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表格數據圖形化》説課稿範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5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説課稿説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問題來了,説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表格數據圖形化》説課稿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表格數據圖形化》説課稿範文

一、説教材

本節課內容選自河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術》高中版第二冊第11章第5節《數據圖表》裏的一部分。屬於信息素養中信息加工範疇的內容,是信息素養中極為重要的內容。信息加工的內容有三,即文本信息加工、表格加工和多媒體信息加工。由此可見本節內容是教材的重點內容,另外也為以後學習信息集成和信息交流奠定基礎,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和新課改的要求,我確定瞭如下的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圖表的製作方法,並能根據圖表分析數據。

能力目標:幫助學生建立數據之間的圖形關係,能用合適的圖表來表示數據,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養成嚴謹的學習態度和團結協作的作風,並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悦和“學有所用”的快樂。

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圖表的製作方法及步驟、圖表的分析及應用。

圖表的製作是本節課的基礎,製作好圖表才能對數據進行有效分析,分析和應用是檢驗學習效果的依據,所以確定為重點。

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認知結構,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圖表類型、數據源、圖表選項的選擇與修改、運用有效的圖表來表示數據,並對圖表數據進行分析。

學生通常會在數據源選擇、圖表修改上遇到問題,以及不會用合適的圖表來表示數據,所以確定它們為難點。

二、説學情

教學對象為高二學生,他們已經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夠自主獨立完成較高要求的學習任務,喜歡具有挑戰的任務。通過前階段的學習,學生具備了基本的計算機操作能力,並且,剛剛學習過“文本信息的加工與表達”,會使用工具軟件Word加工處理文本信息等,這也為本節課的教學奠定了基礎。

三、説教法

信息技術課是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獲取信息、處理信息、運用信息的能力。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因此,對於信息技術教學,我注意更新教學觀念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化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學習。為了更好地突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

1、先學後教,“兵”教“兵”

先學,就是讓學生自學,嘗試獨立操作;後教,是根據學生自學效果,教師進行精講、點評,並儘量讓學生去“教”;“兵”教“兵”,就是讓學生充當小老師角色,自學得較好的學生操作給其他學生看,通過示範,在學生間起到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作用,達到共同進步。

2、任務驅動法

當學生對本節課知識點有初步瞭解後,利用事先設計好的由易到難的任務驅動他們去完成,讓他們在完成任務的同時,掌握新課的內容,解決重點難點。

3、提問引導法

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我通過“提出疑問”來啟發誘導學生,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在操作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變學生“學會”為“會學”。

四、説學法

我所教的高二年級大部分學生對信息技術課有濃厚興趣,學習態度認真,肯學敢問,並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操作能力,但也有個別學生遇到難題不肯思考尋求方法解決問題。針對以上的情況,我從學生學習的角度出發,指導他們更好地學習本節課的內容,具體採用如下方法:

1、示範促進法

對於學習一般的學生,他們碰到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時,讓自學學得好的學生做示範操作,教師單純的教變成學生間的學,並形成全體學生相互促進,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

2、角色扮演法

結合任務驅動的教法,讓學生充當小教師、決策者等角色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

3、探究法

對於每個操作任務,鼓勵學生思考探究,獨立嘗試操作,自行分析問題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從“學會”轉化為“會學”。

五、説教學過程

1、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展示課件,顯示兩幅2004年印度洋海嘯前後同一個地區的圖片,通過比較,直接可以看出災情嚴重,震撼每個同學。

繼續展示課件,顯示與海嘯事件有關的三組數據,窗口左側為表格形式,右側為圖表形式,讓學生觀察比較左、右兩側,哪個能更直觀、美觀的反映問題,通過對比,很明顯可以看到利用圖表來表示數據更直觀、更能讓人理解。那麼這樣的圖表是怎麼做出來的呢?新問題自然就出來了。通過提問,自然引出本節課的內容,明確了學習任務,並激發學生求知慾,提高學習興趣。

2、鼓勵自學,掌握圖表作用

該環節是學習表格數據圖表化的基礎,因為不同類型的圖表適用於不同情況,學生要先弄清每種圖表的作用,在不同情況下選擇不同圖表。高中學生有自學能力,所以採用的方法是自學法。

自學後提問如下:

1)要生成“海嘯中各國死亡人口比例圖”應採用哪種圖表類型?

2)要生成“歷年來印尼旅遊的人口增長趨勢”應採用哪種圖表類型?

通過這樣的問題檢查學生能否在實際問題中靈活選擇圖表類型。

3、角色扮演,任務驅動

在該環節採用四個任務。任務一,將“海嘯中各國死亡人數表”生成柱狀圖,並加標題。目的要求學生掌握生成圖表的方法。任務二,將“海嘯中在泰國死亡的泰國人和外國人人數表”生成餅圖,顯示泰國人與外國人死亡人口比例。從所佔比例能發現什麼問題?目的是鞏固生成圖表的方法,並進行簡單的分析。任務三,將歷年來印尼旅遊的外國遊客數做成折線圖,從折線圖中兩處人數明顯減少的位置,是否可以試探找找原因。目的是熟練地生成圖表,深入分析圖表。任務四,典型地震發生的農曆日期與農曆的初一或十五的關係,將之做成XY散點圖,從散點分佈情況,會得出什麼結論?這個任務注重實踐應用,將學到的製作方法和分析方法用於實踐。這四個任務按照循序漸進的順序由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由掌握一般方法到實踐應用。

下面逐個説明任務的實現方法,以及如何通過各任務來解決知識的重點難點。

任務一,根據海嘯中各國死亡人數,製作柱狀圖,並加標題。

通過提問,引導學生選擇正確的命令。讓學生試探根據圖表嚮導製作圖表。並讓學生留心兩個問題,其一,圖表嚮導有幾個步驟?其二,圖表標題怎樣設置?

學生完成探索,基本可以弄清以上兩個問題,但是製作的圖表會有很多問題,而且每位同學出現的問題不完全相同,如何讓學生弄清出現問題的原因呢?方法是:利用電子教室,將某個學生具有典型問題的圖表展現給所有學生,讓其他同學進行評價,學生提出圖表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和修改意見,採集學生集體智慧,完成圖表的製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幫助修改圖表的很多方面,如有的同學指出加上X軸Y軸標誌,還有的同學指出圖表的大小和位置不能遮住表格數據,還有的指出加上數據標誌等,更有些同學提出將圖表區加上圖案或設置字體等,教師要對學生的探索精神加以肯定;另外還會發現學生存在的不足之處或解決不了的問題,需要教師精講,例如:某位同學做出的圖表是空的,這樣的問題正好教給學生如何選擇數據源。還有的同學不會在已有的圖表的基礎上修改,只會刪掉圖表,從頭做,這樣的問題正好教給學生利用鼠標右鍵選擇命令修改圖表。

這種學生髮現問題,師生共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全部投入學習討論中,發揮了集體的智慧,並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掌握了圖表的製作方法及修改方法。

但這個任務是師生共同完成的,初步學會了圖表的`製作方法,還需要學生獨立完成製作,並能簡單分析圖表,所以設置了任務二。

任務二:將海嘯中在泰國死亡的泰國人和外國人人數表,製作成餅圖,並顯示所佔比例。

該任務學生獨立完成。在此基礎上啟發學生髮現圖表中藴含的含義,為什麼在泰國死亡者中,泰國人只佔20%,外國人卻佔了80%?從數據所佔比例説明泰國是旅遊國家,外國死亡者主要是遊客。通過簡單的分析,讓學生知道,直觀的圖表有利於發現問題。

該任務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從圖表中可以發現其藴含的信息。使本節課的重點得到解決。

在任務二的基礎上,設置任務三,進一步提高對學生的要求,讓學生不僅能熟練製作圖表,而且能對複雜圖表進行分析。

任務三:將印尼歷年外國旅遊人數做成折線圖,並添加趨勢線,分析其中兩個低谷期遊客明顯下降的原因。

學生已經掌握了圖表的製作方法,做出的圖表又對又快。提示學生在折線處單擊鼠標右鍵添加趨勢線,這個任務的設置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即進一步學會分析圖表,從圖表中提煉數據反映的問題。這個任務進一步解決了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而且將前後知識融會貫通,並培養學生學科整合能力。

通過以上三個任務,學生學習了製作圖表和分析圖表的方法。如何引導學生將學會的方法用於實踐,才是關鍵所在,所以設置任務四,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任務四,學以致用,提供一個綜合的例子,不僅要求學生獨立製作一個圖表,而且能夠從圖表中得出相關的結論。

提供的表格數據是典型地震發生的農曆日期,其中一列數據是用1或0,1表示發生地震日期在農曆的初一或十五前後4天範圍內,0則表示不在這個範圍內。根據這列數據製作XY散點圖,根據散點分佈,要求學生得出結論。得出結論後,結合地理學科中天體的運行規律進一步解釋這個結論。這個任務,將學到的知識更好地應用於實踐,還培養了學生學科整合能力,加強了知識的聯繫。

4、歸納總結,佈置作業

這個環節不容忽視,我讓學生回顧本節課學到了什麼,有什麼收穫。通過回顧,學生對自己所學與課本各知識點一一對照,從中體驗到通過努力取得成功的喜悦。再進一步引導學生蒐集身邊的數據,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分析並解決問題。進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六、説板書設計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