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指數函數的説課稿範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3.38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説課稿,是説課取得成功的前提。説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指數函數的説課稿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指數函數的説課稿範文

指數函數的説課稿1

一、説教材分析

1、《指數函數》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點

2、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

(1)知識目標:

①掌握指數函數的概念;

②掌握指數函數的圖象和性質;

③能初步利用指數函數的概念解決實際問題。

(2)技能目標:

①滲透分類討論、數形結合的基本數學思想方法;

②培養學生觀察、聯想、類比、猜測、歸一、教材分析。

1、《指數函數》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點

《指數函數》是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第一冊第二章“函數”的第六節內容,是在學習了《指數》一節內容之後編排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既可以對指數和函數的概念等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又可以為後面進一步學習對數、對數函數尤其是利用互為反函數的圖象間的關係來研究對數函數的性質打下堅實的概念和圖象基礎,又因為《指數函數》是進入高中以後學生遇到的第一個系統研究的函數,對高中階段研究對數函數、三角函數等完整的函數知識,初步培養函數的應用意識打下了良好的學習基礎,所以《指數函數》不僅是本章《函數》的重點內容,也是高中學段的主要研究內容之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此外,《指數函數》的知識與我們的日常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有着緊密的聯繫,尤其體現在細胞分裂、借貸利率的計算和考古中的年代測算等方面,因此學習這部分知識還有着廣泛的現實意義。本節內容的特點之一是概念性強,特點之二是凸顯了數學圖形在研究函數性質時的重要作用。

2、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

通過初中學段的學習和高中對集合、函數等知識的系統學習,學生對函數和圖象的關係已經構建了一定的認知結構,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知識維度:對正比例函數、反比例函數、一次函數,二次函數等最簡單的函數概念和性質已有了初步認識,能夠從初中運動變化的角度認識函數初步轉化到從集合與對應的觀點來認識函數。

技能維度:學生對採用“描點法”描繪函數圖象的方法已基本掌握,能夠為研究《指數函數》的性質做好準備。

素質維度:由觀察到抽象的數學活動過程已有一定的體會,已初步瞭解了數形結合的思想。

鑑於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的分析,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如下:

(1)知識目標:

①掌握指數函數的概念;

②掌握指數函數的圖象和性質;

③能初步利用指數函數的概念解決實際問題;

(2)技能目標:

①滲透數形結合的基本數學思想方法;

②培養學生觀察、聯想、類比、猜測、歸納的能力;

(3)情感目標:

①體驗從特殊到一般的學習規律,認識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繫與相互轉化,培養學生用聯繫的觀點看問題;

②通過教學互動促進師生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抽象、概括、分析、綜合的能力;

③領會數學科學的應用價值。

(4)教學重點:指數函數的圖象和性質。

(5)教學難點:指數函數的圖象性質與底數a的關係。

突破難點的關鍵:尋找新知生長點,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繫,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充分結合圖象,利用數形結合來掃清障礙。

二、説教法設計

由於《指數函數》這節課的特殊地位,在本節課的教法設計中,我力圖通過這一節課的教學達到不僅使學生初步理解並能簡單應用指數函數的知識,更期望能引領學生掌握研究初等函數圖象性質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為今後研究其它的函數做好準備,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我根據自己對“誘思探究”教學模式和“情景式”教學模式的認識,將二者結合起來,主要突出了幾個方面:

1、創設問題情景、按照指數函數的在生活中的實際背景給出兩個實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順利引入課題,而這兩個例子又恰好為研究指數函數中底數大於1和底數大於0小於1的圖象做好了準備。

2、強化“指數函數”概念、引導學生結合指數的.有關概念來歸納出指數函數的定義,並向學生指出指數函數的形式特點,請學生思考對於底數a是否需要限制,如不限制會有什麼問題出現,這樣避免了學生對於底數a範圍分類的不清楚,也為研究指數函數的圖象做了“分類討論”的鋪墊。

3、突出圖象的作用、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圖形始終使我們需要藉助的重要輔助手段。一位數學家曾經説過“數離形時少直觀,形離數時難入微”,而在研究指數函數的性質時,更是直接由圖象觀察得出性質,因此圖象發揮了主要的作用。

4、注意數學與生活和實踐的聯繫、數學的本質是來源於生活,服務於實踐。在課堂教學的引入、例題的講解和課外知識的拓展部分,都介紹了與指數函數息息相關的生活問題,力圖使學生了解到數學的基礎學科作用,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三、説學法指導

本節課是在學習完“指數”的概念和運算後編排的,針對學生實際情況,我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了嘗試:

1、再現原有認知結構。在引入兩個生活實例後,請學生回憶有關指數的概念,幫助學生再現原有認知結構,為理解指數函數的概念做好準備。

2、領會常見數學思想方法。在藉助圖象研究指數函數的性質時會遇到分類討論、數形結合等基本數學思想方法,這些方法將會貫穿整個高中的數學學習。

3、在互相交流和自主探究中獲得發展。在生活實例的課堂導入、指數函數的性質研究、例題與訓練、課內小節等教學環節中都安排了學生的討論、分組、交流等活動,讓學生變被動的接受和記憶知識為合作學習的樂趣中主動地建構新知識的框架和體系,從而完成知識的內化過程。

4、注意學習過程的循序漸進。在概念、圖象、性質、應用、拓展的過程中按照先易後難的順序層層遞進,讓學生感到有挑戰、有收穫,跳一跳,夠得着,不同難度的題目設計將盡可能照顧到課堂學生的個體差異。

四、説程序設計

在設計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本着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去經歷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的原則,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程序,啟發學生逐步發現和認識指數函數的圖象和性質。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

①用電腦展示兩個實例,第一個是計算機價格下降問題,第二個是生物中細胞分裂的例子;

②將學生按奇數列、偶數列分組。

學生活動:

①分別寫出計算機價格y與經過月份x的關係式和細胞個數y與分裂次數x的關係式,並互相交流;

②回憶指數的概念;

③歸納指數函數的概念;

④分析出對指數函數底數討論的必要性以及分類的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生活實例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掃清由概念不清而造成的知識障礙,培養學生思維的主動性,為突破難點做好準備;

2、啟發誘導、探求新知

教師活動:

①給出兩個簡單的指數函數並要求學生畫它們的圖象

②在準備好的小黑板上規範地畫出這兩個指數函數的圖象

③板書指數函數的性質。

學生活動:

①畫出兩個簡單的指數函數圖象

②交流、討論

③歸納出研究函數性質涉及的方面

④總結出指數函數的性質。

設計意圖:讓學生動手作簡單的指數函數的圖象對深刻理解本節課的內容有着一定的促進作用,在學生完成基本作圖之後,教師再利用課前已列表、建立座標系的小黑板展示準確的作圖方法,達到進一步規範學生的作圖習慣的目的,然後藉助“函數作圖器”用多媒體將指數函數的圖象推廣到一般情況,學生就會很自然的通過觀察圖象總結出指數函數的性質,同時對於底數的討論也就變得順理成章。

3、鞏固新知、反饋回授

教師活動:

①板書例1

②板書例2第一問

③介紹有關考古的拓展知識。

學生活動:

①學習解題的規範步驟

②完成例2的第二問、第三問

③完成分組練習

④擴展視野,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目的是實現學生對指數函數知識的初步應用,完成學生學習的“實踐―――認識―――再實踐”過程,力求通過例題的講授、規範的板書養成學生良好地解題習慣,起到教師的示範作用,通過例2的第二問、第三問鞏固學生對指數函數性質的理解、實現會用指數函數的性質解決數學問題,通過三個分組練習實現教師的再指導和學生的漸進式提高。指數函數與借貸利率的計算、化學中半衰期的計算和考古技術的現代運用有緊密的聯繫,本環節介紹的“化學中的14C在考古中的應用”既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又為下一步學習“計算分期付款的利率”等問題埋下伏筆。

4、歸納小結、深化目標

教師活動:

①引導學生對課堂知識進行歸納,完成對分類討論、數形結合等數學方法的歸納;

②佈置課後及拓展作業

學生活動:完成對指數函數的概念和性質的課內小結並通過課後作業進一步深化學習目標,有能力的同學完成網上調研並在下節課與同學交流我國在利用14C進行考古所取得的成果。

設計意圖:教師在本環節引導學生對指數函數的知識進行梳理,深化知識與技能目標,並通過作業實現目標的鞏固。

5、板書設計

考慮到板書在教學過程中發揮的功能,本節課我設計了由三個板塊構成的板書,板面分配比例為2:1:1,第一大板塊包含了兩部分,一是指數函數的定義,二是課前準備的畫有座標系和表格的小黑板;第二板塊書寫了例1和例2的第一問;第三板塊由學生完成例2的後兩問、練習和課堂小結組成。

五、説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的及時有效能調動課堂的氣氛、感染學生的情緒,對課堂教學發揮着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我將教學評價將貫穿於本節課的每個教學環節中。例如情景導入的表達式評價、回憶指數知識的記憶評價、得出指數函數概念的歸納評價、作圖時的準確性評價、解題時的規範性評價、小結時的表述性評價等。在學生交流、討論、探究等環節注意啟發學生完成知識互評、能力互評,通過多種評價方式讓更多的學生獲得學習的自信,在輕鬆融洽的課堂評價氛圍中完成本節課的教學和學習任務。

當然教師會通過對學生作業的批改獲得更全面的對學生知識掌握的評價和課堂效果的反思,並在後續的時間裏修訂課堂設計方案,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實現學生的能力發展。以上是我對指數函數這節課的設計和思考,敬請批評指正!

指數函數的説課稿2

説教材分析:

“指數函數”是在學生系統地學習了函數概念及性質,掌握了指數與指數冪的運算性質的基礎上展開研究的。作為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數之一,指數函數既是函數近代定義及性質的第一次應用,也為今後研究其他函數提供了方法和模式,為後續的學習奠定基礎。指數函數在知識體系中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在生活及生產實際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因此它也是對學生進行情感價值觀教育的好素材,所以指數函數應重點研究。

説學情分析:

通過初中階段的學習和高中對函數、指數的運算等知識的系統學習,學生對函數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學生對用“描點法”描繪出函數圖象的方法已基本掌握,已初步瞭解數形結合的思想。另外,學生對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數學活動過程已有一定的體會。

説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指數函數的概念和意義,能正確作出其圖象,掌握指數函數的性質並能自覺、靈活地應用其性質(單調性、中介值)比較大小。

説過程與方法:

(1) 體會從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研究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歸納、猜想、概括的能力,讓學生了解數學來源於生活又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理解並掌握探求函數性質的一般方法;

(2) 從數和形兩方面理解指數函數的性質,體會數形結合、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方法,提高思維的靈活性,培養學生直觀、嚴謹的思維品質。

説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驗從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學習規律,認識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繫與相互轉化,培養學生用聯繫的觀點看問題,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在探究過程中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

(2)讓學生在數形結合中感悟數學的統一美、和諧美,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説教學重點

指數函數的圖象和性質

説教學難點

指數函數概念的引入及指數函數性質的應用

説教法研究:

本節課準備由實際問題引入指數函數的概念,這樣可以讓學生知道指數函數的概念來源於客觀實際,便於學生接受並有利於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利用函數圖象來研究函數性質是函數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本節課將是利用特殊的指數函數圖象歸納總結指數函數的性質,這樣便於學生研究其變化規律,理解其性質並掌握一般地探求函數性質的方法 同時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學習、探索和解決問題,幫助學生理解新知識

本節課使用的教學方法有:直觀教學法、啟發引導法、發現法

説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

問題1:某種細胞分裂時,由一個分裂成2個,2個分裂成4個,4個分裂成8個,以此類推,一個這樣的細胞分裂x次後,得到的細胞個數y與x的函數關係式是什麼?

問題2:一種放射性物質不斷變化為其它物質,每經過一年剩餘質量約是原來的 ,設該物質的初始質量為1,經過 年後的剩餘質量為 ,你能寫出 之間的函數關係式嗎?

分析可知,函數的關係式分別是 與

問題3:在問題1和2中,兩個函數的自變量都是正整數,但在實際問題中自變量不一定都是正整數,比如在問題2中,我們除了關心1年、2年、3年後該物質的剩餘量外,還想知道3個月、一年半後該物質的剩餘量,怎麼辦?

這就需要對函數的定義域進行擴充,結合指數概念的的擴充,我們也可以將函數的定義域擴充至全體實數,這樣就得到了一個新的函數——指數函數。

二、數學建構 :

1]定義:

一般地,函數 叫做指數函數,其中 。

問題4:為什麼規定

問題5:你能舉出指數函數的例子嗎?

閲讀材料(“放射性碳法”測定古物的年代):

在動植物體內均含有微量的放射性 ,動植物死亡後,停止了新陳代謝, 不在產生,且原有的 會自動衰變。經過5740年( 的半衰期),它的殘餘量為原來的一半。經過科學測定,若 的原始含量為1,則經過x年後的殘留量為 = 。

這種方法經常用來推算古物的年代。

練習1:判斷下列函數是否為指數函數。

(1) (2)

(3) (4)

説明:指數函數的解析式y= 中, 的係數是1。

有些函數貌似指數函數,實際上卻不是,如y= +k (a>0且a 1,k Z);

有些函數看起來不像指數函數,實際上卻是,如y= (a>0,且a 1),因為它可以化為y= ,其中 >0,且 1

2]通過圖象探究指數函數的性質及其簡單應用:利用幾何畫板及其他多媒體軟件和學生一起完成

問題6:我們研究函數的性質,通常都研究哪些性質?一般如何去研究?

函數的定義域,值域,單調性,奇偶性等;

利用函數圖象研究函數的性質

問題7:作函數圖象的一般步驟是什麼?

列表,描點,作圖

探究活動1:用列表描點法作出 , 的圖像(藉助幾何畫板演示),觀察、比較這兩個函數的圖像,我們可以得到這兩個函數哪些共同的性質?請同學們仔細觀察。

引導學生分析圖象並總結此時指數函數的性質(底數大於1):

(1)定義域?R

(2)值域?函數的值域為

(3)過哪個定點?恆過 點,即

(4)單調性? 時, 為 上的增函數

(5)何時函數值大於1?小於1? 當 時, ;當 時,

問題8::是否所有的指數函數都是這樣的性質?你能找出與剛才的函數性質不一樣的指數函數嗎?

(引導學生自我分析和反思,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根據學生的發現,再總結當底數小於1時指數函數的相關性質並作比較。

問題9:到現在,你能自制一份表格,比較 及 兩種不同情況下 的圖象和性質嗎?

(學生完成表格的設計,教師適當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