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部編本一年級下冊《棉花姑娘》説課稿範文(精選3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52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部編本一年級下冊《棉花姑娘》説課稿範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部編本一年級下冊《棉花姑娘》説課稿範文(精選3篇)

部編本一年級下冊《棉花姑娘》説課稿1

一、教材分析:

《棉花姑娘》是一篇童話故事。本課講棉花姑娘生病了,葉子上長滿了蚜蟲。棉花姑娘請燕子、啄木鳥、青蛙幫她捉害蟲,他們都幫不了她。正當蚜蟲們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時,七星瓢蟲來了,把這些害蟲一掃而光。棉花姑娘快樂地成長,吐出了雪白的棉花。

通過學文,讓學生知道燕子、啄木鳥、青蛙、七星瓢蟲分別吃什麼地方的害蟲。激發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鞏固生字詞,會寫“只、星”兩個字。理解課文內容,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和方法:在各種方式的朗讀中主動體驗故事中角色的心靈世界。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中瞭解不同動物消滅害蟲的本領。

3、情感、態度、價值觀:從內心喜歡閲讀、朗讀童話故事。對科學常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有留心觀察、探索和發現身邊的科學常識的慾望。樹立保護益蟲的意識。

教學重點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是:瞭解不同動物消滅害蟲的本領。

三、設計理念:

1、以多媒體課件為背景。課文以童話的形式出現,根據這一特點,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體現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趣味性,符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徵。

2、力求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課文的結構特徵,指導小組合作學習第2—4自然段,讓學生在自主地參與和學習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自學能力。

3、“以讀為本”,加強讀書實踐。《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三者對話的過程。”這種對話首先是讀書實踐,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方式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初步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4、體現科學性,在課後延伸部分,要求學生到大自然中觀察或蒐集資料,瞭解一下你喜歡的益鳥或益蟲。推進綜合性學習,努力實現學科間的溝通,課內課外的緊密結合。

四、教學流程:

1、複習導入。

2、朗讀感悟第5自然段。

3、自主、合作、探究學習2-4自然段。

4、寫字指導。

5、課後延伸。

五、教後反思:

總的來説,這是一個失敗的課堂教學,很多地方值得我反思。首先,教學目標落實的不夠到位,在時間的安排上出現了很大的失誤,在朗讀感悟第五自然段這一版塊時表現出拖沓,雖然目的是好的,想讓學生多讀、多思、多悟,但沒有照顧到全局,就因為這個環節花費了較多的時間,所以導致後來啄木鳥、青蛙這兩個段落處理的比較倉促,寫字環節也草草收場,給人虎頭蛇尾的感覺。其次,我覺得自己對課堂的組織調控能力還很不夠,今天的課堂上學生似乎變得特別性急,還沒等我講完合作學習的要求,他們就迫不及待地開場了,根本不理會我的示意。面對這樣的局面,我有些無奈,沒能及時採取有效的措施,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合作學習的成效。另外,我認為自己還有待改進的就是對學生的激勵語言比較貧乏而蒼白,如果更加生動,更加有針對性一點,相信課堂互動會更好。閲讀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值得我細細研究、探討。我要從上好平時的每一堂課開始,積累點點滴滴,不斷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部編本一年級下冊《棉花姑娘》説課稿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一年級下冊第19課《棉花姑娘》,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設計、板書設計七個方面展開來説。

一、教材分析

先看教材分析

1、《棉花姑娘》是一篇充滿童趣童真的童話故事。童話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一種非寫實性的兒童文學,縱觀人教版全套教材,童話在其中佔了比較大的篇幅。單小學一年級上下冊一共就編入了21篇童話故事。《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第一學段的閲讀目標是:“閲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這一課程目標確立了童話作為這一學段首選文體的地位。

2、本篇課文從內容上看,課文通過棉花姑娘請求燕子、啄木鳥等給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訴我們燕子、啄木鳥、青蛙和七星瓢蟲分別吃什麼地方害蟲的科學常識。從寫法上看活潑有趣,各段句式相似,通篇課文采用對話形式,擬人手法。

《新課標》提出第一學段識字與閲讀的要求: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其中識字、寫字是閲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現行的教材跟原教材比,識字量大幅度增加,在寫字數量上相對減少。在識字教學中需要滲透一些識字知識和方法,調動學生的識字積累,激發識字自主性,強化隨文識字。

二、學情分析

説完教材,再看學情

從學生已有的基礎知識來看。(識字、寫字)孩子們經過將近一年的學習,基本掌握了漢字的基本筆畫及書寫規律,但自主識字的能力有待提高。開始學寫合體字,初步瞭解合體字的構字特點,但間架結構和田字格佔位掌握度不高。(朗讀與交際上)同時,孩子們喜愛讀童話,説童話,演童話,這為本課朗讀與交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從已有的生活經驗來看,學生的學習渠道很多,在生活中他們對益蟲、益鳥就有了一定的`瞭解,蒐集資料很感興趣。

三、教學目標

綜合以上分析,結合《課標》對第一學段要求和單元目標,我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第一學段要求: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2、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3、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閲讀。

5、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閲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歎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6、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單元目標:

1、引導學生髮現和運用形聲字、會意字的規律。

2、在朗讀感悟中瞭解科學常識,引發他們主動地留心身邊的科學,對推普生濃厚的興坡,產生探索、發現的慾望。

課時目標:

1、認識“姑、娘”等6個生字,會寫“請、幫”。

2、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好請求的語氣。

3、運用“請你幫”“對不起”進行口語交際。

4、瞭解燕子、啄木鳥、青蛙和七星瓢蟲分別吃什麼地方害蟲的科學常識。

四、教學模式

在《浙江省小學語文和數學教學要求的調整意見》的引領下,在“先學後教”的課堂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們實驗小學低段語文課的教學模式:互動遊戲,激趣導讀;整體感知,激法導學;聚焦閲讀,激情導思;情景交際,激情導練;規範寫字,激興導書。併力求在落實模式的過程中以引導學生在語境中識字與閲讀為思路,以彰顯低段閲讀教學,識字寫字、朗讀、口語交際為重點,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平台,落實“摒棄繁複,追求本真”的教學思想。

五、教學方法

俗話説:“方法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從本課的三維目標和低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教學時主要採用以下方法:

1多媒體課件激趣法

一年級的學生都喜歡直觀形象的內容,我利用課件充分發揮文中插圖的作用,激發學生閲讀的興趣。

2遊戲學習法

“興趣是的老師”,遊戲是學生的最愛。低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喜歡新鮮的做法。在教學生字詞時,通過開火車讀等小遊戲達到事半功倍的識字效果。

3換位表演法

表演是體驗課文內容的方式之一,孩子興奮的時候,他們會通過各種情態表現出來。以讀演代講,感悟課文內容。突破朗讀的教學難點。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得好不如學得好。新課標也指出“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方法”,特別是一年級的孩子。因此在師生互動的學習中,主要讓學生掌握以下學習方法:

1、學會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法讓學生在小組學習中互幫互助、學會傾聽、評價、合作,在讀中感悟、演中體驗,在演讀感悟中學習本文。

2、學會感情朗讀的方法葉聖陶先生認為語文教學最基本的的方法就是讀,我在本課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自由讀、個人朗讀、表演讀、換位讀、齊讀等多種方式讀書,以演讀促理解,感悟課文情境。

3、學會積累詞句的方法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詞語並進行拓展練習。

六、教學設計

下面我將具體説説我的教學設計。

(一)互動遊戲,激趣導讀

本環節我通過以下三步來實現。出示:

1、看故事,玩“變臉”,

2、小競猜,讀“姑娘”,

3、展圖片,學課題。

第一步,我饒有興趣地對孩子們説:老師帶來一些故事,如果你看過的話就做笑臉,沒看過就做哭臉。在遊戲中,孩子們得到放鬆,為課堂高效增添了動力和活力。

之後進入第二步:小競猜,讀“姑娘”。猜一猜,這是哪個童話故事。在叫一叫灰姑娘中,孩子們初步認識“姑娘”這兩個生字,並讀好了輕聲。第三步:展圖片,學課題。“今天,我們要一起去認識雪白雪白的姑娘”,它也有個好聽的名字叫“棉花姑娘”引入課題,讀好課題。

【設計意圖:本環節以故事為媒,以遊戲激趣,為學生進入故事角色創設良好的開端。同時以直觀形象的圖片導入,短短几分鐘讓孩子體驗了識字,朗讀,使學生有“課伊時,趣已生”之感,提高教學效率,引發閲讀期待。】

(二)整體感知,激法導學

根據我校“先學後教”的理念和第一學段孩子的特點,我利用導學單,讓孩子們大聲地去讀課文,把自己預習時畫上笑臉的難認的字詞,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在課堂中有針對性再次整體感知課文。接着,讓孩子們做一個小遊戲:請故事主角一一上台,並將名片貼在黑板上。孩子們在讀讀認認中,輕輕鬆鬆地梳理了課文內容。

【設計意圖:採用遊戲的方式梳理課文內容,提高孩子的學習願望,在認一認,讀一讀,説一説中提高了學生的聽、説能力。】

(三)聚焦閲讀,激情導思

此環節,抓住“盼”這一字眼,把閲讀與識字寫字相結合。我設計了以下三個步驟:

第一步:角色體驗,識“盼”。學生初讀課文後,用圖片和話外音結合的方式,讓他們體會到蚜蟲的可惡,然後進入棉花姑娘的角色,此時,學生的體驗是豐富的,多樣的,有些孩子説棉花姑娘感覺很痛,有些説覺得渾身發癢,總知是無比痛苦,棉花姑娘盼望醫生治病急切的心理。在這樣的心理體驗下,“盼”字的學習就水到渠成,學生的朗讀自然聲聲有“盼”。

此環節,運用加一加的方法學習“蚜”,講故事認識“治”,看圖和角色體驗學習“盼”,體現了低年級識字的方法的多樣性、趣味性和有效性。學生在讀一讀,聽一聽,想一想,説一説中輕鬆地識字,投入地朗讀,順利地進入角色。

第二步:角色對話,解“盼”。聚焦第二自然段,通過自由讀,指生讀,接龍讀的方式讀通句子。繼而關注對話,讀好請求的語氣和幫不上別人時抱歉的語氣,進一步走進棉花姑娘的內心世界,孩子們在同桌互讀,加動作讀中中理解“盼”。第三步:角色朗讀,演“盼”。在學好第二自然段後,讓孩子們在劃一劃中發現第2、3、4自然段句式相似的特點。聚焦三組對話,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練讀,分角色朗讀,特別是我和美麗小組推選出的孩子們一起帶上頭飾,完全進入童話世界,用語言,用表情,用動作繪聲繪色的進行表演,在教師的示範引領下掀起一個課堂的高潮。

【古人有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我還要説“書讀百遍,其文自通,其思自敏”通過最傳統,最質樸的“讀”復現生字,發現了不同,讀出了語氣,演出了情味,達到“四兩撥千斤“的奇效。】

(四)情景交際,激情導練

此環節,通過師生合作的表演自然而然的發現了請求和幫不上別人忙時的句式:請你幫--對不起--。拓展出示喜鵲的圖片的同時老師戴上帽子,大家好,我是喜鵲,你知道我的捉蟲本領嗎?你是棉花姑娘會怎麼請我幫忙呢?師生一問一答,為同桌進行口語交際作好示範,學生的展示自然精彩。

【“課標中提出要重視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口語交際的能力。”本環節通過拓展課外資源,落實了句式訓練,靈活無痕地創設了師生交際情境,在情境中交際,在交際中達到文本內容與學生思維的增量。】

(五)規範寫字,激興導書

此環節,重點教學“請、幫”二個字。接下來我重點講一講“幫”字的教學。第一步,指導,指導學生觀察“幫”字的間架結構特點,上大下小,上面要蓋住下面。左上豎撇要往左拉得長一點,右上的耳朵橫撇彎鈎碰到橫中線就要鈎。下面的巾最後一筆從中心點起筆,壓線寫。第二步示範,教師的示範能起潛移默化的作用。讓孩子們跟着老師一起書空,讓他們看清每一筆畫的起筆、行筆、收筆以及運筆時的提、按、快、慢。關鍵處老師進行強調,第三步練寫,低年級學生練習書寫之前,練寫前強調坐姿和握筆的姿勢;第四步反饋講評,教師認真批改學生的寫字作業。對寫得好的字用紅筆圈出,特別好的畫雙圈,以此鼓勵學生認真寫字。學生寫錯了字或者不認真寫,教師用筆標出,讓其訂正或重寫。再利用“美麗”小組合作的形式兩兩互評,在寫的有進步的字上打上五角星

【教師板演展示筆順和寫字關鍵處,利用學生反饋對比講評,攻克寫字難點,為提高書寫質量保駕護航。】

七、板書設計

經過一節課的學習,黑板上也留下了一些內容,本課的板書設計根據一年級孩子的特點,配上了鮮豔的圖片,體現童話故事的童趣,更能吸引孩子們注意力,同時為更好地落實教學目標,展現課文內容,突出重點,立下了汗馬功勞。

以上是我所有的説課內容,有不足之處,還懇請各位專家老師予以批評指教,謝謝!

部編本一年級下冊《棉花姑娘》説課稿3

一、説教材

《棉花姑娘》是新教材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則童話故事,通過棉花姑娘請求燕子、啄木鳥等給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訴我們燕子、啄木鳥、青蛙和七星瓢蟲分別吃什麼地方害蟲的科學常識。全文共六個自然段。課文采用童話的形式,寓生物常識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符合兒童特點,淺顯易懂,對學生了解科學知識有較強的啟發作用。

根據這次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宏觀調控思路:“小學低段側重解決識字,小學中段側重解決閲讀問題,小學高段側重解決寫作問題”。因此,在教學《棉花姑娘》一課時,我把重點放在了識字上。為了突出這一重點,根據新課標的理念,結合學生實際,我計劃用兩課時完成這篇課文的教學。第一課時,重點是識字,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品讀課文的第一段和最後一段。第二課時學習課文第2—5自然段,並整體感知全文。

下面我重點講講第一課時的教學。通過這一課時的教學,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進行考慮,準備突破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姑、娘”等7個生字,會寫“星、雪”兩個字。

2、初步感知課文,瞭解燕子、啄木鳥、青蛙、七星瓢蟲分別捉什麼地方的害蟲的常識,品讀課文第一段和最後一段。

3、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和寫字習慣。

二、説教法學法

為了突出重點,攻破難點,選擇一種正確而有效的教學方法就顯得十分重要了。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我將教學方法確定為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情境教學法”、“自學法”、“以讀代講教學法”等。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媒體之間的情感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從而努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是為了達到用不着教,而“達到用不着教”的唯一辦法就是“授之以漁”即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我努力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邊讀、邊看、邊想、邊理解”的學習方法貫穿始終,把時間留給學生,使學生的識字能力、朗讀水平隨着對課文理解的深入逐步提高。在教學中我還採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學生在具體學習生字、感悟語言美的活動中,發現問題,獨立或合作解決問題,既達到本課教學目標,又實現學習方法的自主構建。

三、説教學程序

新課標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關係。為此,我精心設計了本堂課的每一個教學環節。

本堂課的教學可以分為4個版塊:

1、談生活激興趣

課一開始,我首先與學生進行了談話:“小朋友,你們去過農村嗎?”“那你知道農民伯伯在地裏、田裏都種着些什麼呀?”“棉花有什麼用處?”以學生感興趣的生活話題為切入點,這樣不但在語文課中溶入了常識知識,而且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以一種積極的狀態進入課文的學習。

2、細細讀,品滋味

在教學時,我先用課件出示兩幅圖:一幅是棉花姑娘生病了,葉子上長滿了蚜蟲,棉花姑娘愁眉苦臉的樣子;另一幅是棉花姑娘長出了碧綠的葉子,吐出了雪白的棉花,她裂開嘴笑了。然後以“看了這兩幅圖後你想説些什麼?”引出第二版塊內容的學習----品讀課文第一段和最後一段。這兩段內容的學習,我把重點放在了指導學生讀好這兩段內容上。在這裏,我進行了變序教學,因為覺得課文第一段和最後一段結構大致相同,內容剛好相反,在這裏一起拿出來通過對比教學,更有利於學生把握感情基調,理解課文內容。

3、聽故事明概況

我以:“棉花姑娘剛才不是愁眉苦臉的嗎?現在怎麼又那麼高興了?那棉花姑娘的病是怎麼好的呢?小朋友們想聽棉花姑娘治病的故事嗎?”為過渡,然後教師一邊繪聲繪色地講故事一邊播放圖片,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聽完後讓學生説説你聽懂了什麼?通過“你聽懂了什麼?”引導學生了解檐子、啄木鳥、青蛙、七星瓢蟲分別吃什麼地方的害蟲。不但較好地落實了學習目標2,還培養了學生仔細聽的習慣,同時還潛移默化地教給了學生聽故事要聽清要點這一聽的技巧。

然後又以“這個故事還藏在我們的書裏,小朋友想自己讀讀這個故事嗎?”進入“做遊戲,學生字”這一環節。[課件:4、做遊戲、學生字]學習生字我主要採用自學法,因為學生經過將近一年的學習,已初步具有識字的能力,如果教師再手把手地教每個字,那不是既浪費時間又浪費力氣嗎?在檢查學生學習生字的效果時,我把檢查學生自學生字的情況、讀課文及學寫“星、雪”兩個繩子都溶入了學生最喜歡的遊戲活動——和棉花姑娘交朋友中,這樣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的學習方法,不但能充分關注所有學生的認知水平,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樂學、愛學,同時學得也紮實。

四、説板書

板書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也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棉花姑娘》一課的板書我是這樣設計的:

它為更好地落實教學目標,展現課文內容,突出重點,立下了汗馬功勞。

最後,我真誠地希望大家對我的説課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