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數學説課稿3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94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説課稿來輔助教學,説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怎樣寫説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説課稿3篇,歡迎大家分享。

數學説課稿3篇

數學説課稿 篇1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遊戲中的數學”,這是一個遊戲活動,這個遊戲的名稱叫“小鴨回家”。下面我從設計理念,活動目標和活動過程三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設計理念

因為我們的孩子剛剛結束幼兒園生活,邁入我們學校,對於小學,孩子們既熟悉又陌生,在這幼小銜接期間,不僅給孩子們設計一些他們感興趣的遊戲,還注重了一些能力的培養。“小鴨回家” 這個遊戲雖然動作簡單,卻富有趣味性,孩子們邊念兒歌邊行走,手、腳、口同時進行,這不僅培養孩子們的肢體協調能力,還培養了團結協作的精神。

二、活動目標:

1.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2.培養孩子團結協作的精神;

3.滲透教學思想,體會數學無處不在;

4.體現成功的喜悦和競爭意識。

三、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

孩子們,你們知道小鴨子嗎?它們是怎麼走路的,知道嗎?誰願意上來表演給大家看?

(這一層次從提問到表演,選擇孩子喜歡做的事,激起孩子的興趣。)

(二)組織活動

1.介紹玩法和規則。

全班51人分成兩隊,比如快樂隊和智慧隊,各自排成縱隊,每隊各派四名孩子,後面的人用雙手抱住前面人的腰,屈膝站在起跑線後。其他孩子原地蹲下説兒歌:“小鴨子,嘎嘎嘎,排着隊伍走回家。”説第二遍時開始走。每個人都像小鴨子一樣屈膝走,整個隊伍要左右腳步一致,先到終點的隊為獲勝,可以得到一朵小紅花。如果中途散架,要重新搭好方可繼續前進。

(這一層次藉助講解,演示,培養了孩子的傾聽能力和觀察能力。)

2.四人組合遊戲

兩隊的孩子準備好,站在起跑線上,聽老師口令,其他孩子念兒歌,遊戲開始,比完一組,再組合後面的孩子繼續比。哪一隊獲勝,就給那一隊一朵小紅花。

3.五人組合遊戲

方法同上。

(這一層次讓孩子自己經歷,體驗,培養了孩子團結協作的精神。)

4.自由組合

找幾個你認識的小夥伴,組成一組“小鴨子”和對方比賽。

(這一層次為孩子創設選擇的空間,讓孩子體會選擇的輕鬆和快樂。)

在每一組比完之後,有意地讓孩子看一看各隊得到的小紅花。

(三)評比總結

1.評選冠軍隊

你知道哪一個隊是冠軍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這一層次通過數數、觀察、比較等活動,對孩子滲透了數學思想。)

2.推選“最佳搭檔”

你推薦哪一組為“最佳搭檔”?為什麼推薦他們?

(這一層次的又一次提問,既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培養了語言表達能力。)

3.發獎品

4.老師總結:

孩子們,你們真棒!這節課玩得開心嗎?

其實在遊戲中,也有很多數學知識,是不是?那以後我們一起去控索數學,快樂學習,好嗎?

數學説課稿 篇2

《平均分》是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內容,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也是今後學習除法的基礎,它是較難理解的數學概念。而除法的含義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的。要突破除法學習的難點,關鍵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因此平均分是除法學習的基礎,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教材設計了各種情境,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向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實踐機會,通過觀察瞭解每份同樣多,引出平均分,再讓學生充分參與平均分,分各種實物,讓學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學生多次經歷平均分的過程,並在頭腦中形成相應的表象,為學生認識除法打好基礎。

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教材所處的地位,我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如下:

1. 讓學生經歷平均分物體的活動,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點,會按每幾個一份的要求,將一些物體分成若干份。

2. 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 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並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的意識以及與同學合作學習、相互交流的態度。

教學重點:瞭解平均分的含義,初步瞭解平均分的方法。

教學難點:通過實踐讓學生建立平均分的表象。

二、説教法、學法

根據教學的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我主要採用情景教學法和講練法,讓學生在情景中親自動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享受成功的喜悦,並讓他們通過觀察、討論,形成知識,然後運用學習成果,把數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培養學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學習方式。

三、説教學過程

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受平均分

(二)實際操作 認識平均分

(三)應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四)體驗成功,回味平均分

第一層:創設情境 感受平均分

在這一環節中,我分以下幾個步驟來完成:

1、觀察猴媽媽怎樣分你覺得最公平

2、觀察問題

通過讓同學們觀察,讓學生感受到平均分的概念:每份分的同樣多。

3、揭示課題

第二層:實際操作 認識平均分

1、提出小兔搬8個蘿蔔,可以平均分幾次搬?

2、交流操作的過程和結果,認識理解平均分。要給學生充分的交流不同分法的機會。

第三層:拓展應用 理解平均分

1、按要求分小棒,交流操作。

2、説一説,把多少平均分,分成了幾份,每份是多少?

3、分別做練一練的第1、2、3題,讓學生明白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的結果一樣多。每份分得的結晶果同樣多就是平均分,進一步理解和體會平均分。

數學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一)教學內容

本節課主要內容是命題的概念,能把命題改寫若p則q的形式,滲透由特殊到一般的化歸數學思想。

(二)教材的地位作用

命題的概念,若p則q形式的命題是本章的重要內容,是後續學習充要條件的基礎,這一章我們在初中的基礎上學習常用邏輯用語,體會邏輯用語去表達和論證中的作用,他將成為反證法的理論依據,併為進一步學習,特別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推證能力打基礎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命題的概念和命題的構成,能判斷給定陳述句是否為命題,能判斷命題的真假;

(2)能把命題改寫成“若p,則q”的形式;

2、過程與方法:

(1)多讓學生舉命題的例子,培養他們的辨析能力;

(2)能把命題改寫成“若p,則q”的形式;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有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和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生的參與,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教學重點:

命題的概念、命題的構成

(五)教學難點:

分清命題的條件、結論和判斷命題的真假

二説教法

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過程,是師生多向合作的過程,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學生髮展為本,有效的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提高學生素質,根據這樣的原則和所要完成的教學目標,併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採用如下的教學方法:

(1)引導發現法

(2)練習鞏固法

三、説學法

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本節課注意調動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儘可能地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我進行如下學法指導:

(1)由特殊到一般的劃歸方法:學習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具體的案例,讓學生去觀察、討論、探索、分析、發現、歸納、概括

(2)練習鞏固法

四、教學過程

學生探究過程:

1.思考、分析

下列語句的表述形式有什麼特點?你能判斷他們的真假嗎?

(1)三角形的三個內角之和等於1800

(2)如果a,b是任意兩個正實數,那麼a+b≥2(ab)1/2;

(3)如果實數a滿足a2=9,則a=3;

(4)中學生目前的學業負擔過重;

(5)中國將在本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

2.討論、判斷

學生通過討論,總結:所有句子的`表述都是陳述句的形式,每句話都判斷什麼事情。其中(1)(2)為真,(3)為假,(4)(5)的真假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總是可以確定真假.

教師的引導分析:所謂判斷,就是肯定一個事物是什麼或不是什麼,不能含混不清。

3.抽象、歸納

定義:一般地,我們把用語言、符號或式子表達的,可以判斷真假的陳述句叫做命題.其中判斷為真的語句叫做真命題,判斷為假的語句叫做假命題.

命題的定義的要點:能判斷真假的陳述句.

在數學課中,只研究數學命題,請學生舉幾個數學命題的例子.教師再與學生共同從命題的定義,判斷學生所舉例子是否是命題,從“判斷”的角度來加深對命題這一概念的理解.

例1判斷下列語句中哪些是命題?是真命題還是假命題?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真命題)

(2)若整數a是素數,則a是奇數;(假命題)

(3)指數函數是增函數嗎?(不是)

(4)若空間中兩條直線不相交,則這兩條直線平行;(假命題)

(5)x>15.(不是)

讓學生思考、辨析、討論解決,且通過練習,引導學生總結:判斷一個語句是不是命題,關鍵看兩點:第一是“陳述句”,第二是“可以判斷真假”,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疑問句、祈使句、感歎句均不是命題.

練習

判斷下列語句中哪些是命題?是真命題還是假命題?

(4)求證∏是無理數

(5)若X是實數,則X2+4X+5≥0

4.命題的構成――條件和結論

上面例1中的(2)(4)具有“若p,則q”的形式.在數學中,這種形式的命題是常見的.

“若p,則q”也可寫成“如果p,那麼q”“只要p,就有q”等形式.

其中p叫做命題的條件,q叫做命題的結論.

例2指出下列命題中的條件p和結論q;

(1)若整數a能被2整除,則a是偶數;

(2)若四邊形是菱形,則它的對角線互相垂直且平分

解:(1)條件p:整數a能被2整除,結論q:整數a是偶數;

(2)條件p:四邊形是菱形,結論q: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且平分.

有一些命題表面上不是“若p,則q”的形式,但可以改寫成“若p,則q”的形式,例如:

垂直於同一條直線的兩個平面平行.

若兩個平面垂直於同一條直線,則這兩個平面平行.

例3將下列命題改寫成“若p,則q”的形式,並判斷真假;

(1)垂直於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平行;

(2)負數的立方是負數;

(3)對頂角相等;

解:(1)若兩條直線垂直於同一條直線,則這兩條直線平行,它是假命題。

(2)若一個數是負數,則這個數的立方是負數。它是真命題。

(3)若兩個角是對頂角,則這兩個角相等。它是真命題。

5.練習:P4:1.2.3

6.課堂小結

(1)、命題的概念

(2)、能指出命題的條件和結論

7.思考題

一,下列四個命題中,命題(1)與命題(2)(3)(4)的條件和結論之間分別有什麼系?

(1)若f(x)是正弦函數,則f(x)是周期函數;

(2)若f(x)是周期函數,則f(x)是正弦函數;

(3)若f(x)不是正弦函數,則f(x)不是周期函數;

(4)若f(x)不是周期函數,則f(x)不是正弦函數;

二,四種命題中任意兩個命題之間有關係嗎?是什麼關係?它們的真假性之間有關係嗎?是什麼關係?

8.作業 P8:習題1.1A組第1、題

Tags:説課稿 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