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學前教育觀摩課心得體會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17W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學前教育觀摩課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前教育觀摩課心得體會

學前教育觀摩課心得體會1

或許,在許多外行人的眼中,幼兒園只是一個小兒科,每天有的也只是那些瑣瑣碎碎的事情,嘰嘰喳喳的聲音。而東門幼兒園的老師正是在這片小小的田地中開拓出了屬於自己的百花園,成為了幼教園中的一羣優秀的育苗者。

第一次到東門幼兒園觀摩活動,留給我最深印象的,便是老師和孩子們那燦爛的笑容以及他們間的平衡發展、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感説感講的行為表現。我想這肯定離不開老師點點滴滴的培養,更離不開他們對孩子的解讀和分析,可見二期課改的理念早已在這裏深根開花。為此我在心中暗暗下定決心,作為示範幼兒園的一名骨幹教師我一定要趕上他們,甚至比他們先行一步。而今新年的鍾聲又將敲響,在不知不決中提醒我學習已又半年了,回顧這半年的學習生活感觸頗深,受益非淺,現作如下小結:

一、理論先行,觀念更新

其實剛進園時,每個班的孩子都一樣,形形色色的孩子都有。那他們成功的祕密的是什麼呢?我想得歸功於解讀孩,分析孩子,面向全體,因材施教這把金鑰匙。

每個兒童都有不同的發展特點和水平。因此,在活動中,我都盡最大可能為孩子們提供豐富而有層次性的材料,提出不同的要求,以促進幼兒有差異的發展。現代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指出:教育切忌一刀切,一律化。要充分認識幼兒的特點,有針對性地教育和培養,要揚其長而補其短。重視因材施教,也是現代幼兒教育發展的普遍趨勢。《規程》明確指出:“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注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引導幼兒個性健康發展。”

由此,我深刻領會了“因材施教”的觀念和豐富的內涵,把握住“上不封頂,下要保底”的實施原則。做到看重的是每位孩子在自己原有水平上的努力和進步狀況,而不是某種理想化的統一標準。

二、勤於探索,勇於實踐

首先,注重觀察。觀察是瞭解幼兒個體差異的重要途徑。是直接獲得有價值的第一手材料所必需的。黃利琴老師正是有了平時的觀察和記錄,有了對孩子的細緻把握才有了今天的成功。可見觀察對一名教師的重要性。為此我注重了對一日活動各環節中的觀察、評估。觀察是一門專門的技術,因此,教師必須要有敏鋭的觀察力,善於捕捉一瞬即逝的現象和變化過程。觀察的方法也很有講究。試想,如果你高高在上地看,看到的孩子會感覺很矮,也只看到了局部,而換種方式,以平等地眼光去看,都會看的真實全面。我總是加入他們的遊戲,生活,參於他們的活動。這樣觀察更真實,更能消除各種人為的誤差,並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綜合、記錄。

第二,目標設定,在充分了解掌握班級幼兒發展水平的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保教目標和計劃,對培養目標、教育要求進行分層,靈活設計教育活動方案,並根據幼兒自發生成的主題及時調整目標。最後,因人施教。每天我都會利用一段時間在教室裏和孩子們玩作一團,這時,孩子們會萬分高興,把我當作是他們的一分子。我園的老師都説:黃老師帶出來的孩子和她一樣,活潑、好動、有點誇張。我想,正是我的親近,使孩子們感覺到了友好、平等、相互尊重和學習的良好氛圍,對孩子的成長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但幼兒園中並不是每時每刻充滿歡聲笑語的,特殊的`孩子班班都有。如我班有個叫“蘇寅”的孩子,一開始,自私、霸道、任性,小朋友都不願意和她玩,但我覺得我不僅僅只看到她的短處,更應看到他的長處,並讓長處完善短處。如他的口語表達能力不錯,我就讓他經常給小朋友講故事,讓小朋友通過故事慢慢地接納她,也逐步逐步的減掉他原有的毛病,而我在評價他時,則降低了標準,讓孩子覺得自己成功了,增加了信心。這關鍵就在於老師不能用統一的要求、統一的目光看待所有幼兒,而應注重孩子在原由基礎上的點滴進步,並在一日活動中注重分層指導,為他們尋找最近發展區。

三、關注幼兒的興趣需要,支持幼兒的自發生成

1、從孩子的角度去關注理解他們的生成活動,瞭解他們的需求,判斷生成活動的價值,及時予以支持和提升。

以前,我總認為生成活動太難把握了,簡直有種高不可攀的感覺,因此就只能儘量避免涉及這塊生地。而現在在研讀新課程理念,嘗試新課程的過程中,讓我深切地體驗到幼兒的生成活動,它無時不有,無所不在。這是因為,我開始深入地去研讀每一個孩子,關注孩子們發展的每一個尋常時刻,分析他們這些行為產生的本質特徵和內在誘因。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幼兒的意願和需要,尊重幼兒個性的發展,才能真正地支持、提升生成活動這種富有生命力的活動,使孩子真正成為活動的主動建構者。

2、教師預設與幼兒生成活動更應相互交融、有效滲透。

幼兒自發生成的活動與教師的預設活動是不可分割的,兩者是相互交融,有效滲透的。幼兒生成的主題經過教師的支持、提升,可以以教師預設的活動形式進行展開,而在教師精心預設的活動中,幼兒受到材料、形式等因素的影響,又會時時拓展生成出屬於他們的新的主題。

因此可以説教師預設與幼兒的生成活動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融,相互遞進,周而復始的。而我們老師的作用則更多地是聆聽、篩選、建構、支持和拓展。

記得有位特級教師説過:“做的是你應該做的,得到的卻是你意想不到的。”是啊,在幼教的崗位上默默無聞的人何其多,不必爭求什麼,平凡的崗位也有不平凡的事。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學前教育觀摩課心得體會2

上星期五早上發現順順有點低燒,並且咳嗽了幾聲,於是沒有去幼兒園,在家休息了,星期二是幼兒園的觀摩課,請家長來觀摩小朋友的`幼兒園活動。順順雖然沒有完全痊癒,但是我覺得觀摩課是很好地瞭解孩子在幼兒園情況的好機會,還是早上帶順順去幼兒園參加了。

教室裏佈置了娃娃家、公共汽車、醫院、銀行、超市、糖果屋,給小朋友們進行職業體驗。不過由於我們來得很晚,沒有時間體驗很多。順順來到教室,首先把自己的照片插到公共汽車上,然後當司機開車子。一會,我提示順順可以去做醫生給娃娃看玻順順來到醫院,因為裏面已經有三個孩子,比較擁擠,順順又去娃娃家玩了一會。

戴老師要求小朋友們把玩具送回家,小朋友們圍坐成一圈,戴老師提問題,小朋友們,你們都做了什麼啊?孩子們舉手回答,一個女孩子回答得很好,做了醫生,給娃娃看玻給開藥等等。兩三個小朋友答好後,開始户外活動階段。

首先是女孩子騎羊角球,運送小玩具,男孩子踢足球射門,玩了一陣後,男孩女孩交換玩具。然後是做操,小朋友們手拉手圍成一圈,配合音樂做操。

這個過程中,順順還是比較願意參與,喜歡各種活動。在唱歌做操的過程中,還和旁邊的小朋友通過眼神和表情互動。但是我發現,順順的確有王老師跟我講過的問題,就是幹事情慢吞吞。老師讓小朋友們圍成一圈做好的時候,小朋友們都很快地坐下來,順順卻慢吞吞地,還東看看西看看,在一個位子上沾了一下又起立,小朋友們都差不多坐好了,她才算找到個空位子坐下。出去户外活動的時候也是這樣,不知她是有意還是無意,排隊排在比較靠後,走出去後,小女孩們玩羊角球,等我出去看的時候,發現小朋友們都在玩球了,她還站在那裏,剩下的兩個球她嫌太小,可是別的球已經被小朋友拿光了。實在沒辦法,小球就小球了,按照遊戲規則,要騎着球運送小布偶到另一邊的大箱子裏,箱子裏的布偶有各種動物,順順在這邊又開始挑挑撿撿了,在我的督促下運送了一個過去,回來又開始挑,還主動為別的小朋友挑布偶,可是人家根本就不需要。哎,這孩子這性子也不知道是隨誰啊?

其實也不能求全責備,全面地來説,順順還是有很多很好的品質的。比如説她做事很穩,一次在遊樂場玩滾小球的遊戲,小球是橢圓型的,必須要豎着滾,才能撞到洞洞裏獲得積分,我告訴順順玩法後,我嘗試地玩了兩個球,都失敗了,因為我性子太急了,心一急手就不穩。而順順慢條斯里地,穩穩當當地,居然個個都撞到洞裏,最後還獲得了個小獎品。我不得不歎我這當媽的還不如三歲半的女兒。

還有一次是單位發票子組織小朋友去看皮影戲《火焰山》,小朋友們都獲得優待,坐在最前排,看戲的時候,多數孩子都在左顧右盼,前跑後跑的,而順順卻很坐得住,乖乖地坐在那裏前面看戲。不過我相信她一定是看不大懂,因為我從來沒有給她講過西遊記的故事,我還是自己坐不住,主動跑過去陪着她給她講劇情。

十全十美的孩子沒有,可能有些時候是優點,在有些時候,就成為缺點。如何引導孩子,需要很高的智慧,如果僅僅為了孩子能暫時地獲得競爭優勢,而指導她一意爭先的話,可能會抹殺孩子本來很好的性格,也不利於培養她好的性情。

學前教育觀摩課心得體會3

《我發現的變化》本是一節科學活動,教師用語言引領科學知識豐富兒童的經驗。在該活動中,教師和幼兒之間始終互相啟發、互為依託。教師始終扮演着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幼兒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在教師隱性或顯性的推動下向前發展。

《誰躲起來了》給幼兒充分感受的機會再引導幼兒去創造,整個活動都體現幼兒欣賞為主,教師重視幼兒的情感體驗,只有讓幼兒置於濃濃的富有情感的情節中,才能使幼兒自始至終地處於一種積極主動的狀態。在活動的巡迴指導環節,教師以豐富而有目的的情境性語言引導幼兒不拘泥模仿別人,而願意嘗試自己較熟悉的動物朋友來個性化地創造表現。

《聲音變變變》教師準備了不同的聲音片斷,這些不同的人,在不同情緒下的聲音片斷藴含着不同的聲音特點,比如高興的情緒下,聲音是甜甜的,好聽的等等。幼兒通過傾聽和感知,能夠運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這不僅為幼兒準確地變聲打下了基礎,而且也激發了幼兒自主地去講述、模仿不同情緒下的不同聲音。

《避開貓的方法》活動運用繪本貫穿始終,將一節數學活動引領的有聲有色,通過利用書中圖表這一主題來加強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四節教學活動讓我充分感受到教育活動依先有內容再有目標,內容是師幼互動的核心元素,教學不只是為了教而教,不是單純的讓孩子學知識。教師在活動中的作用在於發現幼兒的已有經驗,基於兒童的特點之外給幼兒一個思考、反思、調整的時間。美術教學活動一定要有充分的欣賞,繪畫作品不能單純的點評像不像,而是幼兒能否展現物體本有的特點。

專家對活動區環境創設與材料投放的講座讓我深切的瞭解活動區其實是一種開放性、低結構性的活動,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需要、能力為導向,自主行動,擺弄與操作,探索與發現,交流與分享等追求過程的活動。活動區的材料可以用幼兒作品取代教師的製作,把活動區完全還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