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散文

年是母親的味道情感散文

欄目: 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1.48W

臘月的一天,我到火車站接一個從南方回來過年的朋友,看到一個身材佝僂的母親,懷裏摟抱着一個漆黑的鼎罐,在火車站接到兒子後,把鼎罐裏還發熱的食物,當場倒出來給兒子吃。鄉村黑鼎罐裏,是母親燉的蘑菇土雞湯。

年是母親的味道情感散文

朋友看到這一幕,眼圈紅了,他説:“我回來,不就是想吃一口媽媽做的家常菜嗎?”

電視裏還看到過一個畫面,春節來臨前,雪花漫天,皺紋密佈的母親,正匍匐着用石磨碾着水泡糯米,乳白的汁從磨眼裏流出來,在外打工的兒子,下了火車,再坐摩托車回家,在家門前望見白髮的母親,叫出了聲:“媽,我回來了!”晚上,母親做了好大一桌家常菜,全家人在爐火熊熊雪花飄飄中團圓了。這些團圓的家常飯菜,凝聚着一代一代人的親情,食物也慰藉着親情,綿延了一代一代人回家的路。

我表妹小雅那年臘月還在蘇州求學,有天半夜,她在夢中磨牙,是想吃母親做的家常菜了,母親做的麻婆豆腐、泡椒魚、魚香茄餅、南瓜湯……是小雅在江南夢中飄香的食物。一大早,小雅就給母親打去電話:“媽,我嘴饞了,想吃你做的'麻婆豆腐……”小雅那天給母親打了電話以後,母親急了:“乖女兒,又沒有飛機,不能空運啊……”中午,母親還是忍不住,用石磨製作的豆腐,在蜂窩煤爐子上做出了麻婆豆腐、魚香茄餅,母親把菜端到電話機前,給女兒打去電話,女兒啊,你看,媽媽為你做了。小雅在電話那邊,哽咽淚流。

前年,小雅的母親患病去世,母親再也不能為女兒做家常菜了。媽媽的忌日也是在臘月,去年臘月,小雅特地從南方回來,去市場買了食材,為母親做了幾樣家常菜,端到了母親的墓地前,一頭跪下:“媽,女兒給你端菜來了……”小雅在南方工作那年,母親去了那兒,把自己多年來做的幾樣家常菜,都悉心傳授給了女兒,母親叮囑説,女兒啊,無論你事業做得多好,今後成了家,也還是要回家給丈夫、孩子做飯吃。後來,小雅就是憑母親教的一手四川家常菜,把一個優秀男子的胃給拴住了,並征服了他的心。小雅説,今年春節,她要在廣東,做上一桌母親教會的家常菜,享受那種久別的過年味道。

在鄉下,一罈泡菜,泡出的也是人生百味。我奶奶在一九五四年做的一罈泡菜,一家人居然吃了三十九年,經年累月的老鹽水,歷久彌香,這是一個家族的味道,多少年的春節團聚裏,奶奶就用一罈子泡菜為作料,把那些年清貧艱辛的節日烹調得有滋有味。我母親在一九八四年做的一罈泡菜,十八年前帶進了城,春節時我們回家,母親也是用罈子裏的泡菜為作料,做上幾個拿手的家常菜,吃得身上和心頭都暖融融的。而今,七十歲的母親,還蹣跚着腳步,去市場上買回蘿蔔、辣椒、豇豆、姜蒜放在泡菜罈子裏。這個擺在廚房裏憨態十足的老泡菜陶瓷罈子,成為一家人心上的寶。

藕圓子,也是我在鄉下喜歡吃的一種春節家常菜。在冬天,池塘裏的藕成熟了,一些鄉下人脱掉鞋襪,站到冰冷刺骨的水中挖藕,他們冷得牙齒打戰,嘴脣烏青。那些樂觀的鄉下人,一大早,咿咿呀呀把剛出土的藕挑到城裏去賣,眉毛上掛滿了霜。他們用手工把藕磨成碎泥,在柴火灶上清蒸、油炸出的藕圓子,而今還是我夢中咂嘴的食物。

春節裏的家常菜,是洗盡鉛華閲盡繁華後,還記得的親人們的氣息,是母親把對兒女們的疼愛,深深地植入他們的體內、靈魂中,成為喚醒打開千門萬户的密碼,成為連接萬家燈火的暗語,充滿了生活的禪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