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盧梭懺悔錄讀書筆記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1.23W

在《懺悔錄》中,奧古斯丁描述了自己真實的生平。尤其是書中對耶和華的信仰,是那麼的執着。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懺悔錄讀書筆記,希望大家喜歡。

盧梭懺悔錄讀書筆記

懺悔錄讀書筆記1

今天當我讀到盧梭的這句話,仍然激動不已。他説:當時我是什麼樣的人,我就寫成什麼樣的人:當時我是卑鄙齷齪的,就寫我的卑鄙齷齪;當時我是善良忠厚、道德高尚的,就寫我的善良忠厚和道德高尚。萬能的上帝啊!我的內心完全暴露出來了,和你親自看到的完全一樣,請你把那無數的眾生叫到我跟前來!讓他們聽聽我的懺悔,讓他們為我的種種墮落而歎息,讓他們為我的種種惡行而羞愧。然後,讓他們每一個人在您的寶座前面,同樣真誠地披露自己的心靈,看看有誰敢於對您説:“我比這個人好!”

這一段話像極了耶穌對惡意用話語毀掉一個妓女的法力賽人説的話一樣:你們當中誰若沒犯過罪,就可以打她。結果,眾人一個個丟下石頭,低首離去。

在《懺悔錄》中,奧古斯丁描述了自己真實的生平。尤其是書中對耶和華的信仰,是那麼的執着。對於我這種無神論者而言,真的十分佩服,不知他們是怎麼從無信仰到執着信仰的。在《懺悔錄》中提到“天主是主宰自然的,破會了自然的規律,就破壞了我們和自然之間應有的關係。”這裏提及到要遵循自然的規律,不能破壞自然的意志,要尊重自然。其實這也暗示我們,孩子出生到社會上,就是大自然孕育的產物,作為成年人,我們要尊重他,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強迫他改變他自身帶出來的本性。這對於幼師的我,真的有很大的提示,在幼兒園,總是擔心幼兒不聽話,調皮,導致安全出現問題,於是作為老師的我們總是不允許他們做這個,不允許他們玩那個,其實他們只所以調皮,那是因為他們好奇心的本性而導致的,我們一致的壓迫會不會改變孩子們原本的天性呢?而且他很注重在書中,他沒有隱瞞也沒有誇耀,沒有焦躁也沒有自卑。我們常説世上沒有後悔藥,我們也常常受人告誡和告誡人:後果自負。也許自己的人生路途是一錯再錯過來的。

懺悔錄讀書筆記2

第一次讀盧梭的《懺悔錄》,當時對許多人和事的看法非常幼稚,覺得這麼偉大的一個人物,怎麼會騙人、調戲婦女、偷東西……偉人應該是“完人”,沒有一點暇癖。後來隨着年齡的增長、閲歷的增加,對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當我第二次重讀《懺悔錄》時,才感到敢於赤裸裸地公開披露自己的隱私、揭示自己傷疤的盧梭,才是人格意義上的人,值得讓人尊重和佩服。而中國當代的傳記文學創作,是否應該學一點盧梭的精神呢!

現在,不管是在大大小小的書店裏還是大街小巷的書攤上到處是各種名人的傳記。然而,翻開一本本書,從頭到尾,通篇都是過五關、斬六將,而看不到他(她)走麥城,更有甚者,把自己説成一朵花,把別人説成豆腐渣,藉機抬高自己,為自己樹碑立傳。總之,不是他(她)實際的那樣,而是他(她)希望的那樣。其實寫自傳的不管是自己寫還是請別人寫,真正寫出自己的成長變化,犯過什麼過失,倒是對世人有益。

其實學一點盧梭的精神,並不是象某些明星那樣拿自己那點隱私來吸引讀者。更多的應該是對讀者、為後人有教益的功過是非、經驗教訓。一個人在幾十年的經歷中,他所走的路程,很難説是筆直的,一點彎度也沒有。不犯錯誤的人是沒有的。問題是看你有沒有盧梭的那種自我剖析的覺悟。敢不敢象盧梭那樣揭露自己的傷疤,對自己的功過是非有沒有一點實事求是的精神。周生前曾説過:如果我寫書,我就寫我一生中的錯誤,要讓活着的人們都能從過去的錯誤中吸取教訓。翻譯者劉思慕在《歌德自傳》譯者新序中説:“深刻的自我解剖和坦率的自我披瀝,是《歌德自傳》的第一個特點……”而這些偉大的.、著名的人物,敢於披露和承認自己的缺點,並沒有因此而影響自己的威望,後人不是同樣敬重他們嗎?

我和許多的普通人似乎沒有寫自傳出一本書的資格或興趣。不過活着的每一個人無時無刻不在寫自己的歷史。因而,在這個文化浮躁的時代,我不合時宜地重讀了《懺悔錄》,發一點愚不可及的感受。

懺悔錄讀書筆記3

盧梭在《懺悔錄》中寫十八世紀這個階層的精神狀況、道德水平、愛好與興趣、願望與追求。在這裏,盧梭致力於發掘平民的精神境界中一切有價值的東西:自然淳樸的人性、值得讚美的道德情操、出色的聰明才智和健康的生活趣味等等。他把他平民家庭中那親切寧靜的柔情描寫得多麼動人啊,使它在那冰冷無情的社會大海的背景上,象是一個始終召喚着他的温情之島。

他筆下的農民都是一些樸實的形象,他遇到的那個小店主是那麼忠厚和富有同情心,竟允許一個素不相識的流浪者在他店裏騙吃了一頓飯;他親密的夥伴、華倫夫人的男僕阿奈不僅人格高尚,而且有廣博的學識和出色的才幹;此外,還有“善良的小夥子”平民樂師勒·麥特爾、他的少年流浪漢朋友“聰明的巴克勒”、可憐的女僕“和善、聰明和絕對誠實的”瑪麗永,他們在那惡濁的社會環境裏也都發散出了清新的氣息,使盧梭對他們一直保持着美好的記憶。

另一方面,盧梭又以不加掩飾的厭惡和鄙視追述了他所遇見的統治階級和上流社會中的各種人物,首席法官西蒙先生是“一個不斷向貴婦們獻殷勤的小猴子”;教會人物幾乎都有“偽善或厚顏無恥的醜態”,其中還有不少淫邪的色情狂;貴婦人的習氣是輕浮和寡廉鮮恥,有的“名聲很壞”;至於巴黎的權貴,無不道德淪喪、性情刁鑽、偽善陰險。在盧梭的眼裏,平民的世界遠比上流社會來得高尚、優越,他曾説“只有在莊稼人的粗布衣服下面,而不是在廷臣的繡金衣服下面,才能發現有力的身軀。裝飾與德行是格格不入的,因為德行是靈魂的力量。”這種對“布衣”的崇尚,對權貴的貶責,在《懺悔錄》裏又有了再一次的發揮,他這樣總結説:“為什麼我年輕的時候遇到了這樣多的好人,到我年紀大了的時候,好人就那樣少了呢?是好人絕種了嗎?不是的,這是由於我今天需要找好人的社會階層已經不再是我當年遇到好人的那個社會階層了。

在一般平民中間,雖然只偶爾流露熱情,但自然情感卻是隨時可以見到的。在上流社會中,則連這種自然情感也完全窒息了。他們在情感的幌子下,只受利益或虛榮心的支配。”盧梭自傳中強烈的平民精神,使他在文學史上獲得了他所獨有的特色,法國人自己説得好:“沒有一個作家象盧梭這樣善於把窮人表現得卓越不凡。”

他告訴讀者,他從自己那充滿真摯温情的平民家庭中獲得了“一顆多情的心”,雖然他把這視為“一生不幸的根源”,但一直以他“温柔多情”、具有真情實感而自豪;他又從“淳樸的農村生活”中得到了“不可估量的好處”,“心裏豁然開朗,懂得了友情”,雖然他後來也做過不夠朋友的事,但更多的時候是在友情與功利之間選擇了前者,甚至為了和流浪少年巴克勒的友誼而高唱着“再見吧,都城,再見吧,宮廷、野心、虛榮心,再見吧,愛情和美人”,離開了為他提供“飛黃騰達”的機遇的古豐伯爵。在他看來人具有自己的本性,人的本性中包括了人的一切自然的要求,如對自由的嚮往、對異性的追求、對精美物品的愛好,

他過着貧窮的生活,卻有自己豐富的精神世界。他很早就對讀書“有一種罕有的興趣”,即使是在當學徒的時候,也甘冒受懲罰的危險而堅持讀書,甚至為了得到書籍而當掉了自己的襯衫和領帶。他博覽羣書,長期的讀書生活喚起了他“更高尚的感情”,形成了他高出於上層階級的精神境界。

他處於反動黑暗的封建統治之下,卻具有“倔強豪邁以及不肯受束縛受奴役的性格”,敢於“在巴黎成為專制君主政體的反對者和堅定的共和派”。他眼見“不幸的人民遭受痛苦”,“對壓迫他們的人”又充滿了“不可遏制的痛恨”,他鼓吹自由,反對奴役,宣稱“無論在什麼事情上,約束、屈從都是我不能忍受的”。他雖然反對法國的封建專制,並且在這個國家裏受到了“政府、法官、作家聯合在一起的瘋狂攻擊”,但他對法蘭西的歷史文化始終懷着深厚的感情,對法蘭西民族寄予了堅強的信念,深信“有一天他們會把我從苦惱的羈絆中解救出來”。

他對愛情也表示了全新的理解,他崇尚男女之間真誠深摯的情感,特別重視感情的高尚和純潔,認為彼此之間的關係應該是這樣的:“它不是基於情慾、性別、年齡、容貌,而是基於人之所以為人的那一切,除非死亡,就絕不能喪失的那一切”,也就是説,應該包含着人類一切美好高尚的東西。他與華倫夫人長期過着一種純淨的愛情生活,那種誠摯的性質在十八世紀的社會生活中是很難見到的。他與葛萊芬麗小姐和加蕾小姐的一段邂逅,是多麼充滿稚氣而又散發出迷人的青春的氣息!他與巴西勒太太之間的一段感情又是那樣温馨而又潔淨無瑕!他與年輕姑娘麥爾賽萊一道作了長途旅行,始終“坐懷不亂”。他有時也成為情慾的奴隸而逢場作戲,但不久就出於道德感而拋棄了這種遊戲。他是十八世界裏那個黑暗社會壓迫下生活的萬千普通人民的一個縮影,他不是最慘的,但是,他的遭遇一樣令人同情。讀《懺悔錄》這一本書,讓我更加了解了盧梭,品《懺悔錄》這杯酒,讓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社會。

盧梭懺悔錄讀書筆記4

“我要把一個人的真實面目赤裸裸的揭示在世人面前,這個人就是我。”

盧梭是這樣形容自己的: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後把模子打碎了,打碎了模子究竟好不好,只有讀了我這本書之後才可以評定。盧梭極力的想把真實的自己展現在世人面前,也極力的向世人解釋,並以上帝的名義發誓他是如此的坦率,不管是卑鄙齷齪,還是善良忠厚;不管是無關緊要的修飾還是填補記憶不好留下的空白。他都在向他的觀眾宣稱:聽聽我的懺悔,讓他們為我的種種墮落而歎息,讓他們為我的種種惡行而羞愧。看看有誰敢在上帝面前説:‘我比這個人好’。多麼驕傲高貴奔放的盧梭!

盧梭出生於日內瓦,父親是伊薩克。盧梭,著名的鐘表匠。母親是女公民蘇薩娜。貝納爾。“他們海誓山盟,上天同意了他們的誓約”,他父母之間的愛情在今天也可以拍成一部唯美愛情片,相信比所謂的韓劇要吸引更多的少男少女的眼淚。他的母親在生下盧梭後去世了。“我的出生使母親付出了生命,我的出生也是我無數不幸之中的第一個不幸。”直到他父親死在第二個妻子的懷抱裏,“但是嘴裏卻始終喊着前妻的名字,心理留着前妻的影像。”令人感到有趣的是,盧梭的舅舅愛上了他的一個姑母。結果,“愛情成全了一切,同一天辦了兩樁喜事。”在今天看來,也好生令人羨慕。

盧梭天生體質虛弱,但他有一個聰明和善而且愛讀書的姑姑和老乳母雅克琳娜,都對他照顧備至。“我先有感覺後又思考,這本是人類共同的命運。”少年的盧梭在父親的陪伴下讀了大量的書籍。“我對這些書有一種罕有的熱情”在那時,他就已經感覺到公民的力量了,“加上我自己生來就是共和國的公民,我父親又是個最熱愛祖國的人,我便以他為榜樣而熱愛祖國來”。

盧梭懺悔錄讀書筆記5

“既然我所見的人都是善良的榜樣,而我周圍的人又都是最好的人物,我怎能變壞了呢?”

音樂的癖好是源於他的姑姑。在音樂中他尋找到了入世後的最初的感情。“這樣,我就開始養成或表現出一種高傲而又温柔的心靈,一種優柔怯懦卻又不受約束的性格,這種性格永遠搖擺於軟弱與勇敢,猶豫與堅定之間,最後是我自身充滿了矛盾,最後是節制與享受、歡樂與謹慎哪一種都沒有得到。”靠,怎麼發現我正陷入這種矛盾之中,幸運的是,我不是他這樣的偉人,偶爾自擾之,沒人會難為你。

盧梭啊,他的父親和一個上尉發生了矛盾。他父親正直而堅強的性格使他在那個社會只有離開日內瓦。隨後,盧梭開始了他在舅舅家的寄宿生活。兩年的鄉村生活,“把我的羅馬人的嚴峻性格減弱了一些,恢復了童年的稚氣”,我現在還是很幼稚啊,想來,不得不承認這個事實。但是又不得不承認,在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再教育後,我的確進步了,感覺這個世界越來越唯物了。

“這種淳樸的農村生活給我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好處,我的心裏豁然開朗,懂得了友誼。”他和他的表兄相處的很親密,而且他們之間的友誼可以作為一個典範。在盧梭開來,他對他表兄的感情超過了對他哥哥的感情(是的,盧梭還有一個哥哥)。到這裏,盧梭除了身體上瘦弱一些以外,其他的都還算完美。有一對恩愛的父母並且是愛情的典範,還獲得了真摯的親情和友誼。

盧梭懺悔錄讀書筆記6

世上有各種各樣的《懺悔錄》,或者書名雖然不叫《懺悔錄》,實際上也是《懺悔錄》的東西。比如盧梭的《懺悔錄》、托爾斯泰的《懺悔錄》。《懺悔錄》(Confession)confession這個詞,它在基督教的歷史上經常指的是,人既然都是罪人,都是有各種各樣的罪過的,他就需要為自己的罪過來贖罪,來懺悔,以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洗清自己的罪過。它也可以轉化為另外一層意思,通過確認、通過懺悔自己所犯下的罪孽,轉而頌揚上帝,轉而頌揚神。

盧梭的《懺悔錄》一開始就在談自己幹了哪些壞事,自己如何偷偷摸摸,自己如何嫁禍於人,自己如何撒謊,但是他最後説來説去,好像想説的就是,就憑我敢把我乾的髒事説出來,我比你們所有人都乾淨得多,何況我身上所有的壞的因素都是萬惡的社會染成的,完全怨不得我自己。這好像是盧梭的意思。

托爾斯泰的《懺悔錄》的意思好像有點不太一樣,他好像因為自己出身貴族,因為自己生而具有文化和財富的最優越的環境,因而對俄羅斯的大地上苦難的社會底層、對於農奴階層好像自己就抱有極大的愧疚,好像自己完全不能夠擺脱種種沉重的痛苦和恥辱的感覺等等。

奧古斯丁《懺悔錄》裏面回憶自己如何被自己的各種各樣的慾望所支配,自己幹盡了很多很多的壞事,雖然有些壞事在我們今天看起來也不是特別特別的糟糕。比如他在回憶裏説,小時候和別的小夥伴老要去偷別人家的梨,並不是別人家的梨比自己家的梨長得更大、更漂亮,也不是別人家的梨比自己家的梨滋味更甜,但是,自己卻對吃自己家的梨完全沒有興趣,只想去把別人家的梨弄來吃。這好像是非常純粹的為了幹壞事而幹壞事,所以他想起來好像覺得這樣的事非常能夠證明自己早年的非常危險的傾向。

奧古斯丁時間學説之一:世界和時間共存世界是和時間共存的。上帝創造了世界,世界才具有時間,沒有創造世界之前,無所謂時間,上帝是在時間之外的。

奧古斯丁時間學説之二:永恆的現在對於他來説,一切都是永恆的現在。

奧古斯丁時間學説之三:過去現在未來那就是人的主觀感覺可以分成記憶、注意和期待。他最終還是認為,時間的延展、時間的伸展最終還是思想的一種伸展。