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精品】數學説課稿4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88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説課稿4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品】數學説課稿4篇

數學説課稿 篇1

課題:

列方程解含有兩個未知數的應用題,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第九冊128頁例6,“列方程解應用題”説課設計。

一、對教材的分析

列方程解應用題是在第七冊學習列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解一步計算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共分四個層次,首先教學比較容易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其次教學兩、三步計算的應用題,本課內容是第三個層次,第四是用方程和算術方法解應用題的比較。列方程解含有兩個未知數的應用題,是第一次出現在全國統編教材上。例6的內容,在算術中稱為"和倍"和"差倍"問題,由於是逆向思考題,解法特殊,不易掌握,現在用方程來解,不僅思路較簡單,而且這兩類問題的思路統一,解法一致,既可減輕學生負擔又提高了解應用題的能力,是今後小學學習分數等應用題的基礎,也是今後到中學繼續學習代數方程解應用題所必須具備的知識,必須重視這部分內容的教學。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初步掌握含有兩個未知數的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會解含有兩個未知數的應用題;會用把兩個未知數的值代入已知條件看是否符合的方法進行驗算;在教學解題思路的同時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的能力;在解題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初步的類推和遷移的能力及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數學論文《“列方程解應用題”説課設計》。

本節課的重點是正確設未知數和列出方程,關鍵要找出等量關係,列方程也是教學的難點。

二、對教學方法的選擇

列簡易方程解應用題是中學列代數方程解應用題的基礎,選擇教學方法時,要注意中小學教學的銜接。

本節課首先要考慮正確運用遷移原理,這對中、小學的學習都將具有積極作用。在準備階段的練習題中,不論是數量關係和解題的方法對學習例6都具有遷移的作用,利用這一原理可引導學生直接去做例6後的"想一想",這既能培養遷移推理能力,也能促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其次,由於小學生仍處在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關鍵時刻,所以要考慮怎樣做好這個過渡,在教學中採用畫線段圖幫助分析數量關係。線段圖能使數量關係明顯地呈現出來,有助於幫助學生設未知數,找等量關係和列出方程。

第三還要考慮學法指導。本課要教會學生閲讀、分析應用題的方法、驗算的方法,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方法。在教學檢驗方法時,採用閲讀的方式,讓學生邊讀邊想並説出兩個檢驗式子的含義與作用,從中悟出檢驗的方法。教完例6後引導學生想不同的解題思路,列出不同的方程,就是教學生如何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方法。這些方法對今後繼續學習數學是十分必要的。

三、對教學環節的安排

本課教學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複習舊知,為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主要針對新授的內容和學生不習慣用方程解及感到列方程有困難等問題設計了三個教學環節。一是基本訓練,進行列方程的訓練,如,x的5倍與x的和是80;根據題意把方程寫完全的訓練,如,果園裏裏原有桃樹x棵,杏樹135棵,兩種樹一共有180棵。=180,=135;根據線段圖列方程的訓練,如,第二個環節是練習例6前的複習題,對學生再現了三年級的內容是為學習例6"架橋".為學習新課予作準備。第三個環節是導入新課。從改變複習題中的問題和一個條件,將複習題變成例6。使學生感到數量關係並不生疏,但由於需要逆向思考,學生又感到難做,以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為學習新課提供良好的情感和認知的起點。(第一階段需5分鐘左右)

第二階段是教學解答應用題的思路和方法,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

按照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安排四個環節。一是審題。即,全面分析已知數與已知數、已知數與未知數、未知數與未知數之間的關係,畫好線段圖,找出已知數,並將其中的一個設為x,而另一個則根據題中的一個條件寫成含x的代數式。解答例6就應先設桃樹為x棵,根據杏樹是桃數的3倍這一條件得出杏樹為3x棵,畫好的線段圖如下:二是找出等量關係列出方程。前面設未知數時已使用了一個條件,現在用另一個條件來列方程。即根據桃樹和杏樹共180棵列出方程x+3x=180;也可根據桃樹和杏樹共180棵來設未知數,根據另一條件列方程。這時設桃樹為x棵,杏樹是(180-x)棵,列出的方程是180-x=3x;也可設杏樹為x棵,根據杏樹是桃樹的3倍,得出桃樹是13x棵,列出的方程是x+13x=180;也可根據另一個條件設未知數,即設杏樹為x棵,桃樹是(180-x)棵,列出的方程是x=3(180-x)。但後幾種方程解起來不方便,有的方程目前學生還不會解,教學時可要求學生只列不解。這些方程的列出有利於全面掌握數量關係,也有利於掌握,先根據一個條件設第二個未知數,再根據另一個條件列方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但不能要求全體學生都會列出,特別是中差生,只掌握書中的一種即可。列出這些方程後,學生自然會得出書中列出的方程容易解,為此,教育學生今後學習時,不僅要考慮列出的方程是否正確,還要考慮列出的方程是否易解的問題。

第四個環節是檢驗。雖不要求寫在本子上或卷子上,但這是不可忽視的重要步驟,長期要求下去,就可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檢驗習慣,增強責任心和自信心,那種做完題不知對錯的做法是後患無窮的。(這個階段需20分鐘左右)。

第三階段是鞏固練習,安排三個層次。

一是鞏固新知的練習,可做128頁"做一做"中的題目。接着做"想一想"題目,讓學生獨立用解"和倍"題的方法解"差倍"題,完成知識的遷移。第二環節安排課堂上的獨立作業(5分鐘左右)讓學生獨立做129頁練習三十一的第一、二題,(對較好的學生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增加題目)做完之後要認真進行講評、糾正錯誤和打開思維受阻之處。

最後做課堂小結和佈置作業(129頁練習三十一第3、4、5題)。(第三階段需15分鐘左右)。

數學説課稿 篇2

一、説課內容

三天適應性生活數學實踐活動課,我取名它為《數學樂園》。小學一年級的學生,都是剛剛入學的兒童,天真浪漫,愛説愛動,對自己的行為約束力差,而且一下子進入寄宿式學校會非常不適應。在三天適應性生活中開展數學實踐活動課,對以前的學習生活有個過渡,對以後的學習習慣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活動目標與設計理念

由於一年級學生掌握的數學知識較少,接觸社會的範圍較窄,所以,《數學樂園》活動選擇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情景為內容,提供具有現實性和趣味性的活動材料,使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學數學、用數學、體會數學的價值。

(一)活動目標:

1、在經歷活動的過程中,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體會到用數學、學數學的樂趣。

2、初步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認識周圍事物、與人交流合作的意識,讓學生獲得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和實踐能力。

3、滲透禮貌、有愛心的教育,體現數學的人文精神和德育價值,讓學生獲得良好的數學學習情感體驗。

活動重點: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體會到用數學、學數學的樂趣。

(二)設計理念:

1、注重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培養數學能力,而且要儘量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來源與用途。基於這一理念,本課設計了含有數學問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玩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2、強調數學與生活經驗的聯繫。基於這一理念,在活動設計時充分體現了數學知識生活化和生活題材數學化,儘量使活動內容生活化、活動形式多樣化、活動時間彈性化,並遵循了實踐性、自主性、學科性等原則。

三、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學流程

(一)導入

小朋友們,歡迎大家來到數學樂園。在這個樂園裏有很多好玩的遊戲,想玩遊戲的小朋友必須會數1到10,你們會數嗎?

學生數1、2、3、……、10。老師説:恭喜你們,順利過關,我們開始遊戲吧

(二)活動開展

活動一:報數遊戲

介紹遊戲規則:

1、四大組中,每一大組中,奇數小組的小朋友依次起立按順序報數,報到3的小朋友不説,拍拍手,説自己的名字。旁邊偶數小朋友做裁判,手勢表示對錯。

2、其他組小朋友監督

先請4位學生示範,再開展活動,最後評比,全對的得五星,錯一個少一星。

活動二:投沙包遊戲

介紹投沙包遊戲規則:

1、請男生和女生分成兩隊

2、每隊選兩名小老師當裁判,組員誰投中一個,那個隊就的一個標記O。

最後進行評比,最多得4個星,少得3星。

(三)全課總結:

師:小朋友靠自己的努力,在數學樂園玩了玩,你們開心嗎?其實,只要你們留心就會發現生活中有很多數學知識。

設計意圖

上課開始導入,創設學生要在樂園遊玩的情境,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過來。

活動一:起立遊戲讓學生感到既緊張有輕鬆,這一活動以學生非常熟悉的起立為情境,通過師生、生生互動,讓學生體會到起立中也有數學,原來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

活動二投沙包遊戲讓孩子門感到很興奮,通過參與讓孩子們感知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不確定性,初步瞭解直觀比較兩個數多少的方法。這一活動將課間活動與數學活動整合起來,體現了“做數學”的理念。讓學生收集信息、組織信息、處理信息,並有意識地滲透統計思想和比多少的問題資源,拓展了學生“玩”的學習資源,使學生獲得玩中學、玩中思、玩中悟、玩中樂的情感體驗。

最後做一下總結,對以後數學課的銜接。

數學説課稿 篇3

各位專家、領導上午好!我是黃淮學院數學科學系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06級學生,今天的*號選手,很榮幸能站在這裏參加本次教學技能大賽。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八章第一節的內容《二元一次方程組》。(板書8.1二元一次方程組)下面我將從以下七個環節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説明:(幻燈片)

一、教材分析

首先是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元一次方程組》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七年級數學下冊第八章第一節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着鋪墊作用。本節內容是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前沿部分,在教材中起着佔據承上啟下的地位。

其次是教材的編寫特點。教材從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知識的實際水平出發,讓學生用“觀察、猜想、操作、驗證、歸納”的方法探索二元一次方程。這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的精神和思維的條理性。

二、教學目標

作為一名教師除了把知識教給學生,更重要的是應該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他們的自主探究、合作創新的意識,使他們會學。因此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瞭如下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二元一次方程概念,會判斷一組數是不是某個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

(2)能力目標:在經歷分析實際問題中數量關係過程中,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數學模型。通過自由思考與小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探討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發現意識和探究能力,使其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認識知識的獨立性。

三、重點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和教學目標的分析,本着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得出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本節課的重點是:通過與一元一次方程的類比來來認識二元一次方程,通過列表求解、討論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本節課的難點是:引導學生運用“實際問題----數學問題的”建模意識來理解和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下面,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教法學法

在教法方面,結合課程標準的相關理念及七年級學生思維特徵,針對本節課的特點,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了講授式教學、合作式教學、探究式教學、自主式教學等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注意創設思維情境,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二主方針。並在教學中藉助多媒體進行演示,以增加課堂容量和教學的直觀性。

在學法指導上,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最終目的。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要幫助學生學會運用觀察猜想、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總結歸納等方法來解決問題的方法,將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融為一體,使學生不僅學到科學探究的方法,同時體驗到探究的甘苦,領會到成功的喜悦。

下面,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五、教學過程

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心理,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設定教學過程如下:(一)、情境導入(二)、探究新知(三)、跟蹤反饋(四)、收穫園地(五)、佈置作業

(一)、情境導入

創設情境——籃球比賽積分問題,這是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問題,讓學生嘗試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當然本課開始並不是讓學生能夠熟練列出二元一次方程,而是讓學生明白有些問題可以用二元一次方程來解決。為今後學習數學問題解決實際問題作鋪墊。對有些學生我們可以直接給他列出方程,讓他感知二元一次方程的好處。從而體現新課標下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由情境得出本課新的知識點是:從問題到方程。自然的過渡到第二個教學環節:探究新知。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生活中的實例問題,“李明和媽媽買蘋果和梨各多少千克?”。探究一的設計意圖是:從實例中引入二元一次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嘗試用數學語言表述現實問題。培養學生的方程思想,在用數學語表述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強化學生對方程現實意義的理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我們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探究二”例題分析引導學生類比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方法,由重量、總重量,價格、花費入手設未知量、列方程。列好方程後,引導學生用等量關係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組後讓學生利用已有知識,採用代入法求解。這一點並不難,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其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悦。

“探究三”在例題講解中,教師要注意講清楚要怎樣解、為什麼這樣解,而及時對解題方法和規律進行概括,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嚴謹性、確定性,方程思想的進一步滲透,培養了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突出了教學的重點。

(三)、跟蹤反饋

新課標指出“在素質教育的大前提下,及時適量的的鞏固與練習仍然是是幫助學生掌握新知提升能力的必要途徑”故而,我設計了層次遞進的三道鞏固例題。教師引導學生審題,學生弄清題意後,師生共同解題,由教師示範解題過程,期間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通過“變式延伸、引申重構”加入與概念相關的深層次題目,使例題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累積、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及時的訓練能幫助學生鞏固新知,自覺運用所學知識與解題思想方法。

(四)收穫園地

在此,通過總結結論、強化認識,引導學生認識二元一次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有效數學模型。提問:“你從上面的學習中體會到解方程組的基本思路是什麼嗎?主要步驟有那些嗎?”以加深學生對代入法的掌握。知識性內容的小結,可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儘快化為學生的素質;數學思想方法的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應用,並且逐漸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個性品質目標。

(五)、佈置作業

在本環節,我將課後作業的佈置分為兩個層次,一是數學練習即課後習題作業的佈置,旨在讓學生通過及時地鞏固練習加深對所學知識內容的理解與掌握。二是數學思考即寫一篇數學日記,讓學生將本堂課所獲得經驗體會寫成一篇數學日記,同學相互交流。旨在提高學生對數學來源於生活的認識,喚醒學生親近數學的熱情,幫助學生強化數學知識的記憶,逐步拉近他們觀念中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六、板書設計

在此,我以直觀、系統為主旨,針對本節課的具體內容,設計了重難點突出、簡潔明瞭的課堂板書,配合多媒體的教學方式,最大化的利用教學資源的同時也體現了時代要素在教學中的運用。

七、反思評價

按照“以人為本、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本節課的重點是如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在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從而突破重難點、達到教學目標。整節課還應做到全程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引導學生學會欣賞自己、欣賞同伴,彼此學習,在共同學習中掌握知識、發展能力。

在教學中應始終堅持“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加強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為學生終生學習打下堅實基礎”為主旨,同時努力推行“成功教育、快樂教育”的理念,把握評價的時機與尺度,實現評價主體和形式的多樣化,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與效果。促使學生主動參與並“捲入”到“做”數學的活動中,從而更加深刻的認識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以上是我説課的全部內容,請給各評委老師批評指正!

結束:以上,我僅從説教材、説目標、説教學法、説重難點、説教學程序、説板書及反思評價幾個方面上,説明了“教什麼”和“怎麼教”,闡明瞭“為什麼這樣教”。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一些初淺的認識和想法,有不足之處,希望各位委評老師批評指導。

數學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本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蘇教版小學數學第四冊52至53頁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100以內的退位減法、兩位數減一位數和兩位數減整十數以及兩位數減兩位數的不退位減法筆算的基礎上學習的。它是以後學習多位數減法的重要基礎。

二、説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初步掌握三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2、技能目標: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情景的創設,培養學生的愛國之情,同時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算法的基礎上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三、説教學重、難點

説教學重點: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筆算三位數不退位減的算理,能正確用豎式計算,並驗算。

説教學難點:理解三位數減三位數不退位減法的算理。

四、説教法

針對本節課抽象性較強,算理比較複雜,而二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相對較弱的特點,教學時應採用多種方法來激發學生興趣,引導探究新知。教師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嘗試教學法、講授法、直觀演示法、練習法等,並使這些方法相互交融,融為一體。

首先出示舊知,以回憶只是為目的,引起大家的注意,之後出示大家熟悉的動畫片人物——藍精靈圖片,喚起學生心靈的震撼,激發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主探究算法,爾後通過直觀演示,教師講解讓學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最後,通過豐富的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使其真正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和技能。

五、説學法

葉聖陶先生説過:“教師的教是為了不教”。本課力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提出問題,獨立探究,動手操作,充分調動其思維的積極性,通過觀察分析,感知比較,合作交流,總結反思,使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同時滲透學習數學的思想方法

六、説整體設計思路

本節課遵循創設情景、提出問題——獨立探究、解決問題——鞏固練習、實踐應用的學習思路。首先創設藍精靈帶領大家一起探究新知的情景,提出問題:“還剩多少本”?,計算完了又問:“計算出結果後,用哪種方法證明差是否正確?”教師進行恰當的講解和演示從而使學生掌握新知,建立新的認知結構,最後通過鞏固練習讓學生形成技能。

七、説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著名教育家布魯納曾説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為此,我出示藍精靈圖片的播放讓學生深受感染,心中充滿了無比的自豪,他們的思維自然會進入一種積極的準備狀態,從而產生深厚的學習興趣。

2、獨立探究、解決問題

奧蘇伯爾曾經説過:“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我們應當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去進行教學”。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過兩位數減兩位數的不退位減法,也掌握了豎式的寫法,所以這兒首先讓學生嘗試練習,在練習中,學生遇到了困難:“計算出結果後,用哪種方法證明差是否正確?”這個問題正是本節課的重點所在。。“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強烈的求知慾被喚起,開始進入深入的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

《數學課程標準》又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學生尋求解決問題方案的時候,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學生展開獨立探究,小組交流,全班彙報,展示算法的多樣化,以使學生在探究新知的同時,發展思維,培養創新精神。然後通過學生觀察比較,教師講解以及學生練習的方法,讓學生明確算理,掌握算法。)

3、鞏固練習,實踐應用

有效的練習是學生鞏固新知,形成技能,並用之解決實際問題的必要手段。因此本節課我分三個層次來設計練習,即基本練習、綜合練習、拓展練習。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讓學生進一步完善認知結構,並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4、課堂總結

讓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穫,並提出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使所學知識形成有機的整體。

八、説課後反思

本節課通過創設生動的情景,展開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獨立探究中冷靜思考,在合作交流中積極思辨,在生生、師生對話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同時獲得成功的體驗,享受數學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