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聽觀摩課心得體會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05W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聽觀摩課心得體會,歡迎閲讀與收藏。

聽觀摩課心得體會

聽觀摩課心得體會1

金秋時節,河南省音樂觀摩課在美麗的鄭州隆重舉行,我有幸聆聽了20多節省級優質課。確實收穫頗多,但鑑於自己表達總結能力有限,下面談一下自己粗淺的體會。

第一,公開課也要有自我

每一個地市推出的公開課代表着本地市的音樂教育水平,為了上好這一次公開課,教研員和教師們不知花費多少心血去精心備課、上課、反覆修改。老師的壓力確實很大,所以在課堂上老師好像迷失了自我,完全像一個被別人欠着鼻子走的玩偶,課堂上的偶發事件感到束手無策,只是把事先排練好的程序又演了一遍,缺乏創新和課堂生成。很是乏味。

第二,公開課到底應該怎麼上

我覺得在本次的公開課上,有的老師的教學方法呈兩極分化,有的過於注重學科綜合,有的仍是填鴨式教學法,但也有幾節非常成功的課,如欣賞課《環球之旅》;綜合課《京劇大觀園》唱歌課《蟈蟈和蛐蛐》等等,不管是老師的自身素質還是關注學生方面都比別的老師高一個層次。整個課堂環節絲絲相扣,由淺入深,學生在課堂上學的興趣盎然,聽課的老師也聽得津津有味,確實使我受益匪淺。第三,公開課不是教師風采展示課

公開課不僅僅是將教師的教學風格展示給別人看,更重要的是給

大家提供一個課堂教學研究的範例,傳達先進的教學理念,探討科學的教學方法。

可我們老師過多地關注了自己在課堂上本身風采的展示,而忽略了公開課也是學生學習生涯中的一堂課,是他們生命發展中的一部分,學生本身應該得到發展,得到成長,而不是來配合老師或者配合別的孩子學習的。

我們經常考慮如何把課堂展示得有聲有色,精彩紛呈。以至於在課堂中,學生的困惑還沒有得到解決,學生的思考還不夠深入,學生沒有得到進步或者發展,教師就因為趕時間而匆匆去進行下一個環節的學習。在這樣的課堂中,更多的是教師如何設想、如何調控、如何操作。而缺少的是學生如何學習,學生是否得到進步,學生學得是否快樂。其實,一堂不完整的公開課並不見得是不成功的課。我覺得,如果你關注了學生,把公開課當做是學生展示個性的舞台,而不是教師展示自己教學風采的地方,能以一個平常的心態對待公開課。那麼,這就是一堂有價值的課。

以上就是我的一點體會,從這點體會中,我也明白了今後我的音樂課應該怎樣去上了,俗話説“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嘛,也許正是我得此體會的原因。一些好的的方面,值得我從中吸取的經驗,我一定把它融化在我的心中,變成自己的經驗。以上如有不當指出,請老師們多提寶貴意見

聽觀摩課心得體會2

20xx年3月7日,我有幸參加了全市教研室組織的小學數學聽優質觀摩課活動,觀摩了來自崇高路小學五年級王俊霞老師講授的觀摩課,並聽了市數學教研員的精彩點評,使我深刻感觸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藝術化。通過這次聽課,讓我受益匪淺。下面結合實際談談我的一點體會:

一、注重與學生溝通,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課前教師與學生交流,講故事,讓學生以愉悦的激情,投入課堂學習之中,這點值得學習。每位教師上課前都與學生交流,接近教材知識或教材以外的話題。比如:王老師在講本節課前,讓學生説一個數老師説出它是幾的倍數,可以緩解學生的緊張感,為學生在課堂上正常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做好鋪墊。

二、結合教材,創設有效的情境,為教學服務

王老師能根據新課標精神,結合學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激情的場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實施新課標教學模式,創設新的教學思路,把探究的空間、思考的空間交給學生,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從中發現問題、探究問題,人人蔘與課堂,不同的學生在課堂上都得到不同的發展。

三、學習方式活動化、藝術化,從中獲取知識

數學源於生活,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藉助學生的生活經驗,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如:王老師在講5的倍數之前,老師很説出幾個數,讓學生説説是不是能被5整除,學生很快就説出能被5整

除。就此入手,讓學生觀察一下這幾個數又有什麼特徵,通過這個例子使學生對學習感到並不可怕,不在枯燥了。然後,根據百數表找出5的倍數,從而體現了數學內容生活化,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為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究、思考問題的空間。

總之,通過這次聽觀摩課,令我大開眼界,領略了王老師的課堂教學風采和教研室專家的精彩點評,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在今後的教學中,積極學習新課標,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學到有價值的數學。

聽觀摩課心得體會3

中灘中心小學白雲龍我在市四小聽了幾節非常精彩的數學課,讓我感到收穫很大。不僅領略了各位教師出類拔萃的教學風采,也讓我從中感受到小學數學課堂的靈活多變。下面就從一下幾點談談本人這幾節課感受最為深刻的地方。

一、紮實的基本功和駕馭課堂的能力感染了我,俗話説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就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從點滴做起,堅持不懈積累經驗。

二、課前準備過程很有特點,每位教師採取不同的方式創設情境教學,這樣不會讓學生一開始上課就覺得很緊張,而且還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從課間吸引到課堂中來,只有集中的注意力才是學習的最佳狀態。

三、教學課件製作精良,充分發揮了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無論從課題材料的蒐集上還是從視聽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創意,引人入勝,而且大多數都引用了視頻型的文件,既形象又生動,吸引着學生的注意力。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於學生對所學知識得牢固掌握。

四、練習設計基礎實效,新課過後的練習要及時鞏固基礎。只有及時鞏固才能更好的使學生牢記掌握所學知識。

五、討論交流的主體是學生。合作交流是數學重要的學習方式,以前聽課觀到的合作交流,多是師生的對話,老師對學生彙報進行彙總或評價訂正。重結果,輕學生思維的碰撞和交流。

六、上課教師的教學語言富有感染力,課堂評價及時,關注了學生的情感。在這聽的這幾節課中,每一位教師都能對學生的來回答做出積極的評價,老師親切和藹的教態、抑揚頓挫的語調、給孩子們積極向上的鼓勵使得整節課都充滿着活力。我想作為一名年青教師我們所欠缺的還有很多,只有不斷地學習、積累才能為教育事業而服務。

聽觀摩課心得體會4

4月28日在鎮教委組織下,我校中層人員和各班班主任到xx中學參觀學習,此行上午我聽了兩節語文課,一節綜合實踐課,觀看了大課間活動,並與講課教師進行了交流。下午聽了學校教導主任的講座,觀看了學校各項檔案。經過一天的參觀學習給我很深的觸動,感受甚深,不虛此行,收穫很大。非常感謝鎮教委給我們提供的此次學習機會。我就從以下幾方面來談一談本人的感受。

良好的育人環境,濃厚的學習氛圍,這是進入學校首先給我的第一感覺。學校教學樓並不豪華,但透露着書香的氣味。學校操場不是塑膠,卻乾淨整潔,旁邊的綠蔭走廊,剛長出嫩葉的一排風景樹,頗讓操場增添幾分品味。其次吸引我的是一條條醒目的`標語: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求知,學會健身;優秀源自習慣,細節助我成功等等,從中我可以看出他們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辦學思想,以及學校對學生習慣養成教育的重視。這或許也是他們成功中的一個比較好的定位吧。再看教室內的班訓和宣傳標語,更是讓人耳目一新,不像我到其他一些學校所看到的陳詞濫谷的標語,而是學校從學生自身出發,比較切合實際,能給學生一份自信,一份力量,一個目標,一個動力,一種享受,一種超越。讓學生在其中領悟學習的意義,學習的方法,成功的祕訣。讓學生在幸福中成長,在快樂中學習。如:不比智力比努力,給自己一個目標;不比起點比進步,讓生命為它燃燒;我努力,我進步;我行我拼壯志在心,我想我做成功在握;把我參與的今天,成就美好的明天;有大目標,須有大作為,有大追求,須有大改為;合作探究,攜手共進;學識與思想齊飛,成績與品德同進等等。

激情課堂,我心飛揚。我聽了兩節語文課,這兩節課讓看到了我想看到的課堂,課堂上學生自主參與,積極合作探究,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課堂上僅僅扮演的是一個導演的作用。學案設計巧妙,學習目標簡潔明瞭,整個學案分為三大環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課堂探究;鞏固提升。課堂探究環節中分為四步進行:一是自主學習,二是合作研討,三是展示講解,四是課堂小結。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中緊緊圍繞“學習目標”設計學習問題,針對性很強。自主學習問題比較容易,一般學生自己就能夠完成,合作研討中的問題有一定深度,有時容易混淆,或產生分歧,需要學生交流探討,合作完成,這樣既讓學生突破了難點,又讓學生對該問題理解的更深更透徹。鞏固提升中又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主要是對本節課所學內容的鞏固,拓展延伸。這兩節課學生學習主動性強,人人蔘與,看不到一個遊離於課堂之外的學生,這種學習氛圍讓我們這些聽課的教師也無形中也被融入到課堂之中,隨着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漫步在知識的海洋。最讓我心動的是學生展示講解環節,學生踴躍舉手發言,學生髮言毫無做秀之勢,卻顯的老練沉穩,每個學生站起了發言不是千篇1律,而是獨具匠心,精彩紛呈,甚至有時學生和老師意見不統一,便針鋒相對辯論起來。最讓人難忘的是大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班內共同解決,先由學生推薦一名學生上前講解,然後其他學生在發表自己的看法。學生面對全班學生,分析的有條有理,頭頭是道,猶如大學教授在講演一樣,對其他學生的補充分析還進行實時的評價。這樣的教學學生學的輕鬆,老師教的也省力,更主要的是通過學生的合作交流探討,打開了學生的思路,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訓練了學生的思維敏捷性。

大課間活動紮實開展,鍛鍊了學生養成了習慣。觀看了xx課間活動我發現了兩大亮點:一是自由活動有序進行,運動強身健體已養成習慣。下課後各班學生自覺站在指定位置自覺鍛鍊,有轉呼啦圈的,有跳大繩的,有雙人花樣跳繩的等。每一樣運動不僅僅是會做,還會玩花樣,玩出了水平,呼啦圈隨着學生的擺動在腰間來去自如,十幾人跳雙股大繩如燕子一樣上下翻飛靈活敏捷。可以看出學生已經喜歡上了運動,並養成了運動的習慣;二是廣播操、踏步行進上千名學生動作卻是整齊劃一,尤其是踏步行進,學生隨着旋律起伏擺動着手臂,每個人動作標準,擺動一致,很有氣勢,讓我感受到學生在享受運動。在我眼裏他們是一支訓練有素的部隊。這樣的隊伍何愁打不勝仗呢

檔案見證學校發展歷程,學習理論是推動改革的催化劑。下午我們看了學校的各種的檔案,我認為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學校課改檔案。我一進檔案室,室內桌子上堆滿了各種各樣的檔案,有集體備課,導學案設計,導學案評比,教師課堂教學考核,常規督促等資料,從20xx年至今分類裝訂整齊擺放,從教師的批改完善的一行行字中,讓我看到了xx中學這幾年走過的艱難歷程。在這裏每位教師都是改革者,每位教師對於課改方面來説都是一本書,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探討;另一類是教師學習資料及理論成果。或許這也是他們改革成功原因之一吧。《高效課堂22條》、《高效課堂導學案設計》、《高效課堂九大“教學範式”》這些書都是xx中學教師必讀書,打開這些書,裏面的批註密密麻麻,這些都是教師看後留下的痕跡,或許也可以説是教師智慧的花朵吧。正是這些理論學習為他們學校的課改打下紮實的基礎。作為我們每一位教師必須多學習,多看教育教學理論方面的書籍,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去處理課堂教學,而不是靠我們去看一看就能夠學來。

總之,此次去xx讓我收穫很多,讓我學習的地方也很多。我想:別人搞的再好也是別人的,我們要創造自己的品牌,要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我們要結合自己的實際的環境,實際的學生,學生現有的水平(考慮中學生和小學生的差異),借鑑別人的經驗,形成自己的方案,腳踏實地去搞,持之以恆的去做。我相信有我們這樣的領導班子,有我們敬業愛崗的教師,有我們做事嚴謹勇於爭先的作風,一定能夠成功。

聽觀摩課心得體會5

10月26日我有幸參加了我市在湘江小學舉行的小學數學觀摩課,感觸頗深,受益匪淺。給我感受最深的是這些老師們在課堂教學設計上都有一個共性——緊扣課標,源於生活,基於學生。通過這次觀摩課使我感受到要想上好一節課需要緊緊圍繞以下幾方面設計課堂教學: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積極投入學習

因為小學生注意力易於分散。我們應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生動的情境,讓孩子們從現實生活中發現新的數學知識,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創設情境,依託情境,在情境中讓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例如孫老師講的《分物遊戲》這節課,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由生活中的實例引入課題,讓學生觀察,動手再展示自己的成果。

二、學習內容生活化,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着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能使學生對數學感到不陌生,讓枯燥數學知識變的生動形象易於接受,讓孩子們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熱望。晉老師講的《生活中的比》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拿生活中自己的照片為例子讓學生探索發現:①為什麼圖A與圖B、圖D比較像,它們的長和寬之間有什麼關係②為什麼圖C、圖E與圖A不像呢最後一個環節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讓學生説出今天上課的感受,然後又列舉了生活中的糖的甜度,以及延伸到比賽中的比表示的意思。 三學習方式活動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寬鬆、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索、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他們的課堂都體現了這一點,而且把握的非常好。

1、重視操作活動。動是兒童的天性,將學生置於"學玩"結合的活動中,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如郝愛娟的《分數的再認識》創設了“想一想”、“畫一畫”等多個情境,激發了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慾望,使學生感受分數對應的整體“1”不同,分數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或具體數量也就不一樣,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理解數學問題。宋炳豪老師執教的《圖形中的規律》這節課也非常棒,整節課都是學生按照活動要求自己找規律,總結出很多種方法,我覺得學生表現的非常好,能力很強,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學會的,值得我思考和學習。

2、重視遊戲活動。愛做遊戲是兒童的天性。特別是小學生通過遊戲能激發學習興趣,如果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變苦學為樂學,就會產生強烈的慾望,積極主動地學習。如徐睿老師的《分數的再認識(一)》一課中,通過拿鉛筆這個遊戲,使學生輕鬆的感受到同一個分數,整體數量不同,所對應的部分也不一樣。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讓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理解和發展,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創設鮮明的問題情境作為學習素材,吸引他們展開學習活動,並從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數學的意義。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儘量讓學生通過自己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令我的眼界大開,領略了許多優秀老師的教學風采,為我的課堂教學增加了大量的寶貴經驗。希望今後類似的活動還能有機會參加,我會將學到的經驗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聽觀摩課心得體會6

2月25日在縣教委組織下,我有幸到固隆小學觀摩學習,此行上午我聽了李沁陽老師的一節語文課《只撿兒童多處行》,並參與評課交流,課改研討。下午聽了張江霞老師《讓評價與課改齊飛》的講座,經過一天的學習給我很深的觸動,感受甚深,不虛此行,收穫很大。非常感謝縣教委給我們提供的此次學習機會。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本人的感受。

激情課堂,我心飛揚。我聽了一節語文課,這節課讓看到了我想看到的課堂,課堂上學生自主參與,積極合作探究,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課堂上僅僅扮演的是一個導演的作用。學案設計巧妙,學習目標簡潔明瞭,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中緊緊圍繞“學習目標”設計學習問題,針對性很強。自主學習問題比較容易,一般學生自己就能夠完成,這節課學生學習主動性強,人人蔘與,看不到一個遊離於課堂之外的學生,這種學習氛圍讓我們這些聽課的教師也無形中也被融入到課堂之中,隨着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漫步在知識的海洋。

精彩的講座,引發無盡的思考。張江霞老師由上學期期末考試試卷及成績進行了深度分析,把存在的問題一一列出,真真正正的説到了我們平時教學中的許多不足和誤區,究其根源,我個人認為,還

是對課標精神不瞭解,對階段性目標不明確。“教什麼”“怎麼教”“教到什麼程度”這是我們應該好好研究思考的。

總之,此次去聽觀摩課讓我收穫很多,讓我學習的地方也很多。我要結合自己的實際環境,實際的學生,學生現有的水平,借鑑別人的經驗,形成自己的方案,腳踏實地,持之以恆的去做,讓課改真正融入課堂,讓課堂從此變得真、善、美。

聽觀摩課心得體會7

低年級生字詞的教學是教學重點和難點。在本節課中,曾老師設計了多種方法來幫助學生識字,這些設計,激發了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也使學生輕輕鬆鬆地獲得了新知。

曾老師也注重培養學生辨析形近字的能力。如對“烏”、“鴉”這兩個字的識記,曾老師引導學生説出烏鴉是一隻鳥,所以“鴉”字是鳥字旁;“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這樣學生就感覺非常有趣,記起來也就容易了。還有另一組形近字“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曾老師引導學生,讓孩子們自己思考,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喝水”要用嘴巴(即“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説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所以是三點水旁。這樣學生記起來十分方便,且不太會搞錯。

曾老師善於抓住課文的關鍵詞,採用了讀讀、想想、説説等方法,引導學生感受文本,可以説這些教學活動充分考慮到了一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如:老師引導學生關注“到處”一詞。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這個詞語,老師引導學生看圖合理想象:烏鴉可能會飛過哪些地方呢?通過想象説話,讓學生體會到了烏鴉找水的辛勞以及找不到水的焦急心情。之後,又指導學生用“到處”進行説話訓練,讓學生對這個詞語達到真正理解並掌握運用。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閲讀教學要讓學生在誦讀中感受閲讀的樂趣,並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這堂課,吳老師帶着孩子們着重研讀了課文的第一節。第一節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話,但也是情節曲折。烏鴉經歷了找水,看見水,卻又喝不到水這個過程。隨着事情的變化,烏鴉的心情也是很不平靜的。吳老師在教學中帶領學生採用多種形式的讀,逐句品讀感悟,體會烏鴉心情的變化。讀文中體現了個性化的閲讀。

《姥姥的剪紙》是一篇新課文,像這樣的新教材,真的不好把握,不過,今天林老師給我們上了一堂示範課,下面就來説説我對這堂課的一些粗淺的看法。

這堂課的價值所在,是林老師以一顆平淡之心,一顆童真之心走進課堂,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教語文,將過程與方法的目標達成滲透於各個環節中,啟發學生一邊讀一邊思一邊想像,促進學生感悟課文。本堂課極其生動,紮實的教學和對學生讀通課文,讀好課文的引領,既是語文教學的本色本真,也是語文教學的詩性光輝。在具體的教學展開過程中,老師敏鋭地捕捉了好幾處課文中的"文化細節":神,無所不能,熟能生巧……特別是在"耍賴""挑剔""刁難""調皮蛋"這些詞語上的敲打,讓我們每一個人跟隨着作者讀出了童年的"心夢之境"。

講幾個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地方,在瞭解姥姥的剪紙的段落裏,老師通過讓學生尋找並反覆朗讀描述姥姥剪紙的語句,體會姥姥剪紙的高超技藝,例如"要什麼就有什麼了,……無所不能","你姥姥神了,……公雞能打鳴","無可挑剔"等語句,堅持以讀為主,恰當安排好"讀,講,練",增加學生的積累,逐步將文中的好詞句內化為他們自己的語言。

引導學生理解第五自然段的那句"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的深刻含義,老師先讓學生讀第六自然段,理解"姥姥的手指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兩根延長的手指。"知道姥姥的手指就是剪刀,兩者已合二為一了,再叫學生理解第五自然段的那句話,一切就順理成章了。這樣循序漸進的教學,學生很容易明白,而在教學過程中,教者還引導學生列舉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也像姥姥剪紙那樣,因為不斷地練習,反覆地實踐,達到了熟能生巧,出神入化的地步,從而進一步體會姥姥的話中寓意!

我想這正是我們要的教學效果,不僅僅是讓學生欣賞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紙藝術,更是讓學生體會到親人的關愛,永遠心存一份感激,並把這份情傳遞給身邊所有的人。綜觀整堂課上得既充滿語文味,又富有情趣。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也被充分調動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