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文言文

中考語文文言文常見的詞語

欄目: 文言文 / 發佈於: / 人氣:1.18W

(一)之

中考語文文言文常見的詞語

1.用作代詞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譯為他(他們)、它(它們)。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義,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馬説》)

2.用作助詞

(一)結構助詞,定語的標誌。用在定語和中心語(名詞)之間,可譯為的,有的可不譯。例: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

(二)結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用在被提前的賓語之後,動詞謂語或介詞之前,譯時應省去。例:宋何罪之有?(《公輸》)

(三)結構助詞。當主謂短語在句中作為主語、賓語或一個分句時,之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譯時可省去。例: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説》)

(四)音節助詞。用在形容詞、副詞或某些動詞的末尾,或用在三個字之間,使之湊成四個字,只起調整音節的作用,無義,譯時應省去。例:頃之,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狼》)

3.用作動詞

可譯為去、往、到。例:輟耕之壟上(《陳涉世家》)

(二)其

1.第三人稱代詞,相當於他(們)、她(們)、它(們)。例:妻跪問其故。(《樂陽子妻》)

2.活用為第一人稱。相當於我(的)、自己(的)。例:並自為其名。(《傷仲永》)

3.在句中表示反問語氣,相當於難道、怎麼。例:其真無馬邪?(《馬説》)

4.指示代詞,相當於那這之類的詞。例: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

5.指示代詞.表示其中的,後面多為數詞。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為學》)

(三)以

1.用作介詞

表示憑藉,譯為憑、靠。例:乃入見。問:何以戰?(《曹劌論戰》)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譯為用、拿、把、按照。例: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以後省略介詞賓語。)(《為學》)/策之不以其道。(《馬説》)

2.用作連詞

表示並列、承接、修飾,以相當於而。例:新城之上,有池窪然而方以長(《墨池記》)

表示目的,譯為來、用來。例: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因為,由於。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3.用作副詞

譯為已,已經。例: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

(四)於

1.表示對象,譯為對,對於,向。例:貧者語於富者曰。(《為學》)

2.表示處所,譯為在,從。例: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出師表》)

3.表示對象,譯為與,跟,同。例: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隆中對》)

4.表示處所,譯為到。例:指通豫南,達於漢陰。箕畚運於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5.放在形容詞之後,表示比較,一般可譯為比。例: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魚我所欲也》)

(五)而

1.表示並列,相當於而且、又、和,有時可不譯。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十則)

2.表示承接關係,相當於並且、就,有時可不譯。例: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十則)

3.表示轉折關係,相當於然而、可是、卻。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論語》十則)

4.表示修飾關係,即連接動詞和狀語,相當於着、地等,或不譯。例:康肅笑而遣之。(《賣油翁》)

5.代詞,可譯為你,你的。例:而翁知我。(《蔡勉旃堅還亡友財》)

(六)則

1.連詞

(1)表示承接關係,可譯為就。例: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岳陽樓記》)

(2)表示假設關係,可譯為如果,那麼。例:萬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魚我所欲也》)/誠如是,則霸業可成。(《出師表》)

(3)表示轉折關係,可譯為卻。例:餘則藴袍敝衣處其間。(《送東陽馬生序》)

2.表示判斷

可譯為就是。例: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七)者

1.代詞

(1)指人、事、物、時間、地點等,可譯為的人、的東西、的事情、的原因等。例:京中有善口技者。(的人)(《口技》)/可愛者甚蕃。(的花)(《愛蓮説》)

(2)在數詞後表示幾種人、幾件事或幾樣東西。可譯為個、樣、項。例:或異二者之為。(《岳陽樓記》)

(3)用在今昔等時間詞後,可譯為的時候。例: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孫權勸學》)

2.助詞

用在判斷句或陳述句的主語後,表示停頓,不譯。例:吳廣者,陽夏人也。(者與也配合,表判斷,不譯)(《陳涉世家》)/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者用在陳述句的主語後,錶停頓。)(《愚公移山》)

(八)也

1.句末語氣詞,表判斷,可不譯。例: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陳涉世家》)

2.句末語氣詞,表陳述語氣,可不譯。例: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馬説》)

3.句末語氣詞,表感歎語氣,可譯為啊等。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師表》)

4.句末語氣詞,與和等詞對應,表疑問語氣,可譯為呢。例:若為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世家》)

5.句中語氣詞,表示語氣的停頓,以引起下文。例:餘聞之也久。(《傷仲永》)

(九)焉

1.疑問代詞,可譯為哪裏。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句末語氣詞,相當於啊。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十)因

1.連詞,表示順接上文,可譯為於是、就。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唐雎不辱使命》)

2.介詞,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原因、依據、方式,可分別譯為由於、憑藉、依靠。例:高祖因之以成帝業。(《隆中對》)

3.介詞,可譯為根據、依照。例:罔不因勢象形。(《核舟記》)

4.副詞,可譯為因此。例:因以為號焉。(《五柳先生傳》)/而因以及乎其跡。(《墨池記》)

(十一)且

1.副詞

(1)用在動詞或數詞前,表示動作行為將要發生,可譯為將,將要、將近。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2)表示行為的狀態,可譯為姑且、暫且。例:存着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石壕吏》)

2.連詞

(1)表示遞進,可譯為況且。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表示讓步,可譯為尚且、還。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馬説》)

(3)表示並列或遞進,可譯為和、而且、並且。例:蓋餘之勤且艱若此。(《送東陽馬生序》)

(十二)乃

1.副詞

(1)可譯為竟然。例: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2)可譯為於是、才、就。例:乃重修岳陽樓。(於是,就)(《岳陽樓記》)/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才)(《狼》)

2.判斷詞,可譯為是、就是。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

3.第二人稱代詞,可譯為你、你的。例: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

(十三)矣

1.句末語氣詞,表示肯定或判斷推測語氣,相當於了、啊。例: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啊)(《岳陽樓記》)/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了)(《論語》十則)

2.句末語氣詞,表示感歎語氣,相當於了。例:甚矣,汝之不惠!(了)(《愚公移山》)

3.語氣詞,表命令或請求,相當於了、啦。例:登軾而望之,曰:可矣。(《曹劌論戰》)

(十四)乎

1.語氣助詞

(1)表疑問語氣,可譯為呢。例: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輸》)

(2)表反問,可譯為嗎。例: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論語》十則)

(3)表推測,可譯為吧。例: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岳陽樓記》)

(4)表感歎,可譯為啊。例: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世家》)

2.介詞,引出動作行為發出的處所,相當於於。例:醉翁至於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醉翁亭記》)

(十五)所

1.與動詞結合,組成名詞性短語,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情況。

例: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所聞即所知道的事情)(《桃花源記》)

2.所和以連用。

(1)所以表示原因,可譯為的原因。例: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出師表》)

(2)所以表示手段或憑藉,可譯為用什麼方法、用這些來。例:吾知所以距子矣。(《公輸》)/所以動心忍性。(所以:用這些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3.與為相呼應,構成為所的結構,表被動。例:而二蟲盡為所吞。(為所可譯為被吞掉)(《童趣》)

4.用作名詞,意思是地方、處所。例:欲至何所。(《宋定伯捉鬼》)

(十六)哉

1.表感歎語氣,可譯為啊。例: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世家》)

2.表疑問語氣,可譯為呢。例:禽獸之變詐幾何哉!(《狼》)

3.表反問語氣,可譯為嗎。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十七)夫

1.指示代詞,譯為那。例:予觀夫巴陵勝狀。(《岳陽樓記》)

2.f,句首發語詞。例:夫環而攻之而不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丈夫。例:夫齁聲起。(《口技》)

4.成年男子的通稱,可譯為人。例:荷擔者三夫。(《愚公移山》)

(十八)遂

1.副詞,可譯為就、於是。例:遂逐其師。(《曹劌論戰》)

2.副詞,表原因可譯為因而。例:恐遂汩沒。(《上樞密韓太尉書》)

(十九)雖

連詞,在文言文中主要有兩種用法。

1.表示假設,可譯為即使。例:雖千里弗敢易也,豈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2.表示轉折,可譯為雖然。例: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送東陽馬生序》)。

(二十)然

1.代詞,起指示作用,譯為這樣、如此。例:父利其然也。(《傷仲永》)。

2.連詞,錶轉折關係,譯為然而、但是等。例:然足下卜之鬼乎?(《陳涉世家》)

3.助詞,分兩種情況:

①用在形容詞之後,作為詞尾,可譯作的樣子、地。例:秦王怫然怒。(《唐雎不辱使命》)

②用於句尾,常與如若連用,構成如然若然的格式,的樣子像似的。例: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

(二十一)故

1.舊的,原來的。例:温故而知新(《論語》十則)/兩狼之並驅如故。《狼》)

2.特意。例: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見蔡桓公》)

3.原因,緣故。例:公問其故。(《曹劌論戰》)

4.所以,因此。例: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二十二)苟

1.連詞,表假設,可譯為如果。例:苟富貴勿相忘。(《陳涉世家》)/苟慕義強仁(《送董邵南遊河北序》)

2.副詞,可譯為苟且。例:苟全性命於亂世。(《出師表》)

3.副詞,表希望,可譯為且,或許。例:苟無飢渴。(《君子于役》)

(二十三)會

1.副詞

(1)適逢,恰巧。例:會賓客大宴。(《口技》)

(2)一定。例:長風破浪會有時。(《行路難》)

(3)定將。例:會挽雕弓如滿月。(《密州出獵》)

2.動詞

(1)回合,聚會。例:遷客騷人,多會於此。(《岳陽樓記》)

(2)體會,領會。例: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送東陽馬生序》)

(二十四)或

1.無指不定代詞,可譯為有的人,有人。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陳涉世家》)

2.副詞

(1)有時。例:或王命急宣。(《三峽》)

(2)或許。例:或異二者之為。(《岳陽樓記》)

(二十五)諸

1.兼詞,之於的合音合義。例:投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眾。例:其西南諸峯。(《醉翁亭記》)

3.各位,眾位。例:今諸生學於太學。(《送東陽馬生序》)

熱門搜索
六年級寫過年啦的作文 麗江的雨散文隨筆 人生需要理解初三作文750字 給自己一片豁達的天空作文 我們能燒“冰”的閲讀理解和答案 賈平凹最新作品《極花》 稻花飄香作文800字 房產經紀人求職信 醫生崗位工作計劃 前赤壁賦讀後感 四年級我最好的老師命題作文350字 試行的解釋及造句 讚美蜜蜂的作文 有黴相 怎麼寫公司的試用期辭職信 《點絳脣·素香丁香》閲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小黃鶯唱歌》讀後感700字 汽機分公司的上半年工作總結 爬山虎的作文500字|爬山虎的作文 中班下家長工作總結 送東陽馬升序的讀後感300字 路遇那棵開花的樹作文800字 身邊的藝術書法三年級作文600字 煙斗老爸小學作文 描寫可愛的家鄉的作文 美麗的嘉州花城作文 去姥姥家作文350字 小兔的相關作文 小學四年級語文爬山虎的腳同步練習題 跌倒了再爬起來議論文 優秀作文:黃鶴樓公園遊記 美麗的相冊五年級作文 免費搭車 小夥伴們 二年級語文節日的大街教學教案 一次歡快的跳繩比賽作文 小學生六一兒童節作文300字:快樂的六一 民富國強 是一種語言作文 小學生場面描寫的作文300字 我喜歡的動物的優秀作文 瑞典實習總結報告 立春祝福問候語摘錄63條 細節的作文:細節 春季運動會感想作文 我是一匹來自草原的馬作文 《做一名好教師》讀後感 知人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