯用途:

做催熟劑,乙烯主要來源於石油,指出:乙烯的產量可以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石油化工水平。

小結:乙烯能發生氧化反應、加成反應、加劇反應

化學説課稿 篇2

一、學情分析

在九年級之前,大部分學生在小學自然課裏和課外已斷斷續續地接觸到一些物質的性質和化學反應,對化學已有一定的興趣,對初中化學將要學習的內容很好奇。但對於究竟什麼是化學,化學研究的內容是什麼還是一片空白。對物質的觀念和有待建立。也有一些瞭解過少量化學知識的學生有一種錯覺:感覺化學學習很淺,只需要記一記就行了,還有部分學生畏懼理科,對作為理科的化學有一定的畏懼心理。

二、教材分析

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的第一節課,也是整個化學學習的啟蒙課,因此在整個教材中佔有特殊的地位。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使學生一開始就喜歡化學,認識到化學的真正價值,產生強烈的學習願望和遠景動機,對學生學習的整個環節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⒉教學目標

⑴知識與技能:知道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

⑵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主動探究,討論交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激發學生對化學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慾望;培養學生親近化學、熱愛化學,渴望瞭解化學的情感。②體會化學與人類進步及社會發展的密切關係,認識化學的價值。

⒊教學重點:激發學習興趣,感受化學之美與化學的價值。

重點的突出:根據九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設臵問題情景,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在問題中去想象,在實驗中去探求,在價值中去感受。這更好的激發了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和渴望進一步學習的願望。

⒋教學難點:化學真正價值的認識

難點的突破:通過創設教學情景、發揮九年級學生聯想力豐富和活躍的優勢,使學生在如同身臨其境的情境中感受化學的價值,再在學生已知的基礎上引出化學新的作用。選擇豐富的色彩和歷史圖片、引導學生完成從新奇到萌發出喜歡化學再到渴望學習化學、學好化學的心理歷程。不僅使學生初步瞭解了化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學習化學的方法,而且通過此過程,大大降低了學生對化學的神祕和畏懼心理。使學生在豐富的感官和思維刺激中展開想象的翅膀。

三、教學方法

根據學生心理需求,使在興趣激發過程中學生由被動變主動,在教學中採用相互合作,交流討論,師生互動,使學生親身感受到化學的價值和學習化學的樂趣。

四、學習方法

採用從學生身邊熟悉生活事例中提煉出的問題,在回答過程中參與、發現、討論歸納等方法。通過化學史和實驗探究中的發現感受化學學習的各方面價值。

五、教學過程設計

⒈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首先教師演示實驗以激發學生對化學的興趣

⑴魔棒點燈:用玻璃棒先後蘸取濃硫酸和高錳酸鉀粉末,反應後將酒精燈點燃;

⑵滴水點火:將淡黃色的過氧化鈉用脱脂棉包好放在石棉網上,用滴管滴水後棉花燃燒;

⑶雪球燃燒:用藥匙取些固體酒精放在蒸發皿中,用火柴點燃。

這三個實驗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相違背,學生的興趣會被激發起來。 ⒉播放錄像,引起學生對化學的求知慾

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課件:化學使世界變得絢麗多彩、神舟六號上天、隔水透氣的鳥籠等資料,然後提出問題:飛船的外殼具有什麼樣的優點?製作鳥籠的材料有什麼樣的特點等。學生討論回答,這樣會激發起學生的探究慾望,從而會對化學感興趣。

⒊歸納總結

針對學生的討論發言,教師歸納總結化學的研究對象,揭祕化學的本質。 ⒋指導學生自學,瞭解化學的發展簡史。

學生自讀教材2-4頁,並在老師引導下歸納概括化學發展的幾個階段,大屏幕展示,學生描述。從而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並學會如何提綱挈領的概括,訓練語言表達能力。

⒌互動交流,瞭解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繫

展示課前蒐集的有關化學在衣、食、住、行、新能源、新材料方面發揮的作用,教師進行補充和總結。然後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的體現。從而可以培養學生對信息的收集、加工及整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⒍拓展研究

指導學生閲讀課文綠色化學部分,使學生了解什麼是綠色化學及其特點,從而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⒎課堂小結

今天是我們學習化學的第一節課,大家已經認識到了化學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化學這門新學科要研究的內容,從今往後大家要對身邊的物質有一個新的認識,站在化學的角度觀察你所熟悉的事物。在今後的學習中希望每一位同學和老師一起走進神祕有趣的化學世界。

六、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充分體驗到了化學的奇妙,萌發出渴望親近化學、進一步學習化學的願望和情感,感受到化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感受到化學對世界影響的普遍和深遠。為學生的後繼學習打開了良好的開端,奠定了堅實的心理基礎,基本實現了激發最大多數學生遠景動機的作用。

七、板書設計

緒言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一、化學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二、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科學

化學説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一、教材分析

1、本課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化學研究的對象是物質。本節內容之前,學生已經通過學習"走進化學世界",對學習化學有了基本的瞭解,體會到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空氣是學生接觸到的第一種物質,本節內容引導學生先從宏觀上認識空氣的組成、空氣的發現史等,為課題二和課題三從宏觀上研究氧氣的性質和製取奠定基礎。所以,本節內容在教材中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

2、教學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聯繫初三學生學習的認知規律,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身邊最常見的物質──空氣,並瞭解空氣的組成;

(2)能從生活經驗出發,對空氣的成分進行合理的推測,並能利用教師提供的簡單儀器和藥品,對空氣的成分進行科學的探究。在探究過程中初步學會簡單的實驗設計、學會觀察實驗現象並加以描述,對相關實驗現象能給出合理的解釋。

過程與方法目標

(1)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基本方法,在進行"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實驗"的探究過程中,能提出問題,並設計簡單實驗解決問題;

(2)初步學會用觀察、實驗的方法獲取信息,並從實驗信息中得出科學的結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在探究過程中,能主動與他人交流、討論,清晰的表達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

(2)逐步樹立珍惜資源、愛護環境、合理使用化學物質的觀念。

學法指導目標:

在學習概念時,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時指導學生合作學習。在探究活動中,指導學生探究式學習。

3、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是一節課中學生需要重點掌握和理解的內容,那麼本課的重點是:

重點:空氣的組成,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難點是一節課中學生難以理解或易混易錯的知識,所以我認為本課難點是:

難點:通過實驗探究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二、學情分析

空氣對學生來説是一種非常熟悉的氣體,學生在過去的學習及日常生活積累中,對空氣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但都顯得比較零碎,不夠深入。而本課是用實驗的方法來探究空氣的成分,由於初中生抽象思維能力、科學實驗探究能力較弱,因此在教學過程教師應注意積極引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通過實驗探究,分析和推理判斷來獲得新知識,發展抽象思維能力,培養科學探究能力。教材選擇以空氣為主題,開始這一單元的教學活動,是符合"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進行科學教育"的原則。

三、教學方法、手段

1.説教法

本節課我主要採用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教法,重視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與討論。

2.説學法

我引導學生採用觀察法、合作探究法、閲讀法、實驗法等。

3.教學手段

我採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和實驗器材等教學手段。

四、教學設計

在這一部分呢,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實驗導入,引出新知---科學探究,學習新知---實踐操作,運用新知---聯繫實際,拓展新知。

(一)、實驗導入,引出新知

課件出示:(1、小實驗:儘可能長時間的屏住呼吸,之後談談自己憋氣的感受。

2、説説你對空氣的認識。)

以一個小實驗導入,讓學生儘可能長時間的屏住呼吸,之後談談自己憋氣的感受,從而引出課題,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了空氣的重要性。學生通過小學自然等學科的學習對空氣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讓學生説説對空氣的認識。

設計意圖: 以有關空氣的趣味實驗導入,迅速拉近學生與化學的距離,產生對化學的親近感。

(二)、科學探究,學習新知

在這個大環節中我設置了兩個探究活動。

探究1:證明空氣的存在,探討空氣成分

課件出示:1、空氣看不見,也摸不着,有哪些辦法能證明空氣確實存在呢?

2、空氣是由什麼組成的?

針對第一個問題,學生列舉實例和敍述實驗, 證明空氣的存在。針對第二個問題:學生通過閲讀自主學習空氣的成分與含量,之後教師小結並引出混合物、純淨物的概念。讓學生以具體的例子為感知對象,形成對混合物、純淨物的認識。

設計意圖:使學生初步瞭解空氣的主要成分,從而也突出了重點。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蒐集證據的能力。

探究2: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在認識空氣成分的基礎上,我將問題引向深入:

課件出示:

1、空氣的成分是怎樣發現的?

2、如何測定空氣的中氧氣的含量呢?

讓學生閲讀拉瓦錫探究空氣成分的實驗,並思考如何設計簡單的實驗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這部分既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本節課的難點,我採用師生互動的方法,在教師的點撥下,引導學生思考,師生共同總結實驗思路,從而攻克本課的教學難點。

課件出示:

((1)實驗目的。(2)實驗原理。(3)出示實驗裝置,藥品。(4)注意事項。

(5)實驗步驟,分組實驗,觀察現象,記錄數據。(6)現象描述;

(7)討論交流,得出結論。)

重點講解:

(2)實驗原理,以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思路:

a.如何將密閉容器中的氧氣消耗掉而又不產生新的氣體?

b.如何測得消耗掉氧氣的體積? c. 水為何會進入集氣瓶中,進入集氣瓶中的水的體積取決於誰的體積?

(4)在強調注意事項時,我要求學生結合實驗要求,小組分析確保實驗成功應注意的問題,在討論如何檢查氣密性時,學生出現了困難,我先引導學生自己想辦法,到必要時進行示範。

(7)重點討論:同學們實驗結果差別較大,你認為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學生各抒己見,我則適時引導補充。

課件出示:

反思:做這個實驗時如果進入的水達不到1/5,是什麼原因呢?紅磷的量為什麼要過量?

師生共同反思、討論,總結原因。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教師有意識的引導下,主動參與課堂,在親歷探究的體驗和感覺中構建自己的認知體系。以培養學生勇於創新、敢於進取的科學探究精神,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

(三)實踐操作,運用新知

課件出示:練習題

在本環節我利用課件出示這樣的習題。在做題之後,我與學生共同進行信息反饋,對於學生出現有爭論的問題,我引導學生進行辯論,這樣就激發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讓學生在知識的碰撞中產生結論。我根據學生思維方式、答題方式、解題方式進行適當的評價和指導。

設計意圖:緊扣課程標準的要求,突出了重、難點;考查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記憶情況,及對實驗現象的判斷和記憶。

(四)聯繫實際,拓展新知

課件出示:

1、思考題:測定空氣成分的實驗中對反應物和生成物有什麼要求?

2、家庭小實驗:自己設計一個可行的測定空氣成分的實驗,並動手做一做。

3、課後查閲和整理關於空氣中各種成分的用途及保護空氣的資料。

設計意圖:通過系統問題引導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擴大知識面,進一步促使他們將知識轉為能力。

【板書設計】

一幅好的板書,可以使人一目瞭然,清晰易懂。這節課的板書我主要以蝴蝶寓意以情,鼓勵學生要像蝴蝶的蛹一樣不畏漆黑,敢於展翼飛向光明。

五、教學感悟

本節課的設計思想是在科學史的情境中,讓學生進行探究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分析性、實用性、創造性三元思維,並通過學生的親身探究、設計、動手操作實驗,培養了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同學間的合作精神,使學生在獲得新知識的同時,綜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但是學生動手實驗時間不好控制,出現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在以後的實驗課中,我會對學生進行實驗的時間進行明確的要求,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以上就是我説課的全部內容,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加指正!

化學説課稿 篇4

在《金屬的化學性質》一節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兩個主要教學環節:

一、 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二、金屬與酸的反應。

通過教學,我做了以下反思:

一、對教學目標的反思

首先,對學生原有知識、能力的認知不夠,對初中學生已接觸過的知識重複再現。例如:金屬與酸的反應。我設計了鹽酸與鎂、鋁、鐵、銅分組探究實驗,希望能發揮學生的想象空間。而這個知識點初中已經出現過,因此學生探究起來,好像不是為了探究而探究,而是對初中知識的實驗驗證。

化學源於生活,也應迴歸於生活。教學中我大膽創設情境,使學生大膽地想、充分的問、多方位的交流,教學活動中從一個知識的傳播者轉變為與學生一起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如:黃金飾品中的假貨常常魚目混珠,社會上有些不法分子常以黃銅冒充黃金,進行詐騙活動。因為單純從顏色、外形上看,黃銅(銅鋅合金)與黃金極為相似,所以很難區分,而我戴的戒指是真還是假的呢。請你學完本節課後設計方案鑑別我戴的黃金戒指的真假,要求寫出實驗方法、現象和結論。因此化學教學,要正確認識學生的的知識基礎和能力層次,採用適合的教學方法,重視學生的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一體的課堂教學。

其次,對教學重難點把握上的反思

我把金屬與氧氣的反應和金屬活動性順序確定為本節課的重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金屬活動性順序在初中學生已經接觸過,對此知識只不過是知識的再現。因此我覺得教學的重難點把握是否正確非常的重要。若不正確,教學過程就失去了意義;若不明確,教學過程就失去了方向。在化學教學活動開始之前,首先要明確教學活動的方向和結果,即所要達到的質量標準。因此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是教學活動中所採取的教學方式方法的依據,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和方向。

二、對教學技能的反思

①語言功底:通過這次展示課我發現良好的語言功底對一名教師非常重要,教師的語言邏輯性要非常嚴密,推導流暢,過度自然。語言(普通話)要規範簡練,表達清晰,語氣抑揚頓挫,充滿熱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②板書的設計:好的板書有助於將教學內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於學生掌握教學內容的體系、重點。

③多媒體的使用、學生實驗操作的引導:教學中我運用多媒體課件主要是起着輔助教學的作用,同時注意儘量簡單避免玩花俏以防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在學生實驗之前,正確引導學生實驗,同時提醒學生實驗的安全以及實驗的要領、操作規範。引導學生觀察實驗比較異同,非常注重引導學生分析實驗失敗的原因同時與成功的實驗進行比較,生成豐富的教學資源。

三、對教學方法的反思

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我採用實驗探究法,按照思考、交流、實驗、觀察、分析、的出結論的方法進行啟發式教學;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作好探究性實驗。但在課後有以下幾方面值得我去思考:

學生的參與:由於本課我主要是通過學生實驗探究、主體作用明顯,有充分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學生只有在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給他們以充分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充分經歷觀察、分析、推理、綜合等過程,全面地掌握規律的實質,與此同時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真正的鍛鍊,體現其學習的主體角色。在學生之間交流時,提醒學生學會傾聽。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以往那種講解知識為主的傳授者的角色,應努力成為一個善於傾聽學生想法的聆聽者。在教學過程中,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共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讓化學知識迴歸於生活:提供生活案例,引導學生用學過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有學習的成就感。如:A“不法分子常以黃銅當黃金,進行欺騙活動,你會不會上當受騙?你有多少種辦法區別黃金和黃銅?”這樣的問題一下子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就連平時不願意學習的學生,也參與了討論。大家紛紛獻計獻策,設計的方案有①測密度②測導電性③用牙咬(硬度)④測導電性⑤用火燒(真金不怕烈火煉、是金子在哪都發光)⑥?⑦?B“酸菜鮮魚湯”是某家飯店的招菜,店老闆反應盛湯的的鋁鍋很不耐用,沒用多久鍋底就漏洞了。請你分析一下這主要是為什麼?

四、對教學小結的反思

我主要通過學生自我小結,培養自主生成知識的能力。課堂小結是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通過課堂小結,不僅能使所學知識得以歸納、總結、概括和昇華,而且能促進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深化記憶,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廣闊性和整體性。

以上是我對《金屬的化學性質》的反思,不足之處懇請各位老師多多指導!謝謝!

化學説課稿 篇5

【學習目標】

1.瞭解什麼是化學,認識到通過化學知識的學習能進一步認識自然、適應自然、改造自然、保護自然。

2.對學習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3.知道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它與人類進步和社會的關係非常密切。

4.瞭解化學學科的學習特點,從而為學好化學做充分準備。

5.知道探究性學習是學好化學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

6.綠色化學必將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教學策略】

1.魔術表演。

(1)魔棒點燈。

在酒精燈的燈芯裏預先放有少量高錳酸鉀,將玻璃棒預先插在盛有濃硫酸的試管裏(試管裏的濃硫酸不要被學生看出來)。表演時將玻璃棒點在燈芯裏的高錳酸鉀上,即可產生火焰。

(2)水變"牛奶","牛奶"變水。

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氣體,石灰水變渾,繼續吹氣,渾濁變清。

(3)白紙顯字。

預先在白紙上用酚酞溶液寫好"奇妙化學,源於生活"八個字,晾乾呈無色,將稀氨水貯於小型噴霧器內,表演時,將氨水噴在白紙上即可顯現出8個紅字。

面對學生好奇、興奮的眼神,教師很自豪地告訴學生,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2、小組交流"你對化學學科的認識".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推薦組內最好的1個同學到全班交流。(針對不能很好合作的小組,讓他們加強合作重要性的體驗)3、全班交流(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在全班交流的基礎上,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掌握以下要點。

(1)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科學。

(2)學習化學的要求:

①認真預習,重視實驗。

②密切聯繫生活實際,學會與同學合作與交流。

③善於思考,敢於提問,積極探究。

④獨立完成作業(包括書面、手工、調查、研究等作業)。

5. 化學的作用

學習化學,可以認識物質性質及變化規律,弄清生活和生產中的一些化學現象,並且可以控制化學變化,使其向對人類有利的方向發展。例如,懂得了燃燒的原理,就可以使燃燒充分,節約能源,並能有效地防火滅火等。

學習化學,可以使人們更好地認識和利用自然界中的物質,如可以從石油中提煉汽油、煤油、柴油等,從空氣中提純氧氣等。

學習化學,可以幫助人們研製新的材料,研究新能源,研究生命現象、合理利用資源,防止污染和保護環境,促進農業增產,促進人體健康等。

學習化學,也有利於人們學習和研究其他學科或領域。

怎樣學好化學

學好初中化學,最重要的是要牢固地、系統地、熟悉地掌握好化學基礎知識,掌握好基本的實驗技能。一部分同學在初學化學時感到有極大的興趣,但隨着學習的深入會感到"容易懂、記不住、難理解,不會解答問題",從而失去學習化學的興趣,其實學習化學同其他學科的學習一樣,只要瞭解學科的特點,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就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要想學好化學,希望同學們注意以下幾點:

1.樹立信心。要充分認識化學學科的重要性,化學是中學生必須學好的一門基礎自然科學,不能有輕視的思想,更不能有畏難的情緒,應該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學好化學。

2.加強記憶。要學好化學,記憶是關鍵,初中化學作為起點學科,要認識、瞭解的新東西太多,如元素符號、元素的化合價、物質的化學式、基本的定義定律等。不能僅滿足聽懂,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記憶,同時通過勤複習、勤記憶更進一步加深理解。

3.認真實驗。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要學好化學,必須認真做好實驗,仔細觀察,並記錄和分析實驗現象,還要注意觀察生活中的化學現象,思考生活中的化學問題。

4.良好的思維習慣。化學學習中,思維習慣很重要,對遇到的現象、問題要善於動腦筋,多問幾個為什麼,並學會對知識的概括和總結,逐漸培養自己分析推理能力,找出學習化學的"竅門".在化學解題過程中,更要善於抓突破口,或正推或逆推,或發散性地進行思考,逐步使問題明朗化。

5.學好其他學科。學好化學,除要注意化學的學科特點外,更要注意多學科間的滲透與聯繫。學好數學、物理、生物等是學好化學的有力保證,當今是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要想在化學這門學科中有所發現,有所創新,除進行化學實驗外,更要利用先進的測試手段,同時通過了解世界上關於環境、生命科學、材料、能源等各方面的知識,開闊視野,從而進一步明確化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繫。

總之,只要同學們能抓住化學學科的特點,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習慣,多看書、勤記憶,認真做好實驗,一定會取得優異的成績。

*要學好化學必須做到以下"六個字".

動腦──思考、反思。

動口──提問、交流、解答。

動手──實驗操作、探究、驗證。

板書設計

第一單元 走進化學世界

課題1 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1.什麼是化學?

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科學。

2.化學與人類的關係──生活中處處有化學。

3.化學學習方法。 "六個字"

動腦──思考、反思。

動口──提問、交流、解答。

動手──實驗操作、探究、驗證。

化學説課稿 篇6

  初中化學課程標準規定:對於金屬的化學性質,要求瞭解一些常見的金屬與氧氣的反應;初步認識常見金屬與鹽酸、硫酸的置換反應以及與鹽溶液的置換反應;能用金屬活動性順序對有關的置換反應進行簡單的判斷,並能利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據此確定的三維目標是:

一、知識與技能。

通過實驗探究金屬與鹽溶液的置換反應,進一步認識金屬的化學性質和金屬的活動性順序,並且能用金屬活動順序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課堂中,教師組織、引導和點撥,學生通過複習回顧、實驗探究和討論交流,認識金屬的化學性質及其活動性順序,並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初步學會運用比較、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組織加工,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學習習慣和方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活動與探究,培養學生細緻觀察實驗現象的良好行為習慣、從細微實驗現象差別分析得出實驗結論的能力,形成科學、嚴謹的治學精神。保持和增強對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

為了有效地落實課程目標,以構建主義思想為指導,尋找知識的最近生長點,注重對已有知識的調用與組合。本課題學習,我首先讓學生通過體會回顧生活經驗,感受到不同的金屬其活動性是不一樣的,結合化學實驗驗證自己觀點的科學性,形成比較系統的知識脈絡。本節課作為此課題的第二課時,我設計了六個問題,以啟發式教學為主幹,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在複習閲讀、觀察實驗和討論交流中不斷學到新知,讓學生學習活動拾級而上,知識構建水到渠成,並從中體會化學的科學性和實用性。

在實驗處理上,我將實驗順序作了一個小的變動,目的是為了解決同樣都是不能與酸反應的金屬如何通過實驗比較活動性的問題。為學生以後獨立解決相似問題提供一個示範。關於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我通過課後習題進一步鞏固,並特地設計一道選擇題,跟學生介紹,鐵在溶液中發生置換反應只能生成+2價的鐵。

化學説課稿 篇7

課文的特點和地位:甲烷是最簡單的有機物,也是學生們接觸的第一種烷烴。對學生來講能否學好這一節的內容將直接影響以後有機化學的學習。本節重視與初中化學的銜接,不僅重視知識教育和思想教育,而且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科學態度,以及訓練他們的科學方法。

教學目標:

1、鞏固學生在初中化學中的已學知識點。比如它的燃燒反應和一些主要的用途。

2、在鞏固舊知識點的基礎上,進一步介紹甲烷的分子結構,着重介紹它的正四面體型結構。

3、在學生初步瞭解甲烷的正四面體型結構基礎上,聯繫它的結構和得失電子情況講述它主要的化學性質(氧化反應,取代反應,受熱反應)等。

4、着重強調甲烷的取代反應

5、注重與學生已有知識的聯繫,採取各種不同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地思維,幫助學生進行理解甲烷的分子結構和由分子結構決定的化學性質。

教學重點和難點:甲烷的化學性質、甲烷的分子結構和正四面體結構、甲烷的取代反應以及反應的本質

教法分析:講演結合、自學引導、對比教學、學生互動。

學生現狀分析:大綱中只要求學生了解甲烷的結構式。但結構式只表示出了甲烷分子中各原子的結構方式,而不能真實地反映出甲烷分子的立體結構,學生將會產生甲烷分子是平面型分子的錯誤認識———而對分子的立體結構的認識有直接影響着學生對有機分子結構的瞭解,並最終影響他們對有機物分子化學性質的瞭解和學習。因此,要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讓學生在三維空間中對有機物分子有個真正的瞭解。並在此基礎上學習其化學性質。

教學過程分析:

1、由於學生有關物質結構方面知識的侷限性,因此教材在介紹甲烷分子的結構時,從甲烷分子的組成引入。首先通過學生對物質組成知識的回憶,再結合碳的核外電子排布和共價鍵的知識,逐步給出甲烷分子的結構式,然後再利用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介紹甲烷分子的立體結構。使學生在複習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對甲烷的正四面體結構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

(學生互動):請學生總結甲烷的分子結構的特點。並能預示由甲烷的分子結構特點所決定的甲烷的化學性質。

2、在學生了解甲烷物理性質的基礎上,將重點放在甲烷的化學性質上。分析其反應的機理和本質。

1—以甲烷分子中的碳原子與氫原子之間能形成牢固的共價鍵為依甲烷的性質。

2—分析甲烷在空氣中的燃燒反應跟甲烷與酸性溶液的反應的對比,甲烷不能和酸發生反應,但是能在空氣中燃燒。

(學生互動):請學生總結對比的結果。

根據學生的回答得出正確的結論:甲烷在通常條件下是穩定,但是能和一些氧化劑發生反應。在一定的條件下,甲烷也可以發生氧化反應。

3—甲烷的取代反應是烷烴的特徵反應,也是本節教材的重點內容之一。在學生了解甲烷立體結構的認識的基礎上,利用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先使學生有一個甲烷分子中氫原子能被其他原子取代的模型,然後再通過給出甲烷與氯氣反應的幾步方程式,分析它的反映機理,再向學生説明甲烷分子中的氫原子不僅一個能夠被取代,而且全部可以被取代,

(學生互動):請學生寫出甲烷被氯取代的反應,從一取代到四取代。最後講清取代反應的確切涵義。

4—用對比法讓學生了解有機化學中取代反應和無機化學中置換反應的區別。

(學生互動):請學生總結兩個反應的區別。

3、回顧這一節所學的新知識點,並強調本節的重點和難點,幫助學生理清學習本節的思路。

4、佈置相關的習題,鞏固學生的`知識。

化學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鋁的重要化合物》是高中化學必修1第三章第二節的內容,主要包括了氧化鋁,氫氧化鋁,鋁鹽-明礬等內容。本節內容是在學習金屬鋁的化學性質,以及金屬鈉的重要化合物性質的基礎上,對金屬其化合物的性質和應用進行較為深入、系統地學習。它側重於使學生理解怎樣去學習金屬元素和其化合物的性質和變化,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元素和其化合物的應用價值,為學生形成化學概念和理解化學理論提供了豐富的感性素材,也是化學概念和理論的用武之地,為以後的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打下基礎;

【過渡】接下來説一説我所面對的學生。

二、説學情

學生在前面學生已學習了鋁的化學性質,鈉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質,學生在頭腦中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套學習元素化合物性質的模式,這為本節課學習鋁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質奠定了基礎。但兩性化合物這個概念學生並沒有接觸過,要想使學生理解並掌握這個概念,就需要利用好化學學科的典型手段——實驗。教材中對鋁的化合物性質的探究,尤其是對氫氧化鋁兩性的探究,是這一塊內容的重點,在學生以後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經常會遇到,要充分利用起來,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對以後的學習也會有很好的鋪墊作用。

【過渡】結合對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三、説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能説出氧化鋁的主要物理性質;(2)學會實驗室製取氫氧化鋁的方法及Al3+的鑑定方法(3)理解兩性氧化物和兩性氫氧化物的概念,掌握Al2O3和Al(OH)3的分別與HCl和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和離子方程式。(4)知道鋁的氧化物和氫氧化物的用途,知道明礬的相關性質。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設計實驗來判斷兩性化合物並驗證其性質,學會科學的實驗方法,正確的實驗操作,合理的實驗設計和分析,提高學生綜合運用實驗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以實際問題的解決來設計實驗,體會通過實驗發現物質性質的過程;分析鋁的化合物之間的轉化關係,學會辯證的認識事物

四、説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以及教學目標的確立我將本節課的重難點確定如下:

【重點】

氧化鋁和氫氧化鋁的兩性性質,Al(OH)3的製備

【難點】

Al(OH)3的製備,兩性氧化物和兩性氫氧化物概念的形成。

【過渡】根據新課標倡導的學生觀及教師觀,為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以及教師教學的主導地位我將本節課的教育教學方法做了如下設計:

五、説教學方法

本節課採用多媒體展示內容與先前學習的知識形成衝突認知衝突進行導入,以實驗探究法為主線,結合使用隨堂實驗、多媒體展示、啟發法、比較、歸納分析、交流討論等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根據新課程改革理念的要求,在學習中要使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強化科學探究的過程,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在教學中要開展“以實驗為基礎的多種探究活動”,使學生在探究中獲得知識、體驗;在探究中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在探究中學會做人,學會合作,學會做事。

本節課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利用已學習的鋁的化學性質,來動手實驗獲得氧化鋁兩性的知識。通過生活實例的引入,學生相互討論、自主探究、動手實驗來完成氫氧化鋁的製備,並獲取氫氧化鋁的兩性知識。充分利用了以實驗為基礎的多種探究活動來完成學習目標,達到了教學目標要求。

【過渡】接下來重點談談我的教學過程設計。

六、説教學過程

教與學是有機結合而又對立統一的,良好的設想,必須通過教學實踐來實現,因此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導入新課

首先是導入環節,在此環節中我準備用創設情境法進行導入。在課程開始前通過多媒體展示各種鋁製產品的圖片。這與學生已學過鋁的性質很活潑形成了認知衝突,引發學生思考活潑的鋁,怎麼可以應有的這麼廣泛,激發對鋁的重要化合物性質的探討,開啟了課堂教學。

第二環節:新課教學

接下來進入新課教學環節。此環節我將並應用已學的鋁的化學性質的方法,藉助實物、學生動手實驗的方法進行教教學,同時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參與新知的建構。

1.實操結合,形成概念。

在這一環節中,通過觀察氧化鋁粉末實物,來認識氧化鋁的物理性質。再通過結合導入時應用的圖片,引發學生思考哪些物質可以腐蝕這些產品。學生已有的鋁性質的知識,進行動手實驗,獲得氧化鋁兩性的新知識。

2.實驗探究,深化概念。

教師出示生活實物胃舒平,引發學生製備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氫氧化鋁,開啟氫氧化鋁知識的學習。

接着讓學生圍繞着氫氧化鋁的製備進行討論,學生得出有兩種方法都可以得到氫氧化鋁,(1)用Al2(SO4)3溶液和NaOH溶液來製備。(2)用Al2(SO4)3溶液和氨水來製備。學生進行實驗,並根據實驗,得出氫氧化鋁的製備方法。

在製備的過程中,學生們發現氫氧化鋁可以溶解強氧化鈉得新知,學生通過用氧化鋁性質學習的方式來進行實驗驗證,獲取氫氧化鋁兩性的知識。最後教師總結,並補充氫氧化物的又一化學性質-不穩定性。

通過氧化鋁和氫氧化鋁,學生已經具有獨立學習的能力,所以在鋁鹽知識的學習中,教師知識通過新聞實例引入明礬,學生自主學習的到鋁鹽的化學性質。

這一環節的設計中主要是使用了層層逼進進行探,學生的自主學習發揮到淋漓盡致。為學生形成化學概念和理解化學理論提供了豐富的感性素材,加深了學生理解和掌握金屬及其化合物性質的知識。

第三環節: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在鋁的重要化合物知識學完後為學生呈現兩個題,鞏固所學知識,並提升他們的綜合運用能力:1.可溶性鋁鹽與NaOH溶液互滴時,其現象有何不同?你能否畫出生成的沉澱與滴加溶液間量的圖像關係並寫出相關的離子方程式?若是偏鋁酸鹽溶液和鹽酸互滴時現象又會如何呢?

2. 請完成下列鋁及其化合物之間的相互轉化關係圖,並寫出上述轉化圖中的反應化學方程式,是離子反應的寫出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組織學生進行課堂練習,對本節內容加以鞏固延伸。

第四環節:小結作業

1.課堂小結

採取學生先小結,老師後總結的方式,目的在於:1、訓練學生概括總結的思維能力2、實施以主動建構為基礎的精簡教學策略,以圖表的方式直觀讓學生清楚本節的內容要點,及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繫,使學生知識系統化,網絡化。

2.佈置作業:

為了體現素質教育的理念,本節課的課後作業預留了必做題及選做題的方式。

七、説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本着簡潔、直觀、清晰的原則,採用的是綱領式的板書,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

化學説課稿 篇9

一、 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課題:高中化學第二冊第二章第三節《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

《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是中學化學的重要理論之一。本節教材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對本章的學習,既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溶解平衡的化學理論的理解,又為以後學習電離平衡奠定了基礎,對學生後續的學習有着深遠的影響。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能夠進一步學習應用理論分析,研究,聯繫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材簡析

教材分析:本節教材由三部分構成:第一部分,化學平衡移動;第二部分,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化學平衡移動;第三部分,勒夏特列原理。其中第一部分是基礎,第二部分是整節教材的核心,第三部分是對本節課的總結和昇華。

3、 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大綱》的要求、教材編排意圖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理解掌握濃度、壓強、温度等外界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技能目標——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和自學能力。

素質教育目標——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勇於探索的精神。

4、 重點及難點的確定

重點:濃度,壓強,温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難點:

1、平衡移動原理的應用。

2、平衡移動過程的速率——時間圖。

確立依據:對化學平衡移動原理的學習很重要,所以討論“濃度,壓強,温度等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成為本節課的重點。由於理論付諸實踐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平衡移動原理的利用和移動過程中的速率——時間圖成為本節的難點。

二、高學情分析

二學生已經具備獨立思考問題能力,而且思維活躍,掌握了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理論,以此為契機在教學中變探究為驗證,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並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三、説教法

由於本節教材地位的重要性,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採取以下教學方法:

1、通過演示實驗,啟發學生總結,歸納出濃度,壓強,温度等條件改變對化學平衡影響。

2、通過對外界條件對速率影響理論複習,採取啟發式教學,使學生從理論上認識平衡移動規律。

3、通過典型例題和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並掌握勒夏特列原理。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採用啟發式,並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引導學生不斷設疑,析疑,解疑。

四、 説學法

結合教材特點,指導學生從温故知新的角度,採用對比方式,開展學習活動,層層第進的方法,使學生髮現規律,原理,使教法從實處出發。

實行使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動眼的多層次教學,讓學生真正成為主體,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化難為易。

五、説教學程序

1、複習導入

引導學生回憶平衡狀態的特徵及實質,影響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從而引出化學平衡的移動的概念

(這樣做起到温故知新的效果,重要是遵循了學生認識事物的由點到面的特點)

2、設疑導入,實驗探究

提出問題若改變外界條件,平衡會發生什麼變化?

(這樣做起到開門見山的效果,能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而且一來就可吸引學生思考,提早進入思維的興奮區)

在這中情況下由教師演示實驗2—4。此時,讓學生通過實驗討論得出濃度增大,平衡發生變化,但如何變,可通過學生自由討論得出結論。

由以上分析讓學生推測如果減少反應物平衡會怎樣移動。學生設計實驗,加入鹼溶液減少反應物濃度,從而證明學生推測是正確的。

在此基礎上討論改變壓強,温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符合學生認識事物的一般規律。

(這樣做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抓住機會,深刻討論

學生討論後,抓住時機問“為什麼外界條件改變後平衡會變化?,這種變化有無規律可循?”

教師可提示,也可由學生分組討論,從而得出外界條件改變使平衡向能削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順利得出勒夏特列原理。

(這樣做,不僅釋疑,而且可激發學生去解決問題,找出規律,得出結論的學法)

4、注重實際,加深理解

可通過邊講變練,使速率——時間圖象的練習得以貫徹實施,讓學生能從數學角度出發解決化學問題,達到綜合的目的。

(這部分內容,可通過計算機來演示,不僅增大課堂容量,而且增強學生動手能力)

5、課堂小結:總結濃度,壓強,温度的改變對平衡的影響,指導學生學習方法。

6、鞏固練習:課本習題一

7、佈置作業 :課後習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