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化作文 > 傳統作文

傳統與現代作文5篇

欄目: 傳統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3.32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傳統與現代作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傳統與現代作文5篇

傳統與現代作文1

有人説:傳統意味着“落後”、“保守”、“抱殘守缺”,如同一位生命垂危的老者;而現代則給人以“時尚”、“希望”、“與時俱進”,就像一個富有朝氣的青年,煥發青春的活力,吹響着時代的號角。的確,有時,兩者確有水火不容之勢,但又相輔相成,互相作用,它們統一於人類社會的進程中。

在現代,我們欣喜於現代化的科技給我們帶來的便利。不束縛於傳統,幾千年流傳下來的節俗,在今天,自然而然有了許多的改變。現代的人們不願守舊,追求自由、奔放、快樂,不再被傳統所束縛。但是,對於傳統節日,人們懂得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在今天,有些人認為傳統是包袱,是一種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牽制着我們的交往方式和思維方式,控制着我們的情感體驗和審美情趣,制約我們的價值方向。也有一些人認為,傳統的文化是一種財富,他架起我們前進的階梯,維持着我們社會秩序,為我們的前進提供了休息之地,要是沒有了傳統文化,我們的生活就失去了精神的家園。

在古代的中國教育“重人倫,輕物理”,不利於自然科學的發展,但中國古代的教育思想中也有許多精華,如:“化民為俗,其必由學”的重教化思想,“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求實態度,“誨人不倦”的育人風範,“教學相長”的教學方法等。這是長久以來值得人們學習的。在交通方面,古人出行坐車乘舟,速度有限。近代以來,火車輪船風馳電掣。古代交通雖有限,但行止自由,行者送客痛不忍別,讓人送別依依不捨,可以讓彼此相處長久。在今天交通雖順暢,離別情思卻像輪船的雙輪一樣轉,頃刻間已經繞了千萬周。在交流方面,古代書信為通信物,花費的時間太長久,不方便。而現在科技信息時代,人們可以打電話,發電子郵件,聊天,便捷又快速。

古代的詩歌至今令人欣賞,詩歌中常常抒發了作者的想法與志向。今天,當我們讀起這些詩歌時,如身臨其境,也跟着作者在享受着田園生活,世外桃源的美景就在眼前,那憂國思鄉的情感油然而生。讓我們體會到了古代人的生活。在今天,人們不再靠書信通訊,而是打電話,文字並不常見,也就缺少了一份情意,聽不到那使人感慨的詩句了。

載着漫長的歲月,載着悠久的文化,載着一個流傳下來的傳統佳節。歷史的長河緩緩流着,只有將傳統的東西與現代化有機融合,傳統借現代而大放異彩,現代因傳統而富有底藴。

傳統與現代作文2

冬風吹過,道路兩旁樹葉飄零。天雖冷,但人的心卻熱得異常,因為,春節就快到了。大街上滿是喜慶的感覺,到處張貼着火紅的對聯,圖畫;四下掛滿了鮮紅的燈籠,紙盒。這紅色,歷來是中國人心中最喜氣的顏色,看在眼中,心裏也泛起陣陣暖意。

一切都很傳統,只是……

只是對聯不再是手寫;貼圖不再是人剪的;燈籠不再用火點了;紙盒不勞手摺了。一切,都是齊刷刷地從現代的印刷廠中印出來的,幾乎一樣地工整,一樣地美觀,一樣的喜氣洋洋。

但是,有人不滿意了。不少人追求“傳統”,追求氣氛。説這樣的春節沒有中國的味道,説這是拋棄了中國的風俗。

是這樣嗎?踏着剛剛爆成紅紙瓣的爆竹,聞着那尚未散去的煙花味,看着眾人臉上洋溢的那份喜氣,我知道我已經有了答案。

答案就是否定,否定那所謂的遺忘自己風俗的説法。

試問:難道現代就與傳統相背?難道要傳統就必須返古?所謂傳統,是指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精神內涵。節日是一種體現文化內涵的形式,而節日中的點綴更只是微乎其微的細節。更何況,細節處是在變地更完美,更居新意。這樣的春節,才更體現了不斷創新,不斷更進卻又不失風俗的健康面貌。這樣的進步和改變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

而如果只是刻意而死板地從形式上“保持風俗”,雖説看上去是一種保護自我精神文化、風俗特色的行為,而事實上,這是一種精神文明的滯留。而且,時間越久,單一而不變的春節必將成為一種純粹的形式,使人在單一中麻木了自我的精神。而失去了精神才是最嚴重、最失本的失去傳統。並且,一味追求返古的社會又如何大踏步的進步呢?

年年煙花爆竹古往今來都有着除舊迎新的意思。可見,中國的風俗中自有一份創新。那麼,這樣的春節其實也是最繼承傳統的'春節。

這個新年,短信賀年或是e—mail祝福已顯得很常見。這高速發展的信息技術使得相距甚遠的親朋好友間都能夠在這一傳統的節日中互相祝福。雖然,這及不上登門拜訪那麼親切,但是,古人有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那麼我們如今萬里傳話語,距遠心連心。一些遠在他國的親友也通過高新科技受到了遙在故鄉的慰問,而國內的人也因為高速發展的科技而受到了客居異國的親人的祝福。

因為高科技,中國的傳統傳遍了世界各地。

可見,傳統與發展本來就是相輔相成的。而沒有新的進步,新的發展,傳統風俗又怎麼能更好地得到繼承呢?

在這個現代而傳統的春節中,一個傳統而不斷進步的中國已在明天招手……

傳統與現代作文3

近日,漢服之風又盛行開來。據報道,某學校同寢室的幾個女生因對其喜愛而每日都穿漢服,嚴格遵循古代禮儀。對此,我想説:中華文化需要傳承,但作為現代青年,應在時代的潮流下,結合當下生活,以創新的形式體現對國家文化的尊重與熱愛。

泱泱華夏,文明悠久,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湧現了多少文化的精華,璀璨的明珠!漢服,作為一代禮儀之邦的象徵,更具有其特色和優點:左右交叉,袖子寬大,象徵着漢民族的寬廣博大、兼容幷蓄;美觀的裝飾,在近現代審美角度看仍不會顯得古板。不可否認,這樣的文化精華,我們要傳承併發揚光大。

那麼,幾位高校女生的做法,是否符合傳承觀?發展的方式又是正確的嗎?

誠然,那幾位女生穿漢服,承古典之風,是值得讚賞的行為。但是,在現代高速運轉的時代中,每天都穿漢服,嚴格遵循古代禮儀,卻未必是一件好事。日新月異的世界在不斷改變,而古代那每天都穿漢服的典章制度早已不適合我們,不能一味盲目地傳承;新時代的我們,為今後更好地發展,必須拋棄一些傳統觀念思想和制度,才能更好地建設現代中國,走在世界前沿;再者,我們的日常生活逐漸豐富多彩,參與的活動也數不勝數。試想,假使穿着漢服在大學校園的食堂打飯菜,“飄飄欲仙”的長袖會使多少在意形象的女生對眼前可口的食物“望而卻步”、“求之不得”?古今生活大有不同,每天身着漢服必然會影響人們生活的方便性和舒適度,與現代生活的簡約化相悖。

當然,為了發揚傳統文化,永捧一棵炙熱的心,也是件非常難做到的事。那些高校女生和現代大多數民眾一樣,多為僅僅追求外觀的華麗而熱衷於漢服。但是,傳承中華文化之心,不能僅僅停留在外表層面,最重要的是精神和內在修養。在發揚傳統文化的同時,學會先人們多年以來積累的優秀經驗——做人的道理,學習的方法以及對待不同事物的態度,這才領會了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我們可以在穿漢服的基礎上,創新文化發展形式。做到外表美觀又不存在着文化精神的貧瘠,不在淺顯的層面認識傳統文化,未嘗不可;再者,不可抱有一種極端的思想表達對文化傳承的認知,而天天穿漢服,所體現的是對物質美觀追求上的一種狂熱。

因此,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傳承文化不能因循守舊。創新文化發展形式,瞭解文化的深層底藴內涵,才是正確的發展方式。故我們尚可以説:接時代步伐,承古典之風。

傳統與現代作文4

近日,國內一所學校同寢室的幾個女生火了,她們嚴格遵循古代禮儀,無論學習生活,時刻都穿着漢服,這引起了廣大網友的密切關注,並引發了大家的熱烈討論。

從動機來看,或許這幾名女生是出於對漢服的喜愛,對漢文化的嚮往,抑或是為了宣揚中華傳統服飾文化。就目前網友的反應來看,無論是漢服還是漢文化,都成功進入了大家的視野,刷了一波熱度,也不乏有人爭相模仿,掀起了一股“漢服熱”。越來越多的人也喜愛上了漢服,這無疑有助於傳承我們的民族傳統文化,使其精華部分,不至於被歷史埋沒,被人們所淡忘。

但是,這與現代生活格格不入的做法是否完全妥當呢?穿上載統的漢服,清新飄逸,盡顯我們漢民族優雅的氣質,給人以美的視覺享受,可是漢服的衣領直接與衣襟相連,左右交叉,袖子寬大,穿上實則行動不便,且古代禮儀較繁瑣,與現代快節奏、快速的生活並不能完全相適應。這些矛盾之處,便提醒了我們,在傳承文化的過程中,不能照搬照抄,而要在保留其元素的原則下不斷創新,與時俱進。

文化是不斷髮展的,一個靜止的文化不能稱之為優秀的文化。漢文化之所以繁榮精妙,也是不斷地吸收了前人的智慧,並加以創新的成果。在現代社會,漢文化要融入我們的生活,也需要加以創新。創新是文化傳承的動力,近年來,《中國詩詞大會》《國家寶藏》《經典詠流傳》等一系列節目開播後得到大眾的一致好評,正是對傳統文化不斷創新的生動事例。我們的衣服、裝飾、建築、音樂、繪畫等,都可以融入一些漢元素,既保證人們生活的便捷、舒適,又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中華民族還有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如諸子百家文化、唐文化等,它們一樣需要我們去弘揚,去發展。

文化的傳承從來都不是簡單的記住歷史上的知識,而是讓這些優秀文化走出書本,真正為我們的生活服務。這幾名穿漢服的女生雖然將漢服文化帶進了我們的生活中,但漢服並未給我們生活帶來便捷,也未形成穿漢服的潮流,只不過是博一時眼球罷了。漢服再美,也要加以改進。文化再強,仍需不斷創新。民族文化是我們的根,我們應發揮聰明才智,讓五千年文明在傳承中取得豐碩成果,在新時代煥發出強大生命力。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力。

傳統與現代作文5

近日以來,南京一所大學的幾位女學生傳遍網絡,其原因是她們嚴格遵循古代禮儀,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中都穿着漢服。這件事激起廣泛的討論,對此,我贊同以上女學生穿着漢服,遵循古代禮儀的行為。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五千年來的時光長河誕生了許多象徵着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藝術瑰寶,而這些藝術瑰寶存在於生活的點滴之間,於飲食,於服飾,於禮儀……這些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共同構建了我們的“漢文化”。但在如今的社會,這些“漢文化”有多少是被我們傳承下來,有多少是被世人所銘記的呢?

有的人已經忘記,有的人仍選擇銘記。正如那所大學的幾位女學生,堅持於生活中穿着漢服,嚴格遵循古代禮儀。誠然,穿着漢服,不便於在如今高速社會中行動,遵循古代禮儀,不單單隻有服飾這一項,但即便如此,在現在的社會裏,就穿着漢服這一項,又有幾人能夠做到?況且那些女大學生,不在意他人異樣的眼光,他人的看法,始終堅持於生活中穿着漢服,嚴格遵循古代禮儀,這正是當今社會應該提倡的風氣與行為。試想,我們整天説着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但到頭來卻一直穿着西服,用着西方的習慣方式,這如何能突顯出中國的博大文化呢?只有當我們穿戴着中國服飾,説着中國話,遵循着中國自身的禮儀,這才能體現出一國之大氣,一國之鼎盛。

傳承漢文化,在生活中展現,而不是將其隱藏起來。這就好比,古典茶壺,如果一味地掩藏,將它放在博物館中珍藏,那自然不能體現出它原有的價值,我們應大方的將其拿出,只有經過茶水的潤澤,那茶壺才會變得更加具有光澤,才能體現出它非凡的藝術價值。也正是隻有在生活中傳承文化,才能不斷地完善該文化,傳承該文化。

南京女大學生行為的內涵,實實在在地顯示出了一種文化意境,一種新型的文化傳承方式,而這種方式是一種文明所需要的,是一個國家所需要的,更是我們現在缺少的。

試想,當屈原變成韓國人,李白成為哈薩克斯坦人,那我們所謂的文明還會剩下什麼,那我們的民族又該以何種形式繼續傳承?

文化是民族的象徵,而民族又代表着國家,所以説,文化是國家的根本,對於這種根本,我們應在生活中去傳承它。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