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議論文

以真理為題材的議論文

欄目: 議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3.3W

子不語亂力鬼神。有一次,孔子的學生問孔子他的祖先死了以後有沒有靈魂呢?結果孔子默然不應。學生看夫子的表情,便茫然若失地退回來。身邊的人看了,便問孔子為何不説話。孔子這時張口了:“你讓我怎麼説呢?如果我説有,他就什麼事也不做,專等着父母的靈魂來庇佑他;如果我説沒有,恐怕他父母一死他就把他們忘記了。”在孔子的觀念裏,世界是否有鬼神呢。他的不語裏面究竟是有是沒有,還是不清楚呢。他或者清楚,或者不清楚,但沒有説。加上他也説過,沒有搞清楚的東西,我們最好存而不論。所以他怎樣看待鬼神我們已無法知曉了。

以真理為題材的議論文

但從中我們又看到了孔子的教育方式,世界上有沒有靈魂的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對活人有着怎樣的影響。或者可以説,世界上有沒有靈魂,則要看它對活人的影響是怎樣的。如果用它可以風化百姓,那就可以被承認。如果只能誘導人們向惡,那它便永遠不存在。人的本領真大,不僅可以改變外部世界,還可以決定人的靈魂的有無了。也許你會説,孔子的眼裏沒有真理,一切都是道德説教的策略。

但是,我們還是曲解了孔子,他是有信仰的,天地仁道是他心中永遠的準則。而大概他感到很多人達不到明辨真理的高度,如果告訴眾人事實的真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大眾反而產生了誤解,不僅難於維護真理,反而毀壞了真理。於是我們就省略了其中的過程,或者不説,或者告訴他最利於他接近真理的假象。這是維護真理的一個策略,也是一個善意的謊言。

這種例子在日常生活中見。比如,一個丈夫幫助一個相識的寡婦挑了水,回家一定不會告訴妻子真相。他是這樣想的,反正我也沒有做虧心的事,只不過幫了寡婦一把。如果説了,萬一妻子心眼小了,反而惹出許多麻煩,倒不如不説乾淨。如果妻子問幹什麼去了,就便一個理由來搪塞。看來,丈夫的説謊撇棄了真理,選取了一種策略,就像所説的“曲線報國”一樣維護所謂的真理。

但是,這種做法究竟可取不可取呢?掌握實情的人以善良的動機做了一件極負責任的事。他不僅要考慮到事情的原委是什麼,而且還為事情被告知後所帶來的後果負責。可謂用心良苦。但是,這種替他人包辦一切的做法,侵犯了他人的權力,也侮辱了對方,因為這種告知是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被告知者不僅沒有得到事實的真相,反而在智商方面受到蔑視。並且,這種做法的流毒還在蔓延。因為人使用策略時不總是善意的。當有人懂得用策略來維護真理時,也有人學會讓真理來為策略服務。並且,追求後者的人越來越多,因為真理並不能為他們帶來什麼實際利益,而策略的作用能夠做到。它可以隱藏真理,可以拒絕真理,也可以製造出真理,然後得到自己的利益。於是,真理的地位越來越低。

眾人所知的避諱現象便是對真理的一次策略性使用。避諱,是一種掩飾,對事情的真相不敢或者不願説。需要避諱的東西往往不是最好的就是就壞的事物。比如説父母的名字,出於尊敬我們不會直接喊出來,就好像最亮的光輝我們不敢用眼睛去看一樣。君王們便按照這個邏輯也給自己罩上最耀眼或者説最刺眼的光芒,不讓人們喊出自己的名字,説出來便是大不敬,需要殺頭的。不光自己的名字,連跟自己相關的一切都要罩上光芒。這些做法有太多自戀的.痕跡,並且他們還要利用權勢強迫大家維護自己的自戀,讓眾人陪着自己做遊戲。而避諱過了頭,就要鬧出很多笑話。比如,很多開國皇帝為了給自己增添更多的神性光輝,居然在自己的出生過程了抹去了父親的地位,不承認為其父親所生。后稷的母親在神的腳趾印上踏了一覺就懷孕了,劉邦的母親夢見了蟒蛇便腹中有感等動人事蹟便是例證。這樣的結論在民間是最惡毒的咒罵,在這裏卻成為皇帝至高無上的光榮。人間的一個最基本的真理就這樣被抹殺了,最不幸的是人們別管信與不信,都對此津津樂道,並且情願相信事情的本身就是這樣。這時,世界上最失落的就是他們的生身父親。

有些東西無好壞之分,但也需要掩飾。當孩子好奇地問母親自己從哪裏來時,中國的傳統母親們習慣回答説:從土裏面挖出來的。有些老實的孩子便信以為真,但還是有些孩子無法滿足,他們會繼續問:誰種的種子呢,到時候拿什麼來挖呀,鐵鍬會不會把頭給弄破呀。家長無法回答,便把謊繼續撒下去。所以家長們在愛情、性教育面前表現得極為尷尬,他們扭扭捏捏,生怕孩子知道真相以後學壞。但這種隱瞞絲毫沒有起到作用,孩子們也漸漸明白了,並且明白之後也沒有像人們所想的那樣出亂子。

比如為大眾所崇拜的各類明星,他們在大眾眼裏是超塵脱俗的,一旦被人看出煙火氣,就星運暗淡。所以他們也不得不維護自己超塵脱俗的形象。但他們還是擺脱不了煙火氣,生病、離婚、上法院甚至吸毒,於是生活就艱難起來,變得遮遮掩掩,矯揉造作。實際上,自己是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別人的眼裏自己是什麼。而觀眾也相應地有了這種看法:他是什麼人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塑造了一個怎樣的形象。這時候就出現了有意思的現象。當明星們生活頹廢,成為一種潛在的或眾人皆知的事實時,他們仍然可以滿面金光,成為大眾偶像,但是一旦遭遇曝光,就馬上被大眾唾棄。而早知道事實的觀眾這時才彷彿得到真情,變得苛刻起來,不肯輕易原諒自己的偶像。這種邏輯就是,大家都吸毒,誰被曝光誰倒黴,觀眾關心的不是誰吸毒,而是誰倒黴。倒黴的明星最大的錯誤便是沒有保護好自己的形象。

諱疾忌醫則是一次幼稚的拒絕真理的現象。蔡桓公寧願相信自己沒有疾病,這樣就可以一如既往地過着逍遙自在的生活。可是,疾病並沒有因為它的不承認就乖乖地消失,它的客觀存在和繼續蔓延最終要了蔡桓公的命。寓言很簡單,我們都會嘲笑蔡桓公,但是,很多人不懂得舉一反三,剛笑完蔡桓公轉過頭來就反被取笑。比如馬寅初先生曾經提出了計劃生育的必要性,人們感覺他有了神經病,或懷有不良動機,於是把這個扁鵲給批了。彷彿批倒了馬先生,人口問題便不復存在。再如非典時期,感染病毒的案例每天都在大面積增加,而一些官員仍在宣揚。他幼稚到不知道自己的謊言就像去包火的紙,總有一天會被氾濫的病毒攻破。而越到最後,燒得越旺,最終導致自己被撤職處分,也耽誤了很多條沒有及時挽回的生命。

熟悉古裝電影的人知道很厲害的一招,叫殺人滅口。某一次刺殺重要人物的行動,失手殺手的結局是必死無疑,而成功的殺手得意地回來請求封賞,但是放心,他絕對在回到家以前被下一個殺手刺殺。行動的策劃者有一套嚴密的邏輯,真相是掌握在目擊者手裏的,只要把真相的攜帶者殺光,真相從此就被埋沒了,並且隨着時間的流逝被掩埋的越來越深。這種方法雖不太可靠——因為真相的傳播就像病毒的感染,總有防不勝防之感——但成功率也不小。人們總願意相信“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的邏輯,在小説或電影中讓主謀者得到報應,但實際上,成功策劃陰謀的肯定不在少數。所以萬一被派去做某項重要任務,我們最好的選擇是拖延時間。拖延時間就是拖延自己的生命,但還是不徹底,我們乾脆就選擇逃跑。

事態愈演愈烈,策略的運用到了自如的地步時,它不再掩飾、拒絕真理,也會承認真理。對自己有利時,他們異乎尋常地擁護真理,並且拿着真理的尚方寶劍惡狠狠地砍向一切對手,以光明正大的手段滿足一己的私慾。但既然為了滿足私慾,符合真理的時候很少,情況就不太好辦,於是最高級的形式就出現了,人們學會了製造真理。

最拙劣的製造真理的事件當屬趙高。他指鹿為馬的做法人為痕跡顯然過重,以至於很多人不願承認自己的智商太低時,他還得動用武力剷除異類,但恐怕贊同者還是沒有把它當成真理,只把贊同當成一個策略。相對來説,劉備的智商要高一些。他從自己的家譜裏拼命找皇族的痕跡,也拼命地將自己從皇族的家譜上靠,結果終於成功了,他變成了“劉皇叔”,於是他就成了正統,將諸葛亮也騙了來。而曹操則不具備這種天然的優勢,恐怕也不曉得其中的奧妙,落得了“奸雄”的稱號。在社會領域,本來就沒有絕對的真理,而人們需要有一個真理作為秩序獲得安全感。而每朝皇帝上台伊始,第一任務就是製造真理。他們從人們最迷戀的也是力量最強大的天做文章,先是封禪祭天,然後就開始自稱天子,這樣他們就可以依據自己的意志制定法律,法律一出在人們的心中就開始紮根,成為真理。比如天子可以有三宮六院,可以殺無赦。比如,士不上大夫。別管原來是否正確,已變成法律就是真理。所以會出現“竊鈎者誅,竊國者諸侯”的局面。但既然法律已經成文就不好更改,如果皇帝犯了出格的事怎麼辦?他們又開始想辦法,書是死的,人是活的,何況最終解釋權在法律制定者。如果還不行,那就要變法了。社會科學中的真理不比自然科學,它沒有本來的面目,本來就是製造出來的。於是歷史上得罪皇族的人,一律是謀反;得罪了其他的官,則會被揭發,可謂借刀殺人。以真理殺人,最安全最光榮也最省力。

由於中國人很擅長對真理的策略性使用,所以在中國發達的是權謀之術,所以缺乏的是像馬寅初這樣求真求實的精神,像布魯諾這樣堅持真理為真理殉身的人,多的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人。所以在國家各個地方窩裏斗的現象最是經常,整體上的進步則很少見到。也許,大家都在誓死捍衞着一個真理,那就是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