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人教版數學説課稿3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56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説課稿來輔助教學,藉助説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優秀的説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數學説課稿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教版數學説課稿3篇

人教版數學説課稿 篇1

教材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第七冊第七單元113頁“數學廣角”

教材分析:

這節課主要是通過一些簡單的優化問題向學生滲透優化思想,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解決問題最優方案的意識。學習優化問題就是為了讓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繫,並且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數學的價值,體會運籌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優化問題這個內容是日常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數學知識,同時也是發展學生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好素材。因此設計本節課時,我把教學內容變為源於學生切身生活體驗的,適合學生思考、探究,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探究精神,促進學生髮展的信息資源。《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當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着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因此我制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這樣的:

1、知識目標:讓學生通過簡單的事例,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方案的意識。

2、能力目標:初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體驗獲取成功的樂趣,逐漸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方案的意識。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從優化的角度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化方案。

教法與學法選擇:

在教學方法上,為了使學生能輕鬆、愉快地理解優化思想,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我遵照《課標》的要求和學生學習數學的實際,着眼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發揮雙向互動教學的作用,通過課件的情境演示為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後動手操作,互相交流,最後找出最優方案的方式組織教學。

在學法方面,《課標》指出,學生應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設計過程中,為了進一步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感受數學知識的產生和應用,感受生活數學和數學生活,因而我設計了一系列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和年齡特點的教學活動,在這些教學活動中,着重以引導學生運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兩種學習方式交替學習,讓他們真正以課堂主體的身份參與全程。

教學程序:

教學環節

教學程序

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引趣導入。

上課開始,我用課件出示“小精靈”來到課堂和同學們一起上課的場景

(課件配音)同學們,你們好!我是小精靈,我想加入你們的數學廣角,歡迎嗎?我給同學們帶來了幾個問題,大家有信心解決嗎?第一個問題是誰能用一邊 一邊説一句話?

出示:一邊 一邊

板書:數學廣角

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的至關重要條件。他們感興趣的就會很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反之他們則會不予理睬。本節課中,我以學生喜歡的卡通人物小精靈為主線,讓同學們用“一邊…一邊…”説話,學生可能會説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一邊唱歌一邊跳舞,一邊走路一邊看書等等。我結合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分析理解,有些事情是可以同時完成的,合理安排可以節省時間。這樣的引入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為新課的學習作了很好的鋪墊。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教師不是學生學習的指揮者,而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夥伴,為了充分發揮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與學生共同探索,共同研究,與學生一起構建問題。讓學生在情境體驗中“學”,在解決問題中“悟”。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表現意識,使學生髮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思維也更加活躍。因此,我設計了“生病問題” “沏茶問題” “做飯問題”等一系列的生活問題的活動,在一項項的活動中把合理安排時間的思想方法滲透給學生,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知從多種方案中形成最優化方案的意識。

1、生病問題,感知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1)設計解決問題的策略

出示:找杯子倒水1分鐘 等水變温6分鐘 找感冒藥1分鐘 量體温5分鐘

讓生安排時間,發現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2)感知尋找最優化方案的方法

先讓生自由説説是怎樣安排的。[數學網更多小學數學説課稿]

(讓生評價這些方法中有沒有不太合理的。3引導學生用畫箭頭的方法把吃藥的過程用流程圖畫出來。展示最合理的方案

我把教材的安排稍做改動,設計了學生熟悉的卡通人物小精靈的好朋友小紅生病了,想吃完藥趕快休息這一情境,讓學生幫忙設計吃藥要多少時間。 因為學生對生活中生病的情景是非常熟悉的,並且他們很願意給小精靈提供幫助,也會很快找到很多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我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向學生出示了吃藥的有關程序讓學生設計方案,再通過想一想,説一説,評一評,畫一畫四個活動來得出最優策略,完成學

習任務的。最後讓學生在所有的設計方案指出其中不合理的方案,並説明理由,讓學生在尋找最優化方案過程中,既掌握瞭解決問題最合理的時間安排,也對他們進行了珍惜時間,合理運用時間的教育,使得情感教育與知識技能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

2沏茶問題,進一步感知尋找最優化方案

(課件出示例2圖)

(1)讓學生仔細看圖,理解情境圖意,引出小精靈的問題

(2)組織學生討論: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情?每件事大概需要多長時間?這些工序中哪些事情要先做?哪些事情可以同時做?學生討論交流後,再出示教材中給出的圖例。

(3)組內交流,設計方案,並用流程圖表示出來。

(4)小組彙報結果

(5)讓學生比較同學們設計的方案,看看每一種方案中,沏茶的順序對不對,所需的時間各是多少。從中選出最佳的方案。

《沏茶問題》也就是例2,我設計用小精靈講故事《我當優秀的小主人》的形式引入情景圖,讓學生明白要當優秀的小主人,要懂禮貌,客人來了應該讓客人儘快的喝上茶。於是我因勢利導,先讓學生討論:沏茶需要做哪些事情?哪些事情是可以同時做的?讓學生充分討論後再分組設計方案,最後通過展示,比較,評價找出最優化的方案。這樣的組織讓學生的思維有序了,同時又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這比教師直接給予答案,更能使學生記憶深刻,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

三、層層深入,鞏固新知,突破難點。

做飯問題

課件顯示做飯工序:殺魚洗魚5分鐘燒魚10分鐘淘米2分鐘做米飯15分鐘

(1)看圖,學生獨立思考

(2)算一算要多少時間才能開飯

(3)引發爭議,交流思維過程

(4)出示方案,總結評價。

2、數學競賽

《我是設計小行家》

(1)出示炒雞蛋的工序

(2)學生獨立思考

(3)用流程圖表示出設計思路。[數學網更多小學數學説課稿]

為了讓學生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數學是生活的需要。我設計了“做飯問題”“數學競賽”等鞏固練習。做飯問題看似簡單,但學生可能會出現兩種答案:17分鐘或27分鐘,為此引起學生爭議。這時我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説出思維過程,在交流的活動中使學生明白如果是用一個爐火做飯,就要27分鐘如果有兩個爐火做飯就只要17分鐘。通過這個練習,進一步鞏固了所學的知識突破了難點,又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全面思考問題的習慣。

最後我設計數學競賽《我是設計小行家》看誰能用最少的時間做好一盤味道鮮美的炒雞蛋,將活動推向高潮。我利用學生學習熱情高漲,把握時機,向學生提出要求:

(1)獨立完成

(2)必須畫出流程圖(3)和同學們分享你的經驗。這樣極大的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也體驗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

四 總結。進行自我評價

(1) 讓學生暢談學習感受

(2) 説説生活中還有哪些事情可以通過合理安排提高效率?同學之間交流一下。(為達到讓學生帶着問題走出課堂這一原則,進而深化知識,在課外作業環節中,我設計了讓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完成的作業讓學生帶着問題走出課堂)

人教版數學説課稿 篇2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角的初步認識》的例1、例2及相關的練習。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這四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1、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角的初步認識》這一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材按照兒童的認知規律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進行編寫。教材從引導學生觀察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角,再通過學生實際操作活動,以加深對角的認識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徵,但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義,只要求學生認識角的形狀,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直尺畫角;教材中還特別注意讓學生動手操作,以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學生熟練掌握這部分內容就為以後進一步學習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幾何圖形奠定了基礎,起着承前啟後的作用,也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內容之一。

2、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教材編寫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生活情景及實踐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學會用尺子畫角。

(2)能力目標: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比較,培養學生的觀察、動手操作和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和創造意識。

(3)思想情感目標:在認識角的過程中,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使學生獲得學習數學的信心和樂趣。

3、教學重點、難點及關鍵:

學生對於角的認識往往只是藉助於實物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對角缺乏系統的認識,所以本課時的重點是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難點是使學生通過直觀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和兩條邊的長短無關。本節課的關鍵在於引導學生在豐富的生活情景和大量的實踐活動中具體感知、掌握角的基本特徵。

4、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三角板、直尺、活動角、評價表;

學具:三角板、直尺、活動角、長方形紙、圖畫紙、材料袋(一條繩子、兩根硬塑料條和不規則紙片)。

二、説教法和學法

角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説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較為困難,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角,我充分遵循了(從)感知(經)表象(到)特徵這一認知規律,在教學設計上着重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重視學生的觀察操作,並運用多媒體的輔助教學,促使學生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過渡。

在教學中,我重視形象直觀的作用,充分利用和創造各種條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學生通過找角、做角、畫角等操作實踐,及觀察電腦的動態演示,使學生在動手中思維、在觀察中分析,形成角的正確表象,掌握角的基本特徵。

2、重視學生的主體參與,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在課堂教學中,我注重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整堂課都處在好奇、好學的高昂學習情緒中,主動去探索問題,發現數學事實。

3、重信息反饋,堅持師生間的雙向交流。

根據信息反饋的理論,在學生接觸新知後通過一系列練習及時反饋,在師生間雙向交流的過程中,不斷解決新矛盾,使認識得到深化、昇華。

4、堅持面向全體,發展為本。

在教學中,我將根據問題的不同難度,教學時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所得,都有機會體會到成功的喜悦。設計練習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練習,也有發展性練習,體現面向全體、因材施教。

三、説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我安排了四個環節進行數學活動。這四個環節是:首先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其次觀察實踐,探究新知;第三聯繫生活,拓展延伸;最後再回顧全課,總結評價。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

師:新的一天開始了,校園裏早早就熱鬧起來,操場上更是生機勃勃。(播放兒歌)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朋友們起得早,正在校園做早操。(課件出示課本38頁校園一角情景圖)

學生觀察主題圖後,同桌互相説一説,你們都看到什麼?學生彙報後,我又説:做操的小朋友伸開兩臂會形成這樣的圖形(電腦出示紅色閃動的角),足球場的一角也有這樣的圖形(電腦出示紅色閃動的角),你們認識它嗎?再找一找,圖中還藏有這樣的圖形嗎?

2.揭示課題。

師:在以前,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這些平面圖形,角就是它們家族中的一員,它在我們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和研究這些可愛的角。(板書課題:可愛的角)

問:關於角你想知道些什麼呢?

在課的一開始,我從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情景入手,靜態的圖片配以歡快的兒歌,很快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對於角,學生已經有一些感性認識。基於此,我在實物情境的基礎上出示角,使學生直觀、清楚地看到生活中許多物體上有角,使學生經歷抽象數學知識的過程,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另外,我讓學生大膽提出想研究的問題,引導他們主動參與形成學習目標,既培養了學生的提問意識,又為學生創造了自主學習的氛圍,指明瞭探究方向,避免了盲目性。

(二)觀察實踐,探究新知

1.聯繫實際,初步感知。

我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把自己看到的、找到的角説給小組同學聽。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利用已有的感性認識,在找角的過程中,初步感悟到角的基本特徵。

2.抽象圖形,形成表象。

①從實物中抽象出角,形成表象。

(課件出示:剪刀、水管和飲料罐上的吸管)師:大家看,我們生活中的剪刀、水管和飲料罐上的吸管都藏有角。角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讓我們給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衣,看看它們的廬山真面目吧。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電腦動態演示,將剪刀、水管和飲料罐上的吸管隱藏,出現不同方向的三個角)指出:這就是平面上的角。

②教學角各部分的名稱及特徵。

a.讓學生觀察以上抽象出的角,説一説角是什麼樣子的?

b.讓學生拿出三角板,摸任意一個角的各部分,説一説有什麼感覺?並給角的各部分起一個名字。同時,我在黑板上畫出一個角,板書其各部分名稱,並指出: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c.讓學生描出三角板上任意一個角,並在自己描的角上寫上頂點和邊。

③初步練習,及時鞏固角的特徵

師:角爺爺過生日,設宴請客,客人都是角家族的成員。瞧,這些圖形都説自己是角,趕來參加宴會了。(課件出示)同學們,快幫角爺爺判斷下面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在這一活動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動態演示,設計了看一看、摸一摸、説一説、描一描、辨一辨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初步建立角的表象,經歷角的基本特徵的認識過程,使學生更深刻地感知、掌握角的基本特徵: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在表述的過程中也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3.實踐操作,豐富認識

(1)在做角的活動中感受角是有大小的。

我讓學生拿出材料袋,自由選擇材料,做出一個角。然後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得出:角是有大小的。

(2)在擺活動角的活動中感受角是有大小的。

a.我讓學生用活動角擺出一個自己喜歡的角。然後展示兩個同學擺的角,讓學生觀察哪個角大,哪個角小?可怎樣比較?根據學生的猜想我引導學生用重疊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

b.我用活動角擺出一個角,並提出思考性問題:你能不能擺一個角比老師手中的角更大一些呢?由於我手中的活動角兩條邊比學生手中的活動角長,從直觀上感知,可能有些學生覺得不可能。當學生在認知上發生衝突時,我及時用重疊的方法比一比個別學生擺出的角,加以驗證。然後引導學生小組討論、分析: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引導學生得出結論: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課件出示其知識點)。接着我又問:角的大小又與什麼無關呢?聽一聽下面這個故事,你們就明白了。

(3)(課件演示紅角與藍角的大小之爭)通過故事講述,讓學生感知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短無關。

在本活動中,學生依據對角的各部分的認識,自由選擇材料做角,用活動角擺角,在觀察、比較、互相交流中經歷知識發生、發展過程。另外,我設計了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形式,並通過多媒體的直觀演示,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讓學生輕鬆地突破了教學難點。

4、動手畫角,形成能力

師:我們剛才看到了許多實物上存在的角,若要把它畫下來,該怎樣畫呢?

讓學生自己看書後,畫一個自己最喜歡的任意形狀的角。通過師生評價、糾正,規範畫角的步驟,然後再次畫角。(請幾生板演畫角)

學習畫角的過程是本節課的最後一個內容,引導學生自學課本對應內容後,掌握畫角的方法,用他們稚嫩的小手,畫出自己最為滿意的任意形狀的角,同時滲透學生自學、自評的能力的培養。

(三)聯繫生活,拓展延伸

1.基本練習:(課件出示)在下面的圖形中,各有幾個角。

( ) ( ) ( ) ( ) ( )

2.發展練習:一張長方形的紙共有4個角,用剪刀剪一刀,剪去一個角,還剩幾個角?

讓學生先用紙剪一剪,再彙報。根據學生的彙報我課件出示其剪後的各種情況。

3.拓展練習:讓學生用角創作出一幅美麗的圖畫。

(課件出示角的創作畫)師:你們瞧,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幅畫,漂亮嗎?這幅畫中很多圖形是由我們今天所學的'角組成的。請你們也當回小小畫家,用角組成一幅美麗的畫。畫完後在小組中欣賞交流一下。(展示學生的創作畫)

此環節設計的練習融趣味性、發展性、創造性和思維性於一體,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學生在不同層次的練習中鞏固和深化了知識,實現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學生在練習中,不僅豐富了對角的認識,同時也使學生學習的情感得到極大的鼓舞,可謂一舉多得。

(四)回顧全課,總結評價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呢?

2.讓學生拿出評價表(課件出示評價表),根據上課的感受給評價表上的我畫出表情,再請周圍的同學給自己一個評價,並保存在自己的成長記錄袋裏。

這個環節通過小結,使學生重温學習的過程,形成知識網絡。另外,為了達到激勵的目的,讓學生用評價表評價自己在本節課的表現,使每一位學生反思自己在本節課中所學的知識和情感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説板書設計

可愛的角

頂點

最後説説板書設計:本節課的板書由師生共同完成。板書簡明扼要,凸現重點。

我的説課完畢,有不足的地方還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指導!

人教版數學説課稿 篇3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你們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最大公因數》,這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7981頁的內容。

一、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

(出示課件)這部分教材是建立在學生已經掌握因數、倍數的含義及其特點的基礎上來學習。通過本節課學習,為學生以後學習約分和分數四則運算奠定基礎。

二、教學目標

(出示課件)根據《新課標》要求:數學教學應以學生髮展為本,培養能力為重。因此,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理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會求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2、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初步瞭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3、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依據教學目標,我確定了這節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理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會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

四、教法、學法

根據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結合本節課實際,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引導自學法、嘗試探究法等等。相應地,指導學生採用自學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來學習。

五、教具、學具

為了便於學生更好地進行操作,我要求學生準備長方形方格紙等教具。

六、教學流程

根據新課標理念,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這節課我安排了玩一玩看一看做一做議一議練一練五個教學步驟來進行。這樣設計符合教研室倡導的學導練三三教學原則,符合新課標提出的自學探究、合作交流等新的學習形式,也體現出蔡林森教授所創新的洋思教學方法。突出了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思維為主線,實現高效課堂為主要目的的教學方式。

(一)玩一玩

這一步驟,我採用遊戲的方式來完成。

學號是16的因數,這些同學請起立。

學號是12的因數,這些同學請起立。

哪些同學站起來2次?為什麼?

學生回答後順勢進行鼓勵:嗯,同學們可真聰明。有關因數的知識還有很多呢?,你們願意繼續來學習它嗎?

(新課開始,用遊戲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既複習了舊知,又為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二)、看一看:

這一步驟,我出示自學了提示,讓學生自學。

自學提示:

自學課本80頁的內容。思考下面的問題。

16和12的因數分別有哪些?

哪些是16和12獨有的因數,

哪些是16和12公有的因數?

什麼叫公因數?最大公因數?

6分鐘後檢測。

(這樣,學生帶着問題來自學、探究。體現出學生可持續能力的培養。體現出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練。)

獨有公有 最大

16的因數:1,2,4,8,168,16

12的因數:1,2,3,4,6,123,6,12

可以看出:1、2、4這三個數是16和12公有的因數,所以説:1、2、4這三個數是16和12的公因數。

2、議一議:學生再看1、2、4這三個數,你想説點什麼?(學生知道了1是最小的公因數,4是最大的公因數)

板書:4是最大的公因數.

(三)、做一做:

學生自學完畢,請程度偏下的兩位同學上台板演。其餘學生在答題卡上完成。這一步能檢查出學生自學的效果。體現出學生的嘗試探究,體現出科學的學習態度。

1、填一填:

(1)10 和15的公因數有:()

(2)14和49的公因數有:()

(四)、議一議:

1、初議:做對的同學説一説你為什麼要這樣做?

做錯的同學對照課本找錯因,找不出錯因的同學讓別的同學幫忙改正。

2、設疑:15和12的最大公因數是3,對嗎?

2是4和16的最大公因數嗎?

6和9的最大公因數是幾?

3、運用:現在,你會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了嗎?

請用你喜歡的方式求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數。

學生的方法可能有:

A、找對應因數

B、從18的因數中找27的因數

或者從27的因數中找18的因數

C、排序法

D、短除法

E、分解法

總之:不論採用哪種方法,我們都要:先找出它們的因數,

再找出它們獨有的和公有的因數,然後找出在公有的因數中,誰最大?

4、總結;這節課,我們學了什麼?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課題:最大公因數

(整個議一議環節,體現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體現了以學定教。)

(五)練一練:

(為了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我進行了分層訓練。第一層:基本性練習。第二層:綜合性練習。第三層:發展性練習。實現層層深入,由淺入深。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併為生活服務的道理。)

(出示課件)第一層:基本性練習

1、把下面的數填到合適的位置。

1,2,3,4,6,9,12,18,

12的因數:

18的因數:

12和18的公因數:

2、填一填:

8的因數:

16的因數:

8和16的公因數:

8和16的最大公因數:

(出示課件)第二層:綜合性練習

3、説出下列各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5和11 8和9 5和8

4和89和3 28和7

通過練習,你發現了什麼?

(出示課件)第三層:發展性練習

4、看例1:現在,你知道可以選擇邊長是幾分米的地磚嗎?邊長最大是幾分米?今後,在裝修、鋪地磚時,遇到此類問題,你知道該怎樣解決了嗎?如果你是工程師,你會選用邊長是幾分米的地磚嗎?為什麼?

七、板書設計:

這節課,我的板書設計科學、醒目、美觀,便於學生直觀理解。

八、反思:

回顧這節課,學生通過自學,理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但要求出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是本節課教學的難點。因此,教學時,我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在感悟、理解的基礎上,總結出求最大公因數的方法。順利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