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實用】語文説課稿錦集7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3.3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説課稿,通過説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説課稿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語文説課稿錦集7篇

語文説課稿 篇1

一、 説教材

《雷雨》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四冊第三單元第一課,寫的是一個封建大家庭錯綜複雜的感情糾葛和必然走向毀滅的故事,從而批判那個充滿罪惡的社會。這個單元是高中首個戲劇單元。通過學習本單元,將使學生了解戲劇常識,解讀名家名劇,初步涉入戲劇瑰麗之門。而《雷雨》是中國現當代戲劇扛鼎之作,本文又位居單元之首,以開放的思維、以現代教育模式學習本文,將對單元產生良好的導向作用。

二、 説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知識目標:瞭解戲劇常識和戲劇語言的特點。

能力目標:

第1、 分析周樸園、魯侍萍的性格特點。

第2、 分析人物語言

情感目標:

關注人的情感與階級地位和環境之間的矛盾衝突

根據教學目標和教材的特點、地位。我確定以下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究周樸園與魯侍萍的情感及其性格。

難點:分析人的情感與階級地位和環境的矛盾

三、説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一) 教法

新課程理念很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基於此,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這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獨立自主的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第1、表演法——深入文本,理解人物

第2 、自主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第3 、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律

第4、 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我認為,教學方法的最本質特徵就是要促進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促進全體學生積極動腦。因而,我採用了比較新穎的教學方法。

(二) 教學手段

為了使我根據教材特點而設計的教學目標以及重點、難點的突出與突破,達到最大化的展示境界,同時也為了配合以上我選擇的三種教法得以完滿實現,我決定採用“多媒體展示平台”的教學手段進行全程教學。

四、説學法

埃德加?富爾説:“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因此加強學法指導尤為重要。

第1、我運用討論法,讓學生在討論中進行思維的碰撞,從而順利地拿到打開鑑賞戲劇之門的金鑰匙。

第2、注意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如課前確立預習步驟,提供預習方法,以形成常規;

第3、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養成圈點勾畫讀書習慣。

五、 説教學過程

一、 導入。激發情感,創設氛圍。

上課伊始,我先播放電影《雷雨》結局片斷。以濃厚的悲劇色彩和強烈的視覺衝擊渲染情感,創設氛圍。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對本課的學習興趣,我設計瞭如下的導語:

上世紀三十年代,年僅23歲的曹禺先生在清華讀書時為我們留下了這麼一個悲劇、一聲歎息。一個雷雨之夜,三個愛恨交織,有着美好未來的年輕人同時踏上了生命的不歸路。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雷雨》

(二)通過多媒體展示的手段簡介被稱為“中國的莎士比亞”的戲劇大師曹禺。

(三)表演擂台,學生表演後請演員代表和觀眾代表簡單談一談自己的感受(根據教學重點我設計這一環節,學生通過表演,不僅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能置身那種情境之中,體會到當時人物的心情)

(四)自由討論

教師提出討論的問題:

1、劇中的主要人物周樸園、魯侍萍的性格是什麼樣的?

根據教學重點我設計了這一問題,旨在讓學生通過對人物對話及潛台詞的分析認識人物。教師在學生髮言時適時板書總結:

周樸園:殘忍、自私、冷漠、卑鄙的資本家

魯侍萍:善良、正直、剛毅、倔強的下層婦女

2、你如何看待周樸園對侍萍的懷念,它是真實的嗎?

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思考時聯繫周樸園的家庭婚姻生活。從而認識到周樸園在拋棄了侍萍後,他的婚姻生活及家庭生活是不幸福的,他對曾經的初戀保持懷念是真實的,因為那一段時期可能是他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不過他懷念的是年輕貌美、知書達理、温柔賢惠的梅小姐,而不是眼前的魯侍萍。所以當侍萍站在他面前時,他害怕侍萍對他的名譽、家庭構成威脅,他露出了自己資本家的醜惡嘴臉。他對侍萍態度的轉變恰恰是由他的階級地位和生存環境所決定的。通過這一問題很好的解決了教學難點。

六.説矯正反饋

假設周樸園重新接受了侍萍,他們會幸福嗎?這一環節我讓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維

我想讓學生意識到,因為兩人的性格及階級地位他們並不會幸福。再次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

結束語:悲劇是一個民族在某一個時期歷史的苦難,它不應該是某一個人製造的,而應該是民族悲哀的時代顯現。《雷雨》悲劇,其實就是一個封建民族的悲劇。劇作者借周樸園的一家將一個完整而有一定長度的行動展示給讀者,讓他們去感受這個充滿罪惡的制度,跟作者一起去發泄被壓抑的憤懣,抨擊中國的家庭和社會。

七.説作業佈置

劇本在周樸園去精神病院探望兩個瘋了的女人,侍萍和繁漪中結束,你能為劇本寫一個不同的結局嗎?

八.説課堂小結

對於這篇傳統的戲劇教學篇目,我重點總結了了本課教學中的創新點

傳統的戲劇鑑賞,習慣於按劇本語言逐句分析,鬍子眉毛一把抓,費時但又難以突出教材的特點,關鍵是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雷雨》這一課,我向傳統説“不”,主要設計了“表演擂台”“自由論壇”“表演點點評”等活動,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以解決教學重難點。

以上就是我本課的教學設想,謝謝。

語文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美腿與醜腿》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的自讀課文。本單元的四篇課文都屬於説理性散文。説理性散文往往理中含情,情中有理,意藴深廣,給人以哲理的啟示和情感的薰陶。單元教學目標是品味這些散文的情趣和理趣,揣摩含義深刻的語句,從而實現能力遷移,完成閲讀教學在高二階段安排的“着重培養學生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的任務。

《美腿與醜腿》是富蘭克林的一篇説理性散文,作者通過對比論證,深入淺出地闡述了現實生活中客觀存在的兩種人生觀,肯定了樂觀的人生態度,否定了悲觀的人生態度。作者重點分析悲觀的人生態度給人帶來的危害,告誡那些悲觀的人必須改掉自身的惡習。短文寫於兩百多年前,但今天讀來仍能讓人感覺到它的現實意義。只要有人類生活的地方,文中提到的兩種人生觀就會存在;富蘭克林所批評的悲觀的人生態度仍然在影響着今天許多人的心靈,成為他們人生道路上的障礙。所以對於今天的青年,這篇文章有着很強的教育意義。本文的標題“美腿和醜腿”,巧妙地隱喻了文中提到的樂觀和悲觀兩種人生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作者的感情傾向,強化了説理的力度。

二、制定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把握這篇短文的中心觀點,明確論證的過程,理解美腿與醜腿的寓意。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賞析哲理性散文的能力。

3、情感價值觀:正確認識作者的思想觀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三、確定教學重難點

高二學生由於缺乏生活體驗,理解相對抽象的生活哲理還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把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作者在文中所闡述的人生觀;弄清題目與課文觀點的關係;從課文的佈局結構上獲得一些寫作的啟示作為教學的重難點。總之,目標的設置上採取分層教學,由易到難。

四.教學方法與學法指導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過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文本研習、問題探究、活動體驗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的語文素養,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為此,我主要採用“閲讀感知,質疑討論,合作探究,引導點撥的教學方法。簡單問題獨立完成,對難點的突破主要採用討論法,通過設計問題,以啟發引導的方式,讓學生開展積極的討論,自己去分析,去感悟,最後由教師補充點撥歸納。

五、課時安排: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1、激趣導課,通過一道心理測試題引出學生對事物的看法,導入新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現實生活入手,引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從而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一是檢查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

二是思考問題:

(1)、本文的主要觀點是什麼?

(2)、作者是怎樣論證的?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情境,變被動為主動。發展學生獨立閲讀的能力,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

3、研讀課文,質疑討論:

(1)、作者列舉了生活中哪些例子作為論據?

(2)、作者為什麼要將分析重點放在悲觀的人的處世方式及其後果上?

(3)、作者在本文中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設疑激發興趣,引起求知慾,形成研討動力,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4、再讀課文,合作探究,完成下列思考題:

作者寫美腿和醜腿的作用是什麼?注重以學生為本,採取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進行對話,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理解感悟的能力。

5、拓展遷移:看圖片談認識。學以至用,提高學生的理性思維的能力。

6、小結。總結全文。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7、作業佈置,鞏固所學知識,並用知識去感悟生活,用文字去表現感悟,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七、多媒體教學課件

多媒體的輔助使用,增加了課堂容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圖片的展示,也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

八、板書設計:

板書的設計上突出授課的重點,做到條理分明,邏輯嚴密。從而增強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把握的力度。

語文説課稿 篇3

我今天説課的課題是《氣質和性格》。下面我就從四個方面講説這堂課的設計。

一、教材分析:

《氣質和性格》是蘇教版中職語文教材第二冊第二單元第五課,它是一篇説理清晰,淺顯易懂的科普文章。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對文章內容進行概括和提要,以及學習編文摘。本教材第一單元的重點是學習在閲讀中積累資料、篩選信息以及製作卡片的基本方法,培養從讀物中提取有關信息的能力。為了培養學生對多種文體的篩選概括能力,我在第一課選擇了議論文《改造我們的學習》,第二課選擇了《南州六月荔枝丹》作為學習內容。學生通過學習,已經基本具有了概括和提要的能力,並且學會了編文摘的閲讀方法。單元教學第三課,我選用《氣質和性格》作為教學內容。正如閲讀提示裏講到的,學習這篇課文,有利於理解他人、認識自身,有利於完善自我、與人相處。同時,本文還做到了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説明深奧的心理學重要課題,這也是因為文章善於使用概括、提示性的語句。作為單元第三課的教學文章,我認為它完全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概括和提要的能力,完成單元教學重點;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充分認識自己、形成良好的性格,能較好的完成課堂教學情感目標的實施。據此,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

1、知識目標:明確氣質和性格的'含義,辨析氣質和性格的聯繫和區別,瞭解性格表現的特徵

2、能力目標:強化對文章進行概括和提要的能力。

3、情感目標:能較好地認識自己的氣質,客觀評價自己的性格,進而堅定為形成好的性格培養正確的行為習慣的決心。

這3個教學目標的設置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即整體感知——局部思維——遷移拓展。同時它也切合了學生的學習現狀。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學習重點,並結合學生實際,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

對文章內容進行概括和提要的能力。教學難點通過本文學習促使學生為追求好的性格建立正確的行為習慣。

二、説教法:

做教師的都熟知這樣一句話——“授之以魚不若授之以漁”。同音不同義的兩個字精闢的點明瞭教學的精髓所在。達爾文也説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只有教給學生有效學習的方法,才能帶引學生主動思考,熱情參與,獨立自主的解決問題。為了達成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新課程精神,結合本課實際,特設定以下具體教法:

1、置疑解惑法——設置懸念、激發興趣。

2、引導啟發法——給出方向,自由探索。

3、評價分析法——掌握知識,運用實踐,拓展思維。

其中評價分析法是本篇課文達成教學目標的最基本的方法。這裏的評價分析法,是鼓勵學生探索未知,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疑問、發現規律,不斷完善自我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是充當領路者的角色。確定方法,給出標準;設計路徑,自由發展。讓學生自己主導評價分析的過程,自發的探究深入,通過所學所知所感,向正確的行為目標靠近。在這個過程中,課堂行為由傳統枯燥的教師單向信息輸送轉變為學生主動積極的探求所需信息,實踐所學內容,極大的提升了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

三、説學法:

所謂“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這句話正是強調了使用正確方法的重要意義。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國際發展委員會編著的《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教會學生正確高效、事半功倍的學法,我想,正成為衡量教師基本素質的一個重要指標。語文學習本就是一個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過程。學生獲得知識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我始終重視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和互動學習,激發學生多種感官的共同參與,注重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在課堂教學中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互動性、創新性,從而達到產生興趣、主動學習、情感共鳴、感悟積澱的四重境界。在此過程中,要特別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平衡發展。達成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

學法具體如下:

1、預熱法——通過課前預習課文和查找相關的背景資料,明確學習目標,提高學習效率,增加學習興趣。

2、勾畫圈點法——在學習中勤動筆墨、有效讀書。

3、自我評價法——認清自我、發現問題、尋求突破。

4、總結歸納法——思考總結、獲取知識;親身實踐,學以致用。

5、交流互動法——積極參與,認真思考,得出結論,獲得成就感。

其中,自我評價法、總結歸納法、交流互動法貼合本課教學要點,極為重要。這三種學習方法的掌握,將有利於學生變接受性學習為研究性學習。它是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和研究的過程,特點是問題性和實踐性,能充分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

四、教學程序:

(一)建構氛圍,解題定標。

贊科夫説:“對所學知識內容的興趣可能成為學習動機。”本課我設計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作為課文導入。對於現今的中職學生來説,教師放下身段,跳出課文,與他們討論他們的喜好和擇友標準,是他們非常歡迎的一種行為。這樣導入的好處能使課堂伊始就建構起一種平等友好的氛圍,有利於學生思考、與教師產生互動。問題本身就足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板書課題。隨後順勢引出作者,檢查學生預習情況,簡介之。重點介紹作者在心理學界的卓越地位,引出“心理學”概念。

明確教學目標。

(二)初讀感知,遇惑前進。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求知慾,好奇心——這是人的永恆的,不可改變的特性。”教師在建構一個充滿求知慾望的課堂之前,就要進行充分的教學準備,設計問題,完善環節;吸引學生的好奇心,佔有學生的求知慾。

第一次閲讀是設定在檢查預習情況的目標之上的。給出的問題直接要求學生辨析氣質和性格二者的定義。而學生尋找出來的答案完全不同於他們平時對這二者的理解,甚至是完全顛倒了的概念。基於人們對於充滿神祕感的心理學的好奇心,學生的求知興慾望將完全引爆。接下來我設計用學生熟悉的人物來進行舉例分析。《水滸》中的兩組人物,李逵和石秀,武松和魯智深,性格典型,形象鮮明。在完成對他們的討論之後,學生一定會很想知道是什麼使得看上去同樣性情的人物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氣質狀態。這種好奇心會驅使學生主動深入課本去探究、去發現。所以此時,辨析氣質和性格的聯繫區別正是恰到好處。

(三)細讀文章,發現規律。

葉聖陶先生始終告誡我們——“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通過前面的教學過程明確了氣質先天,性格後天。我們得出結論是本性可移。那麼先天的氣質有哪些表現類型呢?這個問題完全用來鍛鍊學生的篩選和概括能力。師生配合歸納出類型之後,就要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根據以上的類型來分析李逵和石秀,武松和魯智深。學生間自由討論,互動交流,結合文本,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然後過渡到“本性可移”。雖然氣質不易改變,但是後天良好的教育和適當的要求會一個人的性格形成產生影響。引發學生尋找,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去了解一個人的性格特點?適時的歸納講解,請學生舉例分析。這樣設計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把握正確的評價方法,從而應用到自己的生活實踐。

(四)自我評價,端正認識。

“知道事物應該是什麼樣,説明你是聰明的人;知道事物實際是什麼樣,説明你是有經驗的人;知道怎樣使事物變得更好,説明你是有才能的人。”我們承認,,我們的學生可以説是聰明的,有經驗的;但是卻很少能稱作是有才能的人。這是因為他們很少具有使事物變得更好的能力。如何結合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合理利用學習內容,增益成長,完善自我,獲得這種促進事物向更好的方向發展的才能呢?我們首先要幫助學生認清自我。教學進行到這裏,學生對自己屬於哪種氣質類型一定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這時現場對學生進行氣質性格的心裏測試,將會使今天這堂課的學習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實施是先請學生自我評價,然後發放測試卷,完成測試。然後點評之前公開分析自己類型的學生,給出建議。接着進行性格的自我評價三個問題的作答,趁熱打鐵,結合學生的氣質類型,請學生進行自我分析,相互評價。

在這一環節裏,“自我評價”的學法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它幫助學生理性思考,認清自我,走向未來。

教師在學生互相評價之後,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總結課堂內容:從我手裏經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並不是無可挑剔的模範生,而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明確氣質性格無好壞之分,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後天的學習和鍛鍊成就良好的性格。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不斷的產生問題,主動的解決問題。但是這還遠遠不夠,只有帶着所學帶着疑問走出課堂才是新課程標準下創新性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所以,將疑問引申到課外,佈置學生完成作業:一、解釋詞語。二、根據本節課學習的內容以及你所做的測試結果,制定一個符合自己個性特點的切實可行的近期學習計劃。

最後,詢問學生在本堂課還有哪些疑問存而未決,請學生給出教師本堂課的教學評價,然後給自己的學習情況作出評價,教師根據學生問題和評價總結綜述。

至此,課堂教學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法和學法的實踐應用圓滿完成。

語文説課稿 篇4

今天,我上的《搭石》一課,是人教版第七冊教材中的課文。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説:

一、我的設計理念是:

在教學過程中,我讓每個學生能過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為了讓學生學會閲讀,教學生在讀、找、畫、議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促進學生口語表達的能力;同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

二、教材分析:

課文寫的是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語言質樸,意境優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體現了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因而,根據本課教材特點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一)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並從中受到感染,薰陶。

2、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二)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事物讓我們感受到美的。

針對上面的目標,我確定了第二課時的教學方案

三,教學方法:

在閲讀教學中,方法的設計是十分重要的。根據新課程基本理念,針對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採用了“讀、找、畫、議”法、“讀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

四,教學基本流程:

(一)複習導入,創設情景。

先回憶一下分段教師簡寫段意,然後老師播放配有音樂的美麗畫面,同時指名分段朗讀課文,讓同學們一邊聽一邊在頭腦中浮現課文講述的畫面,將學生快速帶入美境中。

接着就讓學生説一説,在剛才聽讀課文時,你的頭腦中浮現了哪些畫面?揭示景物——美(板書)

(二)默讀課文,整體感受。

課文中不但有優美的景物,還有我們用眼睛看不見的美,讓我們再默讀課文,去發現課文中的美。讓學生邊讀邊畫出認為美的地方,並思考:你為什麼覺得這兒寫得美?並在空白處寫上自己的感想。

然後,讓學生在小組內結合一個你們認為寫得美的自然節談談文章哪些詞句寫得美?使學生運用讀、找、畫、議的學習方法理解課文,通過小組討論,暢所欲言,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小組合作學習時,師巡視指導,讓自主學習落實到實處)

小組彙報:依照學生的彙報次序,教師順次指導學生學習相關知識,重點引導學生品讀、評讀、研讀,以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以讀代講,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

重點引導:

1、示範品讀第三段。這段話對"一行人走搭石"的描摹,實實在在體現了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作者寫一行人走搭石的動作協調有序,"像輕快的音樂","給人畫一般的美感",彷彿在我們的眼前展現了一幅有聲有色的美麗畫卷。抓住關鍵的詞句,學生邊讀邊展開想象,充分説出眼前浮現的畫面,讓學生身臨其境的體會美,感受美。然後指導讀句,讀出感情。

2、在品析第二段時,重點抓住 "無論怎樣""只要""一定""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生動

地刻畫了老人認真細緻的動作,理解老人一心想為他人着想的優秀品質。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進一步體會老人的心靈美,讀出對老人的讚美。

3、這第四段雖然文字樸實,但是簡單的事情中閃爍着美好的思想,散發出融融的暖意。生活在山裏的純樸的人們,相互謙讓,互敬互助,尊老愛老,而且“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理解“理所當然的事”。

*聯繫生活舉例説説你眼中的“理所當然的事”都有些什麼事。 讓學生充分感受那種謙讓和尊老之美,有感情的朗讀。

4、第五段學習寫法:借石喻人,進一步體會作者借搭石所要頌揚的無私奉獻,一心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指導朗讀,讓生傾聽與評價,充分理解與感悟。此時,讓學生充分發表和交流自己感受。讓他們在交流中昇華對文章的理解。最後師小結:希望大家也做心中有他人,默默奉獻,互相禮讓,尊老愛老的孩子。

(三)感情朗讀,理解昇華

本文作者是一個留心觀察身邊事物的人,他把平常的一件擺搭石,過搭石的事兒介紹得這麼具體,這麼美。誰願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老師給配樂,聽的同學把自己最喜歡的地方畫下來。並讓學生把喜歡的部分抄下來。

最後提問同學們:你們平時是否也曾留心觀察身邊的“美”呢談一談吧!

(四)感覺頓悟、全課總結

有一句話説:“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能發現美的眼睛!”希望同學們能夠平凡的生活中觀察“美”、發現“美”!指導學生課後進行練筆訓練,幫助提高習作能力。並將此佈置為一次練筆作業回家完成。

五,板書設計:

21、搭石

默默無聞

無私奉獻

語文説課稿 篇5

"説課"是教學改革中湧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雷雨語文課文的説課稿,我們來看看。

一、 説教材地位特點

我今天所説的課文是作品《雷雨》。它所處的單元是高中第四冊第四單元。這個單元是高中首個戲劇單元。通過學習本單元,將使學生了解戲劇常識,培養戲劇意識,解讀名家名劇,初步涉入戲劇瑰麗之門。而作品《雷雨》是中國現當代戲劇扛鼎之作。而本文又位居單元之首,以開放的思維、以現代教育模式學習本文,將對單元產生良好的導向作用。

二、 説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戲劇常識,作者及作品梗概。走進作品,走進大師。學會鑑賞解讀戲劇。

能力目標:1、嘗試網絡環境中解讀經典文本,充分凸現學生課堂主體的地位

2、學會藉助現代信息技術查詢、分析、辨別、篩選、整理、積累、利用信息。最終實現網絡與學生互動、學生與教師互動、學生與學生互動,將信息技術與課程無縫整合的理念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情感目標:關注人的情感與生存環境之間的矛盾衝突,培養人文情懷。

三、 説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和教材的特點、地位。我確定以下教學重難點。

重點:怎樣利用網絡環境解讀、把握經典作品。

難點:以人文意識探究周樸園與魯侍萍的情感及其性格。

四、 説學法引導

1、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瞭解戲劇常識、作者、作品、相關背景等。

2、藉助網絡互動方式整合學生自由探究成果。

3、深入研讀文本,利用實時網絡討論,探究教學難點。

4、拓展課堂,結合課文進行多元化研究性學習。

五、 説教學過程()

一、 導入。激發情感,創設氛圍。(約3分鐘)

上課伊始,我先播放電影作品《雷雨》結局片斷。以濃厚的悲劇色彩和強烈的視覺衝擊渲染情感,創設氛圍。以激發學生閲讀興趣。

之後,我指出七十年前的今天,年僅23歲的曹禺先生以他在清華大學時創作的四幕劇作品《雷雨》,為我們留下了這麼一個悲劇結局、一聲歎息。在幻想、憧憬、掙扎、嚎叫之後。雷雨之夜,三個愛恨交織,有着火熱人生的年輕人同時踏上了生命的不歸路。作品《雷雨》,除了生命毀滅的沉默和黑暗之外。究竟還有多少個難解的迷,究竟還能告訴今天的我們多少些人與人性的啟示。

接着,我與學生一起以探究者的身份,平等的走近被稱為“中國莎士比亞”的戲劇大師,走進作品《雷雨》。

二、 資源收集和整合分析(約13分鐘)

1、 設問提示,提出問題

我採用換位思考。由學生主體積極、自主的給自己提出學習任務。也就是假設學生是老師,在首次接觸戲劇這一文學形態,在教學戲劇單元第一課作品《雷雨》時。他們會讓學生首先了解什麼?並讓每位同學設計一個問題,發佈在網絡討論區。

2、 信息收集處理

⑴聚焦問題

就是將學生剛才提出發佈於討論區的問題。進行整理、篩選、總結、提煉出兩大問題。

a、 戲劇常識(定義、分類、鑑賞劇本的要素等)

b、 曹禺簡介,作品《雷雨》故事梗概,創作背景

⑵資源搜索

教師將全體學生分為兩大組。各組負責其中一個問題。之後,教師提供給學生解答問題的途徑。

收集課文和課外資料上的信息

利用網絡,使用關鍵詞在網絡上搜索有關信息的網站。訪問其中一個獲幾個站點,收集相關的信息。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提供給學生一些參考網址和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google;新浪;雅虎;百度等。

在這一過程充分體現學生的分工和合作,使每位學生都有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享受學習的過程,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3、 交流、彙報、討論

接着,首先要求學生對自己所蒐集的資料進行篩選、整理,把整合好的資料發佈於他們自己的討論區。

之後,教師讓一些學生講解、展示自己的成果。期間,教師作適當重點點撥。

之後,教師作簡要小結。並補充作品《雷雨》人物關係圖,使學生更清晰的把握作品《雷雨》的複雜人物關係。為下面教學做好準備。

三、 文本深入研讀及網絡實時討論(約27分鐘)

1、 在瞭解戲劇要點,大體把握了作品《雷雨》之後。迴歸文本,通過對文本的研究達到解讀戲劇的目的。培養學生鑑賞戲劇的能力。我選擇課文節選部分的第一場戲,也就是周樸園和魯侍萍三十年後的重逢。作為研讀的重點。

2、 插播電影作品《雷雨》此部分的片斷,並提出思考題。

a、 這場戲的戲劇衝突是什麼?這場衝突最引人入勝的戲是哪一段。

b、 分析人物性格。

3、 在觀看完電影后,學生結合電影和課本解答思考題a。

以此得出,魯侍萍身份確定使這場戲劇衝突的點。之後,讓學生課堂口頭回答以下問題。

⑴周樸園在不知是魯侍萍之前,周對魯是什麼態度?找到依據。

⑵兩人圍繞三十年前在無錫發生的事件展開對話,在整個對話過程中,周樸園幾次問魯侍萍的姓氏和身份?這些問話和動作展現了怎樣的心理變化過程?

⑶周樸園在知道是魯侍萍之後,周對魯的態度有何變化,哪裏體現?

(學生簡要口頭回答)

4、在把握了戲劇衝突和戲劇人物語言的基礎上。接下來,教師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和自由討論的權利。利用網絡討論區,深入解讀周樸園和魯侍萍這兩個人物。

(教師在網絡討論區發佈討論問題)

a、 周樸園愛魯侍萍嗎?他對魯侍萍的懷念是真實的嗎?你覺得周樸園是一個怎樣的人?

b、 魯侍萍對周樸園及其三十年的情感糾葛持什麼態度?你認為魯侍萍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之後,教師援引曹禺的原話“我用一種悲憫的心情來寫劇中人物的爭執,我誠懇的祈望着看戲的人們也能以一種悲憫的眼光來俯視這羣地上的人們。”指出,曹禺是站在悲憫的角度上看待作品《雷雨》中的人物。鼓勵和要求學生儘量多角度、多方位,以自己的觀點解讀人物、讀出自己。

學生在網絡討論區對這兩個問題進行廣泛的、深入的討論。(其中,教師向學生提供一些有關資料的網址)

5、 討論完畢。教師選擇其中精彩觀點進行集體賞析、點評,以深化學生的認知。

四、 課外研究拓展(約3分鐘)

在課堂討論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研究範圍,拓展課外研究性學習。

1、教師示範性的提出有關作品《雷雨》和作品《雷雨》拓展而出的研究性的命題。如:a、作品《雷雨》的命名

b、曹禺創作作品《雷雨》的前後歷程

c、周萍和繁漪、四鳳的感情糾葛

d、周樸園和他的三個女人

e、作品《雷雨》和作品《原野》比較談

2、 鼓勵和要求每位學生在自己的討論區發佈一個研究性命題。並讓他們選擇其中較有價值的一個命題。作為課外研究性學習的作業。

3、 要求學生課外以doc格式記錄成果。通過電子郵件發送至老師的電子信箱。

五、 結束詞

我的結束詞是這樣的。

同學們。今天,在曹禺先生建構的一個“人的舞台”上。我們以自己的方式自覺、自主而平等的去感悟、去揣摩,走進作品《雷雨》。現在走出作品《雷雨》。在網絡環境中,老師希望大家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解讀更多的名家名篇名作。

語文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小小的船》是一首優美的兒童詩,作者以豐富的想象描繪出晴天夜空美麗的景象。文中寫了—個孩子把新月看作小船,聯想自己坐到月亮上去,在藍天中航行,駛過星羣,看望星星,表現孩子喜悦的心情。這首兒童詩在本冊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通過本文的感情朗讀,落實《小語大綱》中提出的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任務。同時進行聽説訓練,進而提高學生的聽説能力。

本課教學時間安排為二課時,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認知目標:理解課文中“藍藍、閃閃、彎彎”等詞的意思,運用“我看見……”的句式説話。

2.技能目標:初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學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欣賞大自然美景的情趣。

本課的重難點在於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力求做到在讀中體會,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象,在讀中得到美的薰陶和情感的昇華。

二、説學生

一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活動的東西所吸引。在教學這一課時,學生已經能説一句較完整的話,並能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體驗、感受,達到情感的共鳴,同時也較多地積累了不少與本課有關的生活素材。這也正是學習本課的有利因素,而不利因素在於學生朗讀課文時可能會出現唱讀的現象。

三、説教法

從本課兒童詩的特點考慮,從學生實際出發,教學時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

四、説教具準備

板畫一張《晴朗的夜空》,圓月和新月圖各一,繪畫紙(學生每人一張),幻燈片,錄音磁帶。

五、説教學流程

本課教學時間安排為二教時,第一課時主要進行生字教學。

下面就説説第二課時的教學程序,主要設置四個環節。

1.複習檢查。

通過檢交生字詞的掌握以及課文個別朗讀的情況,從而達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2.創設情境,理解課文。

眾所周知,教師通過圖畫、音樂和文學語言描述,再現教材的情境,就會給學生以強烈的真實感,較快地把學生帶入智力最近發展區。情境法適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能喚起他們的形象思維,提高想象能力,在情境教學中學生既觀察、感受又思維、表達,使大腦兩半球交替興奮,為充分挖掘大腦潛力創造了條件。

為了達到預期目標,安排以下幾個步驟:

(1)圖畫展示,創設情景。

(教師出示圖畫並用語言描述)小朋友,看這晴朗的夜晚,閃爍的星星,要是月亮掛在藍天上,那該多美呀!(教師出示圓月),有時候月亮是這樣的(出示新月並粘上)。有時候月亮又是這樣的。教師趁機提問:

s.這是什麼樣兒的月亮?詩人把它説成什麼?彎彎的月兒像什麼?

b.課文中小朋友看彎彎的月亮為什麼覺得像小船?

c.你看着這彎彎的月兒,想不想上去呢?

由淺入深的提問,特別是最後一個問題,激發學生飛上月球的願望,體會詩的意境。

(2)綜合運用圖畫、語言、幻燈、音樂再創情境。

(教師描述)如果現在是夜晚,我們一起坐在院子裏,抬頭看天空,藍天上有星星,有月亮。這彎彎的月亮,它多像一艘小船呀2(放音樂)現在人聽着音樂輕輕擺,慢慢地大家可以閉上眼睛。想着,想着,你是不是坐在月亮上了?是不是飛上藍天了?(此時學生會情不自禁説自己已經飛上藍天,已經坐在月亮上了。)

當學生睜開眼睛,(師打開投影,放上幻燈片,左右移動幻燈片並描述)哈,小朋友現在我們已經飛上天了,已經坐在小船裏了,讓我們在月亮上愉快地唱起《小小的船》(師放64、小的船》),伴隨着歌聲的響起,學生就會進入美妙的境界。

教師隨即出示句式:我看見。引導學生説出:宇宙飛船上天,航天飛機登上月球等。接着再用“藍藍的天”進行説話訓練。例如藍藍的天上有什麼?我在藍藍的天上幹什麼?個難看出,在理解重點句子時,根據創設的情境,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學生往往為此而興奮不已,學生情緒為之高漲,進入一個高潮。此舉極大地豐富了課文內容,學生的學就樂在其中,悟也在其中。

3.朗讀訓練。

—年級學生的朗讀往往需要教師的指導,因此,朗讀訓練的第一步就是教師的範讀,即範讀指導。

接着進行引讀激情。在這裏引讀起着畫龍點睛的作用,教師採用邏輯引讀。

(1)彎彎的月兒像什麼?

(2)小小的船兒怎麼樣?

(3)我在小小的船裏坐,只看見什麼?

針對小朋友好勝的心理特點設計了“賽讀奪星”這一小環節,使教學再進入一個小高潮。

比賽的規則是:感情朗讀要把閉着眼睛的小朋友彷彿帶上藍天。再通過個別、小組、大組賽讀,激發參與的積極性,滿足求勝慾望。

此時教師可以趁熱打鐵,讓學生進行即興演讀。演讀是一種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朗讀方法,可以再現課文情景,從而增強對課文的理解,加深印象,並受到感染。演讀使學生通過理解課文的文字符號,藉助教材的直觀在大腦中建立鮮明的表像聯繫,而且實現表像的外化,那就是把頭腦中的表像運用外顯的形體動作和語調音色表達出來。

在這較複雜的過程中,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從而引起共鳴。這樣學生就不只圍於“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困境,而且也達到了知、情、意、行全面和諧發展的要求。具體做法是:

a.自由演讀

b.個別演讀

c.全體演讀

自由演讀,按學生的個性差異,內化的程度不一而進行。

在自由演讀中,學生根據自己的聯想,運用外顯的,自身喜歡、掌握的形體動作,來更好地表現並體會到詩的意境。

在自由演讀的基礎上,再請個別學生上台演讀,通過評比,感情是否投入,動作是否和諧,從而讓其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較深的印象。最後全班學生一起模仿演讀較優秀的學生,邊讀邊演,這時學生會置身於那詩的情境之中,其中在全體演讀時,教師也可以成為其中一分子。

4.創作想像畫。

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着眼,從發展學生擴散性思維出發,採用此環節。

作畫內容是二十年後,我在太空旅遊。

要求:把自己想到的用畫描繪出來。

作畫時,教師可用上音樂瀉染氣氛,此時學生會進入未來世界,幻想着遨遊藍天的情景,用手中的畫筆描繪出二十一世紀的太空美景。

我想在上課時,如果能環環相扣,層層推進,那麼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必定會水到渠成

語文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1、教材地位及特點

《有的人》一課是人教版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五組的最後一篇課文。本組課文集中了關於魯迅先生4篇文章,目的是讓學生初步瞭解魯迅先生的感人事蹟,感受魯迅先生的偉大精神。《有的人》是詩人藏克家為紀念魯迅先生逝世十三週年而作,詩人蔘觀了北京的魯迅故居。看了魯迅先生生前工作過的地方,聯想到魯迅一生不懈的奮鬥,詩人感慨地説:“人民的愛憎是分明的,對於為革命作出傑出貢獻的人,人民是永遠不會忘記的。”由此他寫下了這一首哲理詩。這首詩用對比的方法説明哲理,詩中提煉了幾個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形象,在對比中深化主題,從而抒發紀念魯迅先生的感受,頌揚魯迅先生“俯手甘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嘲諷和鞭撻了反動統治者的醜惡行徑,同時向我們提出了人生價值的重大課題。在學習時,要通過反覆的誦讀、揣摩、品味,把握詩人感情的脈搏,加深對詩歌主旨的理解。

2、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立

語文新課標指出,閲讀詩歌“要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要通過誦讀“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根據以上的理念和本組課文的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弄懂詩歌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詩歌的意思的基礎上進行有感情地誦讀;

(3)瞭解詩歌所運用的對比手法。

其中,我確定瞭如下的重難點:

(1)理解詩歌內容及感情;

(2)有感情地誦讀。

3、學情分析

學生儘管是第一次接觸魯迅,但在有了前面幾篇課文的學習基礎上,他們對魯迅先生的感人事蹟和精神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加上我之前讓學生上網去搜集關於魯迅的資料,他們應該不難理解本詩讚頌像魯迅這樣無產階級革命者的甘為人民和革命獻身的偉大精神。只是本班學生朗讀的基礎不是很好,在誦讀中體味詩歌感情上也許存在一定難度。

二、説教法

本篇課文采用了對比的手法,詩人在詩歌中的愛憎分明,感情強烈,應該讓學生在閲讀和誦讀中加以體會,為此我採用以下的教學方法:

1、討論法: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前一種人”和“後一種人”的表現及結局不同,理解這兩種人分別是什麼樣的人,進而讚頌哪些人,貶斥哪些人。引導他們去自主探究、和同學交流課文內容,感受自學成功的喜悦。

2、誦讀法:在理解了詩歌的基礎上,詩歌要用感情去讀。通過誦讀,學生在大腦中能產生意象的聯想,從而加深對詩歌的體驗。為此,教學中要讓學生多方位去讀,多形式去讀,同時教師也要指導朗讀和範讀,讓學生在讀中體味詩意和詩情。

三、説教學方法:

鑑於文章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我主要採用如下的教學方法:

1、探究法:通過閲讀和探究,主要引導學生學會信息概括、言語表達的能力,進一步提升自身的語文能力。

2、指導朗讀:朗讀是本課的重要目標,必須重視朗讀的指導。在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範讀,讓學生通過詩歌的聲調、節奏等方面去感悟,努力提高他們的誦讀水平。

四、説教學環節

1、複習舊知,揭題導入

教師用課件展示同志對魯迅先生的評價語,導入:同志一連用了5個“最”字,論定了魯迅先生在中國現代文化史上的無可替代的地位。1936年10月16日,魯迅先生因病逝世,臨終他説,“趕快收殮,埋掉,拉倒”,“ 忘記我,管自己的生活”。然而,人們真的那麼容易忘掉他嗎?事隔十三年後,詩人臧克家在北京參觀了魯迅故居,有感而發,寫下了詩歌《有的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歌。看到題目,你們對這首詩歌會有什麼問題?理解題目的意思嗎?你想從中知道什麼呢?

(設計意圖:引用偉人對魯迅先生的評價,為學生理解本課的內容和思想定下基調,為下面的學習鋪墊。同時讓學生對學習內容發出疑問,產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2、課件演示魯迅、臧克家及本詩的寫作背景

本環節主要介紹魯迅先生的生平簡介和著作,瞭解詩人臧克家是在什麼情況下創作這首詩歌。

(設計意圖:縮短作品和現實的距離,加深對詩歌內容的印象,繼續為下面的教學打好基礎。)

3、整體感知,理解詩意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每句詩讀流利。

(2)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3)質疑探究:這裏前四節詩都有兩個“有的人”,它們的意思一樣嗎?這裏寫幾種人?魯迅是哪種人?另一種又是些什麼人?你從哪些句子感受到了?通過學生的自讀以及和同桌的交流,明確這裏寫了兩種不同的人,同時理解魯迅先生是雖死猶生的那種人,他和反動統治者的行屍走肉有這根本的區別。

(4)討論、點撥:從題目“紀念魯迅有感”中,我們知道作者就是要讚頌魯迅先生,找找看,詩中哪些地方可以知道是讚頌魯迅先生的?兩種人的結局一樣嗎?為什麼結局會不一樣?我們對待這兩種人要有什麼樣的感情?設計以上的問題就是要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去閲讀探究,教師因勢利導,抓住句子“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和“情願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理解魯迅先生和反動統治者對人民的態度不同,結局也就不同,提煉學生對魯迅先生的崇敬和愛戴,以及對反動統治者的貶斥和痛恨。

(設計意圖:理解詩意是本文教學的第一要務,教師必須精心設計好教學問題,幫助學生省時高效理解詩意,既要放手給學生閲讀感悟,也要適當引導點撥,提升他們的理解。)

4、體會對比,感情誦讀

(1)教師範讀,引導學生交流聽後體會:你們聽到老師朗讀詩歌時的聲調、節奏都一樣嗎?感情都一樣嗎?在學生交流之後,教師明確:魯迅先生和前一種人是完全不同的,他們有着強烈的對比,因此在朗讀中要讀出不同的感情來。詩歌讚頌了魯迅先生這樣的人,也貶斥了反動統治者,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感情去朗讀呢?交流小結:第一種人要讀出鄙夷、蔑視的感情,第二種人要讀出肯定、讚揚的感情。

(2)多角度練讀,學生採用同桌比讀、男女比讀等多種形式去練習,強化誦讀效果。

(設計意圖:通過對教師的範讀,一方面能引導學生體會到詩歌的對比寫法,另一方面進一步感受到詩意和詩情,感悟到朗讀的魅力,激發他們朗讀的興趣。採用形式多樣的朗讀練習,維護他們的好奇心,從而愉快地學習。)

5、昇華認識,拓展學習

(1)這首詩讚頌了魯迅先生,貶斥了反動統治者,你們知道為什麼嗎?交流後小結:魯迅先生給人民當牛馬,情願做野草和敵人鬥爭,人民永遠記住他;而反動統治者卻剝削人民,欺壓人民,人民當然要痛恨他們。

(2)感情誦讀《有的人》

(3)課後蒐集關於魯迅先生的感人事蹟,和同學分享、交流。

(設計意圖:小結本詩的寫作目的,昇華學生對魯迅先生的認識,激發他們對魯迅先生的崇敬和愛戴之情。最後的拓展學習能讓學生走出課堂,進一步瞭解魯迅的光輝形象。)

熱門搜索
給人類寫封信作文600字 媽媽的眼睛 我的好媽媽400字作文 窗外的那一抹橄欖綠散文 經典除夕祝福語38條 十六歲生日作文 風中搖曳的小葉荷花作文 幽默是最樂觀的生活態度散文隨筆 lemons 微笑的記憶的作文600字 我愛游泳的作文 有一個美好在那個城市初一抒情散文 學生宿舍私拉電線的檢討書怎麼寫 2015大學習大討論心得體會(精選) 優秀自編童話故事 表達元宵節快樂的祝福語48條 王安石 銀行規章制度學習心得體會 《頤和園》教案 有趣的數字吹牛詩作文 小學一年級優秀作文之尊嚴 電板 描寫父親外貌的語句 讓四季都色彩斑斕的為你綻放吧作文 快樂春節700字作文 家長委員會全體會議上的講話稿 扁擔的散文 感恩我最大的對手初中作文 給我自由我會飛得更高作文 五年級狀物作文:桂花樹 淚水中我們選擇堅強作文 致學弟學妹們的一封信 點起自己心中最亮的燈作文 服裝廠的生產實習總結 初一作文:這樣多美麗作文600字 實踐總結或心得體會 灼熱的一元錢初三作文 堅持不懈的媽媽作文600字 面對挫折-750字作文 動物帶給我們的啟示作文500字 地敬 四年級優秀作文變化媽媽的頭髮 2022以青春為主題的青年節演講稿 五年級的計劃作文300字 看你怎麼猜的教案 以書為話題的作文800字初中 第一次拔牙600字優秀作文 家鄉的春節六年級作文650字 勇敢的小刺蝟童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